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中國家長為什么不讓孩子做家務(wù)”,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你不用掃地,你去干你該干的事情!”“你要是這次考不好,我就罰你做一禮拜家務(wù)!”“我一天到晚干家務(wù),你就這點分兒你對得起我嗎?”我在準備寫這篇文章之前,腦子里播放出這樣一組組畫面——我想,是時候給家務(wù)勞動平反了。當你聽到勞動這兩個字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yīng)是什么?階級斗爭?勞苦大眾?臟活累活?窮人?或者……高級勞動與低級勞動?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我想,可能這個詞是一個最能夠引起人們浮想聯(lián)翩的詞匯,你總會帶有復雜的情感去看待這個詞。你也漸漸發(fā)現(xiàn),除了五一過節(jié)的時候我們會用到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很少再提及這個曾經(jīng)處于中國人思想核心的詞匯。勞動是如此的抽象,又是如此的中性,讓我們可以忘記它的存在。在中國人,尤其是很多中國家長的眼中,勞動與大老粗是劃等號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卻從沒有人說勞動可以改變命運。有趣的是,成功人士在介紹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時,也往往會強調(diào)知識和理念,卻不愿意大談特談他在背后付出的艱辛勞動……知識總是給人以高大上的感覺,勞動卻讓人覺得不足掛齒。我們?yōu)槭裁床恍腋??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我在與很多朋友進行深度訪談之后,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我們不幸福,是因為我們不欣賞自己的勞動。我畢業(yè)后到一所公立學校工作,而后由于“世界很大,想出去走走”,便來到一家出版社做少兒出版。到了出版社,很多同事們就對我的選擇表示不解,“學校多好?。吭趺催x擇來這兒了呢?你看,學校有寒暑假,也不用出差!”聽到這些話,我有些發(fā)懵,但仍然堅持做了3年,后來由于明確了自己的親子教育工作方向,便辭職再一次來到一所中學任職,到了那里,新同事又來到我的身邊,對我的選擇表示好奇,“出版社多好???聽著就覺得高大上!能認識很多作家吧?來這兒干什么啊?”聽了這些話,我恍然大悟,原來人們都不滿意自己現(xiàn)在所從事的工作,都對于自己未曾接觸且不了解的工作表示向往和欣賞。于是,為了讓大家心態(tài)平和,我跟大家分享了各種工作的苦衷,聽完大家忍俊不禁。我還做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統(tǒng)計,教師的孩子大多有四個毛?。簯卸琛㈠邋?、磨蹭、盲目,這確實與老師的勞動性質(zhì)有關(guān)——大人過多的說教與指揮,小孩過少的自主判斷與挫折體驗。這還不是最震驚的發(fā)現(xiàn),最震驚的發(fā)現(xiàn)是教師在談到自己孩子的擇業(yè)時,100%不同意自己的孩子繼續(xù)做教師,他們是有多么不認同自己的勞動呢!我在采訪不同行業(yè),包括銀行、媒體記者、公務(wù)員、程序員等不同的人員時,也得到了類似的結(jié)果。所以,你又會理解一個答案。中國的家長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他們不要在成為想自己一樣的勞動者——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孩子應(yīng)該成為什么樣的勞動者。他們只知道努力學習,才能改變命運,考全班第一就比考全班第五更有希望。在他們拼命要求自己孩子的同時,也意味他們不再樹立自己的夢想,他們已經(jīng)放棄了對于自己的改變。他們把對自己現(xiàn)狀不滿的內(nèi)心壓力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成績成為了他們的焦點與賭注。更有荒唐的人,便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語掛在嘴邊,讓孩子放棄一切興趣愛好,一門心思功課考試。家務(wù)勞動成為了耽誤學習成績,浪費時間的事情,正好以此為說法,逼迫孩子刻苦讀書。分數(shù)能不能改變?nèi)说拿\,我們不做深談,但至少一點,我們從高考趨勢改革能夠看出未來人才需求的端倪——社會需求的是具有綜合素養(yǎng)的人才,這個素養(yǎng)便包括你的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從這一點講,家務(wù)勞動乃是培養(yǎng)孩子這方面素養(yǎng)的最好的親子互動形式。曾經(jīng)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瘋轉(zhuǎn),它以圖畫的形式告訴大家中外家長在孩子1-6歲,每一年的要求有和不同。大概是這樣的,在1歲的時候中國家長要求背數(shù)字,外國家長要求1歲的孩子可以撿一些簡單家庭垃圾;在2歲的時候中國家長要求孩子背唐詩,外國家長要求孩子收拾餐具……以此類推,你會發(fā)現(xiàn)外國的家長非??粗丶覄?wù)勞動,而中國的家長非常看重“精神勞動”。在我看來,家務(wù)勞動至少有以下一些好處:1、家務(wù)勞動增進了親子情感。任何的親子互動都可以增進親子情感,家務(wù)勞動也不例外!父母為孩子分配的簡單工作,是對孩子極大的信任!他們非常情愿與家長一道完成各種“有趣的”任務(wù)。2、家務(wù)勞動產(chǎn)生家庭責任感。怎么能產(chǎn)生家庭責任感?只有參與家庭生活,成為家庭的共建者,才能有價值感與責任感。責任感不一定體現(xiàn)在做出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只要心中有家庭、能夠從家庭的角度考慮問題,便是具備家庭的責任感。3、家務(wù)勞動激發(fā)了合作與團結(jié)意識。在家庭勞動面前,人人平等。孩子與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便是讓這個家庭變得干凈、有序、美麗。這個目標考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配合完成,這也就訓練了孩子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4、家務(wù)勞動培養(yǎng)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務(wù)勞動告訴了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可以堅持去做?!昂玫男袨槎嗔?,壞的毛病便減少了”,心理咨詢也常常用這樣的思路與方法來處理孩子的一些問題行為。5、家務(wù)勞動推動了孩子的社會化。家庭式孩子的社會化場所,通過什么讓孩子接受社會規(guī)范與文化呢?粗暴的說教,不利于孩子接受社會文化;共同的社會勞動卻讓孩子很容易明白社會規(guī)范與人之常情。參與家務(wù)勞動,必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愛勞動的人總是最招人喜歡!”我的女兒不到一歲時,便喜歡坐在學步車里拿著掃帚“掃著玩”;二歲的時候她便與媽媽一起在廁所“洗衣服”,三歲的她已經(jīng)成為了真正的勞動者,她愿意和外婆一起擇豆角、自己收拾碗筷、扔垃圾……她并沒有覺得勞動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反而她樂在其中!倒是有的時候,我會自私地想,她如此“賢惠”,將來會不會太累?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wù),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而是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和培養(yǎng),是家長對孩子負責的表現(xiàn)。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辦事。下午的時候,朋友接到她7歲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里跟媽媽說,他已經(jīng)把米飯燜上了,正在炒菜呢,發(fā)現(xiàn)冰箱里沒有西紅柿了。當朋友把這些內(nèi)容告訴我時,我吃驚不小。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后,她做飯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兒子哪些菜怎么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教過兒子的那些菜,讓兒子做好了等媽媽回來吃。慢慢地習慣了,兒子回家看媽媽不在,就會自己張羅著做飯吃。
這位朋友還告訴我,她的兒子不僅能自己做飯,在媽媽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會照顧媽媽。一次她說有點頭疼,在沙發(fā)上躺著,兒子就給她倒了一杯水,并給她身上蓋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寫作業(yè)了。這位朋友是做家庭教育工作的,她說沒有別的訣竅,只要讓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學會做。至于孝順,她說你只要告訴孩子說你不舒服,孩子自然就會照顧你。也就是說,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覺得可以為媽媽做一些事情,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責任心。
還有一位朋友的女兒,總是把自己的鞋子弄得很臟,刷洗起來很費勁。朋友就讓女兒自己洗了一次鞋子。朋友跟我分享,她女兒一邊洗一邊嘟囔說,沒想到鞋子這么難洗。后來,她女兒穿鞋就十分注意,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鞋弄得很臟了。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wù),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父母們也不要往這個方面去想,讓孩子做家務(wù),是我們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yǎng),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1、幫助孩子練習動作技能。心靈手巧的孩子大多會一些家務(wù)或者手工活,不同的家務(wù)可以鍛煉到不同的部位,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以鍛煉到大肌肉。2、讓孩子練習分類歸納。分類和收納的意識,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品需要分類歸納才能理清,學習知識也要分類歸納才能融會貫通。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分類歸納的好習慣,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都能讓他一生受益。3、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guān)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yǎng)出家庭責任感。孩子會更愛家,珍惜家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承擔。
4、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做家務(wù)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并從中獲得自信。5、培養(yǎng)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wù),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范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wù),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魯魯今天拖了地,幾間屋全是他拖的。這段時間,他學會了做不少家務(wù),前天幫我切絲瓜,洗菜,在廚房里打下手,直到一頓飯全部做完。今年他還學會了煎蛋,不僅能煎一般的蛋,還自已發(fā)明了加入火腿腸、青菜末及多種調(diào)料,煎出來的蛋別具風味。再加上他早已學會的泡方便面,如果留他一個人在家,是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這些事,都是小事,也許很多小孩早就會做了。但他是從今年才開始做的。這之前,他爸一度很焦慮,說他什么家務(wù)事都不做,將來生存能力成問題。其實是多慮了,到該他做的時候,需要他做的時候,自然會做的?,F(xiàn)在他十一歲,比起十歲的時候,不是會做很多了嗎?我經(jīng)常給魯魯說,家務(wù)不是什么難事,你架子鼓那么復雜都能打好,學習那么難的都能學會,家務(wù)有什么學不會的?到了該做的時候,自然都會做?,F(xiàn)在他做的這些事,都不是刻意讓他做的,慢慢長大了,自然就學會了。生活在一個家里,耳濡目染,日常的家務(wù),其實早就爛熟于心,一旦上手,只需熟悉一下,立馬就會了。但對于太小的孩子來說,本身的能力有限,原本簡單的事,落到他手里,盡管心里知道怎么做,但手不聽使喚,還是很困難的。何況,有些家務(wù)還有一定的危險性,譬如切菜,譬如燒開水,太小的時候還真不敢讓他自己去做。當然,做家務(wù)有助于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孩子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增加責任感等等,是有好處的。但這就和其他活動一樣,只是眾多培養(yǎng)方法中的一種,沒有必要提到生存的高度去強調(diào),更沒有必要焦慮不已,除非你家里確實缺少人手,需要孩子早早擔起家務(wù)的重任。很多事情不用著急,現(xiàn)在魯魯十一歲,這些小事輕輕松松就學會了,但如果非要讓他七八歲就做,當然也學得會,也能做,但卻成了大事、難事,要花很多精力去培養(yǎng)。只不過是晚兩年,何必非要去趕這兩年呢?七八歲有七八歲的事情,七八歲有七八歲的樂趣,該做什么做什么吧。在做家務(wù)的問題上如此,在學習上、性格上、生活習慣上、為人處世上,一切的方面,都是如此,原本能夠自然達到的,你非要提前兩年,那必然是處處皆辛苦,又何必呢?時時為將來擔憂,也許將來的糟糕還沒有到來,今天就已經(jīng)不堪重負了。讓不讓孩子做家務(wù),這是個問題
其實,很多事未必就真如我們以為的那般可怕。記得看過一個神父的感悟,其中就有這一點,他聽過無數(shù)人的懺悔,看過無數(shù)人的人生,最后得出結(jié)論: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他們所恐懼的絕大多數(shù)事情,最終都沒有發(fā)生。在做家務(wù)的問題上,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是家里的獨生女,在那個時代是極少數(shù),很受寵。父母又極善良,極勤勞,媽媽幾乎承擔了家里所有的家務(wù),剩給我的活兒很少。我初中二年級就離家去體校,之后就是上重點中學、上大學,直至參加工作,都是住集體宿舍,可以說,我從12歲就開始集體生活了,根本沒有機會做家務(wù)。小時候我做家務(wù)并不多,但現(xiàn)在絕大部分家務(wù)都是我做,我并無怨言,也沒有不能勝任的感覺。相反,一些小時候很勤快的孩子,長大后卻懶得動了。我初中時的一個女同學,是從農(nóng)村親戚家抱養(yǎng)的,過來以后承擔了很多家務(wù),從早做到晚。后來她有了男朋友,結(jié)婚之前,給我傳授經(jīng)驗說,一開始就要管好,讓男人習慣做事,不要把規(guī)矩立壞了。那小伙子比較老實,婚后果然是服服帖帖,那個女同學很享福。
小時候受奴役的人,長大后往往也有奴役他人的傾向,因為他對人際關(guān)系已經(jīng)形成固有的觀念。而我,小時候媽媽幾乎做了所有的家務(wù),那不是因為任何人的壓迫,而是因為愛,她愛我們,就承擔了所有的一切。當我還小的時候,是媽媽保護我、照顧我,現(xiàn)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自然而然地保護他、照顧他,就像當年的媽媽一樣,心甘情愿。
兒子現(xiàn)在還小,他就應(yīng)該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享受我的照顧,等他以后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他也會以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他的家人和孩子。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假如現(xiàn)在我喪失了行動能力,我相信魯魯立刻就會承擔起很多的家務(wù),(事實上他現(xiàn)在也常常幫我做一些事,并不需要我刻意支使。)但是當我還有能力的時候,我不可能自己在一邊享受,而讓孩子去承擔許多,我不可能心安。我愿意讓他多享受一些,到需要他承擔的時候,他自然會承擔。車到山前必有路,《圣經(jīng)》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弊尣蛔尯⒆幼黾覄?wù),這是個問題
其實,孩子們今天的憂慮就已經(jīng)夠多了,不要再讓家務(wù)成為壓力。當孩子衣食無憂,無需他去操勞生計的時候,刻意鍛煉某些生存能力,既痛苦,又無用。因為現(xiàn)在鍛煉的,并不一定就是將來需要的,不要去預設(shè)困難,不要為還沒有到來的困難焦慮,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事情,眼前的困難就夠他解決的了,把眼下的事做好,遇到什么解決什么,這樣一路走下去,都會有辦法。
讓孩子做家務(wù)除了鍛煉生存能力,還有一層理由,就是培養(yǎng)責任感。當然,做家務(wù)能分擔父母的勞煩,“分擔”也就是責任感的體現(xiàn)。但一個家庭,責任感不一定表現(xiàn)在做家務(wù)上,尤其是中國家庭傳統(tǒng)的男女分工模式,很多父母本人就不一定做家務(wù),卻承擔了對家庭的責任,孩子自然也看在眼里。
每個家庭情況不同,譬如我們家,因為我長期在家工作,有時間做家務(wù),兒子對家庭的責任感就主要體現(xiàn)在精神上的安慰、理解、分擔上。譬如我生病時他的問候和照料,他自己房間的收拾,他自己對自己的管理——自己去上課,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其實這才是對父母最大的負責!很多時候,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對方最大的支持。
當然,這只是我家的情況,有的家庭是需要孩子作為家里的幫手,承擔起部分勞作的,這就不是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問題了,而是應(yīng)該向孩子感恩。
讓不讓孩子做家務(wù),這是個問題。我想,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況,也有不同的出發(fā)點,沒有絕對的答案。如果刻意訓練做家務(wù),做得很痛苦,那就不如不做;如果順其自然,量力而行,做得很愉快,至少不反感,那就做下去。做家務(wù)確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但其意義,對孩子來說,恐怕不在于生存訓練,更多是一種關(guān)系的需要,是責任感和親和力。多一項技能,樂于照顧好自己,也照顧好他人,能愉快地享受生活,這樣的孩子顯然是更受歡迎,也更可能擁有快樂和幸福的。
所以,說到底,如何讓孩子愉快地學習家務(wù),享受家務(wù),這也是我們家長的必修課呢。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和做法——
★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親友,都沒有特權(quán)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選擇,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話,家長都要仔細考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國家長則大都要求孩子順從、聽話。
★西方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勞做,自己生活,從勞做中得到快樂,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自己做,這是對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這樣的情形:父親或母親在前面走,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往往要抱著或拉著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他們并不煞費苦心地設(shè)計孩子的未來,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能夠適應(yīng)各種環(huán)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
基于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例如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分擔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鏟雪、秋天掃落葉等。西方孩子從小就從事的送報等勞動,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煉。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里熟睡時,西方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這在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看來可能有些“殘忍”,而正是這看似“殘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獨立自強的生活本領(lǐng)。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生活上加倍關(guān)心外,家長最關(guān)心的是孩子的學習。為使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光宗耀祖”,學習之外的事情家長都不讓孩子干,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yīng)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guān)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顧。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jié)婚、養(yǎng)兒育女等。
盡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因為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來實施。他們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長商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對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關(guān)重要。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國不少家長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他們?nèi)粘I钪袑ψ优年P(guān)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關(guān)心甚至根本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和性格、意志的磨煉。其結(jié)果是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以至經(jīng)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頹廢、自暴自棄,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厭世。此類事件近幾年各媒體屢有報道,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結(jié)果,更確切地說是家長忽視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而造成的悲劇。
★西方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與情感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從內(nèi)心情感去尊重別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yǎng)。而我國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脫離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實際,例如幼兒園時就提出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偉大理想主義的教育,忽視基礎(chǔ)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等與孩子發(fā)展階段相適應(yīng)的“做人的教育”。我們一直談教育要循序漸進,這不僅適用于智力教育、知識教育,同樣適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F(xiàn)在我們的孩子道德觀念淡漠,社會性發(fā)展差,這與家長忽視對孩子最基礎(chǔ)的“做人教育”不無關(guān)系。
★西方家長“鼓勵創(chuàng)新”,而中國家長往往“滿足于克隆”,前者鼓勵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導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長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樣的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能力,能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營造一個利于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和氛圍。他們對孩子所做的種種探索行為往往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見解,并對其中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即使家長認為孩子的某一行為并不具有積極的效果,他們也不會過多地干涉,而是讓孩子在自己進行的探索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予以糾正。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和做法——
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親友,都沒有特權(quán)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選擇,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話,家長都要仔細考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國家長則大都要求孩子順從、聽話。
西方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勞做,自己生活,從勞做中得到快樂,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自己做,這是對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這樣的情形:父親或母親在前面走,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往往要抱著或拉著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他們并不煞費苦心地設(shè)計孩子的未來,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能夠適應(yīng)各種環(huán)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
基于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例如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分擔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鏟雪、秋天掃落葉等。西方孩子從小就從事的送報等勞動,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煉。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里熟睡時,西方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這在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看來可能有些“殘忍”,而正是這看似“殘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獨立自強的生活本領(lǐng)。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生活上加倍關(guān)心外,家長最關(guān)心的是孩子的學習。為使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光宗耀祖”,學習之外的事情家長都不讓孩子干,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yīng)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guān)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顧。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jié)婚、養(yǎng)兒育女等。盡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因為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來實施。他們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長商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對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關(guān)重要。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國不少家長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他們?nèi)粘I钪袑ψ优年P(guān)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關(guān)心甚至根本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和性格、意志的磨煉。其結(jié)果是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以至經(jīng)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頹廢、自暴自棄,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厭世。此類事件近幾年各媒體屢有報道,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結(jié)果,更確切地說是家長忽視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而造成的悲劇。
西方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與情感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從內(nèi)心情感去尊重別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yǎng)。而我國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脫離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實際,例如幼兒園時就提出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偉大理想主義的教育,忽視基礎(chǔ)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等與孩子發(fā)展階段相適應(yīng)的“做人的教育”。我們一直談教育要循序漸進,這不僅適用于智力教育、知識教育,同樣適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道德觀念淡漠,社會性發(fā)展差,這與家長忽視對孩子最基礎(chǔ)的“做人教育”不無關(guān)系。
西方家長“鼓勵創(chuàng)新”,而中國家長往往“滿足于克隆”,前者鼓勵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導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長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樣的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能力,能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營造一個利于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和氛圍。他們對孩子所做的種種探索行為往往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見解,并對其中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即使家長認為孩子的某一行為并不具有積極的效果,他們也不會過多地干涉,而是讓孩子在自己進行的探索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予以糾正。
上午我們先開始了彩排,在排到安琪媽媽唱歌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伴舞的孩子,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小清清沒有來。家長都知道今天的同樂會,就算有事也會跟我們說一聲的呀!在彩排結(jié)束后,我趕緊打電話到他家去。問他爺爺今天小清清為什么沒有來?他爺爺說:他爸爸覺得人家都有媽媽來,他跟小清清的媽媽離婚了,他媽媽去了很遠的地方不能來,所以今天就不來了。
其實在發(fā)通知的時候,我就想到了班上一些離異家庭的孩子,于是我就在班上全體孩子的面前特別邀請了這些孩子的爺爺奶奶,但是由于最近很忙,也沒機會跟孩子的家長交流過!
可我真的沒想到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難道逃避是最好的方法嗎?你教會孩子逃避,那他以后遇到困難也逃避嗎?我覺得我們要教給孩子如何去面對,而不是逃避,因為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呀。
現(xiàn)在的孩子很成熟,你可以大膽的告訴孩子,爸爸和媽媽在一起老是會生氣、吵架,所以我們分開來過。但是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我們永遠愛你,告訴孩子不生活在一起只是想過的更開心。
而且我們的爸爸媽媽就算是我們大人不能生活在一起了,但孩子永遠是你的寶貝,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如果你的孩子需要你,請你來到他(她)的身邊。
也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經(jīng)常參與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來,孩子的成長怎么能離開的了爸爸媽媽,誰愿意長大了回憶小時候,都只有爺爺奶奶的身影。不要怕來參加一次活動,你請一次假就損失了多少!其實我們這樣的努力工作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孩子嗎?
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希望我們能走的更近,更多的交流一些經(jīng)驗。讓孩子們有個愉快的童年!
為什么中國的家庭教育跟外國家庭教育就是不一樣呢?看看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給孩子砍下多少把教育的“刀”。
第一刀:砍去平等,種下家長專制的種子
在傳統(tǒng)的中國式家庭里,家長說一不二,強行決定孩子應(yīng)該怎么做,不能怎么樣?,F(xiàn)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做到最基本的平等呢?當家庭內(nèi)部出現(xiàn)爭執(zhí)的時候,無論有沒有道理,家長總是習慣于用簡單粗暴的辦法,以“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來代替孩子做出決定。
第二刀:砍去愛心,種下自私的種子
當你為如何撫養(yǎng)年邁的父母而與你的兄弟撕破臉皮時,有沒有注意到有一雙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著你的表演?當你看到小偷在撬鄰居家的門,而你拉著兒子匆忙離去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兒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頭?你的行為都可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愛心,而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自私的種子。
第三刀:砍去誠實,種下說謊的種子
孩子一旦明白說謊就可以不挨揍、不挨罵,或者可以讓皮肉之痛遲一些來臨的時候,他就可能慢慢變成說謊專家。小孩子說謊都是被逼出來的。如果我們說實話可以得到實惠,那誰還愿意冒險去說謊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個困惑——為什么大人可以說謊,而小孩就不能呢?
第四刀:砍去冒險,種下平庸的種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會他怎樣在水中保護自己,而是簡單地拒絕——理由當然是危險。孩子都10多歲了,還不敢一個人到門口去買東西,因為大街上是危險的。20歲的孩子還不會開火做飯,因為煤氣是危險的。
是啊!現(xiàn)在的社會有些危險人就這樣。但就這樣一直抱著,他們又如何能長大呢?一點點危險都不能經(jīng)歷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
第五刀:砍去守紀,種下違法的種子
孩子自己過馬路很少會去闖紅燈。孩子騎車也會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在自行車道里行駛。可是當他們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時候,總是被大人拉扯著不走人行橫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橋,而是翻欄桿、橫穿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趕時間。殊不知這一刀讓孩子體會到:規(guī)則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規(guī)則的嚴肅性。人治大于法制。
不知道諸位家長有沒有注意過一個現(xiàn)象,有些父母看似不怎么“關(guān)心”孩子學習的,孩子的成績反而很優(yōu)秀,越是緊張孩子學習的家長,其孩子的成績倒是越學越不理想。
據(jù)美國幼兒教育專家莉蓮?凱茨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chǎn)生對學習的無能感,并因此而喪失自信心,給別人的感覺是,這些孩子什么補習班都上,卻越學越不好。其實,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guān)系。
你的過分干預正讓孩子越學越差
一天,孩子的老師接到電話,電話那頭是家長焦急的聲音:“我的孩子,都上五年級了,成績老是上不去,把我和他媽可急得呀!我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頭發(fā)都要急白了!你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孩子的成績怎么就上不去了呢?”
其實很多家長因為很害怕“輸”,所以就特別緊張,因為緊張,大腦的弦就整天繃著,思維和眼睛的焦點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尋找孩子身上各種可能導致“輸”的弱點和缺點。
而正因為害怕和高度緊張,他們的判斷和思考神經(jīng)就很容易會出現(xiàn)偏差甚至盲從性,孩子學習上的每個細節(jié)都要干預,從而給我們的教育智慧蒙上陰影,讓家庭教育陷入盲區(qū)甚至黑暗區(qū)。
徹底擺脫八大錯誤的教育方式
孩子成績不好,作為家長你是否有以下這些行為:
1.嘮叨式
很多孩子說,一聽父母嘮叨他就煩。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間對方老嘮叨,那你們煩不煩?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因此,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數(shù)落式
有的嘮叨式同時就是數(shù)落式??偸菙?shù)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磕阍趺礃影。靠偸窃谀莾簲?shù)落。數(shù)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為數(shù)落常常有譴責性質(zhì)。數(shù)落式家教往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給壓制住了。
3.訓斥、打罵式
訓斥打罵都可能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其結(jié)果不僅不會使孩子成績提高,而且會使孩子更加厭學,甚至逃學。父母因為幾次考試失敗,反復地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認為孩子的問題只要嚴厲點訓斥,就能改變結(jié)果。結(jié)果卻是孩子聽得恐懼了,不但把耳朵關(guān)閉,也把房門關(guān)閉了。
4.達標式
規(guī)定孩子下次考試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名次要進入前幾名,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一種家教方式。先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標準,使孩子心理上特別緊張,而孩子往往是越擔心越達不到標。
5.疲勞式
學校搞題海戰(zhàn)術(shù),家長再增加學習時間,學習題目,這就是疲勞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學習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最終只能是欲速不達,從而導致孩子越來越學不好。
6.包辦、陪讀式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都替他操心,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樣孩子的學習自主能力沒有了,另一方面,很容易讓孩子誤會學習并不只是他個人的事,依賴性大。
7.催促式
"你該做作業(yè)了,你該復習了",這樣的催促很多媽媽喜歡反復地對孩子強調(diào),如果孩子聽煩了,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學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大了。
8.愁眉苦臉式
老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當孩子回到家里時,如果面對的是一張數(shù)落自己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孩子也許會從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
如何放開手,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喚醒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積極主動地求知,而不是在督促下學習,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是在老師和父母的督促下被動地學習,這就需要父母放棄監(jiān)督,喚醒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世界上任何一個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強制逼迫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學習時不依賴他人,不受他人的控制和干涉,自己判斷,自主學習。
父母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責任感,這是自主學習能力所必需的。所以要學會讓孩子懂得怎樣自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自主完成預習、聽課、作業(yè)、復習這四個完整的學習步驟。
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極其重要。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會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nèi)化為自己的習慣,所以父母要創(chuàng)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比如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后及時給予夸獎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業(yè),自己完成了預習、復習后,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贊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相信孩子自己能夠?qū)W好
每位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父母的引導和啟發(fā)能夠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主動地進行自我潛能的開發(fā)。想要真正把孩子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出來,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孩子,首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學好,接收到父母的這種心理暗示,孩子會受到鼓舞。
在相信孩子的同時,也要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子關(guān)系,在日常生活中要經(jīng)常鼓勵孩子,讓他們對自己有積極的評價,促進其自信心的建立,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了,學習起來就會干勁十足。
不要讓孩子滋生依賴心理
有些父母坐在孩子身邊,看到孩子有不會做的題時急著把答案告訴他,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這樣會使孩子養(yǎng)成不獨立思考的壞毛病。在以后的日子里,當他一碰到稍微難點的題目時,就會不動腦子坐在那里等待著旁邊的人給他幫助。這其實就是依賴心理的產(chǎn)生。
給孩子主動學習的自由
不少父母出于對孩子的溺愛,會為孩子包辦很多事情,比如上興趣班,上補習班,都不征求孩子的意見,無形中孩子的自主意識就被抹殺了,學習中也會缺乏自主意識,不敢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而是選擇逃避或求助于他人。
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獨立的人,所以父母要大膽放手,鼓勵孩子積極地去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把跟他學習和生活有關(guān)的事情交給他自己來選擇,逐漸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
獨立自主的意識是自主學習所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孩子具備了這種素質(zhì),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更多的幫助。
總之,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長“不管”并不是一味地讓孩子放任自由,相反,摒棄一切事無巨細的“管”,有目的、有成效地“管”,才是父母們科學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吃苦,懂得堅持,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必要的學習技能,使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能夠更自主學習,這才是眾多父母心中神秘的成功教育秘訣!
家園共育《中國家長為什么不讓孩子做家務(wù)》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wù),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而是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和培養(yǎng),是家長對孩子負責的表現(xiàn)。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辦事。下午的時候,朋友接到她7歲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里跟媽媽說,他已經(jīng)...
魯魯今天拖了地,幾間屋全是他拖的。這段時間,他學會了做不少家務(wù),前天幫我切絲瓜,洗菜,在廚房里打下手,直到一頓飯全部做完。今年他還學會了煎蛋,不僅能煎一般的蛋,還自已發(fā)明了加入火腿腸、青菜末及多種調(diào)料...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
今天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親子同樂會,為了這次同樂會,我們每天都在忙碌的準備著,親子操、幼兒舞蹈、游戲、每個節(jié)目都在緊鑼密鼓的訓練著。不管是我們的孩子還是老師,都想在這一天能表現(xiàn)的最好! 上午我們先開始了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