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工作總結愛孩子。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育兒觀念: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育兒觀念: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愛孩子是動物的本能,這種本能也讓人類得以生存繁衍。但人類不同于動物,社會化程度更高,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怎樣愛孩子才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思想、能感受、會選擇、有責任的獨立的人,這需要家長的智慧,即愛是一種能力。
一、我愛你,是因為“你就是你”
通過親子關系的建立,情感的表達,行為的體現(xiàn),讓孩子確信“我有天生被愛的資本”,不是因為我表現(xiàn)更好,或者成績更優(yōu)秀而得到了更多的愛。或者,如果我表現(xiàn)不好,我得到的愛就要被收回。那么,這份愛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起源。他得到愛的同時,也是恐懼的,因為他知道這份愛隨時會離他而去。
我們可以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交流,讓孩子確信他是值得擁有愛的,我們愛的是他本身,而且這份愛不是一種威脅。經常抱抱孩子,孩子缺抱比缺鈣更嚴重。他可以通過愛的心理感受,去確認他在別人心理的存在,同時賦予自己獨一無二存在的價值。這份愛會帶給他一種天生的自信和力量,讓他相信愛,同時也擁有真正愛別人的能力。
二、愛是無條件的接納
接納,甚至比付出,更加不容易。
我們有真的完全接納過孩子嗎?難道,我們不是一味地想要去控制我們的孩子嗎?這份以愛為名的控制背后,其實是我們的恐懼,我們的擔心,我們的以為。
我們恐懼,孩子沒有我們的管教,會失控;我們擔心,孩子的未來;我們以為,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去改變孩子。
但是,我們真的接納過真實的孩子嗎?可能,我們內心只是更能接納正常的孩子的行為吧!
接納真實的孩子很難,根源于我們不能和自身的不完美和諧共處。但是,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身為父母當然也是不完美的。我們在改變、在突破不完美之前,首先應該深深的接納自身的不完美,而不是壓抑起來,因為那本身就是我們無法回避的自己。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完美,引領我們遇見完美的自己。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這份真實。盡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小孩”,但請帶著這份欣賞,去觀察、去傾聽、如理解這個真實的存在。
我們也許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孩子對我們的愛真的是無條件的。他對于父母沒有選擇權,并且無條件地接納家庭的所有情緒。但孩子給我們一個重新體驗生命的機會,通過參與他的生命成長,也讓我們反思自我成長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感恩生命。
三、愛是有界限的
有界限的愛,是一種負責任的愛,也是親子之愛的本質。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建立一種親密關系,但親子之愛不同,它是一種分離之愛,是一種距離之愛。教育孩子的過程,是要不斷去學習和體會分離的過程。
在分離的過程中,也是孩子逐步形成自我,擁有自由之人格和獨立之思想的過程。并且,這種分離越健康,孩子也會越獨立,就越擁有更確信的安全感和信任。
基于這種分離的本質,我們也要學會去尊重孩子被分離后的獨立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領域界限、身體界限、主權界限和情緒界限。允許孩子去嘗試種種的不好,去犯錯。知識可以經由別人傳授而得到,而人生智慧必須靠體驗才能獲得。
四、愛是不含誘惑的深情和沒有敵意的堅決
如何深愛你?用不含誘惑的深情;如何拒絕你?用沒有敵意的堅決?!薄睦韺W家科胡特創(chuàng)造了這兩個充滿詩意的語句。前者即,我愛就愛了,無條件地愛,也不會誘惑產生一個讓你需要我的境況。后者即,我不答應你時,我態(tài)度堅決,但毫無敵意,不會說你無價值。敵意與誘惑,都會讓孩子迷失自己的心靈。對于孩子的需求,這兩句話表達了最有力也是最溫暖的關系。
我們用沒有敵意的堅決和不帶誘惑的深情,將愛以干凈通達的方式傳遞給孩子,不以愛之名戕害孩子的真誠、自由、尊嚴和信任;不以增加的優(yōu)勢地位索取心靈資源;不以自己的權勢侵入別人的心理空間;不以“為你服務”的名義索要“為我服務”;不讓人負有如蛆附骨的心靈債務。
我們應該堅持內心的堅定,愛孩子的同時放棄交換和功利,進入“沒有敵意的堅決和不帶誘惑的深情”的情感世界。這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最為需要的,也是現(xiàn)在最為迫切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觀念:給孩子適宜的愛現(xiàn)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大群人呵護著,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所有的愛于一身。由此可見,現(xiàn)在的小孩有多么的幸福。每次我都會開玩笑的說:我現(xiàn)在有去兒童公園玩,有去游樂園玩,有去哪里旅游,都是沾我女兒的光呀!正因為有如此之多的愛,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把握好這個愛的尺度,不應該給孩子過分的愛,過分的愛那就是溺愛。當然無論是適宜的愛還是過分的愛那將都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重大的影響。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母,經過幾年的育兒經歷,談談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不僅要把握愛的尺度,還要保證不偏愛哪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兩姐弟吵架那是經常的事情,比如回家坐在車里面,姐姐喜歡站中間,那么弟弟也會搶著站在那里,這時就會發(fā)生沖突了,對此我們可能會采取以下幾種方法:1、讓兩姐弟輪流著站;2、跟姐姐商量,平時你站的時間多,弟弟不怎么站,讓弟弟站一會吧;3、把弟弟抱起往窗外看,讓他關注別的事物;4、兩姐弟一前一后的站著。無論從哪種角度來思考,我們都想盡量保證不偏私任何一方。對于孩子來講,大人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如果偏向一方,另一方就會想爸爸媽媽不喜歡我,這樣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
二.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孩子在幼兒時期,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新鮮,想法也很新穎,所以我們不應該限制他們的一舉一動。就如畫畫一樣,讓孩子自由的發(fā)揮,不要按部就班的畫,這樣反而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個自由的空間也是相對的,孩子不知道哪個對他們是安全的,是正確的,所以在這過程中家長還需要一定程度的引導。
三.自己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們嘗試著自己做。在家里簡單的衣服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穿,簡單的洗漱可以讓孩子自己洗,簡單的整理可以讓孩子自己整……盡量試著自己動手做起來,到最后穿的不對、洗的不好,整的不好,家長再去改善。這樣對孩子的動手能力,對孩子在學校里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四.家長應該將好的一面表現(xiàn)給孩子。幼兒時期的孩子很會模仿別人。我的女兒看媽媽穿著裙子,她就會說:他*的裙子好漂亮,我也要買一條這樣的裙子;聽著媽媽穿的高跟鞋的響聲,她就會說:媽媽我也要穿高跟鞋。連我那兩周歲不到的兒子都經??唇憬阍趺醋鏊驮趺醋觥R陨系姆N種說明家長在孩子面前的表現(xiàn),孩子都看在眼里,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著他們的人生,因此請不要把自己壞的一面表現(xiàn)給孩子。
總而言之,孩子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肯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對此我們應該對好的事情加以肯定,對不好的事情及時幫助改正。幼兒時期的孩子還小,我們家長應該正確的指引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對孩子的愛不能沒有限度、沒有條件、沒有前提,所以請選擇有助于孩子成長的愛。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父母也是孩子的永遠的老師,愛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本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愛,這種愛把握適度,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積極地助推作用,將對其終身發(fā)展起著有益的影響。那么怎樣給孩子適度的愛,讓孩子能感受和理解你對他的愛呢。隨著全國學前教育《3-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宣傳月的到來,讓我們一起學習,重溫,反思“愛”的教育,把脈“愛”的溫度。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愛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父母覺得愛孩子就是處處呵護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來養(yǎng),什么都給孩子最好的。有的父母覺得愛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給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在家還輔導孩子練習寫字、認字給孩子充分的知識技能儲備,還會拿自家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生怕孩子會落在別的孩子后面。也有的父母覺得愛他就是給他吃飽喝足,由著他好了。這些都是出自父母良苦用心的愛,但是這樣的愛給孩子帶了什么呢?過多的幫助,呵護,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離開成人就變得焦慮不安。過多的學習任務,早早地剝奪了孩子的童真,剝奪了孩子探索發(fā)現(xiàn)世界的機會,過于放縱,孩子,唯我獨尊,情感缺失。。。。。。
由此可見,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更是卓越的智慧,只有尊重孩子給孩子適度的愛,才能讓孩子在愛的體驗中獲得情感,態(tài)度和習慣的多元發(fā)展。
1、愛孩子請尊重孩子的興趣與想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成人要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孩子,尊重他們的想法。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家庭中,孩子的想法會很多,家長要善于做一個傾聽者,肯定給孩子積極的想法,并鼓勵孩子付諸行動。在孩子感受被關注的時候他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愛孩子請適度放手
孩子的學習經驗不是在成人的說教實現(xiàn)的,更不是成人的幫助能替代的。孩子的學習經驗是在不斷的體驗與自我建構中積累的。因此,愛孩子請家長要適度放手,做一個有心的旁觀者、支持者,用心地去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中的一些困難,建構的新經驗等。并適度地給予指導和鼓勵,幫助孩子去感受自我學習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3、愛孩子請給予孩子空間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特點和興趣所在,并給與鼓勵和支持,給孩子適度的空間。切不可拿其他孩子的優(yōu)點與自己孩子的弱點進行比較。更不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
最后,讓我們一起用讓我們用耐心、愛心和智慧,陪著蝸牛散步去!
育兒觀念:給孩子更多的愛
轉眼孩子就六周歲了,也是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了。相比較三四歲的時候,她現(xiàn)在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是完全服從于大人的指揮了,也就是俗稱的第一個叛逆期了。因為我跟她相處的時間較多,有段時間只有我和她兩人,生活中難免會有爭吵,多數是我希望她動作能快速一點,她卻有點慢吞吞。其實,慢是孩子的天性,她沒有那么強的時間觀念,也不會理解為什么媽媽要那么著急。雖然我會責備催促她,但效果不大,該慢的還是很慢,絲毫沒有因為我催促而有所改善。慢慢地我也發(fā)現(xiàn),如果在時間較緊的情況下,采取鼓勵和獎勵的方式和她交流,她會更好更快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加上平時看到的一些育兒理念,講到孩子就像一只蝸牛,而家長要適應帶著她慢行。她慢有她的道理,她正一步步適應自己做人的方式、腳步,好的習慣并不是生來就會的。這一孩子和家長的矛盾,家長可以理解為孩子的叛逆,不聽話。其實不然,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應該是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另一方面,家長也應該聽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對自己提提意見,這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有一天吃飯時,孩子拿著一張紙,假裝上面列了爸爸媽媽的缺點,她來讀出來。其實都是她自己心里想的。大方向是爸爸沒有缺點,媽媽有。從第一條開始,說出了媽媽十幾個缺點,媽媽都要崩潰了。。。可是仔細一聽,總結得很對。媽媽是真的要好好改改了。飯后陪她練琴,一般我會強迫她練多少遍,那天我改了,我說:“你累了就休息會吧。”她說:“真的嗎?”我說:“是啊!你都指出了媽媽那么多缺點了,媽媽當然要改正了。”她很開心地說:“媽媽,我不累,我再練一會?!币驗槲覀兌嗔藴贤?,孩子學習起來也主動,家長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勸說,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說,多溝通,多關愛,親子關系會更上一層樓!總體來說,給孩子更多的愛,用愛解決各種難題,孩子會更健康快樂地長大~
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的思想精華?!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xiāng)、愛祖國”。
由于我國人口結構的特殊性,現(xiàn)在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庭,4:2:1的家庭結構,讓孩子成為家庭的絕對核心,全家人把所有的寵愛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父母長輩在平時更多注重的是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忽略了對孩子進行“孝親教育”的培養(yǎng)。
再則,平時父母都忙于工作,孩子基本都是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照看,生活中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無微不至的照顧,逐漸讓孩子喪失了應該具備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求必應,只講付出,不要回報的溺愛方式,也漸漸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使他們習慣地、理所當然地享受被愛的權利,逐步失去了愛的能力,更別說尊重長輩、孝敬父母了。我們常常聽不少家長抱怨,平時自己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病了,心急火燎地為其四處求醫(yī)。而自己病了,孩子竟連一句關心的問候都沒有,實在令人傷心。
當然,這種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不能全然怪罪孩子,做父母的也應該要反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會孝敬的人,不僅需要我們幼兒園加強對孩子的孝親教育,更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和教育,我們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撒播愛和孝的種子,要引導他們正確地接受愛,更要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回報愛。
一、言傳身教,發(fā)揮良好榜樣的作用
《綱要》指出:“教師和家長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影響源。模仿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間接地影響幼兒,構成他們學習的榜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與孩子的交往是一對一的關系,對家長的言行,孩子看得很清楚。因此,父母在言行方面應為孩子做出孝敬長輩的表率。
首先,孩子的情感是與認知相結合的,情感的產生受知識經驗的影響。因此,家長要積極豐富孩子有關孝敬父母的知識,應多給孩子講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實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進行分析,使他們懂得孝是一種優(yōu)良的品質,鼓勵他們用實際行動去表現(xiàn)。
除了“言傳”,家長更應注重對孩子的“身教”,以身作則,做孩子孝親教育的榜樣。如當家中有老人生病時,父母應主動為老人捶背、穿衣、做飯、喂藥;當老人愁眉不展時,父母應熱心地向老人問長問短……天長日久,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兒的心靈深處埋下“孝”的種子。
二、利用身邊的小事,讓孩子在實踐中成長
日常生活中,身邊的許多小事隨時發(fā)生,而這時正是對幼兒進行孝敬教育的良好時機。如:上下樓梯時,看見爺爺、奶奶拿著許多東西吃力地走,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幫助拿東西;在公共汽車上,看見有抱小孩的阿姨或老人,家長應示意孩子讓座;下班回家時,看見孩子自顧自己玩得開心,父母要主動請孩子幫忙拿包、遞鞋等。平時,也要讓孩子講文明、懂禮貌。一個舉止文雅、禮貌待人的孩子,也會尊重父母,對父母有孝心。在家中,父母要禁止孩子經常獨食好吃的東西。要做到父母與孩子一道分享好吃的飯菜、食物。記得有人寫過“半個荷包蛋”的故事,說的是一位母親,燒了一個荷包蛋,為使孩子今后有好品行,她不讓孩子獨吃,而與孩子各吃半個,這位母親培養(yǎng)孩子有獨到之處,一個不愛獨食的孩子,勢必懂得愛父母。
《綱要》指出:“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身邊的這些小事雖小,但對孩子的孝敬教育培養(yǎng)意義不小。
三、經常與孩子溝通,讓其體驗父母的艱辛
做父母的要經常平等地與幼兒談話,并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例如:當媽媽疲勞地回到家里時,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今天完成了很多工作,很累,你能給媽媽倒點水嗎?”“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飯、整理房間,如果你能幫助爸爸媽媽做點什么,那就太好了……。”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萌發(fā)愛父母、要回報父母的情感。更會使孩子體驗到孝敬教育的實際意義,并強化他們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意識。
有則公益廣告做得好:一位年輕的媽媽親自打水給老母親洗腳,她的兒子也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了半盆水請媽媽洗腳。確實,要是每所幼兒園、每個家庭均能致力于孝敬教育,那么我們的“幸福父母”會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就會充滿陽光,越來越好。
人的習慣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個人最初的活動場所。家庭中的各種習慣是孩子最初接觸到的行為規(guī)范,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家長如何正確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端正教育觀念。
幼兒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過渡期。偉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睋Q言之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家庭的重視。很多家長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學習上生活上對子女關懷備至,將良好行為的培養(yǎng)卻置之一邊不顧,對孩子聽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只要讓他多學點東西,其它方面無所謂。家長的這些錯誤觀念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對幼兒良好行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間接折射到孩子的心靈中,變成孩子的觀念。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笨梢娏晳T對人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抓學習的同時,也別忘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1、在實踐中鍛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形成來自實踐,習慣的養(yǎng)成更有賴于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幼兒良好行為形成的關鍵。由于觀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對四五歲(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嬰兒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給學齡兒童穿衣,洗臉,喂飯,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這種包辦代替行為不僅剝奪了孩子的多種鍛煉權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賴心理越加頑固。長此下去,將會造成兒童的懶怠,驕橫甚至無能。良好行為習慣又談何實現(xiàn)。
2、培養(yǎng)應該持之以恒。還有一些家長雖然思想上比較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的培養(yǎng),但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培養(yǎng)、教導孩子,這與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試著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際、同伴、集體中,學會獨立飲食、睡眠、盥洗、人際交往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獲得“該如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練習強化,使之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這就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去教導孩子,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講明道理。講道理是提高認識的一種方法。幼兒時期,對是非的辨別能力較差,做錯事是難免的,生硬的教訓、批評可能會令家長和孩子的關系鬧僵。這時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細致地跟他講道理,通過簡潔的語言使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同時在與孩子的談話過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準”“不許”,要多從正面引導,對他的不良行為避免批評引導,而應該直接告訴他:你應該……比如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搶別人玩具時,應該告訴他搶別人玩具是不對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別人借,或者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讓他明白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爭搶吵鬧是不對的道理。作為孩子自身來講,道理聽多了,良好的行為準則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適當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種精神營養(yǎng),更是一種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方法。孩子愛聽好話,喜歡被人稱贊,而且在人們對他的評價中認識自己。教育家陳鶴琴教授曾說過:“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責罰而改過是比較難的?!彼约议L對孩子要以積極鼓勵表揚為主,消極批評只會使孩子灰心喪氣。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要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fā)。三歲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勵表揚。例如:媽媽看見孩子摔跤了,不要急著把他扶起來,可以馬上說:“寶寶真勇敢,跌倒了會自己爬起來,也不哭?!北緛砗⒆右苍S會哭,可聽了媽媽對他的鼓勵,也許會自己從地上爬起來,也不會哭鼻子了。對于三歲以上的孩子由于他們的自我意識較強,對成人的評價很敏感,有強烈要求被表揚的愿望,這就要求家長的表揚鼓勵要適當,不能給孩子亂戴“高帽子”,讓孩子對其行為得不到正確的評價,這樣,逐漸他就會認為表揚是應該的,不表揚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會發(fā)生為了表揚而養(yǎng)成做假或討好的行為。表揚主要應該表揚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點,克服困難等。對孩子的表揚要具體說出好在哪里,讓他有所遵循和發(fā)揚,適當的表揚促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5、非語言信息的影響。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為為榜樣,通過同化作用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由于非語言信息比語言信息更具有真實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為對孩子有著重要影響。父母對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講究衛(wèi)生、舉止文明等,同時家長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到積極強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習慣的同時,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對于孩子某些不良行為,家長可通過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語言刺激,來減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為的頻率,比如:目光注視(以冷峻的目光較長時間的注視孩子)、距離控制(逼近或遠離孩子)、輕微的懲罰(拿走孩子喜愛的物品),這樣會使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產生內疚和羞愧,從而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發(fā)生的次數。
三、注意環(huán)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階段,固有認識和行為習慣比較少,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建立新的、正確的認識和行為習慣就比較容易。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許多資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產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為的影響。孟母擇鄰而居,歷代被傳為教子佳話。
其次,家長的榜樣作用,對孩子良好行為的形成也有著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維具體形象,成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學習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響著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相信《育兒觀念: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工作總結愛孩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育兒觀念:給孩子適宜的愛現(xiàn)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大群人呵護著,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所有的愛于一身。由此可見,現(xiàn)在的小孩有多么的幸福。每次我都會開玩笑的說:我現(xiàn)在有去兒童公園玩,有去游樂園玩,有...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父母也是孩子的永遠的老師,愛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本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愛,這種愛把握適度,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積極地助推作用,將對其終身發(fā)展起著有益的影響。那么怎樣給孩子適度的愛,讓孩子...
育兒觀念:給孩子更多的愛 轉眼孩子就六周歲了,也是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了。相比較三四歲的時候,她現(xiàn)在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是完全服從于大人的指揮了,也就是俗稱的第一個叛逆期了。因為我跟她相處的時間...
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的思想精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愛父母、愛老師、...
人的習慣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個人最初的活動場所。家庭中的各種習慣是孩子最初接觸到的行為規(guī)范,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家長如何正確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端正教育...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