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幼兒園什么時候復學上課。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態(tài),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孩子最不可愛時,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來到我們生命當中,不是為了讓我們教育他們,而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天氣暖和的日子里,每次接兒子放學,我都會帶他去學校旁邊小區(qū)的游樂區(qū)玩一玩再回家,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大部分都是跟他同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打打鬧鬧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因此我并不在意小朋友間那些所謂“矛盾”,唯獨對兒子某些稍具攻擊性的行為感到頭疼,比如不經別人同意就拿人東西,還死活不還。所以每次去玩耍之前,我都會千叮嚀萬囑咐:不許隨便動別人東西。但盡管這樣,依舊會出狀況。
一天兒子去玩,我照舊坐在一旁看書,不經意間抬頭,發(fā)現滑梯上兒子正跟一個不認識的小男孩糾纏在一起,兒子高高地舉著一個玩具,小男孩在哭。我趕緊走過去,原來是兒子借了小男孩的玩具,小男孩要回家了,兒子卻不愿意歸還。小男孩的家長倒沒生氣,只是不停地對兒子說:“這是弟弟的玩具,你看弟弟都哭了,你是做哥哥的,怎么能這樣呢?……”看到這個場景,我有些尷尬,趕緊叫兒子歸還玩具,但小男孩越哭,兒子就越不給。于是,我抓住兒子的手,盯著他的眼睛,深吸一口氣,然后盡量平靜地說:“把玩具還給弟弟,否則我們立刻停止玩耍,回家?!眱鹤佣⒅铱戳藥酌?,突然“哼”地一聲,把玩具扔到了地上。
我頓時火了,但我又不想當著別人的面訓斥孩子,于是我說:“我告訴你:第一,你這樣就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第二,下來把玩具撿起來向弟弟道歉,第三,馬上回家?!闭l知兒子不但一點不配合,反倒?jié)M臉怒容。我接著說:“我數到十,如果你還不道歉,也不下來,我就自己走了。一,二……”十數完了,兒子還是沒反應,我立刻掉頭就走。我知道,他一定會追上來。
果不其然,我走出不到二十米,兒子就追了上來,他剛靠近我,就在我腿上、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幾拳。我回頭瞪他,他不敢動了,我轉身,他就又追上來打我,反復了幾次之后,才乖乖地跟在我后面走,但只要我回頭看他,他就扭頭不看我,伸手拉他,他也不理。
我一直認為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可以那么平靜地處理,實在可圈可點。
第一我沒有當眾斥責兒子,維護了他的尊嚴;
第二我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第三我讓他明白有些規(guī)則不遵守就要受到懲罰。
可后來有一件事,讓我改變了看法……
還是在那個游樂區(qū)玩,兒子哭著跑過來,說有人推了他一把,他差點從滑梯上摔下來,嚇壞了。推他的那個小男孩趕緊跟了過來,緊張地跟我說:“阿姨,我不是故意的……”看著兩個孩子,我突然發(fā)現:他們是那么的無助!挨欺負的有委屈,犯錯誤的有恐懼,他們到我面前來,就是希望我能夠給他們愛,而不是告訴他們:你錯了。
我伸出手抱住了兒子,放棄了從前“男子漢不哭”、“勇敢一點”的說教,只是告訴他:“媽媽在?!蔽矣置嗣莻€小男孩的頭:“沒事啊,別怕?!焙芸?,兒子就不哭了,主動離開我的懷抱,兩人又拉著手瘋跑去了。
看到了這一點,我想起了上次的事情。我懂得了兒子當時的憤怒與無助,懂得了屬于他的那份恐懼和心痛。數數那種方式給他帶來多大的心理沖擊和傷害,我無法體會,他跑過來踢我,只是表達心中的恐懼:媽媽是不是生我的氣了?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我真希望時光可以倒流,讓我可以回到當時的場景,能夠抱一抱兒子,并對他說聲“對不起”啊。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不可愛的行為,都是在呼喚愛。”放在孩子身上,更是如此: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就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如果下次還發(fā)生類似的事情,我想我會這樣處理:
1、不給他貼任何標簽;
2、帶著愛意告訴他:你準備好了再下來,媽媽等你。
3、替他道歉。
4、擁抱他,然后啟發(fā)他去學習剛才發(fā)生的事情。
孩子闖了禍,本身就是緊張而害怕的,為什么一定要立刻逼他們立刻了解所謂的事實呢?先替孩子道歉,則是用主動承擔責任的方式來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其實,只要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允許和愛,孩子自然會調整所謂的偏差行為。
關鍵是,身為父母,能做到無條件的愛嗎?
想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就先得給自己無條件的愛,因為水滿自溢呀。所有你不能接納孩子的東西,都是你不能接納自己的東西而已。所以,感謝孩子吧,他們是生命最寶貴的禮物,他們來到我們的生命中,不是為了讓我們教育他們,而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后,孩子就會朝我們想要的方向發(fā)展。
這份禮物,你看懂了嗎?
任何一個問題的形成都是綜合原因造成的,我們在接納孩子的同時,也要注重日常生活中自身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及是否不經意間的“溺愛”對孩子性格行為造成的結果
通常一篇文章能給出一個或幾個觀點,卻無法全面綜合的剖析出所有問題及根源,而單純的模仿處理方式也是很多時候家長反映我也照做了啊,但不好用啊……
就好比今天文中的案例,孩子搶人東西不還。家長在處理方式上,提出了對孩子的理解、接納這方面的反思。我們可以在事情過后,自己再深想一步,孩子這種搶東西的行為是偶然性的還是常態(tài)的?是屬于缺乏正確的情緒表達能力還是由于平時在家中總享受“特殊待遇”而形成了“任性”的習慣
若屬于后者,那么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傳達給孩子一個統一的“標準”,令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言行一致,任何時候、無論家里家外都是相同的,他才能更清晰的感受到界限。否則,孩子在家中感受到的是“溺愛”下的放縱、任性,在外面又接收到不可以任性、要有禮貌、要懂得尊重他人,這種相互矛盾的多重“標準”,只會令孩子越來越迷惑、焦慮、暴躁……
給孩子真正的“愛”而不是“溺愛”,教養(yǎng)孩子是父母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一致、點點滴滴對孩子的影響、如水滴石穿般對心靈的滋養(yǎng),而不是單獨揪出一件事論對錯。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每逢過年過節(jié),家長們都要忙不迭地送孩子這樣那樣的禮物,其中以壓歲錢、壓歲書、玩具零食為典型代表。但調查顯示,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禮物并不是這些,虎年到了,新年伊始,您是否準備好給孩子以下這十種“愛與關懷”了呢?
1.請尊重我的個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靚妹都是現在的家長們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們是不是喜歡家長給自己設計的“包裝”就不管了。有些家長總是愛用自己孩子的缺點去比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有些父母總是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孩子的不好,而不當眾對孩子進行表揚。在我們的采訪中,有80%以上的孩子對家長的這些行為表示不滿。孩子也重視自己的個人形象。
專家建議:給你的孩子適合他們年齡的打扮,讓你的孩子獨立地去從事一些事情,然后說一聲:“做得好!”在外人面前,如實地夸獎自己的孩子。
2.臨睡前的一個吻
孩子臨睡前的一個吻,孩子遇到困難時輕拍他們肩頭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時一個溫暖的懷抱,孩子回家時的一個問候,還有一句“爸爸媽媽愛你”的表達。這是我們采訪的數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愛的方式。還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媽媽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來愛我?”
專家建議:中國是一個講究深沉含蓄的國家,長輩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對孩子的愛,可是,孩子們需要家長把愛說出來做出來。另一方面:這些年來一直都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又讓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愛,作為家長應該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能盡量享受完整的愛。
3.爸爸媽媽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當做笑話對別人講,家長們對孩子的一些良好行為通常不能給予適當而及時的稱贊,而對孩子的錯誤,總是不分場合地過分指責和嘲笑。
專家建議:兒童的自尊是通過父母對其尊重培養(yǎng)出來的。尊重意味著你必須將孩子看成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個”,允許孩子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尊重他的個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對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4.爸爸媽媽給我當榜樣
在孩子的整個成長期,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并以父母為楷模。
專家建議:家長應時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觀察你,因此你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把你自己當成一個好榜樣,作為禮物送給孩子。
5.讓我們一起笑起來
“我們的父母太嚴肅,太沒有幽默感。”這就是很多孩子覺得影視劇里的父母很出色的一個原因,因為,那些父母總是和孩子一起歡笑。
專家建議:中國的傳統使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面前就應該嚴肅,這樣才有威嚴,其實,愛笑的父母會讓孩子看到生活輕松和愉快的一面,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不要總是對孩子一本正經,笑聲能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
6.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玩
60%以上的孩子,和家長在一起游戲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到半個小時,20%的孩子不到15分鐘,另有近20%的孩子在一天之內見不著家長。對于孩子們來說,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檔的幼兒園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
專家建議: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玩兒,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在玩兒的時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應付,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
7.給我一個小伙伴
孩子需要與同齡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伙伴在一起孩子能學會妥協、同情和合作,還會發(fā)展出一些新技巧、興趣、責任心等等。可是,沒有伙伴成為現在城市孩子最大的煩惱。
專家建議:家長們可以把緊閉的房門打開,迎接孩子的伙伴,或是讓孩子走到外邊去接觸更多的朋友。
8.和我一起養(yǎng)成好習慣
在現在這個時候,這一件禮物就更顯得重要,大部分孩子覺得以前父母不愛打掃衛(wèi)生,不愛鍛煉,不注意飲食衛(wèi)生。而近來,家長們都在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孩子們很高興。
專家建議:保持你的好習慣。
9.給我一個可達到的目標
孩子沒有出生就開始學習,孩子剛睜開眼睛看世界就面臨著學習的壓力,孩子剛會說話就開始讓孩子學著閱讀,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目標也一個個地增多,學習的壓力就越來越大。所有的孩子都不希望家長拔苗助長。他們說:“我們要的是學習的動力而不是壓力?!?/p>
專家建議:對孩子來說,壓力過大會影響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來自家長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標要求。
10.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家長提供一些為人處世的規(guī)則,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為所欲為,以及自我約束的重要性。這些教育卻不能是生硬的。
專家建議:你所規(guī)定的一切一定要讓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確的。對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對待。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吃、穿、用、玩方面的嗎?不是。
是知識嗎?也不是。今天的孩子已經學到了許多以前需要到小學才能學的東西。那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呢?對于中國的兒童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尊重,來自父母的真愛。
要知道嬌慣、溺愛或“恨鐵不成鋼”地指責孩子都不是愛孩子的表現,只有從心底里尊重孩子才是對孩子的真愛。孩子的自尊心就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傷害,會留下難以愈合的傷口,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因此,爸爸媽媽應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保護他的眼睛一樣。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孩子呢?在此,筆者介紹幾個便于你靈活運用的小招數。
第一招:傾聽孩子的訴說
3歲前的寶寶特別依戀父母,因此,年輕父母應該每天花一點時間聽聽寶寶的訴說、提問,并為寶寶念兒歌,講故事。也許只要花30分鐘,父母自己也可以輕松一下,就能給寶寶帶來極大的滿足和快樂。
1至2歲的寶寶也許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夠真正學會傾聽,多鼓勵寶寶大膽地說話,既能促進寶寶語言的發(fā)展,也有利于發(fā)展親子關系,使寶寶感覺受尊重,以促進寶寶心理健康。
另外,父母要耐心地對待寶寶的每一個問題或要求。認真聽取孩子想要告訴自己的事情。在他表達不清時,你可以與他進行充分的目光接觸,但不要打斷他。
寶寶與你講話時,你不但要認真傾聽,還要注意傾聽的方式。不要總是站著,居高臨下地說話,這不僅使寶寶感到他有一種壓迫感,所以你要盡量彎下腰或蹲下與寶寶說話,與他的眼神交流,這既是一種親密接觸,也是對孩子尊重的具體表現。傾聽寶寶的心里話
禁忌用語:
“問這問那,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正忙著呢,問你們老師去!”
“真討厭,你沒看見我正在忙嗎?”……
分析:
這一類的語言會使孩子覺得您在“打發(fā)”他而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以后可能不愿告訴你他內心的想法。
第二招:冷靜對待寶寶的過失
年輕父母可以從寶寶1歲左右起,為寶寶建立一套簡單、明了、容易操作的行為規(guī)則,讓他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給他一個寬松而具有規(guī)則的環(huán)境,使他逐漸學會自律。
寶寶如果犯的是同一種錯誤,這也很正常。正確的做法是:你可以對寶寶說明自己的感受,并以一種關心孩子的口吻表達出來:“當你做某某事時,我感到……”,如“當你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時我感到很生氣,那樣做會碰傷她的?!闭堊⒁庹f話的語氣和內容,既要讓寶寶明白自己錯在那里,又要保護他的自尊心。懲罰孩子,也是一門藝術!
禁忌用語:
“你這個壞孩子!”
“我沒想到你會干出這樣的蠢事,你令我很失望!”
分析:
這樣寶寶就會產生強烈的自責情緒,他會覺得很難受。有的寶寶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第三招:珍惜寶寶擁有的玩具與物品
珍惜寶寶的東西,是個極易被人忽視而又對寶寶健康成長有著積極意義的事情。寶寶年齡雖小,但也擁有許多屬于他們自己的東西,如玩具、圖書、學習用品、衣帽鞋襪、小碗筷、小桌椅、小被子、毛巾、枕頭,有的孩子還有自己的小房間,有鋼琴、電子琴、小運動器械等。這些物品無疑都是成人給孩子提供的,但“產權”已屬于孩子。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有關物品取放的規(guī)則,但不能隨意擺布和挪動孩子的物品。有小客人來時,也要經小主人的允許,使用他的玩具或物件。最好的辦法是鼓勵他自己將玩具給小朋友玩。
有的父母不經孩子允許丟掉寶寶喜歡的小東西,比如小樹葉等,這也會使孩子很難過。父母認為不重要的東西在孩子眼里往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四招:鼓勵寶寶發(fā)展獨立性
你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寶寶自己作主。
有時候,不適當的幫助也是一種犯,會傷害他的自尊。小寶寶也需要刺激和挑戰(zhàn),你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當他需要幫助時,你要指導和協助他想辦法尋求答案,而不是取而代之。比如在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時,你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碗筷的擺放、日用品的收拾的方式。當寶寶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出現了爭執(zhí)和沖突,你要給寶寶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禁忌用語:
“這件事你干不了?!?/p>
分析:
當孩子試圖去解決一個問題或完成一項任務如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時,千萬不要干涉他,如說“這件事你干不了”等。這類用語會導致孩子低估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膽小、自卑。讓寶寶獨立自主也要從小事開始做起。
小貼士
1.不要一味地表揚、獎勵、贊許寶寶,這會使寶寶產生虛榮心。必要的批評以及慎重的處罰也是一種對孩子尊重方式。這是一種冷卻劑,可以使孩子冷靜地檢點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錯誤。
2.防止對寶寶不適當的滿足。1至2歲的寶寶已經會用一些手段來要挾家長以滿足自己的要求,如果父母經常采取妥協的方式滿足寶寶的話,這絕不是尊重而是縱容。對于寶寶的無理要求父母要堅決拒絕。
我出去演講的時候,常常會碰到憂心忡忡的家長,看到我的書中描述我們每個人小時候是如何地被制約、被壓抑,而禍害一生,因此都會問:我們怎么樣幫助孩子讓他不要從小遭受那么多的創(chuàng)傷?
我的回答一般都是:把你自己修好,孩子就沒問題啦!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納,如此而已??墒?,哪個父母不覺得對面的柱子長得比咱們家孩子高,跑得也快,隔壁的薇薇比咱們家女兒聰明,你看你班上的王大頭,每次都考一百分,王叔叔的嬸嬸的表姨的小姑的女兒,拿了什么什么競賽第一名。哪個父母不曾管教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手這么臟還抓東西吃,一點衛(wèi)生觀念都沒有。你看你,一點小事就哭,哪像個男孩子。
從小,在這種“轟炸”之下,每個孩子的潛意識里,都覺得自己不夠好。而這個「不夠好」和「不配得」的情結,就是造成我們大半輩子無法真正快樂的主因。因為我下意識覺得不夠好,所以容不得別人說我。因為我隱隱約約覺得自己不如所有人,因此我必須強出頭,在各方面都要有所表現,來安慰自己。因為我覺得自己不配得,所以很多事情我不會去爭取,或是不自覺地破壞快到手的成功或是快樂。
有一天早上,我難得跟孩子們一起用早餐(平時是練瑜伽啦,不是賴床--你看,怕你們覺得我不夠好,所以要解釋,呵呵?。N易⒁獾轿液团畠洪_始吃了很久,我十二歲的兒子還是在樓上他的房間里東摸摸西搞搞。那天心情不佳,意識層次較低,負面情緒較多,怎么看他就是不順眼。催了他好幾次,總算姍姍來遲,我很不高興地開始數落他?!澳憧纯矗銊幼鬟@么慢!早上起來在樓上摸那么久,我應該送你回臺灣去當兵,把你訓練得動作快一點!”孩子聽了我的數落,感受到我對他的不滿,開始很不高興的反駁我,「哪有慢,今天要穿制服,還要打領帶,很復雜耶!」我還是很不高興地抱怨,一直嘮嘮叨叨不休。這時,我有了一些覺察,看到自己在試圖讓貓學狗叫,而且還振振有辭的為自己辯護。
其實,我兒子就是一個動作不利索的人,這是事實。不過,顯然并沒有誤事,至少每天早上我雖然沒有陪他們吃早餐,但是他們都準時趕上校車上學了。問題在那里?在那個看不慣別人動作慢的人,就是我,也是他的母親。利用自己是母親的身份掩護,盡量投射自己的負面東西在孩子的身上。
很多時候,我們借由“管教孩子”為名,把自己不喜歡或是看不慣的東西發(fā)泄在孩子身上,美其名為“對他好”,但是,卻傷害了孩子的心。那天早上,我就聽到我兒子大聲叱責他的妹妹,讓她趕快出門,語氣充滿了不耐煩和怒氣。惹得我又不高興,感覺很毛躁,也很想出言阻止他。但是,我立刻又察覺到:這是誰教他的?誰以身作則地教他對人不耐煩和憤怒時如何表達?誰讓他一大早就怒氣沖沖的出門?因此一念之轉后,那一刻,我體會到的是一個慚悔的母親的感受。
也許你會說,孩子總有做不對的時候,教總得教吧?當然。孩子絕對需要界限,否則他們會非常迷失的,而且感覺不被愛。但是,重點在于管教時的態(tài)度。如果,孩子的行為和言語沒有觸動你自己內在的舊傷或是情結的話,你管教他的態(tài)度和品質是截然不同的。不是嗎?
我以前很重視孩子的睡眠。規(guī)定他們九點一定要上床睡覺,這是我的“規(guī)矩”。因為我覺得他們睡不夠就會生病,生病就會找一堆麻煩,所以,每次看他們很晚還不睡的時候,我就會抓狂。有一次,我兒子晚上十點半跑到我房里來,說他睡不著。要是以前,我就會很生氣的叱責他,要他趕快回房睡覺。但是,學了拜倫凱蒂一念之轉之后,我看到了我的思想,然后我問:為什么生氣?
答:因為睡不夠就會生病。
問:真的嗎?
答:嗯,不一定啦。
問: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你是什么樣的媽媽?
答:是一個憂心忡忡,而且看到孩子這么晚跑來我房里時,就會抓狂的母親。
問:沒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你又會如何?
答:我是一個愛孩子的母親。心平氣和。
問:所以,你看得出來,你的抓狂生氣,和孩子的行為沒有關系。讓你生氣的是你的思想,它奪走了你的平安,和做母親的愛心。
當我看到這個,我就能放下我的「故事」(孩子睡不夠就會生病,生病就會很麻煩--這是真的嗎?),而以平常心的眼光看著十點半跑來我房里的兒子。他是那么的英俊,長得非常像我,嘴巴嘟嘟的,因為睡不著而感到沮喪。我開心的擁他入懷,讓他睡在我旁邊,安慰他。過一會兒,我柔聲地問他:媽媽陪你回房睡好嗎?他點點頭,我就高高興興地(他也是很受安慰地)送他回房間。
所以,我說了,把自己修好就好了。只要不把孩子當成我們的「投射板」,孩子多半就會有個快樂的童年。以下和大家分享我翻譯的《新世界》第四章的一小段,談到了父母的心理模式,真的很妙!這本由《當下的力量》的作者寫的書,將于五月份在中國上市。在此讓大家先睹為快精彩片段。
為人父母:角色還是功能?
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很多成人都會開始扮演角色。他們使用一些孩子氣的字句和語調,以高姿態(tài)和孩子說話,并不對孩子平等視之。你暫時比孩子知道的多或是你比較高大的事實,并不意味孩子就與你不平等。大多數的成人,一生當中,總會有一段時間是身為父母的,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角色。而最重要的問題是:你是否能夠勝任父母這個角色,而且,游刃有余,但是又不與這個功能認同,也就是,不讓它成為你所扮演的一個角色?父母功能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要照顧孩子的需要,防止孩子受到危害,以及有時要告訴孩子何者該為、何者不為。
然而,當身為父母變成為了一種身份認同的時候,而你的自我感可能全部或是大部分都是從它而來的話,做父母的功能很容易就會被過度的強調,夸大,而且控制了你。你對孩子的付出,可能超過他們所需,因此寵壞了他們;防止他們受到危害的動機,也可能會變成過度保護,并且妨礙了孩子們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和嘗試不同事物的需要。告訴孩子何者該為、何者不為,最后可能會演變成控制、壓抑。
尤有甚者,由角色扮演而導致的身份認同,可能在對那些特定功能的需要都早已過時之后,還繼續(xù)存留。甚至當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了,父母還是無法放下身為父母的角色。他們無法放下被孩子需要的那種心理需求。即使他們的孩子都已經四十歲了,父母還是沒有辦法放下這種觀念:「我知道什么對你最好!」他們還是強迫性地扮演父母的角色,所以父母孩子之間就不會有真誠的關系。
父母靠這個角色來定義自己,所以當他們不能再扮演父母的時候,他們下意識地害怕失去身份認同。如果,想要控制或是影響已經成人的孩子的行為意圖受到了阻礙(通常都會),他們會開始批評或貶抑,或是讓孩子感到愧疚,這都是無意識地試圖保有他們的角色,他們的身份認同。表面上看來,他們是關心孩子(他們也自認為如此),但是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能否保有自己所認同的角色身份。所有小我的動機都是為了加強自我以及維護自我利益,而有時候它偽裝得太好了,即使是小我在運作的這個人本身都沒有覺察到。
一個認同于父母角色的母親或父親,有時也會嘗試經由他們的孩子來讓自己更圓滿。小我為了填補自我的空虛匱乏,因而,需要去操控別人,孩子這時就會首當其沖。如果操控孩子的沖動之后的那些無意識的假設和動機,大部分都被帶到意識層面并且公諸于世的話,可能八九不離十是這樣的:我要你達到我不曾達到的成就;我要你在這個世界上揚眉吐氣,所以我也可以借由你而揚名立萬。不要讓我失望。我為你犧牲了這么多。我對你的不認可就是要讓你感到愧疚而且不舒服,所以你才會遵照我的意愿行事。我當然知道什么對你是最好的,這點勿庸置疑。我愛你,而且也會一直愛你,只要是你所做的事,都是我認為對你有益的事情。
當你把這種無意識的動機帶到意識層面時,你很快就可以看出它們是多么的可笑。在這些動機之后的小我此刻無所盾形,而且它的功能失調也顯露無遺。有些和我咨商的父母會突然發(fā)現,我的天哪,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嗎?一旦你看到你正在做或是已經做了一段時間的事情時,你也可以看出它的徒勞無功,而那個無意識的模式就自動會結束。覺知就是最好的轉化媒介。
家園共育《孩子最不可愛時,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大連幼兒園什么時候復學上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一個人無論情商再高,智商再高,如果沒有面對逆境從容接受并淡定處理的智慧,那他尚不能稱為擁有成功的人生。這種智慧,我們稱之為“逆商”。 作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在社會上各種刺激神經的智商、情商培養(yǎng)...
高爾基:“單單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養(yǎng)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yè)?!薄がF在的中國,什么都提倡與世界發(fā)達國家接軌,但最需要與世界發(fā)達國家接軌的父母教育卻被我們遺忘了。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年...
每逢過年過節(jié),家長們都要忙不迭地送孩子這樣那樣的禮物,其中以壓歲錢、壓歲書、玩具零食為典型代表。但調查顯示,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禮物并不是這些,虎年到了,新年伊始,您是否準備好給孩子以下這十種“愛與關...
堅強是兒童不可忽視的品格 美國心理學家威蒙曾對150名有成就的智力優(yōu)秀者做過研究,發(fā)現智力發(fā)展與三種性格品質有關:一是堅持力,二是善于為實現目標不斷積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梢?,堅強的性格對人生...
1.0歲起步原則 如果把胎教劃歸優(yōu)生范疇的話,早期教育則應從出生開始,重視全面培養(yǎng),充分利用好0~6歲這一人生發(fā)展最珍貴的黃金歲月。 因為到6歲大腦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錯過了這個生長期,人的腦力、性格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