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教育筆記。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教育孩子的“十說十不說””,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教育孩子必知的“十說十不說”,保護孩子珍貴的安全感,給他傳遞勇敢的力量。
十說
1.常說類似"爸爸、媽媽很愛你,你是個好孩子"的話。
孩子不能缺少愛,特別是來自家長的愛。常說這句話,可以讓孩子時刻感覺到來自家長的愛,家長就象一座大山一樣給他們力量,使孩子有一種安全感和幸福感。
2.常說類似"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的話
可以在孩子的內心深處打上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的烙印,讓孩子建立起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的認知,促使孩子自覺的去尋找到學習的快樂,學中樂,樂中學。
3.常說類似"我相信你一定能獨立完成"的話
鼓勵、堅定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孩子獨立學習、做事的能力和責任心。
4.常說類似"你做的很好,你行,繼續(xù)保持,我相信你"的話
鼓勵、強化正面認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上進心。
5.常說類似"你很聰明,我為你高興"的話
運用暗示和反復確認的方法,暗示孩子是聰明的,反復確認你很聰明,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是鼓勵的一種形式。有資料報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樣的兩盆花A和B,人們經常對A花說你很漂亮,我很喜歡你。對B花說你很丑,我不喜歡你。三個月后,A花長勢茂盛,花開的艷麗。而B花則枯萎死掉了。暗示對植物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對有思想、有意識的人的影響就更大了。
6.常說類似"我喜歡你這樣做"的話
正面確認。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情時,用這句話鼓勵他們,就會為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標準,他們就會按著這個標準,照著這個樣板去做事情。
7.常說類似"爸爸、媽媽尊重你的選擇,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你的每一次努力家長都看在眼里"的話
充分肯定,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自信心。
8.常說類似"你已經長大了,你的問題你自己來決定,你的時間你自己安排"的話
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良好表現(xiàn)。其次是用暗示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能力,暗示孩子你已經是大人了,已經具備了對事物做出合理判斷、合理選擇的 能力,有能力來決定自己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上進心。比如,孩子問你他是否可以看電視,你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回答,孩子的心中就會引發(fā)"我是否該看、看多長時間的"的思考,就會主動承擔起決定自己行動的責任。
9.常說類似"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yōu)點"的話
可以使孩子認識到人人身上有優(yōu)點,鼓勵孩子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建立起學習他人優(yōu)點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孩子虛心學習、虛心做人的態(tài)度。
10.要說類似"對不起,是我錯怪你了"的話
當家長錯怪了孩子時,不要回避,錯了就是錯了,不要不好意思承認錯誤。家長向孩子承認錯誤,不但不會有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使你高大起來,并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十不說
1.不說類似"學習是一件很難的事,是很痛苦的事情,必須刻苦努力"的話
人具有逃避痛苦的本能,你說學習是一件很不容易、很痛苦的事情,需要"頭懸梁、錐刺骨",就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學習是多么可怕的事,在孩子心中就會產生害怕、遠離學習的本能反應,一想起學習來,不痛苦也痛苦了,怎么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反之,你在孩子心中播種下學習就象游戲一樣,他就會象做 游戲一樣有興趣對待學習。
2.不說類似"你是我的希望,我全靠你了,你能行嗎?"的話
一是避免把家長自己的壓力傳導給了孩子,防止孩子認為如果我不好,家長就沒有希望了,多大的壓力。二是避免你能行嗎?的疑問句,防止扼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
3.不說類似"這孩子太笨了,我是看出來了,你是沒好了"的話
避免一句話為孩子定性為"笨"、一定不會好了,防止扼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
4.不說類似"小孩子家懂什么,少問少管" 的話
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來,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
5.不說類似"你不是我家的孩子,怎么這么不要強,一點都不像我"的話
避免給孩子留下家長不愛他們了、嫌棄他們的感覺,避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防止孩子認為自己什么都趕不上家長,遠離家長,使親子關系惡化。
6.不說類似"我說不行就不行、不完成作業(yè)就別想玩"的話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理解不了你是為他們好。即使是理解,他們也希望你能和藹可親的與他們說。避免孩子感覺家長霸道、人格上的不平等,防止親子關系遭到破壞,避免孩子覺得你不可親,更不可敬。
7.不說類似"孩子,爸爸、媽媽求你了,你要聽話,好好學習"的話。
避免把應該由孩子自己承擔的學習的任務,一下子背到自己的肩上了,防止孩子產生是為家長學習的錯覺,促進孩子產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8.不說類似"那來的這么多好奇心"的話
好奇心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的基礎,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避免打擊孩子學習、探索知識的好奇心和興趣。
9.不說類似"我打你是為你好"的話
打孩子,還是為孩子好,邏輯上就是錯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錯誤。避免讓孩子產生家長愛孩子、為孩子好就要挨打的錯覺,防止孩子產生"家長還是不要愛我、不要為我好"的感覺,疏遠家長,懼怕家長。
10.不說類似"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別的什么都別想"的話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活動都是游戲,學習也是游戲,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這樣說話無形中把學習從孩子的生活中單獨提出來,變成一種非常正經的事,并賦予學習特殊的要求,使孩子的認知產生一種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學習的錯覺,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壓力,加大了孩子對學習的恐懼感。同時,也剝奪了孩子 在做其他事情時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鍛煉、實踐的機會,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10歲小學生怎樣教育?
時值今日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增加,常常有10歲小孩思維已經成熟。對于10歲小孩怎么教育也常常困擾著我們的父母。小編在此幫您提出幾點關于十歲孩子的教育和溝通的意見建議。
關于學習問題,孩子剛剛進入學校接觸課堂,這個時期關鍵的是要讓孩子養(yǎng)成學習自律的好習慣,讓孩子養(yǎng)成認真聽講,先把作業(yè)做完再干其他感興趣的事的好習慣!很多習慣都是這時候養(yǎng)成的,因此家長要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多陪伴他們,及時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善于引導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
10歲兒童雖然能夠做好自己大部分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他。相反地,如果我們過于照顧他,也會造成他的依賴性,永遠長不大。所以,注意時間和距離的配合很有必要的。
同時,要常常稱贊他加強他的信心和責任感。另外,當孩子有主動幫助的想法時,要根據(jù)具體實際情況,盡量可以愉快的接受,不要過于擔心怕孩子出錯,斷然拒絕他想幫忙的樂趣。
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父母要改變用強迫、指責等消極方式對待孩子,要肯花時間、有耐性,做個有修養(yǎng)的聽眾,"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積極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然后對孩子的優(yōu)點進行發(fā)自內心的贊揚。了解關懷接納孩子,孩子就會很樂意和父母在一起,如此,擁有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并非夢想,孩子也能順利邁進向成功之路。
每當孩子跟父母說話時,盡可能要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這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在意聽他說話,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勵,也很愿意說出自己心理的感受。
在具體的與孩子溝通中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1、和孩子講話語速要緩慢
口齒清楚、聲調溫和親切,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讓他理解自己的意思。有的孩子說話發(fā)音不準,口齒不清,大多是因為在學說話時父母沒有注意及時糾正導致的。
2、不要說讓孩子妒忌的話
很多成人喜歡講"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喜歡隔壁小弟弟"來刺激孩子,是很不對的。也不要用比較的語氣刺激孩子,如"你看人家多聰明,一學就會,你怎么這么笨。"這都會引起孩子的妒忌心。
3、不要恐嚇孩子
恐嚇會引起膽怯,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恐嚇的話是假的,只不過是用來嚇唬他的,這將影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4、不要在孩子面前講他人
(特別是孩子的老師和孩子熟悉的鄰居)的壞話。這對孩子會有不好影響。
5、家長要多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
家長要多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少用消極、禁止性的語言。如水倒翻在地上,一般家長會說:"不要去踩,你看弄得一塌糊涂了。"有經驗的家長會說:"水倒在地上,讓我們拿拖布把它擦干吧!"孩子會很高興的去做。
6、委托比命令好
同樣叫孩子去做一件事,講"去把畚箕拿來"和"幫媽媽把畚箕拿來"兩句話,在成人聽起來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卻有很大的不同。孩子不喜歡命令,喜歡受人委托,特別是3歲以上的孩子,他覺得自己是"大人"了,成人叫他做事,他有一種被信任的滿足,會非常興奮地搶著去做。
7、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暗示
他喜歡聽成人講悄悄話。也喜歡和成人講悄悄話。例如,一個孩子不肯吃青菜,偶而吃了一些,晚上爸爸媽媽就講"今天亮亮真乖,吃了許多青菜"。躺在床上的亮亮聽見了,第二天吃得更起勁了。一個孩子不肯給客人唱歌,媽媽說:"我們來說個悄悄話,商量一下唱什么
好",孩子就在媽媽耳邊說:"我唱一個小燕子"。
8、提問是個好方式
2歲左右孩子就會提問,開始比較簡單,如"這是什么,這是誰呀"。3歲左右才會問"為什么?"這表示智力的開發(fā)。父母對孩子用提問方法,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啟發(fā)思維。如"聽聽誰來了? 這是什么聲音?" "為什么風扇會轉呀?"等。對孩子的提問要認真回答,不可敷衍。
9、重要的時刻一定要出席
當孩子需要父母在身邊時,父母卻無法出現(xiàn)。這是孩子及父母都無法忘卻的傷痛。盡力而為,準備迎接孩子的大事。告訴孩子,他們奮斗成功時,你為他們高興;當他們心碎時,你陪伴他們;在孩子掙扎時,你會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
作為父母要做的工作實在太多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是需要細心的家長慢慢摸索出來的,父母只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用心的、耐心包容的對待孩子,才能夠真正發(fā)現(xiàn)適合孩子的最佳方法,
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健康、快樂的生活!
研究證明,學習音樂能夠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在標準化考試中,學習音樂的學生比其他學生表現(xiàn)的更好,平均分也更高。尤其是定期上鋼琴課,能夠顯著提高智商。
早餐要吃好
小孩的腦部發(fā)育需要許多營養(yǎng)物質,比如葡萄糖、鐵、維他命A、B、鋅、葉酸(維生素B)。吃早餐的孩子記憶力好,注意力集中程度也較高。早餐最好是全谷類食品,有證據(jù)證明,母乳喂養(yǎng)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和智商。
適當打打電子游戲
許多家長提起電子游戲就色變,其實電子游戲有助于改善孩子多種技能。包括:手眼協(xié)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推理能力、圖像識別能力、判斷能力、假設檢驗能力、資源管理能力、快速思考和反應的能力、記憶力、空間感知能力和決策能力。但是家長要注意幫孩子控制好游戲時間,以防過分沉溺而起了反作用。
必須讓孩子自由玩耍
對于小孩來說,自由玩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父母老是限制他們太多,容易使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自由玩耍不僅能幫助孩子發(fā)展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還能讓他們成長為快樂健康的成年人。
20分鐘的體育鍛煉
瑞典一項基于100萬18周歲人群的研究顯示,健康和一個人的智商息息相關。人們現(xiàn)在還不清楚體育鍛煉是怎樣影響大腦發(fā)育的,但是研究顯示,如果9至10歲在接受測驗前進行過20分鐘的體育鍛煉,測驗分數(shù)有顯著提高。
和孩子一起閱讀
人們很早就知道閱讀有助于提高兒童的智商。經常閱讀的孩子的寫作和算術能力比其他孩子發(fā)展的要早。如果父母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那么拿著書和孩子們呆在一起也會大有幫助。
鼓勵孩子多嘗試,不要只注重結果
大部分孩子的智商基本差不多,但是,當父母針對孩子在完成任務時所作出的努力,而進行獎勵的時候,比在孩子們獲得成功時才給與鼓勵,更能激勵孩子們勇于嘗試的欲望。注重結果會讓孩子們認為這是一種固定的模式,任何錯誤或者失敗都會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心。被父母鼓勵多嘗試的孩子則更多地注重學習,也不怕挑戰(zhàn)和失敗,他們會一次次的嘗試,直到成功!
聽說過太多二胎媽媽的辛苦和不易,但是也有這樣一位媽媽,懷著二胎獨自帶著老大,不但讀完了斯坦福的博士,還生了老三,而且三個孩子長大以后,都被斯坦福錄取了……天,這簡直是別人家的媽媽,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們也從她日常的分享中,提煉出了一些干貨教育經,和家長們來分享。
教育中的十個“不要”
1、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比較太多,會讓孩子失去信心。降低自我肯定,意味著孩子的潛力無法讓父母看到,而孩子自己可能還會去欺負他人,看不起他人。教育最首要的目的是自我肯定,而認同自我的內心是人格形成的基礎。學會了自我肯定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優(yōu)點,能接受和面對自己的缺點,更積極地改正。
2、 不要光用物質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附加條件:“你要是做得如何如何(好),就給你買什么什么,玩什么什么(獎勵)”。這樣的疼愛方式附加了條件,是萬萬不可的。附加條件的愛,會讓孩子認為,如果達不到,我就一點用也沒有,從而失去自信,養(yǎng)成沒有獎勵就不努力的壞習慣。要明白,并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過就是好孩子”。
3、不用完全把學習和玩耍分開
很多家長會幫孩子制定一天的時間表:什么時間做什么,什么時間該學習,什么時間該玩耍。學習和玩耍不應該完全分開,最好是結合在一起的。舉個例子,如果今天下雨,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玩雨水做游戲,讓葉子在水里漂,看誰的葉子漂的更快。在玩耍時,提出來問題,為什么會下雨,為什么葉子會漂在水中。讓孩子思考,自己去找答案。
4、不要盲目給孩子報課外班
盲目給孩子報輔導班,會讓孩子產生學習是為了分數(shù)的錯覺。教育不等于只讀書學習,八歲之前是產生腦突觸最多的時期,八歲以后用不上的突觸會消失。從那時起,一個人的厭惡喜好,擅長不擅長的就會確定下來。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多體驗不同的生活,豐富孩子的經歷,三歲之前多體驗,六歲之前能順利參加社群活動,八歲之前提高IQ為青春期做準備。
5、 不要代替孩子做選擇
很多父母都會替孩子決定所有的事情,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要讓孩子自行判斷、妥善安排,例如遵守作業(yè)提交時間,這是孩子的責任,和朋友玩,參加活動等等,每天都有不一樣的事情,但選擇權,安排權要給孩子充分的尊重。
6、不要反對高中的戀愛
陳美齡認為,戀愛教會孩子懂得被愛,還有愛別人。但是要告訴孩子,必須要有責任感,戀愛要有責任感,生孩子更是,高中的戀愛不反對,但是不能生孩子。父母不能忽略的是,要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教育。
7、不要打孩子
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體罰都屬于最差的教育方式。陳美齡的教育秘訣之一,就是擅長溝通教育,最長的記錄是跟大兒子聊了八個小時,用心用時間和孩子好好交談,不放棄和孩子的溝通。
8、不要對孩子撒謊
想要孩子不撒謊,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對孩子撒謊。即便是隨口的承諾,也不能隨便食言。表揚孩子的時候也不能說謊,謊言式的表揚會讓孩子無法知道自己的正確評價。
9、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
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想讓孩子做事積極不膽怯,充滿好奇心,在幼兒時期就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豐富孩子的經歷。不埋沒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多聽多看多接觸,多與人相處見世面。不要因為工作賺錢忽略孩子,錢買不到愛情、友情、親情,和孩子家人共同的溫暖回憶。
10、孩子發(fā)問時,別讓他“等一等”
孩子的提問,父母要及時用心的反饋。如果父母自己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一起來找努力找答案。父母忙,讓孩子等等,可能忙忘了,等到孩子失去興趣,久而久之,探索欲和好奇心也會漸漸消失。
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中,其實隱藏了很多智慧,世間的教育方法千萬種,但都離不開對孩子的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愛,唯有愛的教育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
教育者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
了解一些基本的規(guī)律和方法,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今天分享10條黃金教育法則,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01
魚缸法則 心靈的成長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里,幾條小魚放在一個魚缸里,好幾年了,竟然還是那么小,于是人們認為,這魚就是這種小個頭。
有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因為一時找不到魚缸,于是,就把他們養(yǎng)在院子塘里。沒想這些魚竟然長得很大。
魚需要自由的成長空間,人更是如此。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選擇,選擇學校,選擇衣服,選擇玩具等等,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沒有選擇,沒有思考。所以,他沒有創(chuàng)新思維,也不會有太多嘗試。你可以讓他學到很多知識,你卻無法讓他舉一反三,也無法讓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02
強化定律 培養(yǎng)好習慣
人的習慣是被培養(yǎng)的,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而事實證明,一個好的習慣,會讓人走向成功,或者擁有好的心態(tài)。
有一個鯨魚實驗。科學家有水里放一堵玻璃墻,鯨魚和實物各放在一邊。一開始,鯨魚猛烈地撞擊著玻璃,后來它終于發(fā)現(xiàn),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時間后,它不再撞擊了。后來科學家把玻璃墻拆了,然而,鯨魚還是如是有玻璃墻的一樣,只在自己那邊活動。
人的行為正如這個故事一樣,在一段時間或一些重復的經歷后,就被固定起來,就形成了習慣。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個習慣。當然,如果要改變一個習慣,也跟這個習慣形成的時間有很大關聯(lián),改變會更難,要花費更多時間。
所以,我們要注重孩子的細節(jié),注重引導。一個好的習慣,就是一筆財富,他會享受一生的。
03
狼性法則 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
怎么樣培養(yǎng)好奇心呢?
假設一個公園,沒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沒有曲折的道路,我們從外面就能一覽無遺,那你就不會對它有多少興趣。相反,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才原意進去了解了解。這就是好奇心。
在教育界,有一個抽簽教學法。學生對原有的學習內容容易厭倦,因而學習就變得消極。
在日本鈴木老師的學生那里,這種情況也正在發(fā)生。寅次是位聰明的學生,他學什么曲目都比別人快很多學會。因而他不愿再多加練習。鈴木老師知道,這對他以后能否成功很關鍵,沒有得到鞏固的課程,最終都無法學到更好。
正因為此,他對他的學生采用的抽簽教學法。將所有曲目編號,每堂課,讓學生都隨機抽一個曲目。這樣,寅次重新拾起了學習興趣,因而也更努力地練習。
04
夢想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
在一個關于“你長大了想做什么”的調查中,92.7%的學生是讀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僅有7.3%的學生是周游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回答。那么他們的想像力到哪里去了呢。
在一個實驗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圓。局長回答:沒有經過研究,不能隨便回答這個問題。
問到大學中文系學生,他們哈哈大笑,拒絕回答這個傻子就知道的問題;問到中學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個調皮生說是“英文字母O”,卻遭到老師的白眼。
最后問到一年級小學生時,孩子們爭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燒餅、是李谷一老師唱歌時的嘴、是老師發(fā)怒時的眼睛。
這個實驗的題目被命名為“人的想像力是怎么樣喪失的”,非常貼切。
當我們給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時,不要急著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訴他應該做成什么樣就行了,必要的,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讓他們去想好了。而在這期間,我們只需要鼓勵再鼓勵。
05
南風效應 修正主義
南風與北風打賭,看誰的力理更強大。他們約定,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北風冷冷地、張牙舞爪地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緊;南風出馬了,它徐徐地吹,溫暖地吹,直到風和日麗,行人都脫掉大衣。南風勝利了。
南風為什么勝利了呢,因為它讓人們的行為是自覺的。這種啟發(fā)人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達到目的的做法,被稱作“南風效應”。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任何錯誤,只要悔改,總可以回頭。
當小家伙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時,媽媽溫和地說:這真是個漂亮的牛奶海洋。并進而告訴孩子,牛奶海洋雖然漂亮,但地板卻要受罪了,她跟孩子一起把地板擦干凈了,并告訴孩子正確拿牛奶的方法。
心理學家說,一個錯誤一旦發(fā)生,就算再發(fā)火,它也發(fā)生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復犯這個錯誤,并要收拾這個錯誤帶來的殘局。
另一方面,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他的一切都在嘗試與成長的階段,多加寬容,注重引導,不正是我們都需要的嗎?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歡與信任你,你說的一切都很難湊效。
06
自然懲罰法則 讓孩子自己承擔過錯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應該做出榜樣。
爸爸因來了客人,與客人倚著門聊起天來,這天的風很大,門幾次被風吹天,埃迪的作業(yè)本被吹得嘩嘩響。
門再一次被吹開的時候,埃迪猛地把門關上。而這時,外面?zhèn)鱽戆职值耐纯嗦?。滿臉怒氣的爸爸對著驚恐的埃迪,舉起的手就要打下去了。而爸爸終于沒打下去。
事后,爸爸對埃迪說:是我把手放在門的夾縫里,錯誤在我,為什么要打你呢。
教育,不光是口頭說教,言傳身教,影響不可謂不大。當埃迪長大后,他回憶,是爸爸告訴我,人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而不是遷怒于人。
07
羅森塔爾效應 對孩子進行積極期望
羅森塔爾是20世紀美國的心理學家,皮格馬翁是古希臘神話的主角。這個效應,指的是一個積極的期望帶來積極的結果的效應。
在皮格馬翁神話里,他是賽甫路斯的國王,也是位雕像家。他愛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他的愛。他那執(zhí)著的愛,感動了愛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國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賽甫路斯人。
神話終歸博人一笑。而羅森塔爾的試驗,卻得出了這個效應。他對兩組隨意組合的學生分別給予積極和消極的評價,后來,果真就是那樣的積極或消極的結果。積極的期望,其實就是一種外界的支持。
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這種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時候,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成人,對這種力量都非常期待。
反過來,缺少這種積極的期望與支持,他就變得消極,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
08
尊重法則 心靈的成長需要尊重
自尊是人生要學的第一個原則。
在一個老師的課堂里,老師拿出一本著名漫畫家的書,告訴孩子們這本書里的故事,也叫孩子們自己講一個故事,并讓他們畫出來。
雖然孩子們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畫的也不成樣,老師還是很認真地記下來,并將記下的故事跟畫裝在一起。
他告訴大家,這是你們寫的第一本書,現(xiàn)在你們小,以后長大了,就能寫出好的書來,也會成為偉大的人物。
要讓孩子真正長大成人,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這種對等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有一個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的隱私,尊重他的選擇,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導,他就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因而,當我們看到有大人在某些公園地鐵售票處為孩子爭著要少錢減票的時候,我們知道,你省下的僅僅是錢而已。
09
延遲滿足主義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人有無耐心,表現(xiàn)出兩個方向。一個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個是能夠等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到來。這中間區(qū)別就在于,一個不等,一個可以等。這個等,就是耐心。
克制是可以培養(yǎng)的,個人建議自己一個人難做到,應該兩人配合可多人配合去實現(xiàn)。有一個“三分鐘游戲”。孩子不喜歡讀書,只喜歡玩游戲、看電視。爸爸找來一個仿古的沙漏,而孩子非常想玩這個沙漏。
爸爸跟他約定:這個漏斗是古時的計時器,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鐘,咱們一起看故事書,三分鐘一到,你就去玩吧。
開始幾次,孩子根本沒看書,而是盯著沙漏看,等沙子漏完就去玩了;但爸爸并不氣餒,多次之后,孩子慢慢的把視線轉到書上來。再多次,孩子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了,要求延長時間,但爸爸堅持只看三分鐘。很多次后,孩子就主動去看書去了。
三分鐘,正是適合孩子的注意力的特點,三分鐘之后,就打住,要經過很多次培養(yǎng),形成習慣,這樣,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時間內專注于一件事物了。
家長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驗。
10
感覺剝奪 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生活的滋味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感覺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現(xiàn)像,通過感覺我們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適應環(huán)境求得生存。
大腦的發(fā)育、人的成長、成熟是建立在與外界環(huán)境是智力和情緒等心理因素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我們應該讓孩子積極感受豐富多彩的外界環(huán)境,從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很多家長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險,把孩子放在較好的環(huán)境里,這樣孩子不僅會眼界狹小、心胸狹隘,而且因為缺少很多社會實踐,對未來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將難以適應。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常常扮演著救火隊員,但你卻不知道,父母永無完法代替孩子經歷人生,我們需要做他們的引導者。
我們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工作里來,讓他們自己打掃衛(wèi)生、整理床鋪,或更多他們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的事情,我們就讓一個觀眾,看著他們自己成長。
教育孩子絕對不可簡單粗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關于教育孩子的“十說十不說”》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十月份教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