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大班科學教案《找平衡》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每學期開學之前,幼兒園的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優(yōu)秀的教案能幫老師們更好的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以你在寫幼兒園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大班科學教案《找平衡》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設計意圖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滲透著平衡原理。平衡現(xiàn)象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撐起的雨傘,一上一下的蹺蹺板等,幼兒對此也很感興趣。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材料,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如何讓幼兒了解平衡的原理,解開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動探討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因此,整個活動以各種有趣的游戲、探索操作等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親身感受和體驗平衡,從而萌發(fā)對平衡這一科學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我設計的本次活動,旨在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究能力,培養(yǎng)幼兒勤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的平衡。

2.嘗試找到物體的平衡點。

3.樂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鉛筆、彩筆、剪刀、紙,各種積木,瓶子、硬紙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探索紙的平衡

1.出示紙和鉛筆。

這是什么?它們可以干什么呢?今天我們要用鉛筆和紙來玩一個游戲,用鉛筆把這張紙頂起來。

2.幼兒操作:六個小朋友一組,自己去試一試。

3.師生交流。

你是怎么把紙頂起來的?請幼兒示范。

小結:用鉛筆頂在紙上,紙就保持平衡了,我們把能讓紙保持平衡的這個點叫“平衡點”。請小朋友再來試一試,找到平衡點用彩筆作出標記。

4.幼兒再次操作。

小結:紙的一個面上只有一個平衡點。

二、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的變化

1.教師示范將紙剪去一個角,請幼兒猜測紙的平衡點是否有變化。

2.幼兒猜測。

3.幼兒操作: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的變化。

4.師生交流。

小結:紙的形狀改變了,它的平衡點也會改變。

三、玩一玩,探索各種積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積木,請幼兒用鉛筆使他們保持平衡。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嘗試積木各個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結:通過嘗試,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找到積木每一個面的平衡點,它們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使物體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積木,請幼兒想辦法把它們平穩(wěn)地頂起來。

用頭頂、用手掌頂、用膝蓋頂、用腳頂、用拳頭頂、用肩膀頂、用手指頂,兩人或三人合作頂?shù)?/p>

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

小結:許多物體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個神奇的平衡點。

五、說一說,看一看,拓展生活經(jīng)驗

1.請幼兒說一說生活中平衡原理的運用。

小結:吊燈、吊扇、吊飾都是我們身邊的平衡現(xiàn)象,科學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東西像蹺蹺板、天平、秤等。

2.請幼兒欣賞雜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雜技是高技術的平衡,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雜技的神奇吧!觀看雜技視頻。

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都運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發(fā)明更多東西。

活動反思: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加深對平衡的認識和理解,探索物體平衡的秘密,發(fā)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動分五步完成:首先,通過試一試,探索紙的平衡,找到紙的平衡點;其次,通過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會隨著紙形狀的變化而變化;再次,通過玩一玩,探索各種積木的平衡;接著,通過做一做,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找到物體神奇的平衡點,使物體保持平衡;最后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及雜技視頻等擴展延伸,讓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再回歸生活。本次活動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yǎng)了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比較、思考和細心做事的能力,讓幼兒養(yǎng)成從小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但這個活動也帶給我們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兒園教師如何對許多科學現(xiàn)象既準確又合理的解釋,在掌握各年齡段科學內容難易的同時,如何才能夠深入淺出地讓孩子更明白更了解,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和做進一步的探討。

幼兒百科:平衡,謂衡器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傾斜。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大班科學領域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找平衡》


設計意圖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滲透著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每天都接觸很多平衡現(xiàn)象,如撐起的雨傘,一上一下的蹺蹺板等,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材料,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如何讓幼兒了解平衡的原理,解開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動探討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因此,整個活動以各種有趣的游戲、探索操作等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親身感受和體驗平衡,從而萌發(fā)對平衡這一科學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我設計的本次活動,旨在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究能力,培養(yǎng)幼兒勤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的平衡。

2.嘗試找到物體的平衡點。

3.樂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鉛筆、彩筆、剪刀、紙,各種積木,瓶子、硬紙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探索紙的平衡

1.出示紙和鉛筆

這是什么?它們可以干什么呢?今天我們要用鉛筆和紙來玩一個游戲,用鉛筆把這張紙頂起來。

2.幼兒操作 :六個小朋友一組,自己去試一試。

3.師生交流。

你是怎么樣把紙頂起來的?請幼兒示范。

小結:用鉛筆頂在紙上,紙就保持平衡了,我們把能讓紙保持平衡的這個點叫“平衡點”。請小朋友再來試一試,找到平衡點用彩筆作出標記。

4.幼兒再次操作。

小結:紙的一個面上只有一個平衡點。

二、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的變化

1.教師示范將紙剪去一個角,請幼兒猜測紙的平衡點是否有變化。

2.幼兒猜測。

3.幼兒操作 :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的變化。

4.師生交流。

小結:紙的形狀改變了,它的平衡點也會改變。

三、玩一玩,探索各種積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積木,請幼兒用鉛筆使他們保持平衡。

2.幼兒操作 ,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嘗試積木各個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結:通過嘗試,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找到積木每一個面的平衡點,它們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使物體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積木,請幼兒想辦法把它們平穩(wěn)地頂起來。

用頭頂、用手掌頂、用膝蓋頂、用腳頂、用拳頭頂、用肩膀頂、用手指頂,兩人或三人合作頂?shù)取?/p>

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

小結:許多物體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個神奇的平衡點。

五、說一說,看一看,生活經(jīng)驗拓展

1.請幼兒說一說生活中平衡原理的運用。

小結:吊燈、吊扇、吊飾都是我們身邊的平衡現(xiàn)象,科學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東西像蹺蹺板、天平、秤等。

2.請幼兒欣賞雜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雜技是高技術的平衡,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雜技的神奇吧!觀看雜技視頻。

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都運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發(fā)明更多東西。

活動反思: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加深對平衡的認識和理解,探索物體平衡的秘密,發(fā)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動分五步完成:首先,通過試一試,探索紙的平衡,找到紙的平衡點;其次,通過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會隨著紙形狀的變化而變化;再次,通過玩一玩,探索各種積木的平衡;接著,通過做一做,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找到物體神奇的平衡點,使物體保持平衡;最后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及雜技視頻等擴展延伸,讓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再回歸生活。本次活動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yǎng)了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比較、思考和細心做事的能力,讓幼兒養(yǎng)成從小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但這個活動也帶給我們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兒園教師如何對許多科學現(xiàn)象既準確又合理的解釋,在掌握各年齡段科學內容難易的同時,如何才能夠深入淺出地讓孩子更明白更了解,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和做進一步的探討。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平衡實驗》


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jīng)驗是嚴謹有序的。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發(fā)現(xiàn)操作規(guī)律,培養(yǎng)科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紅藍棒“3”四根、紅藍棒“1”四根、記錄紙、鉛筆、橡皮、大記錄板、黑色水筆、積木。

經(jīng)驗準備:

進行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搭建紅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動引導幼兒感知在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添加同樣塊數(shù)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通過i次試驗,幼兒掌握了試驗的基本規(guī)則和記錄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動讓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重點、難點:

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的條件:短的一邊的積木數(shù)要多于長的一邊。

活動過程:

1、回憶并鞏固上次實驗結果與經(jīng)驗。

教師:上次我們做的平衡實驗得到什么結果了呢?

幼兒:在紅藍棒“4”的兩邊,要放一樣的積木才能平衡。

老師出示紅藍棒“4”,一個小朋友往兩邊各放兩塊積木,紅藍棒平衡。

2、介紹本次實驗。

教師:今天我們換一根紅藍棒3,我們要將支點放在紅藍棒“3”的“2”和“3”之間,你們猜猜會怎么樣?(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放的位置)

幼兒:那肯定不平衡。

教師:我們來試試看啊。(把紅藍棒“3”擺在支點上)呀!不平衡!那怎樣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

幼兒:要在短的那邊多放積木。

幼兒:要在長的那邊多放。

幼兒:應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吧?

教師:為什么你認為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呢?

幼兒: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兒:我覺得是要在長的那邊多放,因為那邊長。

幼兒:你沒看見那邊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呀?

3、介紹實驗規(guī)則和記錄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到底怎么才能讓這個不平衡的紅藍棒達到平衡呢?我們做試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積木的兩邊要對齊。

教師:你是說積木的邊要和紅藍棒的邊對齊嗎?

幼兒:對,要不就不準了。

幼兒:要放在支點的中間,要不就不穩(wěn)了。

幼兒:要把“2”和“3”的那個線和紅藍棒“1”那兒對齊。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這些規(guī)則大家都同意嗎?積木兩端要與紅藍棒的兩邊對齊,支點(紅藍棒“1”)放在藍色段內,它右側的邊緣與紅藍棒“3”的“2”和“3”的分界線對齊,而且要放在支點的中間,還要記下真實結果。

幼兒:同意。

4、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邊實驗邊記錄結果。

第一組:幼兒①把三角積木對著2、3之間的線放好,幼兒②歪著頭看了看:“行了?!庇變孩倌靡粔K放在長邊,幼兒②拿一塊放在短邊,幼兒①又拿一塊放在短邊,紅藍棒的短邊翹起來了,兩邊基本平衡了,幼兒②在記錄表上記錄下結果。接著幼兒①就在長邊放兩塊積木,幼兒②往右邊放兩塊積木,還是長邊低,她們倆說:“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塊往長邊放,長邊更低了。幼兒②說:“不對,長邊太沉了,得往這邊放?!闭f著拿起長邊的一塊積木放在了短邊上,紅藍棒平衡了……

第二組:幼兒③和④都操作積木,不斷地在兩邊放積木,平衡了再添加積木,沒有記錄結果。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結果了?”幼兒⑧:“短邊總是比長邊放的多一塊。”幼兒④:“不是多一塊。”教師:“到底多幾塊?”幼兒③:“就是多一塊?!庇變孩苷f:“不對。”教師:“你們?yōu)槭裁磿洸蛔×?”幼兒③:“忘了記錄了。”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也挺好的。不過還是要將結果記錄清楚,才能驗證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呀?!?/p>

5、分享實驗結果,總結規(guī)律。

老師請每一組幼兒把成功的積木的數(shù)量填寫在大的記錄表板子上。

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我猜想對了。

教師:那為什么長的那邊積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長的這邊多放會怎么看,本來長的這邊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師:可為什么長的這邊會沉下去呢?

幼兒:因為這邊木頭多,就重唄。

教師:今天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平衡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兒:紅藍棒短的一邊放的積木多,長的一邊的積木少,紅藍棒“3”就平衡了。

活動反思:

活動的生成來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單一的目標特點,將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靈活運用,教師引導幼兒運用紅藍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平衡實驗”,使它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工具。這是一個沒有采用標準測量工具的平衡活動。雖然不是那么精確,但從幼兒不斷的探索和嚴肅認真的眼神里,我們看到了幼兒敢于實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實驗探索兩邊各放幾塊積木,可以使紅藍棒平衡,在操作、記錄和經(jīng)驗整合中,他們獲得了關于平衡的相關經(jīng)驗。

不足之處:

由于支點的受力面積比較大,積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會完全精確,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總結:紅藍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多,長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少,才能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所以工具的嚴謹性稍微差了一些。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平衡》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發(fā)現(xiàn)操作規(guī)律,培養(yǎng)科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紅藍棒“3”四根、紅藍棒“1”四根、記錄紙、鉛筆、橡皮、大記錄板、黑色水筆、積木。

經(jīng)驗準備

進行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搭建紅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動引導幼兒感知在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添加同樣塊數(shù)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通過i次試驗,幼兒掌握了試驗的基本規(guī)則和記錄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動讓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重點、難點:

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的條件:短的一邊的積木數(shù)要多于長的一邊。

活動過程:

1、回憶并鞏固上次實驗結果與經(jīng)驗。

教師:上次我們做的平衡實驗得到什么結果了呢?

幼兒:在紅藍棒“4”的兩邊,要放一樣的積木才能平衡。

老師出示紅藍棒“4”,一個小朋友往兩邊各放兩塊積木,紅藍棒平衡。

2、介紹本次實驗。

教師:今天我們換一根紅藍棒3,我們要將支點放在紅藍棒“3”的“2”和“3”之間,你們猜猜會怎么樣?(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放的位置)

幼兒:那肯定不平衡。

教師:我們來試試看啊。(把紅藍棒“3”擺在支點上)呀!不平衡!那怎樣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

幼兒:要在短的那邊多放積木。

幼兒:要在長的那邊多放。

幼兒:應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吧?

教師:為什么你認為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呢?

幼兒: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兒:我覺得是要在長的那邊多放,因為那邊長。

幼兒:你沒看見那邊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呀?

3、介紹實驗規(guī)則和記錄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到底怎么才能讓這個不平衡的紅藍棒達到平衡呢?我們做試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積木的兩邊要對齊。

教師:你是說積木的邊要和紅藍棒的邊對齊嗎?

幼兒:對,要不就不準了。

幼兒:要放在支點的中間,要不就不穩(wěn)了。

幼兒:要把“2”和“3”的那個線和紅藍棒“1”那兒對齊。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這些規(guī)則大家都同意嗎?積木兩端要與紅藍棒的兩邊對齊,支點(紅藍棒“1”)放在藍色段內,它右側的邊緣與紅藍棒“3”的“2”和“3”的分界線對齊,而且要放在支點的中間,還要記下真實結果。

幼兒:同意。

4、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邊實驗邊記錄結果。

第一組:幼兒①把三角積木對著2、3之間的線放好,幼兒②歪著頭看了看:“行了?!庇變孩倌靡粔K放在長邊,幼兒②拿一塊放在短邊,幼兒①又拿一塊放在短邊,紅藍棒的短邊翹起來了,兩邊基本平衡了,幼兒②在記錄表上記錄下結果。接著幼兒①就在長邊放兩塊積木,幼兒②往右邊放兩塊積木,還是長邊低,她們倆說:“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塊往長邊放,長邊更低了。幼兒②說:“不對,長邊太沉了,得往這邊放。”說著拿起長邊的一塊積木放在了短邊上,紅藍棒平衡了……

第二組:幼兒③和④都操作積木,不斷地在兩邊放積木,平衡了再添加積木,沒有記錄結果。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結果了?”幼兒⑧:“短邊總是比長邊放的多一塊?!庇變孩埽骸安皇嵌嘁粔K?!苯處煟骸暗降锥鄮讐K?”幼兒③:“就是多一塊。”幼兒④說:“不對?!苯處煟骸澳銈?yōu)槭裁磿洸蛔×?”幼兒③:“忘了記錄了?!苯處煟骸澳銈儼l(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也挺好的。不過還是要將結果記錄清楚,才能驗證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呀?!?/p>

5、分享實驗結果,總結規(guī)律。

老師請每一組幼兒把成功的積木的數(shù)量填寫在大的記錄表板子上。

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我猜想對了。

教師:那為什么長的那邊積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長的這邊多放會怎么看,本來長的這邊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師:可為什么長的這邊會沉下去呢?

幼兒:因為這邊木頭多,就重唄。

教師:今天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平衡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兒:紅藍棒短的一邊放的積木多,長的一邊的積木少,紅藍棒“3”就平衡了。

活動反思:

活動的生成來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單一的目標特點,將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靈活運用,教師引導幼兒運用紅藍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平衡實驗”,使它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工具。這是一個沒有采用標準測量工具的平衡活動。雖然不是那么精確,但從幼兒不斷的探索和嚴肅認真的眼神里,我們看到了幼兒敢于實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實驗探索兩邊各放幾塊積木,可以使紅藍棒平衡,在操作、記錄和經(jīng)驗整合中,他們獲得了關于平衡的相關經(jīng)驗。

不足之處:

由于支點的受力面積比較大,積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會完全精確,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總結:紅藍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多,長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少,才能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所以工具的嚴謹性稍微差了一些。

幼兒百科:平衡是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傾斜。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平衡實驗》課件


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jīng)驗是嚴謹有序的。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發(fā)現(xiàn)操作規(guī)律,培養(yǎng)科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紅藍棒“3”四根、紅藍棒“1”四根、記錄紙、鉛筆、橡皮、大記錄板、黑色水筆、積木。

經(jīng)驗準備:

進行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搭建紅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動引導幼兒感知在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添加同樣塊數(shù)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通過i次試驗,幼兒掌握了試驗的基本規(guī)則和記錄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動讓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重點、難點:

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的條件:短的一邊的積木數(shù)要多于長的一邊。

活動過程:

1、回憶并鞏固上次實驗結果與經(jīng)驗。

教師:上次我們做的平衡實驗得到什么結果了呢?

幼兒:在紅藍棒“4”的兩邊,要放一樣的積木才能平衡。

老師出示紅藍棒“4”,一個小朋友往兩邊各放兩塊積木,紅藍棒平衡。

2、介紹本次實驗。

教師:今天我們換一根紅藍棒3,我們要將支點放在紅藍棒“3”的“2”和“3”之間,你們猜猜會怎么樣?(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放的位置)

幼兒:那肯定不平衡。

教師:我們來試試看啊。(把紅藍棒“3”擺在支點上)呀!不平衡!那怎樣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

幼兒:要在短的那邊多放積木。

幼兒:要在長的那邊多放。

幼兒:應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吧?

教師:為什么你認為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呢?

幼兒: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兒:我覺得是要在長的那邊多放,因為那邊長。

幼兒:你沒看見那邊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呀?

3、介紹實驗規(guī)則和記錄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到底怎么才能讓這個不平衡的紅藍棒達到平衡呢?我們做試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積木的兩邊要對齊。

教師:你是說積木的邊要和紅藍棒的邊對齊嗎?

幼兒:對,要不就不準了。

幼兒:要放在支點的中間,要不就不穩(wěn)了。

幼兒:要把“2”和“3”的那個線和紅藍棒“1”那兒對齊。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這些規(guī)則大家都同意嗎?積木兩端要與紅藍棒的兩邊對齊,支點(紅藍棒“1”)放在藍色段內,它右側的邊緣與紅藍棒“3”的“2”和“3”的分界線對齊,而且要放在支點的中間,還要記下真實結果。

幼兒:同意。

4、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邊實驗邊記錄結果。

第一組:幼兒①把三角積木對著2、3之間的線放好,幼兒②歪著頭看了看:“行了?!庇變孩倌靡粔K放在長邊,幼兒②拿一塊放在短邊,幼兒①又拿一塊放在短邊,紅藍棒的短邊翹起來了,兩邊基本平衡了,幼兒②在記錄表上記錄下結果。接著幼兒①就在長邊放兩塊積木,幼兒②往右邊放兩塊積木,還是長邊低,她們倆說:“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塊往長邊放,長邊更低了。幼兒②說:“不對,長邊太沉了,得往這邊放?!闭f著拿起長邊的一塊積木放在了短邊上,紅藍棒平衡了……

第二組:幼兒③和④都操作積木,不斷地在兩邊放積木,平衡了再添加積木,沒有記錄結果。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結果了?”幼兒⑧:“短邊總是比長邊放的多一塊?!庇變孩埽骸安皇嵌嘁粔K?!苯處煟骸暗降锥鄮讐K?”幼兒③:“就是多一塊。”幼兒④說:“不對?!苯處煟骸澳銈?yōu)槭裁磿洸蛔×?”幼兒③:“忘了記錄了。”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也挺好的。不過還是要將結果記錄清楚,才能驗證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呀?!?/p>

5、分享實驗結果,總結規(guī)律。

老師請每一組幼兒把成功的積木的數(shù)量填寫在大的記錄表板子上。

教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我猜想對了。

教師:那為什么長的那邊積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長的這邊多放會怎么看,本來長的這邊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師:可為什么長的這邊會沉下去呢?

幼兒:因為這邊木頭多,就重唄。

教師:今天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平衡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兒:紅藍棒短的一邊放的積木多,長的一邊的積木少,紅藍棒“3”就平衡了。

活動反思:

活動的生成來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單一的目標特點,將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靈活運用,教師引導幼兒運用紅藍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平衡實驗”,使它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工具。這是一個沒有采用標準測量工具的平衡活動。雖然不是那么精確,但從幼兒不斷的探索和嚴肅認真的眼神里,我們看到了幼兒敢于實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實驗探索兩邊各放幾塊積木,可以使紅藍棒平衡,在操作、記錄和經(jīng)驗整合中,他們獲得了關于平衡的相關經(jīng)驗。

不足之處:

由于支點的受力面積比較大,積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會完全精確,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總結:紅藍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多,長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少,才能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所以工具的嚴謹性稍微差了一些。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大班科學教案《找平衡》及教學反思》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大班科學領域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找平衡》 設計意圖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滲透著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每天都接觸很多平衡現(xiàn)象,如撐起的雨傘,一上一下的蹺蹺板等,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材料,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如何讓幼兒...
    2021-11-26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平衡實驗》 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jīng)驗是嚴謹有序的。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動目標: 1、...
    2021-11-30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平衡實驗》課件 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jīng)驗是嚴謹有序的。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動目標: 1、...
    2022-02-0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平衡》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發(fā)現(xiàn)操作規(guī)律,培養(yǎng)科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
    2020-10-13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平衡實驗》及教學反思 下面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平衡實驗》及教學反思”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
    2020-08-05 閱讀全文

設計意圖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滲透著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每天都接觸很多平衡現(xiàn)象,如撐起的雨傘,一上一下的蹺蹺板等,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材料,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如何讓幼兒...

2021-11-26 閱讀全文

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jīng)驗是嚴謹有序的。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動目標: 1、...

2021-11-30 閱讀全文

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jīng)驗是嚴謹有序的。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動目標: 1、...

2022-02-07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發(fā)現(xiàn)操作規(guī)律,培養(yǎng)科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

2020-10-13 閱讀全文

下面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平衡實驗》及教學反思”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

2020-08-0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