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在講故事中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給幼兒講故事。

毫無疑問,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教師,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負責,而教育筆記是老師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一篇教育筆記應該從哪些方面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講故事中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

整理了關于幼兒社會培養(yǎng)論文論文《在講故事中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重點是培養(yǎng)出孩子表達的欲望和情感。教師可通過講故事等語言活動,引導幼兒多說,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

發(fā)生在孩子身上和身邊的事,都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比如,教師可把“我是誰”、“今年幾歲了”、“家住在什么地方”、“家中都有誰”、“最愛的人是誰”等設計為語言活動。這些都是孩子參與或親身經歷的事,他們有話可說,也愿意說。這樣的語言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孩子言之有物、用事實說話的良好習慣,可以避免孩子將來寫作文不知寫什么、沒什么可寫的現象。

故事是幼兒最愿意聽的,聽故事和游戲一樣,是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內容。傳統(tǒng)的、民間的動物故事和人物故事等,都可以作為語言活動的內容。教師和幼兒圍坐在一起講故事,讓幼兒去(jy135幼兒教育 )聽、去討論、去講述。幼兒需要哪方面的教育,就選擇哪方面的故事。根據幼兒內心的教育需要去選擇故事,既愉悅了幼兒,又教育了幼兒,一舉數得。

此外,教師要讓幼兒大膽地發(fā)揮想象力去續(xù)編故事。要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故事續(xù)編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例如,大灰狼睡醒了,它很餓。這時候,山羊媽媽帶孩子們去找水喝,正好遇上了大灰狼。教師問:“下邊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讓幼兒去充分想象。有的幼兒會說:“它們都被大灰狼吃掉了?!庇械挠變簳f:“山羊媽媽會和大灰狼打架,保護孩子。”還有的幼兒會想到:“小山羊很聰明,它們會藏起來,或者躲在媽媽身后,共同打敗大灰狼?!鄙踔劣械挠變簳氲剑骸斑@時候來了一只很大的狗,把大灰狼打跑了,山羊們得救了?!焙⒆觽兂浞职l(fā)揮想象力,各有各的思維,各有各的表達,教師稍加引導,一個新的故事就產生了。通過故事續(xù)編,孩子的想象力、發(fā)散性思維以及生活智慧等都在歡樂的氛圍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和培育。

當然,要調動幼兒充分的想象力,還需要一定的引導藝術。比如,在引導幼兒續(xù)編故事的時候,教師要有豐富的情緒情感和逼真的模擬動作,讓幼兒有身臨其境之感,因為只有進入故事的情境當中,才能激發(fā)幼兒的表達欲望和情感,而這也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升這方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在藝術活動中促進幼兒發(fā)展 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導讀:藝術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能、技藝的訓練,表現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為綜合性活動,融合了德智美各種素質。比如繪畫,它具有審美特性,是一種語義符號,是形象語言,作為幼兒自我表達的手段,它可以反映個體內在的各種要素,作為創(chuàng)作載體,它能涵括所有需要創(chuàng)造性表現的內容。

我們改變以往的“技藝教育”,主張在整合性藝術活動中促進幼兒發(fā)展,其主要過程是:

一、讓幼兒充分地表達感受;

二、讓幼兒真實地體驗;

三、讓幼兒盡情地表現。通過實踐表明:

1、藝術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能、技藝的訓練,表現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為整合性活動,融合了德智美各種素質;

2、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幼兒自主地表現探索。

以往的藝術教育等同于“技藝教育”。把以“自由創(chuàng)造”為特征的藝術活動變成操作性的模仿活動,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幼兒的表演能力和表現技巧上,對藝術的審美價值及無限創(chuàng)造特征沒有足夠的估計,并且藝術教育完全以分科的形式進行,忽視了各藝術領域之間存在的聯系。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各領域的內容要相互滲透”,現代教育提倡“融合式教學”。且對幼小的兒童來說,他們的心靈中,真、善、美也是自然統(tǒng)一的,沒有分化。

基于這些理念我們提出,實施整合性藝術活動的方案,改變以音樂、美術作為藝術教育內容的初衷,主張以審美教育為突破口,用真、善、美的人文主義精神,對兒童進行整體性、融合性、開放性的生態(tài)式教育,達到人在實踐中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終極目標?!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藝術活動的目標體系是“感受——體驗——表現”,而我們綜合性藝術活動的基本程序也是“充分地感受——真實地體驗——盡情地表現”。

下面就從“快樂與不快樂”這個主題來談談整合性藝術活動地開展。

一、讓幼兒充分地表達感受

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年齡特征、發(fā)展水平,是我們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一個理想的教育活動,在活動主題、內容的產生上,在活動過程的方法運用中,都必須十分重視幼兒的經驗。況且,在提倡以兒童為主體的今天,我們必須“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把兒童的思想真正呈現出來?!崩蠋熞私夂⒆觽冴P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這個過程我們采用的主要是師生互動式的對話交流。對話是一種平等、開放、自由民主、快樂和諧、富有情趣和美感,時時激發(fā)新思路和新思想的交談。它是師生雙方積極參與,處于人格平等的雙向交流,彼此充滿愛心、信任、傾心地交談。對話能是兒童感到新鮮、驚奇、激動、振奮、產生努力探索的愿望。

活動一:孩子們在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則凄美的童話故事時,很快被故事內容所感染,并紛紛表達了他們的內心感受:“她好可憐”;“襪子也沒有”;“鞋子被搶走了”;“走在雪地上,腳都凍得發(fā)紫了”;“她沒有衣服穿”;“她一點也不快樂,很傷心”……在表達了他們的感受之余,還討論到了XX小朋友的爸爸得了肝癌住院了,媽媽在醫(yī)院陪著,XX沒有爸爸媽媽陪覺得很不快樂。同時他們開始關注張貼在教室里的很多貧困兒童的劇照,在吃飯、睡覺、玩耍時都議論紛紛:“他們腳上的鞋子是破的”;“衣服也都臟兮兮的”;“學校里連桌子也沒有,只能在石頭上寫字”;“他們的爸爸媽媽都不在了嗎?怎么都是哥哥姐姐們背著小孩呢?”;“他們吃的是干巴巴的饅頭,好可憐噢”……

活動二:在欣賞《大餐》這幅美術作品時,幼兒又很積極地表達了他們的感受:“很多很多漢堡疊在了一起”;“這些人拉著圓圈在漢堡上跳舞”;“他們一邊吃漢堡,一邊跳著舞”;“看著它,我真想吃啊!”……說著說著大家就談到了“肯德基”,“我在肯德基店里過生日過了”;“媽媽帶我去了好幾次”;“我喜歡吃辣子雞”;“肯德基里面還可以玩,很開心”……在與孩子們近距離的交流中,教師所擔任的角色主要是幼兒的傾聽者。意大利瑞吉歐人認為教師的重要角色就是幼兒的傾聽者。傾聽幼兒就是尊重幼兒,就是對幼兒的關注,就是對幼兒及幼兒意見敞開心扉的最好方式。通過傾聽了解幼兒,了解到他們的經驗,他們的興趣點——關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這些正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所在。

二、讓幼兒真實地體驗

現在的孩子們大多被快樂包圍著,而且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能注意到別人不快樂的情緒,如果能讓他們學會先體驗別人的“快樂與快樂”,并為自己所擁有的而“驕傲”將是很有價值的。幼兒對賣火柴的小女孩、貧困兒童的感受只是停留在“他們好可憐”的情緒反應上,是浮于表面的。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中“藝術教育激發(fā)興趣的目的是將淺層興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這叫動機呼喚。動機呼喚就是把兒童原有的興致導向內化,將表面的熱情轉化為幼兒主動從事活動的推動力,使之成為積極主動的參加者。”于是我們師生一起對“快樂與不快樂”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并從幼兒對美術作品《大餐》和文學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中生成了“吃肯德基”、“參觀福利院”兩個活動。

活動三:吃肯德基的這個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自帶10元錢,自己排隊選購了愛吃的肯德基食品,自己解決了購買過程中發(fā)生的矛盾(錢不夠了,那就換一樣吧;還剩幾塊錢,可以再買個脆皮甜筒;用哪一張優(yōu)惠券既能吃到愛吃的,又可以多吃一點……)自己結伴分坐在肯德基店的一角,一起分享體驗了吃肯德基的快樂。當畫快樂的事情時,就有小朋友畫了吃肯德基。

活動四:在體驗了吃肯德基的快樂之余,又讓幼兒體驗了福利院小朋友的生活。在福利院大家看著那些哭著的孤兒,聽著阿姨們的介紹,臉上都露出了嚴肅的表情。有幾個小朋友捂著鼻子,說:“好臭啊!”并發(fā)出了內心的感受“他們太可憐了”,回到幼兒園,師生又一起談了此行的感受,并把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好多小朋友還呼吁“讓我們來幫助他們吧”。

這里教師以觀察者的身份幫助幼兒真實體驗到了“快樂與不快樂”,讓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內化,激發(fā)了他們內在的幫助欲望。幼兒的情感、欲望、提出的問題有時隱藏在行動與孩子間的對話之中,這樣就要求教師適時地去了解,觀察幼兒,教師不僅需要敏感的眼睛、耳朵,而且還需要敏感的心靈,要能進入幼兒的內心,體察幼兒的心聲,呼喚幼兒的內在動機。這正是綜合性藝術的情感基礎。

三、讓幼兒盡情地表現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的“目標”、“內容和提要”、“指導要點”三部分中蘊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兒藝術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

活動五:吃過肯德基后,小朋友畫了吃肯德基的快樂,有在肯德基門前排隊的情景,有兩個好朋友坐在一起吃漢堡的情景,也有過生日的內容(畫了一個大蛋糕)……在去過福利院后,小朋友又畫了自己的體驗,有xx在哭,我陪他一起玩,有躺在床上的腦癱兒,有孤兒被小狗嚇得哭起來……

這里,雖然小朋友畫的線條和顏色都不是很美,但作為自我表達的手段,它已經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了他們內心的感受。

活動六:吃過肯德基后,師生在班里一起模擬了“開肯德基店”,在收集材料、制作食物、準備開張過程中,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發(fā)現了我們班的“肯德基店”還缺管理人員、收銀機、飲料機……等很多問題,同時和老師、家長們一起商量、制作了很多實用美觀的物品,逐一解決了這些問題,孩子們的快樂在模擬制作和買賣過程中得到了盡情的表現。

活動七:在體驗過福利院生活的情感基礎上,小朋友呼吁“讓我們來幫助他們吧!”師生一起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想到了很多幫助他們的辦法:把我們小時候的衣服、褲子、鞋子……送給他們;把我們的錢聯合起來送給他們;我們給他們唱歌、跳舞、拉手風琴、講故事……。并從“把我們的錢聯合起來送給他們”(這里教師讓幼兒很自然地知道了什么是捐款),自發(fā)生成了募捐活動,發(fā)動身邊的親人和全園小朋友來幫助他們。整個過程都是由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參與完成的。包括捐款箱、捐物箱和宣傳海報的設計、繪畫、制作。在募捐過程中,個別幼兒還把他們的感受體驗用語言講述給家長和小朋友們聽。最后把所捐的錢物一并送到福利院,享受了最快樂的體驗。這個時候小朋友的表現欲達到了最高潮。

在這里,老師只是提供了相應的材料,舊報紙、紙箱子、泡沫板、顏料……,并在一旁觀察和傾聽的孩子們的表現,當幼兒碰到困難與需要時,及時給以適宜的支持和指導。讓幼兒完全處在寬松的探索氛圍中,融入到“肯德基店”和“募捐活動”的各個角色中,這時候的藝術是幼兒社會經驗的反映和作為社會人的自我表現。整個募捐活動都是由幼兒自己選擇、自己決定,主動參與的,只要是孩子們自己能做的,能想的,都讓他們去做、去想,最大限度地讓幼兒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

兩個交錯進行著的活動,使幼兒完全感受體驗到了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快樂和別人的不快樂,享受了幫助別人后的更快樂的體驗。

“快樂與不快樂”這個主題整合了健康(寬松的心理氛圍、幼兒積極的情緒)、社會(主動參與、樂于交往、助人為樂)、語言(傾聽、對話、交談)、科學(動手動腦)、藝術各大領域。幼兒在感受、體驗、表現中主動交往,積極探索,得到了全面自由的發(fā)展。從中,我們覺得:

1、藝術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能、技藝的訓練,表現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為綜合性活動,融合了德智美各種素質。比如繪畫,它具有審美特性,是一種語義符號,是形象語言,作為幼兒自我表達的手段,它可以反映個體內在的各種要素,作為創(chuàng)作載體,它能涵括所有需要創(chuàng)造性表現的內容。

2、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幼兒自主地表現探索。尊重與肯定幼兒的稚嫩想法,提供相應的材料、活動的機會、條件,自我決定,自我選擇,主動參與,充分交往,無拘無束地探索,去利用和積累自己的經驗,最大限度地讓幼兒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孩子自己能做的,能想的,讓他們自己去做,自己去想;孩子能探索發(fā)現的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孩子能自己計劃、安排的,讓他們自己去計劃、安排;孩子能選擇判斷的,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判斷。要讓幼兒成為有自主權,可以支配自己行為的人,做自己的主人。

藝術是幼兒教育不同領域交叉的地帶,教育中最活躍的部分也大多在它的邊緣,這里充滿了未知,我們的主題活動也只是處在探索階段,難免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是不是技能、技巧就不需要了呢?是不是完全讓幼兒自由發(fā)展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

在多種情境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

在多種情境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3~6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至關重要?!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因此,我嘗試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豐富多彩的情境,激發(fā)幼兒語言表達的愿望和興趣,使幼兒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在愉悅的情境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自由表達

(一)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發(fā)現幼兒對自己參與布置的環(huán)境有著特殊的感情,更樂意參與互動。于是,我結合主題活動的實施,在布置室內墻面時添加了與主題相關的場景,讓幼兒置身于主題情境中,產生自由表達的愿望。如在主題活動“有用的植物”中,我和幼兒一起將教室布置成一個“植物園”,幼兒用撿來的樹葉做成窗簾、鋪成小路,用樹葉拼貼畫裝飾墻面等。他們興奮地向同伴、家長介紹:“我把樹葉變成了美麗的小船,讓小螞蟻躺在上面過河?!薄皹淙~從樹上飄落下來,連成了一條軟綿綿的小路?!庇秩?,幼兒參觀果園后,我請幼兒將自己畫的果園張貼在墻上,當這些作品呈現在幼兒眼前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向同伴介紹:“這是我畫的彎彎曲曲的路,一直通到果園里?!薄斑@是我畫的蘋果樹,紅紅的是蘋果?!薄拔耶嫷氖寝r民伯伯拿著籃子,爬在梯子上摘果子,這是他臉上的汗?!痹谧杂?、愉快的描述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真正激發(fā)了幼兒的表達愿望。

(二)設置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教師為了引發(fā)幼兒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不斷拓展幼兒的表達內容,從而有目的、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的情境。如在“春夏秋冬”主題活動中,我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風爺爺:“請你們去找一找風在哪里,再仔細看一看風吹到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兒說:“風吹到了大樹上,把樹枝吹得搖搖擺擺,好像在跟我們招手。”“風吹到了紅旗上,紅旗被吹得飄起來了?!薄帮L吹到了我家的風鈴,風鈴叮叮當當地唱歌?!薄帮L吹到了衣服上,衣服被吹干了?!表樦變旱幕卮?,教師繼續(xù)追問:“風除了能吹動物體,還能幫助我們做些什么事?”幼兒爭著說:“媽媽給我洗頭發(fā),濕濕的頭發(fā)被風吹一吹就變干了?!薄坝辛孙L,風箏才能飛得高?!薄疤鞜釙r,有風吹來會感到全身涼快?!痹诮處煹囊龑?,幼兒想出了風的很多作用,拓展了知識經驗,思維更加敏捷,語言表達更加流暢。

(三)豐富個別化語言學習情境

在個別化語言學習活動中,我除了為幼兒準備各種用來講述的圖片、有趣的圖書、自制小圖書等材料外,還布置了立體的小山、小樹林、小池塘、草地等場景,在“空中”懸掛“小鳥”“白云”,使語言區(qū)呈現出立體效果的景觀圖,拓展幼兒的講述空間。這些情境創(chuàng)設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很多平時不愿主動表達的幼兒也喜歡到這里看看、講講。一次,一向沉默寡言的純純拿了一張小鳥圖片放在山上,又在卡片中挑了一張青蛙圖片擺在山腳下,輕輕地說:“有一只青蛙覺得水里不好玩,就爬上岸,來到一座山下,被山上的小鳥看見了……”旁邊的杰杰聽到后說:“不對,小鳥應該在天空中或樹上?!奔兗兎瘩g道:“小鳥會飛,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薄澳切∏嗤茏吡四敲炊嗦窌鬯赖?。”“我這是在編故事呀?!逼渌變郝犃怂麄兊膶υ?,覺得很有趣,開始議論起來:“對,只要故事好聽就可以了。”“可有的小動物離開了自己生活的地方會死的?!薄扒嗤芸梢栽诘厣仙畹摹!贝蠹衣犃擞X得有道理,純純和幾名幼兒又將圖片重新擺放,故事又有了新的情節(jié):小雞坐在小鳥的背上在天空中飛,小松鼠騎著小魚在水里游,幾只螞蟻住在老虎的耳朵里……他們看著自己的杰作高興地拍著手,純純興奮地向同伴介紹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在這樣的情境中,幼兒愉快地講述、交流,感受著學習的快樂,避免了機械單調的言語練習,想象力和認知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利用故事結構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

利用故事結構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摘 要] 故事是幼兒園語言領域活動必不可少的材料,故事結構指包含角色、時間、事件等要素及其關系的組合形態(tài)。利用故事結構,通過故事教學活動、區(qū)域游戲等形式,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復述故事情節(jié),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 故事結構;語言能力;語言教育

故事是幼兒園開展語言活動的重要材料。幼兒都喜歡聽故事,而且在他們聽過許多故事后,會自發(fā)地復述、創(chuàng)編故事。這是因為幼兒在傾聽、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逐漸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事件和人物關系等內容,開始有意識地利用故事結構元素來進行續(xù)編、仿編和創(chuàng)編等語言活動。相關研究表明,兒童聽故事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在他們的長時記憶庫中建構和存儲大量有關故事圖式的過程。受長時記憶能力的局限,個體通常不能保存所有故事細節(jié),幼兒更加如此,他們會傾向于記住故事結構,因此已經形成的故事結構會在幼兒記憶重建中發(fā)揮導向作用。[1]充分利用這種導向功能,可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復述、重構故事,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整體發(fā)展。

一、“故事結構”的概念

所謂“故事結構”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故事結構”一般指構成故事元素間的結構關系,例如《幼兒教育詞典》對“故事結構”的定義是:以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來推進情節(jié)的縱式結構,兒童故事特別強調結構的完整性和層次性。[2][3]廣義的“故事結構”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涵蓋了構成“故事”的語言、事件、情節(jié)、人物、線索等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組合形態(tài)。如臺灣學者王瓊珠認為“故事結構”是從20世紀初期人類學家分析民間傳說中演變而來,研究者們發(fā)現即使背景文化不同,人們在述說故事時都遵循著某種形態(tài),故事中多包括主角、問題或沖突、主角試圖解決問題的經過以及結局,后來這些元素被稱為“故事結構”。[4]也有研究者認為,“故事結構”指個體早期在接觸閱讀材料與活動中所逐漸發(fā)展出來的故事感。這種故事感會慢慢轉化為儲藏在長時記憶系統(tǒng)中的心理圖式,可以用來組織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種種事件。[5]簡言之,一個好的兒童故事都必然包含角色、時間、情節(jié)、結果等要素,同時這些要素循序漸進地展開,最終擁有一個明確的結尾。

明確“故事結構”的概念便于在幼兒園中利用故事開展語言領域活動,可以將“故事結構”的要素細化為以下六點:主角和配角、故事發(fā)生地點、故事主要問題、故事經過、故事結局、主角的改變或問題是否解決,其中可以把“故事經過”轉換成情節(jié)示意圖,以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故事的發(fā)展變化,從而加深幼兒對于故事的理解與記憶。

二、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選取具有適宜結構的故事文本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成人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材料,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蹦壳暗陀壮霭嫖锖芏?,界定一本兒童故事書是否適宜幼兒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好的故事一般都緊緊圍繞一條主線展開,線索單一,情節(jié)或對話多次重復,同時故事的人物形象分明,結尾明快歡樂。這類故事能得到幼兒的喜愛,主要是因為3~6歲的幼兒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記憶具體材料比抽象材料好,注意具體的形象比注意抽象的形象好3但是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并不是所有具備同等結構的故事文本都是適宜的,為此需要教師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

在創(chuàng)造性故事表演游戲中促進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

在創(chuàng)造性故事表演游戲中促進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以聽、說、讀、寫為主要途徑的語言教育模式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革。如何支持幼兒在一日生活和游戲中廣泛習得語言,并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已成為學前教育語言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新熱點。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附屬實驗園在多年語言教學研究的基礎上,運用新觀念指導幼兒園故事表演活動的開展,挖掘故事表演游戲中蘊含的語言教育資源,從表演故事的選材、表演游戲的指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表演活動的支持等方面人手展開研究,探索出一套支持幼兒豐富文學語言、發(fā)展交往語言、建構個性化語言的語言教育指導體系。

一、選擇適宜的表演游戲素材,豐富幼兒的文學語言經驗

好的作品是兒童開展故事表演游戲的基礎,為了更好地支持幼兒吸收文學語言,課題組從中外兒童文學庫里選擇了四十余個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故事,并對他們的語言結構、文學特質、角色特點、情節(jié)類型等進行深入分析,在表演故事的選材和欣賞方面實現了兩個轉變。

(一)轉變選材視角——從單一到多元,為幼兒營造真實豐富的文學欣賞環(huán)境

什么是適宜表演的兒童故事呢?研究之初,按照傳統(tǒng)視角,老師們更傾向于選擇一些經典兒童故事讓孩子欣賞,這些作品通常具有角色個性鮮明、動作性強,對話多次重復、語言瑯瑯上口等特點,如《小兔乖乖》《拔蘿卜》《小熊請客》《三只蝴蝶》《小馬過河》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老師們?yōu)榱私o幼兒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的文學環(huán)境,不斷轉變視角,拓寬題材類型,并挖掘出不同類型題材對幼兒語言經驗的不同作用。

選擇詼諧幽默的童話故事——感受敘事方式的多樣性。兒童天生具有對荒誕故事情節(jié)和有趣語言材料的幽默感,許多外國童話故事往往突破傳統(tǒng)的“一個故事講一個道理”的束縛,更為幼兒所喜愛。我們?yōu)橹邪嘤變哼x取的《大嘴蛙》,講述了一只愛說大話的青蛙最后撞上了鱷魚的詼諧故事,結局的出乎意料讓幼兒忍俊不禁。我們?yōu)榇蟀嘤變哼x取《長名字,短名字》的有趣英文故事,講述一對中國兄弟,哥哥名字短,叫Sam,弟弟名字非常長,叫Nekkinekkitermbono SO rembooo ma mu—echi gamma gammagu—tchi,長名字給弟弟的生活帶來了大麻煩,最后故事幽默地調侃道:“從此以后,中國人就不再取長名字了?!焙⒆觽儗@種文化比較非常敏感,常常聽到他們在生活環(huán)節(jié)不停地復述故事對白,甚至把自己的名字嫁接到長名字中間,從中體會到了語言游戲的快樂。

選擇畫面豐滿的繪本故事——體會文字想象的樂趣。傳統(tǒng)的文學故事欣賞往往以聽為主,豐富多樣的繪本故事能給孩子們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繪本故事有很多內涵都融入畫面之中,幼兒要去觀察、猜測、想象和增添對白,有更多語言想象的樂趣。以繪本故事《大灰狼娶親》為例。故事以大灰狼猜想蓋頭下的新娘是誰為主要線索,一頁一頁的畫面中,新娘逐漸露出了手、尾巴、牙齒——原來也是一只大灰狼,這樣的情節(jié)讓讀者的心被牽動、被吸引,而大灰狼和新娘的對話卻沒有在文字中體現出來,給孩子們留下了想象和表達的空間。

選擇情節(jié)凝練的寓言故事——豐富口語表達的空間。寓言故事由于語言簡單,情節(jié)凝練,孩子們在欣賞和表演時空間更大,作為大班創(chuàng)造性表演的素材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以經典寓言《盲人摸象》為例。孩子們從起初模仿盲人的動作,到自主增添表演角色(大象、養(yǎng)象的人),自己增添對話(用已有的語言經驗描繪大象各部分的外形,如象牙像胡蘿卜、香蕉;后背像山、床;腳趾甲像小石子;耳朵像書、簸箕等),充分體會到了語言創(chuàng)編的快樂。

(二)轉變欣賞方式——從教師到幼兒,支持兒童個性化地吸收文學語言經驗

文學故事的欣賞方式往往是教師按照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引領幼兒進行欣賞或復述。我園在引導故事欣賞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生活中理解、體驗作品;結合個體的興趣愛好遷移作品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改編。

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故事——幫助幼兒豐富語言。文學故事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為了讓孩子們體會每一個作品的含義,教師充分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進行理解和感受。如改編的英語《老鼠嫁女》的故事中,為了幫助幼兒探討人物的性格,豐富詞匯,讓單一對白更豐富,老師帶領幼兒討論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詮釋鼠爸爸、女兒、大風、墻、太陽等角色的重復臺詞,幼兒在討論中說出了“帥氣,紳士,糊涂(鼠爸爸);可愛,美麗,溫柔(鼠女兒);溫暖,霸氣(太陽);驕傲,狡猾(貓)”等不同的形容詞。

搭建開放的欣賞平臺——鼓勵幼兒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教師在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后,通常會采用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對故事的獨特想法。這些討論包括變換方式復述臺詞、改編自己喜歡的臺詞、評價自己喜歡的角色等等。如在傳統(tǒng)故事《小熊請客》中,幼兒就大膽提出:“小狐貍為什么就不能到小熊家去做客,她如果已經改正自己好吃懶做的缺點了呢?”帶著這樣的質疑,《小熊請客》中演狐貍的小朋友為了能去小熊家,創(chuàng)造出狐貍“懷孕了”“腿受傷”“胳膊骨折”等不同情節(jié),來博取小動物的同情。

支持語言經驗的遷移——將書面語言轉換為口頭語言。文學故事中,除了已經成型的劇本之外,故事要改編成可以表演的劇本,都要增添很多的對白或旁白,這就給孩子進一步靈活運用語言提供了機會。在大班故事《小壁虎找尾巴》的表演活動中,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將故事改編成劇本,于是就有了小壁虎出場的臺詞:“我是一只小壁虎,今天運氣真不好,出門遇到一條蛇,一口咬斷我尾巴,沒有尾巴可不行,我要去借尾巴!”“幸虧我遛得快,沒把我一口吞進肚”等等。

二、開展自由自主的表演游戲,發(fā)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在故事表演游戲活動中,幼兒需要圍繞故事中角色的分配、表演規(guī)則的制定、情節(jié)與材料的選取、動作與對白的設計等方面進行對話。此時,他們的語言運用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的,具有明顯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了進一步給予幼兒自主交往的空間,老師們解放思想,采用多種策略支持幼兒。我們將這些策略的類型和效果總結如下。

(一)游戲過程的指導——提高幼兒的協商意識和交談水平

1.把解決問題的空間還給孩子,促進協商意識的提高

在表演游戲中,孩子們每天都會遇到新問題,隨著他們對故事中臺詞、情節(jié)的熟悉,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希望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如何把主動權真正交到孩子手中,支持他們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就成為了我們的研究重點。

在指導游戲過程中,教師們先后總結出一些策略:通過DV回放、區(qū)角講評等幫助孩子們了解伙伴間如何達成共識;借助角色胸卡幫助幼兒自主讀圖,學會快速分配角色;支持孩子們設計新的服裝道具,從而吸引更多幼兒愿意扮演反面角色;采用抽牌分組的形式給幼兒創(chuàng)造與不熟悉伙伴一起做搭檔的機會;為孩子們提供紗巾、盒子等低結構的材料,使他們有空間自己解決裝扮問題等?,F在,孩子們在故事表演游戲中快樂自主,意見不合時不再找老師,而是運用商量、猜拳、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輪流扮演、共同使用道具、為同伴做動作示范、主動給忘詞的小朋友提詞等方法解決常見的表演問題了。

2.教師以多種身份介入游戲,豐富幼兒的口語對話模式

幼兒在故事表演游戲過程中大多數處于自由交往和自主表演的狀態(tài),教師不輕易干擾幼兒的游戲。但孩子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游戲不下去時,老師的適時介入就能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為此,老師們研究出了一些不干擾游戲進程的介入方法,通過擔當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旁白、缺失的角色、觀眾等),為幼兒示范豐富的對白模式和綜合生動的語言表達方式(肢體、口語、表情)。

如一位中班教師在觀察幼兒表演故事《三只小豬》時,發(fā)現沒有幼兒演大灰狼,就主動戴上了狼頭飾,被幼兒發(fā)現后,經幼兒邀請參與了活動,并通過自身創(chuàng)造的大灰狼形象(動作夸張、表情兇狠、語調粗聲粗氣),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在表演活動快結束時,老師往往會扮作觀眾,或者支持其他觀看表演的小朋友通過獻花、發(fā)表觀后感等方式與演員互動,甚至小演員也會拿著話筒走到觀眾席去征求意見。在這個過程中,表演的小朋友獲得了積極的情感支持,而小觀眾則學會了怎樣表達欣賞和悅納的態(tài)度、怎樣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見。

(二)小組評價環(huán)節(jié)的指導——豐富幼兒的談話策略,提高交談技能

游戲結束后的小組討論和分享是提高幼兒游戲水平的重要途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了錄像回放引發(fā)話題、經驗推廣促進表達、輪流發(fā)言養(yǎng)成習慣、示范交談擴展談話策略(討論、陳述、質疑、肯定、否定)等方法,幫助幼兒豐富談話體驗。有如下策略。

通過錄像回放等方式幫助幼兒回憶表演經驗,產生集體話題。談話的基礎是共同的話題,而幼兒在討論時往往時過境遷,忘掉了游戲里的事情。教師采用錄像回放的方法,就能幫孩子們更好地回憶游戲經驗,主動參與到集體討論中來。

鼓勵幼兒討論時圍繞話題輪流發(fā)言、安靜傾聽,養(yǎng)成良好的談話習慣。面對熟悉的游戲話題,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致使談話進行不下去時,老師適時的組織和引導往往能夠達到集體談話活動的目的——幫助幼兒養(yǎng)成圍繞話題輪流發(fā)言、認真傾聽他人觀點等基礎的交談習慣。

挖掘兒歌魅力,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


-->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一個社會可以沒有文字,但不能沒有語言。文字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語言作為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始終伴隨著每個人的生活,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從一出生開始聽別人說話,再慢慢在理解語言并且學習語言,使他們從一個自然人長成社會人,在這一過程中,語言始終伴隨著他的生活、游戲和認知。他們在與成人的交往以及其他的活動中,主動模仿習得語言,在各種活動中運用和修正中,學習正確在使用語言,這是一種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行為。為了更大限度地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提高其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幼兒3—6歲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采取有效的活動方式,可以充分發(fā)展幼兒的語言水平,實現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這是以幼兒為主體,以語言為客體,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使幼兒與周圍語言環(huán)境不斷相互作用中獲得語言的發(fā)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與要求”第4條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北娝苤扇撕驼Z言是幼兒自然模仿的樣板,然而,幼兒文學作品中的成熟的語言、藝術的語言,更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典范,同時,文學作品的語言不同于平時交流中的口頭語言,這是幼兒接觸書面語言的最初載體,有助于提高幼兒口語表達力以及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

幼兒文學作品包括幼兒童話、幼兒生活故事、幼兒詩歌以及幼兒散文等。這些文學作品,具有教育、認知、審美、娛樂等各方面的作用,其中兒歌是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語句簡短、結構單純、內容生動、想象豐富,有優(yōu)美的節(jié)奏,是適合兒童歌唱吟誦的韻體作品。

兒歌是兒童歌謠的簡稱,屬于民間歌謠的范疇,可以這么說,自從人類有了語言,也就出現了人們口頭創(chuàng)作的兒歌,如“勞動號子、搖籃曲”等。這些民間口頭歌謠對現代兒歌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的影響。當嬰兒還不會說話時,他們在搖籃里或成人的懷抱里,就已開始聽成人吟唱歌謠,歌謠的內容可以是他們不理解的,但優(yōu)美的音樂,和諧的節(jié)奏,可以給他們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作為一種最早出現的文學作品,兒歌自有它本身獨特的魅力:

1魅力表現

1.1內容豐富多彩

兒歌中有大量的作品,是以某方面的知識為題材。有介紹周圍山水草木和鳥獸蟲魚形象、習性和功用的,如最為幼兒所熟悉的“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又吃蘿卜又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變化的,如《四季歌》“春天到,桃花開,楊柳樹兒輕輕搖;夏天到,知了叫,小荷露出尖尖角……”;有介紹淺顯的自然和生活常識的,如《干凈》“鼻涕擦干凈,指甲剪干凈,臉兒洗干凈,媽媽和我親一親……”;有介紹簡單的數目和時間觀念的,如《七個阿姨來摘果》、《十個數字歌》等。這些知識都是通過有趣的情節(jié)、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反映出來的,易于幼兒接受和引起學習的興趣,對發(fā)展兒童的思維、想象和語言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1.2語言簡練、形象

兒歌簡短明快,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學前兒童的喜愛。因此兒歌常常會把深刻的教育意義寓于短短的詩句中,使幼兒在欣賞、學習的過程中,巧妙地讓幼兒懂得掌握一些活動常規(guī),行為習慣,道德行為的標準,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應該學習什么等。培養(yǎng)幼兒的首選情操,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培養(yǎng)幼兒的美感和審美能力。如《小刺猬》“小刺猬,去理發(fā),嚓嚓嚓,嚓嚓嚓,理完頭發(fā)瞧一瞧,不是小刺猬,原來是一個小娃娃”,作品用夸張的手法,先把不理發(fā)的小孩比作手發(fā)雜生的“小刺猬”等理完了發(fā),才變出一個清潔整齊的“小娃娃”,短短幾句,使幼兒在歡快的笑聲中受到要“勤理發(fā),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教育;另外,重疊句式和像聲詞的運用,更使兒歌具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使兒歌的思想感情表現的更加豐滿。如“彎彎月,彎彎刀,彎彎河邊去割青草,青蛙見了‘咯咯’笑,眨眨眼,弓弓腰,放開喉嚨‘呱呱’叫……”

1.3形式多種多樣

兒歌的種類、樣式極為豐富,除了平常所見的兒歌外,還有好幾殊形式的兒歌:

(1)《搖籃曲》,這類兒歌一般是媽媽哄小寶寶睡覺時哼唱的,以母親的口吻,講述對孩子的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都詞句簡短,內容單純,節(jié)奏舒緩,是最樸素的,也是孩子最早接觸的兒歌。

(2)《游戲歌》,這類兒歌都是配合游戲的內容或動作而編寫的,為了增強游戲興趣和愉快情緒。兒童在游戲過程中,邊唱邊做,且歌且舞,使游戲更富有節(jié)奏感,使游戲內容更豐富,加深游戲的教育作用,如“丟手帕”“拍手歌”等;

(3)《數數歌》,這類兒歌是專門為培養(yǎng)數目觀念而創(chuàng)作的。它把數學和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兒童在饒有興趣的氣氛中,學習數學,掌握一些數的概念,是適合兒童認識水平、最早的算術教材,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著,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個,讓我數一數,一二三四五”等;

(4)《問答歌》,這類兒歌以問答形式表達作品內容,常常使用排比、頂針、反復、對偶的修辭手法,把事物的特征和差異表現出來,有利于兒童分析、比較能力的發(fā)展。如“什么出來比天大?什么開花頭朝下?什么開花不結子?什么結子不開花?太陽出來比天大,茄子開花頭朝下,茅草開花不結子,荸薺結子不開花”……

另外還有采用修辭格“頂針”手法結構全歌,把生活中所遇到的許多并無邏輯聯系的詞語、各種草木蟲魚名稱通過隨韻接合的形式聯綴在一起的《連鎖調》、由讀音相近而又容易混淆的字所組成的主要培養(yǎng)兒童說話敏捷、發(fā)音準確的《繞口令》以及詼諧幽默的《顛倒歌》和《字頭歌》等……。

兒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幼兒的感情非常豐富,他們最容易受到感染。由于它的這些特點而深受小朋友的喜歡,一個學期下來,幼兒可能記不住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對于教過的兒歌,則十有八九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如何更好地開展兒歌教學,全面發(fā)展幼兒語言水平,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注重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發(fā)展


-->

這次帶小班時,發(fā)現孩子們談話時常常涉及到旅游度假、動感電影、電腦操作的內容等等,真是與以往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通俗地說是“更聰明”,這與社會的進步、物質文化生活的變化有關,如今,人們精神生活日趨豐富,而生活在大都市的這些孩子多多少少也在成人的有意無意中,接觸了許多新的生活設施、文化內容。僅僅靠幾節(jié)語言活動是不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fā)展,而孩子的語言發(fā)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師應將目光投射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關注從孩子中生成的,又有利于他們的語言發(fā)展的內容。

觀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現,淡化評價中的好與壞。

情景一:體鍛鍛煉時

三個孩子在角落里竊竊私語,當老師走近時,他們立即停止交談,老師視而不見地走過,他們又興奮地交談,原來是在“分王”,高個的男孩是大王,矮個的男孩是二大王,女孩是三大王,“分王”是為了進行追逐游戲,而這已成為他們的秘密了。

情景二:分散活動時

兩位孩子為前一天換錯了蘋果,而爭執(zhí)著。

男孩說:“你拿的蘋果是我的?!?/p>

女孩說:“我已經拿回家了。”

男孩很堅決地說:“可蘋果是我的?!?/p>

女孩也堅決地說:“拿回家的就是我的?!?/p>

男孩還是不停地說:“那是我的蘋果”……

女孩也不罷休說:“拿回家的就是我的”……

突然,女孩生氣地說:“你再說,你再說,我回家就吃掉它”,男孩沒聲了,就去玩其它玩具。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語表現是非常有趣而豐富的,在未受到成人的干擾下,他們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言語交往方式,也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從以上兩件事例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語言表現本身是無好壞之分的,教師應看到、聽到他們的語言表現,如:是否樂意用語言與他人交往,是否會用語言去解決問題,是否會提問等等,而不是單純地以“完整否”“清晰否”予以評價,更不要粗暴簡單地替孩子解決問題。

關注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積極面,擺脫語言行為的負影響。

情景一:區(qū)域活動時

小班的男孩子特別喜歡搭槍,搭完槍總是要跑一圈予以炫耀,“啪啪啪”的聲音讓許多教師都覺得應取消玩槍的活動。而我班教師從未制止過孩子對槍的熱情,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每天都鼓勵他們用簡短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杰作,“這是什么槍?”“這槍有什么用?”“該配備些什么東西呢?”孩子們的熱情很高,所搭的槍也越來越豐富:長長的拖著管子的是水槍,翹起槍頭的是激光槍,一模一樣的槍叫雙槍,還有火槍、雙筒槍、氣槍等等,除了槍,孩子們還搭建了面罩、盾牌等物品予以配套。

鏡頭二:早晨來園時

一位男孩子不愿叫“老師早”,每天他總是高唱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走進教室,老師看到他如此精神飽滿,總是主動招呼他,一個月后,他每天進教室時,又“啪”地向老師行個軍禮,老師也“啪”地回了個軍禮,老師問:“你為什么這么做?”男孩子認真地說:“我是長官,來報到的?!边^了一段時間,他又變成“小狗”,見到老師就“汪汪”叫,老師問“小狗想說什么話?”那男孩笑嘻嘻地說:“小狗說‘老師早’”

每班的孩子都會在語言發(fā)展中存在差異,有的孩子太會說,被成人稱為“狡辯”,成人也會因此而心煩,有的孩子不會說,又被成人認為“太笨”而失去教育的信心,這就是孩子的語言行為給成人帶來的負影響,當負影響增多時,教師千萬要注意,調整好心態(tài),將眼光投射到孩子語言發(fā)展的積極面。孩子是發(fā)展著的,他們使語言的發(fā)展順應自身的發(fā)展系統(tǒng),也就是說,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是建立在他們對語言的理解上,所以,成人的信任、理解、接受的態(tài)度,可以使孩子交流的愿望自然地增長。

把握孩子的語言興趣,促使其語言的發(fā)展與豐富。

情景一:新年談話時

新年剛過,老師就提供一句句子的格式,讓孩子簡潔地概括出對新年的感受,孩子們說的內容真是豐富多彩,“新年的糖果,甜甜!”“新年的卡片,多多!”“新年的燈籠,高高掛!”“新年的人,多多!”“新年的龍,真漂亮!”“新年的人,笑嘻嘻!”等等。

情景二:教室的展示角

三八婦女節(jié)來臨了,老師讓孩子們帶一樣媽媽常用的東西放在教室的展示角中,有孩子帶來了媽媽的隱形眼鏡盒,神秘地說:“我媽媽是戴眼睛的,可看不見”,有孩子帶來媽媽批作業(yè)的紅筆,自豪地說:“我媽媽是老師,她要批作業(yè)”,有孩子帶來媽媽用的調羹,嗲嗲地說:“媽媽用它喂我吃飯”,也有孩子帶來口紅、梳子、針筒、書等物品,這不僅讓孩子們擁有感興趣的話題,也讓我們成人知道孩子是怎樣看媽媽的。

當成人與幼兒就某個感興趣話題進行討論時,不僅引起幼兒對說的愿望,同時也極大地豐富其語言,所以,和幼兒交談的質與量是影響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在豐富發(fā)展孩子的語言時,也應注意教師自己的日常積累,只有當教師成為生活的欣賞者、教育者,才能更敏感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興趣,才能發(fā)揮巧思,捕捉孩子喜歡的話題,加以引導與豐富。

總之,我們的教育是不能加速幼兒的語言發(fā)展,但能使其語言豐富與擴展,有這么一句話“帶孩子到他們愿意到的程度,而不是你會帶他們到的程度”,日常生活中既蘊育著孩子們語言發(fā)展的素材,又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的良好途徑,請一起將目光投射到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發(fā)展吧。

淺談怎樣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


-->

淺談怎樣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

幼兒語言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交流中發(fā)展起來的。不同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載運著幼兒語言學習的不同內容,多樣化的語言教育活動,有利于促進幼兒口語的發(fā)展,語言技巧的提高,情感的培養(yǎng),并且由于教育內容和形式上各具特點,所以兼顧了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方方面面的需要。為此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模仿學習講述

幼兒要交流,要正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必須要有一事實上的句子、詞匯量和講述技巧才能做到這一點。在幼兒園和家庭中讓幼兒學會復述許多兒歌、短小故事或精彩片段。是幼兒積累詞匯和講述經驗,提高語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在班上開展了“講故事”“說廣告”“背古詩、兒童詩”等活動。讓幼兒復述故事、廣告、背誦詩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對現成文學作品的簡單模仿,沒有創(chuàng)造,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以積累許多語言經驗。在再次運用時,也就成了自己的語言了。例如班上有個幼兒皮膚特嫩,被蚊蟲咬了滿身皰。放學家長來接時,孩子們告訴那幼兒的家長說去買“寶寶金水”洗澡,還唱了“寶寶金水”的廣告歌。那位家長被孩子們說服了,當天就去買顧那比較貴的“寶寶金水”。還有一次,課間活動時,兩個孩子一個做猴哥,一個做八戒。猴哥在教訓八戒說:“懶豬、呆豬、饞豬,我要打得你粉身碎骨,落花流水,片甲不留。”八戒求饒說:“猴哥,你已經打的我耳青鼻腫,腰酸背疼,傷筋動骨,還不行嗎?”那語氣神態(tài)也特投入。這種讓我感到驚訝的場面是挺多的。我問他們,你們從哪里學來的,他們就告訴我是從某個故事、某個廣告、某個動一片、電視劇里學到的。

二、運用創(chuàng)造講述

在日常生活、游戲活動中,努力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這是綱要精神,也是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我讓幼兒扮演“商品推銷員”,創(chuàng)編加模仿地說些廣告語進行推銷?!袄m(xù)編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給幼兒想象和思維的空間,語言自由表達的機會,“十分鐘新聞播放”,讓幼兒說說電視里,村上小朋友中間聽到的軼事,以及利用游戲時間,給幼兒語言交流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條件。在活動中,我注意強弱搭配,師生互動,幼兒互動來培養(yǎng)幼兒的言語組織能力,交往能力。這些活動,小朋友在已有的講述經驗基礎上,把模仿學習得到的句子詞匯、語速、語音運用其中,創(chuàng)造性的講述了自己的廣告、故事,新聞進行語言交往。在不知不覺中語言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個別談話指導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是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為此,我經常有重點的選擇個別幼兒進行指導,及時個別鼓勵,個別糾正。例如,個別幼兒的自信心及交流能力不強,在各活動中聲音很輕,我觀察下來發(fā)現,他們并非不會回答,而是怕回答,怕其他幼兒笑話,給自己造成了不定的心理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運用鼓勵、表揚、談話、講故事等方法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老師不再要提醒他“談話響亮一點,大膽一點。”他無意中就把話說響亮了,完整了,流利了,連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其實很棒。對口齒不清的幼兒,我發(fā)現大都是家長小時候慣壞的,其實他的發(fā)音器官司發(fā)育正常,只是說話習慣問題,我堅持每天要求他們用標準的普通話說熟練1—2句話,來糾正他們的發(fā)音習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對大聲說話的幼兒及時個別提醒,個別糾正不正確的發(fā)音。

四、欣賞文學作品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兒童文學意境奇幻迷離,詞句清新明麗,幼兒能夠從中吸取豐富的美的滋養(yǎng),兒童詩欣賞應大力張揚審美性,而降低認知方面的要求。文學作品通過營造情感氛圍,能夠促使幼兒體驗和理解作品、輕松、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

文學欣賞是對作品作理性分析轉為運用直接思維,強調感受,意會體悟。欣賞中采用多種活動能有助于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例如:讓幼兒反復朗誦,反復品味,讓他們自覺地沉浸在作品的音韻及想象中。讓幼兒結合畫面欣賞,閉著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把作品中描述的畫面通過自己的想象繪畫下來。通過電視媒體使聲音和動畫融為一體,幼兒更能進入藝術境界。請幼兒談談通過欣賞自己有什么感受。專門的欣賞活動后,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時間,如餐前眠后、自由活動時間,讓幼兒憑自己的智力、趣味、愛好、個性差異、自由的想象、模仿朗誦作品與主人公一起傷心、渴望、愛動物產生共鳴進入角色。

促進語言發(fā)展的講述策略


-->

兒童的語言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發(fā)展起來的,運用多樣化的講述策略,對于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為此,我園作了有益的探索。

1.模仿性的陳述。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和家庭教育中,幼兒學會復述許多兒歌、短小的故事或精彩片段。因此,我們開展了“巧嘴巴”“大說唱”“故事王”等語言活動,讓全體幼兒參與朗誦或復述。盡管其語言表達的內容很大程度上是對現成文學作品的模仿,但為其語言發(fā)展積累了經驗,在再次運用時,也就成為孩子自己的語言了。

2.角色化的講述。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分別讓幼兒扮演“天氣預報員”“午餐報告員”“趣聞播報員”“好書推銷員”等角色。不同的角色講述著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角色演繹著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由此促進了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fā)展。

3.情境化的訴說。如小班“我?guī)游锶ド⒉健钡幕顒又?,讓孩子們給玩具動物介紹幼兒園里的花草樹木;中班《小羊和狼》的語言活動中,當小羊受到狼的威脅而大哭時,教師引導幼兒“我們一起來安慰小羊吧”,幼兒很快就進入了情境中,運用己有的經驗真誠地安慰小羊。富有激情的氛圍,能激發(fā)孩子產生說話的動機。

4.拓展性的講述。教師給予幼兒聲音、畫面、語言等信息提示,可以喚醒幼兒的經驗,拓展講述的內容,如綜合活動《搬新家》,一開始教師就播放鞭炮聲,并設置問題:“你猜要干什么了?”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說話的欲望;在播放《小黑人布布》碟片時,教師故意消去聲音,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展開聯想講述。

5.個別化的談話。我們?yōu)楹⒆咏⒘藗€別化的語言發(fā)展跟蹤觀察檔案,并利用晨間、課間、餐后、離園等自由活動時間與幼兒個別交談。平時在活動的組織中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兩兩交流、小組討論的機會,促進生生互動。除此之外,老師們還請警察叔叔、醫(yī)生、消防隊員走進課堂與孩子們交談;組織孩子走出課堂訪問花匠爺爺、小區(qū)保安叔叔、公園管理員;春游、秋游活動后,請孩子將收獲講給爸爸、媽媽聽,并將家長記錄的文字材料張貼出來。這類活動大大增加了幼兒個別交談的機會,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6.言語化的活動。如手指游戲《十個小朋友出來走走走》、摸人游戲《荷花荷花幾時開》、數學游戲《點兵點將》等,幼兒從游戲中習得了語言;另外,與這類游戲性語言相似的活動性語言,在促進幼兒語言方面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如《洗手歌》、《系鞋帶歌》等以語言的形式將一些動作順序固定下來,幼兒在掌握動作技巧的同時習得了語言。

只要真正理解了《綱要》所說的“通過互相滲透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fā)展的條件”這句話的含義,你就一定能找到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多種策略。

教育筆記《在講故事中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筆記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給幼兒講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在藝術活動中促進幼兒發(fā)展 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導讀:藝術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能、技藝的訓練,表現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為綜合性活動,融合了德智美各種素質。比如繪畫,它具有審美特性,是一種語義符號,是形象語言,作為幼兒自我表達的手段,它可以反映個體內...
    2020-11-28 閱讀全文
  • 在多種情境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在多種情境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3~6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至關重要?!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
    2021-08-20 閱讀全文
  • 利用故事結構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利用故事結構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摘要]故事是幼兒園語言領域活動必不可少的材料,故事結構指包含角色、時間、事件等要素及其關系的組合形態(tài)。利用故事結構,通過故事教學活動、區(qū)域游戲等形式,可以幫...
    2021-08-23 閱讀全文
  • 在創(chuàng)造性故事表演游戲中促進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在創(chuàng)造性故事表演游戲中促進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以聽、說、讀、寫為主要途徑的語言教育模式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革。如何支持幼兒在一日生活和游戲中廣泛習得語言,并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已成為學前教育...
    2021-08-23 閱讀全文
  • 好方法促進語言發(fā)展 那么,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 1、說說說,不停地說。 注意!我們可不是鼓勵你成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確、生動...
    2021-08-17 閱讀全文

導讀:藝術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能、技藝的訓練,表現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為綜合性活動,融合了德智美各種素質。比如繪畫,它具有審美特性,是一種語義符號,是形象語言,作為幼兒自我表達的手段,它可以反映個體內...

2020-11-28 閱讀全文

-->在多種情境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3~6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至關重要?!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

2021-08-20 閱讀全文

-->利用故事結構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摘要]故事是幼兒園語言領域活動必不可少的材料,故事結構指包含角色、時間、事件等要素及其關系的組合形態(tài)。利用故事結構,通過故事教學活動、區(qū)域游戲等形式,可以幫...

2021-08-23 閱讀全文

-->在創(chuàng)造性故事表演游戲中促進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以聽、說、讀、寫為主要途徑的語言教育模式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革。如何支持幼兒在一日生活和游戲中廣泛習得語言,并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已成為學前教育...

2021-08-23 閱讀全文

那么,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 1、說說說,不停地說。 注意!我們可不是鼓勵你成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確、生動...

2021-08-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