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入上學狀態(tài)。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家長協(xié)助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開學后,孩子們如何才能在最短時間里適應緊張的學習生活呢?專家提醒,家長要從旁敦促、協(xié)助,以使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家長是孩子最佳的心理治療師。
緩解“開學不適應癥”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情影響孩子,不要在開學之初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不要反復嘮叨孩子的不足。要注意多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耐心傾聽孩子訴說,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對孩子進行疏導和鼓勵,給孩子信心。
家長還要針對放假期間孩子作息規(guī)律被打亂的事實,盡早地加以糾正和改變,要全面調整作息時間,堅持按時就寢,早睡早起,使孩子的生物鐘恢復正常,及早適應正常的學習生活,順利地進入新學期。如果孩子一時無法適應,家長要循循善誘和適當監(jiān)督。
老師應引領學生順利渡過開學不適應期。bet5874.com
學校應盡快形成良好的學習秩序和學習氛圍,老師應在開學之初注重減輕學生的壓力,多和同學們進行暑假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安排緊張的功課,要注意循序漸進,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班集體、對學校的歸屬感。
同時,老師不要過于看重開學時學生的表現(xiàn),要適當啟發(fā)、排解學生的不適感,因為該癥狀和考前焦慮癥不一樣,只要及時糾正不會對學習成績產生很大影響。另外,對已經產生這種癥狀的學生,老師要做好疏導。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在和諧的家庭氣氛中,父母的關愛、鼓勵,以積極的態(tài)度教養(yǎng)子女,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全,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并有較大的抱負及成就動機,而有助于適應生活、人格發(fā)展及學業(yè)表現(xiàn)。積極的態(tài)度要加上適宜的教養(yǎng)方式,例如,民主式的、關懷式的方法,給子女以獨立自主的空間,子女的能力才得以更充分的發(fā)展。
影響學生成就的家庭因素比較復雜,社會和經濟地位、價值觀念、父母期望值以及教養(yǎng)方式等均與子女的成就密切相關,而且彼此相連。
一個有助于孩子獲得成就的價值觀應該是:父母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也重視孩子的學業(yè);父母勤奮,也鼓勵孩子用功;父母尊師重道、謙虛不自滿,也要求孩子做個好學生;父母重視家庭生活并一孩子的教育及成長為生活的重心。
高成就學生常為高潛能之學生,而高潛能之學生需要因材施教,在班級授課制的學校教育中,個別化的教學老師很難做到,家長很關心自己的孩子,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多,面對的孩子少,可發(fā)揮家庭影響的積極作用,幫助孩子發(fā)展其潛能,成就孩子一生。
一個資質優(yōu)異的人,應有想當高的智慧和能力,他們的智商至少不應低于中等。資質優(yōu)異的人應具備高創(chuàng)造力以及強的毅力,當這三種特質相互作用時,個體即傾向于表現(xiàn)資質優(yōu)異的行為。
成功的教養(yǎng)方式:
1.重視家庭生活,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
2.以信心、耐心和一顆不斷學習的心教養(yǎng)孩子
3.幫助孩子,先從了解孩子開始
4.重視幼兒教育及基礎教育
5.花時間陪孩子做有益成長的事
6.提供一個自然學習的環(huán)境
7.重視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8.尊重孩子并給予較大發(fā)展空間
9.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10.幫助孩子確定奮斗目標
11.訓練孩子做家務
12.指導孩子看電視
13.運用社區(qū)資源,豐富學習內容
14.注重人格教育
15.鼓勵孩子,增進其自信心
16.教給孩子正確價值觀,并鼓勵其勤奮
17.尊師重道
18.父母教養(yǎng)態(tài)度一致,并以身作則
孩子入學培養(yǎng)學習習慣很重要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質量的關鍵。一年級兒童經過學齡前的教育,認識、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顯發(fā)展,能力、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學校和班集體的嚴格要求下,集體觀念、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也明顯增強。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一年級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使兒童學齡前期形成的良好習慣得以鞏固、發(fā)展,并通過教育改正其不良習慣。
一、了解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要求,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經過學齡前教育,兒童已有一定的約束和控制能力,但對學習目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沒有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他們雖然能夠比較長時間的堅持學習,但有時會出現(xiàn)坐不住或感到疲乏的現(xiàn)象。如上課做小動作、說話、打呵欠等。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兒童提出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包括:集中注意力,認真做功課,自己負責檢查,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改正;保持正確的學習姿勢;注意用眼、用腦衛(wèi)生等。教師還應根據(jù)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注意調節(jié)課堂氣氛,適當穿插一些與教學相關的趣味性活動,以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讓兒童由被動的遵守變?yōu)樽杂X的習慣。
二、堅持不懈,耐心細致,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進入小學后,兒童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動內容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幼兒園的以“玩”為主變?yōu)閷W校的以“學”為主,這一變化對孩子來說,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從入學的第一天起,教師就要教導孩子必須嚴格遵守學校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良好的習慣不是短時期可以形成和鞏固的,拔苗助長、急于求成,效果會適得其反。教師一定要耐心細致地從點滴抓起,不斷地提醒、督促孩子,有意識地使兒童明確自己已是一名小學生,肩負著努力學習的責任。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兒童自覺學習。
三、正確對待習慣、興趣與成績,進一步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小學是兒童由依附向獨立生活轉化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兒童獨立活動的機會大為增多,如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課內外作業(yè);要自己整理書包、文具和書本等。在這一時期教師尤其要善于誘發(fā)兒童獨立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開拓、進取精神,為培養(yǎng)良好習慣奠定基矗此外,教師還應正確認識和對待兒童的學習成績。一年級兒童在學習成績上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比較容易獲得優(yōu)異成績,另一種是總要出點差錯。這時教師不能把著眼點僅僅放在兒童的學習成績上,而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細致了解,具體分析,針對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對成績優(yōu)異的兒童,教師應給予適當表揚;對成績不理想的兒童,教師應保持冷靜態(tài)度,主動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挖掘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優(yōu)勢,有步驟的進行養(yǎng)成教育,從點滴做起,潛移默化,求得實效。使學生較快地適應學校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全職媽媽真的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嗎?近日,上海市公布了對172所小學30369名一年級學生家長的跟蹤調研結果。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充足,學習狀態(tài)就越好;家長陪讀時間越長,學習狀態(tài)就越差。
學習狀態(tài)與家長陪讀不成正比
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與其睡眠時間有何關系?與家長的陪讀時間有何關系?上海市教委公布了委托第三方專業(yè)機構的一項對家長的跟蹤調研結果,此次調查隨機抽查了172所小學,對30369名一年級學生家長進行了跟蹤調研,問卷回收率為89.98%。
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教師給予的鼓勵和表揚,對孩子具有明顯的激勵功能。教師給予肯定與表揚的頻率越高,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就越好,尤其是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方面。而在“教師對孩子鼓勵和表揚的頻率”方面,大部分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經常或總是”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在“教師對學習習慣的重視程度”方面,有92.09%的家長認為教師“非?;虮容^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這也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
調查還顯示,本次調研的172所小學的學生學習狀態(tài)與第一學期相比,在“獨立完成作業(yè)”“作業(yè)完成效率”“睡眠時間”“學校適應”“學習愉悅”“學業(yè)壓力”等各方面,均有較大改善。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的睡眠時間充足,學習狀態(tài)就越好;家長陪讀時間越長,學習狀態(tài)就越差。
家長越“愉快”孩子適應性越強
伴隨該調查報告同時發(fā)布的,還有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課程與教學研究室主任夏雪梅博士進行的一項兒童學習基礎素養(yǎng)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過來人”怎么看:一年級家長視野中的兒童入學適應與關注點》。報告顯示,關于學習的決定,60%左右的家庭是母親做主。她建議要“理解”80后的家長,尤其是理解“母親”,她們的心態(tài)對孩子的適應性存在重要的影響。
報告顯示,學生在知識技能的適應性上,適應性最低的是寫字;學生在學習品質的適應性上,適應性最低的是情緒控制。報告提示家長,在情緒控制方面,應該敏銳地察覺孩子的情緒,在幼兒園階段就要注意引導孩子的情緒體驗和識別,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同時應該要關愛小男生,因為女生的入學適應性顯著優(yōu)于男生。
在報告中,還將80后父母分為三種類型:愉快型、中間型、苦學型。三種類型母親的孩子在知識技能、學習品質、生活自理上的適應性都存在顯著差異,愉快型母親的孩子在這三方面的適應性優(yōu)于其他類型的母親的孩子,而苦學型母親的孩子的適應性最差。其中,陪讀最多的還是苦學型家長。
同樣,三種類型父親的孩子在知識技能、學習品質、生活自理上的適應性總體存在顯著差異。但是,苦學型父親的孩子與中間型父親的孩子在生活自理與學習品質上的適應性無顯著性差異。愉快型父親的孩子在這三方面的適應性,優(yōu)于其他類型的父親的孩子。
我們成人在約同事吃飯,閑談的時候,總想找個身心舒暢,精神放松的環(huán)境氛圍,而孩子們在吃飯時更是如此。愉悅的氣氛不僅能使孩子食欲大振,更能讓家庭幸福感倍增!
每到吃飯時間,6歲的女兒就會愁眉苦臉,平時媽媽總和爸爸聊工作,看到女兒勸她兩句,女兒才勉強吃幾口。女兒出生時是個大胖娃娃,可現(xiàn)在,和同齡孩子一比顯得又矮又瘦。為此媽媽十分焦慮。所以小編在這里也建議家長們在家庭餐桌上“四避免”。
1.避免將自己的情緒帶入餐桌
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高度的工作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使大多數(shù)家長很難做到心平氣和,尤其是在家庭餐桌上。如果一旦影響到小孩的情緒狀態(tài),孩子會厭食,他們寧愿撒謊說肚子不餓或者不想吃之類的話,也不愿意在吃飯的時候父母指來說去。孩子其實心里厭倦父母不恰當?shù)慕逃?,久而久之,父母就制造了孩子不愿吃飯、不想吃飯,也不喜歡和爸爸媽媽接近的局面。
2.避免孩子帶著情緒吃飯
一般小孩子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父母在吃飯前,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過于興奮、憂傷或煩悶等心理情緒。若讓小孩馬上吃飯,或多或少會影響她的食欲,很難進入正常狀態(tài)。所以父母必須在進餐前15-20分鐘內讓孩子停止運動,確保在平和的狀態(tài)下就餐。此外,孩子有時也會因與小朋友發(fā)生矛盾而心情不愉快,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也應及時了解孩子不快樂的原因,積極引導,在飯前讓他順利地走出不愉快的狀態(tài),情緒要恢復平衡。這樣即使給他吃一個饅頭,喝一小杯白開水,也會使他感到這是一頓難得的美味。這就是心情快樂的魅力。
3.避免餐桌變成夫妻的“聊天室”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赫·斯賓塞言道:“家庭共聚的時間是最神圣的?!备改竻s往往把就餐當作彼此傾訴、互說單位事情的時間??赡芨⒆诱f的最多的無非“多吃點菜”,“吃你的,別管我們”,“吃完了?那就去做作業(yè)”。事實上,小孩子更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和他一起談談心、說說話,他們更需要通過與父母的交流,來獲得很多自己無法揭開的“謎”。因此,家庭就餐時間不應只是兩個人的“聊天室”,而應該是“三人聊天室”。
4.避免餐桌成為電視劇場
首先,邊吃飯邊看電視保證不了孩子在吃飯時的身心健康。電視節(jié)目容易使人精神緊張或情緒興奮等。在起伏不平的狀態(tài)下就餐,很容易影響整個餐桌氣氛。
其次,難以保證就餐時間的情感交流。吃飯時不僅僅是全家一起共進美味的時間,也是全家彼此閑聊,進行情感交流的黃金時光。另外在餐桌上對孩子進行所謂的“教育”,讓飯桌變成“孩子過錯總結會”,“夫妻約會”等都會對小孩心理的成長和發(fā)育有影響。
所以父母要重視與孩子一起就餐時刻,保證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吃飯。這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作用。
據(jù)《文匯報》報道: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上了學我就長大了”的觀念。孩子上幼兒園時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進小學后,不去上學就會耽誤功課。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把上學當成一個轉折點,從此不能任性而為了。家長應利用孩子對上學充滿渴望的心情,經常給孩子提一些要求,對孩子的一些缺點進行糾正。
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說,就是家長平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坐得住、聽得懂、表達得清”。比如看電視時,要求孩子坐下認真地看20分鐘,再給孩子提提問題,看看孩子聽懂了嗎,聽聽孩子的回答,聽他是否表達得清楚,口齒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讓孩子養(yǎng)成定時看書、定時喝水、定時如 廁的習慣,這樣將有利于讓他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
家長要引導孩子適應集體生活。校園中兒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樣,孩子不僅要收斂以自我為中心的作風,還要養(yǎng)成助人為樂、關心集體的品德,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父母不能給孩子灌輸“不能吃虧”的觀念,而應教育孩子禮貌待人,讓孩子盡快地適應新的集體,這對他們學習興趣、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都十分有益。
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初入學的孩子往往穩(wěn)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應盡量避免在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創(chuàng)造了學習氣氛。小學一年級不留家庭作業(yè),因此,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并給予輔導。
孩子進入小學之后家長該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一些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后不是非常的注意一些問題,導致跟孩子的關系出現(xiàn)問題。常見的就是家長在送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因為各種原因不是那么的盡責了,還有父母對學校老師的期望過高導致孩子欠缺教育。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踏入了學校的校門,家長就可以松一口氣了,其實這是許多家長的一個誤區(qū)。有的家長認為有好學校、好老師就萬事大吉了,有的家長望子成龍便給孩子很大壓力,其實這種做法都是不對的。孩子雖然已經進入了學校,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仍然是在家里養(yǎng)成的。因此,即使孩子進入了小學,家長也應重視孩子在家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誤區(qū)一:家長不夠盡責
有的家長認為給孩子找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班級或一個好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業(yè)型的父母,兩人工作都很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認為由老師全權代勞就行了,平時也不與老師溝通。一旦孩子出了問題就急了,再打罵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適得其反。
提示:孩子進入小學,勢必出現(xiàn)多種不適應的情況,作為家長一定要在第一年細致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方面的變化,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這段適應期。
誤區(qū)二:父母對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許多家長給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這樣做其實是拔苗助長,孩子會感到壓力很大,學習起來反而有負擔。因為每個孩子家庭教育氛圍不同,接受的學前教育的程度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適度。
提示:不要在孩子剛剛起步的時候就讓他跟別人比成績,這段時間,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對孩子來說,學習興趣是第一重要的,如果壓力過大,過度關注成績的話,勢必造成孩子的厭學情緒。
誤區(qū)三:忽視孩子在家里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孩子的差異在本質上是由于家長對孩子習慣的培養(yǎng)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如有的家長極度關注孩子的數(shù)學、語文和英語的成績,常常把別的孩子的好分數(shù)掛在嘴邊,以此來“激勵”孩子,但卻不注重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提示:多數(shù)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尤其是數(shù)學、語文和英語的學習,但事實上,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才是真正影響孩子獲得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好習慣會終生受用,壞習慣會讓孩子與之奮斗終生。知識的學習跟習慣的養(yǎng)成相比,容易很多。因此,在孩子剛剛進入小學、剛剛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的時候,請您務必重視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在媒體待了10年,你知道我最想采訪誰嗎?不是所謂的名流或公知,而是路上那些闖紅燈的人、橫穿馬路的人……我想一一詢問他們,你們這么趕,有什么急事嗎?有什么了不起迫在眉睫的事,值得你冒著生命危險去提速?
你發(fā)現(xiàn)了嗎?
很多人急急火火地闖了紅燈之后,到了馬路對面,又放慢速度,慢悠悠地踱起方步來。很多人在游樂場翻過排隊的欄桿公然插隊,十萬火急的樣子,只是為了早一分鐘坐上小纜車。很多人在超市排隊等買單,非常焦慮,精確比對哪一隊排隊最短,然后選了其中一隊,立即后悔,總覺得其他隊伍更快。
《新周刊》做過一個專題,“急之國”,反思中國人為什么喪失了慢的能力?看劇想快進;上網(wǎng)狂刷新;評論搶“沙發(fā)”;寄信選特快專遞;拍照要立等可??;坐飛機要直航;坐火車選高鐵;做事要速成;創(chuàng)業(yè)想一夜暴富;開車痛恨紅燈和斑馬線……我們都很趕時間,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每一個大人,都像被裝上了快進鍵,同時潛意識覺得快進鍵是個好玩意,恨不得給自己孩子也立即裝上一個。
《南方都市報》做過“小孩不懂大人的事”的調查,小孩最討厭大人說的一句話,就是“快點吃飯、快點寫作業(yè)、快點上床睡覺!”最讓他們覺得困惑和難過的就是,大人帶著他們去搶出租車、插隊、闖紅燈……
孩子們真的很討厭大人這樣盲目地趕時間,對他們來說,部分大人就是催促機器、趕路機器、插隊機器、搶時間機器。
我跟幼兒園老師聊天,她說,中國小孩為什么到四五歲還要大人幫著喂飯、幫著穿衣服穿鞋子、幫著擦屁股嗎?因為他們不夠耐心,沒辦法等待寶寶慢慢學會自己做這件事,尤其是最開始的階段,寶寶吃一頓飯,可能要2小時,穿一件衣服,可能要半小時,擦一次屁股,可能要一刻鐘……他們沒法等,大人幫忙做,會更快,為了方便和快捷,他們索性剝奪小孩學習的權利。
我媽媽就是個急性子,每次跟她出門,她總是不停地催寶寶。比如我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寶寶看到門口賣金魚的,就想停下來慢慢觀察,每種金魚愛吃什么、怎么睡覺,我媽媽就會在一邊焦躁地催促:快點!快點。我問媽媽,為什么要快?我們只是去買東西,晚點買菜、晚點回家、晚點吃飯,都不會有什么可怕的后果,所以,我們就讓他慢慢看,我們在旁邊慢慢等,多好。
有一次帶寶寶去萬象城的H&M買衣服,本來我趕著給他買幾件T恤,才好一起去吃飯,但是寶寶臨時發(fā)現(xiàn)有一處飄窗很漂亮,他說,媽媽快來,我們可以站在這里看風景。我們兩個,就這樣神經兮兮地在服裝店里,望著窗外,看外面的行人、汽車和樹,竟然產生了一種別人都在拼命趕路而我們在理直氣壯虛度光陰的幸福感。
我也是從寶寶身上才觀察到,慢才是人類的天性,雖然每次餓了困了想上廁所了他會著急,但除了這些生理急迫之外,他可以跟一只蝸牛玩一小時;可以趴在地上花半天時間觀察螞蟻怎么搬東西。有時候我們兩個出門,通常10分鐘的路程,我們要走半小時以上,經過一堆工地,我們要探討一下工程車在忙什么;經過一片草坪,我們要聽聽小草在說什么悄悄話;經過一棟房子,我們會猜里面有沒有住著小松鼠。
我知道,“時間就是生命、效益就是金錢”才是至今依然流行的價值觀。我們快速吃飯、快速開車、快速工作、快速睡覺———那什么時候享受人生呢?我想給孩子,也給自己慢條斯理的權利,這個快時代,快人類已經超載,我們就做慢人類吧。
就像我喜歡的作家劉亮程,當所有人急著賺錢、急著成名、急著升官的時候,他在新疆的小荒村里,晃晃悠悠地當一個農民。《一個人的村莊》就是農民賣萌指南,也是人類賣萌指南,其中有一段我非常喜歡的話:
我沒有太要緊的事,不需要快馬加鞭去辦理。
那時要緊的事遠未來到我的一生里,我也不著急。要去的地方永遠不動地呆在那里,不會因為我晚到幾天或幾年而消失;要做的事情早幾天晚幾天去做都一回事,甚至不做也沒什么。我還處在人生的閑散時期,許多事情還沒迫在眉睫。也許有些活我晚到幾步被別人干掉了,正好省得我動手;有些東西我遲來一會兒便不屬于我了,我也不在乎。許多年之后你再看,騎快馬飛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趕路的人,一樣老態(tài)龍鐘回到村莊里,他們衰老的速度是一樣的。
時間才不管誰跑得多快多慢呢。
孩子入學,為什么要問爸爸媽媽準備好了沒有?有人也許會質疑該命題的合理性。近年來,“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已經成為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并從多種角度進行了有益探索。如幼兒園開展豐富多彩的“幼小銜接活動”、小學進行“入學準備期綜合活動”、學校向家長傳遞有關兒童入學的教育信息等。這些探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是為了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這其中,有一件事尤為重要,就是爸爸媽媽如何為孩子入學做好準備。
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成長的第一要素,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又是終生老師,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最深刻、最持久的。就孩子入學這件事來說,爸爸媽媽對孩子上學的認識、感受和態(tài)度,將直接影響孩子學習生活的品質。為此,爸爸媽媽要關注自身素質的提高,要為孩子入學做好準備,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這里想就這一話題和年輕的爸爸媽媽們進行一下交流。
家庭的大事喜事
爸爸媽媽們,你們可曾意識到:孩子上小學是他們一生成長中有著特殊意義的大事、喜事。上小學標志著孩子將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生活。他們將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他們將像海綿一樣吸收人類的精神財富,他們將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漸漸長大。上學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意義。為此,爸爸媽媽需要營造溫馨喜慶的家庭氣氛,與孩子一起慶祝這一大事喜事,為孩子的成長高興,為他們將成為小學生而祝福。全家人的慶賀,親人們的期盼與祝愿,這一切將在孩子心里留下美好甜蜜的記憶。它們會激發(fā)孩子上學的沖動與向往。
跨越心理上的陡坡
爸爸媽媽可曾學會換位思考,能否站在孩子的立場,設想一下: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多少困難和苦惱。成年人一般是很難想象從幼兒園跨入小學這兩者之間的坡度有多大。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可是一個陡坡??!
幼兒期與童年期是兒童的兩個不同發(fā)展階段,它們有著不同的年齡特點與發(fā)展任務。其最大的不同表現(xiàn)在生活的主要活動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幼兒期是以游戲為主要活動,而小學童年期則以學習為主要活動。通俗地說,幼兒以玩為主,小學生以學習為主,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昨天,他們還在幼兒園無憂無慮地玩耍,今天他們就要變成一個遵守紀律、認真聽講、努力學習的好學生,回家后還有一堆作業(yè)在等著他們。
但是,剛入學的孩子,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為主,心理活動的有意性水平較低,還是以無意性占主導地位。他們的自控能力還較差。這些心理特點相對完成小學生的學習任務而言差距是巨大的,這也正是初入學兒童所面臨的困難與苦惱。爸爸媽媽,你們能感受到孩子們的苦惱與無奈嗎?你們能體會到孩子上學的不容易嗎?所以說,這些幼小的學童可真了不起啊!爸爸媽媽只有有了這種感受才能充滿愛心,很有耐心地去理解、懂得孩子,努力走進他們的心靈,去鼓勵支持,幫助他們邁好入學第一步。
當人的大腦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就可以積極地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各種活動。怎樣使孩子的大腦處于最佳狀態(tài)呢?
1、保證孩子按時進餐。大腦依靠血中的葡萄糖供給能量,以維持腦旺盛的活力。但是,人腦中儲存的葡萄糖很少,只能夠維持數(shù)分鐘,因此,必須依靠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源源不斷地運輸葡萄糖,而葡萄糖主要從食物中攝取,所以必須保證孩子按時進餐,才能確保血糖水平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之中。
2、保證孩子腦供氧豐富。人腦的耗氧量很大,約占20%,孩子由于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耗氧量則更大,可達50%。一旦腦缺氧,人就會覺得頭昏,工作效率降低,那么,怎樣保證孩子腦供氧豐富呢?這就要讓孩子多呼吸新鮮空氣,如室內經常開窗通氣,庭院中種植一些花草,多帶孩子到海濱、曠野、林中活動。此外,還要保證孩子血液中含氧量充足,避免貧血、肺炎、驚厥、煤氣中毒的發(fā)生。
3、為孩子安排有規(guī)律的生活。如定時進餐、定時睡眠,有規(guī)律的生活可以使人體內的“生物鐘”正常運轉,并將大腦皮層建立起來的各種條件反射形成“動力定型”,這樣就會使大腦活動處于最佳狀態(tài),而不致于因無節(jié)律運動而使大腦感到費勁。
4、避免腦產生疲勞。人們常說,腦越用越靈活,但必須注意勞逸結合。這是因為人腦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中,腦神經細胞處于積極的興奮狀態(tài),但興奮狀態(tài)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腦中消耗的營養(yǎng)物質和堆積的代謝廢物增多,興奮狀態(tài)就會減弱,產生疲勞,這時就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大腦必須進入抑制狀態(tài),以補充所消耗的能量。為避免腦產生疲勞,就必須注意充分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及時調整孩子的學習內容,如做了口算題后,要讓孩子唱唱歌,跳跳舞等等。
5、讓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當孩子進行一段時間的腦力活動后,應參加體育鍛煉,這也是一種活動的轉換方式,可以避免腦產生疲勞。另外,在參加體育鍛煉時,氧氣需要量增加,大部分肺泡必須積極工作,吸進很多的氧氣,以滿足自身的需要,這樣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改善了大腦的機能。
相信《家長協(xié)助孩子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如何進入上學狀態(tài)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在和諧的家庭氣氛中,父母的關愛、鼓勵,以積極的態(tài)度教養(yǎng)子女,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全,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并有較大的抱負及成就動機,而有助于適應生活、人格發(fā)展及學業(yè)表現(xiàn)。積極的態(tài)度要加上適宜的教養(yǎng)方式,例如...
想要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幼兒園信息少不了,下面由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園開學啦,如何幫寶寶快速進入上學狀態(tài)”,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幼兒園資訊!
孩子入學培養(yǎng)學習習慣很重要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質量的關鍵。一年級兒童經過學齡前的教育,認識、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顯發(fā)展,能力、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學校和班集體的嚴格...
全職媽媽真的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嗎?近日,上海市公布了對172所小學30369名一年級學生家長的跟蹤調研結果。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充足,學習狀態(tài)就越好;家長陪讀時間越長,學習狀態(tài)就越差。 學習狀...
我們成人在約同事吃飯,閑談的時候,總想找個身心舒暢,精神放松的環(huán)境氛圍,而孩子們在吃飯時更是如此。愉悅的氣氛不僅能使孩子食欲大振,更能讓家庭幸福感倍增! 每到吃飯時間,6歲的女兒就會愁眉苦臉,平時媽媽...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