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學校為中心,家庭為輔助來進行教育的!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態(tài),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夫妻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很關鍵”,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夫妻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很關鍵
改善親子關系四句話:
1、最讓孩子有安全感的話:“不管發(fā)生什么,爸爸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我們永遠愛你!”
2、最讓孩子產(chǎn)生自我認同的話:“你是獨一無二的,走你的·,做你自己!”
3、最讓孩子感到父母尊重的話:“也許你是對的?!?/p>
4、最讓孩子增長信心的話:“我相信你行。”
一個健康幸福的家庭更利于孩子成長,那么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又對孩子影響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五種親子關系影響孩子的成長。
第一種模式的夫妻關系很緊密,都給孩子比較均等的愛。
對孩子影響:有利孩子性格形成,同時學習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教育專家認為,在一個健康的家庭關系中,夫妻之間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夫妻關系比親子關系更重要。在這種模式中,一方面,夫妻關系很和睦,能給孩子充分的家庭環(huán)境,由于父母關系很好,孩子也會對婚姻產(chǎn)生美好的感覺和向往,感受到婚姻就是像父母那樣相處;另一方面,父母雙方能給孩子比較均衡的愛,這樣,孩子便能從父母那里同時學習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有益的。
在生活中,常常會出現(xiàn)“異性相吸”的情形,家庭中也不例外。有時,男孩更傾向于母親,女孩更傾向于父親。南寧佼佼喜托兒中心園長、心理咨詢師劉鳳和徐亮都認為,在夫妻關系較近的家庭模式中,“異性相吸”也是家庭關系達到平衡的“功臣”:男孩喜歡母親,就會在潛意識中“嫉妒”父親,“為什么母親會喜歡父親呢?”他就會在觀察的過程中以父親為榜樣,學習父親的很多優(yōu)點,所以夫妻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很關鍵的。
第二種模式與第一種模式比較,相對來說,父母關系較遠,兩個人離孩子更近,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孩子為中心”。
對孩子影響:可能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
這種模式常發(fā)生在夫妻關系一般,雖然沒有太大沖突,但時常處于“冷戰(zhàn)”狀態(tài)的家庭中。由于夫妻之間的關系比較淡薄,因此常常到孩子那里尋求補償,因此孩子常常被溺愛、過度保護、過度干涉。,這種模式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比較任性和自私等,不利于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這樣的家庭表面上看起來尚能平穩(wěn),但卻潛藏著危機。
第三種:夫妻關系完全依靠孩子維系
對孩子影響:孩子更大可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
第三種模式是第二種模式的極端化,夫妻間距離更遠,問題更突出,兩人的關系完全依靠孩子來維系,孩子甚至成為了婚姻的阻隔、障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婚內(nèi)第三者”。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常常被極端地溺愛。徐亮認為,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是這種模式。夫妻之間幾乎沒有感情,婚姻成了“將錯就錯”,他們寧肯和對方?jīng)]感情,但為了孩子,他們還是忍著,維持家庭的完整。
第四種:女孩與母親關系較近,或男孩與父親關系較近
對孩子影響:孩子長大后,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
這種模式常常發(fā)生在以下這些情況下:第一,母親從小帶女兒,如果在2歲半~3歲時父親沒有介入,常常會出現(xiàn)女兒對母親過度依賴,與父親關系越來越遠;第二,由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母親要給女孩做好榜樣,父親要給男孩做好榜樣,所以女孩長大了,應該與母親更近一些,男孩長大了,應該與父親更近一些,因此導致同性的親子關系越來越近;第三,在夫妻關系不和的家庭中,由于父親和母親常常相互敵視,總希望把孩子拉入自己的“同盟”中,結果常常是孩子與父母中的一方關系越來越緊密,而與另一方的關系越來越疏遠。
這種模式可能會導致在女兒的心中,父親的形象離他很遙遠,那么當她長大后就會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或不敢接觸異性。對于男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第五種:女孩與父親關系較近,或男孩與母親關系較近
對孩子影響:影響孩子擇偶
男孩與母親關系較近是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第五種模式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問題更大。
工作中常常碰到這樣的現(xiàn)象:兒子從生下來就給母親帶,到2歲半到3歲時,由于爸爸沒有介入,孩子在第一個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開始愛上自己的母親,和母親“熱戀”,形成戀母情結。當孩子到4歲半~5歲時,開始排斥父親,討厭父親和母親那么要好。孩子是討厭父親來跟他爭他的母親。現(xiàn)在是看到父親討厭,影響父子關系,長大后就會影響孩子擇偶。
孩子在3歲以前,家庭的主要撫養(yǎng)人是母親,這時母親怎么給他愛都沒問題,但隨著男孩慢慢長大,那么母親要和他距離遠一點,讓父親與他的距離差不多。如果男孩與母親更近,他會從母親身上習得很多女性的東西,性別角色就會出現(xiàn)問題,甚至會過度依賴母親而“戀母”,那么孩子的心理其實是沒有真正的成長的。所以孩子長到3歲左右時,父親角色應該介入,讓一家人的關系相對均衡一些。
很多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壓在母親身上,但專家認為,健康的家庭關系是,夫妻關系較近,都給孩子均等的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國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樣的說法: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對1000名3歲幼兒進行了測試。受測試兒都被問到22個行為特點方面的問題。根據(jù)測試結果,這些幼兒被劃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5大類型。其中充滿自信型幼兒占28%,良好適應型幼兒占40%,沉默寡言型幼兒占8%,坐立不安型幼兒占10%,自我約束型幼兒占14%。
二十三年后,卡斯比等精神病學家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并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調查,結果他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的性格基本沒有改變。
卡斯比教授以此為據(jù)認為,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歲之前已基本定型,雖然在以后成長過程中有一定改變,這種變化似乎不太明顯。因此,卡斯比教授提倡父母和幼兒園老師務必認真對待3歲以內(nèi)嬰幼兒的各種行為。
前幾期,我們在父母學堂版討論過孩子成長中的“鏡像期”,即像照鏡子一樣地學習事物,接受外界的環(huán)境。寶寶來到人間,第一個接觸的環(huán)境就是我們父母提供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營造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有人說,“沒有父母不愛孩子”,這句話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之一,因為果真這樣,這個世界至少要比現(xiàn)在美好100倍。譬如,希特勒的老爸不狂暴地虐待自己的兒子,世界上就會少一個戰(zhàn)爭狂人……那么我們又該怎么避免類似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怎樣才能為寶寶們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呢?
首先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模仿對象,父母在家庭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定要健康,在平時的生活中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這樣孩子才會從父母的身上學會關心別人。父母間如果有意見分歧,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溝通,不要大吵大鬧,互相指責,這對幼小的孩子極為不利,他們很容易模仿大人的行為,日后與他人有不同意見時,也會采取這種不妥當?shù)姆绞浇鉀Q問題。
另外,父母在教育觀念上要一致,不要你說一套,他說一套,這樣會使幼兒無所適從,因為他還沒有辨別能力,不知道該聽誰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你對老人、親朋好友的態(tài)度也會成為他模仿的對象,所以在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時,父母的作用是很關鍵的。
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因為過分溺愛,而把孩子圈養(yǎng)起來,不讓他與外界打交道,而應為孩子的交往提供機會和條件,鼓勵孩子與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交往,當幼兒間有矛盾時,引導他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行為,首先明白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然后鼓勵他改正那些錯誤的行為。另外還要引導幼兒使用禮貌語言,當有人為自己讓坐,或幫助自己時,教導幼兒說:謝謝!如果有別的幼兒邀請自己一起游戲時,教導幼兒要熱情大方地與別人相處,共同享受游戲的樂趣。
有孩子之前,你和老公之間沒有那個小寶貝出現(xiàn),其實要簡單很多。但孩子出生后,家庭內(nèi)部在悄悄發(fā)生變化。
你從妻子變成媽媽,而你的愛人,則同樣多了一個稱呼:孩子爸。這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更是家庭結構在改變。夫妻關系之外,多出了親子關系,并且后者常常會呈現(xiàn)出壓倒一切的趨勢。
著名社會學家勒馬斯特調查,有83%的夫妻在生下第一個孩子后經(jīng)歷了艱難的婚姻危機,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婚姻滿意度會下降40%~67%。這一論據(jù)似乎與孩子能給家庭帶來歡樂的常理相悖,這也不是在規(guī)勸和嚇唬年輕夫妻都不要生孩子,而是向正在或將要遭受如此困境的年輕人提醒:親子關系與夫妻關系難免會有沖突和問題,而如何正視二者的關系、如何解決沖突,或者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則是維持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需要思考的。
要避免出現(xiàn)問題,除了爸爸們的自我成長,同時妻子的作用很重要?!昂⒆影帧笔怯幸惶资褂谜f明的。若用法得當,“孩子爸”往往會超常運轉;若使用不當,則輕則出現(xiàn)動怒、逃避傾向,重則直接停止運轉。
譬如下面這幅四格漫畫:
上面這兩幅,媽媽跟爸爸說,孩子的事你也不管一管,然后爸爸的直接反應就是:有你就行了。當孩子遇到點事情,父親想要參與的時候,媽媽的第一句話是:你做不好,還是我來做吧。媽媽無意識地拒絕了爸爸的參與。
下面兩幅畫,爸爸抱著孩子玩的時候,媽媽在有意表達一個觀點和一種暗示:看,爸爸多愛你,帶著你一起玩。同時,媽媽也會主動邀請爸爸來參與一些活動,譬如說:親愛的,我去收拾房間,你來給寶寶洗澡好嗎?
這兩幅圖的鮮明對比告訴我們,很多時候,爸爸的參與是需要媽媽的鼓勵和支持的。
一個最靈的方法:給孩子爸足夠的面子,以及足夠的鼓勵和支持。
這種鼓勵和支持,其實是育兒中的常用辦法。但是用這個辦法來鞏固婚姻,調起爸爸們參與育兒的積極性,同樣好用。
也許方法看起來是有點低幼,但是,要知道,你的丈夫這個種類,似乎對稱贊的反應比其他任何一個群體都積極。
譬如,媽媽們在育兒過程中,可以在孩子面前有意無意地這樣說:“我覺得爸爸這樣做更好,比媽媽想得辦法還好呢”,或者說:“哎呀,媽媽其實有點笨,爸爸肯定會有答案的?!边@是一種巧妙的偷懶。在孩子面前,媽媽要給爸爸足夠的面子,甚至要去幫著爸爸來完成很多對他來說其實也挺挑戰(zhàn)的事情,因為一個小生命對他來說,他也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做才好。你多夸一夸,就會發(fā)現(xiàn)爸爸們帶孩子玩兒的時候更帶勁。
而且,這個方法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用。不用懷疑它的有效性。更不要擔心:會不會我過于“慣著”他,反倒委屈了自己呢?這種擔心也是不必要的。相反,你會發(fā)現(xiàn),夫妻關系會更融洽,家庭會更和諧。和諧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簡言之,和“孩子爸”一起努力照顧孩子,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那么,除了鼓勵,有了孩子后,如何更好地讓“丈夫”正常甚至超常運轉起來呢?我列出了一些其他方法,供媽媽們參考:
讓準爸爸參與到孕期及生產(chǎn)中來
懷孕到生產(chǎn),這個時候其實就該讓準爸爸們卷入了。因為此時的準爸爸們內(nèi)心驚喜又忐忑,基本上狀態(tài)很容易進入。
此時,媽媽們需要和爸爸們一起來了解孕期的必備知識:妊娠嘔吐、水腫、飲食注意事項、胎兒的發(fā)展階段、產(chǎn)檢等等。這樣的問題,爸爸和媽媽就應該同時去面對。這樣,當孩子到來時,爸爸們不會太無感:這個事情好像和我沒太大關系。
另,媽媽開始生產(chǎn)的時候,建議爸爸全程陪伴。我聽過很多媽媽跟我說:我生孩子的時候,我愛人都不在我跟前,要么就是因為什么事情在外地,要么就是不得以的一個出差,不能在跟前……
我問:你的感受呢?她們的回答無一例外,內(nèi)心里都是怨恨。所以,要和丈夫約定好,在自己生孩子的時候,請丈夫最好能盡力陪伴。因為女人生產(chǎn)的過程,對身心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丈夫的陪伴會給妻子勇氣和支持。
如果你的丈夫總有很多“理由”不能陪在你身邊,那么把下面這些文字給他看:
從懷孕、生產(chǎn)到哺乳,爸爸應該多陪伴媽媽。此時,爸爸的重要功能在于:讓你的愛人心情更好一些。因為她心情更好了,她的乳汁的質量更高,孩子的身體更強壯。
而如果懷孕的時候,媽媽的情緒是比較抑郁的,或者他吃東西是比較不在乎的,什么東西都吃,那么這個孩子生出來的身體狀況就不是特別好,先天受制于父母基因的遺傳作用會比較大。
另外,爸爸的鼓勵會讓媽媽更好地堅持母乳喂養(yǎng),堅持身體鍛煉和塑形。如果丈夫發(fā)現(xiàn)妻子生完孩子后變得情緒低落、沮喪、體型大變而且無心收拾自己,那么要自問:你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夠好?
媽媽坐月子,要讓爸爸忙起來
我身邊的常見情況是,孩子從出生到這個前6個月,甚至到前一年,爸爸們的育兒參與度都非常低。他們直到孩子開始喊“爸爸”,才會有明確的意識:這個小家伙其實是我的孩子。
而在此之前,都是媽媽或者老人一起在圍著孩子團團轉。所以,這個時候,媽媽們其實就應該調動起爸爸的積極性來。
首先要通過眼神鼓勵、言語表揚等方式明確告訴孩子爸爸:你能參與進來的確很棒。千萬不要去挑剔爸爸們的“笨手笨腳”。要知道,你不給機會讓爸爸們鍛煉,那么他們永遠也學不會如何以正確的姿勢去抱一個嬰兒。
從小細節(jié)開始鼓勵爸爸們參與到育兒中來吧。譬如孩子開始哼哼著左右找吃的,就可以由爸爸把寶寶抱到媽媽身邊;如果是混合喂養(yǎng),那么給寶寶喂奶的任務還可以由爸爸部分承擔;爸爸下班回家后,給寶寶換個尿布、喂個水什么的,也都可以勝任。
慢慢的,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哭聲每次表達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表達的是“我餓了”,有的時候表達的是“我尿了”,還有的時候表達的是“我冷了”,也有的時候表達的是“我病了”……通過用心參與,爸爸會成為一個非常敏感的父親,知道孩子哭到底是為了什么,很容易聽懂“嬰語”。這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就在跟孩子建立一個非常親密的關系了。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爸爸也能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有利于促進夫妻關系。
另外,我們的老人經(jīng)常會說一句話:月子里頭要養(yǎng)好,不然會落病。我們現(xiàn)在不判斷這句話科學或不科學,但是我個人覺得有一些道理。生孩子前后,身體的調理和休養(yǎng)特別重要。從這個角度看,媽媽們更應該有意學著點偷懶。媽媽們多動動嘴,爸爸們就會更多地動動手腳忙活起來。
爸爸參與的過程中,媽媽要多配合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不少妻子慢慢變得強悍起來。不可否認,這是孩子們賦予媽媽的力量。但是這個過程中,很多媽媽就會混淆了自己的角色:媽媽和妻子。
有一類媽媽,不僅在孩子身上充分展示著自己的母性特征,在丈夫身上也不例外,她們會希望孩子健康,足夠聰明可愛;同樣也會希望老公優(yōu)秀、甚至卓越。
這種角色混淆的結果就會是:她們變成了一個操心的大家長——把老公當兒子對待,傾向于對老公施加“教導”,批評起來不留面子。實質上,這就是把對孩子的教育,提前在老公身上加以演練。最后,自己累,老公也累。
其實,老公還是那個老公,像你們戀愛結婚之初那樣,他不知道襪子該洗了、雜志要放好、指甲該剪了。變的是媽媽們自己。
如果媽媽們一直盯住孩子爸的缺點,就等于是無形中把爸爸們排除在育兒之外。當爸爸想要參與育兒中時,你說:你做的不好,不對,還是我自己來吧。那么,換個位置想一下,哪一個爸爸還會有參與育兒的熱情呢?
此前的爸爸系列文章已經(jīng)講了很多了,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多重要。所以,媽媽們一定要記得兩個字:配合。
譬如孩子2歲前后,爸爸該給孩子立規(guī)矩了,爸爸跟孩子說了,我們今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或者我們今天選擇是干這個,還是干那個。那媽媽就一定要堅定爸爸立的這個規(guī)則。如果有異議,可以私下里倆人再討論。不能因為媽媽寵愛孩子,或者你的個人理由,去剝奪爸和孩子一起互動、做某個事情的意愿。
總之,整個的育兒參與的過程中,媽媽都要時不時拽拽爸爸:“親愛的,你來看看我們家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怎么怎么樣了”。媽媽要時不時地告訴爸爸:“你的寶寶很了不起,他已經(jīng)可以做很多事情了,那是因為有你的積極參與?!?/p>
育兒遇分歧,要避免爭吵、私下溝通
當爸爸和媽媽遇到一些問題,遇到一些分歧的時候,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可以等孩子睡了,或者夫妻二人外出的時候,再溝通和交流。如果都不能說服對方,可以找一找有沒有相關的專家,可以去咨詢一下,去問一問,我們這樣,到底哪個方法是好的。
若實在是沒忍住,夫妻雙方在孩子面前有了爭吵,要和孩子爸爸一起,分別跟孩子去說清楚:爸爸媽媽爭吵不是因為你,只是有些意見不統(tǒng)一,但是爸爸媽媽仍然是愛你的。一天比一天愛你。
即使孩子還只有幾個月大,你認為不會對孩子有影響,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孩子從4個月起就已經(jīng)進入情緒敏感期。他們能夠感受到身邊親近的人的情緒變化。而且,孩子很容易認為:別人的問題,根源在自己。這會給孩子帶去極大的困擾。所以,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如果發(fā)生了爭吵,一定記得跟孩子說清楚。
當然,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要做好約定。下一次不要再讓同樣的事情發(fā)生。你們都那么愛自己的孩子,相信一定能做到。
最后,再總結一下:
第一,媽媽一定要時時刻刻拽著爸爸,來做這些事情,把爸爸主動地拽到生活中去,讓他參與。每天都給爸爸和孩子留他們獨處的時間,哪怕媽媽特別想跟寶寶一起玩點什么游戲,但是還是要給爸爸留點時間,然后有你們?nèi)谌艘黄鸹顒拥目臻g和時間。
第二,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一定要以鼓勵和支持為主。爸爸有的時候挑毛病,沒有關系,他挑完毛病以后,你可以說一句,來,你給我們做一個吧,兒子肯定也想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一開始,爸爸可能被“逼”之下也會做一些事情,不過,逼著逼著他也就習慣了。
第三,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發(fā)生任何沖突,都不要著急。在育兒的時候,發(fā)生沖突很正常。只要找到一個可以信賴的專家,或者都信賴的一種說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了。
家庭關系中,婚姻關系永遠是核心?;橐鲫P系和諧了,親子關系才能和諧。要教育孩子,先看看自己!
孩子看似是與爸媽是分離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同一屋檐下,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媽,夫妻兩人的關系好壞以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
一、爸媽恩愛→孩子性格健康開朗
爸媽恩愛、夫妻關系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類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平和、開朗、不輕易動粗,由于父母關系很好,孩子也會對婚姻產(chǎn)生美好的感覺和向往,能有健康的異性戀。
二、爸媽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媽感情淡薄,兩個人常??客ㄟ^孩子來交流或維系家庭,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關系的作用下,孩子被過多關注或干涉,性格會變得任性和自私。
三、強勢媽懦弱爸→男孩子膽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軟弱,大權旁落給母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后,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
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女兒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強悍的女兒,兒子就會變成沒有擔當?shù)呐橙?、自卑的兒子?/p>
四、爸媽過早離異→孩子冷漠、沒安全感
很多從不幸婚姻中解脫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點,永遠無法從中解脫的是孩子。他們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往往終生難以平復,他們的擔憂感、不安全感、恐懼感也許永遠無法醫(yī)治。
生活在離異家庭中的孩子,更易發(fā)生犯罪和焦慮、抑郁、敵對、報復、冷漠等心理障礙問題。
五、爸媽愛相互指責→孩子敏感、愛找借口、執(zhí)拗
爸媽喜歡相互指責,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處世方式。特別是當夫妻雙方有爭論時,更容易對著孩子說另一方的不是。
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以后對爸媽都不會尊重。一方攻擊另一方,想借此讓孩子對另一方不滿,最后帶給孩子的只是傷害。
六、爸媽愛打架→孩子喜歡暴力、脾氣暴躁
父母吵架對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天塌下來了,他的安全感會受到很大沖擊。
與此同時,孩子也會由于耳濡目染變得喜歡暴力、脾氣暴躁,像父母一樣大吼大叫。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huán)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有些創(chuàng)傷終身難以愈合。
親愛的爸爸媽媽,為了孩子,夫妻兩人該如何相處太重要了。
真正的夫妻不是誰征服誰,而是誰遷就誰!
“不要征服對方”這是夫妻最重要的問題。征服,是夫妻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談論誰是對的,追究誰是錯的,討論誰傷害了誰,誰過分了,這些,都是大忌。
好夫妻,永遠都在相互裝傻,裝瞎子,就是護短的。能夠護短的,才是真愛!
夫妻同心,黃土變金。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家和才能萬事興!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講理的地方是法庭。
家庭因素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哪些影響
1、教養(yǎng)方式:
父母比較民主的家庭,孩子的性格會比較獨立、大膽、善于交際,有獨立分析自主思考的能力。
父母比較嚴厲的,經(jīng)常打罵孩子,會使得孩子的性格傾向于頑固、冷酷無情、倔強,還會在一些事情上極具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父母過于溺愛孩子的家庭,就會培養(yǎng)出任性,缺乏獨立性,情緒不穩(wěn)定、易于驕傲的孩子。
父母的保護過度,則使孩子被動、依賴、沉默、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
父母的對孩子的教育不統(tǒng)一,長此以往會使得孩子的警惕性變高,易養(yǎng)成孩子的兩面性,變得投機取巧易說慌。
父母支配教養(yǎng)出來的孩子,這樣的教養(yǎng)方式會讓孩子變得很順從、對父母過于依賴、缺乏自主獨立性。
2、家庭氛圍
和睦友愛,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尊重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多是積極向上的。相反父母爭吵不斷,隔閡猜疑重生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成年后犯罪的機率會很高。
3、家庭結構
據(jù)教育研究機購表明,成長在兩代人的家庭的孩子在好奇心與人際關系及勞作態(tài)度上都要比來自三代人家庭長大的孩子的優(yōu)秀。這主要是因為成長在三代人家庭中的孩子受到的溺愛有關。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對于獨生子女的家庭如果不進行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教育,很容易使得這些孩子形成任性、對事對物都表現(xiàn)出漠不關心、極度自私等不良性格。
對夫妻來說,這是一段重要契約的結束,可能還伴隨著愛恨情仇的轉變。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著對“家”的理解將要重新定義。
但首先,它對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這個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顛倒了,所以我們總能看到,在這樣一場分離事件中,兩個傷痛、委屈、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傷害自己、對方以及他們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
萬事皆有因果,離婚只是時間上的一個點,由這個點,往前回溯,是夫妻兩人如何處理彼此的分歧與矛盾,往后延伸,是他們?nèi)绾卧u價這段婚姻與對方。這一前一后加起來的言行累積,對孩子的影響,才遠遠大過離婚這一個“點”。
01
成為父母之前,他和她都是情感動物
人說到底是情感動物,而不是理性動物。理性生活,是一小部分哲學家的理想,卻從未被廣泛地實踐過。
在所有的神靈中,最能引起人共鳴的,是希臘諸神,因為他們沒有空靈的“神性”,也沒有高尚的道德(這些都多難做到啊);他們放肆自己的七情六欲,只圖活個痛快,哪怕放縱之后是長久的痛苦。所以希臘神話里,充斥著迷戀、誘惑、劈腿、嫉妒、欺騙、控制、殺戮……的情節(jié),而這些情節(jié),無論什么時代,都會在人們最熱捧的故事中被一遍遍重復著,證明著它們對人的致命吸引力。
在結成夫妻的兩個人之間,常常有無法向外人言傳的深情或怨恨、親密或疏離、忠貞與背叛……也因此能激發(fā)出其他人際關系都無法想象的熾烈情緒。當這段關系走到盡頭,這些極端的情緒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平復,就會演變成為口不擇言的詛咒、不甘心的復仇或者綿綿不絕的自怨與自憐。
02
扔給孩子世界的原子彈
不要以為,一個人在為人父母之后,就從此被催熟為大人,不,你去仔細凝視很多父母,會看見他們內(nèi)心藏著一個委屈的小孩,當他們以為受到攻擊和傷害時,就會像三歲小孩一樣失控,耍賴、破罐子破摔、亂發(fā)脾氣……什么都來。
一個網(wǎng)友說:“在父母離婚整個事件中,最理智最冷靜的就是我。他們分居時,每次單獨見到我,就會用惡毒的語言誹謗、詆毀對方,對著我哭窮、訴說委屈。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父母至今針鋒相對,提起對方這么個人就情緒失控,什么亂七八糟的情緒都能倒出來,什么負面的猜想都能安到對方身上?!北M管這位網(wǎng)友以冷靜的語氣回憶著,我們卻不能忽視,在離婚家庭里,對孩子最具原子彈級別的傷害,就是這樣惡毒的詆毀和失控的委屈——他們無情地離間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摧毀了一個孩子最可靠的依賴,殘酷地宣告了一個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本該最愛你的人,不愛你;不僅不愛你,他/她還是個窮兇極惡的壞蛋。
這對男女在相互廝殺時,全然忘記了孩子的需求,甚至會把孩子當作復仇最有力的工具,把孩子爭奪到自己的陣營,灌輸仇恨,鞏固自己的士氣。
如果你去問這對殺紅了眼的男女:“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嗎?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嗎?”他們會生氣地回答:“我是為了孩子好,我說的都是事實!”你很難想象,這些人在公司里、在朋友面前卻常是溫文爾雅、心平氣和的。
或許,這段婚姻,這段感情,真的傷透了他/她的心,讓他/她變成了一只嗚咽著、可憐的、虛張聲勢的野獸。一個長久地沉溺在怨恨中的人,盡管他/她本身未察覺,怨恨卻已經(jīng)毀掉了自己的生活,也毀掉了孩子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安全感來源,一對相互詆毀、相互扔炸彈的父母,必然把孩子的情感大后方炸成一片廢墟。
好合好散的夫妻,即便離婚,也不會給孩子留下太多負面影響,反而會樹立一個妥善處理復雜情感的好典范。然而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好合好散的男女遠遠少于相互結怨的男女。所以我常常會覺得,衡量一段感情有多美好,不是看它開端的模樣,而是看它結束的樣子。
因此,離婚或危機中的夫妻需要了解的一個重要事實是:如果你感覺內(nèi)心有強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將這種情愛中的怨恨轉移給孩子;如果你在分手多年后仍然傷痛難當,可以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幫助,這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更是為了自己。情緒失控的大人,往往是另一個悲傷的小孩的故事。
03
給孩子最大的保護,是誠實、智慧、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離婚事宜一旦啟動,兩個大人就要處理一系列的實際事務:分割財產(chǎn),協(xié)商撫養(yǎng)權、撫養(yǎng)費,一方的生活城市甚至可能變動,孩子可能需要轉學,以及未來的再婚、家庭重組,等等。每一件事都可能對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對于父母而言,只有一個核心要把握,就是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而這,也恰恰是最不容易的。
在梳理情緒時,每一個在分手邊緣的人都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我要全盤否認這段感情嗎?還能回憶起曾經(jīng)的心動和美好嗎?我還能客觀地評價他/她嗎?當初他/她吸引我的是哪一點?他/她可能是很糟糕的愛人,但真的是很糟糕的父母嗎?他/她或許也沒那么糟糕,只是我們盡力了也無法在一起?這些年來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嗎?我的婚姻就要結束了,我為此感到挫折或羞辱嗎?我是懷著恨意分手還是自由的心態(tài)?我還有信心去創(chuàng)造未來的情感和生活嗎?”
如果你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感受到的不是尖銳的怨恨,而是有幾分體諒、豁達與樂觀,還留存一份緩和寧靜的心緒,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擁有一個內(nèi)心寬闊的父母,孩子也能從你身上學到這份真誠、勇氣與創(chuàng)造性。
我們不要低估孩子理解生活的能力。父母不選擇拼命(甚至是通過作假的方式)營造一個和睦無缺的環(huán)境,才是對孩子負責。生活是復雜的,男女感情也是復雜的,這并沒有一種標準單一的模式,對此,孩子完全有理解的悟性,這是每個生命天生的力量,因為這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
父母不得不分手,盡管顯示了生活的某種不如意,但也是孩子理解真實生活的重要時機。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是平和、豁達、自信的,孩子就會體現(xiàn)出極高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當我說要寫一篇關于離婚的文章,需要一些親身案例時,一些網(wǎng)友分享了他們對父母離婚的開明心態(tài)。
一位網(wǎng)友說:“初中時父母離婚,之后跟著媽媽生活,沒有什么負面影響,感覺父母只是選擇自己要過的人生??吹剿麄兊慕?jīng)歷,我就覺得,一定要跟愛的人在一起,即便不愛了也希望好來好去?!?/p>
我問:“父母在分手這件事上是否處理得比較得當?沒有太失態(tài)過?”
她回答:“對,沒見過他們吵架,之后也沒聽過他們相互抱怨,所以覺得不是一件很壞的事。我表妹父母也是離婚,當時她年紀更小,因為我是‘過來人’,就去問她的感受,小表妹表現(xiàn)得更豁達,表示完全尊重父母的決定。”
另一位網(wǎng)友說:“父母在我幼兒園時期離婚,之后跟隨父親生活成長,節(jié)假日或寒暑假會跟隨母親一起生活。因為所居城市并不大,所以即便不是節(jié)假日,周末有時也會和母親一起出來逛街吃飯等。我個人目前工作兩年,單身狀態(tài),談過戀愛,對戀愛和婚姻都無排斥或者陰影。對我來說,父母離婚并沒有多少負面影響,這還是保守的說法,我很想說父母離婚其實挺好的,因為本不合適的兩個人勉強在一起只會更不幸福?!?/p>
這位網(wǎng)友更是耐心地列舉了身邊幾個單親小伙伴的故事,認真地說:“我覺得父母是什么樣的人,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離婚不過是一次失誤,跌倒了再站起來。我這些同學的父母大多都有著穩(wěn)定的工作、正常的社會關系,私人生活也無不良嗜好。我的父母和我這些朋友的父母幾乎從來不去指責離異的另一半,也不特殊對待我們,所以我們這些孩子也就按部就班地成長,并沒有因為離異或單親就有了特殊變化?!?/p>
原來孩子并沒有那么脆弱,很多孩子都理解并支持父母的離婚決定。當然,從他們的敘述當中也可以看出,他們一定在之前就擁有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并不擔心離婚會改變父母對他們的意義。
還有一位網(wǎng)友提醒我:“如果你要寫離婚,奧巴馬的父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哦?!蔽胰ゲ榱藠W巴馬的故事,果然他有一個了不起的母親:奧巴馬的母親在20世紀60年代就敢和一個黑人(也就是奧巴馬的父親)結婚、懷孕、生子。三年后,老奧巴馬要回到祖國肯尼亞,兩人離婚。在奧巴馬的成長過程中,他的母親和祖父母,從未對“拋妻棄子”的老奧巴馬有任何微詞,而總是極力贊揚他的父親“聰明、幽默、自信 ”、“你的爸爸能夠應付任何情況,讓每個人都喜歡上他”、“你的爸爸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這種對孩子父親的肯定,鼓勵孩子與父親建立親密關系,對奧巴馬建立自我身份認同和自信,無疑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
04
育兒的本質
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是1980年的奧斯卡影片《克萊默夫婦》,里面涉及了女性對“妻子、母親、自我”身份的迷惘和掙扎,女性解放思潮與“離婚潮”給傳統(tǒng)家庭模式帶來的沖擊,父母分居對子女養(yǎng)育的挑戰(zhàn),社會性別分工的局限之處……
不過說到底,這是一對普通男女的故事。他們對自己的婚姻,有不滿、有埋怨、有傷痛,因為兩人矛盾不可調和,最后也離婚,但是,他們都在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逃避內(nèi)心的困境,也沒有以孩子為借口放棄對自我價值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自我、親情、生活的理解也愈加豐富而成熟。
當我們說育兒時,我感覺我們常常忽視“生命教育”,我們并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潛力無限的生命。許多父母整天看育兒經(jīng),卻逃避自己的問題,讓自己的生活陷入停滯、呆板和狹隘。生命的成長不是學習加減乘除和微積分,而是要去學習“活著”這件事。生活不是一個人造玻璃罩,生活是波瀾壯闊的。
一個生命活著,有許多重要的內(nèi)容等著他去發(fā)掘:如何獲得生存的資本,如何辨別美好的事物,如何應對常見的挫折,如何處理細膩的感情,如何調理變動的情緒,如何發(fā)現(xiàn)活著的樂趣,如何認識真實的自我……這些才是生活的本質。就像魚每時每刻都在水中,父母也是以每時每刻的言行,在告訴孩子以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投入生活。
在處理離婚這件事時,有的父母展現(xiàn)了可貴的氣度、智慧和真誠,這對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啟蒙。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無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無缺的父母,孩子的潛力是驚人的,孩子可能會看到你的低谷,可能也會傷心和難過,但只要身為父母的你總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會更理解熱愛生活和尊重感情的含義。
05
不離婚的傷害
有許多家庭認為,為孩子好的底線就是“不能離婚”,他們認為只要有婚姻的形式,就是對孩子的保護。這也是太低估孩子的情感需求了。
如果夫妻關系長期冷漠、緊張、尖銳、充滿敵意,雙方也缺乏改善的動力,那么,“不離婚”就只是將孩子囚禁在一個冰冷、恐懼、荒謬、搖搖欲墜的環(huán)境里。
離婚處理不當對孩子的傷害,與不離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對孩子的傷害,是同等級別的。這種確切的傷害,在很多人的成長經(jīng)歷中都被證實著,看一下大家發(fā)給我的真實案例:
A說:我爸媽離婚的時候,我一點感覺都沒有,他們五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全不會在乎我的感受,還不如離婚。后來,幸好他們離婚了,不要覺得我無情。
B說:雖然是長大了才離婚,但是貫穿童年的爭吵讓我習慣去逃避,不聽,不想,不看,可是到頭來還對我說我們對你好,熬到你長大才離婚,殊不知,我的心早已經(jīng)被傷透。
C說:說實話,我巴不得他們早點離,大約小學時候就已經(jīng)挺貌合神離的了。互相折磨,一個不顧家,另一個怨懣中扭曲自己。分不出精神來關心教育孩子,控制不了伴侶就嘗試控制孩子,孩子也不受控制就封閉自己,早就從心理上不要孩子了。
D說:從小我爸就對我媽很冷淡,我媽總說為了我才不離婚,這讓我很痛苦,好像很對不起她,長大后,我勸我媽離婚,她還是離不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原因。
貌合神離的婚姻,虛偽空洞的感情,只會讓孩子看到對生活的將就和敷衍,體會到情感上的無奈與無力,養(yǎng)成逃避真正問題的習慣。因此,不必輕易揮舞道德大棒敲向離婚的夫妻。離婚的,未必就不愛自己和孩子;從不離婚的,也不一定就愛自己和孩子。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課,還是要回歸到自己身上啊。
家庭環(huán)境對青少年性格形成的影響
家庭的各個因素都會影響著青少年的性格,從而影響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時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里,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家長或是長輩的心理素質以及品德素質還有文化修養(yǎng)等都起著一定的重要作用。所以說家庭就是孩子的一所學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終生教師,家庭教育的一些狀況關系到孩子的成長,這都關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大。家庭也是青少年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家庭對青少年性格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遺傳素質
孩子的很多特點及性格等都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人的性格是以一定的素質為前提的,尤其是以一定的精神類型為前提的孩子的性格,他們從一開就帶著自身已有的特點,也是在與周圍的人還有周圍的環(huán)境都發(fā)生相互作用中發(fā)展起來的。不過青少年性格的形成主要制約于孩子所處的社會物質和生活條件,和所受的教育作用的影響以及他所從事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二)家庭環(huán)境
每個人都會具有一定的選擇、適應和改造環(huán)境的能力。然而青少年對環(huán)境的依賴性卻是很強的,不過孩子們也具有相應的各種能力,青少年既需各種環(huán)境的刺激和幫助,同時又極容易受到一些環(huán)境的影響,孩子們的生理上特點,決定了孩子對環(huán)境既獨立又有依賴性,青少年行為的可塑性,有能夠決定了環(huán)境育人的必要性,同時孩子年齡的特征,也決定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的迫切性,從一些特定方面來講,環(huán)境,特別是家庭環(huán)境是青少年兒童生要的生存基礎與發(fā)展基礎。家庭環(huán)境具有能夠防止青少年負受社會壓力的作用和具有向青少年傳達社會要求的社會化作用。不僅如此同時家庭情緒對于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也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孩子如果生活在一個良好氣氛的家庭中,他的心里也會覺得愉快、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同時孩子的情緒也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主動性等。所以家庭的氣氛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決定犯罪的關鍵因素。
(三)父母的養(yǎng)育態(tài)度和素質
父母養(yǎng)育態(tài)度是指就是父母與青少年接觸的方式,這主要也就是說對孩子的教養(yǎng)的方式。家長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社會需要的社會化個體,那么就必須采用一套合理有效的教養(yǎng)方式。所以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是每個家庭心理環(huán)境的核心部分,需要引起重視。同時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也受家長的素質影響,這也就是指父母的性格及人生價值觀對青少年的性格影響等。父母的性格可能會覺得于父母的態(tài)度。不好的態(tài)度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就會給孩子帶來反面教育。父母的價值觀不同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影響,總之每一個家長都會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塑造和影響孩子。
(四)家庭結構和成員關系
隨著社會的飛快發(fā)展,一些家庭也不斷的進行變化。家庭結構的狀況對孩子的情思,以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性格特征都有著一些重要的影響,尤其是結構不全的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更大。同時和諧的家庭制造的和諧氣氛,也會使孩子能夠得到健康快樂成長。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也是塑造孩子愛心的關鍵之一。家庭關系程度不同地約束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地位,并給青少年帶來影響。
淺談家庭教育對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
一、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定義
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yǎng)、教育兒童的活動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種教養(yǎng)行為的特征概括,是一種具有相當穩(wěn)定性的行為風格。
二、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類型、特點及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一)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類型
據(jù)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家庭教養(yǎng)根據(jù)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不同,可分為常見的以下幾種類型:專制型、溺愛型、縱容型、民主型這四種類型。
(二)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類型特點及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據(jù)調查顯示,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特點對幼兒性格的影響是不同的。
1、專制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
(1)專制型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特點
這是由中國儒家文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和等級制度衍生出來的一種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一種嚴重的家長制作風。它要求孩子絕對的聽話與服從,父母們總認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可他們并不知道就在“聽話”這兩個簡簡單單的字中,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個性等寶貴的人格品質都不知不覺地在對父母的完全依賴和服從中丟失了。而且很多父母信奉“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才”的信條,在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中采取簡單粗暴的打罵、嚇唬等代替嚴格而科學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
(2)專制型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在這種教養(yǎng)方式下成長的孩子,他們一般都比較容易形成幼稚、依賴、神經(jīng)質的心理,幼兒獨立性和自主性較差,自我依賴程度也較低,創(chuàng)造力也較差,通常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主見、懦弱。氣質弱的幼兒可能變得更加依賴、無主見,而氣質強的幼兒可能變得更加反抗、暴烈。例如:我家對面王阿姨家天天打罵聲不斷。他們不征求孩子的意見,硬是送他去學習鋼琴。業(yè)余時,他們又買了好多樂理資料讓他學習,每天除了練琴還是練琴。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父母便是又打又罵。一天,他們兒子碰到我時,對我說:“姐姐,我對鋼琴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每天面對鍵盤,好枯燥啊!可是爸爸媽媽壓根不聽我的想法,有一點不符合他們的要求,輕則動口,重則動手,好怕?。 焙⒆拥脑捠刮蚁萑肓松钏迹焊改竿映升?,望女成鳳的心里我們是理解的,但是要求過分苛刻,缺少一份寬容和理解的心,奉行棍棒教育,這樣做其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2、溺愛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
(1)溺愛型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特點
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在我國無論是獨生子女家庭還是非獨生子女家庭,溺愛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都具有普遍性。溺愛型的兒童家長將自己的感情以及物質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中去。他們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包攬一切,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并且為孩子提供一切的幫組和保護。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事事包辦,并且一味地遷就孩子,具有過度保護性。
(2)溺愛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這種類型的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利己的溫床。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評價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以至于從小不會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他們的愿望得不到滿足就會有情緒波動或攻擊性行為,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更不容易被別人所接受,而且還會使他們“在家如虎,出門如鼠”養(yǎng)成名副其實的窩囊廢性格,更容易產(chǎn)生不信任、依賴、神經(jīng)質等心理特征。在這種教養(yǎng)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多不良的人格品質,如任性、自私、孤傲、自我中心、缺乏獨立精神、心理和社會承受能力極差等。
3、縱容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
(1)縱容型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特點
縱容型教養(yǎng)方式的家長對教育投入最多,對孩子要求最少,認為孩子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對孩子性格喜歡且很少有不喜歡的,獎勵孩子的和方式是給較好的東西,縱容型的教養(yǎng)方式是如今不少家長采用的教養(yǎng)方式。由于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對家長而言,哥哥都是掌上明珠。對孩子過于縱容,讓孩子隨心所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時達到失控的狀態(tài)。
(2)縱容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多表現(xiàn)為任性、自私、幼稚、野蠻、無禮、獨立性差、唯我獨尊、蠻橫無理、胡鬧等。這樣的教養(yǎng)方式我往往多余放縱孩子,孩子在蜜罐里成長,難得經(jīng)得起外面的風浪和挫折??v容型教養(yǎng)方式是給孩子在成長中過大的空間,缺乏指導。
4、民主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
(1)民主型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特點
在這種家庭中父母他們懂得尊重子女人格,能采取孩子的意見,不粗暴打罵,不強加意愿;父母處事公平合理,有了錯誤敢公開承認,講道理;對子女教育注重方法,循循善誘。對孩子給予中等程度的關愛和中等程度的允許或限制,對孩子保持溫和態(tài)度,能合理接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親子間采取開放的態(tài)度和方式溝通。在進行家庭教育方式時,采取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尊重、愛護孩子,鼓勵孩子獨立和樹立個人特質。
(2)民主型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民主型的教養(yǎng)方式有利于孩子獨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和動手能力的養(yǎng)成。在民主型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具有自尊心強,性格開朗隨和;有較強的自覺性,聰明伶俐,活潑外向;有是非鑒別能力,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而且這些孩子的性格比較直爽、親切;知道關心他人;會和他人合作;喜歡交朋友、謙虛、禮貌、帶人誠懇并且懂得互相尊重;具有探索意識,獨立性較強,善于自我控制和解決問題。
三、父母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性格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類型不同,幼兒的性格表現(xiàn)也不同。那么針對幼兒的不良性格特征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幼兒的良好性格呢?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孩子不是成人的附屬品,他有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動,如果長期由著父母“包”下來,只會導致其自理能力差,缺乏獨立精神,我們只有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尊重其思想、行為,注意抓住一次次鍛煉的機會,提高其自理能力,從才會使其日益趨于獨立?!胺攀帧弊尯⒆酉蜃约荷畹目臻g索取自理能力。當該孩子萌動“想做”的心思是,父母要及時放手,讓他自己完成,讓孩子體會“做”的樂趣。抓住機會鍛煉孩子,滿足其好奇,好玩的心理,體會“干活”的樂趣。
(二)父母對孩子的愛要適度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種天性,但是父母在愛的同時,有沒有向孩子提出適當?shù)囊竽??孩子的正確言行和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給予支持和鼓勵,如果要求不合理,言行不正確,不但不能給予滿足還要給予耐心說教,使孩子懂得道理,學會做人。這樣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三)堅持人格的平等
平等是創(chuàng)造良好家庭氛圍的基礎?!岸紫聛?,與孩子平視”是每個父母和孩子溝通交流所應該遵循的原則。在家庭中,父母應尊重孩子的意見、興趣和自尊心,不能忽視孩子的地位,不能輕視、壓制孩子的正確意見,更不能侮辱、體罰孩子,而應該把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并且與其探討家里的各種瑣事,對的就采納,錯則加以引導,使孩子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只有保持家庭成員的人格平等,彼此之間才不會產(chǎn)生心理隔閡。
(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與自信是人的精神支柱,不管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差,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并給予鼓勵,他就有成功的一天。對于他的一點點進步都給予表揚,就可以發(fā)揮他內(nèi)心無限的潛能。
作為家長更應該尊重孩子,不要認為孩子小就沒有被尊重的權利,切記在公眾場合,不要批評孩子傷他們的自尊,使他們失去自信。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不能用打罵或說些難聽的話來刺激孩子,反之應該抓住某一些長處和優(yōu)點及時地對他們進行表揚、鼓勵,使他們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好。
(五)適合幼兒性格形成的教養(yǎng)方式
通過對上面四種不同教養(yǎng)方式的具體論述,能夠清楚地看到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人格的形成。據(jù)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養(yǎng)方式是最理想的教養(yǎng)模式。在這類家庭中,父母對于孩子的行為能夠給予完全的尊重,而對于孩子的錯誤會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予以指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有足夠的發(fā)展空間但又不失正確的引導。父母和孩子有很好的溝通,彼此可以對一個問題各抒己見。在家庭中,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象朋友一樣。在青春期階段,這種教養(yǎng)方式更會體現(xiàn)出其價值。這種模式下的家庭,孩子愿意敞開心扉和父母探討他們在生理,心理上的各種變化,父母也會積極地給予回應并加以適當?shù)闹笇А?/p>
結論
教育家約翰?霍爾特說:“家,正如我們許多人所說的,是充滿寬容與愛的地方。”我們應盡可能地找機會與孩子交流,努力地尊重孩子,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氛圍。總之,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性格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應。家長應當根據(jù)時代和孩子年齡特點,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個性,發(fā)展他們的智能。這樣的家庭就會始終充滿親切、友愛、平等、歡樂的氣氛,孩子就會在輕松、溫暖的環(huán)境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從而健康而活潑地成長。
相信《夫妻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很關鍵》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導讀: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歲之前已基本定型,雖然在以后成長過程中有一定改變,這種變化似乎不太明顯。 俗話說:三歲看老,說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基本上在三歲就已定型了。國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樣的說法:早在1980年...
國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樣的說法: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對1000名3歲幼兒進行了測試。受測試兒都被問到22個行為特點方面的問題。根據(jù)測試結果,這些幼兒被劃分為充滿自信、良好...
有孩子之前,你和老公之間沒有那個小寶貝出現(xiàn),其實要簡單很多。但孩子出生后,家庭內(nèi)部在悄悄發(fā)生變化。 你從妻子變成媽媽,而你的愛人,則同樣多了一個稱呼:孩子爸。這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更是家庭結構在改變。...
家庭關系中,婚姻關系永遠是核心。婚姻關系和諧了,親子關系才能和諧。要教育孩子,先看看自己! 孩子看似是與爸媽是分離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同一屋檐下,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媽,夫妻兩人的關系好壞以否,會...
一天下午,幼兒離園聽到這樣的話。媽媽:“今天學什么了?”幼兒:“老師領我們做游戲了?!眿寢專骸霸趺刺焯焱嬗螒虬。膊粚W點別的。”聽了這位母親的話,不難理解,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在幼兒園學到知識,使孩子更...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