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有哪些積極正確的教學觀念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何讓孩子變大方”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有些父母很自豪:“我孩子在八九個月大時,就能把手里好吃的東西或玩具給其他小孩兒?!逼鋵?,這種行為跟孩子是否“大方”并沒太大關系,因為1歲內(nèi)的嬰兒還不知道某一樣東西只屬于某一個人,他們沒有物品歸誰所有的概念。所以大方跟孩子年齡有密切的關系。兩歲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開始意識到有一些東西是自己特別喜愛的,一旦他注意到了這個東西,他非常喜歡,那么這個東西就是他的了,兩歲半的孩子同樣如此,他們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等孩子長到三四歲,隨著孩子日益獨立,他們會把自己喜愛的東西當成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大人以身作則并且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他們也會很聽話,但不是自覺自愿的。父母該怎么教孩子懂得分享?一、兩歲孩子的父母該怎么做父母們應該明白:“我的”通常是兩歲孩子常常會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孩子把東西都看成自己的并不表明他自私,而是一個學習新知識的信號,只有孩子先懂得了“所有權”這個概念,他才能開始慢慢學習與他們分享。給你們的建議如果一個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的小伙伴,那么他就很難學會與人分享。所以,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換一種方式說服孩子。如果你清楚地告訴兩歲的孩子:“你玩這個球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亮亮一直在等著呢。現(xiàn)在輪到他玩了?!碑斄亮镣嫱炅说臅r候,你可以告訴孩子:“看,他不玩了,你還可以繼續(xù)玩?!边@樣,孩子從中能夠學到兩點,一是亮亮和他一樣喜歡玩球,二是屬于他的東西最終還能夠回到他手里。二、三四歲孩子的父母該做些什么鼓勵孩子與你分享。因為他知道你不會搶他的玩具,也不會因為得不到而大發(fā)脾氣,所
以他愿意與你分享。經(jīng)常要求孩子把他的玩具給你玩,并且要讓他知道你是有權利再把玩具要回來的。給你們的建議不要強迫分享每一件東西。在小朋友到家里玩之前,允許你的孩子決定哪些特殊的玩具不給小朋友玩,給孩子一點保留的空間,能讓他更容易地放松。輪換玩具要公平。他們會接受父母這樣的說法:“飛飛先玩這個汽車5分鐘,然后就該佳佳玩了?!弊詈糜袝r間的限制。設定時間就會讓孩子知道過一會兒肯定就輪到他玩了。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媽媽抱怨自己家的寶寶膽子太小,靦腆,不愛說話。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比較孤僻,不大合群,在幼兒園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參加活動稍微不順利就哭哭啼啼。要想讓這些孩子變得膽大起來,看看以下幾個妙招:
一、父母要做好表率
可以想象,一個家庭里面父母本身就是比較怯弱的人,他們的小孩比較大膽的可能性就很小。很多媽媽們看到蛇、老鼠等動物是反應強烈,小孩看在眼里也會覺得動物很可怕,不敢輕易接觸。父親如果在日常交際中也畏首畏尾,比較怯弱的話,對孩子只會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馬上就能仿效爸爸的做法,在與人交往中比較被動。所以,要想孩子擺脫怯弱,父母自己首先就應該做好表率。
二、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有很多事情都不會做,與其讓他犯錯誤還不如自己代勞。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想法。不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永遠邁不出這一步。當孩子不得不自己面對的時候,發(fā)覺自己完全沒有相應的能力,從而造成沮喪和怯弱的心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盡可能地給孩子更多嘗試失敗、嘗試成功的機會,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孩子對自身能力的恐懼感就會減少。
三、正確對待他恐懼的東西
我們借各種機會表示出喜歡。比如,我們抱他怕的洋娃娃,讓洋娃娃做各種動作,但適可而止。不是馬上就讓孩子離洋娃娃很近,而是逐漸地使他認識到洋娃娃對他是無侵犯的,甚至是友好的。雖然后來孩子還是不怎么喜歡洋娃娃,但幾個月后,他那種恐懼的眼神已沒有了。
四、多帶孩子參加各種游戲和體育活動
游戲能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小伙伴,習慣與人的互動行為,這樣能在不知不覺中弱化孩子的怯弱心理。父母應該明白,一個孩子不敢與人交往,很大程度上不是不愿意交往,只是因為不熟悉。通過游戲讓幼兒慢慢熟悉這種交往形式之后,幼兒就能慢慢放開,接納更多的伙伴,全身心投入游戲當中。體育活動是一種開闊的運動,不僅讓幼兒擁有更多的活力,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身體和心理更大力量的沖擊,對幼兒的性格發(fā)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種體驗,叫挫折感,它是指當一個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產(chǎn)生沮喪、失意或緊張的情緒反應。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人會退縮,有的人則勇往直前。這種差異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知識經(jīng)驗和心理準備有很大關系。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他們應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遠見、愛孩子的表現(xiàn)。
家長在對待幼兒挫折教育的問題上,首先要意識到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關鍵期,有意識地讓孩子品嘗一些生活的磨難,讓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學會在挫折中接受教育,這對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意識、應付困難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貫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事中進行的。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長會趕緊跑上前扶起孩子,還對孩子說:“這個地面真不好,讓寶寶絆一跤,我們打地面。”
這樣的結果是使孩子把跌跤歸因于外因,不敢正確地面對挫折。正確的方法是幫助他了解產(chǎn)生挫折的原因和應付的對策,比如告訴孩子“走路看地面才不會絆到石頭。”
作為家長,應大膽地放下“保護傘”,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讓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飯粒灑得到處都是。讓孩子在做中體驗挫折,學會克服困難。
第三,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鍛煉,即讓幼兒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在體驗中學會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蘇格拉底對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讓犯錯誤的孩子獨自呆在房子中,讓其體驗寒冷、體驗孤獨,使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繼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于艱苦和困難中的勇氣,又要有引導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目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時經(jīng)歷的挫折和打擊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孩子在經(jīng)歷挫折時常會產(chǎn)生比較消極的情緒和抵觸心理,
一方面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獲得戰(zhàn)勝困難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強自信。
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產(chǎn)生無法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來阻擋、回避。對待它們,我們要教孩子合理運用一些心理防衛(wèi)機制來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孩子長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長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膚黑更健康呀,我覺得你也很可愛。”
第五,家長對孩子應有適度的期望和正確的評價。
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預計不足或對困難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受挫感,對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從孩子自身的特點出發(fā)制定適度的目標,使孩子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困難,努力取得成功。
無論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還是失敗,都要給予正確的評價,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錯在哪里,怎樣改進,使孩子逐漸明白是非標準,提高心理承受力,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最后,要使孩子對挫折有更強的承受力,家長要自己冷靜、客觀、積極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和困難,也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消極頹喪的情緒。
如有的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特別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長兩短。孩子一咳嗽,就急著送醫(yī)院掛吊瓶;孩子碰到一些困難,家長比孩子還焦慮不安。這種情緒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使他們變得敏感,不能吃一點苦頭。這是家長暗示的結果。
在這類問題上,家長要以勇敢的姿態(tài)和積極飽滿的情緒面對挫折,展示給幼兒,為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
現(xiàn)在,因為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疼愛太過于周密,致使孩子缺乏體會和鍛煉的機會,做事總是畏手畏腳,很膽怯??偨Y一下造成孩子膽子小的影響因素,父母的原因很大:
1、家長的處事態(tài)度和風格對孩子的影響。
2、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是正確引導,過度處罰和打罵孩子,讓孩子因怕犯錯誤而膽小怕事,造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性格,扼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新勇氣。
3、家長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或者太過溺愛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任何事。
4、孩子朋友圈子及周圍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
5、家長對孩子從小到大設定的各種活動的參與情況太少。
怎樣才能讓孩子告別膽怯呢,給你八大妙招:
1、提前預防
在寶寶還不懂得認生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多接觸其他人。比如,讓家里其他人員幫著給寶寶喂奶、喝水、換尿布、逗著說話、抱著玩、做簡單的游戲,讓寶寶不太熟悉的人逗寶寶玩等,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幫助寶寶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社會環(huán)境。
2、逐步擴大交往范圍
對于認生的寶寶,媽媽可以從寶寶比較熟悉的人開始,讓寶寶習慣跟媽媽或者撫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后讓寶寶逐漸接觸“熟悉的人比較多,而陌生人比較少”的環(huán)境,在熟悉了有少數(shù)陌生人在場的環(huán)境之后,再擴大他的接觸范圍,讓寶寶一點點適應與陌生人交往以及提升適應陌生環(huán)境的能力。
3、別強迫寶寶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決寶寶怕生問題時絕不能一廂情愿勉強寶寶和誰親近,這樣只會進一步加深寶寶的排外心理。當陌生人到來時,如果寶寶怕生,可以允許他熟悉情況后再逐漸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寶寶不愿意跟陌生人親近,不要強迫他,更不要讓他單獨與陌生人在一起。此外,在遇見寶寶不認識的人時,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紹寶寶,并且不管寶寶多認生,都以輕松愉快的態(tài)度面對陌生人,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很快消除顧慮。與陌生人磨合的機會多了,寶寶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緩解并最終得到克服。
4、嘗試投寶寶所好
一般寶寶比較喜歡年輕女性和小寶寶,因此,讓寶寶接觸陌生人可從這些人群入手。當帶寶寶到戶外玩耍、去親友家或有友人來自己的家中做客時,父母可抱著寶寶先與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講幾句話,讓寶寶逐漸意識到除了家里人外,周圍還有許多別的人,他們也都是和藹可親的,用不著害怕。媽媽可以根據(jù)寶寶的這些特點,盡量圍繞寶寶的喜好來擴展寶寶的社交圈子。
5、找機會發(fā)揮寶寶強勢
平時多觀察寶寶,看他究竟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然后根據(jù)他的興趣培養(yǎng)寶寶特長,讓他有更多的機會表現(xiàn)自己,這樣可以增強寶寶自信心。寶寶的自信心增強了,怯生的心里也就會逐漸減弱。
6、培養(yǎng)寶寶安全感
父母對寶寶的態(tài)度、情感要穩(wěn)定,不要忽冷忽熱。照料寶寶、與寶寶接觸的時間最好固定,盡可能避免寶寶長時間見不到媽媽,尤其不能以“再怎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寶寶。
7、切忌溺愛寶寶
被溺愛的寶寶很多會膽小。比如看見寶寶正爬向床邊,不要表現(xiàn)得過于吃驚;寶寶磕碰了一下,不必過分安撫;寶寶要自己拿杯喝水,就讓寶寶自己拿等等。多數(shù)寶寶對成人的態(tài)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對寶寶總是很擔心、很焦慮,寶寶多半就會變得比較膽小。過分認生就是這種養(yǎng)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
8、交往的方式要得當
寶寶在跟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時,喜歡離對方有一定的距離,不喜歡陌生人觸及自己的身體。因此,當你抱著寶寶遇到熟人時,可先自然地與對方打個招呼,談談話,待寶寶習慣后再告訴寶寶對方是誰。等到寶寶與陌生人熟悉之后,才可以讓他們摸摸寶寶甚至抱抱寶寶,千萬不能很突然地將寶寶交給“陌生人”抱,以免強化他的戒備和緊張心理,反而讓他更為害怕。
但是,我很幸運,因為我沒有這樣的煩惱。
談及經(jīng)驗,我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堅持原則
我對**的要求是:星期日到星期四晚上十點必須睡覺,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可以晚一些睡覺。
剛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根本就不聽我的這一套,晚上洗過澡之后,一個人在床上蹦啊,跳啊,唱啊,玩啊,直玩的不亦樂乎,玩的滿頭大汗。到了十點,我讓他睡覺,他告訴我一點都不困,還瞪大了眼睛,說:你看我的眼睛睜的多大,直把我弄的哭笑不得的。我不搭理他,他也無所謂,一個人找樂趣,往往要折騰到很晚,直到他自己覺得玩夠了,玩困了,才會躺下睡。
這樣循環(huán)反復,弄得我很是疲憊。
后來,我想了個辦法,我告訴**,每天晚上十點之前,必須完成所有的事情,包括喝奶,刷牙,尿尿等,然后上床,隨他想干什么都行。十點一到,我就準時拉窗簾、關電視、關燈,然后我坐在床邊上,不和他說話,也不再搭理他,因為房間黑,我什么事也做不了,就是坐在那,等著他睡覺??赡苁且驗橛辛怂叩沫h(huán)境,通常不到十分鐘,**就能睡著了,等他睡了之后,我再打開燈,干我想干的事。
有的時候,**也會和我據(jù)理力爭,說是這個原因,那個原因的,想晚點睡。我的回答一律是:不可以。我要讓**知道的一點是,在這個問題上,是沒有任何的回旋余地的,只有服從和執(zhí)行。
慢慢的,**養(yǎng)成了按時睡覺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只要我告訴他:十點了,他就會自己主動把電視關上,乖乖的躺在床上,用不了幾分鐘,就開始做上他的美夢了。
當然,到了星期五和星期六,則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愿盡情的玩,玩到他想睡覺的時候再睡,我則完全的不去干涉,因為這是我和他事先約定好的,就一定要做到。
第二、以身作則
總是聽人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一點都不錯。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以前,每天晚上,我要求**按時睡覺的時候,他會反問我一句:那你怎么不睡覺呢?你不睡,我也不睡。我很無語。
后來,我會在每天晚上睡覺前和他商量:今天媽媽想看會書,可以嗎?有的時候**會說:不可以,有的時候,**會說:你明天再看書吧,有的時候,**會說:你先陪我睡一會,等我睡了,你再看書吧。
無論是什么結果,只要和**約定好了,我就一定會去做,雖然大部分時間,這并不是我的真實意愿。
慢慢的,我和**養(yǎng)成了每天晚上進行約定,并嚴格遵照執(zhí)行的習慣。這也從另一方面,以我的做法告訴了**什么是守信。
其實,就是這么的簡單,只要我們堅持,就一定能夠做的到、做的好。
理解孩子的學習
-01-
鼓勵孩子去感知環(huán)境
在天性和能動性的驅使下,孩子本身就有理解周遭事物的欲望。在目光所及的范圍內(nèi),他們會利用一切機會來學習掌握各種知識(多數(shù)情況下的確是“掌”握,也就是靠手去感知)。
-02-
想讓孩子學習歷史知識,就要從身邊的問題入手:
你為什么要吃飯 / 穿衣服,你吃 / 穿的是什么;
對別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聽一聽音樂傳達了什么信息;
看一看畫里有什么抽象和具象的東西……
-03-
大多數(shù)的學習都是自然而然的漸進過程
拿游泳來說,孩子先是下到水里撲騰,接著是在水里行走和吹氣泡,最終會從基礎的劃水進步到潛泳。
換成數(shù)學,孩子先是背數(shù)字, 然后才是真正地數(shù)數(shù)——把數(shù)字和物體對應起來。
學習社會知識同樣是漸進的過程,孩子要慢慢地理解關鍵性的概念。
-04-
鼓勵孩子建立自己的認知
大人要鼓勵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對文化現(xiàn)象、事件和人形成自己的看法,獨立辨清“起初”、“隨后”、“最終”這些詞的含義。
孩子也要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時間計劃,也就是小計劃,然后再將這種認知拓展到“年”、“世紀”、“時代”的概念上。
-05-
搞清楚孩子是怎樣理解事物的
他首先要了解、體驗和討論概念。先是觀察和觸摸實物,然后問:
“我能試試嗎?”
“摁哪個是開機?”
“開機后會出來什么?”
“人們什么時候開始用電腦的?”
……
之后再通過設想和研究, 獲得答案,最后是借用這類基本元素編成一個自己覺得合理的故事。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如何回答孩子的提問?
-06-
教育有一條黃金法則,那就是“所有問題都是好問題?!?/p>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孩子可能會讓家長回答“古代人是怎么上廁所的?”或者“為什么富蘭克林在放風箏引雷電的時候沒被電死?”
遇到這種問題時,家長的最佳答案應該是,“問得好,我們來研究一下”。
然后和孩子一起,去翻閱資料。這樣一來,家長就為孩子樹立了榜樣,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向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或其他專業(yè)人士求助,以及如何從網(wǎng)上搜索信息。
-07-
不要擔心自己在孩子面前出丑,孩子也不知道答案。
孩子們會效仿家長,向家長提供想法并展開合作,這樣只需要幾年時間,孩子就會自己做研究了。而且他會學到寶貴的一課:無知并不可怕。
-08-
如果被問到一個難以啟齒的問題,家長可以反問孩子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在涉及死亡、戰(zhàn)爭、犯罪、生殖這類棘手問題時,大人很難寬容地對待孩子的疑問。
我自己就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大人總愛說的一句話便是,“小孩子現(xiàn)在不需要知道這個, 等長大了就明白了”。我那時候還真的以為,等自己長大后,這些問題的答案會在一夜之間浮現(xiàn)在腦海中。
小時候的我也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和擔心,有的是對的,有的是錯的,但都不敢說出來,因為大人已經(jīng)搶先一步回絕了。
其實,孩子提問只是因為他看到或聽說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還要注意,作答時不要給出過細的信息。大致地描述一下,不要太詳細。除非孩子催你講,再談論細節(jié)。當好奇心得到滿足時,孩子會讓你知道。同時,不回絕問題也可以表現(xiàn)出你對孩子的信任與尊敬,即相信他具備理解能力。
-09-
和孩子分享遇到的疑問,不要著急給出確切的答案,而是迅速鼓勵孩子思考并自行得出結論
把你感興趣的事情用開放式的問題提出來:“我在想,要是不打預防針你會怎樣?”
和孩子一同探索不熟悉的領域(而不是將其限制在大人的經(jīng)驗范圍之內(nèi)),讓他挑戰(zhàn)你的想法,找出你的錯誤。
也讓孩子知道, 犯錯是學習的一部分,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不過也沒必要刻意犯錯。)
如何讓孩子看待歷史與文化?
-10-
給孩子讀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
當孩子了解了更多歷史,看過了藝術作品,聽到了音樂,或者觀賞了舞蹈,就會把這些經(jīng)歷填補到自己的學習結構中。
你們可以聊聊過去是什么樣子的:
什么時候有人類?
過去人們吃什么?
在哪兒睡覺?
孩子會對過去的歷史時期感興趣,而且當他了解到新東西時,會結合已知的知識描繪出一幅更完整的畫面。比如,中國古代有皇帝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恐龍還活著嗎?
-11-
和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樣,有關歷史問題也沒有死板答案。
歷史是一部故事書,歷史充滿神秘感。
歷史其實每天都在發(fā)生,而且大部分歷史事件都不會被記錄下來。人們以前過著不一樣的生活,而生活在慢慢改變,留下的只有線索。
-12-
不要輕易讓孩子對一件事下定論,同時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孩子有必要知道,為什么人與人之間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如果孩子嘗了一道新菜,試了一套新衣服,或者聽了一句方言,鼓勵他把這些看作有趣別致的新事物,而不是出格、怪異的東西。
怎么教孩子與人打交道?
-13-
孩子需要掌握幾種和他人打交道的策略,這樣便能大膽明確地亮出立場,同時禮貌地說出要求
握手。
對孩子來說,握手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以了解對方的習俗,可以向任何年齡段的人打招呼;能克服羞怯,還能應對過度親熱的成人。
合作,但也學會拒絕。
孩子把玩具或手工作品拿到公共場合,想一塊兒玩就必須得到他的許可,要問:“我能和你一起玩嗎?”
而孩子回答得也要有禮貌:“不能,但是我要謝謝你先征求我的同意。我今天想自己做這個。”或者,“沒問題。你可以做這個部分......”
-14-
當你不想給孩子提供幫助的時候就拒絕,并和孩子協(xié)商任務分工
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時候也要學會運用這種表達方式。真正的合作意味著,人們要就做什么和怎樣分工達成一致。
如果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就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自信和更少的擔心。
-15-
利用書籍、雜志、平板電腦、報紙等各種途徑,讓孩子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故事
用照片、過往經(jīng)歷、地圖和明信片打造有關你和家人朋友的故事。幻想一下在其他星球上的生活, 想象孫悟空就躲在周圍,想象去別的地方旅行?!@些都是故事。
-16-
在社會中,沒有什么比尊敬、協(xié)作、靈活地對待問題更有價值了
在幫助孩子理解自身文化的同時,創(chuàng)造出一種氛圍,讓他接受不同的文化、人種和意識形態(tài)。
如果你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會這些,他就比那些只會學習書本知識的孩子具備更大的優(yōu)勢。
讓孩子擁有故事思維
-17-
愛護孩子的初心
古時候有這么一個人,他把自己做過或見到的事情講成了故事,于是他便成了古往今來的第一位歷史學家。
早期的畫家和音樂家也是一樣,他們把自己對世界的感受整理了出來,為他人解讀了世界。
所以,當孩子在描述一幅畫,或者講洋娃娃的故事的時候,大人要仔細傾聽。
-18-
鼓勵孩子把眼前的事情編成故事
“要是碰上了那種恐龍該怎么辦?”
“走到洞穴里,看到了一幅千萬年沒人見過的巖畫,是什么感受?”
任何美術、音樂和文學作品,都代表了一種聯(lián)系,是生活的體現(xiàn)——和考古學家從地下挖掘出的遺跡同等重要,或者說更為重要。
因為前者可以表達人內(nèi)心的想法,而不只是一件能摸到或看到的東西。
-19-
和科學一樣,歷史也在不斷發(fā)展。今天人們廣泛認可的歷史故事,在昨天曾是大膽的宣言,到明天則成了過時的理論
等孩子上學的時候,教科書會改頭換面,某些政治正確的表達和史實的說法都會發(fā)生變化。
鼓勵孩子秉持開放、靈活的心態(tài),讓歷史真正成為他自己的故事;
鼓勵孩子去接受各種理念,去探索、揣摩這些理念;
鼓勵他從中找到對自己最有意義、對地球上的其他人也最有意義的那一種。
過去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家長像做雕塑一樣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然而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認為,對象應該是環(huán)境,家長應該做的是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孩子長成他自己的樣子。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如何讓孩子變大方》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讓寶寶膽子變大的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媽媽抱怨自己家的寶寶膽子太小,靦腆,不愛說話。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比較孤僻,不大合群,在幼兒園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參加活動稍微不順利就哭哭啼啼。要想讓這些孩...
現(xiàn)在,因為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疼愛太過于周密,致使孩子缺乏體會和鍛煉的機會,做事總是畏手畏腳,很膽怯??偨Y一下造成孩子膽子小的影響因素,父母的原因很大: 1、家長的處事態(tài)度和風格對孩子的影...
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種體驗,叫挫折感,它是指當一個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產(chǎn)生沮喪、失意或緊張的情緒反應。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人會退縮,有的人則勇往直前。這種差異與一個人的精神面...
理解孩子的學習 -01- 鼓勵孩子去感知環(huán)境 在天性和能動性的驅使下,孩子本身就有理解周遭事物的欲望。在目光所及的范圍內(nèi),他們會利用一切機會來學習掌握各種知識(多數(shù)情況下的確是“掌”握,也就是靠手去感...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