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二年級。
本文為幼兒教師教育網推薦專題“小學數學教案二年級”相關內容。
老師,這個光彩奪目的名稱,將像一顆燦爛的明星,永遠高懸在我們的胸中。教案是上好課的前提。教案中應該避免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以下是欄目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小學數學教案二年級”,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課題: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guī)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
37+52874647-2549
2.計算.
24+8-6369
47-21+5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1.
(1)板書:47-12+5
教師提問: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算式中只有減法和加法,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運算.
教師講述:用脫式計算兩步式題時,要先在原題下面的左邊寫=,再在=后面寫第一步運算的結果,還設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接著對齊上面的=,在下一行寫=,在=后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果.(邊說邊板演)
教師板書:
47-12+5
=35+5
=40
(2)學生試算:
48+16-375497
指定兩名學生板演.訂正時再強調書寫格式.
2.教學例2.
(1)板書:63+5050-63
教師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說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觀察左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先進行什么運算,教師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然后明確再算什么.
觀察右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在這個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師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
強調:沒有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讓學生試著計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9頁下面的法則.
勾畫出法則并齊讀,然后指名復述.
(3)反饋練習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78-29
提問:在有乘法和加、減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學生計算,指定兩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訂正時要注意書寫格式.
3.教學例3.
(1)板書546-77+546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說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導學生明確:左邊的算式,先算除法運算,再算減法運算.
右邊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運算,再算加法運算.
啟發(fā)學生試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課本例3上面的法則.
(3)反饋練習:
455-836+497
先讓學生說一說:有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計算.
4.師生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和應注意的問題.
隨堂練習
1.根據算式,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25-9+366395
=()+()=()()
=()=()
46-74426+39
=()-()=()+()
=()=()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49+624-168
=366=88
=6=1
15-62153+2
=92=5+2
=18=7
3.計算.
72+1630+56850-4640-248
布置作業(yè)
52-36+1953-39
68+434976
637-581-455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智填運算符號
游戲目的
引導學生巧選運算符號,加強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訓練,培養(yǎng)計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戲材料
1.4開白紙8張,教師出比賽題用.
2.學生每人準備1支水彩筆.
游戲程序
1.教師啟發(fā)談話:同學們都知道+、-、、、()等都是運算符號,使用不同的運算符號可以取得不同的運算結果.巧妙使用運算符號,還可得到一些有趣的發(fā)現(xiàn).比如在4個3中加上不同的運算符號,我們可分別得出0、1、2、3、4、5、6、7、8、9、10十一個結果.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兩組題目,請同學們分組按要求添上運算符號,看哪個組填得又對又快.
2.分發(fā)第一組題目(教師自已出題)
例:4444=0
3.講評第一組題目,分發(fā)第二組題目(教師自己出題)
例:5555=2
注意事項
1.出題后,可給幾分鐘讓小組長進行分工,然后各組統(tǒng)一開始填.
2.只記小組成績,鼓勵同組內的同學互相啟發(fā)、幫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有余數除法的試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1.參觀數學學校,提出分7個桃,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
7/3=2(盤)1(個)
2.提出分17個蘋果的問題,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
17/3=5(盤)2(個)
3.80個梨,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具體操作過程太煩瑣,產生探索計算方法的需求。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過程,分到6盤時,問學生分完了沒有,從而使學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計算有余數除法很麻煩。
4.板書課題: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二、以舊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⑴回到例題:有7個桃,每盤放3個,放了( )盤,還剩( )個?
⑵提問:怎樣列算式?
⑶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⑷交流反饋下面的問題:
① 怎么想到商是2?
② 豎式里的6、1怎么得來的?
③ 出示學生的錯誤寫法,讓學生改正。
④ 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還剩幾個?行嗎?
⑸小結:今后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可以用豎式計算。在計算時關鍵要看被除數里最多有幾個這樣的除數。
2.教學試一試。
數學學校布置教室:老師有18個氣球,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⑴怎樣列式?
⑵用剛學到的試商方法獨立計算。學生嘗試計算。學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⑶展示學生的豎式,相互評價,并交流如何試商。
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
3.探索余數比除數小的規(guī)律。
⑴比較例題和試一試中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先找到每題中的商和余數,讓學生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把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嗎?
⑵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如果余數和除數相等或者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
學生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學生體會到,如果余數大,就還可以再分。
⑶在一道除數算式中,如果除數是4,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余數是4,除數可能是幾?
小結:計算有余數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三、組織練習、實踐應用
走進數學學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
學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每組做兩題。
學生做完之后,老師出示答案,學生核對,并說說是怎么想到商幾?
比較上下兩行題目,發(fā)現(xiàn)有什么區(qū)別?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參觀數學學校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
2、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學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個果凍平均分給9個好朋友,每個小朋友分6個。夠不夠?為什么?還差幾個?50個小朋友可以分幾個?還剩幾個?剩下的分給2個小弟弟,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學生口答
播放阿凡提的故事
25張牌,每次最多拿3張,最少拿1張。誰拿到最后一張為輸。
讓學生回去思考這是為什么?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2.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疑
1.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米(m)厘米(cm)
2.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長?
3.你能正確使用這些長度單位了嗎?
(1)房子高約4( ); (2)一支鉛筆長18( );
(3)米尺長100( ); (4)課桌高約7( );
二、互動解疑
1.認識分米
(1)猜一猜課桌高約7什么呢?
板書:分米dm
(2)探究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對分米還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長?你能從紙條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來嗎?
(4)想一想,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長度……)
(5)我們的直尺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2分米)
2.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
(1)請同學們在米尺上找出幾個1分米,并匯報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與1米之間的關系
①在米尺上數出1米里面有10個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1m=10dm
3.認識毫米
(1)請你先估算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大約各是幾厘米?
(2)講述:當不夠1厘米時,為了測得更精確,我們要用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①關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間有10個小格,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張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長、厚度。
B:課堂練習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階段性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厘米和分米”,現(xiàn)在我們一共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比較精確,我們還可以用毫米,這些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三、實踐運用
1.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畫線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練習本的長約( );課桌寬約( );一棟樓高( );
數學書厚5( );小亮身高135( );課桌高9( )。
四、總結評價
比劃所學過的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
第52—54頁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題和“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通過測量長度提高測量操作能力,進一步積累測量物體、線段長度的經驗。
3.使學生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學構想: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厘米和米,學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夠利用這兩個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長度,會用米尺或學生尺測量線段的長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相當短,其長度達不到1厘米那么長;有些路程實在長,用米為單位計量其長度十分麻煩。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學生在認識分米時,必然會聯(lián)系厘米和米。所以說,沒有厘米和米的概念為基礎,不容易認識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體驗厘米和米。同樣,學生認識毫米要以厘米為基礎,建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聯(lián)系,既認識了毫米,也強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點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學生感知長度,單憑介紹、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體會,才能獲得對分米和毫米的正確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提問:老師今天帶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怎樣可以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師:文具盒長是20厘米,寬是10厘米。(邊說邊板書:10厘米)
像這樣10厘米的長度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師: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還可以這樣說:這個文具盒長大約2分米,寬大約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問:1分米有多長?直尺上就有答案。從哪到哪是1分米?(請學生上實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學生齊讀。
(2)你會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說,再畫在白紙上。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3)體驗:
①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劃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劃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③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粉筆長……)
3、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出示米尺)(1)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分米?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數。(板書:1米=10分米)學生齊讀。
4、實踐操作:“想想做做”第3題
先用身體尺估一估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說說接近幾分米。
[評析:學生目測的數據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目測再讓他們去實際測量,學生又一次感知長度,培養(yǎng)了估計能力。]
二、認識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們以前量過數學書的長邊和短邊,現(xiàn)在老師想請你幫個忙,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同學們有的說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有的說1厘米不到,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接著板書課題:毫米)
2、關于1毫米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② 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學生齊讀。
③ 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電話卡或銀行卡的厚度、書上數出10張紙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體驗1毫米。
提問:你能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
同桌互相比劃,用5角硬幣插進去量一量對不對。
4、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量小螞蟻的身長)
三、小結
師: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一共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從大到小分別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難題等著我們去挑戰(zhàn),有沒有信心?
四、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匯報交流。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哪兩條邊長度相等?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據記錄下來。
3、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
(2)床長2( )。
(3)大米寬2( )。
(4)黃瓜長2( )。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六、課堂作業(yè)
基礎練習:
1、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別是( )、( )、( )、( )。比毫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綜合練習:
1、在( )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張電話卡厚1( ) 一根黃瓜長2( )
一支粉筆長8( ) 一本數學書厚8( )
一張課桌高7( ) 一幢大樓高20( )
教室門高2( ) 一支鉛筆長約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長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 )。
一、觀察物體(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盲人摸象這個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學生講故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同一頭大象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呢?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木頭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著重討論側面的不同點。先說你坐在幾號位,再說說你看到的是木頭大象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么不同呢?
(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
(通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課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親身實地的觀察,更加清楚直觀學習本課。)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4)請小組長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屜里。
2.活動二:根據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給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張照片,請大家猜猜這兩張照片分別是誰從哪個角度拍攝的?
(2)學生匯報交流。
3.鞏固練習:
(1)同學們做的太好了,現(xiàn)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放著一個茶杯,請你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茶杯,并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
(3)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四、課堂總結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出示餅干盒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下面三幅圖是誰看到的?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長方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長方體,四位同學坐在
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用圖畫出來。
(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
說說你看到的是長方體的哪一面,畫的是哪種圖?
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么不同呢?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
(4)和它們對著的三個面是什么樣的?
(5)請小組長把長方體和圖片收到抽屜里。
2.活動二:觀察正方體和球
每個小組的學生從前面、側面、上面觀察,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圖形,畫下來。
(2)學生匯報交流。
3.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
(3)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四、課堂總結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教學目標:
1、鞏固所學內容,能根據圖意列出連加的算式,說出是幾個幾相加。
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
3、總結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總結出規(guī)律。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有關0的乘法。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寫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 3 = 12
( ) ( ) ( )
3、談話:神奇的魔術家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節(jié)目,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家的表演吧!語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出示掛圖:第一幅圖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魔術師在變什么魔術?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幾個數。
老師引導學生提問:第一幅共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板書:原來三頂帽子中一共有幾只鴿子?誰來解決他的問題?(指定5名以上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掛圖:第二幅圖
思考:魔術師現(xiàn)在在變什么新花樣?誰看懂了?老師引導學生第二幅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
老師想問問大家現(xiàn)在三頂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鴿子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0只。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出示書中的思考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數分別有什么規(guī)律?然后通過小組的合作,實踐、體驗,最后總結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結論:1和任何數相乘,得數就是這個數。
0和任何數相乘,得數都是0。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
(1)圖中一共有幾棵樹?你是怎么知道的?
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說的對嗎?為什么他說得對?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樹上一共結了多少個果子?你是用什么辦法算出來的?
什么方法數得快、算得快?
請你在書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比較數數的方法、連加的方法、乘法哪種方法最快)
2、 根據插圖,按順序回答。
(1)吊椅上現(xiàn)在坐了幾個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減法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只要學生的問題符合題目內容,都要給予肯定。
3、自主練習第4、5題。
4、自我檢測:我學會了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1+1+1=3 13=3 0+0+0=0 03=0
教學反思:
學生能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進行聯(lián)系,學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規(guī)律時,很容易總結出規(guī)律,但在具體做題時個別學生還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結果搞錯,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加以鞏固。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選擇適當的算法。
2.培養(yǎng)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3.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
估算方法的合理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三。
教學方法
引導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學校有504米,約是( )米。 我校二年級有288人,約是( )人。養(yǎng)雞場昨天收蛋192個,約是( )個。 電風扇售價235元,約是( )元。
2.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二(3)班這個月收集牛奶紙盒情況。出示統(tǒng)計表:
收集牛奶紙盒情況
第一周 195個
第二周 328個
第三周 217個
第四周 286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出示:這個月大約一共收集了幾個牛奶紙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獨立進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匯報討論結果。
(1)老師板書學生的估算過程。
(2)老師肯定學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時可以把數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數。
4.師:那么二年級6個班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那么全校6個年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全校學生在一個月里能收集這么多的牛奶紙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書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約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匯報時說說估算過程。
(2)如果每收集500個送一次,那么大約再收集幾個,又可以送一次了?學生集體交流。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計: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約收集了幾個?
二(1)班一個月大約一共收集多少個?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說出估算的過程和想法。
2.練習二十第5題。
3.練習二十第6、7、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匯報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樣進行估算的?
四、小結
布置作業(yè)《練習3》
練習三
1、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相關推薦
幼兒教師教育網精選專題推薦:“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案”。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教案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思路與思考。備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課件,會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呢?也許以下內容“關于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案”合你胃口!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頁面!...
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上課之前教師需要精心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整堂教學課程的框架和方案,關于寫教案你有哪些心得?于是,我們?yōu)槟闶占砹俗钚滦W數學教案二年級。供您參考,并請收藏本頁!...
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提前把教案準備好。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熟知教材和作業(yè),您一定也對寫好教案很感興趣吧!在這里,你不妨讀讀最新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學習和工作!...
教師的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面對新的課程第一步就是寫教案。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有效梳理教學思路,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由欄目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杰出的幼兒教學工作者能使孩子們充分的學習吸收到課本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能幫老師們更好的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教案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由此,小編為你收集并整理了關于小學二年級音樂教案1000字通用6篇但愿對你的學習工...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