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家長與教師之間要互相協(xié)助,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孩子不為人知的潛能 你知道嗎?》,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英國一個名叫艾瑞斯.格瑞斯.哈姆肖(IrisGraceHalmshaw)的三歲小姑娘去年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癥,醫(yī)生建議她可以嘗試藝術治療。于是小艾瑞斯開始用畫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出乎意料的是她的畫在藝術界引起不少轟動,作品拍賣售價竟高達800多英鎊(約人民幣7700元)。其實,每個寶寶都像小超人,在平凡的外表下有著不為人知的潛能,家長千萬不要忽視了。你要相信,每個寶寶都有屬于他自己的“超能力”,只是很容易被“粗心”的我們忽視了。家長不妨細心觀察,找到寶寶的潛能與愛好。
一、潛在能力的15種表現(xiàn)
1、語言才能:善于用語言描述所聽到的各種聲響;常給孩子朗讀的故事,要是你更換了里面的某個詞,孩子就會說讀錯了,并加以糾正;喜歡對人講故事,而且講得繪聲繪色。
2、音樂才能:喜歡伴隨樂器的彈奏演唱;喜歡傾聽各種樂器發(fā)出的聲響,并能根據(jù)聲響準確地判斷出是什么樂器;能準確地記憶詩歌和電視里經(jīng)常播放的樂曲。
3、社交才能:善于觀察父母的心情,領會父母的憂與樂;落落大方,動作優(yōu)雅懂禮貌;看見生人時會說“他好像某某人”之類的話。
4、想象能力:善于辨別方向,極少迷路;乘車時,對經(jīng)過的站名或路標記得清清楚楚,并向你提起什么時候曾經(jīng)來過這相地方;喜歡東寫西畫,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種物體。
5、運動智能:喜歡自己動手,很多東西一學就會;喜歡東寫西畫,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種物體。
二、怎么發(fā)展寶寶的這些潛能
1、語言才能:
講故事
媽媽每天晚上給寶寶睡前講故事,故事、素材的積累能夠讓寶寶不斷地觀察學習,積累詞匯;寶寶年紀稍長,就可以鼓勵他跟你講故事,比如復述今天老師講的白雪公主故事,或者幾天前媽媽說的那個小紅帽故事。
演講
家長不但要鼓勵孩子多說,而且還應該對孩子說話的內容給予引導。比如家長給孩子一個小主題,讓孩子自由發(fā)揮隨意演講,或者說說他認為有趣的事,說完后家長可以給他一些指導意見,寶寶鍛煉了口才,同時也建立了自信。
2、音樂才能:
用孩子懂的方式傳遞音樂
對小寶寶,媽媽可以哼著歌或者放著輕柔的音樂,幫寶寶做個輕撫按摩;對大寶寶,媽媽可以帶領他跟著節(jié)奏拍手、踏腳或敲奏小樂器,感應音樂的拍子;或者拿著紗巾,舞出旋律的高低,甚至親子間的傳球,都可在感應樂曲中傳遞音樂的美好。
玩音樂,不分形式
家長可以讓寶寶試著敲打鍋碗瓢盆,制造出音色高低不同的聲響。用塑料調羹敲出些柔和的“叮?!甭暎蚴怯媚局频纳鬃忧么虺觥班锑獭钡穆曇?。挑選一些寶寶平常喜歡的童謠或是歌曲,一邊唱一邊用手邊的小道具來增加特殊的音響效果,用鐵鍋和鏟子敲打出相應的節(jié)奏。
3、社交才能:
多讓孩子與人相處
幼兒園是個擴大寶寶圈子、學習人際交往的最好平臺,家長也可以多帶寶寶去公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寶寶在玩樂的過程中學習和陌生人相識、相處的人際技能。
在游戲中讓寶寶學會角色轉換
和寶寶玩角色扮演游戲,讓他“真實”地感受到不同角色有著不同的想法,學會逐漸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比如媽媽拒絕分享玩具,可以讓寶寶感受到“被拒絕很受傷”的心理感受。
4、豐富想象力:
制作手工藝品
提供一些廢舊的材料,比如彩紙、紙盒、紐扣等等,鼓勵寶寶自己用這些材料動手制作一些生動有趣的手工作品:比如用酸奶盒子做成小汽車、用糖紙和橡皮筋做成娃娃裙子等等。創(chuàng)造的過程能夠激發(fā)寶寶潛在的想象力。
5、運動智能:
和孩子玩平衡游戲
用紙牌或者鉛筆搭金三角結構,或者用空礦泉水瓶逐個搭高,有時候和寶寶一起玩單腳投擲紙團的游戲,這些能夠很好地鍛煉寶寶的平衡感和肢體的協(xié)調運動。
鼓勵孩子拆裝東西
寶寶是個小破壞家,但是如果家長能夠引導寶寶將拆散的東西重新組裝起來,比如小汽車或者一些小型電器拆了重裝,能夠很好地鍛煉寶寶的動手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科學家們對11個半月大的寶寶進行觀察試驗,讓寶寶坐在母親腿上觀察表演。演出的第一幕是從一個藍色的吊箱里吊起一個橘黃色的大塊物件,讓橘黃色塊緩慢地穿過舞臺,然后重新放回箱子里。如此重復6次。第二幕與此相似,只是橘黃色塊小了一些。結果科學家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男寶寶似乎根本注意不到物塊之間的大小差異,而女寶寶在看到變小了的色塊時立刻顯得十分激動,并發(fā)出各種表達情緒的聲音。這個科學實驗證實了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即女寶寶的骨骼、肌肉和神經(jīng)發(fā)育比男寶寶快。因此,女寶寶通常說話比男寶寶早。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認為女孩的左腦神經(jīng)比男孩發(fā)育得快,而左腦分管語言能力,直接影響寶寶使用詞匯、拼寫和記憶事物的能力。正因為如此,女寶寶在分辨橘黃色塊時比男寶寶更為敏感。
寶寶不是一個被動的空容器,需要大人去填塞,相反,寶寶會因“內在需求”而主動探索周圍的世界,獲得他需要的一切。及時觀察到寶寶的“內在需要”,尊重寶寶的這種需要,并施以援手,為寶寶創(chuàng)造適合他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爸媽就可以最恰當?shù)姆绞綆退煤玫亻L大成人!就教育的立場來說,大人能做的,是根據(jù)寶寶的實際情況,提供給他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任由寶寶在其中自由地選擇,從而使寶寶不受干擾地滿足他的內在需要,使生命能夠自然地發(fā)展,一步一步建構成一個完美的人。
寶寶需要什么,我們就給予他什么,就像植物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我們就該為它們提供這一切。順乎自然就是最大的真理。
寶寶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塑造取決于他成長的環(huán)境,就好比植物趨光一樣。植物的趨光取決于它的遺傳基因,至于植物究竟朝著哪個方向生長則取決于陽光來自哪個方向,后天的培養(yǎng)就是早期教育的陽光。寶寶天生具有早期學習的潛能,爸媽的責任就是創(chuàng)造條件,緊跟寶寶的需要把他的潛能發(fā)掘出來。
雖然遺傳基因不可更改,但是適當?shù)脑缙诮逃梢詣?chuàng)造差異,也就是說天賦是被培養(yǎng)和激發(fā)的,而不是被發(fā)現(xiàn)的。早一天讓寶寶開始早期學習,就可以早一天挖掘出寶寶的潛能,激發(fā)寶寶的特殊天賦。一旦錯過了寶寶某種技能發(fā)育的敏感期,寶寶就可能面臨很多的問題。只要跟著寶寶的需要走,不管這一切是否與育兒指南相符,我們都可以堅定地說上一句:我們沒有錯!
對寶寶來說,文字不是一種符號,它僅僅是平面的比較特別的物體而已。既然如此,識字與識物又有什么區(qū)別呢?識字的活動又何必因為寶寶年齡太小而一棍子打死呢?只要寶寶感興趣,為什么不可以滿足他的要求?想想孔子,想想孔子的因材施教,我們跟上古人的步伐了嗎?
孩子為什么會厭學?這是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大人們總是認為學生時代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也許是自身抱著對學生時代的懷念之情才會把這種想法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厭學背后的原因嗎?
1、他應該一直優(yōu)秀
“老師,這幾天我都要崩潰了,我感覺我活不下去了……”之后,是長達五分鐘的嚎啕大哭。
這是一位初二男孩兒的媽媽,因為用盡各種招數(shù)也無法讓孩子用心去學習而感到絕望?,F(xiàn)在每天伴隨她的,是和孩子不斷的冷戰(zhàn)和爭吵。
其實,這個男孩之前挺乖的,小學的時候一直特別聽話,學習認真,成績名列前茅,一直是家長的驕傲,并如愿以償?shù)目忌狭水數(shù)氐闹攸c初中。可是上了初中以后,情況變了,孩子成績只能排到中游。
家長急了,以前一個總拿第一的孩子怎么能這樣,他應該一直優(yōu)秀的!
于是各種方法輪流上演:報班、講道理、下任務、看著……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反而越來越僵。
媽媽突然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中自己居然和孩子正常說一句話都難,別提管孩子了!
我們往往會有一種慣性思維,優(yōu)秀的孩子必需一直名列前茅,熟不知孩子年級越高競爭就越大,對孩子不恰當?shù)钠谕鶗押⒆颖葡蛳喾吹姆较颉?/p>
對于厭學的孩子來說,厭的可能不是學,是被別人逼著去學!
2、教育孩子永遠繞不開“關系”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可能這個問題會讓很多人心生疑惑,也可能引起爭議。在我看來,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絕對是關系。如果你連和孩子的關系都處理不好,那么你說什么他都不會聽,又談什么教育孩子呢?
就拿孩子厭學這件事來說,每個厭學孩子背后都有屬于他自己的痛苦,但他會告訴你嗎?絕大多數(shù)孩子不會!因為他認為你不理解他,說了也是白說,還有可能招來一通臭罵。但是要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了解孩子厭學真正原因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你理解不了,就永遠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我曾遇到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初二的女孩兒早晨起來突然說不想去上學了,情緒很激動,而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家長又是勸又是罵還把老師請到了家里就是不管用,最后得知孩子不想去學校的原因是和她最好的朋友鬧矛盾了,躲在家里不敢去面對。最后請她的小伙伴幫忙發(fā)了一條信息:“你來上學吧,想你了”!這孩子第二天早早就起來自己惦記著要去上學。事情簡單的出乎家長的意料!
所以說,作為家長,能讓你的孩子凡事都愿意和你說絕對是件幸運的事。我們都知道要人情往來互相尊重維系關系,到了孩子這里似乎把這個道理全忘了。你的孩子是孩子不錯,他也是個獨立的人,七情六欲樣樣不少。
所以說,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你的孩子,獲得他的認同,你講給他的道理他才會聽。
3、別不信,每個孩子都想學習出色
可能你會疑惑了,我尊重孩子他亂來怎么辦,我不能看他不學習也不聞不問吧。
尊重孩子不是縱容孩子,也不是不能管教孩子,而是更加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現(xiàn)在的孩子,物質上基本不缺,反而精神世界比較匱乏。這也是那么多孩子瘋狂迷戀網(wǎng)絡的原因之一。而很多家長忽略孩子感受嚴格管孩子的一個讓人無奈的邏輯就是:我不管他他指定會變壞!
你仔細回憶一下,孩子小的時候會不會一放學回家啥也顧不上興奮的和你說媽媽我今天考了100分!你再回憶一下你所見到的成績出色的不出色的孩子取得進步時候的眼神,絕對會滿是喜悅、明亮很多!每個孩子都享受獲得成就感的喜悅,也都生來就有學習的需要,可是第一名只有一人,能被稱之為優(yōu)秀的總是少部分,這時候孩子怎么辦?迷茫的失望的絕望的堅持的都有,周圍的的人還一個勁嘮叨他指責他逼迫他,就是沒人理解他,再大的熱情也會消磨掉!
所以,換換你的思維吧,你的孩子他想要學習出色。你看不到這一點,只是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了無能為力。
4、對自己比對孩子好點的家長,更容易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
孩子是上天給予每個家庭最好的禮物,但并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這份禮物帶來的變化。
孩子的來臨,讓一切都變了,夫妻間曾經(jīng)投注給彼此的目光,都轉移到了孩子身上。關于孩子的事情,總會被提到第一位。在一個家庭里,親子關系往往會取代夫妻關系成為第一關系。你會發(fā)現(xiàn),之前頻繁聯(lián)系的朋友、閨蜜漸漸很少聯(lián)系;恩愛的夫妻,給對方的關注漸漸減少(這里是指程度上的變化,而非絕對變化),大家都在忙著照顧孩子。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成為一個家庭核心中的核心了。
這個時候,孩子成為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的一部分,你的精神寄托全轉移到孩子身上了。
這時候你可以想象一下孩子背負的壓力有多大?我曾和同事討論一個話題:“是否越是全職媽媽的家庭,孩子越容易叛逆、厭學”。我一直持有肯定態(tài)度,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媽媽所有的寄托和希望都壓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出問題了她會感覺自己一無所有了,因此她會拼命地把孩子的一言一行攥在手里,拼命地對孩子好,以便讓自己更有安全感。
人都有一種本能,誰對自己好,他就要報恩,于是孩子自己也想要學習出色??墒钱敽⒆影l(fā)現(xiàn)他用盡所有力氣也達不到家長要求的時候,他會怎么做呢?逃!逃離這種難以忍受的精神壓力!于是你看到了孩子各種令你不滿意的表現(xiàn)??墒沁@個時候想要處理問題已經(jīng)不是那么容易了!
所以說,家長對自己好一點,有自己的生活和喜好追求,對孩子的寄托就好少一點。而孩子也多了一點自由的空間。這點空間會讓他出于自己的喜好去學習而不必背負太沉重的負擔,他更容易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5、如何幫助厭學的孩子
第一、正視自己的教育??赡軓膩矶疾粫腥撕湍阒v這一點,厭學就厭學,講這個干嗎?曾經(jīng)有一個學生,他退學的原因是,學習經(jīng)濟管理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他高考填志愿想學歷史的時候被所有人嘲笑,說腦子進水才會學歷史。后來這個同學盡管經(jīng)濟學得很好還是要求退學。事實上,每年考上大學又退學的孩子很多。如果愿意,你可以再問問周邊的朋友,學習專業(yè)和孩未來從事職業(yè)有多大關系?如果作為家長教育里只有成績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厭學的問題你處理不了。
第二、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里不贅述。
第三、根據(jù)找出的具體原因解決問題。知道具體原因后問題往往就簡單了,如果你感覺自己處理不了,可以查閱資料,觀看相關課程,咨詢相關專家,都可以讓你快速處理問題。
第四、最核心的一點,還是要不斷學習,開拓自己的視野。家長是最不好做的差事之一,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教育孩子,而也往往都是只有這一次。作為一個新手,不知不覺中會有很多不當?shù)慕逃袨?,而這些不當?shù)慕逃袨橥紩劤晌覀儾辉敢姷降目喙迯推饋硐喈斊D難。所以,保證自己能夠做到合理的教育孩子,是避免各種問題的最佳途徑。
稱贊,就像青霉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1、夸具體不夸全部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里,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jié)都是值得驚嘆和贊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了,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已經(jīng)習慣于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贊賞的語氣。
家長隨口的夸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jīng)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籠統(tǒng)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應該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zhàn)會采取回避,因為不想出現(xiàn)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后,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苯又o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夸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3、夸事實不夸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當領導不斷夸獎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贊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贊美。他們會怎么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贊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
三大竅門
1、留心孩子的努力
為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體”、“夸努力”,家長首先要對孩子做事情的整個過程有所了解。有的時候可以親眼看見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當你在總結孩子成績的時候,不妨詳詳細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
比如孩子寫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說:“文章的開頭很好,你能想出這樣的開頭實在不容易;中間的描述能感覺出你經(jīng)過了仔細的觀察。結尾的一句話也比較精彩,用它來點題很恰當……”這樣,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費的辛苦一一說了出來,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會洋溢在孩子的臉上。
如果你沒有親眼見到孩子的努力也沒關系,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出努力的過程,這中間不失時機地加以適當?shù)狞c評,同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有益的贊美。
2、夸孩子別嫌“啰嗦”
仔細分析一下,家長們對待表揚的態(tài)度的確是隨便了一些,甚至有點心不在焉、張嘴就來。當孩子表現(xiàn)好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你真棒”,看起來既省事又符合鼓勵為主的教育精神。其實這樣的表揚多了,對孩子毫無意義。
所以當了解了“夸具體”原則時,很多家長開始很難適應,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說些什么。很簡單,教你一招——好話不嫌“口羅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揚語,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口羅唆?這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話語描述孩子的努力,結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鳴,夸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把夸獎當“預防針”
夸獎不僅僅是事后對孩子的肯定,有時候在預見到孩子對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觸時,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揚來打預防針,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演員宋丹丹在新書《幸福深處》中就有這樣一段:有一次兒子巴圖生病,我對小阿姨說:“我發(fā)現(xiàn)巴圖和別的小孩兒不一樣,別的小孩兒吃藥都哭,可他從來不哭,他不怕吃藥。這一點他和別的小孩兒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藥端給他。他捧著碗,燒得紅紅的小臉一副緊張的表情,閉著眼睛一口氣就把藥喝下去了。我們大家都贊不絕口。從那次起,多么苦的藥他都不怕。
試試這樣夸孩子
A、
有益的稱贊:我喜歡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風趣、
孩子的感覺:我的品味不錯,我可以信賴自己的選擇、
B、
有益的稱贊:非常感謝你今天洗了盤子。
孩子的感覺:我很負責。
C、
有益的稱贊:你的作文有幾個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覺:我也可以有創(chuàng)造性的。
描述性的語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積極結論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從我們的話中對自己作出結論,事后還會默默地對自己重申。會使他們對自己及周圍的世界抱有積極看法。
目前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于孩子的疼愛更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無論孩子又怎樣的要求,家長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這樣的方式對于孩子來說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愛心“毒藥”
現(xiàn)在的孩子不缺吃的、不少玩的,可見到自己沒有的或想要的東西就得立刻拿到手、吃到嘴,脾氣一個比一個急,想法也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往外冒;而人們日漸鼓起來的腰包,快節(jié)奏的、近似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成人的性子,也唆使他們無條件地滿足家中唯一寶貝的愿望。然而,面對父母的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孩子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思維“定勢”:我要什么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欲望的溝壑似乎越來越深、越來越寬,父母的愛和關注把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
任性在一個個滿足中滋養(yǎng)
就像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對已為父母的人說的那樣:“你知道用什么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欲望的便利條件,所以其欲望將無止境地增加。
父母的愛心,造就了孩子的任性。如此,孩子一旦離開了家庭的圈子,受打擊、遭挫折就成了家常便飯,他們事事都不順心,覺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們過不去,對孩子的身心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他們又不能主動自覺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整,總是與周圍的人和事處于一種對峙狀態(tài),時間長了,就很可能釀成心理疾病,如憂郁、偏執(zhí)、狂躁等。
延遲滿足培養(yǎng)好性格
表面看來,讓孩子晚一天吃到他想要的蛋糕、想喝的果汁;遲一個星期得到他渴望的玩具熊或電動小火車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卻和孩子性格養(yǎng)成的大事直接掛鉤。
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為自己的要求被拒絕或暫時被拒絕而“大動干戈”,將來也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誘惑,權衡怎樣做能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好處,并能有意識地調節(jié)和支配自己。
前面例子中的夢夢就是會掂量輕重的孩子,她憑自己一會兒的等待,多得到一張小貼片,而這種品質如果能延續(xù)到上學或工作以后,其等待的耐心就可以使她獲得更多的“財富”。
拖延從一分鐘開始
第一,“等待”必修課0歲開
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聽到寶寶哭時自己先沉住氣,趁勢和他說說話,告訴孩子你正在做什么,等一分鐘媽媽就會過來陪他,寶寶能從媽媽熟悉的聲音中得到安慰、消除內心的恐懼;如果這時孩子仍舊哭,索性就讓他哭上一兩分鐘,這有助于打磨他的耐心。適度的哭還能增加肺活量,對孩子的健康很有好處。等你把自己手里的事告一段落再看看他是餓了、尿了,還是想讓大人抱了。如此操練一段時間,寶寶對“延遲呼應”的態(tài)度就會從“憤怒”變?yōu)槠胶土?。到孩?0個月左右能稍稍聽懂一點話時,他有一些要求,比如想要一件玩具或是什么吃的,父母可以遲一會兒給他,或對他說那樣東西燙,等涼了再吃。
也許父母會問:寶寶最初的反應比較激烈怎么辦?
其實,這是小寶寶和父母進行心理較量的必經(jīng)階段,他巴不得用哭聲將你三步并作兩步地吸引到自己跟前;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終將也能扛得住,并接受等待。
第二,點滴瑣事當幫手
生活小事鑄就孩子的高素質,使之在平素的日積月累中慢慢懂得還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學會善解人意、習慣于等待。
面對誘惑控制自己,也是孩子必須掌握的本領之一??吹奖淅锏谋苛?,孩子嚷嚷著要吃,但此時他正咳嗽、嗓子疼。父母可給孩子解釋:“你現(xiàn)在正病著,吃了嗓子就說不出話來了,等過幾天好了給你吃?!薄拔揖统砸稽c點?!薄俺砸稽c你的嗓子也會比現(xiàn)在厲害,還得吃更多的藥,等好了,可以給你吃一個蛋筒?!焙⒆訒嗪饫?,選擇吃一個蛋筒。
第三,當忍則忍
能不能夠忍耐和長時間地等待,是孩子自制力強與弱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生活中并非事事都遂人愿。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可從2歲以后開始。這時,父母要給孩子解釋清楚,娃娃是小妹妹的,如果拿走,她會傷心的;買一個相同的娃娃,不是立刻能做到的。讓孩子明白,別人有的東西我們不一定要有,要克制自己的占有欲。
借助給孩子設立壓力情境的方法,鍛煉孩子的忍耐力。通過為孩子設立這些壓力情境,孩子心中有了矛盾,開始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滿足時的情緒,達到心態(tài)平和。
讓孩子習慣并平靜地接受延遲滿足,離不開表揚和獎勵,因為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時非常痛苦,當年幼的孩子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紀錄,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小獎勵,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是值得的,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支撐。
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從易控制的事做起。在長達十多年的觀念傳遞之后,孩子就會把它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和能力。
其實家長一位的總是滿足孩子的需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嚴重的,因此家長應對孩子采取另一種方式,這樣的方式要比家長總是付出滿足孩子的效果要來的好,家長還是多考慮一下這種方法吧。
過了周歲,很多父母隱隱感覺到:孩子不太好帶了。
的確,隨著孩子運動能力的提高,活動范圍的擴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發(fā)強烈,依個人偏愛而喜惡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就是抗拒行為的逐漸凸現(xiàn)。其實,這是每一個孩子在心理發(fā)展歷程中的必經(jīng)之旅。
孩子出生十三、四個月后,身心發(fā)展的速度一路飆升。當孩子具備獨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會厭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著獨闖天下。當他能夠理解和運用人稱代詞“我”的那一刻,就會告別“順從”,起草著自己的“獨立宣言”。這一階段,他一反常態(tài)執(zhí)拗、任性、甚至強硬。在他的成長詞典中,“不”成為運用頻率最高的單字。這個時期我們通常稱之為“第一反抗期”。
矛盾沖突源自何處
在這個時期,孩子們想了解和想嘗試的事非常多。他們愿意更多的掙脫大人的看管,獨立去“探索”環(huán)境中每一個“小兒不宜”的角落。
“什么都動”是很多看護人對這個階段孩子行為特點所下的結論。接近1歲半的孩子越來越熱衷于“掃蕩”和“清野”,他要檢驗從成人的活動中所“看”到的經(jīng)驗,他要模仿、再現(xiàn)父母身心投入的“游戲”:拿起小錘敲打易碎的玻璃茶幾,把雞蛋磕破在地上用手涂抹,踮起腳尖搬倒書桌上爸爸常用的墨水瓶……由于經(jīng)驗、閱歷的局限,常以“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而告終。
“越不讓動越要動”
是很多父母總結出的孩子和家長“分庭抗禮”的基本特征。他可以把一卷衛(wèi)生紙拽至窮盡,滿臉洋溢著興奮;他會打開低矮的柜門,為能倒空所有的物品而沾沾自喜;他有辦法爬到矮家具上,翻出父母特意束之高閣的寶貝歡呼雀躍;他能跨越人障,直面挑戰(zhàn)電源、煤氣灶、飲水機而義無返顧……
此外,這個時期的孩子能不斷向看護人提出強硬的挑戰(zhàn)。在與父母的抗衡中,他積累著“攻守”經(jīng)驗,了解到父母的處世原則:媽媽要把孩子放在地上讓他自己走,孩子常會把雙腿盤起腳不沾地,像條毛蟲吊在空中,當爸爸媽媽不肯再抱的時候,他會蹲在地上,因“腿腿疼”而寸步難移,假如父母真不讓步并且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我們的寶寶經(jīng)過“痛苦的抉擇”也能后來居上……在與成人的對恃里,孩子體驗到自身的堅持和退讓,能對他人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和結果。勝利使他獲得成就,同時也留下深刻的經(jīng)驗記憶;失敗使他失望,但同樣會鼓動他重組經(jīng)驗再次突圍。所以我們說孩子“第一反抗期”的這種“反?!弊兓⒉皇菬o緣無故的“邏輯混亂”和“行為失控”,而是他長大了,大到想向我們證明:他有自己的主張,他能做很多的事情,他必須實現(xiàn)更多的需要。他不斷的通過形形色色的“反抗”告訴我們:他要做一個獨立的人,就像爸爸媽媽那樣,要對別人提出要求,要讓別人受到自己的影響和牽制。
用孩子眼光來看待
作為父母搞不懂:為什么當寶寶要長大時,現(xiàn)有的和諧、寧靜會常被沖突、惡戰(zhàn)攪得一塌糊涂?
用孩子的眼光看事物,就能理解一個傾心追求獨立的孩子,在成長中時時處處所遭遇的沮喪與煩躁:當他打開一個裝滿各色衣物的矮柜,想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大人把柜子鎖了起來;他漫步到廚房,撫弄著爐灶上的旋鈕,想看看是否也會使它亮起火光,被警覺的媽媽抱開;他拽著臺布想爬到桌子上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大人會板起面孔生硬的批評“不乖!”……他會走、會爬、會登高,可英雄無用武之地!周圍有那么多令人興奮激動的機會,卻每每都被扼殺在動手之前!為這些孩子就有100%大發(fā)雷霆的理由。假如我們被還原成80或90cm高的幼兒,相信也會成為他的同盟。
深入分析,我們能理解嘗試獨立的孩子,那些難以運用語言表達出的失落和不安。孩子在日益增多的行為規(guī)范和自然法則的約束下,在敗多勝少、四面楚歌的探險歷練中,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時時被失望、害怕和孤獨圍追堵截著:那天,他像爸爸那樣一只腳踏上矮椅,卻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號啕之中全是對疼痛的憤懣與不解;一日,他像推積木一樣把茶杯推下桌子,杯子莫名其妙的粉碎了,讓他第一次品嘗到自卑無奈的苦澀。他好想控制身邊的事物,但卻左右不了它們的發(fā)展。為此他慌恐、疑惑、茫然……由于語言能力的局限,孩子無法通過與成人的有效溝通,釋放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的心理重壓。這么多的孩子表達不清的委屈凝聚成焦慮與不信任,面對父母的一切安慰、要求,他都可能會大聲說“不!”,面對父母的關愛幫助,他會拒絕接受,而要“我自己來”。
心理學家的分析
孩子成長一定要有這個“反抗期”嗎?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通常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是漸進式的變化,但在某些特定的轉折時段內,兒童在成長中的心理矛盾會高度激化,對這種激化疏導的方式不同,會導致孩子產(chǎn)生不同強度的情緒體驗,從而引發(fā)飛躍式的正、負兩極變化。研究者據(jù)此提出了在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定階段內,存在著轉折期、危機期、對抗期等不同稱謂的學術觀點。如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發(fā)展要經(jīng)歷8個“危機”,而在孩子出生后的頭3年里就要經(jīng)歷兩個危機的挑戰(zhàn)。還有的學者認為:在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轉折中,典型的行為突變有兩三歲的反抗執(zhí)拗,七八歲的心理平衡失調,十二三歲的消極、違抗性等等。特別是由于在以上各階段內,父母通常會由于兒童的對抗、逆反等極端行為,導致親子關系的緊張、惡化,往往不經(jīng)意間,就嚴重影響著孩子今后整個人生的和諧發(fā)展。
但是,更多的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同樣證明:轉折期是兒童心理發(fā)展中的必經(jīng)階段,但“危機”并非必然相隨。只要父母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和策略應對,就有可能變第一反抗期為第一發(fā)展加速期,為孩子的心智水平提升和良好性情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支持、促進。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熊孩子”呢?
一眼沒看住,變成了一條泥鰍回家。
一眼沒看住,挖煤去了。
一眼沒看住,雞蛋當橡皮泥。
一眼沒看住,魚缸變浴缸。
……
以上情況,在孩子幼年時期,想必各位家長都是很頭疼的吧?但是,你們知道嗎?這些孩子的天性卻是對他們的未來大大有益的。
記得熊孩子2歲半時的某天,我從廁所出來差點暈倒,因為我面前不遠處站著一只不明小生物——熊孩子嘴里一邊咬著我的唇膏,一邊抱怨“不好吃”,眼睛涂成了大熊貓、嘴巴涂成了小丑唇,臉上、胳膊上、大腿上、鏡子上、墻上、床上都被涂了橘紅色的唇膏。
看到我出來了,小眼睛盯著我一聲不吭,一副緊張兮兮的樣子。
第一反應是這熊孩子太逗比了,狂笑一陣后,開始心疼我的唇膏,老娘擠牙縫的錢一咬牙一跺腳才狠下心買回的橘紅色唇膏呀,就這樣香消玉損了。
但看著熊孩子仍舊小心翼翼地看著我的樣子,頓時母性大發(fā),100支奢侈唇膏也頂不上我一個熊孩子哪。
我蹲下來,戳戳他的小臉:“你是不是見媽媽有時候涂?所以也想試試?”
熊孩子點頭,看到媽媽沒有責怪,情緒放松下來了。
我給他演示了如何用唇膏:“你看啊,唇膏只涂抹在嘴唇上,一點點就夠了?!?/p>
“但是唇膏不能涂床上、鏡子上,也不能涂在身上,鑒于你的錯誤使用方法,懲罰你幫媽媽清洗干凈?!彪S后我跟熊孩子一起把有唇膏的地方用毛巾擦除,最后幫他洗了個澡。
后來雖然他還會偶爾“使用”我的唇膏,但再也沒有把自己涂成不明小生物了。
拯救了唇膏,其他的破壞行動繼續(xù)進行。
3歲時,打碎一袋雞蛋連殼加蔥放在冰箱急凍層要做芝士蛋糕;冬天擔心魚被凍壞,把魚從金魚缸撈出來放陽臺曬太陽……
4歲,將鍵盤拆了個稀巴爛,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個會唱歌會跳舞還會寫字讀詩歌的小人兒;家里紙巾沒了,創(chuàng)意般拆出媽媽的衛(wèi)生巾給剛吃完冰淇淋的小表妹擦嘴……
他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蠻勁蹂躪著周圍的世界,什么奶奶的鍋鏟醬油、爺爺?shù)臒煻费濕?、爸爸的剃須刀游戲機、媽媽的胸衣脫毛機……統(tǒng)統(tǒng)成了他的手下孤魂。他一點一點認知在一具具可憐的家庭用品的尸骸的長城上筑起了知識的城堡。
難怪人家說,每一代人的成長,真的是一段可泣可歌的歷史呀。
其實,“搞破壞”是所有孩子2~6歲階段的主要特征,他們由于認知貧乏、生活經(jīng)驗欠缺,他們在向周圍環(huán)境學習時,一不小心就使用了“蠻橫”的手段,這大概也是因為他們尚不懂得如何“憐香惜玉”,不僅是對于外界的事物,還包括對待他們自己。但是,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蠻勁”,他們才能一點點地認識著這個世界。
另外,班杜拉認為,兒童的許多行為模式是通過觀察模仿習得。他們會重復大人的行為舉止,但由于他們的那么一點可憐的生活經(jīng)驗,導致他們經(jīng)常東施效顰,做出讓人啼笑皆非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xiàn)一個個“搗蛋”行為時,在保證孩子生命安全和家庭財產(chǎn)安全的前提下,姑且兩眼一閉,讓他們逗劇去吧。沒有什么比孩子的快樂探索和成長更重要的事情了。
孩子們在搗蛋過程中獲得了什么?
在某些懶惰不愿收拾殘局或極其忙碌的大人看來,孩子們的搗蛋行為著實讓人抓狂,但你怎么忍心讓他們在短暫的童年全然當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孩子?并且,孩子們還能從搗蛋中學到了其他“規(guī)矩”孩子所不能得到的精神財富:
知識經(jīng)驗的快速積累
一個孩子不接觸世界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就像一個狼孩在有限的的生活環(huán)境中,只學會覓食和嚎叫,沒有任何社會技能和知識一樣。
除了父母的擁抱和關愛,幼兒期的孩子需要操作身邊的事物,比如操作玩具、操作認知成熟的成年人的物品,無論是無意識還是有意識的模仿,都能讓他們的原始知識經(jīng)驗得到快速積累。
動手能力的質的飛躍
孩子們模仿涂口紅、模仿打電話、打手機、拆除玩具用品……他們通過這一系列的行為驅動手指和大腦觸電、協(xié)調操作,促使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否則沒有接觸世界,寶寶們可能只會停留在咿呀學語、吮手指的階段停滯不前。
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的跳躍式提高
嬰兒從搖籃往外的每一步的前進,就是他們探索能力的每一個積累。到了搗蛋的年齡,他們不僅接觸物品,還懂得蹂躪糟蹋物品(不建議無節(jié)制),甚至還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物品,比如某孩子用牙刷梳頭。
有人說,一次“搗蛋行為”帶給孩子大腦的激發(fā)效果,勝過成年人讀一年書,尤其是創(chuàng)新基因的激發(fā)。雖然不知真假,但可見孩子“搗蛋行為”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所以,再次嚴正聲明:在保證孩子生命安全和家庭財產(chǎn)安全的前提下,姑且兩眼一閉,讓孩子們逗劇去吧。很酸爽?誰讓你是孩子的爹媽?
在給寶寶認知新事物的時候有很多講究的,比如說讓寶寶辨別顏色也是有先后順序的。寶寶認顏色說容易就容易,說不容易就不容易。其實,教寶寶認顏色也有“生人勿近”的雷區(qū),如果不小心踩中,辣媽們你就要多注意咯,想必你會好奇有哪些雷區(qū)吧,一起來看看吧!
例子分享:寶寶認顏色
a、孩子已經(jīng)3歲了,可是他對顏色總是分不清楚,給他來了一個測試,就是很多綠色的辣椒中放一個紅色的辣椒,可是他也能一下子把那個紅辣椒拿出來。平時教他顏色,過一會兒再問他,他就忘記了,又亂說顏色了。
b、孩子2歲了,紅、黃、藍、綠不同顏色同樣形狀的東西,如果只是告訴他顏色讓他區(qū)分出來,他總是說錯,而且怎么教也是亂說一氣;如果把這些東西事先分給大家,再讓寶寶從中找出某個人的東西,他是能夠找出來的。
原因解釋:寶寶認顏色
五光十色的周圍環(huán)境激發(fā)著孩子的認識興趣和愿望,也培養(yǎng)孩子的美感。教孩子學會區(qū)別認識顏色,是教孩子認識事物、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美感不可缺少的內容。一般來說,教孩子認識顏色可以從周歲左右開始。我們在教1~2歲的寶寶認識顏色時,主要是認識紅、黃、藍、綠四種基本顏色。
剛開始教孩子認識顏色和形狀時,家長一定要掌握用“是非強調法”。例如,看見幾個彩色的氣球,我們告訴他:“這個是紅色,這個不是紅色的?!蓖ㄟ^“是”和“不是”一起來強調一個知識點——紅色,等孩子不管看見什么東西都能一眼分辨出“紅色”時,我們再用這種方法來教孩子認另一種顏色。這樣以一個個知識點來幫助孩子加深記憶,鞏固知識,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告訴寶寶:“這個是紅色,這個是藍色,那個是綠色?!薄疤铠喪健钡匾幌伦屗邮苓@么多知識點,不但容易使他混淆概念,還會造成孩子對概念的模棱兩可。所以,才會有很多家長反映:“這孩子其實什么顏色都知道,可是一問他就亂套了?!边@就是因為,讓孩子一下了接受這么多種顏色的名稱,他無法真正弄清楚每種顏色的概念。
特別要提醒的是,最初的概念錯誤會非常難糾正。要防止這種概念錯誤出現(xiàn),方法是:一次一個顏色,特別是紅、黃不能同時認,因為音太近似,會造成混淆??上冗x擇一個固定物,比如一塊紅積木,告訴她是紅色。然后帶著這塊積木,到處去比較,發(fā)現(xiàn)紅色的東西。這也是一種游戲啊。比如紅色的氣球,紅色的花,等。有時,紅色之間會有不同,但不要現(xiàn)在就講給她,因為她還分辨不出。除非她問你,這說明她的觀察力大有長進。認顏色可結合涂畫進行,比如,媽媽給寶寶畫朵紅花。認顏色對孩子比較難,因為沒有可參照的東西,有的孩子認紅色用了1年。關鍵是媽媽千萬不能著急,不能說孩子笨。如果孩子到學齡期還是不能分辨顏色,則要考慮是否有色盲的存在,一般色盲是隔代遺傳的,要考慮家族是否有此種情況存在。
另外,認識顏色是有一個科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紅——黑——白——綠——黃——藍——紫——灰——棕(褐色)。按這個順序去認識顏色將事半功倍,而且教孩子認識這些顏色時一定要注意的是方法。不能一股腦的教給他認,而是這個星期教他認黃色,在生活中就只給他認一切包含黃色的物體,下一個星期只認藍色,認識生活中所有含藍色的事物,如此類推,很快他就會掌握全部顏色保證不易忘記,就是靠著這種方法,有些寶寶快滿兩歲時就已經(jīng)認識了十種顏色了,進而推廣到粉紅等一系列淺色系列分辨也沒問題。
喜歡《孩子不為人知的潛能 你知道嗎?》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科學家們對11個半月大的寶寶進行觀察試驗,讓寶寶坐在母親腿上觀察表演。演出的第一幕是從一個藍色的吊箱里吊起一個橘黃色的大塊物件,讓橘黃色塊緩慢地穿過舞臺,然后重新放回箱子里。如此重復6次。第二幕與此相...
孩子為什么會厭學?這是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大人們總是認為學生時代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也許是自身抱著對學生時代的懷念之情才會把這種想法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厭學背后的原因嗎? 1、他應...
導讀:作為家長你對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嗎?小孩子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行為,對這些行為及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你是否都清楚? 當一個新生命來到家里時,新爸新媽顯得有點手忙腳亂,為什么寶寶哭鬧,為什么寶寶粘人,為什...
稱贊,就像青霉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1、夸具體不夸全部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里,...
目前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于孩子的疼愛更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無論孩子又怎樣的要求,家長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這樣的方式對于孩子來說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愛心“毒藥” 現(xiàn)在的孩子不缺吃...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