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家園共育:家園共育這些忌諱一定不要犯!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家園共育。

家庭與學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載體,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可以揚長避短,更好激發(fā)孩子潛能!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家園共育:家園共育這些忌諱一定不要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老師是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幼兒園及幼兒園老師的接納和信任程度決定了這個孩子在幼兒園的童年生活質量。

和寶貝一起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矩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幼兒園都有一套自己的規(guī)定,其目的是在某些方面硬性約束孩子,讓幼兒園的管理松緊有度??墒牵诓糠旨议L眼里,幼兒園的規(guī)矩如同虛設,給老師的工作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其實,家長如果對幼兒園的規(guī)定有異議,可以與老師溝通,切忌漠視自己的孩子違反幼兒園的規(guī)定,家長面對的,僅僅是自己家的孩子,可是,幼師面對的,是全班甚至全校好多孩子,或許有些規(guī)定對于某一個孩子來說并不適應,但是,請相信,規(guī)定絕對是為了絕大多數孩子更安全的成長而建立的。

遇事冷靜的和老師溝通

經常在幼兒園見到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家長為了孩子在幼兒園時的一點小磕碰,跟幼兒園老師鬧的劍拔弩張,一個勁地埋怨老師推卸責任,甚至和老師動手。

家園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家長在找老師“理論”之前請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切不可一時沖動與老師起沖突,這樣不僅傷了老師,也會傷了孩子。

再忙也要參考學校的親子活動,多和老師溝通

經常有家長打電話來請假說不能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其實,幼師知道,家長們很忙。但是,孩子的第一負責人是家長,最應該了解孩子在學校表現的也是家長。幼兒園組織各種活動的目的在于給家長提供了解孩子的機會,增進親子間的交流,如果家長不參加,受到損失的,是孩子。

還有一部分家長幾乎從來都是“默默無聞”的存在,從來不在微信群里交流,從來不與老師溝通,這樣,老師怎么發(fā)揮家園的作用,怎么更好的因材施教呢?

以平等的姿態(tài)面對家長

這個社會,對幼師的誤解真是太深太深了。以至于不少家長覺得,幼兒園就是哄孩子的地方,我交了錢,老師就應該把孩子哄好。但是,真誠的想說一句:幼兒老師不是保姆,家長也不是幼師的領導。并不是交了錢,所有的老師都要唯唯諾諾任勞任怨。

新時代的家園關系是平等的,幼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家長為重要力量,沒有領導與被領導之分。家園之間最好的相處之道在于彼此理解,相互尊重。

家園共育的真諦——尊重與寬容,也唯有寬容與尊重才能使得家園和諧,老師才會有足夠的信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最終讓孩子受益。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園共育:“家園共育”的工具“間諜”何時丟掉?


近幾年來,家園共育的社會呼聲極高,但何時開始,間諜(錄音筆)潛入到了幼兒園呢?

曾聽一位園長朋友說:見過一個現象,3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出于擔心,便買了一支錄音筆放在孩子身上。一個信任極度缺失的環(huán)境,把家長逼成“特務”,讓教育蒙羞,這是社會的悲哀和不幸。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離開父母羽翼保護的幼兒,在幼兒園是否得到細致周到的呵護,始終牽動著家長敏感的神經。幼兒園“諜戰(zhàn)劇”的怪象,應該讓我們深刻反思和梳理信任危機背后的深層原因,抓住解決問題的主要矛盾。

提高幼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對幼兒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梢哉f,好的幼兒教師就是好的幼兒教育,幼兒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直接影響幼兒教育的質量,也就直接影響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

做好危機公關建立長效回應機制。幼兒園要及時回應社會關注,開誠布公,做好輿論引導,當出現諸如幼兒體罰事件、流行性疾病、食物中毒、誤服藥物等輿論比較關注的問題時,要迅速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幼兒園各部門各負責人要明確自己的相關責任,迅速整理相關信息,上報有關部門,并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避免社會和家長因對事件不了解而產生誤解;組織部分家長參與到事件的處理中,將社會輿論影響降到最低,同時積極向媒體開誠布公,積極宣傳正能量,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

注重教師與家長的溝通理解。幼兒園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從而建立真正的信任關系,化解信任危機。

教師不僅要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也要使家長“親孩子之師,信孩子之道”,成功地發(fā)揮“家園共育”的合力。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于教師與家長間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關系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系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到教師喜愛并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就愿意和老師進行溝通,也更能理解老師的工作,家長與教師之間和諧包容的關系就會“水到渠成”。

除了家長開放日、家長委員會、定期家訪,還可以創(chuàng)新溝通方式,如組織各種親子活動、家長進課堂等活動;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群,時刻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這就要求教師主動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

加強幼兒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除了師資力量的重點打造之外,結合幼兒教育階段孩子性格以及發(fā)展的特殊性,相關教育機構還應對其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研究以及探索。幼兒時期是個性品格的塑造時期,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育情況和性格特點創(chuàng)新幼兒教育方式,給予幼兒安全的空間和足夠的時間去認識世界體驗世界,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才能從根本上化解信任危機。

政府要加強幼兒教育的管理。加強相關的法律和制度建設,做好頂層設計。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相關的法律條文較為有限, 因為缺乏強有力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約束,導致幼兒教育發(fā)展中辦學不規(guī)范、管理制度不強、亂收費、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教師素質低等問題的出現。政府要全面系統(tǒng)分析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中國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構建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幼兒教育法律體系,同時進一步規(guī)范教師的行為,提高幼師從業(yè)門檻,加強教育培訓,有效保障幼兒教育質量, 給幼兒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延續(xù)。目前幼兒教育發(fā)展過程中遭遇的信任危機必須引起家庭、社會和政府的足夠重視,針對出現的問題,深刻剖析,有效應對,共同努力,驅散幼兒教育中的“霧霾”,還孩子一個干凈、友愛、歡樂、溫暖、燦爛的童年。

家園共育:不要用“分數”衡量孩子


在升學制度的壓力下,孩子的自我價值,常量化為成績單上的分數。成績不好的孩子,就像被貼上標簽一般,即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優(yōu)異的表現,仍無法擺脫學業(yè)上的不足。

每當孩子考完試后,父母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考得怎么樣?如果取得了好成績,父母會非常高興,在表揚孩子的同時還會給一些物質獎勵;若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的臉立馬“晴轉陰”,接踵而來的則是嘮叨不休的訓斥。

不可否認,中小學時期是孩子打好文化知識基礎的關鍵時期,考試成績作為學習優(yōu)劣的重要標志之一,自然會牽動每個父母的心。但過分看重考試分數,用錢物獎勵學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一方面會使孩子逐漸形成“學習是一種有償活動”的概念,導致學習動機發(fā)生偏差。而且一旦孩子考出好成績而沒有得到獎勵時,就會在心理上產生“不公平”感,引起思想、情緒的波動和學習熱情的下降。另一方面,孩子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時,家長采取過激行為,以求下一次考出好成績的做法更是事與愿違。因為,沒有考好的孩子心理也不好受,內疚、害怕、擔憂等復雜心理使孩子不知所措。這時父母若不能克服急躁情緒,采取打罵、冷落、甚至懲罰的做法,只會“雪上加霜”,家中孩子的心理負擔。假如孩子從父母那里經常得到的是否定性的評價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體驗時,那么,他就會在心里真的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學習興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因此而減弱,而且,有的還會誘發(fā)自卑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自棄行為。

父母應當明白,在給孩子的正規(guī)教育中,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將它應用并生活化,而并不是死板的記憶。一個功課不好的人,并不代表他不會在其他方面成功。常有父母因為孩子成績分數而否定孩子的價值,過分強調智育或IQ的結果,無形中灌輸孩子不當的價值觀,也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行為的影響。

有一個5歲的小女孩,沒聽到音樂就能合著節(jié)拍跳起舞來,對音樂的表現也很到位,學習舞蹈速度之快讓人驚訝。一次幼兒園的舞蹈表演活動中,一個跳領舞的孩子臨時不能來,只看過幾遍的女孩頂上了這個角色,她的舞蹈動作、音樂節(jié)拍、隊形變換、與舞伴的配合都很到位??墒?,她被父母貼上了不聰明的“標簽”,原因是她的計算學得不好:五個蘋果被吃了三個還有兩個,她知道,但不知道五減三等于多少。因此,家長偏執(zhí)地認為是跳舞讓孩子分心,并且成為不能學習舞蹈的原因。

在現實中,每個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可能是全面均衡的,或多或少具有差異性,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孩子,從中發(fā)現孩子智力的差異性,在對孩子的培養(yǎng)方面要依據孩子的特長、興趣、性向量力發(fā)揮,以優(yōu)勢智慧帶動弱勢智慧。也只有這樣,才能公平地對待孩子。

我們承認,孩子的智慧是多方面的,每個孩子都有某方面獨特的本領或不同領域的智慧,孩子的父母更要做一個有心人,去發(fā)現孩子身上的聰明,一旦孩子的潛能被發(fā)揮出來,家庭和幼兒園、學習就該因材施教,設置獨特的符合個人需要的課程。并且適當的教育方式、富啟發(fā)性的學習環(huán)境都可以擴展孩子的能力。

但是,如今很多孩子的父母,在物質上對孩子是一味滿足,要啥給啥,而在孩子精神需要方面卻極其吝嗇,在學業(yè)方面則是給孩子強力的壓迫、挫折的鞭撻。孩子無力反擊,哪怕想反擊,父母也會施以無情的打擊,他們會告訴孩子:“不讀書,只能撿垃圾”、“學不會,就不要去跳舞、“考不好就送你去當小丑“等等。這時父母忘了自己孩子還有跳舞的潛能,她也許是屬于身體運動和音樂智能聰穎的孩子。這樣一來,孩子的聰明就被扼殺了。

家長要學會正確對待孩子的成績,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考完試后,父母需要做的應該是認真詢問一下孩子的考試情況,同他一起分析一下錯誤的原因,幫助他弄懂那些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看重的并不是考試的分數,而是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非常關心他的學習和進步。使孩子體驗到一種溫暖,感受到一種力量,朝著你希望的目標而努力。孩子取得好成績時,父母應投以贊許的目光、給予親切的愛撫,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指出不足,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一來,既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又使他感到還存在不足,進而激勵他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家園共育:別誤解孩子的這些行為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感覺自己很用心,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孩子膽子越來越?。挥袝r候感到孩子很容易煩躁;有時候明明是挺開心的,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開始哭鬧了;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但家長是否想過,是不是可能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孩子的這些行為一直被你誤解成是”不好”的,才導致困惑。下面列舉幾種常規(guī)的情況(只是挑選部分),也許對新手父母會有所幫助。

01、關于孩子”膽小”

這里的膽小,不是指孩子從小都比較膽小,指的是孩子之前膽大,大些了反而越來越膽小了。

舉個現實中的例子,有一個孩子,二歲的時候會用手去抓各類小昆蟲,比如蟋蟀、蚱蜢、七星瓢蟲等,抓來了還很開心,有一天父母突然發(fā)現,這位小孩子三周歲的時候看到七星瓢蟲會躲開了,你硬要拿給他,他反而會哭起來。這個時候有些家長可能會開玩笑的說,越長越倒退了,小的時候不怕,長大了反而怕了。甚至繼續(xù)鼓勵他去抓,這個時候你去鼓勵他,他情緒會越激動。家長就會覺得怎么這么膽小了啊。

其實這個時候對孩子來說是好事,家長不應該這樣說孩子,為什么呢,這個行為表明,孩子的認知越來越好了,他知道哪些事對他來說是害怕的,哪些對他來說是安全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完全沒有必要去”強迫”孩子接觸他認為害怕的東西。

02、孩子突然”煩躁哭鬧”

煩燥哭鬧打了引號,指的不是真的因為撞了、摔了哭鬧,也不是因為遇到傷心的事哭,那是什么呢?聽我慢慢解釋,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的三歲之后(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部分),因為3-6歲的孩子是有意識的吸收性心智,3歲后的孩子慢慢會有自主性的意識,會有自己的想法,什么事都想去嘗試,有時候在做一件事,但總是失敗,就開始煩躁了,甚至哭了。

舉個例子,有位孩子剛開始會用筷子吃飯了,但不是太熟練,有時候夾一個菜總是夾不起來,這個時候孩子有可能會就煩躁,甚至哭鬧。為什么呢?因為在3歲以前孩子認為自己是”超人”,只要一哭,就會有吃的,會就有人來。但當孩子慢慢自己有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識的時候,他突然發(fā)現周圍的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這樣,甚至有時候會認為自己”好沒用”。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很簡單,在安全的情況下,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如果不需要,那就在一邊看著他去完成,鼓勵他。只要傳遞給孩子”你需要幫助可以找我,我就在這里”這樣的信息就行了。其實是告訴孩子,你需要我?guī)椭臅r候,我會協(xié)助你;你不需要我?guī)椭臅r候,我也會一直陪在你身邊,與你一起面對這個世界。這個很重要,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他會覺得雖然世界與我之前想的不太一樣,但有人會一直陪著我。

家園共育:好爸爸要對這些行為say no


與媽媽相比,爸爸與孩子接觸的時間要短很多,但是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所占的分量卻一點也不比媽媽輕。爸爸能夠傳遞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與責任感,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陪伴。那么什么樣的爸爸才是一名合格的好爸爸呢?

禁止行為一:一直玩手機

隨著科技的發(fā)達,手機變得比寶寶更受到關注。要么就在上班,就算是回家以后,只要有空的話就會拿著手機在玩。到了放假休息的時候,帶著孩子去游樂園、海洋館、親子聚會,雖然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可是只是注重了形式罷了,真正的注意力,基本上都用在手機上。

如果爸爸老是在玩手機的話,那么對寶寶是非常不好的。雖然爸爸一直呆在寶寶身邊,可是孩子完全沒有感受到爸爸的愛,反而會有更重的逆反心理。同時要是爸爸媽媽經常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逐漸沉溺在手機里面,不僅影響視力,更嚴重的會造成心理上的孤僻和自閉。

禁止行為二:下班沒事不愛回家

爸爸下班以后,有時候是公事,有時候是和朋友聚餐,很多時候就是很晚才回家。家人打5、6個電話催促,往往還是不能夠回來。在有孩子以前,媽媽或許會覺得有點不舒服。但有了孩子以后,媽媽的反感就會越來越大了。

有這種行為的爸爸,多半都是心態(tài)還沒有調整過來,心理上還沒有成為一個爸爸。所以很多的時候,爸爸還是希望過以前的生活狀態(tài)來拒絕承擔為人父之后的責任。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會開始模仿,模仿媽媽的生活習慣。爸爸影響的卻是孩子的性格。要是爸爸一直以愛玩、拒絕長大、不負責任的形象出現,那么寶寶以后的性格往往跟爸爸是非常像的。

禁止行為三:做養(yǎng)孩子的旁觀者

換紙尿褲、給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陪孩子讀書,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媽媽要做的事情,所以爸爸總是不愿意去做,不愿意為媽媽來分擔這些家務。可是這個思想是完全錯誤的。養(yǎng)孩子是爸爸媽媽兩個人的事情,傳統(tǒng)道德中"男主外女主內"的理念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好的。

如果是全職媽媽,一個人既要負責孩子,又要負責家務,那么是非常辛苦的。爸爸們下班回家最好要理解媽媽,并且可以讓媽媽休息一下,自己來做些事,像是給孩子換紙尿褲、洗澡、陪孩子睡前閱讀。這樣也能夠讓媽媽感受到丈夫的愛,然后讓孩子覺得爸爸對自己是非常關懷的。

禁止行為四:不陪孩子玩耍

因為男性和女性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都不能夠缺少。要是說媽媽的陪伴能給孩子安全感,照顧孩子的生活,培養(yǎng)孩子細膩和善良,那么爸爸對孩子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堅強,獨立,有一個非常好的性格。爸爸陪孩子玩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還小的時候,爸爸缺位了孩子的陪玩,那么也許就會造成孩子長大以后的軟弱和逆反。

禁止行為五:與家人相處不和

有一種爸爸,經常有著領導范。媽媽在家?guī)Ш⒆?,總是會挑出毛??;外公外婆過來幫忙,又覺得老人動作太慢。老婆產后抑郁,覺得老婆太脆弱了;老婆產后發(fā)胖,會覺得老婆沒有控制好身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爸爸老是會覺得這里不好,那里不好,老是在挑刺。因此會和大家產生矛盾,要是碰巧還是婆媳關系不合,他非但不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反而在一旁煽風點火,加深矛盾。孩子站在一旁,看著這個場景,對于孩子以后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不好的。

當然很多爸爸并沒有上述這些行為,希望各位爸爸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給予他們最好的陪伴,你一定會收獲更多的幸福!

家園計劃階段小記(家園共育)


孫慧君,家園小計劃已有效實施一個月了。因為地處農村,大多數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都是爺爺奶奶在家里帶孩子,起初我很擔心這個家園計劃不能很好的實施起來。所以利用家長會在和家長交流計劃時,首先我將實施方法做成了PPT,將計劃中的每一條內容分析舉例說明,在留出提問時間,讓家長有不清楚、不懂的地方提問,然后再進行講解。其次我還利用了班級QQ群和孩子的爸爸媽媽將計劃進行交流,讓在外工作的孩子父母們也了解計劃內容。所以在計劃實施的一個月里,每個家長都很好的實施了這個計劃,而且在這一個月里我和家長們都看到了孩子們在這個計劃中的成長,這點是我最值得高興的!家長們對這個計劃給予了肯定和贊賞,不時的有家長對我說:“孫老師,這個方法真的不錯,我家源源早上再也不賴床了。”“孫老師,我家然然每天睡覺都能把自己的衣服疊的整整齊齊,再也不亂扔了!”“孫老師,我真高興啊,我家妞妞每天都幫我抹桌子,拿筷子,我真是覺得妞妞長大了!”。還有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們打來電話,斌斌媽媽說:“孫老師,孩子真的懂事多了,我本來一直都擔心斌斌的外婆不會教育斌斌,我們又不在身邊,實在沒辦法??墒乾F在好了,有了這個計劃,我放心多了!”彤彤媽媽說:“孫老師,現在我每個星期都和彤彤打電話詢問她有了幾顆星星,孩子和我有話說了,而且每次都津津有味的介紹她在家的表現,這個計劃真是太好了。”

我們平時總是會說甚至是一些抱怨:現在的家長過于寵愛孩子,總是對孩子百般呵護,所以在這樣的寵愛下現在很多孩子動手能力不強、自私、任性??墒俏覀儧]有反思過,其實形成這種情況的并不僅僅是在于家長對孩子的寵愛,而是家長缺少了正確或有效的教育方法。那么作為幼兒教育者,我們在專業(yè)的理論和專業(yè)的實踐支持下,應該善于積累和總結整理出一些教育措施,可以給家長提供一些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來幫助家長進行家庭教育。通過這次的家園計劃,我能感受到家長對有效教育孩子的渴望,也感受到了家長有效實施教育,看到孩子的成長后的高興和滿足。在這樣的感受中,我切實的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幼兒教育者工作的實在感。我享受這種實在感,這種實在感也激勵著我在工作多思多想多總結,更好的教育孩子和切實的做到“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小知識


家園共育小知識

防拐騙:

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知道父母的工作單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險時,會用電話呼救;知道報警電話110。

防觸電:

教育幼兒不接觸電插頭、插座等,不在靠近電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壓電的標志,并遠離它們。

防火、防燙傷:

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機和蠟燭;知道衣服著火時迅速澆水并快速脫衣服;燙傷后迅速用涼水沖或浸泡患處;知道119火警電話。

防異物吸入:

不將別針、硬幣、小玻璃球、鈕扣、黃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將氣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氣

睡眠:

睡前要洗臉、洗腳、漱口;不能含著東西睡覺,不把雜物帶到床上玩。

進餐:

進餐或飲水時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燙嘴。

行走:

行走時手不插在衣兜里;會扶著欄桿上下樓梯;學會靠右行走,不猛跑;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注意來往車輛;認識紅、綠燈等交通安全標志。

藥物:

學會辨認藥物和一些容易與飲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亂吃藥;知道120急救電話,認識防毒標志。

開、關門:

不在門邊玩;不把手放在門縫,知道“安全門”的作用。

家園共育:讓”不要“遠離你的孩子


2-4歲的童兒,和過去處于依賴狀態(tài)的兒童不同,由于行走和語言的出現,開始探索世界,要求獨立性,要求“我自己來”。如果此時處處束縛他的手腳,橫加限制,就會形成羞愧、疑慮,甚至孤獨感和反抗。

在超市里,3歲的朵朵在里面跑東跑西,鬧的媽媽很是心煩,媽媽大聲的訓斥她:“不要亂跑!”

飯桌上,3歲半的皮皮總是不好好吃飯,吃幾口就去玩他的玩具,無論媽媽怎么說他也不聽,爸爸沖皮皮吼到:“不要玩了!”

滔滔跟著媽媽出去,過馬路的時候淘氣的滔滔不好好走人行橫道,睜開媽媽的手跑到馬路中間去,媽媽急的大喊:“不要在馬路中間走!”

媽媽在廚房里做飯,小米坐在沙發(fā)上邊看動畫片邊吃餅干,爸爸回來看見了,對小米說:“不要吃那么多餅干!”

冬天的早晨,愛美的萱萱在衣服外面套上了意見蓬蓬紗的裙子,當她走出來的時候,媽媽大聲告訴她:“不要這么穿!”

……

兩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主張去做事,而不喜歡受大人的約束。孩子的“離經判道”經常惹得大人對他們大吼:“不要… ”孩子對我們的阻止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從父母反反復復說“不要”的情況來看,效果幾乎等于零。

了解孩子為什么不聽我們的話

3歲孩子的行動已經能夠獨立,他們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斷、自己解決,他們有強烈脫離父母的愿望,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嘗試一下。聽到大人說“不要”,就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和本能的反抗,他們反抗權威、反抗控制、反抗命令,以此來表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或者通過反抗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還有一個原因,請您現在按照我說的做:請閉上眼睛,聽我說,不要想老虎,不要想東北虎,不要想華南虎,不要想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當我跟你說“不要想老虎”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老虎。相信您也是的。這事為什么?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潛意識都不接受否定的詞匯,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潛意識約會告訴你“要做”。成人都如此,何況孩子呢?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接受我們的指令,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的。

讓“不要”遠離孩子,對孩子多說肯定句

每當我們想對孩子說“不要”時,我們先要提醒自己:我這樣的說法會有意義和作用嗎?然后,態(tài)度和藹、語氣堅定的告訴孩子“要……”比如:

我們對著超市里亂跑的朵朵說:“跟在媽媽的手推車后面走”。

對不好好吃飯的皮皮說:“好好吃飯,一會兒媽媽收拾完就沒飯吃了?!?/p>

對不好好走路的滔滔說:“跟在媽媽身邊,要走人行橫道?!?/p>

對飯前吃很多小餅干的小米說:“先去洗洗手,等著媽媽做熟飯就可以吃飯了”。

我們可以多做幾個練習,看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說才會使孩子聽進去。

“不要打小妹妹!”

“不要總是開關電燈!”

“不要爬到窗戶上去!”

“不要動,你會把碗摔了!”

如果我們把這些否定句換成肯定句,可以這樣說:

“你可以輕輕地摸摸小妹妹?!?/p>

“謝謝你幫我們打開電燈,這樣我們就能看清了?!?/p>

“到這里來玩,這里寬敞多了”

“小心拿著,輕輕地放在桌子上?!?/p>

當然,這些答案只是提供參考,可以根據自己和孩子的不同情況找出很多種不同的說法,讓孩子能接受我們的建議。

如果肯定的語氣同孩子說話,就會得到不同于以往的回應,處于第一方抗期的孩子就不會處處和我們作對,他們似乎變得很順從。這事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尊重,我們不是命令、限制他們的行動,而是讓他們做他們愿意做的事情。家里也不會再“狼煙四起”,氣氛會變得更加平靜和諧。改變說話的方式,讓“不要”遠離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別提醒:

有自我意識的孩子,用“不要”制止他們是沒有效果。如果僅僅告訴孩子:“你不要做…”他就會感到迷茫和失望,會心生逆反。不如直接告訴他,你可以做什么事情,給他們指明做事的方向。所以,讓3歲的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該做的才是最重要的。

家園共育:如何維護家園共育關系?做好這幾點是關鍵!


一、定期開展父母課堂、家長講座以及家長沙龍

要搞好教育,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園所要有計劃地對家長進行幼教理論、教育心得、教育方法的學習活動,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不同主題的家長沙龍,組織家長結合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價值取向談談學習心得,鼓勵家長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及育兒心得分享給大家,供其他家長學習。另外,幼兒園應定期為家長提供相關的育兒知識講座,聘請專業(yè)的老師對家長傳授一些家教知識,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家長提供有效的幫助。

二、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家長參與

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如小小運動會、幼兒才藝表演、節(jié)日聯歡、家長開放日、家長參教活動、游園活動等,讓家長親自了解幼兒在園是怎樣學習生活的,了解國內教育活動的一般進程和某個教育活動的具體進程,了解教師啟發(f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自己孩子在園內的表現情況??梢悦繉W期開展一次成果發(fā)布會,讓幼兒向家長展示所學的內容,而且通過親子活動更加拉近了父母與幼兒以及家長與老師的關系。

三、定期更新家園天地,建立家園溝通的平臺

通過與家長日常的交流,及時了解到家長近階段在育兒方面的困惑之處,針對家長的問題找出相應的文章供家長學習借鑒,這樣才能發(fā)揮到家教園地的真正作用,為家長提供有用、有價值的幫助,每次收集到一些家長的意見和困惑之后,老師們可以集中進行討論,幫助家長和幼兒及時的去解決問題。

四、改變以往家長會形式,促使家長“說”起來

家長會是每學期都必須開展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家長會形式,多動腦筋,調動起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而不再是只有老師說,家長聽。教師可以根據先階段幼兒存在的一些問題,以談話的形式讓家長一同來討論,最后通過家長的討論一同制定出教育方案。

比如,現在很多家長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本身組織能力也十分強,可以改變以往家長會上老師主持,家長聽的形式,而是請一名家長來主持,針對孩子不會穿衣服的問題在家長會上與其他家長、老師一同討論,由于問題是家長拋出來的,其他家長得到了共鳴,都十分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方案。

這樣,我們的家長會就發(fā)揮了它的作用,而不再是一個擺設品、一個過程、一個模式,家長和老師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了溝通,同時也為家長之間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五、注重與家長的日常交流與溝通!

1、耐心地解答家長的疑問,與家長建立起友好的關系。

家長最在乎的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每次在接送幼兒時總會興奮的問

到:"我們家**今天在幼兒園表現的好嗎?""老師我們**最近進步了嗎?"等等!可能十個家長問的是同一個問題,可是我們卻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及實際情況回答出十種不同的答案。所以當家長在詢問我們幼兒的情況的時候,即使這個問題你已經回答過十遍,甚至二十遍,但是請你拿出你的耐心去解答家長的問題,給他們一個滿意且真實的回答,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從而在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教育幼兒。

2. 細心的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家長反饋。

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與家長交談的過程的未必能點到每個點上。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在生活中細心地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并及時地反饋給家長。當然我這里說的反饋不是說讓老師立馬給家長打電話交流,這樣不僅給老師增加了工作量,同時也影響了家長朋友的工作生活??梢栽诩议L第二天接孩子時或者手機聊天時,把這些生活的小細節(jié)告之家長。相信這些小小的舉動就可以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用心,這樣家長便會真誠地與老師交流溝通,共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3.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每天用溫暖的心和微笑的臉去陪伴的幼兒的成長,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經常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通過這些小事情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和幼兒之間的真情。

總而言之,除了專業(yè)的師資和保教工作,做好家園共育,建立與家長之間的橋梁,促進幼兒園、家長和幼兒們的共同成長,才能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園所的品牌和口碑就會自然建立起來!

家長育兒心得:學會家園共育


家長育兒心得:學會家園共育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家鑫鑫在幼兒園已經學習、生活了一個學期。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我看到了孩子在各個方面的進步。這離不開兩位老師的關心和細心照顧。

孩子出生以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快樂?,F在他已經上了幼兒園托班,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愛好,經常會問“為什么?”等問題,伴隨著他的成長,作為家長希望能給予他幸福的生活,但更希望他能快樂、健康地生活。

有時真得感到很慚愧,我家孩子在幼兒園是最會哭的那個,都快一個學期了他還是經常性地要哭,這個也是讓我們家長感到最頭疼的地方??赡苁呛⒆訌男√蕾囄覀兗议L了。但我還是堅持天天送孩子來幼兒園,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才會慢慢的喜歡上幼兒園。其實孩子在哭也是他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做家長的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心軟,只有我們家長堅持下來了,孩子也會堅持的。

還有寶寶吃飯可是最讓我們家里人頭疼的一件事,一日三餐,每一餐都吃得很少有時還是人家一餐吃得多,要么不肯張嘴,要么就是嘴里包了一口飯要等很久才肯咽下肚去,有時為了讓他快快張嘴吃飯,外公外婆還要在寶寶面前想盡辦法表演節(jié)目,一家人圍著他團團轉?,F在想起來,真是覺得有點好笑,不過相信許多家長可能也都有這樣的經歷。但自從寶寶進了幼兒園后,我們發(fā)現寶寶開始慢慢養(yǎng)成了吃飯的好習慣,雖然還是很挑食,但在家會吃飯了,每次吃飯的時候,他總會說農民伯伯辛辛苦苦把糧食種出來,老師讓我們不能浪費,而且飯吃得多,才有力氣能夠像奧特曼那樣打敗怪獸。直至現在,寶寶在幼兒班里每次吃飯都還是比較快的。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兒園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真是十分關鍵的,自從上了幼兒園后,寶寶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強了,不僅自己學會自己穿褲子,整理玩具,而且還能經常主動幫助我們大人做家務,所以在家我們經??滟潓殞氶L大了,真是越來越懂事了。

寶寶從小生性活潑,比較好動,為了能讓孩子好動的性格有所修正,家里就買了很多智力拼圖和積木的玩具,寶寶對此也很感興趣,并且經常能夠很認真、很投入地拼裝完成。慢慢地,寶寶就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學會控制物體,并進而能控制自己的行動。因此,我覺得我們家長在平時,可以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有目的地選擇一些玩具,這樣對孩子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會有積極作用。

鑫鑫的膽子不夠大,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嘗試。在家的時候什么事都依賴我們給他做,這樣什么事都指望我們怎么行呢?我們家里人就在很多時候試著鼓勵他,他平時在家也喜歡涂色剪紙,可他拿著筆又不知怎么涂,于是就老叫“媽媽你給我涂”,我就把筆拿在他手上,鼓勵他說“你一定會涂得比媽媽好”就聽了這句話,他會很快的涂起來了?,F在他已經會拿著筆沒事就涂涂畫畫,家里的墻壁都是他的杰作了。但我們也很開心,孩子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平時在家我總是讓鑫鑫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雜事,有時在我洗東西時,就會讓他幫我端把小凳子。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養(yǎng)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家園共育《家園共育:家園共育這些忌諱一定不要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園共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家園共育:“家園共育”的工具“間諜”何時丟掉? 近幾年來,家園共育的社會呼聲極高,但何時開始,間諜(錄音筆)潛入到了幼兒園呢? 曾聽一位園長朋友說:見過一個現象,3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出于擔心,便買了一支錄音筆放在孩子身上。一個信任極度缺失的環(huán)...
    2020-06-28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不要用“分數”衡量孩子 在升學制度的壓力下,孩子的自我價值,常量化為成績單上的分數。成績不好的孩子,就像被貼上標簽一般,即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優(yōu)異的表現,仍無法擺脫學業(yè)上的不足。 每當孩子考完試后,父母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往往是...
    2020-06-28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別誤解孩子的這些行為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感覺自己很用心,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孩子膽子越來越小;有時候感到孩子很容易煩躁;有時候明明是挺開心的,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開始哭鬧了;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但家長是...
    2020-04-20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有竅門 導讀:與家長隨時保持溝通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重要方面。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關注教育,他們所接受的教育理念可能會更新。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幼兒園和家長。家園的相互配合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實際情...
    2021-04-23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好爸爸要對這些行為say no 與媽媽相比,爸爸與孩子接觸的時間要短很多,但是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所占的分量卻一點也不比媽媽輕。爸爸能夠傳遞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與責任感,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陪伴。那么什么樣的爸爸才是一名合格的好爸爸呢?...
    2020-06-10 閱讀全文

近幾年來,家園共育的社會呼聲極高,但何時開始,間諜(錄音筆)潛入到了幼兒園呢? 曾聽一位園長朋友說:見過一個現象,3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出于擔心,便買了一支錄音筆放在孩子身上。一個信任極度缺失的環(huán)...

2020-06-28 閱讀全文

在升學制度的壓力下,孩子的自我價值,常量化為成績單上的分數。成績不好的孩子,就像被貼上標簽一般,即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優(yōu)異的表現,仍無法擺脫學業(yè)上的不足。 每當孩子考完試后,父母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往往是...

2020-06-28 閱讀全文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感覺自己很用心,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孩子膽子越來越??;有時候感到孩子很容易煩躁;有時候明明是挺開心的,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開始哭鬧了;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但家長是...

2020-04-20 閱讀全文

導讀:與家長隨時保持溝通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重要方面。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關注教育,他們所接受的教育理念可能會更新。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幼兒園和家長。家園的相互配合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實際情...

2021-04-23 閱讀全文

與媽媽相比,爸爸與孩子接觸的時間要短很多,但是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所占的分量卻一點也不比媽媽輕。爸爸能夠傳遞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與責任感,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陪伴。那么什么樣的爸爸才是一名合格的好爸爸呢?...

2020-06-1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