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嗎

發(fā)布時間:2022-01-03

幼兒園世界的教案。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教師為主體,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那么,家園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嗎”,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讀:孩子有孩子自己獨特的心理,他們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絕大多數(shù)父母的觀念中,兒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變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時候無法真正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甚至于存在著與童心世界相隔離的心理障礙,經常發(fā)生剝奪童心

孩子有孩子自己獨特的心理,他們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絕大多數(shù)父母的觀念中,兒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變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時候無法真正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甚至于存在著與童心世界相隔離的心理障礙,經常發(fā)生剝奪童心、童趣的事情。例如:不許弄濕鞋襪、不許玩泥沙、不許上樹等,認為玩耍是浪費時光,強行安排孩子的課余時間,如加做家長的作業(yè)、練書法、學彈琴等,沒有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然而不管家長認可與否,游戲是孩子抒發(fā)情感、認識世界的主導活動之一。也許孩子的許多言行、舉止、樂趣和嗜好,在大人眼中是荒唐可笑的,難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心中卻是美妙的,是他們的天堂和樂園。孩子通過自由游戲獲得感性知識,接觸世界,觀察世界,開發(fā)了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自由游戲中,他們漸漸明白了人怎樣和自然界打交道,勞動怎樣改變世界,自己應怎樣接觸世界。不管是做什么,如搓泥巴、挖沙子、繪畫、做玩具、過家家、壘房子等,孩子的雙手靈巧性受到鍛煉,四肢的運動促使了大腦最富創(chuàng)造性區(qū)域的開發(fā)。如果認為孩子會越玩越野而橫加阻攔,試圖縛其手腳,那么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正確的是只在孩子玩耍入迷或出格時,教育他們注意安全和衛(wèi)生,誘導他們將興趣轉移到高雅、益智的游戲上,而不應粗暴地干涉、嚴厲訓斥甚至拳腳相加。幼兒時期,不要過多地進行抽象思維的教育,如識字、背古詩等,只能用孩子的感性認識所能接受的形式來指導孩子認識世界。通過講童話故事,以及繪畫、唱歌來引導孩子認識大自然和社會,培養(yǎng)幼兒的感性認識能力,使他們能在自由游戲中沖破框框,表現(xiàn)新事物。孩子總是要長大的,總得走進成人世界,只是我們不妨“悠”著點,當孩子還倘徉在童年世界時,家長不必急于催趕,不要拔苗助長,應讓他們多享受一些童年的歡樂時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了解兒子。現(xiàn)在看來,這樣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盡管他還不到七歲。

今天,本來是要兒子就他昨天不禮貌的行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說,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會理你的。

兒子撇撇嘴說:“不理就不理,反正你也不喜歡跟我講話!”說著竟流下委屈的淚水。

我驚愕了:“我什么時候不喜歡跟你說話了!”我的職業(yè)就是說話,決不至于吝嗇和兒子交談。

“走路的時候,你一老跟爸爸講話,很少陪我說話?!闭f到這里,淚水更奔流得厲害了。

一種愧疚洶涌而來,兒子說的是事實。有時兒子走累了,落在后面玩著畫片或者吃著零食。我們意識到兒子丟了很遠的時候,才會停下來催促他快點。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時候,任何解釋都是狡辯。我巴巴地望著兒子,乞求他的原諒,但是他沉浸在自己的悲傷里,不肯原諒我。

老公打圓場說:“那時本來是爸爸媽媽有事,你又走得慢些,況且媽媽給你講那么多故事,又沒有給爸爸講過,我還不是不吃醋。”

可這個非常合理的解釋絲毫不能減輕兒子的委屈,孩子還不懂得換位思考。

老公又說:“也許是你太矮了,爸爸媽媽的耳朵離得近些,說話方便些。東燁,你有話可以跟我們講,我們會聽啊”狡辯里有黔驢技窮的無可奈何。

兒子依然執(zhí)拗地說我不喜歡跟他說話。跟盛怒和悲傷的孩子講理是白費力氣的。我挪過身子,摟著他的肩膀,差不多是討好地說:“你什么時候覺得媽媽不喜歡跟你講話的?”

“很久了……”哭,大聲。

我原以為,兒子是可以自得其樂的。原來還有著這樣深沉的委屈,這真是我不可原諒的錯誤!

“我們今晚就去散步,爸爸媽媽都和你說話,我們三個手牽手好不好?”

“我不去,你們下次就不記得了?!?/p>

“我們都記著,好不好?”

“不好,現(xiàn)在記得,明年你又不記得了!”兒子說得那樣肯定,使我的難受又加了一層。

大人以為孩子是不可理喻的,而孩子卻以為大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我不知道我哪里給他留下這樣的印象,盡管我還算講信用,但是百密也難免一疏,答應了卻做不到的時候一定也不會少吧。

有時候,會覺得對孩子講信用是一柄雙刃劍:不守,傷了孩子,蒙受欺騙的感覺多了,孩子會漸漸遠離父母并且關上溝通的門;堅守,累了自己,追求每個承諾的兌現(xiàn),意味著時間金錢還有心靈能量源源不斷的輸出。作為老師,我得以了解孩子的心聲;作為母親,我更能體會父母的無奈。這個命題,很重要,但誰也沒有把握求證出通行的法則。

后來,我用零食來行賄,兒子才好不容易從悲傷中回過神來。

今天晚上這件事,在一般大人看來,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也正是通過這種認為,可以很準確地判斷出大人的不了解孩子。

送兒子上學時,我常常會望著他的背影注目許久再緩緩離去。我看到,他和許多其他孩子一樣,慢慢地走向學校,走向他將要呆上一整天的地方,走向他將要面對競爭和挑戰(zhàn)的地方;我希望,他的老師會像我們一樣關心他的心情包容他偶爾的小脾氣,他的同學能夠像兄弟姐妹一樣互幫互愛接受他無傷大雅的小缺點;但是,我知道,兒子雖然是家里耀眼的太陽,是眾星捧著的月亮,但是,在集體里,在社會里,他可能連小行星都算不上一顆!

世間所有的愛,戀人、朋友、甚至師生,都是以接近為目的的,只有親子之愛,指向遠離??v使不放心,也要放手!縱使不甘甜,也要甘愿。成功的父母之愛,要給孩子遠行的力量!

而那時,我們將更不了解我們的孩子——那個脫胎于我們的身體和靈魂的小小人兒!

孩子心理的四大“需要” 你了解嗎?


“我給他吃得好,買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經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點委屈,這些難道不夠嗎?”面對關于“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問題,一些家長顯得迷惑。長春市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兒科教授莫秀芬認為,這些家長的看法不完全正確,孩子成長過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要……“我給他吃得好,買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經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點委屈,這些難道不夠嗎?”面對關于“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問題,一些家長顯得迷惑。長春市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兒科教授莫秀芬認為,這些家長的看法不完全正確,孩子成長過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要。一是需要被愛與價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使孩子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二是需要安全感。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可能會使其成為剛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huán)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fā)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三是需要規(guī)則。規(guī)則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墻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只有當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規(guī)則是安全感的來源,規(guī)則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四是新的學習經驗?,F(xiàn)代兒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fā)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學習經驗而形成的。從出生起,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驗,才能發(fā)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系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莫秀芬認為,兒童成長過程中還需要鼓勵和責任。在兒童的教養(yǎng)過程中,鼓勵的重要性大過其他方面。每一個小孩子都需要持續(xù)給予鼓勵,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她說,認同的楷模和尊重對兒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傳身教的影響,使自己的言行對子女產生正向認同的作用。父母還必須尊重孩子和他的權利。尊重孩子就是讓孩子和大人平等做決策,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個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個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權利。

我們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嗎?


對于兒童教育的目標,西方家長認為是“快樂”,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家長則認為是“成功”。由此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良好的教育應建立在對受教育者心理的準確把握之上,可是,我們真正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嗎?

兒童時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礎階段。一位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顯示,3歲美國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齡中國孩子多55.6%。美國孩子比中國孩愛笑,意味著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更快樂。一些中國專家認為,造成中國孩子微笑少的原因,與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以及對孩子的高期望有關。

專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攬直接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也不能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清晰的認識。大包大攬還會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習慣了這種生活的孩子在獨立面對問題時常會表現(xiàn)出不知所措或是淺嘗輒止。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與教育學教授的研究表明,與美國兒童相比,中國兒童發(fā)生內向、孤僻、焦慮和社交問題的比例分別高出92%、31.3%和138%。

高期望和高標準的要求,往往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也容易使家長在面對孩子時產生不良情緒。心理學指出,中國父母在易發(fā)怒程度上要比美國父母高出26%,在嚴厲程度上則要高出52.2%。父母的焦慮、急躁等不良情緒,同樣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極的影響。

長久的不快樂會導致抑郁癥。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約有20%的兒童出現(xiàn)抑郁癥狀,其中4%為臨床抑郁,即需要接受臨床治療的重癥抑郁。對此,專家的解釋依然與家長的高期望以及激烈的社會競爭有關。

兒童異常的心理問題通常表現(xiàn)為焦慮不安、抑郁、恐懼等;異常形為問題則包括自閉、攻擊心理強、膽小、表達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極情緒的強烈程度與孩子出現(xiàn)行為異常問題直接呈正比關系。

中國孩子的自制力不容樂觀,性格內向和自制力差與青少年沉迷網(wǎng)絡有很大關系。自制力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網(wǎng)絡的消極影響,那些注重現(xiàn)時享樂的孩子極易出現(xiàn)網(wǎng)絡成隱的癥狀。而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由于在現(xiàn)實交往中遭遇門檻,他們往往求助于在網(wǎng)絡的虛擬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統(tǒng),這使他們在現(xiàn)實中更加封閉和孤立。美國孩子不經常使用網(wǎng)上聊天工具,他們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為什么還要同陌生人交談?

在上網(wǎng)的問題上,中國父母缺少與孩子的平等溝通,反而促成了孩子沉迷于網(wǎng)絡,之后是父母粗暴的干涉,又激發(fā)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中國兒童教育的癥結集中地體現(xiàn)在大包大攬和高期望值上,而這兩點又都可以歸為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和寵愛。對此,專家建議給孩子留出足夠的自我空間,要以平等的方式多與孩子交流,多給孩子一些微笑,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人格。

了解孩子心理世界看眼神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心理世界,就去看他的眼神。

◆孩子雙目凝視,緊緊盯著一樣東西或人,這時孩子在聚精會神地追根究底,父母不宜輕易打擾。

最好順著孩子的視線,找到他所注視的事物也探個究竟,以備孩子發(fā)問,并可引導孩子,使他獲得更多知識。

◆孩子眼睛發(fā)亮,出現(xiàn)興奮的光芒,說明孩子明白了道理,找到了答案。

這時,不管孩子的答案正確與否,父母應夸獎他,然后給予講解。

◆孩子目光遲鈍,左顧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時候。

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情的可能性與合理性做出做還是不做的決定。

◆孩子低著頭,眼睛躲閃著,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對,那一定是孩子覺得自己犯了錯誤,怕受批評。

父母可以先等一等,看孩子能不能自己承認錯誤;如果孩子不說,父母可追逐著孩子的目光,用微笑和探詢的表情鼓勵孩子說出真相。孩子承認錯誤后,父母要肯定他的勇氣,相信他能改正,并告訴他仍然愛他。

◆孩子怒目而視,說明孩子認為父母處理某事不公平,他很不滿意。

此時,父母不可壓制孩子,應該反思究竟,給孩子申辯的機會,以理服人。

◆ 孩子目光輕松,眉飛色舞,說明孩子高興。

育兒心得:你真的了解孩子嗎?


育兒心得:你真的了解孩子嗎?

說起讀書,我很是慚愧,自從生過孩子之后,我很少讀過一本完整的書。今年暑假,我拿起了這本孫瑞雪老師寫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平時總是覺得沒有時間,有的人說還是沒有沉下心來不愿意讀。說句實在話,拿起書我現(xiàn)在真不知道從哪看起。在上大學期間,我是一個特別愛讀書的好學生,當別人拿著MP4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在看書;當別人逛街時我還在看書……書沒有離開過我,連圖書館的老師都給我開綠燈,書隨便借,畢業(yè)之后我在亞馬遜網(wǎng)也購了自己喜歡的書,現(xiàn)在我家的書架上都有好多書,但都是嶄新的。

自從懷孕期間,我就特別留意關于教育孩子的書籍,每年單位訂購我就會挑一些。暑假期間兒子在月兒灣游泳,在游泳館里我忽然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因為之前在電視上看過孫瑞雪老師的關于《捕捉孩子的敏感》的專題報告,我當時就非常感興趣,本來想買那本書,但是由于時間的擱淺至今沒有買回。結果被我看到了,我就趕快征求老板的同意,讓他借給我,沒想到看完后給我的觸動這么大。

我的兒子現(xiàn)在有兩歲一個月了,他的一些不著邊際的行為令我很是無奈。有一次他往地上扔積木,我們商量好的不要再扔了,要慢慢撿起來,可是他就是不聽我的話。因為我之前沒有接觸到這本書,我就用力的批評他,結果給他商量幾次都不聽我的話。無奈之下我把他關到屋里,我自己走,結果他哭了,哭的那么的傷心。我心想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難道就這么不聽話嗎?當看到這本書時我才釋然,書中寫到:不要和孩子斗爭,也不要和孩子較勁,因為這是一個人形成自我的起點。

有一次,我給他洗過澡之后,他怎么就不出來,一直用腳在水里打出水花,把地上弄得那都是水。當時我也是擔心他,怕萬一踩到水之后滑倒。我就告訴他:“媽媽抱著你出來,行不行?”他就是不出來。我于是就“暴力”解決了,可是在把他抱出來的一瞬間,他哭得跟什么似的,我很是無奈。當時的我就想:他怎么會這么不聽話呢?最后還是經不住他的哭鬧,我把他又放到了水里,他立馬停止了哭聲,繼續(xù)玩兒了起來。從他的表情看出他是那么的滿足,當時的我很是疑惑:玩兒水這么長時間了,難道就不覺得累嗎?

還有一次,他要吃棒棒糖,我覺得棒棒糖吃多了不好。于是我趁著他不注意在棒棒糖上咬了一口,然后瞬間把那個糖紙把它包起來,讓他感覺到還是原來像新的一樣。他拿到棒棒糖的時候非常開心,他小心翼翼的把糖紙剝開卻發(fā)現(xiàn)已經不是完整的,瞬間大哭,可以用崩潰來形容,而且還要打我。當時我也是很奇怪,他怎么知道里面的棒棒糖不是完整的?其實在他的心里已經有一個概念,有一個完美的棒棒糖的完美形象,不可以被破壞的,棒棒糖應該是這樣的,他就不想要那樣的呀??戳藭?,又解除了我的疑惑。書中寫道:追求完美——從審美發(fā)展到了對事物完美的追求,執(zhí)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總是手拉手一起走來。

沙池、水池是所有孩子的最愛,當孩子看到沙、看到水時,就會忘情地玩耍。哪怕是飲用水,都是最能讓孩子立刻安靜的材料。沙和水是孩子天然的玩具,是兒童創(chuàng)造的源泉。所以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對水和沙可以說是情有獨鐘。他只要到我們幼兒園或者是去外面小沙坑或者回老家,只要看到沙、看到水就走不動了。有一次我們回到老家,老家的院子比較空曠,一下車孩子看到了水管,大步流星的向前跑,打開水管就玩。我家人就說:“別讓他玩兒了,把衣服弄濕了?!钡俏揖驼驹谂赃叄覍λ麄冋f:“沒事讓他玩吧,我準備的有衣服。”妹妹打趣地說:“幼兒園的老師教育方法就和我們不一樣?!蔽視楹⒆拥陌l(fā)展,做好堅強的后盾。如果放在看這本書之前,我肯定會阻止他,但是現(xiàn)在因為我知道,孩子你阻止他,還不如讓他盡情地快樂玩耍,你只要給他物質準備就可以了,我們不要以各種理由去約束孩子的一些行為。

作為一個母親和教師的雙重身份,從自己孩子和班上孩子的成長歷程中,我看到了書中的很多現(xiàn)象,在這里我找到了根本原因。

當然寫到這里,大家也許還在迷惑到底什么是敏感期呢?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huán)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各個敏感期孩子的表現(xiàn)都不一樣。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家長和老師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边@就要求我們特別是幼教工作者應該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切特質,要真正地了解孩子。

我們不知道兒童的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說,兒童的心靈是一個神秘的深淵,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他。當我們不了解的時候,讓我們懷著敬畏之心,給他們愛和自由吧。我想,以后在工作中,我一定會給班上孩子更多的愛和自由,讓他們更加幸福健康地成長!

作為家長,你了解孩子的學業(yè)情緒嗎?


最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不好,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除了關注學習基礎、學習方法、教學水平等常見誘因之外,我們還要特別關注一個問題,即孩子的“學業(yè)情緒”是否健康。

針對學生而言,學業(yè)情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其學業(yè)相關的各種情緒體驗,包括高興(快樂)、厭倦(厭煩)、無助、生氣、難過、滿意、憎恨、羨慕、痛苦、沮喪等。值得注意的是,學業(yè)情緒強調的不僅僅是學生在獲悉學業(yè)成功或失敗后所體驗到的各種情緒,而且也強調學習過程的情緒體驗,包括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在日常做作業(yè)過程中以及在考試期間的情緒體驗等。簡單地講,學業(yè)情緒包含學生學習過程中和學習結束后所涉及的所有情緒。

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健康的學業(yè)情緒,有助于學生認知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

怎樣調節(jié)孩子的學業(yè)情緒?以下一些建議供您參考:

第一,幫助孩子合理定位。

孩子狀態(tài)不好,情緒不佳,與其對自己學業(yè)水平的定位有很大關系。有的孩子自我定位偏低,平時學習得過且過,缺少必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孩子自我定位過高,壓力過大,就會出現(xiàn)焦慮、沮喪、自卑等情緒。您可以及時與孩子溝通,一起幫助孩子分析,指導孩子進行合理定位。

第二,指導孩子養(yǎng)成習慣。

子曰:“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币馑际钦f,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事就容易拖沓隨意、馬虎大意,學習學不好,情緒也會比較差,用這種不好的情緒學習,會進一步影響學習效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比如,有些孩子在家里學習時,一會兒喝點水,一會兒吃點東西,一會兒上廁所;好不容易坐下來,還要聽音樂、發(fā)短信,這種浮躁的學習習慣,顯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所以,您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這些不好的習慣,幫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實質,指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能夠輕松自如地汲取知識。

第三,鼓勵孩子保持樂觀。

學習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暗自神傷,自暴自棄。所以,作為師長,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學習中的問題,消除負面情緒,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遇到的困難。我的一個學生,學習基礎不好,大家都認為他上不了重點大學,但是他在老師、家長的鼓勵下,一直保持著一種積極自信的情緒來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最終被北京一所名牌大學錄取。

總之,關注孩子的學業(yè)情緒,引導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是孩子學業(yè)成功的必要保障。

五月育兒知識:你了解孩子的磨蹭嗎?


五月育兒知識:你了解孩子的磨蹭嗎?

無論你是老師或者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你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許就是“快點!快點!”可是往往你會發(fā)現(xiàn),大人越催,孩子的動作越慢,而導致自己的情緒也變得焦慮,那怎么才能讓孩子做到自覺不磨蹭呢?

慢與磨蹭的區(qū)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先要了解孩子究竟是慢還是磨蹭以及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慢: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動作比較慢,有的性格使然,也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缺乏自信所以動作慢等等。

拖拉:會做的但是拖著不肯去做,或者故意阻礙和有意拖拉。

造成磨蹭的原因

作為幼兒園老師,大家肯定深有體會,在每個班級里會有那么幾個“小尾巴”,做任何事情都是磨磨蹭蹭,需要老師不斷地去提醒及督促,那你們知道是什么導致孩子的磨蹭嗎?

1、時間概念模糊

孩子對于時間的概念比較模糊,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時間的概念越模糊。

2、天生動作較慢

一個班級里孩子的性格各異,有一些孩子做事速度很快,也有一些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慢,這其實是與孩子的性格有關。

3、注意力易分散

孩子注意力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正在做的事。

4、動作發(fā)展較慢

孩子年齡越小,神經肌肉活動越不協(xié)調,動作的不熟練導致了做事緩慢。

特別是在運動活動中,孩子的動作與他們運動的時間有著直接明顯的聯(lián)系,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吧!

5、大人不斷催促

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時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孩子的注意力會被分散,甚至因緊張而不知道做什么,把在進行中的事情都無法做好。

6、內心缺乏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

7、幼兒不感興趣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對大人要求的事沒興趣,由于無法直接抗拒,所以故意磨磨蹭蹭表達不滿。

你了解4-6歲的小孩嗎?


語文的發(fā)展

在字匯、句子的長度和復雜難度上,都比以前更為進步。句子中所使用的助詞、副詞、介詞、連接詞、感嘆詞及量詞等用語有增加的趨勢。

語言上的進展,使得幼兒在控制行為、接納他人的指示、自我表達和與他人溝通等能力上也大大擴展。

能記住自己家的住址。

能接電話,并傳達簡單的訊息。

喜歡聽故事、有韻律的兒歌,開始能意會一些簡單的幽默及笑話。會創(chuàng)造新故事或替舊故事編一個不同的結尾。

邊做邊說的現(xiàn)象在四歲半、五歲之后有降低的趨勢。有些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以語言,思想控制行動的能力是由外頭(邊做邊說)而內穩(wěn)(邊做邊在心里盤算)逐漸發(fā)展而成的。例如常見的團體游戲「老師說」:「老師」可以給任何指令,如「用手摸你的鼻子」、「把左手放在頭上」等,但只有在附加上「老師說」時,才可以做這個動作。如果沒加上「老師說」而照做的話就算錯。四歲以下的幼兒玩這個游戲時,往往很容易犯錯,他們的行動很容易受聲音本身影響。四到六歲之間,這種辨別、控制能力有相當大的進展。這種能力會影響到幼兒其它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設計、執(zhí)行計劃的能力。

認知的發(fā)展

1.分類能力

四歲的幼兒能夠按照物體的屬性作簡單的分類。例如給他們三張圖片:各為一只貓、一只狗和一輛火車,四、五歲的幼兒已經能選出火車為三張中的異類,而貓和狗可以歸為同類。但是若要求他們對選出的貓和狗的圖片給予一個名稱時,就很少能答出來。

2.數(shù)概念

給幼兒二十塊積木(其中紅色三角形、藍色三角形、紅色正方形、藍色正方形各五塊),要他們把相同的放在一起。更年幼的幼兒們往往會把一紅一藍配在一起,或把一塊三角形放在一塊正方形上面做成一個房子。大部分四歲的幼兒都能按照顏色或開頭來分類。有些經過嘗方式,能成功地同時考慮顏色及形狀而分為四堆,可是若問他們:「我們能不能把紅色三角形及紅色正方形混為一堆?」「它們?yōu)槭裁粗幸苑旁谝黄??」他們雖然在操作上能夠區(qū)分這些都是紅色,但是卻未必能回答以上的問題。若問:「紅色的積木多還是紅色三角形多?」很多幼兒會回答「一樣多」。因為他們很可能只把「紅色三角形」與「所有的紅色三角開」與「紅色正方形」來比較,而不是把「紅色三角形」與「所有的紅色積木」比較。這表示:這個年齡的幼兒在操作上可以作單項或多重分類,但是對于類別之間的層層關系還不能完全掌握。

給四、五歲的幼兒一堆長短不一的竹棒,要他們像樓梯一樣從最短的排到最長的數(shù)目少的時候還可以,一超過四、五根就可能有困難。五、六歲的幼兒一再嘗試以后,有些或能成功,但如進一步要求他取出第三短或第三長的就未必能順利執(zhí)行。

這些現(xiàn)象也表示:雖然很多四、五歲的幼兒都能數(shù)數(shù)到十,甚至到一百,但是對于數(shù)的概念仍在發(fā)展中。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給他們五朵花分別插在五個花瓶中,問他們:「花和花瓶是否一樣多?」他們都會說「一樣多」,如果把花瓶中的花拿出來放成一堆,再問:「現(xiàn)在花和花瓶是不是一樣多?」,大部分四歲的幼兒可能都會認為「現(xiàn)在花變少了」。因為這個年齡的幼兒判斷多少很容易受長度的影響。部分五歲的幼兒在數(shù)過之后,雖能會發(fā)現(xiàn)仍然一樣多。更大的幼兒就會覺得「這個總是真是荒謬,不用數(shù)就知道,剛才一樣多,現(xiàn)在當然還是一樣多」。

3.空間概念

在空間觀念上,如果要四歲的幼兒造一個與模型等高的塔(此模型放在一張矮椅子上),他們懂得用手或木棒幫忙測量,而不會像年幼的幼兒用猜的,但是他們往往會忽略起點高低上的差異,一心想造一個從地面算起與模型等高的塔。五歲的幼兒較能超越這一點,但在測量時,則往往忽略了他所用的測量單位(如手的伸展)必須保持一致。

幼兒的空間觀念也表現(xiàn)在他們的繪畫上。如果四歲左右的幼兒畫一座山,山上的樹木、房子、人物通常畫成與山坡的斜度在直角,而不是垂直于地面。五歲左右的幼兒在玩沙的時候,知道要把電線桿(木棒)插成與地面垂直,但是在他們的繪畫當中,仍免不了受山坡斜度的影響。

4.時間概念

在時間概念上,他們還不能把年齡與體形大小的關系完全分開。他們認為大的東西必然也老些;停止生長的東西在年齡上就不再增加。譬如讓幼兒看兩張不同種類的樹的圖片,而其中一棵較為高大,然后征求幼兒的意見,看看他是否能根據(jù)圖片來判斷哪一棵樹的年紀比較大。四、五歲的幼兒可能很快會說大的那棵比較老。更大的幼兒則認為:不知道兩棵樹是什么時候種的,根本無法作答。

以上種種描述都表示,這個階段的幼兒對于時間、空間、數(shù)、物體的類別等重要概念,都已具有某種程度的直觀上的了解,但是他們的判斷仍然受眼前的知覺現(xiàn)象主宰,而不是根據(jù)推理,往往只注意到一個個分離的最后結果。而忘了把前后轉變的過程也考慮進去。例如:給他兩排糖,各八顆,在他面前由其中一排拿掉一顆,他一定馬上知道哪一排少了;如果再放回兩顆,他知道多了;但如果部:「現(xiàn)在這一排比另一排多幾顆?」很多幼兒會答:「多兩顆?!?/p>

5.因果概念

這個階段的幼兒都很喜歡童話故事。童話中的萬物都是有生命、有感覺、富有人性的。對這些幼兒而言,他們本身的世界觀和因果概念,就跟童話世界有許多類似之處。

例如:「太陽知不知道什么時候是白天?什么時候是晚上?」

「知道,要不然太陽怎么都是在白天出現(xiàn)泥!」

「天上的云是活的?」

「是,因為它會遮太陽?!够颉冈扑皇菚h到東,又飄到西嗎?」

「河里的水是不是活的?」

「是活的,因為會流動。不流動時是在睡覺?!?/p>

「天上的云,河里的水知不知道它們要飄(流)到那里去?」

「不知道,因為它沒有眼睛?!?/p>

現(xiàn)在的幼兒多半比較是就具有相當現(xiàn)實性的常識,這可能是由于父母、老師的傳授。但如果不斷的追問,就會發(fā)現(xiàn)在他們真實的了解層次中,多少混有類似以上所描述的傾向。這個階段的幼兒,非??释私馑麄儾欢氖?,常常問問題,而許多重要的概念及對世界的認識,都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形成。

社會化過程的發(fā)展

1.自我概念

幼兒在一歲半、兩歲左右,開始有模糊的自我概念出現(xiàn)。這種自我認識隨著其它認知上的進步繼續(xù)發(fā)展,到了四、五歲,自我概念仍不夠成熟,無法達到內省的地步。這一點我們不難從四、五歲的幼兒常?;ハ嘧晕掖祰u、炫耀中看出來。這種要贏得別人的感情和贊美的自我肯定的需要會促使社會給過程更容易進行。例如:四、五歲的幼兒為了贏得別人稱贊他是「好哥哥」、「好姐姐」,領略扮演哥哥、姐姐的驕傲,他會慢慢地減低對家中新生兒的妒忌,進一步去接納小弟弟、小妹妹。

2.溝通能力

懂得輪流,能夠有某種程度的相互協(xié)調,能夠和其它小朋友作真正互動的游戲。但是在與他人溝通,掌握他人的觀點、思想、感覺等方面,仍有不足。

有個實驗是這樣的:兩位小朋友一組,每人各有一套不規(guī)則開頭的積木,兩中間用屏風隔開,甲方小朋友選出一塊積木,然后描述給乙小朋友聽,讓乙猜出甲選的是哪一塊積木。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幼兒還不能有效地把訊息傳給對方。因為他們常常使用一些只有自己聽得懂的線索,并不考慮對方是否聽得懂。

類似的情形是,要求幼兒把他聽過的故事復述出來,結果他們往往隨興所至地編說,甚至忘記交代重點,使聽的人不容易完全聽懂。

3.人際關系與道德發(fā)展

按照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的說法,四、五歲正是產生戀母情結,進而認同父母,將父母的道德規(guī)范內化成為自己的「超我」的時期。對幼兒來說,絕大部份的道德規(guī)范是外來的,是由父母、老師等成人給他們的,而不是他們從自己與別人相處的經驗得來的。為什么幼兒們會服從、接受,甚至認同這些規(guī)范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主要是來自幼兒對這些訂定規(guī)范者的尊敬感,這種尊敬感是由感情和畏懼交織而成的。幼兒由于本身能力和經驗不足,再加上對成人有著「不可或缺」的依賴心理,他們與成人的關系很容易會混合著愛與畏懼的情素,這種情素正是產生認同的原動力。

在這時期,還不能了解許多道德規(guī)范的真義。例如:他們知道說謊或偷竊是不對的。但為什么不對?大部分的幼兒只能說「因為那是壞行為」、「會變成小偷」、「會被警察抓抓去」。我們曾作過一項小研究:給幼兒們看一組圖片,內容是描繪「小明經過食品店時,看見里面有許多可口的糖果,就偷了一包逃走」的情景。我們要小朋友試想小明當時的感覺和可能采取的行動,結果有不少小朋友表示小明會很高興,因為他偷到了一包糖,而且他會在到家以前快快地把糖吃掉;大部分小朋友則表示小明會害怕,怕被別人發(fā)現(xiàn);只有少數(shù)的小朋友表示小明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對,偷偷地把糖放回去。

在這時期,對「什么才是公平的」已有初步概念。例如和上述同一個研究里的另一個情意描述是:一男一女雙胞胎一起玩過玩具之后,媽媽只要女孩子去收拾,認為男孩可以不必做。結果聽了這個描述后,除了少數(shù)之外,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反應「這是不公平的」。其中,有大半小朋友表示如果他是那個男孩,他會幫女孩收拾玩具;其余則表示他們會因為不必收拾玩具而感到高興。

在這時期,會遵守父母所訂定的規(guī)范。另一個實驗是對小朋友說故事:「小華很喜歡爬樹,有一天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媽媽說爬樹很危險,要小華答應以后不再爬樹??墒悄翘煜挛?,小華心愛的小貓爬上樹后不敢下來在樹上喵喵求救。小華想去救貓,但又想起已經答應媽媽不再爬樹了;小華該自怎么辦?要不要去救貓?」絕大部分喜歡貓的小朋友都表示要去救貓,差別只是在要不要向在人求救或事后才告訴媽媽。其中,表示不要讓媽媽知道的占多數(shù)。那些會告訴媽媽的小朋友都認為只要跟媽媽說是為了救貓,媽媽就不會生氣了。由此可見,幼兒是否能據(jù)實以告,遵守訂定的規(guī)范,可能與父母獎勵懲的標準及執(zhí)行的方式有關。

父母該為幼兒做些什么?

1.擴大學習的定義

并不是只有上課、做作業(yè)才是真正的學習活動,其它的全是與進步無關的游戲。其實,許多發(fā)展之間都是相互有關的,例如:掌握數(shù)的概念與幼兒操作物體的經驗有關;鼓勵幼兒自己說故事,有助于幼兒的表達、邏輯思考和體會他人觀點的能力。父母應該在了解和愛的前提下,為幼兒安排豐富而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擴大他的學習范圍。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所學到的,將會環(huán)境比刻板的、嚴肅的、局限的學習活動來得多且有效。

2.多陪幼兒從事各種活動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由有經驗者在旁適當?shù)闹笇В敲矗瑢W習成果將會比任其自然發(fā)展、自己去摸索來得快又好。在學前階段,父母正是最好的指導者。只有平常多和幼兒一起參與各種活動,才可能了解哪些活動最適合幼兒、最能引發(fā)幼兒的學習動機、對幼兒的發(fā)展最有幫助。在共同參與的同時,父母還能察覺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及進步情形,分享幼兒成長的喜悅。

3.配合幼兒的發(fā)展程度去指導學習

現(xiàn)在很流行把幼兒送去學鋼琴、舞蹈、繪畫,甚至教幼兒寫字、學英文,這些是否真對幼兒有幫助呢?與其勉強幼兒學會幾只簡單的舞,不如加強他整體的韻律感,能把音樂節(jié)奏、感情、想象力和身體的動作配合起來。因此,父母在指導幼兒學習時,必須要先經過明智的判斷,選擇能引發(fā)幼兒之學習動機,并能配合幼兒發(fā)展的學習活動。不要揠苗助長,以免反而有礙日后的學習。

4.針對特定的行為來獎懲

避免像「從沒見過像你這么聰明、漂亮的幼兒」或「怎么這么笨,什么事都做不好」這類籠統(tǒng)的、人身式的稱贊或攻擊。因為,太多虛浮不真的評估容易讓幼兒變得虛榮,等日后不再有這類的恭維或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時,會無法適應。負向的攻擊話太多時,也會傷害幼兒的自遵,降低他的自信,他甚至會干脆以「壞幼兒」來贏取注意。因此,父母施以獎懲時,必須指出幼兒當時的特定行為,例如:「你畫得真好看」或「不可以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

5.作好入學前的準備

幼兒入學后是否能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是否能跟得上學習的進度?是否喜愛學校的生活……等,往往對他日后一生的方向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在入學前,父母最好要讓幼兒有與他人相處、參與團體的經驗和能力。同時,也要讓幼兒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集中注意和有自律能力等。以適應小學階段較規(guī)律的課程安排。

喜歡《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嗎》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世界的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孩子的心理世界你了解多少 孩子有孩子自己獨特的心理,他們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絕大多數(shù)父母的觀念中,兒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變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時候無法真正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甚至于...
    2022-01-28 閱讀全文
  •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了解兒子?,F(xiàn)在看來,這樣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盡管他還不到七歲。 今天,本來是要兒子就他昨天不禮貌的行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說,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會理你的。...
    2020-11-23 閱讀全文
  • 孩子心理的四大“需要” 你了解嗎? “我給他吃得好,買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經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點委屈,這些難道不夠嗎?”面對關于“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問題,一些家長顯得迷惑。長春市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兒科教授莫秀芬認為,這些家...
    2021-11-24 閱讀全文
  • 嬰兒的心理發(fā)育你了解嗎? 導讀:新生兒明顯的條件反射的是在出生后兩周左右。4個月的兒童能區(qū)別各種氣味,能分辨不同顏色的物體。4-5個月便能分辨出親人和生人。從第4個月起開始分辨出成人的聲音,如聽到母親說話的聲音就高興起來,并開...
    2021-08-24 閱讀全文
  •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蔽蚁?,這兩句話也可以視為給家長們的贈言。不過,若想真正的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并不容易。 復雜的對象,簡單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難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簡單...
    2021-11-17 閱讀全文

孩子有孩子自己獨特的心理,他們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絕大多數(shù)父母的觀念中,兒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變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時候無法真正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甚至于...

2022-01-28 閱讀全文

你的孩子,你了解嗎?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了解兒子?,F(xiàn)在看來,這樣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盡管他還不到七歲。 今天,本來是要兒子就他昨天不禮貌的行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說,在你道歉之前,我不會理你的。...

2020-11-23 閱讀全文

“我給他吃得好,買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經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點委屈,這些難道不夠嗎?”面對關于“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問題,一些家長顯得迷惑。長春市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兒科教授莫秀芬認為,這些家...

2021-11-24 閱讀全文

導讀:新生兒明顯的條件反射的是在出生后兩周左右。4個月的兒童能區(qū)別各種氣味,能分辨不同顏色的物體。4-5個月便能分辨出親人和生人。從第4個月起開始分辨出成人的聲音,如聽到母親說話的聲音就高興起來,并開...

2021-08-24 閱讀全文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蔽蚁?,這兩句話也可以視為給家長們的贈言。不過,若想真正的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并不容易。 復雜的對象,簡單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難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簡單...

2021-11-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