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家孩子真是太磨蹭了!我們越著急,孩子越不慌不忙的。親子沖突一觸即發(fā)。當媽的天天處于崩潰的邊緣。非常能理解各位媽媽的心情,但在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之前,要先請媽媽們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yǎng)方法哦。

場景一:六歲的小雨一直有吃飯慢的問題,一餐飯一般都要半個小時,有時還要更久。特別是早餐的時候。早上上學的時候,左鄰右舍和我們家,幾乎每天早上都有這樣的聲音,“快點吃,誰誰,快點吃飯,來不及了,要遲到了。”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小雨吃飯的速度不但沒有變快,還常常因為擔心遲到而沒把早飯吃完。

場景二:兒子東東現(xiàn)在上小學二年級,是個慢性子,做事節(jié)奏慢,總愛磨蹭,東東媽也知道他大多數(shù)時間不是故意做得慢,而是性格使然,但還總是壓不住火,總跟他發(fā)脾氣!但是發(fā)完火又是后悔~

場景三:樂樂上三年級了,每天早上家里都要上演這一幕:樂樂媽把孩子叫醒后,然后去做早餐。做好早餐之后,樂樂媽發(fā)現(xiàn)孩子還在穿衣服,于是急道,“我都做好早餐了,你怎么還沒有穿好衣服?等下又要遲到了?!痹跇窐穻尩拇叽傧?,孩子終于穿好了衣服。樂樂媽讓他趕緊去刷牙、洗臉,他卻在屋子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然后慢條斯理地說了句,“我還沒收拾好書包呢。”

孩子磨蹭,是不是對新技能不熟悉?

孩子一慢,你心里又急,你就忍不住嘮叨,講道理,甚至指責和打罵?

可你試想一下,如果你的領導每天都這樣對你,你的心情是怎樣?

一直不停的催促只會占用孩子思考的時間,這樣不僅不會快起來,反而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誤。因為他的心里一直都在反復回蕩著“你能不能快一點”的催促,這樣的后果就是一味的想要快速地完成,反而因為太在乎時間變得手忙腳亂。

孩子有孩子自己做事情的節(jié)奏,媽媽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動。這直接是種入侵和越界。

很多時候,孩子做功課、做家務、生活細節(jié)上會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并不是因為拖拉,而是能力有限。他剛剛接觸到新的技能,需要時間練習。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節(jié)奏下,才能最好地發(fā)揮自身潛力。如果這時候總是有人在一旁催促,勢必會讓他亂了陣腳,手忙腳亂,反而變得瞻前顧后難以提高效率。

如果孩子稍稍慢一點,媽媽就不能有耐心,給孩子貼上了“磨蹭”的標簽,會強化孩子磨蹭的心理——你看!我就是這么慢。

孩子磨蹭,是不是因為父母幫的太多?

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媽媽會以時間來不及為借口,包攬了很多孩子自己該做的事情:

比如早上時間不夠,幫孩子穿衣服;

出門時間來不及,幫孩子喂飯、收拾書包;

孩子不懂安排時間,直接排出時間表,精細到吃飯如廁。

雖然媽媽一邊催促著、批評著孩子,但所有的事情,媽媽都給干完了。

媽媽為節(jié)約時間幫孩子忙,是媽媽闖入了孩子的成長空間,并承擔了本該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因磨蹭造成的后果。

或許孩子上學沒有遲到、作業(yè)按時完成、時間安排緊湊,但這一切都是在媽媽的保護罩下進行的,不是他自己自覺自愿努力的結(jié)果。

長期下去孩子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雖然做事慢會被媽媽罵,但只要我裝聽不到,媽媽什么都會替我做的!

長此以往,當媽的只會越來越累,孩子也喪失了自己鍛煉的機會,做事能力變?nèi)酰矔兊酶油侠?、懶惰,依賴性強,慢慢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誰打亂了誰的節(jié)奏?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都會有以下的癥狀: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這兩種傾向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

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

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請尊重愛以上原因磨蹭的孩子

經(jīng)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孩子們要么會厭倦了父母的嘮叨和催促,同樣也厭煩了生活和自己本身;要么他們會用力反抗,甚至拿故意磨蹭去對抗父母。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而今,爸媽們越急功近利,孩子們疲于應對,這無形中加劇了雙方內(nèi)心的焦慮。

最后,面對老油條型磨蹭的孩子,家長們應該怎樣做呢?

1、家長首先要幫孩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制定互相監(jiān)督計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他不知道時間對他來講意味著什么,因此,培養(yǎng)時間意識對磨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幫孩子認識磨蹭給他自己和父母都帶來不好的后果,讓他接受意見并表示愿意改正。

接著,與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個互相監(jiān)督的計劃,讓他監(jiān)督自己有沒有磨蹭現(xiàn)象(父母一方參與,一方當),裁判記錄結(jié)果并及時報告。雙方一起制訂生活日程表,記錄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飯等所用的時間,一段時間后看有沒有進步(為了維護他的積極性,父母常讓孩子贏),孩子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就會主動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時間觀念也加強了。

2、對拖拉磨蹭的孩子要停止催促,堅持表揚;多一些鼓勵獎賞

如果父母能經(jīng)常對孩子說:

“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

“你現(xiàn)在比過去有進步了”

“你看你做的多快”

“真好,現(xiàn)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

......

孩子便會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這些真誠的鼓勵是能夠打動孩子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另外,當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或者當他達到了大人的要求時,父母還可以適當?shù)亟o予一些物質(zhì)獎勵,比如給孩子加一個小紅星,帶孩子外出游玩等等。用鼓勵和獎賞來“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讓孩子覺得“快得值”,節(jié)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感覺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

比如做作業(yè)磨蹭的問題,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在孩子完成了學習任務之后,經(jīng)常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任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完了,家長的一大堆作業(yè)還在那里等著,孩子心里很不情愿。

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shù),孩子自己有一筆帳:我做的越快任務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點,起碼可以省點力氣。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對孩子層層加碼,要把孩子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在孩子較快完成了任務之后,就要給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權力,孩子可以用省下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4、增加計時性活動,增加緊迫感

缺乏適度的緊張感是許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點緊張的氣氛,讓孩子的神經(jīng)繃緊一些,使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一些。

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給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飯和做作業(yè)等增加些計時性活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然后要求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給予一定的獎勵,做得不好就給予一定的懲罰。

5、為孩子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huán)境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在做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把寫字臺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盡量給孩子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學習,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如果你在看電視,請將音量調(diào)小一些;家里有客人或父母在一起交談,聲音盡量小一些,或者在一個隔音比較好的房間里,不要讓孩子受到聲音干擾。

6、一分鐘專項訓練,讓孩子感受一分鐘可以做多少事

●訓練孩子專心做題。每天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年級不同,難度不同)。規(guī)定一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目。讓孩子感受到一分鐘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yè)的時候,有時候幾分鐘也沒寫一個字,寫不出一個小題。

●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shù)纳?,看孩子在一分鐘?nèi)最多能寫出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并進行對比。

●一分鐘寫數(shù)字訓練。每天讓孩子練習一分鐘寫“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鐘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隨著寫的組數(shù)越來越多,孩子的書寫速度變快,更能感到一分鐘能做這么多事。

●一分鐘記單詞,并把每次的記憶效果記錄下來,形成對比,用成就感促其進步。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不要以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媽媽會因為孩子而刻意減少對負面新聞的“攝入”,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悲傷,另一方面也是擔心無從回應孩子對于負面事件的疑惑和問詢。

有一個媽媽在微信里記錄了她的孩子看了“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應:

在床上翻來覆去的兒子忽然對我說:“媽媽,人活那么久其實也沒什么意思對嗎?”隔了一會兒又說:“世界有第一天嗎?世界的最后一天又是哪一天呢?”

兒子這是怎么啦?是因為作為媽媽的我最近老在看“東方之星”的新聞嗎?對于孩子的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間接受了我的情緒刺激,還好他說完沒多一會兒就睡著了。

世界不總是美好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到底需不需要對孩子屏蔽“負面”、“傷感”、“殘酷”、“黑暗”呢?

我想起了看過的一本書,《守護孩子安全一定要知道的17個方法》,作者是美國的心理學家麗貝卡·貝利和精神病護理資格護士伊麗莎白·貝利,她們在書中提到了類似的場景,是美國發(fā)生“911事件”后的一個家庭的故事:

有些家長以為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與外面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隔絕,但是最終他們將無比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孩子竟然知道那么多信息。

我認識的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封鎖了紐約世貿(mào)大樓遭攻擊的事情。他們家里沒有電視,但依舊小心翼翼,從來不在家中討論這則恐怖新聞。

一天下午,有架飛機飛過他們的房屋上空,孩子就問飛機上是好人還是壞人,顯然,孩子從別的地方聽說過飛機恐怖事件,這時孩子的父母才認識到應當與孩子認真討論這些他一知半解的事情,幫他理清思路……

家長不要自欺欺人,以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事實上,孩子對自己能夠接受到的信息格外敏感。比如像兒童綁架這樣的新聞,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和不適感比成年人要嚴重得多。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也清楚知道這類事件是發(fā)生在同齡人身上。家長可能不了解孩子的擔心,或者覺得很難開口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

所以,這兩位作者的基本態(tài)度是:不要以為可以讓孩子與外面的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隔絕,同時作為家長要注意媒體對孩子的影響!

當孩子看到這類比較傷感、恐怖的新聞時,應該如何回應,其中的分寸如何把握,我采訪了宋慶齡幼兒園科研室主任徐冰老師,徐老師同時也是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她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不用刻意回避

沒有必要刻意回避負面新聞,事實上父母沒有辦法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也許不會在家里了解,也有可能在幼兒園聽別的孩子提起,就像“東方之星”翻沉事件,有的幼兒園有新聞播報環(huán)節(jié),就有可能提到。

2.正面回應,認可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和你說起這個話題,父母回應的原則是正面回應、認可孩子的情緒,但要點到為止,不要再進行深入討論。

比如當孩子說“船沉了,死了好多人”,你要正面回應,認可他的情緒:“是的,這是一件很不幸的意外,有很多爺爺奶奶去世了,他們的家人一定很傷心。”但不用再和孩子深入討論了,畢竟學齡前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3.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感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他的擔心、害怕,家長要做的是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感。比如,遇到飛機失事的新聞,孩子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坐飛機了,那么可以和孩子聊聊,每年有多少飛機起飛、降落,發(fā)生事故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下暴雨后飛機會推遲起飛,這就是飛機的工作人員為了保障飛行的安全,飛機起飛前都有叔叔會檢查飛機的狀況。

4.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沉浸在傷感的情緒中,要通過傳遞正面、積極的信息來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發(fā)生地震之后,可以和孩子討論,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去幫助在地震中受災的人;再比如在這次翻沉事件中,有幾個叔叔得救了,那么學會游泳就比較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安全教育中去。

5.家長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

家長收看此類新聞也要適度,注意媒體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家長自己感到焦慮、沒有安全感,孩子也會被家長的恐懼感傳染。

那么具體到孩子說“媽媽,人活那么久其實也沒什么意思對嗎”這樣的問題,徐老師建議媽媽可以這樣回答:“如果活得時間長,可以多點時間實現(xiàn)愿望啊,比如你又想做宇航員,又想做消防員,你就可以做幾年的消防員,再努力做宇航員,那是多棒的事情!”選擇孩子喜歡的,他覺得有意思的事情說。當然,有時候也只是孩子一時的感嘆,你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感傷,還是要具體看孩子的表現(xiàn)。

如果孩子本身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媽媽大條點也沒有關系,不用擔心是不是要回應孩子的每句話,因為孩子已經(jīng)內(nèi)心很敏感,如果媽媽亦步亦趨,反而強化了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當時沒有回應,但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后續(xù)表現(xiàn),這種負面情緒是不是持續(xù),如果持續(xù)就要幫助孩子疏導、消除他的恐懼感。如果孩子沒有再提,那么父母也不用再舊話重提。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徐老師還是建議“正面回應,點到為止”。

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好的事情在發(fā)生,也有壞的事情在發(fā)生,往往壞的事情似乎更多。如果有負面新聞出現(xiàn)時,我們會不會出于對孩子的“保護”,關掉電視?;蛘呤且驗槲覀儞暮⒆訒羞@樣那樣的想法后,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孩子,但實際上我們不能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和孩子之間談論的話題也不可能永遠只是圍繞著我們自己這個小世界,當談到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時,我們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點點時間,想一想:

“我給孩子傳達了什么樣的信息”,這些信息“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形象”?我是否“鼓勵孩子以更寬闊的視角去認識當前發(fā)生的事情”?

90%的父母都不知道,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今天,在伙伴們開始看這篇文章之前,小編先問伙伴們一個問題,你們認為孩子要承擔什么責任?可能不少家長會回答,孩子的責任就是好好讀書、乖乖聽父母的話。

如果你還是這樣認為的話,那就錯了。在人的一生中,幾乎處處存在著承擔責任這件事,從小教育孩子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讓孩子自己學會承擔

孩子的責任心是可塑的,家長不要將大小事都包攬在自己身上。要知道過度包辦可能會造成孩子感統(tǒng)失調(diào),后期孩子將不愿為任何的人和事負責任。

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承擔?

1、從小事培養(yǎng)

孩子玩起來經(jīng)常會忘乎所以,容易將玩具弄得亂七八糟。家長應教導孩子如何收拾整齊,到孩子再次玩時,讓孩子自己收拾,家長不再協(xié)助。

學習上,家長應說明作業(yè)是孩子的事情,是為自己學習。如果孩子拖拖拉拉不完成作業(yè),就讓他自己去承擔老師的教育批評。

沒有父母的事事包辦,孩子難免表現(xiàn)出消極、沮喪、煩惱的負面情緒。父母不但要引導孩子學會如何承擔起責任,還要適當?shù)陌矒崤c開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2、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

聽從孩子指揮是大多數(shù)家長的常態(tài)。結(jié)果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孩子會把家里的習慣帶到幼兒園,可能會跟別的孩子搶玩具、東西亂扔,也不聽老師的話。

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應當培養(yǎng)孩子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比如玩游戲時不隨意改變規(guī)則、比如聽從大人友好的建議、比如適當與其他孩子分享等。

孩子的聰明伶俐固然重要,但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習慣,更加不可忽視和放松。

3、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就意味著讓孩子承擔責任和后果義務。

父母替孩子選擇,孩子往往是被動接受,也多了幾分對立情緒。如果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孩子心甘情愿干的事情,孩子會為自己的選擇而努力,也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4、讓孩子勇于承擔后果

從孩子懂事起,就應該讓他明白,所有人都應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

如果家長心疼孩子,事事替孩子開脫,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孩子沒有承擔行為后果,他自然就不會接受教訓。如果有人凡事替自己承擔后果,孩子自然就不會去承擔了。

5、有條不紊的規(guī)劃

一個做事沒有條理、沒有規(guī)劃的孩子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將會比同齡人更加辛苦。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養(yǎng)成有條不紊的做事習慣。

(1)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協(xié)助孩子制作時間表,讓孩子自己把一天的時間規(guī)劃好。

剛開始實行的時候,不能對孩子過于嚴格,過于求成只會讓孩子很快失去堅持的耐性。哪怕孩子一天只完成了時間表的一部分安排,家長也應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信心的堅持下去。

(2)讓孩子打理自己的生活物品

部分孩子習慣生活的任何事都由父母安排打理好,對很多的生活順序并不了解。

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有條不紊的整理自己物品。比如告訴孩子應事前把書包收拾好,書本與筆盒要如何分類擺好,臨睡前再檢查一下有沒有遺漏了什么物品。

在往后的生活中,孩子就學會做事前有意識的規(guī)劃好做事的步驟。這樣孩子做起事來就井井有條,不會遇到困難就亂了手腳。

孩子是在一次次新的體驗中長大的,每一次過失,都是一次孩子學習的好機會,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在他們的心里都有一種要接受懲罰的準備,這說明孩子已經(jīng)知道自己錯了,他們會慢慢學著去承擔!

讓孩子遠離近視,竟然這么簡單,99%的家長都不知道!


近年來,隨著高科技產(chǎn)品層出不窮,近視的年齡段越來越低。

我們經(jīng)??匆娪嘘P新聞:8歲孩子近視700度!3歲的孩子竟然就開始戴眼鏡了!看著也是心驚膽戰(zhàn)……

但是,我們的家長都不知道,導致孩子近視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外界因素。你家孩子如果有下面3種情況,你需要引起重視咯~

01

愛吃甜食

很多家長可能會納悶,甜食過多跟近視有關系?答案是肯定的,不僅有關系,關系還很大!

甜食吃的過多,孩子會有蛀牙,影響睡眠。更可怕的是,會增加孩子近視的可能!

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從小控制孩子甜食的攝入,不能一味滿足他們吃甜食的愿望!

父母們可以把糖果、甜食藏起來,不要放在孩子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地方,或者是孩子能夠夠得著的地方;還可以采用替代品,逐漸減少糖食量,可以找一些健康的甜食來代替巧克力,蛋糕等高熱量的甜食,比如純果汁、葡萄干……

02

晚上開燈睡覺

很多新手媽媽,為了夜里方便照顧孩子,干脆一晚上都開著燈睡覺。

但其實,專家健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孩子在2歲前若睡在黑暗的房間,長大后近視的比例是10%;

2歲前若睡在有小夜燈的房間,長大后的近視率是34%;

若小孩2歲前睡在亮著大燈的房間,長大后近視的比率高達55%。

所以,夜晚的光線對孩子的視力影響很大,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

你危害孩子眼睛的錯誤做法

對寶寶用閃光燈

孩子的視網(wǎng)膜很嬌嫩,發(fā)育不完整,無法像成年人一樣過濾有害光線刺激,因而容易受損害。

相機的閃光燈是一種強光突發(fā)性刺激,拍照時,寶寶來不及閉眼,極易造成黃斑部、視網(wǎng)膜的損害,有損于寶寶的視力。

正面曬太陽

紫外線可殺菌,并能促進鈣的吸收,于是媽媽們總喜歡讓孩子多曬太陽。

但你知道嗎?強烈的紫外線直曬孩子的眼睛,會導致電光性眼炎等,影響孩子的視力。

所以,太陽光強時,不妨讓孩子帶上遮陽帽,或讓孩子背對著太陽。

洗澡開浴霸

很多家長在孩子洗澡時,怕孩子著涼感冒,于是習慣于打開浴霸讓浴室暖和些,但浴霸的燈光特強,其所含的藍光會加速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的細胞氧化,損傷視覺細胞。

天氣寒冷時,若給孩子洗澡,不妨用白紙或白布將浴霸蒙起來,會大大減少浴霸燈光的危害。

護眼小細節(jié)

給眼球均衡營養(yǎng)

眼球的發(fā)育和孩子的身體發(fā)育一樣,需要均衡的營養(yǎng)。

所以,如果你家有個偏食、挑食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喜歡吃的東西越豐富越好。尤其是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否則小眼鏡可能會早早地來找孩子做朋友啦!

選擇“無光”書籍

書籍紙張的質(zhì)地、字的大小、行距、排版的疏密、顏色搭配,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發(fā)育。

采用無光銅版紙或膠版紙印刷的書籍因為反光不是很厲害,所以更適合孩子閱讀,而那些看上去華麗鮮艷的“亮光光”的童書,卻是最傷害孩子眼睛的。

有一些口袋書或袖珍書由于字很小,不適合給孩子看。

有些書的色彩過于雜亂,或者在很深的底色上面印黑字,同樣不適合孩子閱讀。

房間的光線盡量接近自然光

房間的照明要保證廣泛、均勻、穩(wěn)定、充足,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個性特點和成長的需要。

室內(nèi)的整體照明應該比成人房間的高一些,同時光線要柔和,從而讓房間產(chǎn)生溫暖、安寧的氛圍。

除此之外,房間內(nèi)還需要有相應的局部照明,如臺燈等,來滿足寶寶閱讀、書寫、玩耍的需要。

家里的四種界面(地面、天棚、墻面、家具面)色調(diào)要柔和、協(xié)調(diào)。

另外,如果房間過于干燥,孩子的眼睛也會感覺到干澀,所以,最好要保持一定的濕度。

看書學習,保持30厘米

孩子們在家學習和做功課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駝背、趴桌的壞習慣。

這樣不僅對脊椎不好,還對視力有影響,一定要讓書本和孩子的眼睛相隔30厘米。

定期體檢

發(fā)現(xiàn)孩子視力有問題就要及時接受醫(yī)生的治療,并且保持定期體檢,也有利于家長了解孩子視力的變化情況。

常做眼保健操

在學校時我們都會做眼保健操,每天花個幾分鐘,可以放松眼部神經(jīng),舒緩用眼壓力,可以減少近視的加深。

不要太早讓孩子戴眼鏡

有些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近視會很著急,總想立馬讓孩子戴上眼鏡。

其實不然,有些假性近視不需要佩戴眼鏡,經(jīng)過治療是可以恢復正常視力的。所以,發(fā)現(xiàn)孩子視力變差,家長要學會區(qū)分孩子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

汽車開動分割線

眼睛是人類直接了解客觀世界的視覺器官,沒有眼睛,我們對四周的感覺將是一片黑暗。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好的視力~

當然啦,如果爸爸媽媽下班回家能夠多放放手機,陪著孩子多去外面走走,看看外界的花花草草,不再只是死氣沉沉的屏幕,是很能讓孩子的眼部放松的~~

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tài)。曾經(jīng),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xiàn)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yè)”“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jié)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zhuǎn)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3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p>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

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p>

32歲的趙女士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但她覺得自己不得不這樣做。她的女兒今年只有3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覺到這種快節(jié)奏不合理,不僅會剝奪我們應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教育專家認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一點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事實上,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研究只是近半個多世紀才有的事,以前兒童一直被當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國兒科醫(yī)生特奧多·海爾布魯格展開了人類首次針對兒童生物節(jié)律的研究,人類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認識。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jié)律為課題,根據(jù)不同兒童的年齡、發(fā)展及生活環(huán)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诖?,西方發(fā)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qū)π畔⒔邮堋⑾斓暮⒆?,則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F(xiàn)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zhuǎn)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

經(jīng)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jié)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jié)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zhàn)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tài)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鼻∏〉莱隽耸陿淠景倌陿淙说牡览怼6?,這些好的教育傳統(tǒng)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使他們急于看到結(jié)果,這也加劇了他們內(nèi)心的焦慮。

專家指出,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壞性大于建設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在惡性互動中,雙方都不堪重負。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傊?,始于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作為家長,當務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家庭生活品質(zhì),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而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diào)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閑聊,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jié)網(wǎng)……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不知道”引出的思考


那一天我剛好在上下午班,等了很久還有兩個寶寶的家長沒有來接,于是我把他們送到保安室里,我去給其中一個寶寶的家長打電話,剛和那個家長聯(lián)系上,我的手機就響了,一看是楊老師的電話。

電話剛接通,楊老師就問:“小顧,你們班里的小勇啊接走了?”,我直覺的回答:“接走了??!”,楊老師又問:“是誰接走的??!他爸爸說孩子不在了,你想一想?”。當時我完全懵了,孩子被別人接走了嗎?應該不會。以前也是他爸爸來接的,可是今天他爸爸說孩子他沒有來接。

腦子當時一片混亂,我下意識的回答:“我不知道?!睏罾蠋熢陔娫捘穷^也緊張了:“你怎么可以不知道呢?”我變得更慌了,是?。∥以趺纯梢圆恢滥兀磕X子像放電影似的把今天放學時的情景一一回憶。突然,一抹紅色在我的腦海中閃過,小勇的媽媽來接的,小勇還高興的更我說再見呢?我連忙對楊老師說:“是小勇的媽媽來接的?!币娢液芑藕芑牛瑮罾蠋煂ξ艺f:“你不要緊張啊!?!?/p>

我下意識的說出了不知道,是這件事中最令我懊惱的地方。我懊惱自己的下意識里害怕承擔的責任。我懊惱我的“慌”,我在出現(xiàn)問題的第一時間里只會說“不知道”,而不是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真的發(fā)生了什么事呢?我今天這樣的反映肯定幫不了什么忙?我今天這樣的反映還能使家長相信我,放心的讓我去守護他們的孩子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這樣連自己都汗顏。之后小勇的爸爸來到辦公室里和我說明了今天的情況,他顯然也很懊惱,連聲說對不起。這樣的情況誰也不愿意發(fā)生,小勇的爸爸沒有和媽媽溝通好,而我遇事就“慌”了,造成那天的烏龍。

對自己說以后一定要冷靜,自己冷靜下來了才能想辦法解決問題。聽誰說情緒是可以傳染的,你緊張了你身邊的人也會跟著你一起緊張,你冷靜下來旁邊的人也會冷靜下來。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tài)。曾經(jīng),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xiàn)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yè)”“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jié)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zhuǎn)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p>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

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

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

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

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p>

32歲的趙女士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钡X得自己不得不這樣做。她的女兒今年只有3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覺到這種快節(jié)奏不合理,不僅會剝奪我們應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教育專家認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一點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事實上,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研究只是近半個多世紀才有的事,以前兒童一直被當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國兒科醫(yī)生特奧多·海爾布魯格展開了人類首次針對兒童生物節(jié)律的研究,人類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認識。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jié)律為課題,根據(jù)不同兒童的年齡、發(fā)展及生活環(huán)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诖?,西方發(fā)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qū)π畔⒔邮?、消化更快的孩子,則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F(xiàn)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zhuǎn)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

經(jīng)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jié)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jié)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zhàn)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tài)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鼻∏〉莱隽耸陿淠景倌陿淙说牡览?。而今,這些好的教育傳統(tǒng)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使他們急于看到結(jié)果,這也加劇了他們內(nèi)心的焦慮。

專家指出,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壞性大于建設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在惡性互動中,雙方都不堪重負。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傊?,始于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作為家長,當務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家庭生活品質(zhì),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慷串嫴⑿纬筛鞣N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diào)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閑聊,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jié)網(wǎng)……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一行禪師說:“從容地讓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睂议L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作為母親,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對兒童的節(jié)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個人事業(yè)與母親角色之間的沖突,感動和啟迪了無數(shù)讀者。她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看這里


前幾天去飯店就餐,看見一個四五歲的熊孩子正在哭鬧。好像是他想吃什么而父母沒有點,他于是大喊大叫,還揮手打了個盤子,引得周圍人紛紛說這孩子“沒教養(yǎng)”。大人在一旁超尷尬。

學齡前孩子正是社會意識的萌芽期。如果父母好好引導,孩子的行為得到規(guī)范,就會懂文明講禮貌,人人夸贊。不想讓別人說你孩子沒教養(yǎng),以下四點父母不能將就。

穿衣得體大方

衣服是一個人基本面貌的體現(xiàn)。整潔大方是穿衣第一要則。不是有句話么,“沒人有義務必須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發(fā)現(xiàn)你優(yōu)秀的內(nèi)在”。孩子也是如此。著裝得體的孩子會給別人留下家教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也會受到重視,贏得更多機會。

之前國外有個視頻讓人感慨。一個小朋友穿成小公主的模樣站在路邊,路人紛紛表示關心,問她需不需要幫助,還把好吃的送給她。等她換了身破衣服再站在路邊,身邊的人來來往往,再也沒人理這個小姑娘,甚至還有人嫌棄地離她遠遠的。這個視頻不正表明了人們對衣著的看重嗎?

規(guī)范孩子餐桌禮儀

氣質(zhì)和修養(yǎng)不僅體現(xiàn)在著裝,也體現(xiàn)在就餐的禮儀中。如果一個孩子就餐時規(guī)規(guī)矩矩,既不大喊大叫,也不灑湯灑飯,吃完飯還會用餐巾紙擦一擦嘴,是不是會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呢?

鍛煉孩子社交能力

一個人的氣質(zhì)不僅體現(xiàn)在自身,也體現(xiàn)在跟別人的互動當中。社交能力強的孩子,處事不卑不亢,會顯出很高的教養(yǎng)。學齡前孩子正處在學習交友的黃金期。多帶孩子出門玩耍,鼓勵孩子交朋友,并在孩子跟同伴發(fā)生矛盾時及時引導,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都是鍛煉孩子社交能力的好方法。

遵守社會規(guī)則

幼兒園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規(guī)則敏感期。外出旅行的時候,告訴孩子這個社會有其規(guī)則,需要我們遵守。比如有秩序地排隊,公眾場合不大聲喧嘩、不攀摘花木,不隨地小便,不亂扔垃圾等。孩子知道了這些社會規(guī)則,以后外出就會注意自己的行為。這樣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顯出父母對他的教養(yǎng)。

樹不修不直。每個孩子都是一棵好苗子,就看父母后天怎樣修剪了。那些被別人說“沒教養(yǎng)”的孩子,其實是他的父母沒有“修剪”好。

外出時,你有沒有遇到過沒教養(yǎng)的熊孩子?

家長們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家長們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tài)。曾經(jīng),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xiàn)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yè)”“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jié)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zhuǎn)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p>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

32歲的趙女士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钡X得自己不得不這樣做。她的女兒今年只有3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覺到這種快節(jié)奏不合理,不僅會剝奪我們應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

教育專家認為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一點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事實上,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研究只是近半個多世紀才有的事,以前兒童一直被當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國兒科醫(yī)生特奧多·海爾布魯格展開了人類首次針對兒童生物節(jié)律的研究,人類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認識。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jié)律為課題,根據(jù)不同兒童的年齡、發(fā)展及生活環(huán)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基于此,西方發(fā)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qū)π畔⒔邮堋⑾斓暮⒆?,則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F(xiàn)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zhuǎn)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經(jīng)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jié)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jié)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zhàn)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tài)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鼻∏〉莱隽耸陿淠景倌陿淙说牡览?。而今,這些好的教育傳統(tǒng)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使他們急于看到結(jié)果,這也加劇了他們內(nèi)心的焦慮。

專家指出

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壞性大于建設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在惡性互動中,雙方都不堪重負。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傊加谕甑母偁幒苌儆汹A家。

作為家長,當務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家庭生活品質(zhì),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敗?而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diào)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閑聊,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jié)網(wǎng)……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一行禪師說:“從容地讓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睂议L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作為母親,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對兒童的節(jié)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個人事業(yè)與母親角色之間的沖突,感動和啟迪了無數(shù)讀者。她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相信《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不要以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媽媽會因為孩子而刻意減少對負面新聞的“攝入”,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悲傷,另一方面也是擔心無從回應孩子對于負面事件的疑惑和問詢。 有一個媽媽在微信里記錄了她的孩子看了“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應...
    2021-11-25 閱讀全文
  • 90%的父母都不知道,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今天,在伙伴們開始看這篇文章之前,小編先問伙伴們一個問題,你們認為孩子要承擔什么責任?可能不少家長會回答,孩子的責任就是好好讀書、乖乖聽父母的話。 如果你還是這樣認為的話,那就錯了。在人的一生中,幾乎...
    2021-08-10 閱讀全文
  • 讓孩子遠離近視,竟然這么簡單,99%的家長都不知道! 近年來,隨著高科技產(chǎn)品層出不窮,近視的年齡段越來越低。 我們經(jīng)??匆娪嘘P新聞:8歲孩子近視700度!3歲的孩子竟然就開始戴眼鏡了!看著也是心驚膽戰(zhàn)…… 但是,我們的家長都不知道,導致孩子近視的大部分原...
    2020-06-10 閱讀全文
  • 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
    2021-02-15 閱讀全文
  • “不知道”引出的思考 那一天我剛好在上下午班,等了很久還有兩個寶寶的家長沒有來接,于是我把他們送到保安室里,我去給其中一個寶寶的家長打電話,剛和那個家長聯(lián)系上,我的手機就響了,一看是楊老師的電話。 電話剛接通,楊老師就問:...
    2020-04-06 閱讀全文

很多媽媽會因為孩子而刻意減少對負面新聞的“攝入”,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悲傷,另一方面也是擔心無從回應孩子對于負面事件的疑惑和問詢。 有一個媽媽在微信里記錄了她的孩子看了“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應...

2021-11-25 閱讀全文

今天,在伙伴們開始看這篇文章之前,小編先問伙伴們一個問題,你們認為孩子要承擔什么責任?可能不少家長會回答,孩子的責任就是好好讀書、乖乖聽父母的話。 如果你還是這樣認為的話,那就錯了。在人的一生中,幾乎...

2021-08-10 閱讀全文

近年來,隨著高科技產(chǎn)品層出不窮,近視的年齡段越來越低。 我們經(jīng)??匆娪嘘P新聞:8歲孩子近視700度!3歲的孩子竟然就開始戴眼鏡了!看著也是心驚膽戰(zhàn)…… 但是,我們的家長都不知道,導致孩子近視的大部分原...

2020-06-10 閱讀全文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

2021-02-15 閱讀全文

那一天我剛好在上下午班,等了很久還有兩個寶寶的家長沒有來接,于是我把他們送到保安室里,我去給其中一個寶寶的家長打電話,剛和那個家長聯(lián)系上,我的手機就響了,一看是楊老師的電話。 電話剛接通,楊老師就問:...

2020-04-0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