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新的起點,新的方向,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斷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覺得平時學得不錯啊,為什么一考試就出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或許同學們懷著找尋靈丹妙藥的心情點開了本文,但是大良老師首先要告訴你,這是個偽命題,在我們這顆小星球上從來不存在什么“學的不錯,考的不好”的情況,如果考的不好,就一定是有問題存在。而且說明這些問題還非常隱蔽,我們沒有意識到,以致于使我們產生了“學的不錯”的幻覺。頓時這個問題仿佛就要終結了,但是既然同學們點開了文章,我一句話不說也不好,所以今天我們就來洗洗澡治治病,把這些“隱蔽的問題”抽絲剝繭,分析清楚。
1.引領式思考與獨立式思考的區(qū)別
課堂上聽講,很多同學感覺自己聽得懂,所以就推導出考試也應該能拿分的結論,但其實這個邏輯是有漏洞的。因為課堂上,是老師逐步鋪墊,多方暗示,一步步帶著你走,而考試當中,則是你完全獨立的思考,沒有任何引領與接應。當我們學騎自行車的時候,雖然一開始需要扶,但如果一直有人在后面扶著,那你騎一百次也沒用,因為你始終是在借助外力保持平衡,等到考場上沒了外力,就很有可能摔了。所以,如果只靠聽,即使聽懂了也有可能考不好。(更何況沒聽懂,對吧)
2.照貓畫虎空仿形,樓起沙灘未得精
上面講了只聽課不行,但有的同學則表示,自己并非只有聽課,也有練習,平時的例題,家庭作業(yè)都能完成,有學有練,怎么還是考不好呢?首先,考試題的難度,一般會略高于課上例題及作業(yè)題,因為考試本來就是為了幫大家提升的。此外,平時做對的題,很有可能只是在機械模仿例題的步驟,而并沒有搞清楚步驟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每一步的意義究竟何在。換言之,只是模糊的記住了某類題的答案貌似都是某個樣子,做題時照貓畫虎,而沒有搞清楚答案內部的邏輯對應。這樣等到題目變式了,而你看上去感覺差不多還是那道題,繼續(xù)去生搬硬套,自然就錯了。這種情況其實本來就是一直沒學明白,只是還沒遇到能把你識破的那道題。但是不著急,相信你很快就會遇到的。
3.易題盲刷,缺乏拓展,思維固化,難以應變
如果上述兩點都沒問題,那就意味著你是一位成績不錯的娃,優(yōu)秀同學在考試中的失利主要有兩種:在考試中忽略了某個小細節(jié),或者在某個小地方被卡住,考完后聽別人一說恍然大悟,“當時怎么就沒想到呢?”一般這句話往往還伴隨著捶胸頓足、拍大腿等動作。其實優(yōu)秀的同學面對的主要矛盾,就是其日益增長的做題需求和落后的習題質量之間的矛盾。優(yōu)秀的同學雖然很會做題,但是畢竟沒到很會出題的程度,而平時的習題、作業(yè)題對你們來說太過基礎,很快做完了你又覺得不踏實,所以就多刷一些,但你手上的常規(guī)習題基本上一個套路,缺少拓展與變式,于是你就流暢的把思維定式給刷出來了。你平時做了十道題都是這樣解,結果等到考試的時候,或者你發(fā)現(xiàn)它變了,或者你沒發(fā)現(xiàn)它變了,于是悲劇就產生了。
上述這些問題,都是同學們在學習當中很難意識到的問題,也是“平時學的不錯,考試考的不好”這一錯誤認識產生的根源,既然問題已經挖出來擺清楚了,接下來就是考慮如何解決問題了。第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第二步解決問題,不止是學習,同學們以后遇到的很多事,其實都可以歸結到這個思維小模型。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1.把題講一遍,注意不是老師講,而是你講。
就像學騎車一直被人扶著,效率其實是很低下的,需要自己獨立騎才有效,同理,花費同樣的時間,如果只是在聽講,效率同樣是低下的,不能總是被動的接受引導,還需要主動思考,主動思考的最佳模式:第一,獨立做一遍,第二,把題講一遍,如果不方便講給老師那就講給同學,或者給家長講,不要覺得費時間,講一遍比寫一遍快,而且是對思路的高效梳理,只要能給不會的人講懂,那就說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再能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那這道題就一定掌握好了。
2.拆分題干,學會讀題
讀題,這個話題確實是老生常談,但很多時候,問題恰恰就存在于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在考試中,雖然沒有老師的引導,但大家也并非孤軍奮戰(zhàn),每一道題的題干,就是你得分的最佳助手,如果不懂怎么讀題,即使一次做對了,以后也終將是個不穩(wěn)定因素。給大家提供一個練讀題的方法,把自己做過的大題,重新讀一遍,試著勾畫一下有效信息,然后結合標答,找出標答中的主要步驟在題干中的對應來源,同類型的練上十道,再看題干時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過去你看到的是一團文字,現(xiàn)在你看到的則是一副層次清晰的骨架,看到的是一些信息點的組合,而標答的主要步驟,就是來源于這些主要的信息點。
3.練習,但前提是把前兩項做好之后
雖然我相信大多數(shù)同學,還遠沒有做到前面兩項,但是為了防止你將來的驕傲,大良老師還是要提前給你痛快的潑一盆冷水——即便你把前兩項做好了,很可能依然考不好。做好前面兩項的意義,在于幫助你找到正確的方法,接下來還有一個大型任務,就是在題目中大規(guī)模應用推廣,通過正確的方法打牢基礎后,適當提高練習量和題目難度,不用擔心找不到對應難度的題目,因為那是我們老師們的任務,我們會幫你找到對應的拔高題。要想拔尖,一定量有難度的練習是必須的,試想一下,如果別人做了一百道提高題,你只做了一道簡單題,然后你還比人家考得好,那你說老天爺?shù)难坨R度數(shù),是不是略微有點高。
4.淡定,用實力克服考場上的緊張
淡定,源自實力。淡定是一種自內而外散發(fā)出來的沁人心脾的魅力,它的配料包括兩項,經驗和智慧。豐富而規(guī)范的解題經驗,以及由此沉淀出來的智慧。你從來不會擔心明天吃飯不會用筷子怎么辦,但是卻會擔心下次考不好怎么辦,這就是區(qū)別,因為在夾筷子方面,你可以傲然面對全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口,充滿著經驗和智慧,散發(fā)著源自實力的淡定。學習上,你就也向著這個目標進發(fā)就可以了。有時間,就拿來做道題,如果你平時總是擔心考不好怎么辦,那么考場上你對這個思想就會越發(fā)輕車熟路。
讀書不能只會悶頭學,要邊學邊思考,時不時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已經熟悉的學習模式和方法,有沒有缺陷,能否再改進一下,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在正確的方法前提下努力奮斗,不斷增強自身實力,這才是一個優(yōu)秀的同學應該具備的素質。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我們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僅存在于各種教育機構和學校中,還存在于對孩子早期能力和心理發(fā)展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都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注重早期孩子的心理和能力發(fā)展。甚至花費很多的資金去學習如何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但是,他們在家庭教育中有時依然對孩子的引導束手無策。
最近和一位6歲孩子的媽媽溝通時,我們也談到這樣的問題。這位媽媽告訴我,關于孩子的教育書籍沒少看,相關的培訓也經常參加。但是孩子還是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她感覺特別疲憊也很沒有自信,不知道該怎么引導孩子了。我覺得這位媽媽的苦惱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需要做怎樣的準備才能讓家庭教育變得容易起來呢?
一、爸爸媽媽需要先調整自身的創(chuàng)傷經驗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的心態(tài)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就更為重要了。很多父母在童年時有過與自身家庭教育相關的創(chuàng)傷經驗。這種創(chuàng)傷讓他們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童年那些無助而又可怕的記憶就會反復出現(xiàn),讓他們仿佛重新回到童年體驗當年的創(chuàng)傷。這些父母就很難在家庭教育中發(fā)揮父母的引導作用,也很難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進行及時反映。這種家庭教育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孩子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變化,我們內心深處那個受傷的小孩需要在我們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之前就安撫,很多時候對我們自身的創(chuàng)傷經驗的處理比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更重要。
二、有效陪伴比教育理論更重要
我接觸過很多對家庭教育充滿信心的家長,有些家長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學習各種科學教育理論,卻忽視了自己對孩子的陪伴。這往往有一些得不償失,如何在獲得科學的教育觀念和陪伴孩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呢?那就是首先做到有效陪伴。
有效陪伴往往是指能夠以和孩子互動的方式陪伴孩子。教育方法有千種萬種,但是哪一種方式最適合自己的孩子,需要我們父母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效陪伴就是最好的去了解孩子的方法。通過有效陪伴我們可以詳細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和能力發(fā)展情況,比如:孩子和他人互動中的社會交流溝通能力,孩子的精細動作和大動作的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等。
三、家庭教育需要一顆平常心
我在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一些父母,他們對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次坎坷,都非常的焦慮和擔心,甚至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時常活在“孩子這樣可怎么辦”“再這樣下去這孩子肯定就毀了”的恐懼中。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成長中的那些挫折,那些失落讓我們快速的成長。如果不想孩子變成溫室里脆弱的花朵,我們就需要放開手讓孩子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家庭教育對于每位父母來講都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家庭教育也絕對不是難到沒有辦法解決的地步,需要每一位爸爸媽媽付出很多努力。
第一,孩子吃母乳已經到一周二,我覺得吃的時間夠長了。
第二,孩子有些母乳依賴。表現(xiàn)在,只想吃母乳,但對別的食物一點也不想嘗試。
第三,我的乳汁減少了。
事實上,斷奶我也非常猶豫。我是在猶豫中做出的草率決定。為什么猶豫?
第一,現(xiàn)在是毒奶粉時期,買不到安全奶。
第二,斷奶后我得重新探索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這樣很勞累。
**還問:我該不該斷奶?
我的回答:完全不必要!你的孩子才四個月大你就斷奶,我認為,不管是孩子還是你個人,都完全沒做好這個準備??墒遣粩嗄蹋趺崔k?
首先,我覺得你的情緒非常非常焦慮。但焦慮的情緒對哺乳媽媽而言非常糟糕,越是焦慮,奶會越少。你需要好好休息一番,而不要每天關注孩子到底吃了多少奶。
其次,調整你的飲食。
再次,多給孩子吸。
孩子六七歲是自主意識增強的時期,一方面,孩子入學使他的生活圈子擴大了,外部信息也加大了,孩子不再把父母當做權威,而是把老師當作了權威。這一時期的孩子信奉老師的話,而輕視父母的話,他們會把老師的話當做圣旨,甚至經常用老師的話來搪塞父母。由于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大大增強了,所以這時候的家長會感到孩子的理由很多,喜歡以種種理由拒絕父母,還經常強詞奪理。許多孩子會質問父母“為什么我一定要聽話?”實際上他們在向父母的權威挑戰(zhàn),是自主意識增強的體現(xiàn)。
另一方面,父母習慣了自己說了算,在孩子面前說一不二,長期忽視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更不知道留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過多的壓制與限制,使得孩子無法心悅誠服。兩種矛盾一結合,孩子不聽話也就在所難免了。
周末家庭聚餐,在午飯時。
媽媽:“好孩子聽話,先吃飯,吃完再看電視?!?/p>
孩子說:“我想先看電視再吃飯?!?/p>
媽媽:“先吃飯再看電視,聽話?!?/p>
孩子:“好媽媽,等吃完飯動畫片就演完了?!?/p>
媽媽:“那也不行,必須先吃飯。從小要養(yǎng)成好習慣,好孩子聽話。”
孩子:“聽話聽話,為啥我一定得聽你的話呢?”
媽媽:“因為我是媽媽。”
孩子:“是誰規(guī)定的孩子一定要聽媽媽的話?”
媽媽:“......”
媽媽的苦衷:
孩子,聽到你說“為什么我一定要聽話!”,媽媽心里很不是滋味。媽媽知道你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你很氣憤??墒菋寢尣皇悄阆氲哪菢?,什么都想讓你聽我的話。其實,媽媽沒有你想的那么專橫,媽媽就是想讓你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還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時候不去做。就像今天,你聽媽媽的話,復習完功課再下去玩,你會玩得很痛快,這個道理,媽媽已經給你講過了,你為什么偏不聽呢?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辈宦犜挼暮⒆訒吆芏鄰澛?。媽媽是過來人,媽媽有許多人生的經驗可以無私地傳授給你,媽媽希望你少走彎路,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孩子,媽媽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你還小,好多事情還不懂,你需要虛心聽媽媽的話,如果你現(xiàn)在不聽話,不好好學習,長大會后悔的。孩子,你能理解媽媽的苦心嗎?
其實,我知道孩子不會真正理解我此時的心情。我現(xiàn)在很擔心,擔心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逆反了。如果孩子真的這樣,那可就壞了。最近一段時間,有許多事情已經暴露出這樣的苗頭了。我們有時甚至不敢再堅持原則了,是擔心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如果他真的不愿聽我們的話了,那可就麻煩了。然而,我們聽之任之,也不是個辦法,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們該怎么辦呢?
建議支招
換個角度想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假如愛迪生聽話,那么我們今天的生活會怎樣?假如伽利略聽話,假如哥白尼聽話......假如馬克思、列寧、毛澤東聽話......也許這一切無法無法再做假設,可人類的歷史進步是離不開無數(shù)人的不聽話的。
冷處理,巧限制。
強制休息片刻。對于過于興奮的孩子,作為懲罰,可采取把孩子關進另一間小屋,讓他脫離使之興奮的環(huán)境,兩眼冷靜的審視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轉移注意力。如果孩子愛在客人面前扔東西,不放在房間的門上設一只靶盤,當客人來時,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擲,看誰扔的準。這樣既滿足了小孩子的表現(xiàn)欲,又使孩子從游戲規(guī)則中學會約束自己,使無序的亂動遷移成有序的競賽。
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意識。不聽話的孩子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識,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讓孩子制定計劃或列表,白紙黑字記錄等,久而久之,他會學會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多溝通拉近距離。做一個真心了解孩子的父母吧。不論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不要因自己不喜歡就斷然加以拒絕,要多和他們商量,想辦法,問問他對事物的看法和意見,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把她當朋友看,他就會拉近與父母的距離。因此,下面的話要經常說:
孩子,你想怎么做呢?(讓孩子學會選擇,充分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
你的意見媽媽能接受,但你能聽聽媽媽的意見嗎?(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
這樣做對你來說沒什么,但我是不敢這樣做的別人會批評媽媽。(讓孩子明白,孩子是有某些特權的,孩子與成人是不同的)
哦,那正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做做看。(讓孩子尊重自己,享受受尊重的權利)
孩子3歲了,應該上幼兒園了。雖然很多家長們會有些舍不得,但大多數(shù)會堅持為孩子選擇大眾的成長方式。我們兒童繪畫心理樂園中有個小會員,在應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上學,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在幼兒園被老師和學生們孤立,孤獨無助的他,在學校常常一言不發(fā),跑回家中又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尤其擅長繪畫,她的畫都是在講故事!但在幼升小時,學校一度懷疑孩子有自閉癥,進而很難入校就讀,無奈之下,只能作為編外生來上學。
孩子在上了幾次繪畫心理課之后,自我表達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有次她竟主動的問媽媽:“我3歲的時候那么小,你為什么非讓我上幼兒園?我哭得那么厲害,你為什么不管我,任由老師把我拽進去?!”“媽媽你為什么拋棄我?”,面對這一連串的發(fā)自內心的疑問,任何一位媽媽都會為之心碎吧!
上幼兒園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對于很多孩子來說,上學就意味著要和媽媽分開,就意味著要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是踏入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面對未知的環(huán)境與事件,自己最親愛的媽媽卻不在身邊,肯定是媽媽不要我了!哭鬧、不去上學是常有的事,有的孩子甚至會通過軀體化的反應,比如生病這樣的方式作為對抗方法。
對于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孩子會怎樣?
我們知道上幼兒園是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因此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會厭煩、會無奈甚至憤怒,同時,有些家長更愿意將這個煩人的小孩交給老師,讓老師去解決他,自己稍做安撫,就趕緊抽身離去。接下來,就是孩子最痛苦的時候了,他一方面要應對周圍陌生環(huán)境,一方面還要處理自己被拋棄的焦慮。長期不被關注后,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收到嚴重打擊,他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他敏感多疑,他無法集中注意力,有的孩子只會自己跟自己玩,有些可能會特別粘膩大人。無論哪一種,長大后的他們都是無法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的,當自己為人父母之后,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孩子。
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
如果孩子是個特別不愿意上學的寶貝,我們需要的是有耐心,接納孩子的狀態(tài),理解他內心的苦楚,不厭其煩的向孩子證明我們是愛他的,每次上學的時候跟孩子約定好時間,做到了就給予精神鼓勵,幫助他熟悉老師、熟悉環(huán)境、熟悉小伙伴,讓他知道幼兒園是安全地帶,可以自由玩耍。無論他的反抗持續(xù)多久,我們都要去理解他,如果你不接納他的狀態(tài),對他不耐煩,他就會認為媽媽拋棄了他,情況會變得更加糟糕!
其實跟孩子交流并不難,孩子只是想要確認媽媽愛我、媽媽永遠不會拋棄我,只要我們給他足夠的安全感,他就會快快樂樂的去玩耍了。
中秋節(jié)小假期,再加上秋高氣爽,很多父母都帶孩子外出玩耍。
在放假的第一天,我就見到小區(qū)的一對父母帶著3,4歲的女兒要到公園玩。出小區(qū)門口前面不遠處是一個長長的花壇。小女孩走上了花壇上窄窄的水泥堤,就像走平衡木那樣,好幾次由于身子搖晃踩不準掉了下來。
旁邊孩子的爸爸生氣了:“你到底還去不去玩啊?磨磨蹭蹭的?!焙⒆拥膵寢屢苍谝慌源撸骸翱禳c!這孩子怎么不懂事!”
小女孩表現(xiàn)出不高興的樣子,但還是聽話地從水泥堤下來,牽著爸媽的手走了。
想起去年,有一次我?guī)Ш⒆油獬觯彩墙洑v了上面這對父母的情形,雖然我的催促沒那么粗暴。當時我也在催孩子趕緊走,剛好路過的一位老人過來關切地問:“帶孩子出去玩嗎?”
我說是。
“既然打算帶孩子玩的,孩子走水泥堤也是玩啊,說不定他覺得走水泥堤比上公園更好玩呢?!?/p>
老人的話讓我怔住了,原來我的心思一直放在我認為好玩的公園上面,忽視了走水泥堤也是孩子快樂的時光,既然已經計劃了整天陪孩子玩的,為啥當孩子在玩的時候我卻不停地在一旁催呢?想想真是愚蠢至極。
有多少父母,一直把自以為的“好”推給孩子,卻忽略了孩子正在享受中的他們認為的那些“好”呢?
有位老師說,有一天他看到兒子和鄰居小伙伴在足球場踢球,兩個孩子站在球門前面輪流踢,玩得不亦樂乎。
他覺得兩個孩子可能是不懂踢球,體會不到真正踢足球的樂趣。他參與到兩個孩子的踢球中,告訴孩子們一些踢足球的規(guī)則,然后跟他們踢球、傳球、射門。
沒多久鄰居小伙伴走了,他兒子“哇”一聲哭了,說再也不跟爸爸玩。
他覺得莫名其妙,在多次追問后,兒子才說出了原因,因為孩子覺得爸爸的踢法不好玩,爸爸破壞了他們的樂趣,他們覺得站在球門前輪流踢更好玩。
記得有個電視劇,說的是一位奶奶買了一個玩具回家,打算送給前來慶祝自己生日的孫子小圖,沒想到在外地旅游的外孫小豪跟爸媽也回來了,兩個孩子一看到玩具便爭搶。
正在大人們打算再買一個玩具的時候,小圖決定不要玩具,而是要玩具的包裝紙,是那種兩手輕壓會噼啪作響的透明的塑料紙,他將玩具給了跟自己爭搶的小表哥。
回自己家的路上,媽媽說小圖蠢,只選了包裝紙,還說孩子爸爸的家人欺負小圖老實。
孩子爸爸聽得有點不耐煩不理會妻子,而是回頭輕聲問小圖:“告訴爸爸,你覺得玩具好玩還是包裝紙好玩?”小圖說包裝紙更好玩。
面對小圖的回答,媽媽還是不相信,說小圖一定在撒謊,因為太懂事所以把玩具讓給了表哥。
最近有個媽媽說,她6歲的兒子交了“壞朋友”,這個“壞朋友”調皮、搗蛋,還喜歡捉弄人,有一次竟然用剪刀給她兒子剪了個癩頭,頭皮都被刮傷。
這位媽媽很生氣,不準兒子再跟那個調皮的小男孩玩,還竭力讓兒子跟鄰居一個文靜的小男孩一起玩。但是她兒子覺得文靜小男孩太無趣,還是一如既往地跟“壞朋友”玩,讓媽媽很抓狂。
孩子的爸爸也因為擔心兒子,便找兒子談話,兒子說“壞男孩”不壞,他雖然調皮搗蛋,但他很有趣,會說精彩的冒險故事,還勇敢、講義氣。其他小朋友跟“壞男孩”一起玩也總是很高興。頭皮刮傷是因為跟“壞男孩”玩開發(fā)廊的游戲不小心自己弄傷的。
爸爸叮囑兒子以后不要玩刀具后便不再阻止。
有一笑話,說的是一農民到城里拜訪親戚,被富裕的親戚請吃飯,點菜時親戚跟服務員說吃魚翅,農民一聽不悅,認為親戚太吝嗇,趁親戚上廁所時,偷偷把魚翅改成了魚肉,還讓服務員撒謊說魚翅賣完了。吃完了魚肉餐后,農民還暗自慶幸自己聰明。不要用大人的主觀判斷破壞了孩子心中的興致,把自以為是的“好”推給孩子,跟農民盲目地把魚翅換成魚很相似。
大人眼里的“好”,在孩子看來,可能遠不如大人認為的那樣好,相反,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關注點和樂趣,雖然這些“點”在大人看來可能無趣、不值得一提,卻是讓孩子沉醉其中、忘我投入的大樂子。那是因為孩子們獨特的視野和探索精神,讓他們源源不斷地感受到由此帶來的快樂。所以“己所欲亦勿強加于人”,否則父母便變成了變相的野蠻人,帶給孩子們的,將是心靈的束縛。
尊重、不強加,尊重孩子的想法、看法、做法,不以成人的目光批判孩子的行為,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經常感同身受地感受一下孩子們的小快樂。我們可以不認同,但我們不能不理解。做個寬容和善解人意的好父母吧,保護好孩子的精神世界,并讓他們樂在其中。
“媽媽,為什么你不做飯給我吃?別人家都是媽媽做飯?!眱鹤哟罂诮乐职肿龅娘?,漫不經心地問我。我心里咯噔一下,大腦快速運轉起來。
第一個閃念,想告訴他,我做飯不好吃。但這無異于打自己的臉,作為一個現(xiàn)代媽媽,“自信自立自強”是最根本的人生準則,總要展現(xiàn)自己最美的一面,如果沒事兒就自我貶低自我檢討一番,就會大大降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所以絕對不能這么說。
第二個閃念,想告訴他,男人做飯是家族傳統(tǒng)。我家都是男人做飯,爺爺姥爺爸爸,都做的一手好飯菜,奶奶姥姥和媽媽,最多把菜做熟,色香味絕對不能保證??蛇@么說,也是在貶低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呀,不僅我這一輩,還捎帶了上一輩,這事讓兩個媽知道就麻煩了。
兒子見我半天不說話,抬頭看了我一眼,我急忙整理好思緒,深呼吸一口氣,不想在兒子面前露怯。無論現(xiàn)實的原因是什么,我都要用正確的思想引導他,為他以后家庭生活打好思想基礎。以下是我認為相對正確的話,也正好能對他說。
我問他:“家庭事務的分工原則是什么,是平均分配嗎?比如家里有十件事,爸爸分五件我分五件?”他搖搖頭說:“不行,力氣活媽媽做不了,精細活爸爸不會干?!?/p>
我又問:“或者抓鬮,抓到哪個算哪個?”他回答:“不行,怎么跟玩游戲一樣?!?/p>
“家庭是一個團隊,每個人擅長什么就做什么,才能發(fā)揮團隊的最大作用和優(yōu)勢。比如我擅長理財和清潔,家里的錢就歸我管,掃地擦灰就是我的事;爸爸擅長做飯,他就負責做飯,保證我們的健康和營養(yǎng)。如果交換一下工作,讓我做飯,我沒法做得健康又美味,爸爸又沒法把家里收拾干凈,那我們家就一團糟了。所以不要看到別人家媽媽做飯自己的媽媽不做飯就感到奇怪,做擅長的事才是正確的?!蔽覟樽约翰蛔鲲堈业揭粋€多么好的理由呀!
也許對一個孩子來說,上面這個解釋足夠了??墒菍τ诔赡耆藖碇v,誰做飯或者不做飯,真的可以上升到婚姻生活的更高層面。多少年輕夫婦因為做飯這樣的家務事鬧得差點離婚,多少家庭因為過年去媽家還是婆家而費勁腦筋,真真過個“年關”?看起來無非是選A還是選B的問題,怎么就這么難?其實答案就在我們心里。只要出于對另一方的愛和包容,問題不難解決。你不想做飯我就試著做做,也許能激發(fā)出我的廚神潛質;你不喜歡打掃房間,我就幫忙打掃,感受下“你挑水來我澆園”的浪漫。只有這樣的付出和真心,才能贏得對方的愛,使婚姻生活更加長久幸福。
公公婆婆和老公帶著女兒走親戚去了,臨走了我實在沒心情就一個人留在家里,哭。
兩歲半的女兒,語言能力還不錯,基本自己的意思都能表達出來。正在為他的語言發(fā)展開心的時候,這兩天時不時跟我蹦出一句“哼,我不理你了”,或者“媽媽,我不喜歡你了”“我不喜歡媽媽”這樣的話,開始以為是開玩笑童言無忌,雖然多少有點不爽但是也就一晃過去了。
問題是昨天晚上她睡到半夜,半夢半醒的哼唧哭,我哄她居然推開我,迷迷糊糊的說了幾個字“不喜歡”,我立馬警覺了一下追問“你說啥?”這次小妮子在迷迷糊糊中清清楚楚地說了句“不喜歡媽媽!”
頓時不再覺得是童言無忌,心被刀扎一樣!累覺不愛啊……
所以我說“媽媽也不喜歡你!”背對她睡下,閉著眼淚水從眼睛縫里擠出。
早上起來還是郁郁寡歡,她幾次跟我說話都不想理她,沒搭腔。后來就干脆說“別煩我”“你不喜歡媽媽,媽媽也不喜歡你?!边@是氣話。
再后來說著說著就傷心了,面對女兒邊哭邊說,也不管她聽不聽得懂,“我哪里對不起你了,你那么不喜歡我”“我整天帶你,帶出個白眼狼啊”“我養(yǎng)你干嘛,你說說我養(yǎng)你干嘛!”這是我的心里話,我真的在想我養(yǎng)你干嘛!
可能真的是女兒跟爸爸親!爸爸整天早出晚歸還不定時出差兩三天,一天接觸的時間沒多少,可閨女就是跟爸爸親!晚上睡覺也喜歡摟爸爸,別人問“親媽媽還是親爸爸”,她也會說“親爸爸”。我是覺得爸爸就應該寵著女兒,所以有意無意灌輸不準他兇女兒,我可以兇,我兇的時候你更不能兇,給你扮演好爸爸的機會。
好了,現(xiàn)在就是爸爸完全成了好爸爸!媽媽就是兇媽媽!
由于工作性質,我雖然不是全職媽媽,但帶女兒的時間也非常多,尤其是年前兩三個月奶奶有事不在這邊,這幾個月我基本就是全職媽媽,偶爾帶她上班,其他時間帶著她吃喝玩樂,伺候她吃喝拉撒睡。
我承認我有脾氣暴躁的時候,一個人帶她想到沒完成的工作,她反復不聽話時我會偶爾爆發(fā)發(fā)頓脾氣,會揍兩下,但是發(fā)作完我也會后悔會反省,會跟她說"對不起寶貝"。
這幾天,老公勸我你跟自己女兒生什么氣??墒?,我跟別人氣得著嗎?別人說不喜歡我我無所謂,就因為是女兒,而且才兩歲半,她說這話我才傷心。就是最愛的人傷我卻最深!
俏媽說:
0-6歲的孩子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他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思維判斷了。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父母的態(tài)度應該是一致的。
一個慈一個嚴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在嚴和慈之間,父母要多溝通,達成一致,不能一個單嚴,一個單慈。
比如,有的孩子晚上貪玩不肯睡覺,他發(fā)現(xiàn)求爸爸可以晚些睡,求媽媽沒用,長久如此,孩子就知道“爸爸會滿足自己”。那么下次孩子想任性的時候,就會去找爸爸幫忙,導致媽媽的嚴厲也失效了,如果媽媽強制執(zhí)行,孩子自然覺得媽媽不夠好。
孩子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時間久了,父母的教育威信就會逐漸被孩子對利益的權衡所取代。所以,父母雙方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定要保持步調一致。
同時,媽媽也切不可因為女兒的一時“不聽話”,而大發(fā)雷霆甚至動手打孩子,而且還是2歲多的孩子。孩子總有搗蛋煩人的時候,作為媽媽一定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教育孩子不一定要用“罵”的方式,事實證明,往往火爆脾氣教育出來的孩子更加不聽話。
我常??吹揭恍寢屖箘磐崎_孩子:“走開,我不要你,這么不乖!”親愛的媽媽們,你知道這對孩子是多大的傷害嗎?孩子是不能打的,當您打了孩子,那當下孩子會認為你不愛他了,他非常害怕這一點。
另外,家里無論誰扮演“和事佬”,不僅要安撫孩子,還一定要告訴他為什么會被批評,解釋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并且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
最后,勸這位媽媽大可不必把孩子的話那么當真,更加不能因此冷落孩子甚至對孩子說氣話,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您的孩子不是不喜歡媽媽,而是不喜歡一個總愛命令人,而且會發(fā)脾氣的媽媽。
家園共育《我覺得平時學得不錯啊,為什么一考試就出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我們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僅存在于各種教育機構和學校中,還存在于對孩子早期能力和心理發(fā)展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都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注重早期孩子的心理和能力發(fā)展。甚至花費很多的資金去學...
孩子六七歲是自主意識增強的時期,一方面,孩子入學使他的生活圈子擴大了,外部信息也加大了,孩子不再把父母當做權威,而是把老師當作了權威。這一時期的孩子信奉老師的話,而輕視父母的話,他們會把老師的話當做圣...
今天中飯前,我請孩子們認真地聽英語磁帶,同時提出了兩個要求:1、耳朵聽,嘴巴不說話;2、小手小腳放放好。我開始和保育員一起分菜,今天小朋友吃的是肉餅蒸蛋、土豆絲和番茄豆腐湯??蓻]等我分一會,就聽到了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