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的案例分析。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寶貝入園困難的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匯總”,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整理了關于寶貝入園困難的心理分析及日常知識,希望對寶媽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序號標題1孩子不愿去幼兒園家長該怎么辦點擊查看2孩子不喜歡去幼兒園的原因點擊查看3分解孩子不喜歡去幼兒園的對策點擊查看4孩子一定要去幼兒園的原因點擊查看5送孩子去幼兒園一定不要遲到點擊查看6把孩子送去幼兒園的最佳年齡點擊查看7如何觀察孩子上幼兒園后的心理變化點擊查看8六個細節(jié)判斷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點擊查看9幼兒園一天生活標準參考點擊查看10幼兒園一天生活規(guī)律訓練點擊查看11幼兒園暑期生活指導點擊查看12長假后寶貝不愿意上幼兒園該怎么辦點擊查看136大招教您解決孩子長假后不愿意去幼兒園點擊查看14幼兒園給家長開會的技巧點擊查看15幼兒園老師如何開好一場家長會點擊查看16入園后的孩子家長如何了解他點擊查看17面對孩子上幼兒園有情緒的六大招數點擊查看18上幼兒園以后寶媽應該如何教寶貝學識字點擊查看19看已入園家長分享的經驗點擊查看20對幼兒園午睡管理的7個意見點擊查看21正確解讀幼兒園的含義點擊查看22中班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的愿意及對策點擊查看23新生入園前的注意事項點擊查看24寶寶不愿意去幼兒園的各種案例分析點擊查看25節(jié)后寶寶不愿意回園的六大招數點擊查看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父母如何洞察孩子身上的異常信號,并加以有效引導,以防患于未然?
一、我們的孩子需要什么?
這是他們各種情緒和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心理學家阿德勒和杜萊克斯認為,他們無非想要:
·被愛與被接納
·有安全感
·有歸屬感——融入某個群體
·自己的所作所為受人肯定
·逐步邁向獨立,擔負責任及做決定
當孩子感受不到這幾點時,他會有負面情緒,如變得消沉,進而可能會產生不良的行為或異常行為。
當父母親不認同孩子們的情緒時,會發(fā)生什么呢?孩子就有一種羞恥感,父母親這樣做等于把孩子的人格給切開了,分成了兩半;孩子只是在學業(yè)上發(fā)展,而在情感上不讓他們發(fā)展,壓抑他們,如果是永久性的就會造成精神紊亂。
二、常見的幾種不良行為和異常表現,及父母應對策略
1、引起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以引起注意為目的,通常你的感覺是煩躁、懊惱,然后加以提醒或好言勸說。在達到他的追求注意的目的之后,你的孩子也許會暫時停止這壞行為,但不久之后,他也許會舊病復發(fā),以求得更多的注意,或另找一種方法來尋求你的注意。
案例:要睡覺時,六歲的佳佳一會要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又說害怕,不停地要讓爸爸媽媽注意到她,連續(xù)幾個晚上都重復發(fā)生同樣的問題,父母被她搞得很心煩。后來父母了解到,原來佳佳是為了引起父母對她的關注才這樣表現的。后來父母設法給予佳佳應有的關注和愛,也使她有足夠的安全感。佳佳這些折騰就沒有了。
父母應對策略
避免在孩子尋求注意時給予注意,在孩子沒有預料到或在他無意引起注意時,給予正面的關注。不要有求必應,盡可能忽視不良行為,不要被激怒。
2、追求權力
追求權力的孩子通常會令你生氣,讓你有被激怒的感覺,你感到你的權力受到挑戰(zhàn)。陷于權力爭斗的孩子好辯,愛與人作對,結果不是你硬要他服從,就是向他投降。有時你也想擺平或打擊孩子,如果你投降,他的目的就達到了,不再有不良行為。
案例:很多父母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很頭痛,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想盡辦法,軟硬兼施地強迫孩子,甚至不許他離開座位。有時父母或爺爺奶奶在屁股后面追著孩子吃飯,每天都重復著,爸爸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減少孩子的零食,吃飯時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吃,時間到了,讓孩子去玩,中間餓了只給果汁,不給零食,孩子終于了解吃飯再也不能達到權力爭斗的目標,而同時孩子也必須忍受不吃飯所帶來的后果。
父母應對策略
一般是從沖突中退出來,不要與孩子繼續(xù)爭斗或向他投降,也不要生氣??赡艿脑挘尯⒆咏洑v一下不良行為或異常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如果你忍一忍,不和他正面沖突,事后請求他幫忙、詢求他的意見和建議,使他成為你的同伴,那么他就沒有人可以作對了。
3、報復
尋求報復的孩子要的是跟你扯平,因為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通常父母對這種報復行為的反應是感到傷心難過,當父母生氣或想擺平時,孩子可能會發(fā)覺自己斗不過父母,因而轉移目標,開始報復。
懷有報復心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可愛而受到傷害。有一點需要注意,幼小的嬰兒通常不會以報復為手段,他們有時是因為生氣而表現出越軌的行為。
當孩子在你面前說:“你不是我的好媽媽,你對我一點都不好”,甚至說:“你不配做我的爸爸?!边@些話讓人感到很傷心,隨之而來的是氣憤。這就是孩子在以報復的方式和你抗衡。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愛和接納,他們就到外面去,故意報復你,他們知道父母最不喜歡什么,如果你不喜歡他們吸煙、喝酒,或穿奇裝異服,他們就故意這樣做或這樣打扮來報復父母。
父母應對策略
不要以傷害回報孩子,要打破報復的惡性循環(huán);如果你做錯了要道歉,試著想辦法與孩子建立信任、互相尊重的關系,因為尋求報復的孩子極需要被愛。
4、表現力不足
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是要父母對他們放棄希望。你覺得失望,無助,對孩子消極以對,最后完全的放棄,認為孩子真的無可救藥!
案例:文文的父母對她的期望非常高,因為父母都是高材生,希望文文也能像他們一樣,受人尊重,將來長大了更優(yōu)秀。
文文覺得父母因為太優(yōu)秀了,就覺得自己永遠也達不到像父母那樣,因此很自卑。當文文問媽媽數學題時,媽媽給她講了好幾遍她都沒有明白,媽媽說:“我不明白你為什么還不明白,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什么,也許數學對你來說太難了,你不是學數學的料?!庇谑俏奈恼f:“你說的對,媽媽。我真的不是這塊料?!?/p>
父母應對策略
父母一定不要放棄表現力不足的孩子,否則他們會自己放棄。要停止所有的批評。關注所有的努力,無論多么小的努力,父母都要爭取幫助孩子。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和能力,多給予孩子鼓勵。
最后一個父母應對的策略,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集中精神先改變我們的行為。同時改變你對孩子不良行為和異常行為的反應模式。除非父母們愿意花時間和努力同孩子們一起來建立積極的關系,否則任何的指導和訓練都是沒有效果的。
親子關系不良是學校心理輔導中的常見問題,也是很多青少年心理障礙和疾病產生的促發(fā)因素和背景因素。在心理輔導和家教指導工作當中,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并積累實踐經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從青少年親子關系不良的原因分析和應對策略兩個方面進行了理論探討和經驗總結。
在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當中,人際關系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引發(fā)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諸多因素中,人際矛盾與沖突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人際交往作為人類社會化的一種途徑和表現,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起點是家庭。成年之前,父母是長輩中跟子女關系最密切、對子女影響最大的人,親子關系也最容易出現問題,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困境,需要心理輔導教師給與及時有效的幫助。
青少年親子關系狀況是很多學者關注的研究方向。北京近期一項針對3000多名中學生心理狀況的抽樣調查顯示,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學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極度反感父母”。子女對父母的態(tài)度讓人吃驚:6.62%的孩子懼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56.28%的孩子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對父母反應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歡自己的父母。在回答“你很在意誰對你的看法”時,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同學或朋友,近30%選擇老師,15%學生選擇父母,4%左右選擇其他長輩。在中學生的心目中,其重要關系人員依次是:同學或朋友、老師、父母。 親子之間缺乏相互理解與溝通,超過三成的孩子認為父母并不解自己的真實想法。
親子關系中常見的問題及其引發(fā)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孩子心理不斷成熟,要求獨立自主,對父母的管教和約束強烈不滿,從而引發(fā)親子關系緊張。
隨著青春期自我意識的迅速發(fā)展,個體對行為的獨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獨立支配自己的時間、獨立選擇朋友和度過閑暇的方式,希望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成人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理解、尊重在其需要結構中越來越居于優(yōu)勢地位。
青少年與父母關系的發(fā)展一般分為三個進程:
(1)依賴父母:對父母依然保持著一種依賴的心理狀態(tài),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隨著知識水平不斷提高,眼界逐漸開闊,他們已經開始向往家庭以外的世界,向往成人式的生活。
(2)爭取獨立:青少年經常以擺脫對父母的依附標志著自己已經成熟。擺脫的方式可能是自我表白或是主動承擔某些任務,當活動受阻時則可能采取激烈的方式與父母發(fā)生沖突。這是親子之間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
(3)走向成熟:到了十七八歲,即將踏出中學的校門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在家庭和社會上逐步取得成人的地位。不過父母的影響仍繼續(xù)起著作用,由于思維方式、觀念看法等方面的差異,還會引發(fā)親子之間的矛盾。
雖然研究發(fā)現青少年與父母推心置腹的程度不如同齡朋友,但是“在復雜的生活環(huán)境中”遇到問題時,依然選擇與父母商量。但是因為缺乏適當的溝通渠道和方法,常常出現沖突和矛盾。
“代溝”是引發(fā)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矛盾沖突的一個重要因素。
親子兩代人成長的背景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生活閱歷、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責任都不相同,其人生觀、價值觀必然會有所差別,分析、解決問題的方式也難免會有不一致的時候。父母作為權威,勢必要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教導。處于“心理斷乳期”孩子,自我意識增強,有自己的打算,不愿意簡單地接受父母的看法,不甘心事事聽從父母的安排,不可避免地要與父母發(fā)生沖突和爭執(zhí),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代溝”。
父母對青少年社會化過程的影響主要是價值觀和獨立觀念方面,然而正是在這一方面潛伏著雙方可能發(fā)生的沖突。如果父母和高中生親子間在價值觀和理想上能夠達成一致,就能發(fā)展相對和諧的社會關系。如果無法形成一致的看法,就會產生“代溝”,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拒絕把父母作為榜樣。
不正確的家教方式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過度保護、過份溺愛和過于嚴格的家教方式,對親子關系具有較大的破壞作用。過度保護下的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在內心向往獨立的同時會缺乏信心和勇氣,而且也無法擺脫父母的束縛,內心的矛盾和沖突非常激烈,難與父母和諧相處。過度溺愛的家教方式會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替他人著想,由于放縱而不尊重父母,一有不滿之處就會大吵大鬧,雞犬不寧。過于嚴格的家教方式,會使孩子因迫于父母的威力而表面順從,親子之間心理距離較大,孩子在父母面前沉默,很少說真心話,要么表里不一,要么消極抵抗。
父母角色定位偏差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在我國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父母對于孩子的成長往往是全方位介入。在孩子整個人生歷程中,父母都要充當重要角色,盡自己所能培養(yǎng)子女,為其設計美好未來,并一步步做好準備,打好鋪墊。家長們關注子女的成材,并能夠從早期教育入手,其實是家教理念的一種變革和進步,但是父母想要一直都扮演著主要角色就違背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身體和心理都逐漸走向成熟,父母在他們生活中的角色也在慢慢發(fā)生變化。對青少年來講,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父母仍舊發(fā)揮主要的作用,但是他們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對于自身的消費會有一些新的要求,但是經濟上沒有決定權,有些孩子會與父母產生強烈的沖突。在學業(yè)方面,父母會由“主角”逐漸演變成“配角”。學習是以孩子為核心的活動,而且隨著他們的思想日漸成熟,對于自己的學業(yè)狀況、學習動機、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效果等方方面面多少都會有自己的觀點、看法以及應對策略,尤其是那些學習認真,成績不錯的孩子,家長過多的干涉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
家庭氣氛不和諧會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父母之間感情不合,甚至經常爆發(fā)“家庭戰(zhàn)爭”,家庭中嚴重缺乏溫暖和親情。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孩子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怨恨父母,希望遠離家庭,從而導致親子關系冷漠、敵對甚至破裂。
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很容易與父母產生矛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單親本身并非引發(fā)矛盾沖突、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誘因,關鍵是卷入事件當中的成年人的態(tài)度和做法,直接影響了親子關系以及孩子成長的質量。另外雙親關系緊張的家庭比單親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更大。
父親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角度。
父親既是教養(yǎng)者,又是紀律執(zhí)行者、社會化指導者、職業(yè)的榜樣和參謀或閑暇時間的伙伴,其作用不可或缺,然而現實生活中,父親卻在“淡出”家庭教育。認為男性主要應為事業(yè)而奮斗,提升家庭物質生活水平的錯誤觀念使一些父親放棄了教育責任。
錯誤的教子觀念和教育方式也會導致父親失去教育權利,比如有些父親的教育就是板著面孔訓斥甚至打罵子女,侮辱孩子的人格,無視少年獨立、自尊的心理需要,因而造成了父子關系緊張、扭曲甚至破裂。
針對親子關系不良的心理輔導 ,要從父母和子女兩個角度來進行。在眾多的心理輔導與咨詢技術當中,近年來逐漸上升至主流的“家庭治療”最為有效。輔導教師或是咨詢師組織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問題澄清、原因討論以及解決方案的制訂,通過促進家庭成員間良性溝通,實現輔導的各級目標,是很多基本的心理咨詢技術的綜合運用。
在輔導和咨詢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具體分析,制定相應的輔導方案??偟恼f來,對于父母關鍵在于觀念的調整,孩子則關鍵在于方法的指導。
在指導父母進行自我調整時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
1、對子女期望值適當
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屬于信念價值動機,這種動機是父母價值觀與教育觀念的集中反映,它決定教子態(tài)度與方式,也直接影響親子關系。適當的期望值才能夠給孩子提供不竭的動力,過高或是過低都會降低孩子的學習績效。
弗魯姆(V·H·Vroom)的激勵公式指出:激勵力量=目標效價×期望概率。就是說,一個目標是否能對人產生激勵力量,不僅要看該目標對社會、對集體、對個人的價值大小,還要看實現這個目標,在主觀和客觀上的實際可能性有多大,二者之積才是該目標所產生的激勵力量。
家長需要全面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傾向性。 智力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只要努力就會進步”可以用來鼓勵孩子不輕易放棄,但必須承認只有努力未必就會成績優(yōu)異。特殊能力往往被家長忽略,其實孩子將來的事業(yè)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他們身上所具備的一些特殊才能。其次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并予以尊重和接納,輕視和否定會傷害孩子追求進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一定要給孩子一些自由發(fā)展的空間,盡量幫助他們發(fā)揮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2、運用有效溝通
代溝是客觀存在的,通過接受正確的理念運用適當的溝通方法,代溝是可以跨越的。親子之間的誤解、矛盾、偏見和沖突都與溝通障礙有關。溝通障礙首先是由溝通層次過多造成的,父母輕易聽信他人的傳話,對孩子缺乏信任,往往不經自己親自證實便對孩子產生誤解,是導致孩子抵觸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家長時刻強調自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是長輩,以不平等的態(tài)度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也容易形成溝通障礙。
父母必須認識到溝通的首要原則是態(tài)度真誠。真誠是以真實、誠懇、坦率的態(tài)度與對方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得到對方的響應和共鳴,親子之間亦是如此。
其次是尊重。當孩子有了自己的看法和選擇時很需要父母的尊重,卻經常被忽略,父母挑三揀四或完全否定會封閉與孩子的溝通渠道。
寬容和接納也是一條重要原則。親子間有沖突是正?,F象,關鍵要看如何解決和面對。特別是對那些學業(yè)失敗的孩子,因為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家庭的支持和鼓勵至關重要,父母的寬容和接納是最珍貴的禮物和重塑信心的力量源泉。
親子溝通還需要家長提高主動性。青少年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和父母很親近,無話不談,內心世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封閉性特征。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的基礎之上,需要提高與孩子溝通和交流的主動性,不能因為感到孩子的冷淡就對其不理不睬。
3、調整不當的家教觀念和方式
專制、放任或是溺愛的家教方式必須及時調整,最適宜的是民主型的家教方式,親子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盡量以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問題。在調整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合理的調整和變換節(jié)奏,最好擬定一個可行性計劃,盡管很難做到讓孩子難以察覺,也要保證能夠被孩子接受。孩子已經十分習慣了多年以來父母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和方式,突然改變會很不適應,甚至驚訝、懷疑或是排斥,產生反作用。另外切莫半途而廢,無論從眼前還是長遠考慮,調整家教風格一定要有持久性。
4、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
加強自我提升
父母的自我反思和調整要考慮孩子的評價視角,一般來說青少年對父母以下幾方面比較重視:
(1)能否理解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權利,以民主平等的作風方式與子女交往。
(2)能否對子女關心而不溺愛,嚴而有度,而非期望過高。
(3)父母感情是否融洽,彼此尊重。
(4)父母的個性特征。對于母親,喜歡的特定是關心體貼、和藹可親和愛子女;最討厭的是羅嗦、發(fā)脾氣。對于父親,喜歡的是關心幫助自己,事業(yè)心強和愛子女;最反感的是過于嚴厲和粗暴。
在輔導中需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比如:和父母出現矛盾和沖突應該怎么辦?可以提醒他們做到以下幾點:
(1)認識到父母是最親的人,要懂得珍惜人間至真的情感,不能輕易傷害他們的心。
(2)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要因為處理不當而造成更嚴重的家庭矛盾和后果。
(3) 對父母要關心、愛護、理解、包容,不能一味地索取,只有真心付出才會有回報。
(4)與父母交流觀點看法也要注意態(tài)度、場合、措辭、時機的適宜性。
通過有效的親子關系心理輔導,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還能夠幫助當事人學習與身邊的其他人和睦相處,改善不良的人際關系,可謂意義深遠。人際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掌握運用得成功不但會提高生活的質量,還會促進學習與工作績效,可謂一舉多得。
撒謊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種現象,寶寶撒謊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他的認識能力相關,一般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幻想性撒謊
3歲內的寶寶無法分清想像與現實,常常把想像的事物當作現實的事物來描述。他們往往會即興、隨意地把自己聽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經過自己的想像加工,套用到現實的人或事上去,出現沒有邏輯、不真實的“撒謊”;他們也可能把自己的愿望施加到某件事情上,把本來不存在的事情說得跟真的一樣,但是又漏洞百出,這只是他們通過想像表達自己愿望的一種方式。他們的這種撒謊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帶有非常明顯的幻想痕跡。
被動性撒謊
寶寶天性想要做好某件事情,獲得媽媽或其他自己喜愛的人的贊賞。當他們做錯事情后,會因為擔心受罰而說謊。其實,寶寶天性純真、直率,他們不會隱瞞自己的意圖,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不會控制自己探索的欲望。但當他發(fā)現自己的誠實引起了媽媽的不滿甚至是責罰時,為了逃避寶寶就會嘗試說謊。尤其當寶寶說謊后成功逃避責罰時,他們的說謊行為就會得到鼓勵。
行為性撒謊
有些被父母嬌生慣養(yǎng)的寶寶,習慣于一切玩具、食品都歸自己所有。他們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東西,只要自己喜歡都有可能悄悄地把它拿回家。為了怕媽媽發(fā)現而失去這些東西,寶寶也可能編一些想像的小謊言來讓自己的行為變得更加合理。
四大策略,將謊言轉化成智慧
可能媽媽們沒有想到,在寶寶的謊言背后還孕育著智慧種子吧!
對寶寶而言,撒謊,尤其是幻想性撒謊是他們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的最好見證。只要媽媽根據寶寶撒謊的情況分別對待,并進行恰當引導,寶寶的撒謊就不再是令媽媽頭痛的問題。相反,利用寶寶的撒謊行為,媽媽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更加充滿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聰慧寶寶。
策略一:正確對待寶寶的撒謊行為
撒謊的過程其實就是寶寶想像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它對培養(yǎng)寶寶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當寶寶像露露一樣撒謊時,媽媽千萬不要訓斥他:“露露,瞎說什么呢?你哪兒有芭比娃娃?”聰明的媽媽會說:“寶寶,你沒有這樣的芭比娃娃,但是你確實很希望有一個這樣的芭比娃娃,對吧?你的想像力真豐富!你再想想,你想要的芭比娃娃還能做些什么?我們來編一個芭比娃娃的故事好不好?”如果媽媽策略指出寶寶的問題,同時寬容對待寶寶的幻想性撒謊行為,并對他們的幻想性撒謊行為進行誘導,寶寶就會在誘導下擺脫錯誤的撒謊行為,并大膽地想像與創(chuàng)作。如果發(fā)現寶寶有幻想性撒謊行為,媽媽千萬不要因寶寶撒謊而訓斥他們。要知道,這樣的處理方式極有可能扼殺一個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策略二:給寶寶創(chuàng)造更多的幻想性“撒謊”機會
比如,寶寶對媽媽做飯的事十分好奇,那么媽媽在跟寶寶玩耍時可以來一次幻想性“撒謊”競賽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激發(fā)寶寶的想像力,挖掘他們的語言智能。媽媽一邊假裝做各種洗菜切菜的動作,一邊對著寶寶嘮叨:“現在我要給寶寶做飯了,我把茄子洗干凈,咚咚咚咚切成絲,給寶寶做個魚香茄子煲……好了,魚香茄子煲做好了,現在該寶寶給媽媽做好吃的了”。于是,寶寶會在媽媽的誘導下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媽媽或家里其他人做出很多的“美味佳肴”來。
策略三:讓責罰變得更策略些
當寶寶做錯事,為逃避責罰而撒謊的時候,媽媽不要如臨大敵般地對待他們。這樣會給寶寶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不見得能立竿見影地改變寶寶的撒謊行為,相反還可能讓寶寶更加依賴撒謊來逃避責罰。聰明的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這次錯誤做點別的文章,既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又不失時機地利用撒謊行為開發(fā)寶寶的智力。比如,媽媽可以直截了當地指出寶寶的錯誤,溫和地提醒寶寶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然后再給他們提出要求:你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彌補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免于懲罰,比如編一個自己想像的故事等。
策略四:給寶寶一次設法補救方案的機會
如果寶寶發(fā)生行為性撒謊,媽媽一定要相信寶寶會改正錯誤,并可給寶寶提供一個設想補救方案并實施方案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寶寶自省,同時也可通過給予寶寶設法補救方案的機會,讓他們開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養(yǎng)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比如,寶寶拿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媽媽可以讓寶寶自己思考,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錯誤?聰明的寶寶可能會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還給人家并道歉;把玩具還給人家的同時,把自己的玩具借給人家玩;把玩具先還給人家,然后再與人家商量,說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一會兒等。如果寶寶想不出方案,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提示:“菲菲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會很難過啊,你怎么辦她才不會難過呢?”
愛說謊的寶寶更富于創(chuàng)造力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般,寶寶從3歲開始就會說謊,到小學二、三年級時,謊言最多也最嚴重。
但說謊是每個寶寶的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站在寶寶智能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寶寶動輒說謊媽媽也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心理學證實:說謊者必須具備將自己未曾體驗的事,說得像確有其事的能力,這表示他們具有將語言與行為分離的能力。也就是說,善于編造謊言的寶寶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心理學研究證實:會說謊的寶寶比不會說謊的寶寶創(chuàng)造力高得多。
因此,如果聽到寶寶說謊媽媽千萬不要大聲斥責,這樣的態(tài)度可能會剝奪寶寶創(chuàng)造和思考的機會,對寶寶的智力開發(fā)與心理發(fā)育造成不好的影響。媽媽惟一需要做的就是采取適當的方式正確地引導寶寶,讓寶寶的撒謊行為拐個彎,進而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孩子都上小學了,但是仍舊調皮、不聽話、不愛學習、你說東,他偏向西。這根源追問起來其實是因為第一反抗期沒有很好的把握。既然這樣,那大家一起跟著我的思路認真往下看——
第一反抗期是針對2-4周歲的幼兒?;仡櫼幌挛覀兒⒆釉诘谝环纯箷r的情形:
1.你的孩子大約幾歲時,你忽然感覺不聽話了?
2.對孩子不聽話?你是如何做的?是進行嚇唬?打罵?置之不理?還是把孩子弄哭后,又怕哭壞,最終又去哄呢?
3.在你家庭里,你們夫妻在教育孩子觀念上一致嗎?有沒有因為觀念不一致而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4.你們夫妻之間和老人之間在孩子的教養(yǎng)方面,有沒有觀念上的沖突和方法上的不一致?
對于這四個問題,你們家的情況是怎樣?面對這些問題,那我們要如何應對呢?這一時期所體現出來的現象一般有:
1.孩子想嘗試一切新鮮事物。
2.吃飯問題。
3.生活方面磨蹭。
不知大家是如何理解反抗之意的,我的片面理解是,在家庭生活中,一方對另一方不滿意,讓他做什么,他偏不聽。這正是2--4周歲幼兒身上體現出來的反抗。大家認真思考下,幾乎2--4周歲的幼兒都會經歷這些現象。如果我們采取打罵,那終是無法解決這些現象的。那這是為何呢?
下面是老師分析的四種原因:
1.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回過頭想想,當孩子一生下來時,完全就是一張白紙,在嬰兒期孩子只會用笑和哭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并沒有其它情緒表達,而我們也只是初略孩子的情緒想法,靠我們平時的觀察來猜測寶寶想表達的意思。到寶寶2周歲基本很能說了。(不過我家培洪說話就比較晚,2周3個月才開始說話耶,當然開口后,很快就能說得很流利了)會用語言表達后,寶寶都想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加以表情,說出的話顯得比較夸張,而我們大人卻覺得好玩。老是以笑來應對寶寶,其實這種方式是錯誤的,我們應該主動引導孩子的表達。
還有就是大家抱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孩子能表達后,就想讓孩子開始識字。其實這個時期是寶寶最佳的口語期(0-3),我們只要每天對著寶寶說話,他就能成句成句地學會。這時的記憶力也是相當好。還有我們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就是,當寶寶說要某一事物時,當你給他后,他又不要,不知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是為什么?只要是細心的家長,一定都會知道這么大的寶寶,在用詞方面還用得不準,所以產生了答非所問,他要東,你卻給了他西,孩子自然就會有情緒,而我們又不理解孩子的意圖。脾氣急燥的家長,這時就會有情緒,甚至還打孩子,這樣親子矛盾就來了。家長情緒失控時,我們不妨冷處理,細心觀察一下,而不能用傳統(tǒng)觀念,對于第一反抗期的寶寶來說是無效的。
2.家長忽略了游戲心理。
經??吹胶⒆映燥?,滿地跑。其實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要跑?是不是我們先追他,他才跑。孩子還以為我們在和他玩游戲呢?所以這不能怪孩子,只能從自身找原因,吃飯對于一個1歲半以后的孩子,如果餓了本能就會用手去抓東西吃。而我們卻老是怕弄臟衣服及地板,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培洪媽就是這樣,不過我當時最討厭孩子邊走邊吃,我是讓培洪一邊吃一邊看電視。這方法自然也是錯誤的。)只要我們了解到寶寶剛開始時都是用手來協(xié)調動作,寶寶一般用手感知會持續(xù)2個月,然后用勺子開始模仿我們大人的動作,手和嘴正在協(xié)調配合吃飯,剛開始也許會把飯打到臉上,額頭上……當我們意識到這是寶寶成長中的必須一課時。相信我們的年輕家長們都會滿心歡喜看著寶寶這一巨大變化的??涩F實中像我一樣的人還是比較多,包辦代替了孩子的本能。(終歸還是觀念在作怪)
我們當家長的要有心理準備,你要如何喂養(yǎng)你的孩子?孩子不愛吃飯,有沒有想過為何不愛吃?所以我們家長在遇到情況時應該站在那先觀察、琢磨一下,想想招。怎樣在我們大人的序列中找到節(jié)奏感、責任感。如何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來引導?
3.單向思維。
經??吹竭@一時期的寶寶,護自己的玩具現象。老師給這總結了一句話:“寧要玩具,不要友誼。”其實大家細細思考下確實如此,有時家里來了小朋友,是不是經??吹胶⒆硬缓托∨笥逊窒碜约旱耐婢撸咳绻蠹抑肋@是這一時期寶寶的現象,就不覺得奇怪了,這時候我們只要用其它新鮮的東西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一般就可以了。這當然也需要我們的方式方法。所以對于我們家長朋友學習是很必要的。
4.隔代教育的影響讓孩子學會說“不”
對于這個問題,絕大部分家庭都經歷過,如果我們試圖給寶寶養(yǎng)成好習慣,那必須要有約束力。如果在父母這邊建立好了好習慣,老人那邊卻破壞好習慣。這不難理解,因為我們和老人之間在觀念和方法上不一樣,所以我們就得在這上面作文章。才不會讓孩子生活在夾縫中,讓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那么我們年輕的父母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1.走到孩子身邊,蹲下來告訴孩子“我需要幫助”
當遇到你叫寶寶吃飯或者其它什么事時,如果寶寶專注于他手上的事,這時你如果叫了二遍,寶寶還是沒有反映,這時你就不要再說第三遍了,這時候的寶寶他只專心做自己的事,而完全沒有聽你在說什么,所以我們就沒必要再嘮叨了。我們可以走到孩子身邊,蹲下來一起關注寶寶手上的東西,這時,寶寶感覺到你來到他身邊,會抬起頭看你,你就可以面帶微笑,用眼睛看著寶寶的眼睛,用溫和的語氣,簡潔的語言對寶寶說:我需要你的幫助。對于這么大的寶寶,是很愿意幫助人的,當幫你做后,你對他說一聲:謝謝。那效果就更好了。不過,切忌不要用命令的語言。對于小一些的孩子,你用命令的語言可能性有作用,大一些的孩子就會反抗了:你為何自己不做?所以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
2.制定家庭規(guī)則:
很多家長都習慣于對某一件事,嘮叨個不停,而忽略了制定家庭規(guī)則,這對于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是非常不利的。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家庭教育中,大家必須得關注規(guī)矩,當然這規(guī)矩需要全家一起總動員,不能只是孩子一人執(zhí)行,這樣孩子是不會遵守的。
我們已經知道,這時期是處于游戲親子溝通,對于,那些愁于寶寶每天吃飯困難的家長們,你是否了解了寶寶在幼兒園的就餐習慣。我們可以和幼兒園一樣進行分餐制度。為什么會有5+2=0這個說法,就是因為孩子在幼兒園5天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周末2天在家,被父母破壞,又歸為0了。所以說,根源還是在我們家長身上。我們應該在飯前和孩子商量規(guī)定好。吃一餐飯的時間是多少?到點了沒吃完就收碗筷,等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就一定得執(zhí)行,這樣孩子經歷幾次后,就明白,不吃媽媽就收走了,中間又沒零食吃。自然就會認真吃飯了。還有一點就是,在吃飯時,不要一家人的眼睛都盯著孩子,這樣過份的關注,會打亂孩子吃飯的就餐氛圍,只有建立良好的就餐秩序,同時有饑餓感,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會形成。
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老是嘮叨個不停,這樣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抓不住重點。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么?在和孩子交流時,要眼睛看著孩子眼睛,告訴孩子,你想做什么?或者讓孩子做什么?盡是用簡潔易懂的語言。
3.巧妙運用注意力轉移法應對孩子的單向思維。
“第一反抗期”的寶寶對一切東西在他的眼里都感到新鮮,比如,經??吹綄殞毎褨|西放到嘴里,這其實是寶寶通過嘴來嘗試這個東西,找下感覺。接著通過手來握、撿、放等肢體協(xié)調動作。如果,這時家長不分清紅皂白就上去搶孩子的東西,或者用武力來解決,這是徒勞的。這一舉動還有一危害就是,把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給阻斷了。好奇心一旦沒了,想像力也就沒了。如何避免呢?就像很多人覺得孩子把東西放到嘴巴里臟、不安全。可這么小的孩子卻不懂安全不安全;臟還是不臟。這只有在事前先進行家里安全教育和室外教育。并制造孩子探索世界的環(huán)境。讓孩子在這一時期充分發(fā)揮他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千萬不要忘了這一時期是寶寶單向思維時期,所以可以用其它新鮮事物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一、問題的提出幼兒進入幼兒園,開始第一次接觸集體生活,當他面對全新的環(huán)境時,使他產生了焦慮,恐懼等情緒反應并在人際適應,環(huán)境認同等方面產生新的認識。幼兒期是形成的社會態(tài)度、社會行為的重要時期,如果這一時期的幼兒能順利適應新的環(huán)境,將有助于幼兒增強自信心,發(fā)展自筆者意識,建立良好的情緒情感和道德品質。從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上看,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決定了幼兒的適應水平。新入園的"小小班"幼兒因為年齡小,平均年齡都在2-3歲之間,身體機能的發(fā)育還不完善,特別是大腦神經中樞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完善,而使得他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能力,適應能力都比較差。在入園適應期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入園適應問題。從個體的適應上看,人們日益重視在轉折期中個體的適應進程對其今后的影響,強調在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在個體與環(huán)境關系的變化中理解個體的發(fā)展。在影響個體轉折期適應的諸多因素中,社會支持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環(huán)境資源,在個體適應中占到重要位置。在已有的研究中指出,在進入新環(huán)境的轉折期中,個體的社會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個體在轉折期中的適應進程。入園適應困難的幼兒在行為態(tài)度上的主要表現為抵觸、回避和拒絕與教師、同伴親近,且常獨自游戲,在較長時間內不習慣且難以遵守集體生活的基本規(guī)則,游離于活動之外;不會或不愿自己獨立完成基本的自筆者料理工作;情緒上常處于緊張、焦慮、不安、過分沮喪及哭鬧狀態(tài),入園后與家人分離時大哭大鬧,且入園抵觸情緒強烈。而入園適應良好的幼兒在行為態(tài)度上的主要表現為,能接受老師和新伙伴的親近,愿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游戲,能與老師同伴學習和簡單交談;能在較短時間內習慣并遵守集體生活的初步規(guī)范,樂意參加集體活動;能夠學著獨立完成進餐,如廁,睡眠,穿脫衣服等基本的個人自筆者料理;能常處于平靜,輕松,愉快的情緒情感上,喜歡上幼兒園。YY是小班的一個小朋友,他新入園后的長達半年的種種表現如來園長時間的哭鬧,不說話,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常往教室外跑。這引起了筆者對他的入園適應問題的關注。本文以觀察、訪談作為主要研究方法。筆者從個案的語言發(fā)展遲緩,家庭教養(yǎng)方式和幼兒園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這三個方面分析出現入園適應困難的成因。筆者在關注著這個幼兒入園適應期的全過程之余,開始對他的入園適應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發(fā)生在這一個個案身上的入園適應問題的相關因素的描述與分析,試圖分析其入園適應困難的原因。本文關注的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YY的入園適應困難。二、關鍵概念的界定(一)入園適應困難適應有困難兒童與同齡兒童相比,他們常在家庭、學?;蚱渌墓妶龊媳憩F出不能適應,產生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自六十年代起,香港的學者[1]便采用上述定義描述適應困難兒童。也有學者認為入園適應困難是指,年幼的孩子突然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和親人來到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會出現情緒的不穩(wěn)定,如哭鬧、不吃飯、不睡覺、跟人,或沉默不語。已有研究中對于"入園適應困難"無明確的界定。筆者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本研究的需要對"入園適應困難"進行界定。筆者認為,幼兒在新進入幼兒園環(huán)境后,表現出不能適應,產生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的現象,且持續(xù)時間為兩周以上,則稱為入園適應困難(二)語言發(fā)展遲緩言語遲滯(delayedspeech),兒童在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進程中,由于發(fā)育遲緩或心理--生理失調而造成言語的發(fā)生,發(fā)展低于正常水平的現象。其原因有:言語器官損傷,智力有缺陷,體質虛弱,長期患病,缺乏語言環(huán)境等。研究表明,言語發(fā)育遲緩的兒童,通常伴有肌肉協(xié)調欠佳,運動能力發(fā)展遲緩,健康狀況不良,?;己粑鞴偌膊?,兩手并用,內分泌失調等。[3]在本文的研究中語言發(fā)展遲緩就是以言語遲滯作為名詞界定,筆者認為在本研究中他們表達了同一個意思。(三)社會支持系統(tǒng)社會支持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它既包含環(huán)境因素,又包含個體內在的認知因素,直接反映了個體與他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由兒童及其周圍與之有接觸的人們(支持者),以及兒童與這些支持者之間的交往活動所構成的系統(tǒng)。[4]筆者認為幼兒園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在幼兒園范圍內以個體(被支持者)為中心,個體及其周圍與之有接觸的人們(支持者),以及個體與這些人之間的交往活動(支持性的活動)所構成的系統(tǒng)。
寶寶入園后難題一、上幼兒園哭鬧不止每到入學季,最常見的場景就是早上幼兒園新生淚水漣漣、哭聲震天。當第一次離開家人的呵護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寶寶的不安全感自然油然而生,他們會表現出情緒不穩(wěn)定、波動大,容易發(fā)脾氣、急躁、哭泣、撒嬌,并且比平時更"黏"爸爸媽媽,喜歡讓爸爸媽媽撫摸、擁抱和陪伴。小編對策:遇到這樣的情況,正確的做法是把寶寶送到幼兒園以后,就要面帶微笑但態(tài)度堅定地跟孩子告別,告訴他"等幼兒園放學的時候我來接你"后馬上離開,讓寶寶把依戀和安全感建立在幼兒園的**媽媽老師身上。讓寶寶帶上喜歡的小玩具等依戀物上幼兒園也可以有效緩解他們的焦慮。爸爸媽媽在寶寶面前表現得過度戀戀不舍只會加重寶寶的分離焦慮,還會給寶寶傳遞負面的信息,寶寶自然而然會推理出幼兒園不好玩、不安全,所以媽媽才會哭,如果我哭的很厲害,媽媽就會把我?guī)Щ丶?。另外,也不要過分美化幼兒園,如果寶寶產生心理落差更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最初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早半個小時接寶寶回家,以后再慢慢推遲到正常時間?;丶液?,爸爸媽媽要更多和寶寶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情緒和活動狀況,讓寶寶可以放松下來,緩解一天積累的壓力和緊張。寶寶入園后難題二、經常生病胃口變差、呼吸道感染、感冒這些癥狀對經歷過寶寶剛上幼兒園的父母來說一點也不陌生。這除了因為寶寶接觸各種病毒、細菌的機會及交叉感染機會增加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在適應新環(huán)境的過程中,當寶寶不適應而又無法用語言去表達時,就會通過生理上的反應即生病來表現。爸爸媽媽對此不要太緊張,要給寶寶一段時間去適應這件事情。剛入園尿褲子和拉褲子的現象及頻率比平時要多,有些寶寶還不是太會表達自己的時候,尿濕褲子也不能及時告訴老師,很容易因為長期穿著濕褲子而著涼。另外,寶寶在緊張、焦慮時會通過飲食來緩解自己的情緒,導致胃口變差。小編對策:如果寶寶生病是因為心理因素導致的,只要緩解他們的焦慮就OK了。在保證規(guī)律作息時間的前提下,可以多帶寶寶出去曬太陽,進行戶外運動,增加肺活量,增強抵抗力。有條件的話,父母可以為寶寶選擇有機食材。對寶寶來說,越天然的食材越有能量,不需要攝取太多就可以滿足身體需求。另外,鼓勵寶寶多跟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我要喝水""我要上廁所"等,就算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也要盡量給老師示意。寶寶入園后難題三、誰也不認識,孤獨沒有朋友在幼兒園這么陌生嶄新的環(huán)境里,由于寶寶很多時候不能很好地跟同伴表達自己的意愿,如心里想著跟其他小伙伴玩,會用很大的力氣去拿別人的玩具或撞到別人身上,這時候被抓到或被撞到的寶寶很容易就稱為爸爸媽媽眼中"被欺負的孩子"。還有些寶寶喜歡當"獨行俠",和其他小朋友總是玩不到一塊去。寶寶需要一個適應和調節(jié)的過程去積累交往經驗。爸爸媽媽在平時要幫助他學習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怎樣友好地與同伴交談,當別的寶寶正在玩時怎樣以適當的方式請求參加,當輪流使用玩具時懂得耐心地等待等。有時寶寶之間發(fā)生沖突,例如爭搶玩具時發(fā)生的身體碰撞等,并不代表討厭,反而是寶寶想一起玩的表現,所謂的"被欺負"是學習交往的一個必經過程,爸爸媽媽不要過分緊張。另外,如果寶寶在交朋友時遇到挫折,例如不能成功加入到小伙伴的團隊里玩,要允許寶寶"退一步",再鼓勵寶寶與別人交往,幫助孩子獲得一次成功融入新團隊的經驗,而不是逃避這種失敗。
你是否經常被孩子折騰得頭暈腦漲?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和你作對?你面對自己的孩子是否總是束手無策?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都是一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這里沒有靈丹妙藥,但卻有許多心理教育的原則和技巧。帶您探究孩子不聽話的種種表現、原因及應對措施,讓您能正確且自如地面對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1現象孩子“不聽話”的不同情況
“不聽話”,為人父母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會使用這個詞,但家長是否清楚,當您使用這個詞時,不公平的指責就會在您心愛的孩子心里體會到了。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一、有的孩子好像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須做完否則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別的事。例如:不看完動畫片不吃飯。
二、有的孩子要求父母一起做游戲、聊天、陪他玩,還有興趣盎然。否則,你不滿足他,說不定就會出現家長不希望出現的“小動作”。
三、有的孩子你說什么他似乎總是很有理,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
四、有的孩子似乎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看似聽話,但卻心猿意馬,不能按時、按量完成父母的要求。
五、有的孩子似乎記性不好,丟三落四,告訴他怎么做,他可能一扭頭就又忘了,總得讓父母不斷提醒。
以上幾種情況出現時,每個家長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那么,孩子真的“不聽話”嗎?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2原因
孩子:我們不聽話的20條原因
差不多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然而有些孩子就是不聽話,為什么會這樣呢?是不是孩子故意與父母作對?還是一些別的原因呢?事實上,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有許多的原因的?,F在我們將在孩子口中的一些原因列出:
1.他們對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嚴,我做不到。
2.他們曾傷害過我的自尊心。
3.我對他們不服氣。
4.當時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們說的話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7.他們經常打人,我反感他們。
8.我正在生氣,心太煩,誰的話也不愛聽。
9.他們對我說話時態(tài)度不好,語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們總拿我跟別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聽這些話。
11.我經常挨訓,已經和他們形成對抗心理。
12.他們說的話是假話,我才不愛聽。
13.他們說話太啰嗦,讓我厭煩,我就賭氣不停。
14.他們經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們說話我聽不進去。
15.他們總愛帶一堆人來家喝酒,吵吵嚷嚷影響我學習,我很反感。
16.他們遇上不順心的事總會拿我出氣,所以我很生氣。
17.家長每天看電視聲音太大,影響我睡覺,所以我就和他們對抗,就不聽話。
18.我說的話他們從來不愿聽,甚至連我的解釋也聽不進去,所以他們說話我也不愛聽了。
19.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不用老讓別人管著我了。
20.所有的時間都讓老師和家長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時間做,我一點自由也沒有,越聽話越沒有自由。
這些孩子的話給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家長和教師應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3分析
孩子不聽話行為“解密”
孩子的成長中是不是有各種不聽話的行為呢?作為父母的您是不是也因此而傷神不已呢?看看我們?yōu)槟偨Y的孩子不聽話行為解密吧。
不聽話行為1
頂嘴
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十句,且振振有詞。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彼驼f:“我有權決定什么時候收拾玩具?!蔽覛獾藐P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p>
專家解密:
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他知識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一對一支招:當父母對孩子有一個要求,而孩子反駁家長的時候,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后與孩子討論一個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雙方達成共識。
不聽話行為2
批評就摔門
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上。
專家解密:
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系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huán)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fā)展。父母忽視家庭人際(夫妻之間、與長輩之間等)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年幼的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就學會了。
一對一支招:成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將很快學會并反饋給你。
不聽話行為3
耍脾氣
兒子玩起電腦游戲沒完沒了,我說:“別老玩,眼睛會弄壞的。”他頭也不回地說:“你真煩,煩死了。”如果你和他討論這個問題,就陷入糾纏不清的討價還價之中,弄得我頭都大了。
專家解密:
孩子嫌父母煩,是因為他必須停止玩游戲,且即使不停止也勢必玩不成。而頂撞的言語是家人的版本。
一對一支招:好比玩電腦時間長了影響眼睛,是孩子已經知道的和你多次嘮叨的。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約定玩電腦的時間,并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必要時父母輕拍孩子的身體給予提醒。平時,要特別表揚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強化。
不聽話行為4
不理你
說好午睡起來去公園,可午睡時間到了,兒子還在玩,我們一遍遍催促他:“寶寶乖,趕緊上床,要不來不及去公園了?!笨伤拖衩@子似的,毫無反應。
專家解密:
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并有很好的對策“不予理睬”,這樣就不會被輕易干擾。時間是抽象的,幼兒普遍缺乏時間觀念,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一對一支招:如給孩子有限選擇“要么睡午覺,可以去公園;要么繼續(xù)玩,不去公園”,視孩子的游戲內容而定,如果孩子的游戲內容難以暫時告一段落,則應允許其完成(不可隨意打斷孩子的游戲或活動,因為培養(yǎng)注意力也很重要)。
不聽話行為5
用蟲嚇姐姐
兒子知道小表姐特別怕蟲,他就會抓只螞蚱甚至蟑螂放在姐姐頭上,弄得姐姐尖聲哭叫。
專家解密:
這是兒童的惡作劇,也是兒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聲哭叫”的效果。須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樂觀,不可粗暴扼殺。
一對一支招: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講幽默故事,同時關照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平時,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可運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父母說“有個人哭呀哭,哭出兩缸眼淚水,結果就在淚水里游泳了”,孩子會覺得很滑稽而破涕為笑。
不聽話行為6
不斷要新玩具
下班回家,兒子第一句話就問“給我買玩具了嗎?他爸爸出差了,從外地打來電話,他搶過話筒就叫:給我買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兒子還是不斷地說要買。
專家解密:
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同時喜歡新玩具,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如漂亮的玩家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復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chuàng)意、玩出名堂。
一對一支招: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
不聽話行為7
故意做壞事,還做鬼臉
吃飯前讓4歲的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我罵她,她還自得其樂地向你做鬼臉。
專家解密:
有兩種可能,一是不愿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罵。做鬼臉,很可能是由此她偶爾做了,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氣為樂,不再處罰她。
一對一支招: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當沒發(fā)生這一幕。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生內疚感。事后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語言表達,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不聽話行為8
纏人撒嬌
女人常提出種種煩瑣的要求并夸張地訴苦。比如說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時她準會哭哭啼啼地說:“我腳痛,要背(要打的)”;睡前故事講好該熄燈了,她又嚷嚷著叫我過去,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要媽媽陪呀......”
專家解密:
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
一對一支招: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時候才予以滿足。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么,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于她。如果,孩子總是處于不知媽媽什么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tài)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不聽話行為9
乖孩子換了一個人
5歲的兒子越來越懂事,常安靜地自己玩或畫畫、看書,可欣慰之時,發(fā)現他又突然不聽話了,嘟嘟囔囔地纏人,動不動就蹬掉鞋子跺腳,仿佛退回到2歲。我十分納悶,那個“大孩子”哪去了?
專家解密:
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信號,“不聽話”必有原因。請仔細回顧家里或幼兒園有無重大事情發(fā)生?幼兒表達痛苦、悲傷情緒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發(fā)時,他們好像無動于衷,事后,當大人逐漸淡忘時,他們常以非正常行為表現出來,看起來像“換了個人”。特別是很乖巧的孩子,他們因為太聽話,也更加容易受到傷害。
不聽話行為10
當眾大哭大鬧
在超市排隊付賬,女兒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鬧著要吃,我不理會,她就大聲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眾人不贊成的目光所淹沒。
專家解密:
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yǎng)。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挾你、控制你。
一對一支招: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
不聽話行為11
要玩,不肯回家
每次帶兒子去游樂場,他都哭著賴著不肯回家,弄得我們筋疲力盡。
專家解密:
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而玩起來不肯收場,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請理解孩子。
一對一支招:讓孩子盡可能盡興玩。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會取得較好的合作。平時,父母要強調并做到“說話算數”,還要夸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不聽話行為12
霸道的孩子
在兒子眼里,玩具永遠是別人的好??吹洁従蛹液⒆油媸裁矗⒖套愤^去搶著要玩。別人騎木馬,竟會把別人拽下來,自己騎上去。
專家解密:
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于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平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對一支招:態(tài)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后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不聽話行為13
罰站逃走
我制止兒子用石頭扔小貓,說:“你想罰站墻角嗎?”他仍舊扔。我把他拉到墻角,讓他站好,但一松手,他就跑掉了。
專家解密:
不聽媽媽的話,是父母造成的。給幼兒立規(guī)矩,只要父母認真,孩子是不敢輕易抵抗的。孩子第一次“跑掉”是偶然,但成功了,他就學會“跑掉”(操作條件反射)
一對一支招:家長樹立威信,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按照規(guī)矩嚴格要求自己。
4觀點
現在的孩子難教育,怎么個難法?有孩子的人都知道:你讓他這樣,他非那樣;你說一句,他有十句等著你;你批評他一句,他不是要殺人,就是要自殺;他們敢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家長束手無策。
其實,不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是社會、家長和孩子都變了,可是,家長的教育方法卻沒有跟上這種變化,不適用了,傾聽一下專家的不同觀點,當你再面對孩子的不聽話行為,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感受。
給孩子一點不聽話的空間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時間,隨他怎么支配,不可以每一分鐘都計算在內,分秒必爭,緊迫盯人,這對孩子內心的感受非常重要。
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他便不覺得是被逼在做事。一旦他覺得有主控權、是他自己的決定,他心中就甘愿得多了。更何況,我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也不見得就是最完美的,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孩子慢慢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稍微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如果孩子完全照著大人的方式去做、一成不變的話,人類怎么會有創(chuàng)新出來呢?只要目標達到了,請給孩子一點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人類的文明就是來自不完全聽父母話的孩子的創(chuàng)意上。
孩子不聽話不一定就是壞事情
很多家長和老師認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經常不按父母和老師的要求去做,有時好像故意與父母和老師作對。
其實,孩子“不聽話”并非壞事,而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我們都知道,孩子出生后要經過一次生理上的斷乳,切乳與母親身體的聯(lián)系。但是在心理方面,孩子仍然與父母聯(lián)為一體,需要父母與成年人的保護。他們表現出對成年人較大的依賴性,所以比較聽話。
而孩子總要從依賴于父母的心理關系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因此必須進行心理上的斷乳。以心理斷乳為基礎,人的獨立性和社會性發(fā)展才能完成。因而,心理斷乳期孩子的“不聽話”則是成長的必然了。反之,此階段太聽話的孩子則是問題的孩子。
在心理斷乳期的孩子,最突出的變化是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用心理學家依田新的話說:“自我的發(fā)現,使之產生追求獨立的欲望,努力爭取自己的解放,他們開始具有自己的目的,無論什么都想自己試一試,并且不要他人干涉?!贝藭r,若是一味地橫加干涉或者責罵懲罰,他們也可能會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fā)展更會停滯不前。
何況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每天都可以吸收到很多信息,對人對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和老師過早的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而且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從小失去兒童最珍貴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這會給父母留下難以彌補的悔恨。
聽話的孩子并不是好孩子
溫柔的母親總是要求男孩“聽話”,在家聽自己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單位聽領導的話,這樣的“聽話”男孩是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喜歡。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聽話教育”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難以成大氣候,反而那些調皮,有自己主見的學生,畢業(yè)后在社會上敢想敢做,大膽冒險,所以大多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從科學的層面來講,“聽話”的男孩思考能力比不聽話的男生弱,畢竟他只聽父母和老師的安排,有時缺少主見,做事欠少果斷,大多難有獨當一面的氣勢。
5總策略
孩子不聽話的十種對策
也是許多父母會問:孩子不聽話時到底該怎么辦呢?下面十個錦囊被認為是很有效的,建議您不妨一試。
1. 友善的態(tài)度—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tài)度的話,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
2. 暫時—在孩子一時無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與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時,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你可以說:“我不想現在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稍后再來談論它吧?!?/p>
3. 教孩子道理—當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不要立即處罰他,應該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澳阃嫱甑耐婢卟粦撾S處亂丟,下一次請把它放入它應該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應該讓它回到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樣,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丟在街上不讓你回家,你覺得對不對?”
4. 講話的出發(fā)點要積極—不要這樣來對孩子說,“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刷你的牙齒呢?”而應該說:“去刷你的牙齒,我想知道你什么時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凈。”
5. 向孩子解釋而不是威脅—當孩子向你說他為什么這樣做的時候,你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讓他簡短地解釋他為什么需要做這件事,之后向他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里,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
6. 珍惜每一個機會—不應該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當行為舉止上,其實每個沖突發(fā)生的時候,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機會,你不要放過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因勢利導教育你的孩子。
7. 給予激勵—可以通過一些只語片言來激勵你的孩子,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的進取,類似的話語有:“你看,別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點也不比他們差,你完全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不對?”
8. 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問“在我們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這一場表演嗎?”如果你還有一些時間剩余的話,應該讓出一些時間來給你的孩子。你應該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
9. 擺脫武力威脅—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說:“你要是再這樣,你就快該挨打了!”“還記不記得上次我為什么打你?”這種武力威脅實在是天大的錯誤,尤其更不應該提起以前給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脅只能讓孩子認為你是一個專制粗暴的家長,而越發(fā)拒絕與你合作。
10.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應該多樣化,在發(fā)現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每次都用一種面孔、一種說理的方式,孩子會感到厭倦。你完全可以變換一些花樣,因事制宜,嘗試孩子能接受的各種方式。比如問題出現時先簡單處理一下,后再有時間的時候再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去動物園、參觀博物館、郊游等等形式,結合看到聽到的事物深入地闡明你要告訴他的那個道理。在沖突的當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評,但是在事后進行這種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首先,先說上一句,xx現在上的幼兒園是沒有寒暑假的,只要是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里,就一定會有老師在,區(qū)別只是孩子的多少而已,但絕對不會關門。
本來想著春節(jié)前讓xx一直上幼兒園的,但是離春節(jié)還有半個月左右,整個幼兒園的孩子實在是很少,全部加在一起可能也就四、五十個。于是,在春節(jié)前的兩個星期,我決定讓xx不再上幼兒園了,每天就在家里,讓老人看著,吃著、玩著、睡著,xx當然開心的不得了。每次我和他開玩笑,問他明天要不要去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他要不就直接跑開了,要不就不回答我,總之,就是一句話:不愿意。
春節(jié)期間,帶著xx回到了熟悉的**,玩沙子,騎車,喝椰子,游泳,玩的不亦樂乎,同時也感覺累的不行?;氐奖本┑募抑?,已經是周一的凌晨兩點了,因為是在是太晚了,我就讓xx在家里休息了一天,想著星期二怎么著也得把他送過去了。
但是,最終的一切都是事與愿違。
周一晚上臨睡前,我問xx:明天去幼兒園嗎?他不回答我。
周二早上,我喊xx起床,讓他穿衣服,喝奶,xx死活就不愿意,一個人可憐巴巴的坐在板凳上哭的撕聲里竭,嘴里一直在喊著“我不要上幼兒園”。我給他講道理,他不聽,我勸他,他不理我,最后,是老人走過來,主動說了一句,要不今天就不去了,再休息一天吧。氣的我扭身就出門上班了。
周二晚上臨睡前,依舊是和昨天一樣的情景。
周三早上,也依舊是和昨天一樣的情景。
于是,這個星期,就這么一天一天的過去了,xx一天都沒有上過幼兒園。我有些生氣,也有些發(fā)愁,不知道接下來的這一個星期該如何是好。但是,我唯一清楚的一點就是,這個狀況真的不能再持續(xù)下去了,我一定要想辦法讓xx邁出長假后這艱難的一步,只要第一天去了,后面自然就會好了。
周末的兩天,我?guī)е鴛x到平臺上踢球,帶著他到游泳館游泳,之間找準機會就會告訴他周一要去幼兒園了,可以見到好久不見的小朋友了,又可以和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玩耍了。周日的晚上,我特意早早的叫xx洗澡,喝奶,刷牙,睡覺,睡之前又特意的告訴他明天要早點起床,xx打著哈欠告訴我:明天要第一個到幼兒園。
我不知道,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第一名是不是一個非常大的榮譽,以至于這個信念讓xx在周一的早上不停的催促我要快點,實在是讓我驚訝不已。就這樣,出乎我意料的順利,xx開開心心的就到了幼兒園。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第一、假期中要給孩子上傳遞積極的觀念
相對上幼兒園來說,孩子自然喜歡呆在家里,可以無拘無束的,可以不用那么準時的吃飯、誰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游戲,可以看自己喜歡的電視,高興了,還可以逛逛商場,買點零食什么的。作為家長,可以在假期中給孩子多一些的自由和空間,允許他們調皮一下、搗蛋一下,但是,一定不能忘記了要隨時給孩子傳遞一種積極的觀念,要告訴他們上幼兒園是一件很開心很快樂的事情,讓他們從心里不排斥上幼兒園
第二、入園前要給孩子找一個推動力
孩子其實是最最簡單不過的,在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會藏有一個小小的愿望,有的是希望能得到老師的獎勵,有的是希望能夠在所有的小朋友中跑步最快,有的是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新的變形金剛,等等,不一而足。作為家長,就一定要洞悉孩子的心里,抓住他們心中那個最強烈的愿望,用這個來激勵他們,鼓勵他們,就一定能夠克服掉孩子心里的小小障礙。
辦法雖然簡單,但是需要家長們用心去做,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夠做的最好。
1.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和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xù)。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小學生在學校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后,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
其次,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于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理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理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給予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最后,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并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寬或過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陷于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yǎng)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tǒng)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改變這種現狀,小學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較系統(tǒng)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長,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并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fā)展。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系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fā)展時期,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是我們的責任。
喜歡《寶貝入園困難的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匯總》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游戲的案例分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案例一:餐前,老師正在介紹餐點,趙浩然一邊聽一邊不自覺用小手卷桌布玩,楊竣然看到了,也學著趙浩然的樣子卷桌布,卷著卷著兩人便起了爭執(zhí),楊竣然一下子就緊緊的抓住趙浩然的手臂,邊拉邊喊:“你不能用手卷桌布...
父母如何洞察孩子身上的異常信號,并加以有效引導,以防患于未然? 一、我們的孩子需要什么? 這是他們各種情緒和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心理學家阿德勒和杜萊克斯認為,他們無非想要: ·被愛與被接納 ·有安全感...
親子關系不良是學校心理輔導中的常見問題,也是很多青少年心理障礙和疾病產生的促發(fā)因素和背景因素。在心理輔導和家教指導工作當中,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并積累實踐經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從青少年親...
撒謊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種現象,寶寶撒謊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他的認識能力相關,一般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幻想性撒謊 3歲內的寶寶無法分清想像與現實,常常把想像的事物當作現實的事物來描述。他們往...
孩子都上小學了,但是仍舊調皮、不聽話、不愛學習、你說東,他偏向西。這根源追問起來其實是因為第一反抗期沒有很好的把握。既然這樣,那大家一起跟著我的思路認真往下看—— 第一反抗期是針對2-4周歲的幼兒?;?..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