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難忘的一些影片,劇中的情節(jié)深深觸動著我們的心靈,為了觀看過后細細品味,我們應當寫一份觀后感。在寫觀后感的過程中,紛繁雜亂的思維可以被很好地梳理。寫作品觀后感時可以考慮哪些角度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精心為你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學習和工作!
除了美食和親情之外,這一集電視片中還讓我們看到農(nóng)夫、麥客、漁民和養(yǎng)蜂人的辛苦勤勞和樸實無華,農(nóng)民工和留守兒童分別時的酸楚和遠離后思念,具有遠超出美食之外的寓意。趕場為主顧割麥的麥客們,因為收割機械的競爭也許會成為最后一撥職業(yè)割麥人,這個古老的行業(yè)逐漸會退出歷史舞臺。在機械競爭面前失去賴以掙錢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機會,雖然有些許的悲涼,但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人們通過勞作獲取食物或自足或賣出以維持生存,其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辛勞在片中隱約可見一斑,觀者雖不至于“長嘆息以掩涕兮”,但有良知者可能會發(fā)出“哀民生之多艱”的慨嘆也不為過,這些都是在歌舞升平的春晚類節(jié)目里不大能看得到的。故曰:名曰美食,實系民生!
第一集一個讓我感動的情節(jié)是,漁夫楊世櫓捕捉彈涂魚的場景。彈涂魚又名跳跳魚,捕捉它需要花多年時間才能練就這一絕技。楊世櫓在捕魚的時間,在遠處觀望的女兒佩服地說:“爸爸,你老厲害咧?!睏钍罊┎粺o驕傲地回答:“當爸爸的就要能干的?!倍嗝礃銓嵉脑捳Z,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爸爸帶著我和哥哥出去釣鱔魚的情景,其情其景何其相似,不由得讓我唏噓感嘆。父親是家鄉(xiāng)農(nóng)具廠的木匠,但也是釣鱔魚的高手。爸爸釣鱔魚一方面是為我們?nèi)齻€孩子補充營養(yǎng)改善生活,有多余的時候也可以拿到集市上賣,換點零錢貼補家用。哥哥和我后來都成為捕魚撈蝦釣黃鱔的好手,也是跟著父親耳濡目染學習的結果。現(xiàn)在父親已逝,我們也都在養(yǎng)育著自己的孩子,靠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來為他們提供衣食住行,做孩子們眼里“能干”的父親也是我們的目標。
這一集中另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情節(jié)是,養(yǎng)蜂人老譚的妻子在他們星夜轉(zhuǎn)場到下一個放蜂地的時候不無感概地說:“養(yǎng)蜂的樂趣就在于自由,不受人約束,我們就是享受這點自由?!薄pB(yǎng)蜂人工作的餐風露宿和遷徙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四處漂泊的自由自在這一點卻又讓人心生羨慕而心馳神往。作為一個咨詢顧問有時候也有老譚妻子類似的感覺,從內(nèi)心深處我珍視職業(yè)上的自由。作為一個領域?qū)<?,可以被企業(yè)或者同行邀請參與他們的咨詢項目并提供專家建議,這樣就可以服務于更多的客戶,而不是局限于一家企業(yè)或者自己公司的客戶,也是一種更自由更有價值的選擇。但有時候頻繁的'差旅所帶來的漂泊感也讓人時生煩惱。除了少數(shù)命運之神的幸運兒,安逸舒適和自由自在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之,只能根據(jù)個人的需要和偏愛而取舍和選擇了。
該片的總導演陳曉卿說:我們正經(jīng)歷太多的歡樂與痛苦,但中國人能苦中作樂,把喜悅通過美食呈現(xiàn)。我們在關注生存的同時,更注重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敝袊芯涔胖V:民以食為天,吃飽穿暖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當人們衣食無憂之后,下一個目標就是對自我意識和自由選擇的追求?!盁o自由,毋寧死”的聲音曾經(jīng)振聾發(fā)聵,生存和自由,同樣重要,不過最好是由此及彼的'和平漸進,正處于這個轉(zhuǎn)變過程中的中國現(xiàn)在可以說是亂象環(huán)生,不過人們珍視自由、追求夢想的那一天也不會太久遠了。
在第二季中,很喜歡這句話:樸素,也是一種力量。
在現(xiàn)在這個高速發(fā)達的時代,導演陳小青通過中華傳統(tǒng)美食,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漫長而溫柔的歲月,還原了從前古樸的模樣。
任何美食,現(xiàn)代機器都可以做出來,而且不會有人為的失誤,一個模子刻出來,效率極高。但是,有些獨特的味道,只會來自手工技藝,是不可超越的。用心做出來的食物,情感與時間火花般碰撞,是蘊含著人們的熱愛與真誠,那種全心全意的心情是無法替代的。無論是做的人,還是吃的人,都會因為這份食物而幸福。
從古至今,人們對食物,生活笨拙而緩慢的探索與發(fā)展,仿佛輪子在悠長的時間軸上轉(zhuǎn)動,一點一點凝聚智慧,一代一代傳承,造就了今天精彩紛呈的中華美食薈萃。對于那些智慧,我是感到震驚的。特定土地所賦予當?shù)厝说膭?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是不可思議的。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身在這片土地,他們既無奈又慶幸。
懂得吃的人,不一定懂得做。因此,人們可以邊看邊學知識,換一個角度對待吃這件事情,更能珍惜食物,尊敬這份智慧。雖然并不能涵蓋所有的中華美食,但是可以有一個較為寬的框架,相對整體的了解。通過了解中華美食,觀眾可以產(chǎn)生文化認同感,愛國主義情懷油然而生。
該片有很多特寫食物的鏡頭,多種角度的拍攝,交替銜接,觀眾隔著屏幕也能身臨其境的感受新鮮食物的蒸騰熱氣與香味,那撲面而來的色香味俱全,看的時候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導演也說過,就是要拍的人們饞,這也是他對鏡頭質(zhì)量評判的一個標準。除了食物,還有關于人采摘、烹飪,生活的畫面。獨有的風景地形,家庭環(huán)境,濃郁的生活氣息,使片子更加接地氣的聯(lián)系到人們現(xiàn)實生活。時間流逝,多采用快鏡頭景色變化。渲染氛圍,則是對特定動作的慢鏡頭。節(jié)奏錯落有致,是一場完美的視聽覺盛宴。
這才是真正的國產(chǎn)片,是真正值得驕傲與認同的自身的文化精髓,也唯有我們自己才能拍出來。
作為一個正宗的吃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我的饞蟲幾乎都被瞬間激活了。那些看似簡單卻美味的食物讓我對中國各個地區(qū)的美食有了新的認識。第二季播出前看過預告。除了美食,似乎還有很多更簡單的工人在感動我們。
與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似乎更加腳踏實地,表現(xiàn)出更多簡單的工人食品,更多普通工人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一切,給我們帶來了如此多的情感。第一集主要講腳步聲,從養(yǎng)蜂夫妻追逐花期,逐漸消失在這個時代的邁克,在海風中捕魚的漁民,趟過山川采集蘑菇的老人,以及在十幾米外捉到只有五厘米長的跳魚的父親。這些都告訴我們,食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所謂的“家”的東西,有家的味道的食物才是最美的食物。
第一集白馬站隊讓我對素菜多了一點感動。為了給家里帶一塊蜂蜜,他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爬了40米的樹……那種簡單可口的蜂蜜,是白馬一家對于食物的最高追求。
時代在變,我們吃的東西也在變,一切都會繼續(xù)發(fā)展。希望這些簡單美味的食物永遠不要消失,永遠帶給我們更多更好的感受。
舌尖上的故味,行走一生的腳步。起點和終點歸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這是中國人秉承幾千年的信仰,樸素而有力量。使人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幾千年來,中國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域的遼闊造就了各地飲食的差異。但即便差異再大,飲食中也有一種味道是相似的,那就是家的味道,故鄉(xiāng)的味道。我想,很多人看《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僅是因為它使我們興奮,流下口水,還是因為我們從各地的飲食中“看”到了家里的味道。在現(xiàn)在的中國,很多人都遠離故土成為異鄉(xiāng)之人,擁有幾千個味蕾的舌頭,卻頑強保存著來自兒時、來自故土的味覺記憶。這些記憶,在作家那里寫成了文字,在詩人那里吟成了詩,在家人那里卻煮成了飯,炒成了菜。無論是歡笑,還是淚水,全都藏在了那一鍋湯,一碗面條,一片肉里。
在日益劇烈的社會變革和經(jīng)濟發(fā)展背景下,人類以及負責人類生存的食物在加速流轉(zhuǎn)。片中徐徐展現(xiàn)的一幕幕畫面,則讓我們的心靈舒緩了下來,也喚醒了我們對兒時生活的記憶。與口水一起流出來的,是淚水,還有對兒時生活的深深眷戀。無論人們走多遠,在腦海里,只有故鄉(xiāng)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看著那些辛苦勤勞又樸實無華的國人為了生計奔波,遠走他鄉(xiāng),背著行囊漸漸離去,竟有一種無法言表的悲傷和凄涼涌上了心頭。
或愁或喜或怒,對于感情的認知人類與生俱來;或咸或甜或辣,對于滋味的感覺人類也從未忘記。它就像是春日里一場小雨,溫涼適度,沁人心脾,讓人頓時冷靜,也讓人回味無窮。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下一次腳步會走到哪里,也不知道下一站食物的腳步會走到哪里。美食離我們的距離究竟是遠了,還是近了?沒有人知道。但不可否認的是,家的味道永遠都是一種羈絆,一種力量,這便是舌尖上的中國啊。
今天老師花兩節(jié)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兩集舌尖上的中國。它不僅給了我們視覺上的沖擊,也給了我們靈魂上的沖擊!最開始看是是陶醉于那誘人的食物當中,接著看下來是欽佩與勞動人民的不是當中,最后是感嘆于中華五千年的飲食文化當中!
在看第一集的時候,看著那些誘人的食物,不得不勾起我們的興趣認真的去傾聽每道食物的神奇與誘人之處。在此片當中,它都有詳細的介紹,每道食物的具體做法,它的講述也是蠢蠢欲動。讓我們邊看邊驚嘆,甚至還留著口水。在觀看那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樸實的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通過觀看這部片子,我了解到每一道美食都伴隨著辛勤的汗水。就像春筍的挖掘,那些有經(jīng)驗的勞動人民就知道在什么時候挖的春筍最鮮嫩可口,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挖出春筍,挖出春筍后又該如何的保護好那些竹子的根系。知道挖出的春筍該如何保存。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勞作,才出現(xiàn)了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美食。正是因為他們勤勞的智慧,才能使得每一道食物完美的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由衷的佩服他們!
當然,在這部片中,我也感嘆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飲食文化。就像那些傳統(tǒng)的習俗,在除夕晚上,北方人喜歡自己做饅頭,包餃子吃。通過自己的手工制作,做出可口的食物。這樣的習俗一代接一代的傳下來,雖說,在當今這個機械化的社會,自己親手和面蒸饅頭、包餃子的人越來越少,但是還是有人傳承下來了,在這里我也希望不要讓這種文化消失,有著更多的人可以傳承這種習俗。繁衍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在片中我也看到了,勞動人民的艱辛,他們?yōu)榱松?,為了讓孩子上學,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用自己的體力換取一些錢。就像片中的挖藕兄弟,每年九月,他們都會來到湖北的嘉魚縣挖取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一種長在水里的美食——藕。說到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大自然對于我們?nèi)祟惖暮駩?,我也希望作為人類的我們不要鼠目寸光,肆意的虐??!從他們兄弟兩上看到了他們的艱辛勞作與樸實。他們說在大街上看到藕,就有一種親切感,就感覺那些藕是通過自己的雙手挖出來的!由此可見,他們是多么質(zhì)樸的人,如今的我們在餐桌上隨處可見藕,卻不知道這些藕的背后有著多少故事,流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汗水。當我們在享受餐桌上的每一道美食上,我們都要想到那些勤勞的勞動人民,感謝他們的雙手,讓我們享受如此美味的佳肴!
雖說還只看了兩集,但是這兩集卻讓我受益匪淺!
這一天,我打開電腦,看了一部叫《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戳说谝患小蹲匀坏酿佡洝贰?赐曛?,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一開始我懷疑這不會是一部關于一些美食的紀錄片,結果卻是這樣。我對美食不感興趣,但我完全看完了這部紀錄片,因為我看到了美食背后農(nóng)民的艱辛,那些場景仍然讓我難忘。
影片開頭介紹的是山菇,是野生菇的一種,真的很少見。每天早上,一個小女孩和她媽媽都要在凌晨三點起床走山路去找山菇。他們在挖山菇的時候,不要破壞山菇的根部,小心翼翼的把山菇拿出來,然后把土填上,讓珍貴的山菇重新長出來。小女孩說:“一定要凌晨三點起床去找山絨?,F(xiàn)在是雨季,山絨長得比較好。很多人挖,晚了就被別人搶了?!倍嗝春唵蔚恼Z言,多么彪悍的農(nóng)民,據(jù)說在市場上,一個烤山菇可以賣到1600元左右。想一想,拿起菜單,揮揮手,財大氣粗地喊:“給我最貴的。”你有沒有想過,美食的背后是早起貪黑的農(nóng)民的勞動?當你離開的時候看到桌子上的剩菜,你有沒有想過這是農(nóng)民每一滴汗水的結果?
當你在酒店里揮霍東西的時候,你理解農(nóng)民找不到蘑菇時的絕望嗎?你忽略的剩菜是農(nóng)民視之為珍寶的食物,你視之為珍寶的金錢讓農(nóng)民視之為糞土。浪費是可恥的,浪費農(nóng)民的辛勤汗水更可恥,浪費大自然的饋贈更可恥。別人可能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這些美食才會欣賞,但每一個農(nóng)民看到家鄉(xiāng)播出的產(chǎn)品,不僅僅是欣賞,更多的是自豪,這不亞于汪曾祺對別人談論家鄉(xiāng)鴨蛋的回應,因為紀錄片記錄了他們的辛苦,記錄了他們不怕苦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國》記錄美食,也是中國的勤勞精神!
這幾天,媽媽說新出了一個片子叫《舌尖上的中國》,很好看,很饞人。也要給我下載看看。
一開始,我還以為《舌尖上的中國》是一些什么新的理論呢??梢豢床胖蓝际侵v一些香甜可口的美食。什么螃蟹、魚、蝦、海參……反正大多數(shù)都是我的最愛。而且還有它們的生長以及制作過程。一共有七集,每一集都有不一樣的美食:有酸甜可口的腌白菜;有濃香的糯稻;有噴香的烤鴨。特別是人家捉魚捉蝦的過程。那活蹦亂跳的魚和那些生長充沛的糯稻,還有在淺海海底摸海參、海膽、鮑魚的潛水員,仿佛就在我的眼鏡面前動著,讓我想跳起來抓住那些屏幕上的美食。片子的場面很多都在廚房里,上面都是實際的聲音。每當我聽到那些油在鍋里發(fā)出的“嗞嗞”聲時,我就覺得肚子餓了。還有那些從地里刨出來的筍,炒的時候鏡頭直接對準鍋,那些筍白白得像小孩兒一樣可愛。還有那大廚們神奇的刀功煮功。他們可以把豆腐切成像頭發(fā)絲那么細的長條,還可以半小時煮好一只大肥豬。非常令我佩服。最好玩的就是樓頂菜園了。夏天一到上面就是一個大涼篷,很壯觀。秋天結的小瓜一個就足以包一大盆水餃。我的菜園子還是自愧不如啊!
《舌尖上的中國》雖然增加了我們做飯的興趣,可是我一看見上面的美食就不想吃我們家的飯了。說實話,我是實在想撲倒電腦屏幕上大吃一頓去的。
和第一季對比起來,第二季似乎更加接地氣了,展現(xiàn)了更加淳樸的勞動者們的吃食,更多的普通勞動者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一切,給我們帶來那么多的感動。第一集中主要講的是腳步,從追逐花期的養(yǎng)蜂夫妻,漸漸消失在這個時代的麥客們,頂著海風出海捕魚的漁民,跋山涉水采集香菇的老漢,捕捉十幾米開外僅五厘米長跳跳魚的爸爸……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美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個叫做“家”的東西,有家的味道的食物才是最美的食物。
第一集中白瑪占堆這個人讓我對于那些質(zhì)樸的美食多了幾分感動。為了給家里帶去一份蜂蜜,他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爬到樹上40米……那樣一份簡單美味的蜂蜜是白瑪家里對于美食的最高追求了。
時代在變化,我們吃的東西也在不斷變化,一切都還會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但愿這些淳樸和美食永遠都不會消失,永遠都在我們身邊給我們帶來更多更美好的感動。
舌尖上的中國在中國的熱播,引起了全國人民對“吃”這個詞的連鎖反應——關于美食,關于中國文化,關于吃的歷史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由這部紀錄片引發(fā)的“舌尖體”也在網(wǎng)絡上流行起來。這部紀錄片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美妙絕倫的視覺饕餮盛宴的同時,也喚起了觀眾和我一種對中國文化的崇敬之情。
在這個片段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年過七旬的魚把頭,在嚴寒中起早貪黑的張網(wǎng)打魚,并在除夕夜當晚,與家中大廚一起,為全家奉上了一桌美味的全魚宴,也為觀看紀錄片的觀眾送上了一次絕美的視覺享受。
這部記錄片的結構是傳統(tǒng)的繪圓法結構,即紀錄片的主題就是一個圓心,以這個主題為圓心,不斷地向外擴充內(nèi)容。這一集的主題是“自然的饋贈”,整集片子的畫面內(nèi)容都圍繞著“饋贈”二字展開,片中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帶給我們豐富的物產(chǎn)——蓮藕,東北的大魚以及海魚等等。所有的內(nèi)容都圍繞在主題這個圓心的周圍,將主題不斷地擴展和充實。
隨著記錄片藝術的不斷改革進步,現(xiàn)在的紀錄片不再僅僅追求對一個完整事件的全稱跟蹤記錄,而是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追求紀錄片主題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運化,即紀錄片的主題通過一個完整的故事去呈現(xiàn),而在故事中要突出一個主要的人物和他的命運發(fā)展。在漁船的船長帶領著他的船員們出海捕魚的那個片段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重擔在身的船長,他一個人的決定掌握了周圍所有人的命運,他的決定就決定了能不能捕到魚。在這一部分中,導演將人物命運化刻畫的非常的好。第一次打撈,撈起的漁網(wǎng)中竟然沒有魚,而是只有幾只水母,這也就宣告了這次捕魚的失敗。在這里,捕魚失敗是導演有意再造的一個喜劇性場景,其目的就是為了無限的放船長在捕魚失敗后的焦慮和迷茫,從而增強影片的戲劇性。從這一個事件中,就將人物的命運感體現(xiàn)了出來,為觀眾留下了懸念和遐想的空間。導演對于人物命運感的成功塑造,也給觀眾留下了想像的空間,讓觀眾在看美味食物的同時也參與到片中人物的命運中去。導演有意的在片中加入一些“波折”,看似與食物本身無關,但卻是一種深深的情感融入到食物中去。
在片中,導演對于人物的刻畫也比較細致入微。這部紀錄片看似是一個講述中國美食的片子,但是在每一種美食的背后,都站著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在東北全魚宴的背后,是那個掌握著所有捕魚者命運的魚把頭。導演在刻畫這個人物時,通過用近景、特寫拍攝了很多魚把頭的表情與動作,展現(xiàn)了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變化。例如在冰面上捕魚時魚把頭鎮(zhèn)定的表情;在買福字買對聯(lián)時,臉上又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除夕夜,與家人一起吃全魚宴,臉上則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導演抓住了人物表情的細微變化,也就抓住了人物內(nèi)心的心理變化,完整的刻畫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
本片對細節(jié)的塑造可以說是細致入微,在片中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去表現(xiàn)那些精致的食物。在魚把頭家里制作全魚宴的過程中,特寫鏡頭無處不在——家中大廚用刀切魚的動作,用手拌餡料的動作,包餃子的動作,都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去重點展現(xiàn)人物的行為過程,讓觀眾能更近距離的看清人物一步一步的動作;在做菜的過程中,在全魚宴的餐桌上,也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去表現(xiàn)特定的有表現(xiàn)力的東西,以展示表現(xiàn)食物的色澤與細節(jié),這樣近距離的觀察,能讓觀眾更加有品嘗欲。在拍攝這些特寫鏡頭時,導演與攝像也非常注重用光,選擇好的光線條件去拍攝,這樣更能夠為食物的表面增色,達到一種美輪美奐的效果。細節(jié)的刻畫不光只是在畫面上,在音響方面的細節(jié)處理也是非常的成功的。捕魚時漁網(wǎng)的聲音,馬在冰面上跑的馬蹄聲,制作全魚宴時的切魚聲,煎魚時鍋里發(fā)出的油聲,都被導演有選擇性的錄制下來并放大,讓觀眾能更加真實的感受到這些動作的真實,仿佛是身臨其境。
正如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所說:他是懷著一種對事物的情感和敬意來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導演也是用畫面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于事物的故事,更是關于時間空間、關于文化以及關于情感的中國味道。
相關推薦
看電影跟讀小說差不多,是一種信息接收和體驗的過程,我們或許會獲得新的感悟和見解,我們可以把它記錄下來。認真觀看、仔細體會是寫好觀后感的基礎。你想了解作品觀后感該如何寫嗎?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你呈上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簡短,歡迎閱讀,希望你能閱讀并收藏。...
現(xiàn)在全民都進入了寫作時代,作文有助于我們表達能力的提升,背書和加強課外閱讀對作文寫作是非常有幫助的,有那些值得大家分享的作文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集錦》,請閱讀,或許對你有所幫助!在第二季中,很喜歡這句話:樸素,也是一種力量。在現(xiàn)在這個高速發(fā)達的時代,導演陳小青通過中華...
一部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可以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愉悅我們的精神。在看到好的影視作品時,我們不由會被情節(jié)和內(nèi)容深深吸引。我們最好用筆將相關作品的心得感悟記錄下來,撰寫觀后感可以方便我們在以后的生活能重新回味當初的感動。那么如何寫出受讀者歡迎的作品觀后感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推薦你不妨讀一下2023《舌尖...
觀看電視劇和電影是讓我們放松大腦的非常好的途徑,直擊人心的作品,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發(fā),在觀看后,我們需要寫一篇觀后感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寫觀后感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該怎么才能把自己對于的作品觀后感更好的記錄下來呢?下面是我們精心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怎么寫",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
一篇作文的誕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作文,是成文成句的一種能力體現(xiàn),寫作文時應當采用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句子,那么一篇作文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900字通用”,請收藏并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和第一季對比起來,第二季似乎更加接地氣了,展現(xiàn)了更加淳樸的勞動者們的...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