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日會的游戲。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細數那些會毀掉男孩的教育方式”,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細數那些會毀掉男孩的教育方式
許多男孩的家長問題扎堆:孩子上課不集中精力、交頭接耳;愛玩手機、網游;不寫作業(yè),撒謊,偷拿父母錢;性格懦弱,一說就哭,沒有男子漢氣概……
不僅如此,據這些男孩家長反應,孩子班上的女孩們表現普遍好于男生,班干部、課代表、小組長、三好學生基本都被女孩占據了,除了個別男生還不錯,大部分都被老師作為反面典型和重點“照顧”對象。面對家長的困惑和無奈,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男孩子到底怎么了?
哪是孩子不爭氣,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教育問題yjs21.cOm
雖然當前重男輕女現象已越來越少,但不得不承認,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現在的男孩依然要比女孩承受更多的期望和壓力,特別是那些“陳舊”的磨練方式,不僅會破壞他的童年,還會毀掉未來!所以,哪是孩子不爭氣,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教育問題。
1、男孩就要“窮養(yǎng)”
許多人都說男孩該“窮養(yǎng)”,小時候不該給他過于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這樣他才能懂得生活的不易,懂得節(jié)儉,懂得用自己的勞動去創(chuàng)造財富,而不是坐吃山空,一味啃老。
想法當然是好的,但大部分父母卻走向了另一端:明明家庭條件還可以,就為了用“窮養(yǎng)”來鍛煉孩子,從小灌輸金錢來之不易的觀念,處處限制孩子,恨不得1塊錢掰成8瓣花。
閨蜜的堂哥就是這樣的典型,從小爸媽就告訴他要勤儉節(jié)約,穿的是表哥表姐穿舊的衣服,玩的是人家玩膩了的玩具,小學到高中基本沒有過零花錢,大學老媽每月就只給他300塊(一般水平是600-800),同學們都有手機,爸媽說那玩意耽誤學習也不給他買。每次同學一起去吃自助餐,他都吃的快撐破肚子了還不舍得走,生怕吃不回本。
就因為從小在經濟上被壓抑太過,他見到一塊錢兩眼都會放光,特別熱衷于賺錢,還不舍得花?,F在快30了,工作也不錯,月薪2萬左右,但還沒正經談過女朋友,就是因為太小氣,不舍得花錢,讓對方覺得不夠男人。
其實男孩子也要富養(yǎng)!所謂富養(yǎng),便是要讓男孩更多的體驗、享受好的物質生活帶給他的精神愉悅,這樣才不會有對金錢的稀缺感,更平和、自由的面對這個花花世界,而不是做金錢的“奴隸”!
2、男孩就要“有淚不輕彈”
許多家長認為在孩子小時候不能太寵著慣著,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讓孩子經歷更多的磨練,這樣才能養(yǎng)成吃苦耐勞、勇敢堅強的品質,才能在未來擔當大任!
看起來很好,但怕就怕“矯枉過正”,過分壓抑了孩子的情緒發(fā)泄。有次優(yōu)媽帶小優(yōu)去游樂園玩,見一個男孩從滑梯滑下不小心磕到腿,雙膝都破了,眼一紅嘴一倔,剛要“哇”的一聲,我以為旁邊的媽媽會趕快跑過去扶起他,并安慰“寶寶不哭”,只見媽媽絲毫沒有管他的跡象,只是皺著眉盯著他,好像在說:“乖乖爬起來,你是男子漢!”男孩一看媽媽,果然乖乖的爬了起來,還用自己的小手抹了把淚,硬生生把哭的聲憋回去了。
旁邊的父母看到這個情景紛紛表揚小男孩堅強勇敢,這位媽媽也頗為得意的說:“我們家洋洋是最堅強的了,從來沒哭過!”男孩一邊勉強的朝媽媽笑笑,一邊摸摸自己的膝蓋,還不時做出咬牙的動作,看得頗為心疼。
男孩子堅強勇敢是好事,但遇到比較嚴重的情況,父母還以“男孩有淚不輕彈”來讓他硬撐,阻止孩子情緒發(fā)泄,是否有些過于嚴苛,甚至于不近人情。走過去抱抱他,問問他的感受,或者讓他痛快的哭出來,這樣更有利于他的情緒宣泄和心理健康。
3、男孩就要“嚴加管教”
通常我們都會認為,男孩子相對女孩要更調皮一些,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要從小對他們嚴加管教,該打打、該罵罵,必要的時候還應施用“家法”!
可是千萬不要用打罵對付你家的男孩子!有些孩子是比較頑劣、調皮,但打罵又能解決什么問題呢?你一邊教育他要做男子漢,一邊又施以重手,難道是在教他和你對抗嗎?其實,大部分孩子是吃軟不吃硬的,他們往往不會屈服于你的打罵,但會將你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記在心里,因為他們最怕的不是對抗,而是自己的做法、情緒不被理解,當你坐下好好和他聊聊,聽他訴說,尊重他的自由和選擇,他就會變得很乖,不會像原來那么不可理喻。
所以,從現在起,和你家的男孩做朋友吧!告訴他,你是他的伙伴,不是敵人。
4、男孩就要“多些邏輯,少些文藝”
眾所周知,男孩的邏輯思維要強于女孩。于是很多家長就特別重視孩子的邏輯思維鍛煉,小學便學奧數、下圍棋,上了初中更要學好數理化,卻往往忽視對語言、文學、藝術的學習,甚至有時候覺得這些太文氣,是女孩子學的,男孩子就要偏重理工科才是正道。
其實,男孩恰恰需要文學的修養(yǎng)、藝術的熏陶,需要用這樣的“文氣”中和自己的“邏輯之美”,只有兩者更好的結合,才能產生更好的化學反應。就像超級大牛愛因斯坦,小提琴不也拉的棒棒噠,你能說得清達芬奇是發(fā)明家還是藝術家?試想一下,看著數學很棒的兒子在和你大談楚辭、離騷,是不是覺得他更有魅力了呢?
無論養(yǎng)兒養(yǎng)女,都沒有特定的公式,爸媽能做的便是與他和諧相處的同時不斷總結摸索,找出適合他的一條·。這條·,也許是僅適合他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最容易毀掉男孩未來的6種教育
1、要男孩堅強,不能掉眼淚
我們經常看見在寶寶摔跤后,媽媽總是第一時間沖過去把寶寶拉起來,然后抱抱寶寶說不哭不哭。如果是男孩子的話,父母大多會說“男孩子流血不流淚”“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孩子哭會被小女生笑的,羞羞啊”。男孩子從小就被父母無形之中灌輸了一個思想:就是男孩子要堅強,不能輕易掉淚。孩子傷心了就哭,開心了就笑是孩子最單純的天性。家長人為的阻止孩子情緒發(fā)泄,讓孩子的消極情緒壓抑在心,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當寶寶心情不好,就請讓寶寶大哭一場吧!爸爸媽媽可以適當地摸摸寶寶的頭,或者抱抱安慰他,父母應并盡可能讓孩子自己說出他的感受,而父母要做的則是認真傾聽寶寶的情緒表達,并及時給予反饋信息。
2、不讓男孩跟小動物玩耍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反對家里養(yǎng)寵物,甚至寶寶在外面玩的時候,都盡量讓避免寶寶和小動物玩耍,父母覺得寶寶容易被動物咬傷,而且覺得它們很多細菌,不衛(wèi)生。但其實,小動物是寶寶最真誠的玩伴,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寶寶的愛心,讓你的孩子懂得了愛與責任。
喜歡小動物的人都比較善良,因為他們都懂得尊重生命,照顧弱小。因此,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讓寶寶讓一只小狗或者小貓,寶寶在照顧小寵物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會變得更有責任心,更懂得愛和照顧。即使家中不能飼養(yǎng)寵物,父母也可以多帶孩子到公園逛逛,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和小動物多接觸,鼓勵孩子摸摸小動物或者喂東西吃,培養(yǎng)寶寶的愛心。
3、只讓他和其他男孩玩
有些家長擔心男女同玩對孩子性格有負面影響,因此他們鼓勵自己的男寶寶只與其他男孩子玩,盡量少和女孩子接觸。其實,在人際交往中不應該存在這種性別觀。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性別意識,但是家長人為地限制寶寶的玩耍對象,其實無形中讓寶寶形成一種傳統(tǒng)的性別觀,長大以后有可能會不懂得如何和女生相處,嚴重者甚至會歧視女性,這不利于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男女交往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因此,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擴大交友圈子,讓寶寶自主選擇他們喜歡的玩伴,男女孩同玩、交友,其實還可以互補優(yōu)缺點,減少男孩子粗暴沖動的行為,讓孩子更懂得照顧他人。
4、男孩只學邏輯訓練,忽視文學、藝術
男孩子在邏輯思維上會比女孩子更有優(yōu)勢。因此家長在做寶寶早期智力開發(fā)時都比較傾向于讓男孩子學習圍棋、象棋或者數學邏輯等的訓練,更多地注重孩子智力的培養(yǎng)。但其實要想培養(yǎng)天才寶寶,爸媽更不能忽視文學、藝術的熏陶與學習。
讓寶寶學會閱讀,愛上書本是讓孩子探索更寬廣的世界的最有效途徑。早期閱讀對寶寶的學習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學習閱讀不光是一種技能,寶寶還能夠在閱讀中學會思考,這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書卷氣”。男孩子學習一種樂器或者書法繪畫,加強藝術修養(yǎng)能夠讓孩子在學習之余有一種有益身心的娛樂選擇。父母要善于發(fā)現寶寶的潛力與愛好,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接觸他自己感興趣的事,學習一門特長。
5、讓男孩接受魔鬼式的體能鍛煉
家長總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高長大、身體健壯,因此都會讓寶寶多跑跑跳跳。一些家長急于求成,讓男孩子接受魔鬼式的體能鍛煉,讓寶寶有更強健的體魄,提高免疫力。但其實任何事情都應該量力為之。高強度的鍛煉不但不利于孩子身體成長,而且很容易對孩子的肌腱造成傷害。
其實,讓寶寶每天進行強度適中的體育鍛煉半小時就已經很足夠。讓寶寶選擇一種他喜歡的體育項目,然后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進行這項目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在運動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拉進親子之間的距離,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如果進行比賽的話,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讓鍛煉成為孩子和家長的生活習慣,有助于親子關系的同時還能夠鍛煉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6、不讓男孩搗蛋
搗蛋似乎是男孩子的天性了!他們天生好動,而且有著強大的破壞力,有時真的很讓家長抓狂呢!但是不要因此而不讓你的寶寶搗蛋哦,因為搗蛋的孩子才更聰明,更有創(chuàng)造力呢!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其實蘊藏在孩子的“搗蛋”行為中,這些行為并不只是孩子單純的娛樂,其實也是孩子用一些奇妙獨特的方式去探索了解這個世界。
家長要主動發(fā)現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把房間或者廚房搞到一片狼藉就對孩子大發(fā)雷霆,盡管放手讓孩子去冒險創(chuàng)新,同時家長也應該在平時加強做好孩子的安全防護意識,教孩子一些注意安全的技巧,那樣就可以防止孩子在冒險過程中發(fā)生不必要的意外。
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嘗試去引導他們思考,鼓勵他們動手動腦去尋找答案。家長要保護孩子最原始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主動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想象的空間喲!
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相比西方而言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今天小編就來總結一下普遍的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并且羅列了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關注。有人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边@句話深刻指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所起的作用,按照傳統(tǒng)觀念,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又是終身教育,它開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史“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后,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總結那些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
精神需求VS物質需求
中國有些家庭,在生活中極端寵愛孩子,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難及的物質條件,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應有盡有,但在精神上卻經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應有的尊重。
這與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西方人更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營養(yǎng),穿得舒服就可以了。所以,父母應改變教育方法,讓孩子真正在精神方面感受到你對孩子的愛,感受到你的關注,感受到你的期望,而這種期望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只有這樣,父母的期望在孩子身上才能產生正效應。
講道理VS具體指導
中國注重理論的、宏觀的指導,粗線條地講道理;西方更注重具體的、微觀的指導。我們有不少父母,只從道理上講該怎么做,如果孩子做錯了,稀里糊涂打一頓,打完了孩子還不知自己錯在哪兒。
在國外不少家庭中,孩子無論犯了大錯小錯,也要受到懲罰,比如:不讓看電視,或幾天不許到外面和小朋友做游戲等,就是孩子想做的事不讓他做,讓孩子在他的行為所產生的后果中來體驗對與錯。孩子就從這各式各樣的體驗中,明白了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做什么是對的,做什么是錯的,從而一步步明白做人的道理。
警惕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第一,嘮叨式
很多孩子說,一聽爸爸媽媽嘮叨就煩。請你們想一想,夫妻之間老嘮叨你還煩呢。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第二,數落式
嘮叨的同時就是數落。孩子在家里總是不停地被數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業(yè)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數落比嘮叨更惡性了一點,因為數落常常帶有譴責性質。將數落式徹底取消。就是這些錯誤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把孩子積極性的火苗撲滅了。
第三,訓斥式
動不動就訓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對。
第四,打罵式
打罵式的父母數量不多,但對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一定得取消。
第五,疲勞式
學校搞題海戰(zhàn)術,父母再額外增加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
第六,包辦式、陪讀式
孩子的學習你都替他操心到,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
第七,達標式
規(guī)定孩子考試的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名次要進入前幾名,上哪個重點中學,考哪所名牌大學。這叫達標式。
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五種積極性的家教方式。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會為自己制定目標的,父母將脫離孩子實際的高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會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負擔。
許許多多的為什么,讓教育界和每一位家長長吁短嘆,在反思學校教育的同時,其實最應反思的是家庭教育,許多答案就藏在家長每日與孩子的互動中,家長們卻萬萬沒想到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1.孩子想要玩泥巴,我們說:太臟了,不許玩!
注解: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掐滅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斷了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縮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間。
2.孩子想自己吃飯,我們說:搞得到處是;飯都冷了……媽媽喂!
注解: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的動手能力就這樣被扼殺。
3.孩子有些不舒服,我們說:寶貝,我們上醫(yī)院,打點針就好了!大夫,用點好藥!
注解:我們的盲目和無知直接導致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讓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醫(yī)療創(chuàng)傷,讓世界多了多少耐藥菌和不治之癥。
4.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們說:別把衣服弄臟了;水這么冰;別把碗打碎了……
注解: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戲的勞動,因為你,愉快的勞動變成了苦差,四肢肌肉萎縮,毫無陽剛之氣。
5.孩子上學了,我們說:你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不懂不要亂講……
注解:孩子不敢問為什么,怕老師說,怕同學笑話;孩子只知道接受、從眾,沒有創(chuàng)造力,甚至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
6.孩子說,爸媽,我長大了,也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們說:好孩子,你讀好了書就行,什么都不要你做。
注解:一個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的機會,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女)子漢的機會就這樣被你熄滅在萌芽狀態(tài),成長為一個畏縮的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7.孩子學習不好,我們說: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你,吃了多少苦?你吃好的,穿好的,什么也不要做,為什么連書都讀不好,你真是丟盡了我們的臉!早知道……
注解:在孩子心里,他們看不到愛,他們認為你所付出的一切原來只是一場交易,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罷了。
8.孩子不知通過什么途徑想到感恩,他對你們說:爸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說:愛什么愛,你拿什么來愛?讀好書,聽話就是最好的愛。
注解:愛原來就是這樣的功利、現實和殘酷!愛的種子沒有開花就已凋謝;愛的能力還沒形成就被打擊。
9.孩子學習很好,脾氣也很壞,懶得出奇,我們說:沒事,大了就好了,只要學習好,什么都無所謂。
注解:我們忘記了,一個人先要成人才能成人的道理,我們舍本逐末,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yǎng)任意地踐踏。
10.孩子真的是終于是長大了,他個子比你大,可是什么也不會干,什么也不想干,他吃你沒商量!這時我們黔驢技窮了,我們說: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可是你至于發(fā)現麻煩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注解:欲訴無人能說,悔,腸子都悔青了!或者干脆做個“祥林嫂”。
11.或者他文憑比你高、錢賺得比你多,可是孩子跟你沒話說,甚至不著家,我們說:這是代溝,孩子跟我們沒有共同語言。
注解:可是,你難道沒有反省過,這是多么的悲哀:我們辛苦養(yǎng)大的孩子對我們只有義務,卻缺少溫情!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長,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快樂,讓自己幸福的。
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優(yōu)良的回報,當真我們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嗎?如果你是一個充滿困惑的家長,又或者你是一個不希望未來遭遇這種困惑的家長,請你和我們一起,撥開這團困惑的迷霧,看到迷霧后面藏著的真相——賞識教育著名的親子專家魏建惠老師,經過大量案例的積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為是的愛毀掉原本自信快樂的孩子的十條共性問題,您不妨對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這樣的優(yōu)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優(yōu)秀”是一把雙刃劍!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tài)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得來的“優(yōu)秀”!這樣“優(yōu)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tǒng)計數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yōu)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xié)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規(guī)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鵬宇老師家的寶貝女兒在有一個假期剛開始的時候天天打游戲,晚上打到12點才睡覺。家里的媽媽、姨媽和姥姥都沉不住氣了:這天天打電腦,作業(yè)不寫怎么辦!指責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聲,依然故我。鵬宇老師那次出差回來,正趕上妻子為此事犯愁。他進了女兒的房間:女兒回頭叫了一聲“爸爸”。他說:玩電腦呢,沒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兒的頭上,半開玩笑說:爸爸給你傳送一些愛的能量,別耽擱你玩,你繼續(xù)玩吧。十幾分鐘后,他松開說:好了,不想玩了就早點休息啊,別累壞了!那天晚上,女兒十點半就睡了。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在負疚的狀態(tài)下仍然可以得到愛,孩子才會有順從以及有自我負責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滿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時,無言地陪伴,單純地給予孩子愛的支持更顯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鵬宇老師說: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后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鵬宇老師對女兒學習從沒什么要求,甚至戲謔說:“不要考前幾名,考前幾名被老師盯上就麻煩了!”可是有次女兒考了第三名,心里還是很高興的。她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請我吃肯德基吧!這個爸爸說了:好啊!不過爸爸不是因為你考第三名才要請你。爸爸愛你,即使你考倒數第一倒數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會請你的!孩子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樣,還用說嗎,幸福著呢!
5.數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里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6.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后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斗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有一個農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哥,認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氣。所以自我砥礪,一定要爭口氣給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來她果然比哥哥成績還好,考上大學,有不錯的工作,成家立業(yè)。但是因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證明給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無可忍,要和她離婚……
7.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歡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這樣,我越要怎么樣!
9.總是擔心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擔心!你擔心孩子早戀,孩子一準早戀;你擔心孩子網癮,孩子一定網癮!有個媽媽在孩子還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在經過一間網吧時警告孩子:看見沒,這是網吧,很多孩子一進去就變壞了,你可不能進去!一天又一天,一開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極了,終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進這間網吧看看。再后來孩子網癮了!孩子是否自信,取決于父母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媽媽說:沒事,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yè),你去忙吧!媽媽一關上門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電腦呢!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歡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毀滅了孩子的自尊。父母總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著成功的方向培養(yǎng),致力于培養(yǎng)孩子成“才”,而忽視了孩子要先“成人”的問題。以至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鵬宇老師認為: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tài)調整到平靜和喜悅的過程,平靜和喜悅的狀態(tài)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父母小小的改變,孩子大大的不同。他會一點一點從父母那里學會“比較”,并且用“比較”殺掉自己的自信,讓自己永遠被“比較”來的“痛苦結果”所折磨。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每個孩子都自有一份屬于他的優(yōu)秀之處!不要用比較殺傷孩子的自尊了。
寒假過大年,走親訪友時,不免嘮上幾句家常話,相互問個好,近況如何、孩子的學習發(fā)展情況等,尤其親戚朋友家都是男孩,年齡差不多,不免幾個媽媽有了共同的話題,都一一列舉自己孩子的優(yōu)缺點,都為現在的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這一現象而擔憂,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遺憾終生。就拿那個相聲界的超級奇才牛子健來說吧!主持人問其和他爸爸關系怎樣?他坦言父子倆關系不怎么樣。主持人接著又說:“今天當著你師父的面,我們把你爸爸請到了現場,見一見怎樣?”孩子搖頭,隨著爸爸的出場,想親近又怕惹惱孩子,孩子的冷淡反應,拒絕和爸爸的的熱情擁抱,爸爸一臉的尷尬和無奈,原因只為,他不想上學,爸爸逼著他學習,結果父子倆弄到這幅田地。因此我在想如何教育好下一代至關重要。
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1.愛玩,很瘋、很出格的那種,留戀外面的世界,不思學習,不想回家,爸媽苦口婆心的勸,老師的多次教育勸說均無效。2宅男,縮在家里,不想與外界接觸,只沉浸在網絡虛幻的世界,脫離現實,拒絕和家人親近。3.壓力大,討厭學習,討厭成人把分數看得那么重要,只在乎分數,而忽略孩子其他的優(yōu)點及其心理或生理發(fā)展需求等。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由于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類的觀點、思想變化等綜合導致的。我個人認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需:1.家長學習:我們家長也需學習,和孩子一起進步,認識社會,了解學校的教育做好家長該做的工作。幼兒園階段陪孩子一起親子閱讀,讓其認識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學習做人;小學階段做好陪讀,讓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能力方面,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的事自己做,初中階段:勞逸結合,有計劃,高效率的完成好學習。高中階段: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大學階段,讓孩子在同齡人中學習,學習尊重人,交友處事。工作階段:在社會這個大世界里學習。2.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尊重孩子,民主對待,家長在孩子面前許下的諾言應兌現,與孩子常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最真實的想法,適時給孩子一定的幫助,讓他認識到你的重要性,有你這個爸爸朋友真好,我爸爸真厲害。3.多多賞識自己的孩子:平時不要吝嗇對孩子的夸獎,孩子遇到挫折,教給其打敗失敗,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就如“給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的道理是一樣的。
我家小兒正讀二年級,調皮好動,做事總是丟三落四,還常要我督促著學習,陪著學習,因此現在我常常扮演“火爆媽媽”形象,大嗓門,我想在他習慣的漸漸養(yǎng)成下、慢慢的長大下,我也會耐心學習,慢慢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兒子從要我學習變成我要學習。
當知道有了兒子……
“瞧,這是我兒子!”
“有人和我一起看球賽了。”
“這小子肯定很調皮?!?/p>
男寶寶誕生的那一刻,全家上下都充滿了歡慶的氣息。兒子是家人的驕傲,這份喜悅傳遞給了小寶寶,他會感受得到。今后他還會不斷接受各種社會期望,也會對自己是一個男孩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性別認同有多重要?
從一出生,男孩們就從外界的各種期待里摸索自己的性別定位,他們逐漸知道自己和爸爸一樣。有了這樣的認知,他們才會順應社會對男孩的期望,承擔起男性的角色。兒童期是建立性別意識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里,爸媽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個小姑娘,比如總把男寶寶打扮成小女孩,有可能會影響他們對自我性別的認同。
需要讓兒子知道的一些事
男孩子要有擔當
從原始社會開始,男性和女性承擔的責任就有一定的區(qū)分。因為體力上的優(yōu)勢,男性在家族里主要承擔著狩獵和保衛(wèi)的職責。直到今天,男性在社會和家庭中依然承擔著更多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這種歷史使命,要求男孩子們從小就要培養(yǎng)起責任感,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對自己負責,對身邊的人負責,有能力的話,乃至對更多人承擔起責任。
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樣的說法放在今天,顯得有些豪邁,有些耿直。但事實上,頂天立地的含義并不是要求男孩子做一個無謂犧牲的大英雄,而是讓兒子知道,男子漢應該有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絕不要欺軟怕硬,在有能力的時候,要保護相對弱小的群體。
男孩子也可以哭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是社會給予了男孩堅強、勇敢的標簽,讓有些男孩子習慣于把負面情緒藏起來,壓抑在心底。事實上,作為父母,在給予兒子關愛的同時,也需要教給他一些處理自己情緒的技巧,讓兒子知道,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不良情緒,在親密關系中可以適當宣泄自己的情緒。
要有一些才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男孩子要多閱讀,多經歷,才能豐富自己的閱歷。這樣在面對困難,處理事情的時候,才可以有更多的借鑒,不至于有失偏頗。才華不是用來炫耀的資本,而是成長中的財富,它可以幫助男孩子活得更自在。
再來一點幽默
幽默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可以讓男孩輕松面對挫折,可以讓男孩交到更多的朋友,也可以讓男孩的觀點更容易被別人接受。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最近不斷發(fā)生的拿學前兒童、小學生報復社會的駭人聽聞的事件防不勝防。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縮小了看,其實把孩子作為“出氣筒”的情況無處不在。
竹君在一家知名的外企設計部工作,丈夫遠在海外,照顧家庭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的肩上。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新產品開發(fā)遇到難題,久攻不下,竹君陷入焦躁困惑中。一天,她費盡心血設計的方案又被斃了,這時離規(guī)定時限已經很近了,她頭痛欲裂。一進門,兒子敏敏滿臉歡喜地撲過來:“媽媽,媽媽,今天,我看到螞蟻上樹了……”竹君不耐煩地揮揮手:“知道了,別煩我!”敏敏沒發(fā)現媽媽的煩心,還是興高采烈地搖著媽媽的手:“那些小螞蟻真可愛。它們排著隊,慢慢向樹上爬,一點都不亂。媽媽,你再帶我去公園看小螞蟻吧,我可喜歡它們啦。”竹君猛地推開丟丟:“你還有完沒完?!”敏敏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旁的婆婆不干了:“你這是干嘛呀,孩子半天沒見著你了,見了你想跟你說幾句話,你不理睬還發(fā)脾氣,你是怎么做媽的?是不是我礙著你了?討厭我這個老太婆就直說,不要沖著孩子發(fā)脾氣!”說著,賭氣進屋掉淚去了。兒子驚恐地跟在姥姥背后,頭都不敢回,晚上都不敢跟媽媽睡了。
這樣的情況經常發(fā)生,孩子慢慢跟竹君疏遠,怎么哄都不愿跟媽媽親熱了。根本上說,因為在孩子看來,發(fā)現螞蟻上樹的奧秘,其意義不亞于天文學家發(fā)現一顆恒星。他需要家長肯定他的用心與聰明,跟他一起分享發(fā)現的快樂,這對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很有益處。可是,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到家里,孩子很美好的行為不但沒有得到認同,還遭到呵斥,他會感到惶惑無助,不但情緒會受到打擊,時間長了,對自己也會產生懷疑。
無處不在的踢貓效應
在心理學上,“踢貓效應”是這樣說的: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報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后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老董憤怒之極,回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別人的主意,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一番。銷售經理挨訓之后,氣急敗壞地走出老董辦公室,將秘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并對他挑剔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氣,就故意找接線員的茬。接線員無可奈何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發(fā)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之后,也很惱火,便將自己家里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
人們在產生負面情緒后,會向比自己弱勢的一方去發(fā)泄,弱勢的會向更加弱勢的一方去發(fā)泄。造成惡劣情緒的連鎖反應,最后的那個環(huán)節(jié)便成為受傷害最嚴重的對象。這個原理就叫做“踢貓效應”。它提醒我們,不要把個人的負面情緒帶到與別人的關系中,否則,會產生一系列連鎖的負面反應。很多家長像竹君這樣放任自己的惡劣情緒泛濫,有意無意地讓孩子經常處于被拋棄,被忽略,被恐嚇,被羞辱,被壓抑的狀態(tài)下,內心充滿了恐懼與憂傷,孤獨與無助。這樣的孩子長大就會形成怯懦、自卑、固執(zhí)、狹隘、崇尚暴力的負面性格。面對年幼的孩子,家長更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踢貓”。
孩子也會“踢貓”,父母勿做“幫兇”
盡管孩子們有著天真無邪的童心,仿佛什么事情都不會放在心上。但也正是因為孩子還不懂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所以在發(fā)泄情緒的時候也不會有所選擇。很多家長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平時和小朋友有了矛盾受了欺負,家長怎么勸解小朋友如何道歉都仿佛無濟于事??吹胶⒆游拿?,一些爸爸媽媽心疼之余會幫著孩子斥責小朋友,或者陪著孩子一起悶悶不樂。聰明的寶寶看到這種情況,就容易學會通過自己夸大自己的表現,來博取家長的同情“利用”爸爸媽媽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也就導致了孩子自我發(fā)泄能力的缺失。
這樣的寶寶容易形成“表演型人格”,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想法,沒有自信。在公眾場合喜歡做許多夸張的言行來引起別人注意,但是內心又過分壓抑自己,不能認可自己。長大之后容易形成社交障礙,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
不良情緒自我調節(jié),父母孩子一起做
1、學會自我解壓
現代生活的壓力,會讓年輕的父母時常處于焦慮和抑郁中。學會自我減壓也逐漸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在心煩意亂的時候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例如和家人一起看場電影或一起外出吃飯等、或者參加適量運動,周末爬山郊游都可以緩解煩躁的情緒,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2、把不良情緒關在門外
“進門前,請脫去煩惱;回家時,帶快樂回來。”一位家庭主婦在她的房門上掛了這么一塊木牌。在她的家中,男主人一團和氣,孩子大方有禮,一種溫馨、和諧,滿滿地充盈整個空間。詢問那塊木牌,女主人笑笑,解釋說:“有一次我在電梯鏡子里看到一張充滿疲憊的臉,一副緊鎖的眉頭,憂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嚇了一大跳。于是,我開始想,孩子、丈夫看到這副愁眉苦臉時,會有什么感覺?假如我對面也是這副面孔,又會有什么反應?接著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這些在我原來認為是他們不對的事實背后,隱藏的真正原因竟是我!當晚我便和丈夫長談,第二天就寫了一塊木牌釘在門上提醒自己。結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主婦不經意間的一句平白樸實的話,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家庭又煥發(fā)出生機。如果我們稍稍用心,把這種豁達和體恤用于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踢貓”這條惡劣的傳遞鏈就能被截斷了。
3、就事論事
很多家長跟孩子發(fā)火動怒,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孩子做錯了什么,而是家長內心存有惡劣情緒,才看什么都不順眼,怎樣做都有問題。家長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在批評孩子之前,先冷靜下來想想,到底為什么生氣?訓斥孩子想達到什么目的?這樣做會不會真正奏效?想清楚了再做打算。防止情緒化和頭腦發(fā)熱時做出愚蠢的舉動。
4、不做應激的反應,秋后算賬需及時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看到孩子表現不盡人意時,在“怒其不爭”的失望中,往往選擇“新帳老賬一起算”,把孩子之前犯過的錯誤一一列舉。家長們用這種方式來威脅孩子,其實也是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個重要誤區(qū),因為這樣做的后果不僅不能使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還會加劇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
倫敦語言和聽力中心博士近日對140名9個月大的嬰兒進行的研究得出了結論:在嬰兒9-13個月大的時候,父母與嬰兒的談話方式對他們日后的智力發(fā)展至關重要。
把140名嬰兒分為兩組,給予干預組嬰兒的父母以談話指導,對照組的父母則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與嬰兒交流。
7年后的智力測驗表明,干預組有9名兒童的智商超過130,另一組沒有一個兒童超過130。干預組的語言技巧及總體智力都比對照組的明顯為高(干預組的平均智力比對照組早15個月)。
據了解,實驗期間,語言治療學家在嬰兒前語言發(fā)展的4個月關鍵期里走訪了嬰兒的父母,指導他們怎樣與嬰兒談話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以下是專家的建議:
1、在嬰兒出生的最初幾個月里,盡管嬰兒不會回應,但也要不斷地和他們談話。
2、盡量減弱能使嬰兒分神的背景噪音。
3、根據嬰兒的成長階段,談些嬰兒感興趣的東西。
4、每天至少和嬰兒談話半小時。
喜歡《細數那些會毀掉男孩的教育方式》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生日會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不要讓這些教育方法毀掉男孩的未來 1、要男孩堅強,不能掉眼淚 我們經??匆娫趯殞毸雍?,媽媽總是第一時間沖過去把寶寶拉起來,然后抱抱寶寶說不哭不哭。如果是男孩子的話,父母大多會說“男孩子流血不流淚”“...
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相比西方而言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今天小編就來總結一下普遍的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并且羅列了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關注。有...
【親子閱讀】細數那些讓孩子充滿勇氣的書! 當孩子們受到傷害時,我們無法面對他們的無所適從。怎么說出來,怎么求助,想做一些幫助的兒童書籍,那些帶給孩子勇氣的書不僅教會他們大膽表達,勇敢的拒絕,并能影響孩...
許許多多的為什么,讓教育界和每一位家長長吁短嘆,在反思學校教育的同時,其實最應反思的是家庭教育,許多答案就藏在家長每日與孩子的互動中,家長們卻萬萬沒想到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1.孩子想要玩泥巴,我們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