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古詩。
中國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國悠久的人文歷史中曾誕生過很多杰出的詩人。它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是我們文化遺產(chǎn)中非常珍貴的一部分,詩人有哪些古詩詞讓您內(nèi)心一動呢?也許"韓愈的古詩"就是你要找的,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頁面句子!
韓愈《宿曾江口示侄孫湘二首(湘,字北渚,老成之子)》原文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圍。三江滅無口,其誰識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處水半扉。犬雞俱上屋,不復(fù)走與飛。
篙舟入其家,暝聞屋中唏。問知歲常然,哀此為生微。
海風吹寒晴,波揚眾星輝。仰視北斗高,不知路所歸。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間。林間無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謀,致身落南蠻。茫然失所詣,無路何能還。
韓愈《同宿聯(lián)句》原文
自從別君來,遠出遭巧譖。 ——韓愈
斑斑落春淚,浩浩浮秋浸。 ——孟郊
毛奇睹象犀,羽怪見鵩鴆。 ——韓愈
朝行多危棧,夜臥饒驚枕。 ——孟郊
生榮今分逾,死棄昔情任。 ——韓愈
鹓行參綺陌,雞唱聞清禁。 ——孟郊
山晴指高標,槐密騖長蔭。 ——韓愈
直辭一以薦,巧舌千皆fE. ——孟郊
匡鼎惟說詩,桓譚不讀讖。 ——韓愈
逸韻何嘈嗷,高名俟沽賃。 ——孟郊
紛葩歡屢填,曠朗憂早滲。 ——韓愈
為君開酒腸,顛倒舞相飲。 ——孟郊
曦光霽曙物,景曜鑠宵祲。 ——韓愈
儒門雖大啟,奸首不敢闖。義泉雖至近,盜索不敢沁。 ——孟郊
清琴試一揮,白鶴叫相喑。欲知心同樂,雙繭抽作纴。 ——孟郊
韓愈《答張十一功曹》原文
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未報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全文賞析
韓愈一生中兩次遭貶,《答張十一功曹》是他第一次被貶到廣東陽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張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貞元十九年)與韓愈同為監(jiān)察御史,一起被貶。張到郴州臨武令任上曾有詩贈韓愈,詩云:“九疑峰畔二江前,戀闕思鄉(xiāng)日抵年。白簡趨朝曾并命,蒼梧左宦一聯(lián)翩。鮫人遠泛漁舟火,鵩鳥閑飛露里天。渙汗幾時流率土,扁舟西下共歸田?!表n愈寫此詩作答。
詩的前半部分寫景?!吧絻艚账娚常г程涮巸扇摇?,勾畫出陽山地區(qū)的全景。春山明凈,春江空闊,還傳遞出一種人煙稀少的空寂。淡淡幾筆,生動地摹寫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來是兩組近景鏡頭,“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筼筜是一種粗大的竹子。躑躅,植物名,即羊躑躅,開紅黃色的花,生在山谷間,二月花發(fā)時,耀眼如火,月余不歇。這一聯(lián),可以說是作者為前面一聯(lián)的冷落景象又點綴了一些鮮艷、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許春天的生氣。上句的“競”字同下句的“閑”字,不但對仗工穩(wěn),而且傳神生動?!案偂弊职涯酃S爭相滋長的蓬勃景象寫活了;“閑”字則把羊躑躅隨處開放、清閑自得的意態(tài)托寫出來。這四句詩,先寫遠景,后寫近景,層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艷麗的綠竹和紅花,濃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謂詩情畫意,交相輝映。
這首詩中的景物,是與作者此時的處境與心情緊密相連的。它體現(xiàn)了這樣兩個特點,一是靜、二是閑。靜從空曠少人煙而生,作者從繁華嘈雜、人事紛擾的京城一下子到了這僻遠荒冷的山區(qū),哀猿啼聲處處有,人間茅舍兩三家,這種靜與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獨和凄涼。這種閑,由他的處境遭遇而來,這里的一切都顯得悠閑超脫,沒有羈絆,然而不免使人觸景生情。身雖居閑地,心卻一刻也沒能擺脫朝廷的束縛,常常被“未報恩波”所煩擾,不能得閑,故而分外感慨。作者雖然寫的是景,而實際上是在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隱情,正如王夫之《唐詩評選》所說:“寄悲正在比興處?!?/p>
詩的下半段敘事抒情,“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鼻熬涞摹拔础弊重灐皥蟆迸c“知”,意謂:皇帝的深恩我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瘴氣中虛度余生而已。這兩句是全詩的關(guān)鍵,蘊含著詩人內(nèi)心深處許多矛盾著的隱微之情;有無辜被貶的憤怨與悲愁,又有對自己從此消沉下去的擔心;有自己被貶南荒回歸無望的嘆息,又有對未來建功立業(yè)的憧憬。他雖然沒有直接說憂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卻比說出來更為深切。在這樣的處境中,尚還想“未報恩波”,這表現(xiàn)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這一聯(lián)的鋪墊,下一聯(lián)就容易理解。“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薄岸贰蓖岸浮?,是頓時的意思?!岸酚X”二字用得奇崛,把詩人的感情推向高潮。這一聯(lián)寫得委婉曲折,詩人沒有正面寫自己如何憂愁,卻說讀了張署來詩后鬢發(fā)頓時白了一半,似乎來詩是愁的原因,這就把全詩惟一正面表現(xiàn)愁怨的地方掩蓋住了。并且寫愁不說愁,只說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盡在不言之中。詩意婉轉(zhuǎn),韻味醇厚。
詩寫僻境,以畫意出之,寫憂憤,以曲筆出之。詩人似乎盡力想把他那種激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覺不自覺地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來,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壓抑著的感情潛流,讀來為之感動,令人回味,形成了這首詩含蓄深沉的特點。
韓愈《相和歌辭。猛虎行》原文
猛虎雖云惡,亦各有匹儕。群行深谷間,百獸望風低。
身食黃熊父,子食赤豹麛。擇肉于熊羆,肯視兔與貍。
正晝當谷眠,眼有百步威。自矜無當對,氣性縱以乖。
朝怒殺其子,暮還飧其妃。匹儕四散走,猛虎還孤棲。
狐鳴門四旁,烏鵲從噪之。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歸。
誰云猛虎惡,中路正悲啼。豹來銜其尾,熊來攫其頤。
猛虎死不辭,但慚前所為。虎坐無助死,況如汝細微。
故當結(jié)以信,親當結(jié)以私。親故且不保,人誰信汝為。
韓愈《病鴟》原文
屋東惡水溝,有鴟墮鳴悲。青泥掩兩翅,拍拍不得離。
君童叫相召,瓦礫爭先之。計校生平事,殺卻理亦宜。
奪攘不愧恥,飽滿盤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風恣追隨。
遂凌鸞鳳群,肯顧鴻鵠卑。今者命運窮,遭逢巧丸兒。
中汝要害處,汝能不得施。于吾乃何有,不忍乘其危。
丐汝將死命,浴以清水池。朝餐輟魚肉,暝宿防狐貍。
自知無以致,蒙德久猶疑。飽入深竹叢,饑來傍階基。
亮無責報心,固以聽所為。昨日有氣力,飛跳弄藩籬。
今晨忽徑去,曾不報我知。僥幸非汝福,天衢汝休窺。
京城事彈射,豎子不易欺。勿諱泥坑辱,泥坑乃良規(guī)。
韓愈《雜說一·龍說》原文
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靈怪矣哉!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兑住吩唬骸霸茝凝垺!奔仍唬糊?,云從之矣。
全文賞析
文章以龍喻圣君,以云喻賢臣,借“龍噓氣成云”,然后“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闡明賢臣離不開圣君任用,圣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可以視為《馬說》的姊妹篇。韓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這篇根據(jù)典籍和傳說寫的雜感,用意很明顯:作者以龍喻圣君,以云喻賢臣,說明了圣君與賢臣之間的關(guān)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賢臣建功立業(yè),賢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識拔才能荷重行遠,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通篇只就龍與云的關(guān)系著筆,從一個“靈”字著眼,所無一句點明本旨,可處處扣題。含蓄而又生動形象的寫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讀來意味深遠?!褒垺迸c“云”相互依存,形象說明了圣君與賢臣相互依存。賢臣固然不可無圣君,而圣君更加不可無賢臣,說明要使國家長治久安,圣君與賢臣缺一不可。
韓愈《會合聯(lián)句》原文
離別言無期,會合意彌重。 ——張籍
病添兒女戀,老喪丈夫勇。 ——韓愈
劍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 ——孟郊
愁去劇箭飛,歡來若泉涌。 ——張徹
析言多新貫,攄抱無昔壅。 ——張籍
念難須勤追,悔易勿輕踵。 ——韓愈
吟巴山犖嶨,說楚波堆壟。 ——孟郊
馬辭虎豹怒,舟出蛟鼉恐。 ——張徹
狂鯨時孤軒,幽狖雜百種。 ——韓愈
瘴衣常腥膩,蠻器多疏冗。 ——張籍
剝苔吊斑林,角飯餌沈冢。 ——韓愈
忽爾銜遠命,歸歟舞新寵。 ——孟郊
鬼窟脫幽妖,天居覿清栱。 ——韓愈
京游步方振,謫夢意猶恟. ——張籍
詩書夸舊知,酒食接新奉。 ——韓愈
嘉言寫清越,愈病失肬腫。 ——孟郊
夏陰偶高庇,宵魄接虛擁。 ——韓愈
雪弦寂寂聽,茗碗纖纖捧。 ——孟郊
馳輝燭浮螢,幽響泄?jié)擈恕? ——韓愈
詩老獨何心,江疾有馀t3. ——孟郊
我家本瀍穀,有地介皋鞏。休跡憶沈冥,峨冠慚闒gl. ——韓愈
升朝高轡逸,振物群聽悚。徒言濯幽泌,誰與薙荒茸。 ——張籍
朝紳郁青綠,馬飾曜珪珙。國讎未銷鑠,我志蕩邛隴。 ——孟郊
君才誠倜儻,時論方?jīng)叭?。格言多彪蔚,懸解無梏拲。 ——韓愈
張生得淵源,寒色拔山冢。堅如撞群金,眇若抽獨蛹。 ——韓愈
伊余何所擬,跛鱉詎能踴。塊然墮岳石,飄爾罥巢氄。 ——孟郊
龍旆垂天衛(wèi),云韶凝禁甬。君胡眠安然,朝鼓聲洶洶。 ——韓愈
韓愈《春雪間早梅》原文
梅將雪共春,彩艷不相因。逐吹能爭密,排枝巧妒新。
誰令香滿座,獨使凈無塵。芳意饒呈瑞,寒光助照人。
玲瓏開已遍,點綴坐來頻。那是俱疑似,須知兩逼真。
熒煌初亂眼,浩蕩忽迷神。未許瓊?cè)A比,從將玉樹親。
先期迎獻歲,更伴占茲晨。愿得長輝映,輕微敢自珍。
韓愈《雜詩》原文
古史散左右,詩書置后前。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古道自愚蠢,古言自包纏。當今固殊古,誰與為欣歡。
獨攜無言子,共升昆侖顛。長風飄襟裾,遂起飛高圓。
下視禹九州,一塵集豪端。遨嬉未云幾,下已億萬年。
向者夸奪子,萬墳厭其巔。惜哉抱所見,白黑未及分。
慷慨為悲咤,淚如九河翻。指摘相告語,雖還今誰親。
翩然下大荒,被發(fā)騎騏驎。
韓愈《東都遇春》原文
少年氣真狂,有意與春競。行逢二三月,九州花相映。
川原曉服鮮,桃李晨妝靚。荒乘不知疲,醉死豈辭病。
飲啖惟所便,文章倚豪橫。爾來曾幾時,白發(fā)忽滿鏡。
舊游喜乖張,新輩足嘲評。心腸一變化,羞見時節(jié)盛。
得閑無所作,貴欲辭視聽。深居疑避仇,默臥如當暝。
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
坐疲都忘起,冠側(cè)懶復(fù)正。幸蒙東都官,獲離機與阱。
乖慵遭傲僻,漸染生弊性。既去焉能追,有來猶莫騁。
有船魏王池,往往縱孤泳。水容與天色,此處皆綠凈。
岸樹共紛披,渚牙相緯經(jīng)。懷歸苦不果,即事取幽迸。
貪求匪名利,所得亦已并。悠悠度朝昏,落落捐季孟。
群公一何賢,上戴天子圣。謀謨收禹績,四面出雄勁。
轉(zhuǎn)輸非不勤,稽逋有軍令。在庭百執(zhí)事,奉職各祗敬。
我獨胡為哉,坐與億兆慶。譬如籠中鳥,仰給活性命。
為詩告友生,負愧終究竟。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原文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
并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fā)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
起舞先醉長松摧。宿酲未解舊痁作,深室靜臥聞風雷。
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shù)日憐嬰孩。危辭苦語感我耳,
淚落不掩何漼漼.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
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qū)頻隤.踐蛇茹蠱不擇死,
忽有飛詔從天來。伾文未揃崖州熾,雖得赦宥恒愁猜。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眼中了了見鄉(xiāng)國,
知有歸日眉方開。今君縱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難哉。
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zāi)。頭輕目朗肌骨健,
古劍新劚磨塵埃。殃消禍散百福并,從此直至耇與鮐。
嵩山東頭伊洛岸,勝事不假須穿栽。君當先行我待滿,
沮溺可繼窮年推。
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原文
長沙千里平,勝地猶在險。況當江闊處,斗起勢匪漸。
深林高玲瓏,青山上琬琰。路窮臺殿辟,佛事煥且儼。
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廣。是時秋之殘,暑氣尚未斂。
群行忘后先,朋息棄拘檢。客堂喜空涼,華榻有清簟。
澗蔬煮蒿芹,水果剝菱芡。伊余夙所慕,陪賞亦云忝。
幸逢車馬歸,獨宿門不掩。山樓黑無月,漁火燦星點。
夜風一何喧,杉檜屢磨飐.猶疑在波濤,怵惕夢成魘。
靜思屈原沈,遠憶賈誼貶。椒蘭爭妒忌,絳灌共讒諂。
誰令悲生腸,坐使淚盈臉。翻飛乏羽翼,指摘困瑕玷。
珥貂藩維重,政化類分陜。禮賢道何優(yōu),奉己事苦儉。
大廈棟方隆,巨川楫行剡。經(jīng)營誠少暇,游宴固已歉。
旅程愧淹留,徂歲嗟荏苒。平生每多感,柔翰遇頻染。
展轉(zhuǎn)嶺猿鳴,曙燈青睒睒。
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原文
一紀尊名正,三時孝養(yǎng)榮。高居朝圣主,厚德載群生。
武帳虛中禁,玄堂掩太平。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鳴。
威儀備吉兇,文物雜軍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無復(fù)臨長樂,空聞報曉鐘。
追攀萬國來,警衛(wèi)百神陪。畫翣登秋殿,容衣入夜臺。
云隨仙馭遠,風助圣情哀。只有朝陵日,妝奩一暫開。
韓愈《山石》原文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鞿 一作:靰)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全文賞析
寫作手法
詩以開頭“山石”二字為題,卻并不是歌詠山石,而是一篇敘寫游蹤的詩。這詩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傳統(tǒng)的游記文的寫法,按照行程的順序,敘寫從“黃昏到寺”、“夜深靜臥”到“天明獨去”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是一篇詩體的山水游記。在韓愈以前,記游詩一般都是截取某一側(cè)面,選取某一重點,因景抒情。汲取游記散文的特點,詳記游蹤,而又詩意盎然,《山石》是有獨創(chuàng)性的。
按照時間順序依次記述游蹤,很容易弄成流水賬。詩人手段高明,他象電影攝影師選好外景,人物在前面活動,攝影機在后面推、拉、搖、跟,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在讀者眼前出現(xiàn)。每一畫面,都有人有景有情,構(gòu)成獨特的意境。全詩主要記游山寺,一開頭,只用“山石犖確行徑微”一句,概括了到寺之前的行程,而險峻的山石,狹窄的山路,都隨著詩中主人公的攀登而移步換形。這一句沒有寫人,但第二句“黃昏到寺蝙蝠飛”中的“到寺”二字,就補寫了人,那就是來游的詩人。而且,說第一句沒寫人,那只是說沒有明寫;實際上,那山石的犖確和行徑的細微,都是主人公從那里經(jīng)過時看到的和感到的,正是通過這些主觀感受的反映,表現(xiàn)他在經(jīng)過了一段艱苦的翻山越嶺,黃昏之時,才到了山寺?!包S昏”,是很難變成可見可感的清晰畫面的。他巧妙地選取了一個“蝙蝠飛”的鏡頭,讓那只有在黃昏之時才會出現(xiàn)的蝙蝠在寺院里盤旋,就立刻把詩中主人公和山寺,統(tǒng)統(tǒng)籠罩于幽暗的暮色之中?!包S昏到寺”,當然先得找寺僧安排食宿,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主人公“升堂”的鏡頭。主人公是來游覽的,游興很濃,“升堂”之后,立刻退出來坐在堂前的臺階上,欣賞那院子里的花木,“芭蕉葉大梔子肥”的畫面,也就跟著展開。因為下過一場透雨,芭蕉的葉顯得更大更綠,梔子花開得更盛更香更豐美?!按蟆焙汀胺省?,這是很尋常的字眼,但用在芭蕉葉和梔子花上,特別是用在“新雨足”的芭蕉葉和梔子花上,就突出了客觀景物的特征,增強了形象的鮮明性,使人情不自禁地要贊美它們。
時間在流逝,梔子花、芭蕉葉終于隱沒于夜幕之中。于是熱情的僧人便湊過來助興,夸耀寺里的“古壁佛畫好”,并拿來火把,領(lǐng)客人去觀看。這當兒,菜飯已經(jīng)擺上了,床也鋪好了,連席子都拂拭干凈了。寺僧的殷勤,賓主感情的融洽,也都得到了形象的體現(xiàn)?!笆杓c亦足飽我饑”一句,圖畫性當然不夠鮮明,但這是必不可少的。它既與結(jié)尾的“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相照應(yīng),又說明主人公游山,已經(jīng)費了很多時間,走了不少路,因而餓得很。
寫夜宿只用了兩句?!耙股铎o臥百蟲絕”,表現(xiàn)了山寺之夜的清幽?!耙股睢倍傧x之聲始“絕”,那么在“夜深”之前,百蟲自然在各獻特技,合奏夜鳴曲,主人公也在欣賞夜鳴曲。正象“鳥鳴山更幽”一樣,山寺之夜,百蟲合奏夜鳴曲,就比萬籟俱寂還顯得幽靜,而靜臥細聽百蟲合奏的主人公,也自然萬慮俱消,心境也空前清靜。夜深了,百蟲絕響了,接踵而來的則是“清月出嶺光入扉”,主人公又興致勃勃地隔窗賞月了。他剛才靜臥細聽百蟲鳴叫的神態(tài),也在“清月出嶺光入扉”的一剎那顯現(xiàn)于讀者眼前。
作者所游的是洛陽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興、侯喜、尉遲汾,時間是公元801年(唐德宗貞元十七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日。農(nóng)諺有云:“二十一、二、三,月出雞叫喚?!笨梢娫娭兴f的“光入扉”的“清月”,乃是下弦月,她爬出山嶺,照進窗扉,已經(jīng)鳴叫頭遍了。主人公再欣賞一陣,就該天亮了。寫夜宿只兩句,卻不僅展現(xiàn)出幾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表現(xiàn)了主人公徹夜未睡,陶醉于山中夜景的情懷,而且水到渠成,為下面寫離寺早行作好了過渡?!疤烀鳌币韵铝?,寫離寺早行,跟著時間的推移和主人公的邁步向前,畫面上的光、色、景物在不斷變換,引人入勝?!疤烀鳘毴o道路”,“無道路”指天剛破曉,霧氣很濃,看不清道路,所以接下去,就是“出入高下窮煙霏”的鏡頭。主人公“天明”出發(fā),眼前是一片“煙霏”的世界,不管是山的高處還是低處,全都浮動著蒙蒙霧氣。在濃霧中摸索前進,出于高處,入于低處,出于低處,又入于高處,時高時低,時低時高。此情此境,正是饒有詩味,富于畫意的。煙霏既盡,朝陽熠耀,畫面頓時增加亮度,“山紅澗碧紛爛漫”的奇景就闖入主人公的眼簾。而“時見松櫪皆十圍”,既為那“山紅澗碧紛爛漫”的畫面添景增色,又表明主人公在繼續(xù)前行。他穿行于松櫟樹叢之中,清風拂衣,泉聲淙淙,清淺的澗水十分可愛。于是他赤著一雙腳,涉過山澗,讓清涼的澗水從足背上流淌,整個身心都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中了。
詩寫到下山為止,游蹤所及,逐次以畫面展現(xiàn),像旅游紀錄影片,隨著游人的前進,一個個有聲有色有人有景的鏡頭不斷轉(zhuǎn)換。結(jié)尾四句,總結(jié)全詩,所以姑且叫做“主題歌”?!叭松绱恕?,概括了此次出游山寺的全部經(jīng)歷,然后用“自可樂”加以肯定。后面的三句詩,以“為人靰”的幕僚生活作反襯,表現(xiàn)了對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無限向往,從而強化了全詩的藝術(shù)魅力。
這首詩為傳統(tǒng)的紀游詩開拓了新領(lǐng)域,它汲取了山水游記的特點,按照行程的順序逐層敘寫游蹤。然而卻不象記流水賬那樣呆板乏味,其表現(xiàn)手法是巧妙的。此詩雖說是逐層敘寫,仍經(jīng)過嚴格的選擇和經(jīng)心的提煉。如從“黃昏到寺”到就寢之前,實際上的所經(jīng)所見所聞所感當然很多,但攝入鏡頭的,卻只有“蝙蝠飛”、“芭蕉葉大梔子肥”、寺僧陪看壁畫和“鋪床拂席置羹飯”等殷勤款待的情景,因為這體現(xiàn)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為人?”的幕僚生活相對照,使詩人萌發(fā)了歸耕或歸隱的念頭,是結(jié)尾“主題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據(jù)。關(guān)于夜宿和早行,所攝者也只是最能體現(xiàn)山野的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那些鏡頭,同樣是結(jié)尾的主題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據(jù)。
再說,按行程順序敘寫,也就是按時間順序敘寫,時間不同,天氣的陰晴和光線的強弱也不同。這篇詩的突出特點,就在于詩人善于捕捉不同景物在特定時間、特定天氣里所呈現(xiàn)的不同光感、不同濕度和不同色調(diào)。如用“新雨足”表明大地的一切剛經(jīng)過雨水的滋潤和洗滌;這才寫主人公于蒼茫暮色中贊賞“芭蕉葉大梔子肥”,而那芭蕉葉和梔子花也就帶著它們在雨后日暮之時所特有的光感、濕度和色調(diào),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寫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后的月兒。寫朝景,新奇而多變。因為他不是寫一般的朝景,而是寫山中雨后的朝景。他先以“天明獨去無道路”一句,總括了山中雨霽,地面潮濕,黎明之時,濃霧彌漫的特點,然后用“出入高下窮煙霏”一句,畫出了霧中早行圖?!盁燊奔取案F”,陽光普照,就看見澗水經(jīng)雨而更深更碧,山花經(jīng)雨而更紅更亮。于是用“山紅澗碧”加以概括。山紅而澗碧,紅碧相輝映,色彩已很明麗。但由于詩人敏銳地把握了雨后天晴,秋陽照耀下的山花、澗水所特有的光感、濕度和色調(diào),因而感到光用“紅”、“碧”還很不夠,又用“紛爛漫”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紅澗碧”的美景表現(xiàn)得鮮艷奪目。
評價
這篇詩,極受后人重視,影響深遠。蘇軾與友人游南溪,解衣濯足,朗誦《山石》,慨然知其所以樂,因而依照原韻,作詩抒懷。他還寫過一首七絕:“犖確何人似退之,意行無路欲從誰?宿云解駁晨光漏,獨見山紅澗碧詩?!痹娨?、詞語,都從《山石》化出。金代元好問論詩絕句云:“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彼摹吨兄菁啡杉诰牛〝M栩先生王中立傳)說:“予嘗從先生學,問作詩究竟當如何?先生舉秦少游《春雨》詩為證,并云:此詩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葉大梔子肥之句校之,則《春雨》為婦人語矣。”可見此詩氣勢遒勁,風格壯美,一直為后人所稱道。
寫作背景
《山石》的寫作時間歷代有不同說法。一般認為寫于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韓愈離徐州去洛陽的途中。當時作者所游的是洛陽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興、侯喜、尉遲汾。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是穿越千年的情感,那么詩人有哪些古詩詞值得一讀呢?下面是欄目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關(guān)于韓愈的古詩”,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韓愈《答孟郊》原文
規(guī)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人皆馀酒肉,子獨不得飽。
才春思已亂,始秋悲又攪。朝餐動及午,夜諷恒至卯。
名聲暫膻腥,腸肚鎮(zhèn)煎煼。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
弱拒喜張臂,猛拿閑縮爪。見倒誰肯扶,從嗔我須咬。
韓愈《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元和四年作)》原文
赤藤為杖世未窺,臺郎始攜自滇池。滇王掃宮避使者,
跪進再拜語嗢咿。繩橋拄過免傾墮,性命造次蒙扶持。
途經(jīng)百國皆莫識,君臣聚觀逐旌麾。共傳滇神出水獻,
赤龍拔須血淋漓。又云羲和操火鞭,暝到西極睡所遺。
幾重包裹自題署,不以珍怪夸荒夷。歸來捧贈同舍子,
浮光照手欲把疑。空堂晝眠倚牖戶,飛電著壁搜蛟螭。
南宮清深禁闈密,唱和有類吹塤篪。妍辭麗句不可繼,
見寄聊且慰分司。
韓愈《師說》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全文賞析
韓愈作《師說》的時候,有人以為是在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這大致是可信的。這年韓愈35歲,剛由洛陽閑居進入國子監(jiān),為四門學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斷實踐的古文運動,在那一兩年內(nèi),正走出少數(shù)愛好者的范圍,形成一個廣泛性的運動,他儼然成為這個運動的年輕的領(lǐng)袖。他用古文來宣傳他的主張。維護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對當代特別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兩漢的古文,反對“俗下文字”即魏晉以來“飾其辭而遺其意”的駢文:這就是古文運動的內(nèi)容。這個運動所以逐漸形成于唐德宗統(tǒng)治的后期,是有現(xiàn)實的社會條件的。它是為維護唐王朝的統(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的政治目的服務(wù)的。而這除軍閥、大地主外,正是當時廣大社會階層的現(xiàn)實利益的要求。韓愈的積極努力,對這個運動的開展與形成,起了不斷促進的作用。就古文來說,他不僅自己刻苦努力,從理論到實踐,表現(xiàn)了優(yōu)秀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他不顧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別表現(xiàn)在給青年們熱情的鼓勵和指示?!稁熣f》正是這種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進步意義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韓愈由于幼年的家庭教養(yǎng)和天寶以來復(fù)古主義思潮的影響,從青年時代起,就以一個傳道的古文家自命。這也是他在科舉和仕宦的階梯上十年不能得意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他并不悔,還愈來愈有自信。最初他到汴州參加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幕府的時候(796—798),先教李翱學古文;由于孟郊的介紹,不久又教張籍學古文。后來逃難到徐州(799),徐泗濠節(jié)度使張建封安置他在符離,又教一個青年人張徹讀古書,學古文。張建封死后,仕途不通,到洛陽閑居(800—801)。向他請教的青年愈來愈多,他對青年們非常熱情,獎勵有加。他在《重答李翊書》中說:“言辭之不酬,禮貌之不答,雖孔子不得行于互鄉(xiāng),宜乎余之不為也。茍來者,吾斯進之而已矣,烏待其禮逾而情過乎?”為了“廣圣人之道”,他以熱情的、有禮貌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向他請教的青年,他認為這并不是什么“禮逾”和“情過”的問題。他回答許多青年的信,指示怎樣做人,怎樣作文。在韓愈看來,文章是作者的人格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做人與作文應(yīng)該是一致的。他進了國子監(jiān)后,對待青年依然非常熱情。
韓愈這樣不斷地同青年后學交往,給他們獎勵和指示,這是魏晉以后所沒有的現(xiàn)象,當然要引起人們的奇怪,以至紛紛議論和責難。一切向韓愈投書請益的青年便自然地被目為韓門弟子,因而韓愈“好為人師”的古怪面貌也就非常突出了。但韓愈是早有自信的,他不管人們怎樣誹謗,依然大膽地回答青年們的來信。他在《答胡生書》中說:“夫別是非,分賢與不肖,公卿貴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賢,時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不知者乃用是為謗!不敢自愛,懼生之無益而有傷也,如之何?”他對那些惡意中傷的誹謗,表示憤慨,也為向他請教的青年擔憂?!稁熣f》的最后一段,聲明寫作的由來,說這是為了一個“好古文”“能行古道”,跟他學習的青年李蟠而作的。實際上他是借此對那些誹謗者來一個公開的答復(fù)和嚴正的駁斥。他是有的放矢的。
在這篇文章里,他首先(第1段)肯定從古以來師對于任何人總是不可少的,因為人不能“生而知之”,誰也不能沒有“惑”──茫然不解的東西。因此,他認為師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種“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人。他還認為人人都可以為師,沒有社會地位(貴賤)或年齡(長少)的限制,只問他有沒有“道”,有就可以為師,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接著(第2段),他慨嘆古來的“師道”久已失傳?,F(xiàn)在一般人,既不能“無惑”,又“恥學于師”,所以越來越愚蠢。然后列舉事例,論證這種“恥學于師”的風氣實在是愚蠢而奇怪的。他說有一種人,即士大夫,對于兒子,則“擇師而教之”;但對于自己,“則恥師焉”:這就是他們的不明。又有一種現(xiàn)象,廣大的各行各業(yè)的人,即“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以彼此相師為恥;而“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談到誰是師,誰是弟子,則大家共同非笑,問其理由,無非是年齡、地位云云,這又證明了他們的智慧反而在他們所瞧不起的巫醫(yī)等等之下,這不是很奇怪嗎?再看(第3段),“士大夫之族”所崇拜的“圣人”沒有一定的師,孔子的師有郯子、萇弘等,這些人都“不及孔子”。而且孔子還說過,三個人里面,一定有一個人是他的師。因此,作者得到另一個重要的論點,師和弟子的關(guān)系是相對的,“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就是說,弟子可以為師,師也可以為弟子。所以師和弟子的關(guān)系的存在,最后結(jié)論很簡單,不過是因為“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緣故。這也還是前文所提出的論點,即能者為師。
由此可見,《師說》不僅嚴正地駁斥了那些愚蠢的誹謗者,更可貴的是提出了三點嶄新的、進步的“師道”思想:師是“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為師,只要具有那樣的能力;師和弟子的關(guān)系是相對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師。這些思想把師的神秘性、權(quán)威性、封建性大大地減輕了;把師和弟子的關(guān)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師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壘打破了。這些思想是和他后來發(fā)展的“道統(tǒng)”思想矛盾的。這些思想是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這是唐德宗時代在相對的穩(wěn)定局面之下,城市繁榮、商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反映。
因此,可以想象,這篇《師說》的流布,鼓舞和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后學,也因而招致了更多的頑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對。實際上,韓愈也確乎因此官更難作,不斷地遭到當權(quán)者的排擠。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必懺拍辏?03),韓愈在監(jiān)察御史的職位,第一次被當權(quán)的官僚集團趕出了長安,貶到陽山(今廣東陽山),就是在作《師說》一年后。他這次被貶,原因可能很復(fù)雜,但照柳宗元所說,這篇《師說》至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他由此“狂名”更大,為更多的頑固派所疾惡,更容易遭到莫名的排擠。然而韓愈在獎勵后學這一點上,態(tài)度始終不變,只是到了元和以后,聲勢沒有在貞元末年那么大就是了。到了宋代,有人為韓愈辯解,說他“非好為人師者也”(《五百家注音辯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二引“洪曰”),這是說,由于學者歸附,韓愈是不得已而“作之師”的。又有人以為韓愈“作《師說》,蓋以師道自任”,但充其量不過“以傳道受業(yè)解惑為事,則世俗訓(xùn)導(dǎo)之師,口耳之學耳”(俞文豹《吹劍三錄》),這是指韓愈把師的封建作用大大地降低了。可見這篇《師說》的解放精神是不容易為一般封建士大夫所接受的。因此,它在當時的重大意義也就不難理解了。
韓愈《齪齪》原文
齪齪當世士,所憂在饑寒。但見賤者悲,不聞貴者嘆。
大賢事業(yè)異,遠抱非俗觀。報國心皎潔,念時涕汍瀾。
妖姬坐左右,柔指發(fā)哀彈。酒肴雖日陳,感激寧為歡。
秋陰欺白日,泥潦不少干。河堤決東郡,老弱隨驚湍。
天意固有屬,誰能詰其端。愿辱太守薦,得充諫諍官。
排云叫閶闔,披腹呈瑯玕.致君豈無術(shù),自進誠獨難。
韓愈《誰氏子》原文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
挽斷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又云時俗輕尋常,
力行險怪取貴仕。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嗚呼余心誠豈弟,
愿往教誨究終始。罰一勸百政之經(jīng),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韓愈《雜詩四首》原文
朝蠅不須驅(qū),暮蚊不可拍。蠅蚊滿八區(qū),可盡與相格。
得時能幾時,與汝恣啖咋。涼風九月到,掃不見蹤跡。
鵲鳴聲楂楂,烏噪聲護護。爭斗庭宇間,持身博彈射。
黃鵠能忍饑,兩翅久不擘。蒼蒼云海路,歲晚將無獲。
截橑為欂櫨,斫楹以為椽。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權(quán)。
雖無風雨災(zāi),得不覆且顛。解轡棄騏驥,蹇驢鞭使前。
昆侖高萬里,歲盡道苦邅。停車臥輪下,絕意于神仙。
雀鳴朝營食,鳩鳴暮覓群。獨有知時鶴,雖鳴不緣身。
喑蟬終不鳴,有抱不列陳。蛙黽鳴無謂,閤閤只亂人。
韓愈《永貞行》原文
君不見太皇諒陰未出令,小人乘時偷國柄。
北軍百萬虎與貔,天子自將非他師。一朝奪印付私黨,
懔懔朝士何能為。狐鳴梟噪爭署置,睗睒跳踉相嫵媚。
夜作詔書朝拜官,超資越序曾無難。公然白日受賄賂,
火齊磊落堆金盤。元臣故老不敢語,晝臥涕泣何汍瀾。
董賢三公誰復(fù)惜,侯景九錫行可嘆。國家功高德且厚,
天位未許庸夫干。嗣皇卓犖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圖受禪登明堂,共流幽州鯀死羽。四門肅穆賢俊登,
數(shù)君匪親豈其朋。郎官清要為世稱,荒郡迫野嗟可矜。
湖波連天日相騰,蠻俗生梗瘴癘烝.江氛嶺祲昏若凝,
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蠱蟲群飛夜撲燈。
雄虺毒螫墮股肱,食中置藥肝心崩。左右使令詐難憑,
慎勿浪信常兢兢。吾嘗同僚情可勝,具書目見非妄征,
嗟爾既往宜為懲。
韓愈《病鴟》原文
屋東惡水溝,有鴟墮鳴悲。青泥掩兩翅,拍拍不得離。
君童叫相召,瓦礫爭先之。計校生平事,殺卻理亦宜。
奪攘不愧恥,飽滿盤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風恣追隨。
遂凌鸞鳳群,肯顧鴻鵠卑。今者命運窮,遭逢巧丸兒。
中汝要害處,汝能不得施。于吾乃何有,不忍乘其危。
丐汝將死命,浴以清水池。朝餐輟魚肉,暝宿防狐貍。
自知無以致,蒙德久猶疑。飽入深竹叢,饑來傍階基。
亮無責報心,固以聽所為。昨日有氣力,飛跳弄藩籬。
今晨忽徑去,曾不報我知。僥幸非汝福,天衢汝休窺。
京城事彈射,豎子不易欺。勿諱泥坑辱,泥坑乃良規(guī)。
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李程也)》原文
盆城去鄂渚,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江水。
故人辭禮闈,旌節(jié)鎮(zhèn)江圻。而我竄逐者,龍鐘初得歸。
別來已三歲,望望長迢遞。咫尺不相聞,平生那可計。
我齒落且盡,君鬢白幾何。年皆過半百,來日苦無多。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親骨肉,寧免相可不。
我昔實愚蠢,不能降色辭。子犯亦有言,臣猶自知之。
公其務(wù)貰過,我亦請改事。桑榆倘可收,愿寄相思字。
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侯繼時從王諤辟)》原文
憶昔初及第,各以少年稱。君頤始生須,我齒清如冰。
爾時心氣壯,百事謂己能。一別詎幾何,忽如隔晨興。
我齒豁可鄙,君顏老可憎。相逢風塵中,相視迭嗟矜。
幸同學省官,末路再得朋。東司絕教授,游宴以為恒。
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雪徑抵樵叟,風廊折談僧。
陸渾桃花間,有湯沸如烝.三月崧少步,躑躅紅千層。
洲沙厭晚坐,嶺壁窮晨升。沈冥不計日,為樂不可勝。
遷滿一已異,乖離坐難憑。行行事結(jié)束,人馬何蹻騰。
感激生膽勇,從軍豈嘗曾。洸洸司徒公,天子爪與肱。
提師十萬馀,四海欽風棱。河北兵未進,蔡州帥新薨。
曷不請掃除,活彼黎與烝.鄙夫誠怯弱,受恩愧徒弘。
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又欲面言事,上書求詔征。
侵官固非是,妄作譴可懲。惟當待責免,耕劚歸溝塍。
今君得所附,勢若脫鞲鷹。檄筆無與讓,幕謀識其膺。
收績開史牒,翰飛逐溟鵬。男兒貴立事,流景不可乘。
歲老陰沴作,云頹雪翻崩。別袖拂洛水,征車轉(zhuǎn)崤陵。
勤勤酒不進,勉勉恨已仍。送君出門歸,愁腸若牽繩。
默坐念語笑,癡如遇寒蠅。策馬誰可適,晤言誰為應(yīng)。
席塵惜不掃,殘尊對空凝。信知后會時,日月屢環(huán)縆.
生期理行役,歡緒絕難承。寄書惟在頻,無吝簡與繒。
韓愈《三星行》原文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奮其角,箕張其口。
牛不見服箱,斗不挹酒漿?;氂猩耢`,無時停簸揚。
無善名已聞,無惡聲已讙。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馀。
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嗟汝牛與斗,汝獨不能神。
韓愈《和席八十二韻(元和十一年,夔與愈同掌制誥)》原文
絳闕銀河曙,東風右掖春。官隨名共美,花與思俱新。
綺陌朝游間,綾衾夜直頻。橫門開日月,高閣切星辰。
庭變寒前草,天銷霽后塵。溝聲通苑急,柳色壓城勻。
綸綍謀猷盛,丹青步武親。芳菲含斧藻,光景暢形神。
傍砌看紅藥,巡池詠白蘋.多情懷酒伴,馀事作詩人。
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坐慚空自老,江海未還身。
韓愈《相和歌辭。猛虎行》原文
猛虎雖云惡,亦各有匹儕。群行深谷間,百獸望風低。
身食黃熊父,子食赤豹麛。擇肉于熊羆,肯視兔與貍。
正晝當谷眠,眼有百步威。自矜無當對,氣性縱以乖。
朝怒殺其子,暮還飧其妃。匹儕四散走,猛虎還孤棲。
狐鳴門四旁,烏鵲從噪之。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歸。
誰云猛虎惡,中路正悲啼。豹來銜其尾,熊來攫其頤。
猛虎死不辭,但慚前所為?;⒆鵁o助死,況如汝細微。
故當結(jié)以信,親當結(jié)以私。親故且不保,人誰信汝為。
韓愈《符讀書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別墅)》原文
木之就規(guī)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馀。
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鉏.
不見三公后,寒饑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xùn)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韓愈《鳴雁》原文
嗷嗷鳴雁鳴且飛,窮秋南去春北歸。去寒就暖識所依,
天長地闊棲息稀。風霜酸苦稻粱微,毛羽摧落身不肥。
裴回反顧群侶違。哀鳴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闊朝云多,
草長沙軟無網(wǎng)羅。閑飛靜集鳴相和,違憂懷惠性匪他。
凌風一舉君謂何。
韓愈《辭唱歌》原文
抑逼教唱歌,不解看艷詞。坐中把酒人,豈有歡樂姿。
幸有伶者婦,腰身如柳枝。但令送君酒,如醉如憨癡。
聲自肉中出,使人能逶隨。復(fù)遣慳吝者,贈金不皺眉。
豈有長直夫,喉中聲雌雌。君心豈無恥,君豈是女兒。
君教發(fā)直言,大聲無休時。君教哭古恨,不肯復(fù)吞悲。
乍可阻君意,艷歌難可為。
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原文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茍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
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溫生。大夫烏公,以鈇鉞鎮(zhèn)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為才,以禮為羅,羅而致之幕下。未數(shù)月也,以溫生為才,于是以石生為媒,以禮為羅,又羅而致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zhí)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處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問業(yè)焉?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于其廬。若是而稱曰:“大夫烏公一鎮(zhèn)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必M不可也?
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相為天子得人于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內(nèi)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于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今皆為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于懷邪?生既至,拜公于軍門,其為吾以前所稱,為天下賀;以后所稱,為吾致私怨于盡取也。留守相公首為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全文賞析
盡管此文與《送石處士序》為姐妹篇,事件與人物均相關(guān)涉,然而在寫法上卻有所變化,所以有相得益彰之美。例如前文體勢自然,而本文則頗有造奇的文勢。文章開頭的一段譬喻,說“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用來比喻“大夫烏公一鎮(zhèn)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但卻不緊接著說出來,而是先論述“馬群遂空”的原因來比喻烏公搜羅東都賢士的情況。作者在文中既設(shè)奇喻,又在正文中反復(fù)議論以求其合,顯得煞有介事,將本是韓愈個人的一個想法寫成似顛撲不破的真理。為此,論其章法,該文比《送石處士序》那篇文章要顯得曲折離奇。此外,該篇的立意要比前一篇單純一些,無非是變著法兒贊揚溫、石二人。以伯樂喻烏公,是為了贊揚溫、石;極說溫、石一去,東都政府和士群無所依恃,也是為了贊揚溫、石??磥硭坪跽f得過分了,但作者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在強調(diào)人才的可貴,提醒朝廷要高度重視人才。
該文與《馬說》同是宣揚重用人才的文章。然而寫法自有不同。作者在本文中匠心獨運,用“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比喻“大烏公一鎮(zhèn)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贊頌烏重胤慧眼識賢、善于薦拔人才;又用“私怨于盡取”反襯烏公“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的難得可貴,石處士和溫處士隱居在洛陽一帶,韓愈與他們的關(guān)系密切,都是好朋友。石處士因大義而征召,溫處士也因大義應(yīng)聘出仕。這篇文章就是在送溫處士時寫的。文章贊揚了溫處士出眾的才能和烏大夫善于識人、用人的德才,作者惜別了兩個老朋友,心里難過。但更希望人盡其才,他們都能得到任用,表達了為朝廷得到人才而欣慰以及自己失友的惋惜心情。
文章用比喻與反襯,從“空”字引出“怨”字,而這“怨”比正面的“頌”烏公識才更具有力量。所以,本文筆法巧妙,渲染得當。
寫作背景
該文約作于元和五年(810年)冬季,與《送石處士序》可視為姊妹篇。溫處士名造,少好讀書,隱居王屋山,一度為壽州刺史張建封的參軍,后隱居洛陽。河陽軍節(jié)度使烏重胤上任不久,即聘石洪至幕府。過了數(shù)月,又將溫造征聘而去。韓愈被烏氏的求賢若渴所感動,為好友石洪、溫造懷才得遇而欣喜。他在序文中熱情贊揚石、溫兩人的出眾才能與烏氏的知人善任。對他們的合力報國寄以般切期望,同時又對兩位人才的離去表示無限惋惜之情。該文既與《送石處士序》相承而作,故處處以石、溫二人并提,然而文章絕無雷同重疊之感。韓愈《駑驥》原文
駑駘誠齷齪,市者何其稠。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
渴飲一斗水,饑食一束芻。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馀。
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牽驅(qū)入市門,行者不為留。
借問價幾何,黃金比嵩丘。借問行幾何,咫尺視九州。
饑食玉山禾,渴飲醴泉流。問誰能為御,曠世不可求。
惟昔穆天子,乘之極遐游。王良執(zhí)其轡,造父挾其輈.
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駑駘謂騏驥,餓死余爾羞。
有能必見用,有德必見收。孰云時與命,通塞皆自由。
騏驥不敢言,低徊但垂頭。人皆劣騏驥,共以駑駘優(yōu)。
喟余獨興嘆,才命不同謀。寄詩同心子,為我商聲謳。
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原文
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圣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萬里,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蕩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
全文賞析
這首詩以近散文化的筆法,古樸的語言,直陳其事,主客互相吟誦詩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訴,灑脫疏放,別具一格。
詩里寫了張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題為“贈張功曹”,卻沒有以“我歌”作為描寫的重點,而是反客為主,把“君歌”作為主要內(nèi)容,借張署之口,澆詩人胸中之塊壘。
詩的前四句描寫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對飲的環(huán)境,如文的小序:碧空無云,清風明月,萬籟俱寂。在這樣的境界中,兩個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舉杯痛飲,慷慨悲歌。韓愈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在三十二歲的時候,曾表示過“報國心皎潔,念時涕汍瀾”。他不僅有憂時報國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天旱民饑,當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韓愈和張署,直言勸諫唐德宗減免關(guān)中徭賦,觸怒權(quán)貴,兩人同時被貶往南方,韓愈任陽山(今屬廣東)令,張署任臨武(今屬湖南)令。直至唐憲宗大赦天下時,他們?nèi)圆荒芑氐街醒肴温殹mn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參軍,張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參軍。得到改官的消息,韓愈心情很復(fù)雜,于是借中秋之夜,對飲賦詩抒懷,并贈給同病相憐的張署。
詩的開頭在描寫月夜環(huán)境之后,用“一杯相屬君當歌”一轉(zhuǎn),引出了張署的悲歌,是全詩的主要部分。詩人先寫自己對張署“歌”的感受:說它聲音酸楚,言辭悲苦,因而“不能聽終淚如雨”,和盤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動極深。
張署的歌,首先敘述了被貶南遷時經(jīng)受的苦難,山高水闊,路途漫長,蛟龍出沒,野獸悲號,地域荒僻,風波險惡。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達貶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著又寫南方偏遠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門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種蠱藥之毒,隨時可以制人死命,飲食要非常小心,還有那濕蟄腥臊的“海氣”,也令人受不了。這一大段對自然環(huán)境的夸張描寫,也是詩人當時政治境遇的真實寫照。
上面對貶謫生活的描述,情調(diào)是感傷而低沉的,下面一轉(zhuǎn),而以歡欣鼓舞的激情,歌頌大赦令的頒行,文勢波瀾起伏。唐憲宗即位,大赦天下。詩中寫那宣布赦書時的隆隆鼓聲,那傳送赦書時日行萬里的情景,場面的熱烈。節(jié)奏的歡快,都體現(xiàn)出詩人心情的歡愉。特別是大赦令宣布:“罪從大辟皆除死”,“遷者追回流者還”,這當然使韓、張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簡單。寫到這里,詩情又一轉(zhuǎn)折,盡管大赦令寫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撓,他們?nèi)匀徊荒芑爻⑷温殹!翱草V只得移荊蠻”,“只得”二字,把那種既心有不滿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地是“荊蠻”之地,職又是“判司”一類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長官“捶楚”的地步。面對這種境況,他們發(fā)出了深深的慨嘆:“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疤炻酚碾U”,政治形勢還是相當險惡的。
以上詩人通過張署之歌,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職,寫得形象具體,筆墨酣暢。詩人既已借別人的酒杯澆了自己的塊壘,不用再浪費筆墨直接出面抒發(fā)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一接一轉(zhuǎn),寫出了自己的議論。僅寫了三句:一是寫此夜月色最好,照應(yīng)題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寫命運在天;三是寫面對如此良夜應(yīng)當開懷痛飲。表面看來這三句詩很平淡,實際上卻是詩中最著力最精彩之筆。韓愈從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禍福無常,自己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歸之于命,實際有許多難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鏡,懸在碧空藍天,不開懷痛飲,就是辜負這美好的月色。再說,借酒澆愁,還可以暫時忘卻心頭的煩惱。于是情緒由悲傷轉(zhuǎn)向曠達。然而這不過是故作曠達而已。寥寥數(shù)語,似淡實濃,言近旨遠,在欲說還休的背后,別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深意。從感情上說,由貶謫的悲傷到大赦的喜悅,又由喜悅墜入遷移“荊蠻”的怨憤,最后在無可奈何中故做曠達。抑揚開闔,轉(zhuǎn)折變化,章法波瀾曲折,有一唱三嘆之妙。全詩換韻很多,韻腳靈活,音節(jié)起伏變化,很好地表現(xiàn)了感情的發(fā)展變化,使詩歌既雄渾恣肆又宛轉(zhuǎn)流暢。從結(jié)構(gòu)上說,首與尾用灑和明月先后照應(yīng),輕靈簡煉,使結(jié)構(gòu)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蒼涼。
寫作背景
這篇七古,公元805年(永貞元年)中秋寫于郴州,題中的張功曹,即張署。
公元803年(唐貞元十九年),韓愈與張署皆任監(jiān)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唐德宗進言,極論宮市之弊,韓被貶為陽山(廣東陽山)縣令,張被貶為臨武(湖南臨武)縣令。公元805年(貞元廿一年)正月,順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憲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兩次大赦由于有人從中作梗,他們均未能調(diào)回京都,只改官江陵。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韓愈便借中秋月圓之夜,寫下這首詩,并贈給遭遇相同的張署。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特別整理來自網(wǎng)絡(luò)的韓愈的經(jīng)典古詩,如果對這些句子感興趣的話,請關(guān)注本站。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曾誕生過很多杰出的詩人。為了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我們可以賞析解讀古詩詞,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一種體現(xiàn)民族文化精神的藝術(shù)形式。
韓愈《送楊少尹序》原文
昔疏廣、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辭位而去。于是公卿設(shè)供帳,祖道都門外,車數(shù)百輛;道路觀者,多嘆息泣下,共言其賢。漢史既傳其事,而后世工畫者,又圖其跡,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國子司業(yè)楊君巨源,方以能詩訓(xùn)后進,一旦以年滿七十,亦白相去,歸其鄉(xiāng)。世常說古今人不相及,今楊與二疏,其意豈異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楊侯去時,城門外送者幾人,車幾輛,馬幾匹,道旁觀者,亦有嘆息知其為賢與否;
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不落莫否。見今世無工畫者,而畫與不畫,固不論也。
然吾聞楊侯之去,相有愛而惜之者,白以為其都少尹,不絕其祿。又為歌詩以勸之,京師之長于詩者,亦屬而和之。又不知當時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于歸。楊侯始冠,舉于其鄉(xiāng),歌《鹿鳴》而來也。今之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時所釣游也?!编l(xiāng)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其鄉(xiāng)為法。古之所謂鄉(xiāng)先生沒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歟?其在斯人歟?
古時候疏廣、疏受叔侄二人,因為年老,同一天辭掉職位離去。當時,朝廷中的公卿擺設(shè)宴席,在京都門外為他們餞行,車駕有數(shù)百輛之多;道路上旁觀的,有很多人為之感嘆并流下了眼淚,無不稱贊他們賢明。漢代的史書既記載了他們的事跡,而后世擅長繪畫的人,又畫下了他們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發(fā)生的事情。
國子監(jiān)司業(yè)楊巨源,正以他善于寫詩來教育學生,一旦到了七十歲,也稟白丞相離職回歸他的故鄉(xiāng)。世上常說古時的人和現(xiàn)今的人是不能并論的,而今楊巨源與疏氏二人,他們的思想難道有什么差異嗎?
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楊少尹走的時候,都城門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車有多少輛?馬有多少匹?道邊的旁觀者,也有為他的行為感嘆,知道他是賢者的,還是沒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鋪張渲染他的事跡,寫成傳記以做為疏氏二人的事跡的繼續(xù)呢?不會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現(xiàn)在世上沒有擅長繪畫的,而畫還是不畫,也就不必考慮了!
然而我聽說揚侯的辭歸,丞相中有敬重而憐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為其故鄉(xiāng)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斷絕他的俸祿;又親自寫詩來慰勉他。京城中擅長寫詩的人,也作詩來應(yīng)和。又不知道古時候疏氏二人的歸鄉(xiāng),有這樣的事嗎?古人與今人相同還是不同,不得而知??!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來養(yǎng)家,罷官之后就無歸宿之處。楊侯剛成年,便在他的家鄉(xiāng)被薦舉,參加了《鹿鳴》宴而來到朝廷的?,F(xiàn)在回到故鄉(xiāng),指著鄉(xiāng)間的樹說:“那些樹是我的先人種的?!薄澳菞l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時候釣魚、游戲的地方?!惫枢l(xiāng)的人沒有不對他表示敬意的,人們告誡子孫要以楊侯不舍棄故土的美德做為榜樣。古人所謂“鄉(xiāng)先生”,逝去之后能夠在鄉(xiāng)里社廟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這樣的人吧?
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原文
長沙千里平,勝地猶在險。況當江闊處,斗起勢匪漸。
深林高玲瓏,青山上琬琰。路窮臺殿辟,佛事煥且儼。
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廣。是時秋之殘,暑氣尚未斂。
群行忘后先,朋息棄拘檢。客堂喜空涼,華榻有清簟。
澗蔬煮蒿芹,水果剝菱芡。伊余夙所慕,陪賞亦云忝。
幸逢車馬歸,獨宿門不掩。山樓黑無月,漁火燦星點。
夜風一何喧,杉檜屢磨飐.猶疑在波濤,怵惕夢成魘。
靜思屈原沈,遠憶賈誼貶。椒蘭爭妒忌,絳灌共讒諂。
誰令悲生腸,坐使淚盈臉。翻飛乏羽翼,指摘困瑕玷。
珥貂藩維重,政化類分陜。禮賢道何優(yōu),奉己事苦儉。
大廈棟方隆,巨川楫行剡。經(jīng)營誠少暇,游宴固已歉。
旅程愧淹留,徂歲嗟荏苒。平生每多感,柔翰遇頻染。
展轉(zhuǎn)嶺猿鳴,曙燈青睒睒。
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侯繼時從王諤辟)》原文
憶昔初及第,各以少年稱。君頤始生須,我齒清如冰。
爾時心氣壯,百事謂己能。一別詎幾何,忽如隔晨興。
我齒豁可鄙,君顏老可憎。相逢風塵中,相視迭嗟矜。
幸同學省官,末路再得朋。東司絕教授,游宴以為恒。
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雪徑抵樵叟,風廊折談僧。
陸渾桃花間,有湯沸如烝.三月崧少步,躑躅紅千層。
洲沙厭晚坐,嶺壁窮晨升。沈冥不計日,為樂不可勝。
遷滿一已異,乖離坐難憑。行行事結(jié)束,人馬何蹻騰。
感激生膽勇,從軍豈嘗曾。洸洸司徒公,天子爪與肱。
提師十萬馀,四海欽風棱。河北兵未進,蔡州帥新薨。
曷不請掃除,活彼黎與烝.鄙夫誠怯弱,受恩愧徒弘。
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又欲面言事,上書求詔征。
侵官固非是,妄作譴可懲。惟當待責免,耕劚歸溝塍。
今君得所附,勢若脫鞲鷹。檄筆無與讓,幕謀識其膺。
收績開史牒,翰飛逐溟鵬。男兒貴立事,流景不可乘。
歲老陰沴作,云頹雪翻崩。別袖拂洛水,征車轉(zhuǎn)崤陵。
勤勤酒不進,勉勉恨已仍。送君出門歸,愁腸若牽繩。
默坐念語笑,癡如遇寒蠅。策馬誰可適,晤言誰為應(yīng)。
席塵惜不掃,殘尊對空凝。信知后會時,日月屢環(huán)縆.
生期理行役,歡緒絕難承。寄書惟在頻,無吝簡與繒。
韓愈《琴操十首。越裳操》原文
(周公作。古琴操云:於戲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為。自周之先,其艱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臨孔威,
敢戲以侮。孰荒于門,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韓愈《宿曾江口示侄孫湘二首(湘,字北渚,老成之子)》原文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圍。三江滅無口,其誰識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處水半扉。犬雞俱上屋,不復(fù)走與飛。
篙舟入其家,暝聞屋中唏。問知歲常然,哀此為生微。
海風吹寒晴,波揚眾星輝。仰視北斗高,不知路所歸。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間。林間無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謀,致身落南蠻。茫然失所詣,無路何能還。
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原文
吾皇紹祖烈,天下再太平。詔下諸郡國,歲貢鄉(xiāng)曲英。
元和五年冬,房公尹東京。功曹上言公,是月當?shù)敲?/p>
乃選二十縣,試官得鴻生。群儒負己材,相賀簡擇精。
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此都自周公,文章繼名聲。
自非絕殊尤,難使耳目驚。今者遭震薄,不能出聲鳴。
鄙夫忝縣尹,愧栗難為情。惟求文章寫,不敢妒與爭。
還家敕妻兒,具此煎炰烹。柿紅蒲萄紫,肴果相扶檠。
芳荼出蜀門,好酒濃且清。何能充歡燕,庶以露厥誠。
昨聞詔書下,權(quán)公作邦楨。文人得其職,文道當大行。
陰風攪短日,冷雨澀不晴。勉哉戒徒馭,家國遲子榮。
韓愈《雜曲歌辭。鳴雁行》原文
嗷嗷鳴雁鳴且飛,窮秋南去春北歸。去寒就暖識所處,
天長地闊棲息稀。風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顧群侶違,哀鳴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闊朝云多,
草長沙軟無網(wǎng)羅,閑飛靜集鳴相和。違憂懷息性匪他,
凌風一舉君謂何。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原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全文賞析
第一首詩中,詩人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此破降?,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fā)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長安,冬天未過,春天還未來臨。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粗?,作者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墒钱斪髡邘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shè)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來的第三、四句是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jīng)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jié)特有的,它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jīng)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這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yōu)美,構(gòu)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shù)美。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一首寫景,第二首則注重抒情。后一首也是極力寫“早”字。詩以江邊春天的柳色映襯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撲蝶戲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機趣。而老大逐春就別是一番況味了。官事冗雜,世事滄桑,在充分體嘗了人間的坎坷困頓之后,忙里偷閑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樂。此時此刻,貴在童心未泯,貴在能于常物之中發(fā)現(xiàn)其豐富蘊涵。
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jīng)56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藩鎮(zhèn)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diào)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fù)興儒學的事業(yè)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fā)張籍的游興。
韓愈《石鼎聯(lián)句》原文
巧匠斫山骨,刳中事煎烹。 ——劉師服
直柄未當權(quán),塞口且吞聲。 ——侯喜
龍頭縮菌蠢,豕腹?jié)q彭亨。 ——軒轅彌明
外苞干蘚文,中有暗浪驚。 ——劉師服
在冷足自安,遭焚意彌貞。 ——侯喜
謬當鼎鼐間,妄使水火爭。 ——軒轅彌明
大似烈士膽,圓如戰(zhàn)馬纓。 ——劉師服
上比香爐尖,下與鏡面平。 ——侯喜
秋瓜未落蒂,凍芋強抽萌。 ——軒轅彌明
一塊元氣閉,細泉幽竇傾。 ——劉師服
不值輸寫處,焉知懷抱清。 ——侯喜
方當洪爐然,益見小器盈。 ——軒轅彌明
睆睆無刃跡,團團類天成。 ——劉師服
遙疑龜負圖,出曝曉正晴。 ——侯喜
旁有雙耳穿,上有孤髻撐?;蛴牰涛层摚炙茻o足鐺。 ——劉師服
可惜寒食球,擲此傍路坑。 ——侯喜
何當出灰灺,無計離瓶罌。 ——軒轅彌明
陋質(zhì)荷斟酌,狹中愧提擎。 ——劉師服
豈能煮仙藥,但未污羊羹。 ——侯喜
形模婦女笑,度量兒童輕。 ——軒轅彌明
徒示堅重性,不過升合盛。 ——劉師服
傍似廢轂仰,側(cè)見折軸橫。 ——侯喜
時于蚯蚓竅,微作蒼蠅鳴。 ——軒轅彌明
以茲翻溢愆,實負任使誠。 ——劉師服
常居顧盼地,敢有漏泄情。 ——侯喜
寧依暖爇弊,不與寒涼并。 ——軒轅彌明
區(qū)區(qū)徒自效,瑣瑣不足呈。 ——侯喜
回旋但兀兀,開闔惟鏗鏗。 ——劉師服
全勝瑚璉貴,空有口傳名。豈比俎豆古,不為手所撜。 ——軒轅彌明
磨礱去圭角,浸潤著光精。愿君莫嘲誚,此物方施行。 ——軒轅彌明
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原文
一紀尊名正,三時孝養(yǎng)榮。高居朝圣主,厚德載群生。
武帳虛中禁,玄堂掩太平。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鳴。
威儀備吉兇,文物雜軍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無復(fù)臨長樂,空聞報曉鐘。
追攀萬國來,警衛(wèi)百神陪。畫翣登秋殿,容衣入夜臺。
云隨仙馭遠,風助圣情哀。只有朝陵日,妝奩一暫開。
韓愈《盆池五首》原文
老翁真?zhèn)€似童兒,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鳴到曉,恰如方口釣魚時。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種已齊生。
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蟲無數(shù)不知名。
忽然分散無蹤影,惟有魚兒作隊行。
泥盆淺小詎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
一聽暗來將伴侶,不煩鳴喚斗雄雌。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數(shù)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韓愈《青青水中蒲二首》原文
青青中水蒲,下有一雙魚。
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青青水中蒲,長在水中居。
寄語浮萍草,相隨我不如。
全文賞析
這兩首樂府詩寫于貞元九年(793),是韓愈青年時代的作品。這是具有同一主題的組詩——思婦之歌,是寄給他的妻子盧氏的。兩首詩一脈貫通,相互聯(lián)系。隨著行子剛離家門及遠去,思婦的離情別緒也由初蘊到濃重,而后與日俱增,一層深于一層,全詩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韻無窮。本組詩語言上“煉藻繪入平淡”,“篇法祖毛詩,語調(diào)則漢魏歌行耳”(朱彝尊),體裁為“代內(nèi)人答”(陳沆),極為獨特。韓愈《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覽物興懷,呈一二知舊》原文
燦燦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川原共澄映,云日還浮飄。
上宰嚴祀事,清途振華鑣。圓丘峻且坦,前對南山標。
村樹黃復(fù)綠,中田稼何饒。顧瞻想巖谷,興嘆倦塵囂。
惟彼顛瞑者,去公豈不遼。為仁朝自治,用靜兵以銷。
勿憚吐捉勤,可歌風雨調(diào)。圣賢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韓愈《酬藍田崔丞立之詠雪見寄》原文
京城數(shù)尺雪,寒氣倍常年。泯泯都無地,茫茫豈是天。
崩奔驚亂射,揮霍訝相纏。不覺侵堂陛,方應(yīng)折屋椽。
出門愁落道,上馬恐平韉。朝鼓矜凌起,山齋酩酊眠。
吾方嗟此役,君乃詠其妍。冰玉清顏隔,波濤盛句傳。
朝飧思共飯,夜宿憶同氈。舉目無非白,雄文乃獨玄。
韓愈《醉贈張秘書》原文
人皆勸我酒,我若耳不聞。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君詩多態(tài)度,藹藹春空云。
東野動驚俗,天葩吐奇芬。張籍學古淡,軒鶴避雞群。
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詩成使之寫,亦足張吾軍。
所以欲得酒,為文俟其醺。酒味既冷冽,酒氣又氛氳。
性情漸浩浩,諧笑方云云。此誠得酒意,馀外徒繽紛。
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今我及數(shù)子,固無蕕與薰。
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
方今向太平,元凱承華勛。吾徒幸無事,庶以窮朝曛。
韓愈《贈徐州族侄(以下十三首見《遺集》)》原文
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胸中。作書獻云闕,辭家逐秋蓬。
歲時易遷次,身命多厄窮。一名雖云就,片祿不足充。
今者復(fù)何事,卑棲寄徐戎。蕭條資用盡,濩落門巷空。
朝眠未能起,遠懷方郁悰。擊門者誰子,問言乃吾宗。
自云有奇術(shù),探妙知天工。既往悵何及,將來喜還通。
期我語非佞,當為佐時雍。
韓愈《符讀書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別墅)》原文
木之就規(guī)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馀。
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鉏.
不見三公后,寒饑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xùn)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韓愈《祭十二郎文》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fù)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zāi)梗鋈陱纳﹩蕘碓?。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蔽词家詾閼n也。嗚呼! 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極乎?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yīng)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于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全文賞析
祭文中的千年絕唱——韓愈《祭十二郎文》
南宋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寫道:“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薄础醇朗晌摹怠凳且黄О倌陙韨髡b不衰,影響深遠的祭文名作,不管我們對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評價,吟誦之下,都不能不隨作者之祭而有眼澀之悲。
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韓愈寫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強調(diào)骨肉親情關(guān)系。作者與老成,名為叔侄,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顯得家族凋零,振興無望。這在注重門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韓愈的切膚之痛是理所當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體強,卻“強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軟腳病,作者本來不以為意,毫無精神準備,因而對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擊使他極為悲痛。三是表達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對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作者原以為兩人都還年輕,便不以暫別為念,求食求祿,奔走仕途,因而別多聚少,而今鑄成終身遺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卻墮入乍信乍疑,如夢如幻的迷境,深感生命瓢忽,倍增哀痛。
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原本偏重于抒發(fā)對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結(jié)合對死者功業(yè)德行的頌揚而展開的。本文一反傳統(tǒng)祭文以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歷敘生平、歌功頌德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記家常瑣事,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guān)系,抒寫難以抑止的悲哀,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親情。形式上則破駢為散,采用自由多變的散體。正如林紓在〈〈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中所說:“祭文體,本以用韻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徹心,不能為辭,則變調(diào)為散體?!比挠型搪晢柩手畱B(tài),無夸飾艷麗之辭,為后世歐陽修〈〈隴岡阡表〉〉、歸有光〈〈項脊軒志〉〉、袁枚〈〈祭妹文〉〉等開辟新徑。這種自由化的寫作形式,使作者如同與死者對話,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之情,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語言樸素,行云流水
這篇祭文強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讀者,也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語言文字技巧。它全用散文句調(diào)和平易曉暢的家常生活語言,長長短短,錯錯落落,奇偶駢散,參差駢散,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得不止;疑問、感嘆、陳述等各種句式,反復(fù)、重疊、排比、呼告等多種修辭手法,任意調(diào)遣,全依感情的需要。再加之作者取與死者促膝談心的形式,呼“汝”喚“你”,似乎死者也能聽到“我”的聲音,顯得異常自然而真切。這樣全文就形成了一種行云流水般的語言氣勢和令人如聞咳謦的感情氛圍。文章就像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擁抱住了它的讀者。
邊訴邊泣的語言形式
作者采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xiàn)其驚疑無定的心理狀態(tài)。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這一切又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韓愈《縣齋讀書(在陽山作)》原文
出宰山水縣,讀書松桂林。蕭條捐末事,邂逅得初心。
哀狖醒俗耳,清泉潔塵襟。詩成有共賦,酒熟無孤斟。
青竹時默釣,白云日幽尋。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懼侵。
謫譴甘自守,滯留愧難任。投章類縞帶,佇答逾兼金。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無法超越的詩篇。它是中華文化的綺麗瑰寶,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jié)晶,那么詩人有哪些值得一讀的古詩詞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向您分享了韓愈的古詩簡短,相信你能從本文句子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韓愈《答李翊書》原文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抑不知生之志:蘄勝于人而取于人邪?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蘄勝于人而取于人,則固勝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抑又有難者。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wù)去,戛戛乎其難哉!其觀于人,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然后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wù)去之,乃徐有得也。
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來矣。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雖然,不可以不養(yǎng)也,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雖如是,其敢自謂幾于成乎?雖幾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雖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與舍屬諸人。君子則不然。處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遺乎今。吾誠樂而悲之。亟稱其人,所以勸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貶其可貶也。問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為言之。愈白。
全文賞析
韓愈認為有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是為文的前提。他在《答李翊書》的開頭說:“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有日矣,況其外文乎?”由此可見,他認為德是文章的內(nèi)核,文是德之載體,或者說是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這和他所一貫倡導(dǎo)的“文以載道”說是相一致的。如,他在《爭臣論》一文中說:“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人也?!痹凇洞鹄钚悴艜分姓f:“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耳。”
那么,“道”和“文”怎樣能相促相長,達到較高的水準呢?他在《答李翊書》的第二段形象的論述了這個問題,他說:“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yǎng)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币獙懞梦恼?,不要只是想去尋找一盒能讓東施變西施的外用美麗霜,不要被狹隘的功利所驅(qū)譴,而要像為樹養(yǎng)根,給燈加油那樣,去加強道德修養(yǎng),有了教高的道德水準,詩之樹、文之燈才根深葉茂、光焰萬丈!有了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就有了經(jīng)濟蒼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憫難憐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則鳴,有憤激則書,敢于為民請命,敢于為一切正義和真理搖旗吶喊、奔走呼號。金銀財色不能動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鉗其口。想不說話是多么難的一件事呀,何需挖空心思、搜腸刮肚、冥搜虛飾以敷綴其文呢?
韓愈《送無本師歸范陽(賈島初為浮屠,名無本)》原文
無本于為文,身大不及膽。吾嘗示之難,勇往無不敢。
蛟龍弄角牙,造次欲手攬。眾鬼囚大幽,下覷襲玄窞。
天陽熙四海,注視首不頷。鯨鵬相摩窣,兩舉快一啖。
夫豈能必然,固已謝黯黮.狂詞肆滂葩,低昂見舒慘。
奸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澹。蜂蟬碎錦纈,綠池披菡萏。
芝英擢荒榛,孤翮起連菼.家住幽都遠,未識氣先感。
來尋吾何能,無殊嗜昌歜.始見洛陽春,桃枝綴紅糝。
遂來長安里,時卦轉(zhuǎn)習坎。老懶無斗心,久不事鉛槧。
欲以金帛酬,舉室常bC頷。念當委我去,雪霜刻以憯。
獰飆攪空衢,天地與頓撼。勉率吐歌詩,慰女別后覽。
韓愈《秋懷詩十一首》原文
窗前兩好樹,眾葉光薿薿.秋風一拂披,策策鳴不已。
微燈照空床,夜半偏入耳。愁憂無端來,感嘆成坐起。
天明視顏色,與故不相似。羲和驅(qū)日月,疾急不可恃。
浮生雖多涂,趨死惟一軌。胡為浪自苦,得酒且歡喜。
白露下百草,蕭蘭共雕悴。青青四墻下,已復(fù)生滿地。
寒蟬暫寂寞,蟋蟀鳴自恣。運行無窮期,稟受氣苦異。
適時各得所,松柏不必貴。
彼時何卒卒,我志何曼曼。犀首空好飲,廉頗尚能飯。
學堂日無事,驅(qū)馬適所愿。茫茫出門路,欲去聊自勸。
歸還閱書史,文字浩千萬。陳跡竟誰尋,賤嗜非貴獻。
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秋氣日惻惻,秋空日凌凌。上無枝上蜩,下無盤中蠅。
豈不感時節(jié),耳目去所憎。清曉卷書坐,南山見高棱。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豈謂吾無能。
離離掛空悲,戚戚抱虛警。露泫秋樹高,蟲吊寒夜永。
斂退就新懦,趨營悼前猛。歸愚識夷涂,汲古得修綆。
名浮猶有恥,味薄真自幸。庶幾遺悔尤,即此是幽屏。
今晨不成起,端坐盡日景。蟲鳴室幽幽,月吐窗冏冏。
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塵埃慵伺候,文字浪馳騁。
尚須勉其頑,王事有朝請。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我無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寒雞空在棲,缺月煩屢瞰。有琴具徽弦,再鼓聽愈淡。
古聲久埋滅,無由見真濫。低心逐時趨,苦勉祗能暫。
有如乘風船,一縱不可纜。不如覷文字,丹鉛事點勘。
豈必求贏馀,所要石與甔.
卷卷落地葉,隨風走前軒。鳴聲若有意,顛倒相追奔。
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燈當我前。
問我我不應(yīng),饋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讀詩盡數(shù)編。
作者非今士,相去時已千。其言有感觸,使我復(fù)凄酸。
顧謂汝童子,置書且安眠。丈夫?qū)儆心?,事業(yè)無窮年。
霜風侵梧桐,眾葉著樹乾??针A一片下,琤若摧瑯玕.
謂是夜氣滅,望舒霣其團。青冥無依倚,飛轍危難安。
驚起出戶視,倚楹久汍瀾。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復(fù)不計遠,為君駐塵鞍。
暮暗來客去,群囂各收聲。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世累忽進慮,外憂遂侵誠。強懷張不滿,弱念缺已盈。
詰屈避語阱,冥茫觸心兵。敗虞千金棄,得比寸草榮。
知恥足為勇,晏然誰汝令。
鮮鮮霜中菊,既晚何用好。揚揚弄芳蝶,爾生還不早。
運窮兩值遇,婉孌死相保。西風蟄龍蛇,眾木日凋槁。
由來命分爾,泯滅豈足道。
韓愈《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原文
南山有高樹,花葉何衰衰。上有鳳凰巢,鳳凰乳且棲。
四旁多長枝,群鳥所托依。黃鵠據(jù)其高,眾鳥接其卑。
不知何山鳥,羽毛有光輝。飛飛擇所處,正得眾所希。
上承鳳凰恩,自期永不衰。中與黃鵠群,不自隱其私。
下視眾鳥群,汝徒竟何為。不知挾丸子,心默有所規(guī)。
彈汝枝葉間,汝翅不覺摧。或言由黃鵠,黃鵠豈有之。
慎勿猜眾鳥,眾鳥不足猜。無人語鳳凰,汝屈安得知。
黃鵠得汝去,婆娑弄毛衣。前汝下視鳥,各議汝瑕疵。
汝豈無朋匹,有口莫肯開。汝落蒿艾間,幾時復(fù)能飛。
哀哀故山友,中夜思汝悲。路遠翅翎短,不得持汝歸。
韓愈《琴操十首。越裳操》原文
(周公作。古琴操云:於戲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為。自周之先,其艱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臨孔威,
敢戲以侮。孰荒于門,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韓愈《寒食日出游》原文
李花初發(fā)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轉(zhuǎn)盛。走馬城西惆悵歸,
不忍千株雪相映。邇來又見桃與梨,交開紅白如爭競。
可憐物色阻攜手,空展霜縑吟九詠。紛紛落盡泥與塵,
不共新妝比端正。桐華最晚今已繁,君不強起時難更。
關(guān)山遠別固其理,寸步難見始知命。憶昔與君同貶官,
夜渡洞庭看斗柄。豈料生還得一處,引袖拭淚悲且慶。
各言生死兩追隨,直置心親無貌敬。念君又署南荒吏,
路指鬼門幽且夐。三公盡是知音人,曷不薦賢陛下圣。
囊空甑倒誰救之,我今一食日還并。自然憂氣損天和,
安得康強保天性。斷鶴兩翅鳴何哀,縶驥四足氣空橫。
今朝寒食行野外,綠楊匝岸蒲生迸。宋玉庭邊不見人,
輕浪參差魚動鏡。自嗟孤賤足瑕疵,特見放縱荷寬政。
飲酒寧嫌盞底深,題詩尚倚筆鋒勁。明宵故欲相就醉,
有月莫愁當火令。
韓愈《符讀書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別墅)》原文
木之就規(guī)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馀。
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鉏.
不見三公后,寒饑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xùn)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韓愈《贈徐州族侄(以下十三首見《遺集》)》原文
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胸中。作書獻云闕,辭家逐秋蓬。
歲時易遷次,身命多厄窮。一名雖云就,片祿不足充。
今者復(fù)何事,卑棲寄徐戎。蕭條資用盡,濩落門巷空。
朝眠未能起,遠懷方郁悰。擊門者誰子,問言乃吾宗。
自云有奇術(shù),探妙知天工。既往悵何及,將來喜還通。
期我語非佞,當為佐時雍。
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原文
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強號為蛙哈,于實無所校。
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跳躑雖云高,意不離濘淖。
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周公所不堪,灑灰垂典教。
我棄愁海濱,恒愿眠不覺。叵堪朋類多,沸耳作驚爆。
端能敗笙磬,仍工亂學校。雖蒙勾踐禮,竟不聞報效。
大戰(zhàn)元鼎年,孰強孰敗橈。居然當鼎味,豈不辱釣罩。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
而君復(fù)何為,甘食比豢豹。獵較務(wù)同俗,全身斯為孝。
哀哉思慮深,未見許回棹。
韓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斯立)》原文
藍田十月雪塞關(guān),我興南望愁群山。攢天嵬嵬凍相映,
君乃寄命于其間。秩卑俸薄食口眾,豈有酒食開容顏。
殿前群公賜食罷,驊騮蹋路驕且閑。稱多量少鑒裁密,
豈念幽桂遺榛菅。幾欲犯嚴出薦口,氣象硉兀未可攀。
歸來殞涕掩關(guān)臥,心之紛亂誰能刪。詩翁憔悴劚荒棘,
清玉刻佩聯(lián)玦環(huán)。腦脂遮眼臥壯士,大弨掛壁無由彎。
乾坤惠施萬物遂,獨于數(shù)子懷偏慳。朝欷暮唶不可解,
我心安得如石頑。
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原文
一紀尊名正,三時孝養(yǎng)榮。高居朝圣主,厚德載群生。
武帳虛中禁,玄堂掩太平。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鳴。
威儀備吉兇,文物雜軍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無復(fù)臨長樂,空聞報曉鐘。
追攀萬國來,警衛(wèi)百神陪。畫翣登秋殿,容衣入夜臺。
云隨仙馭遠,風助圣情哀。只有朝陵日,妝奩一暫開。
韓愈《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原文
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蠔相黏為山,百十各自生。
蒲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蛤即是蝦蟆,同實浪異名。
章舉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馀數(shù)十種,莫不可嘆驚。
我來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調(diào)以咸與酸,芼以椒與橙。
腥臊始發(fā)越,咀吞面汗騂.惟蛇舊所識,實憚口眼獰。
開籠聽其去,郁屈尚不平。賣爾非我罪,不屠豈非情。
不祈靈珠報,幸無嫌怨并。聊歌以記之,又以告同行。
韓愈《獨釣四首》原文
侯家林館勝,偶入得垂竿。曲樹行藤角,平池散芡盤。
羽沈知食駛,緡細覺牽難。聊取夸兒女,榆條系從鞍。
一徑向池斜,池塘野草花。雨多添柳耳,水長減蒲芽。
坐厭親刑柄,偷來傍釣車。太平公事少,吏隱詎相賒。
獨往南塘上,秋晨景氣醒。露排四岸草,風約半池萍。
鳥下見人寂,魚來聞餌馨。所嗟無可召,不得倒吾瓶。
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風能坼芡觜,露亦染梨腮。
遠岫重疊出,寒花散亂開。所期終莫至,日暮與誰回。
韓愈《人日城南登高》原文
初正候才兆,涉七氣已弄。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圣朝身不廢,佳節(jié)古所用。親交既許來,子妷亦可從。
盤蔬冬春雜,尊酒清濁共。令征前事為,觴詠新詩送。
扶杖凌圮阯,刺船犯枯葑。戀池群鴨回,釋嶠孤云縱。
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直指桃李闌,幽尋寧止重。
韓愈《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覽物興懷,呈一二知舊》原文
燦燦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川原共澄映,云日還浮飄。
上宰嚴祀事,清途振華鑣。圓丘峻且坦,前對南山標。
村樹黃復(fù)綠,中田稼何饒。顧瞻想巖谷,興嘆倦塵囂。
惟彼顛瞑者,去公豈不遼。為仁朝自治,用靜兵以銷。
勿憚吐捉勤,可歌風雨調(diào)。圣賢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當中曾誕生過許多杰出的詩人。為了讓我們解古人詩情畫意的生活,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古詩詞,它是中華文化的綺麗瑰寶,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jié)晶。我們整理了韓愈最著名的古詩,并分享給您,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guān)注本網(wǎng)站!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原文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
并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fā)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
起舞先醉長松摧。宿酲未解舊痁作,深室靜臥聞風雷。
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shù)日憐嬰孩。危辭苦語感我耳,
淚落不掩何漼漼.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
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qū)頻隤.踐蛇茹蠱不擇死,
忽有飛詔從天來。伾文未揃崖州熾,雖得赦宥恒愁猜。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眼中了了見鄉(xiāng)國,
知有歸日眉方開。今君縱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難哉。
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zāi)。頭輕目朗肌骨健,
古劍新劚磨塵埃。殃消禍散百福并,從此直至耇與鮐。
嵩山東頭伊洛岸,勝事不假須穿栽。君當先行我待滿,
沮溺可繼窮年推。
韓愈《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韻》原文
公乎真愛山,看山旦連夕。猶嫌山在眼,不得著腳歷。
枉語山中人,匄我澗側(cè)石。有來應(yīng)公須,歸必載金帛。
當軒乍駢羅,隨勢忽開坼。有洞若神剜,有巖類天劃。
終朝巖洞間,歌鼓燕賓戚。孰謂衡霍期,近在王侯宅。
傅氏筑已卑,磻溪釣何激。逍遙功德下,不與事相摭。
樂我盛明朝,于焉傲今昔。
韓愈《調(diào)張籍》原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
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
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
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
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
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jīng)營無太忙。
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全文賞析
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詩風的中唐時期,往往不被重視,甚至還受到一些人的貶損。韓愈在這首詩中,熱情地贊美李白和杜甫的詩文,表現(xiàn)出高度傾慕之情。在對李、杜詩歌的評價問題上,韓愈要比同時的人高明許多。
此詩可分為三段。前六句為第一段。作者對李、杜詩文作出了極高的評價,并譏斥“群兒”抵毀前輩是多么無知可笑?!袄疃盼恼略冢庋嫒f丈長”二句,已成為對這兩位偉大詩人的千古定評了。中間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力寫對李、杜的欽仰,贊美他們詩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嘆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夢中瞻仰他們的風采。特別是讀到李、杜天才橫溢的詩篇時,便不禁追想起他們興酣落筆的情景?!拔┐恕绷?,感慨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詩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給予他們升沉不定的命運。
“平生”六句,作者嘆惜李、杜的詩文多已散佚。末十二句為第三段?!拔以浮卑司洌瑢懽约号θプ冯S李、杜。詩人希望能生出兩翅,在天地中追尋李、杜詩歌的精神。他最后四句點題。詩人懇切地勸導(dǎo)老朋友張籍不要忙于經(jīng)營章句,要大力向李、杜學習。
韓愈在中唐詩壇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重要的流派。葉燮《原詩》說:“韓詩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詩人以其雄健的筆力,凌厲的氣勢,驅(qū)使宇宙萬象進入詩中,表現(xiàn)了宏闊奇?zhèn)サ乃囆g(shù)境界。這對糾正大歷以來詩壇軟熟淺露的詩風,是有著積極作用的。而《調(diào)張籍》就正像詩界異軍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體現(xiàn)出韓詩奇崛雄渾的詩風。
詩人筆勢波瀾壯闊,恣肆縱橫,全詩如長江大河浩浩蕩蕩,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盤旋,激濺飛瀉,變態(tài)萬狀。如第二段中,極寫李、杜創(chuàng)作“施手時”情景,氣勢宏偉,境界闊大。突然,筆鋒急轉(zhuǎn):“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焙狼閴褮庖蛔兌鵀楦朽吧n涼,所謂“勒奔馬于噓吸之間”,非有極大神力者不能臻此。下邊第三段“我愿”數(shù)句,又再作轉(zhuǎn)折,由李、杜而寫及自己,馳騁于碧海蒼天之中,詩歌的內(nèi)涵顯得更為深厚。詩人并沒有讓江河橫溢,一往不收,他力束狂瀾,迫使洶涌的流水循著河道前瀉。此詩在命題立意、結(jié)構(gòu)布局、遣詞造句上,處處顯示出作者獨具的匠心。如詩中三個段落,回環(huán)相扣,展轉(zhuǎn)相生。全詩寓縱橫變化于規(guī)矩方圓之中,非有極深功力者不能臻此。
尤可注意的是,詩中充滿了探險入幽的奇思冥想。第一段六句,純?yōu)樽h論。自第二段始,運筆出神入化,簡直令人眼花繚亂。“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庇么笥龛徤綄?dǎo)河來形容李、杜下筆為文,這種匪夷所思的奇特的想象,決不是一般詩人所能有的。詩人寫自己對李、杜的追慕是那樣狂熱:“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彼L出了如云般的長翮大翼,乘風振奮,出六合,絕浮塵,探索李、杜藝術(shù)的精魂。追求的結(jié)果是“百怪入我腸”。此“百怪”可真名不虛說,既有“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又有“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下海上天,想象非常神奇。而且詩人之奇思,雄闊壯麗。韓詩曰奇曰雄,通過此詩可見其風格特色。
詩人這種神奇的想象,每借助于夸張和比喻的藝術(shù)手法,就是前人所盛稱的“以想象出詼詭”。詩人這樣寫那些妄圖詆毀李、杜的輕薄后生:“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設(shè)喻貼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煉為成語,早已家喻戶曉了。詩中萬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間的巨響,太山、長鯨等瑰瑋奇麗的事物,都被用來設(shè)喻,使詩歌磅礴的氣勢和詭麗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此詩乃“論詩”之作。朱彝尊《批韓詩》中所謂的“別調(diào)”,其實應(yīng)是議論詩中的“正格”,那就是以形象為議論。在此詩中,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夸張、比喻等表現(xiàn)手法,在塑造李白、杜甫及其詩歌的藝術(shù)形象的同時,也塑造出作者其人及其詩歌的藝術(shù)形象,生動地表達出詩人對詩歌的一些精到的見解,這正是此詩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值得珍視的地方。
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或十一年(816年)。當時,李白、杜甫還不曾受到人們普遍的尊重。在韓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韓愈那時,又有人尊杜抑李。元稹《唐故工部員外杜君墓系銘并序》說:“詩人已來,未有如杜子美者。時山東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余觀其樂府歌詩,誠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shù)百,詞氣奮邁,而風調(diào)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籬,況壺奧乎?”白居易《與元九書》說:“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余首,盡工盡善,又過于李。然撮其《新婁》《石壕》諸章,亦不過三四十。杜尚如此,況不迨杜者乎?”則有李杜并譏之嫌。韓愈因作此詩極全力宏揚李杜。韓愈《后廿九日復(fù)上宰相書》原文
三月十六日,前鄉(xiāng)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fā)。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天災(zāi)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fù)有賢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fù)有賢于時百執(zhí)事者哉?豈復(fù)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設(shè)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無叔父之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豈特吐哺握發(fā)為勤而止哉?維其如是,故于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不衰。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盡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zāi)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其所求進見之士,雖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執(zhí)事,豈盡出其下哉?其所稱說,豈盡無所補哉?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發(fā),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書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復(fù)有周公之說焉。閣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故出疆必載質(zhì)。然所以重于自進者,以其于周不可則去之魯,于魯不可則去之齊,于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舍乎此則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則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yǎng),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書亟上,足數(shù)及門,而不知止焉。寧獨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亦惟少垂察焉。瀆冒威尊,惶恐無已。愈再拜。
全文賞析
這是韓愈上宰相書的第三封。這封信與第二封信(后十九日復(fù)上宰相書)的自訴困窮、苦求哀憐有了很大的不同。信中把對待他的上書的態(tài)度,提到是否重視人才的高度。信的第一段,連用一系列長短錯落的句式排比成文,極力夸張周公的治績,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周公“吐哺握發(fā)”的難能可貴,肯定了求賢若渴的正面典范。
第二段只在第一段的基礎(chǔ)上稍加變化,用基本相同的詞語,構(gòu)成了一連串的反問句式,使今之宰相與古之周公,兩種用心,處處形成尖銳的對照,有力地提示了宰相的錯誤態(tài)度,也反映了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信的后一部分從當時的情況與古代的情況、自己的行為與隱士的作風兩相比較中,說明自己反復(fù)上書是為了一片報國憂天下之心所驅(qū)使。
全文將周公對待人才的熱忱與當時宰相對待人才的冷漠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韓愈對當時不重視人才的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憤慨,也表達了他為“兼濟天下”而要求得到任用的迫切心情。
全文有感而發(fā),有的放矢,據(jù)理直言,言而無忌,情詞激烈。從周公“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fā)”起筆,排比中有變化,整齊中見錯落,頗能反映韓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zhuǎn)”的一貫風格。
韓愈《示爽》原文
宣城去京國,里數(shù)逾三千。念汝欲別我,解裝具盤筵。
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引牽。冬夜豈不長,達旦燈燭然。
座中悉親故,誰肯舍汝眠。念汝將一身,西來曾幾年。
名科掩眾俊,州考居吏前。今從府公召,府公又時賢。
時輩千百人,孰不謂汝妍。汝來江南近,里閭故依然。
昔日同戲兒,看汝立路邊。人生但如此,其實亦可憐。
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連。強顏班行內(nèi),何實非罪愆。
才短難自力,懼終莫洗湔。臨分不汝誑,有路即歸田。
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風揉雨練雪羞比,
波濤翻空杳無涘。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燭天夜明,
群雞驚鳴官吏起。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迷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
對花豈省曾辭杯。自從流落憂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誰論哉。力攜一尊獨就醉,
不忍虛擲委黃埃。
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員外翰林三學士》原文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汗漫不省識,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豈其由。是年京師旱,田畝少所收。
上憐民無食,征賦半已休。有司恤經(jīng)費,未免煩征求。
富者既云急,貧者固已流。傳聞閭里間,赤子棄渠溝。
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我時出衢路,餓者何其稠。
親逢道邊死,佇立久咿嚘。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適會除御史,誠當?shù)醚郧?。拜疏移閤門,為忠寧自謀。
上陳人疾苦,無令絕其喉。下陳畿甸內(nèi),根本理宜優(yōu)。
積雪驗豐熟,幸寬待蠶麰.天子惻然感,司空嘆綢繆。
謂言即施設(shè),乃反遷炎州。同官盡才俊,偏善柳與劉。
或慮語言泄,傳之落冤讎。二子不宜爾,將疑斷還不。
中使臨門遣,頃刻不得留。病妹臥床褥,分知隔明幽。
悲啼乞就別,百請不頷頭。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慚羞。
黽勉不回顧,行行詣連州。朝為青云士,暮作白頭囚。
商山季冬月,冰凍絕行輈.春風洞庭浪,出沒驚孤舟。
逾嶺到所任,低顏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隨事生瘡疣。
遠地觸途異,吏民似猿猴。生獰多忿很,辭舌紛嘲啁。
白日屋檐下,雙鳴斗鵂鶹.有蛇類兩首,有蠱群飛游。
窮冬或搖扇,盛夏或重裘。颶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雷霆助光怪,氣象難比侔。癘疫忽潛遘,十家無一瘳。
猜嫌動置毒,對案輒懷愁。前日遇恩赦,私心喜還憂。
果然又羈縶,不得歸鋤耰.此府雄且大,騰凌盡戈矛。
棲棲法曹掾,何處事卑陬。生平企仁義,所學皆孔周。
早知大理官,不列三后儔。何況親犴獄,敲搒發(fā)奸偷。
懸知失事勢,恐自罹罝罘。湘水清且急,涼風日修修。
胡為首歸路,旅泊尚夷猶。昨者京使至,嗣皇傳冕旒。
赫然下明詔,首罪誅共吺。復(fù)聞顛夭輩,峨冠進鴻疇。
班行再肅穆,璜珮鳴瑯璆.佇繼貞觀烈,邊封脫兜鍪。
三賢推侍從,卓犖傾枚鄒。高議參造化,清文煥皇猷。
協(xié)心輔齊圣,致理同毛輶。小雅詠鹿鳴,食蘋貴呦呦。
遺風邈不嗣,豈憶嘗同裯.失志早衰換,前期擬蜉蝣。
自從齒牙缺,始慕舌為柔。因疾鼻又塞,漸能等薰蕕。
深思罷官去,畢命依松楸??諔蜒赡芄姎q已遒。
殷湯閔禽獸,解網(wǎng)祝蛛蝥。雷煥掘?qū)殑?,冤氛消斗?!?/p>
茲道誠可尚,誰能借前籌。殷勤答吾友,明月非暗投。
韓愈《此日足可惜贈張籍(愈時在徐籍往謁之辭去作是詩以送)》原文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嘗。舍酒去相語,共分一日光。
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
我名屬相府,欲往不得行。思之不可見,百端在中腸。
維時月魄死,冬日朝在房。驅(qū)馳公事退,聞子適及城。
命車載之至,引坐于中堂。開懷聽其說,往往副所望。
孔丘歿已遠,仁義路久荒。紛紛百家起,詭怪相披猖。
長老守所聞,后生習為常。少知誠難得,純粹古已亡。
譬彼植園木,有根易為長。留之不遣去,館置城西旁。
歲時未云幾,浩浩觀湖江。眾夫指之笑,謂我知不明。
兒童畏雷電,魚鱉驚夜光。州家舉進士,選試繆所當。
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相公朝服立,工席歌鹿鳴。
禮終樂亦闋,相拜送于庭。之子去須臾,赫赫流盛名。
竊喜復(fù)竊嘆,諒知有所成。人事安可恒,奄忽令我傷。
聞子高第日,正從相公喪。哀情逢吉語,惝恍難為雙。
暮宿偃師西,徒展轉(zhuǎn)在床。夜聞汴州亂,繞壁行彷徨。
我時留妻子,倉卒不及將。相見不復(fù)期,零落甘所丁。
驕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我所,耳若聞啼聲。
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俄有東來說,我家免罹殃。
乘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從喪朝至洛,還走不及停。
假道經(jīng)盟津,出入行澗岡。日西入軍門,羸馬顛且僵。
主人愿少留,延入陳壺觴。卑賤不敢辭,忽忽心如狂。
飲食豈知味,絲竹徒轟轟。平明脫身去,決若驚鳧翔。
黃昏次汜水,欲過無舟航。號呼久乃至,夜?jié)稂S。
中流上灘潬,沙水不可詳。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
轅馬蹢躅鳴,左右泣仆童。甲午憩時門,臨泉窺斗龍。
東南出陳許,陂澤平茫茫。道邊草木花,紅紫相低昂。
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鳴。行行二月暮,乃及徐南疆。
下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誰云經(jīng)艱難,百口無夭殤。
仆射南陽公,宅我睢水陽。篋中有馀衣,盎中有馀糧。
閉門讀書史,窗戶忽已涼。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別離未為久,辛苦多所經(jīng)。對食每不飽,共言無倦聽。
連延三十日,晨坐達五更。我友二三子,宦游在西京。
東野窺禹穴,李翱觀濤江。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
淮之水舒舒,楚山直叢叢。子又舍我去,我懷焉所窮。
男兒不再壯,百歲如風狂。高爵尚可求,無為守一鄉(xiāng)。
韓愈《人日城南登高》原文
初正候才兆,涉七氣已弄。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圣朝身不廢,佳節(jié)古所用。親交既許來,子妷亦可從。
盤蔬冬春雜,尊酒清濁共。令征前事為,觴詠新詩送。
扶杖凌圮阯,刺船犯枯葑。戀池群鴨回,釋嶠孤云縱。
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直指桃李闌,幽尋寧止重。
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寺在京城南門之東)》原文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暉景短。友生招我佛寺行,
正值萬株紅葉滿。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然云燒樹火實駢,金烏下啄赪虬卵?;攴鄣雇幩?,
赤氣沖融無間斷。有如流傳上古時,九輪照燭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間,靈液屢進玻黎碗。忽驚顏色變韶稚,
卻信靈仙非怪誕。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嶺隅鄉(xiāng)思發(fā),躑躅成山開不算。去歲羈帆湘水明,
霜楓千里隨歸伴。猿呼鼯嘯鷓鴣啼,惻耳酸腸難濯浣。
思君攜手安能得,今者相從敢辭懶。由來鈍騃寡參尋,
況是儒官飽閑散。惟君與我同懷抱,鋤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時清諫疏尤宜罕。何人有酒身無事,
誰家多竹門可款。須知節(jié)候即風寒,幸及亭午猶妍暖。
南山逼冬轉(zhuǎn)清瘦,刻畫圭角出崖窾.當憂復(fù)被冰雪埋,
汲汲來窺戒遲緩。
韓愈《斗雞聯(lián)句》原文
大雞昂然來,小雞竦而待。 ——韓愈
崢嶸顛盛氣,洗刷凝鮮彩。 ——孟郊
高行若矜豪,側(cè)睨如伺殆。 ——韓愈
精光目相射,劍戟心獨在。 ——孟郊
既取冠為胄,復(fù)以距為鐓。天時得清寒,地利挾爽塏。 ——韓愈
磔毛各噤z9,怒癭爭碨磊。俄膺忽爾低,植立瞥而改。 ——孟郊
腷膊戰(zhàn)聲喧,繽翻落羽皠。中休事未決,小挫勢益倍。 ——韓愈
妒腸務(wù)生敵,賊性專相醢。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饑餒。 ——孟郊
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紿。毒手飽李陽,神槌因朱亥。 ——韓愈
惻心我以仁,碎首爾何罪。獨勝事有然,旁驚汗流浼。 ——孟郊
知雄欣動顏,怯負愁看賄。爭觀云填道,助叫波翻海。 ——韓愈
事爪深難解,嗔睛時未怠。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孟郊
頭垂碎丹砂,翼拓拖錦彩。連軒尚賈馀,清厲比歸凱。 ——韓愈
選俊感收毛,受恩慚始隗。英心甘斗死,義肉恥庖宰。 ——孟郊
君看斗雞篇,短韻有可采。 ——孟郊
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李程也)》原文
盆城去鄂渚,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江水。
故人辭禮闈,旌節(jié)鎮(zhèn)江圻。而我竄逐者,龍鐘初得歸。
別來已三歲,望望長迢遞。咫尺不相聞,平生那可計。
我齒落且盡,君鬢白幾何。年皆過半百,來日苦無多。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親骨肉,寧免相可不。
我昔實愚蠢,不能降色辭。子犯亦有言,臣猶自知之。
公其務(wù)貰過,我亦請改事。桑榆倘可收,愿寄相思字。
韓愈《盆池五首》原文
老翁真?zhèn)€似童兒,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鳴到曉,恰如方口釣魚時。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種已齊生。
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蟲無數(shù)不知名。
忽然分散無蹤影,惟有魚兒作隊行。
泥盆淺小詎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
一聽暗來將伴侶,不煩鳴喚斗雄雌。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數(shù)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韓愈《嘲鼾睡》原文
澹師晝睡時,聲氣一何猥。頑飆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絕,每發(fā)壯益倍。有如阿鼻尸,長喚忍眾罪。
馬牛驚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鏡面生痱癗.
鐵佛聞皺眉,石人戰(zhàn)搖腿。孰云天地仁,吾欲責真宰。
幽尋虱搜耳,猛作濤翻海。太陽不忍明,飛御皆惰怠。
乍如彭與黥,呼冤受菹醢。又如圈中虎,號瘡兼吼餒。
雖令伶?zhèn)惔?,苦韻難可改。雖令巫咸招,魂爽難復(fù)在。
何山有靈藥,療此愿與采。
澹公坐臥時,長睡無不穩(wěn)。吾嘗聞其聲,深慮五藏損。
黃河弄濆薄,梗澀連拙鯀。南帝初奮槌,鑿竅泄混沌。
迥然忽長引,萬丈不可忖。謂言絕于斯,繼出方袞袞。
幽幽寸喉中,草木森苯mH.盜賊雖狡獪,亡魂敢窺閫。
鴻蒙總合雜,詭譎騁戾很。乍如斗呶呶,忽若怨懇懇。
賦形苦不同,無路尋根本。何能堙其源,惟有土一畚。
韓愈《辛卯年雪》原文
元和六年春,寒氣不肯歸。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圍。
崩騰相排拶,龍鳳交橫飛。波濤何飄揚,天風吹幡旂。
白帝盛羽衛(wèi),鬖髿振裳衣。白霓先啟途,從以萬玉妃。
翕翕陵厚載,嘩嘩弄陰機。生平未曾見,何暇議是非。
或云豐年祥,飽食可庶幾。善禱吾所慕,誰言寸誠微。
韓愈《醉贈張秘書》原文
人皆勸我酒,我若耳不聞。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君詩多態(tài)度,藹藹春空云。
東野動驚俗,天葩吐奇芬。張籍學古淡,軒鶴避雞群。
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詩成使之寫,亦足張吾軍。
所以欲得酒,為文俟其醺。酒味既冷冽,酒氣又氛氳。
性情漸浩浩,諧笑方云云。此誠得酒意,馀外徒繽紛。
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今我及數(shù)子,固無蕕與薰。
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
方今向太平,元凱承華勛。吾徒幸無事,庶以窮朝曛。
韓愈《北極贈李觀》原文
北極有羈羽,南溟有沈鱗。川源浩浩隔,影響兩無因。
風云一朝會,變化成一身。誰言道里遠,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與夫子親。
所尚茍同趨,賢愚豈異倫。方為金石姿,萬世無緇磷。
無為兒女態(tài),憔悴悲賤貧。
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原文
一紀尊名正,三時孝養(yǎng)榮。高居朝圣主,厚德載群生。
武帳虛中禁,玄堂掩太平。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鳴。
威儀備吉兇,文物雜軍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無復(fù)臨長樂,空聞報曉鐘。
追攀萬國來,警衛(wèi)百神陪。畫翣登秋殿,容衣入夜臺。
云隨仙馭遠,風助圣情哀。只有朝陵日,妝奩一暫開。
韓愈《記夢》原文
夜夢神官與我言,羅縷道妙角與根。挈攜陬維口瀾翻,
百二十刻須臾間。我聽其言未云足,舍我先度橫山腹。
我徒三人共追之,一人前度安不危。我亦平行蹋y槱e,
神完骨蹻腳不掉。側(cè)身上視溪谷盲,杖撞玉版聲彭fP.
神官見我開顏笑,前對一人壯非少。石壇坡陀可坐臥,
我手承頦肘拄座。隆樓杰閣磊嵬高,天風飄飄吹我過。
壯非少者哦七言,六字常語一字難。我以指撮白玉丹,
行且咀噍行詰盤。口前截斷第二句,綽虐顧我顏不歡。
乃知仙人未賢圣,護短憑愚邀我敬。我能屈曲自世間,
安能從汝巢神山。
中國是一個詩意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燦爛的人文歷史出現(xiàn)過許多優(yōu)秀的詩人。為了加強我們的人文修養(yǎng),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古詩詞,它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jié)晶,是我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那么您知道詩人有哪些有故事的古詩詞呢?欄目小編陸續(xù)為大家整理了和韓愈有關(guān)的古詩,句子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韓愈《送孟東野序》原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于《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其弗信矣乎!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shù)鳴。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jié)數(shù)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jié)、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全文賞析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中唐著名詩人。他壯年屢試不第,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十歲時被授為溧陽縣尉。懷才不遇,心情抑郁。在他上任之際,韓愈寫此文加以贊揚和寬慰,流露出對朝廷用人不當?shù)母锌筒粷M。
文章內(nèi)容共分四段。
第一段,論述“物不平則鳴”的道理。從草木、水受外力的激動而發(fā)出聲音,論及人的言論、歌、哭,都是因為有所不平的緣故。
第二段,列舉自然界多種現(xiàn)象論證“不平則鳴”的觀點。例如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樂器,就是最善于發(fā)出聲音的東西;而上天則用鳥鳴、雷鳴、蟲鳴、風聲來告訴人一年四季的推移。這就為下文闡述“人也亦然”打下論證的基礎(chǔ)。
第三段,論證人也如此,不平則鳴。文章承接上文,從自然界論及人類社會,從唐虞、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魏晉,南北朝一直談到隋、唐,列舉了眾多的歷史人物的事跡,論證了“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論點。
第四段,從唐朝的陳子昂、蘇源明、元結(jié)、李白、杜甫、李觀一直說到孟郊、李翱、張籍,認為他們都是善于用詩文來抒發(fā)情懷的人。作者發(fā)問:孟郊、李翱、張籍三人的優(yōu)秀詩文,不知是上天要使他們的聲音和諧來歌頌國家的興盛,還是要使他們窮困饑餓、心情憂愁,而為自己的不幸悲歌?最終點明題旨:“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借以抒發(fā)對孟郊懷才不遇的感慨。
文章運用比興手法,從“物不平則鳴”,寫到“人不平則鳴”。全序僅篇末用少量筆墨直接點到孟郊,其他內(nèi)容都憑空結(jié)撰,出人意外,但又緊緊圍繞孟郊其人其事而設(shè),言在彼而意在此,因而并不顯得空疏游離,體現(xiàn)了布局謀篇上的獨到造詣。歷數(shù)各個朝代善鳴者時,句式極錯綜變化之能事,清人劉海峰評為“雄奇創(chuàng)辟,橫絕古今”。
韓愈《符讀書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別墅)》原文
木之就規(guī)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馀。
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鉏.
不見三公后,寒饑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xùn)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李繁時為隨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原文
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簽,新若手未觸。
為人強記覽,過眼不再讀。偉哉群圣文,磊落載其腹。
行年五十馀,出守數(shù)已六。京邑有舊廬,不容久食宿。
臺閣多官員,無地寄一足。我雖官在朝,氣勢日局縮。
屢為丞相言,雖懇不見錄。送行過浐水,東望不轉(zhuǎn)目。
今子從之游,學問得所欲。入海觀龍魚,矯翮逐黃鵠。
勉為新詩章,月寄三四幅。
韓愈《師說》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校瑒t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全文賞析
韓愈作《師說》的時候,有人以為是在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這大致是可信的。這年韓愈35歲,剛由洛陽閑居進入國子監(jiān),為四門學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斷實踐的古文運動,在那一兩年內(nèi),正走出少數(shù)愛好者的范圍,形成一個廣泛性的運動,他儼然成為這個運動的年輕的領(lǐng)袖。他用古文來宣傳他的主張。維護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對當代特別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兩漢的古文,反對“俗下文字”即魏晉以來“飾其辭而遺其意”的駢文:這就是古文運動的內(nèi)容。這個運動所以逐漸形成于唐德宗統(tǒng)治的后期,是有現(xiàn)實的社會條件的。它是為維護唐王朝的統(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的政治目的服務(wù)的。而這除軍閥、大地主外,正是當時廣大社會階層的現(xiàn)實利益的要求。韓愈的積極努力,對這個運動的開展與形成,起了不斷促進的作用。就古文來說,他不僅自己刻苦努力,從理論到實踐,表現(xiàn)了優(yōu)秀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他不顧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別表現(xiàn)在給青年們熱情的鼓勵和指示?!稁熣f》正是這種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進步意義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韓愈由于幼年的家庭教養(yǎng)和天寶以來復(fù)古主義思潮的影響,從青年時代起,就以一個傳道的古文家自命。這也是他在科舉和仕宦的階梯上十年不能得意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他并不悔,還愈來愈有自信。最初他到汴州參加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幕府的時候(796—798),先教李翱學古文;由于孟郊的介紹,不久又教張籍學古文。后來逃難到徐州(799),徐泗濠節(jié)度使張建封安置他在符離,又教一個青年人張徹讀古書,學古文。張建封死后,仕途不通,到洛陽閑居(800—801)。向他請教的青年愈來愈多,他對青年們非常熱情,獎勵有加。他在《重答李翊書》中說:“言辭之不酬,禮貌之不答,雖孔子不得行于互鄉(xiāng),宜乎余之不為也。茍來者,吾斯進之而已矣,烏待其禮逾而情過乎?”為了“廣圣人之道”,他以熱情的、有禮貌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向他請教的青年,他認為這并不是什么“禮逾”和“情過”的問題。他回答許多青年的信,指示怎樣做人,怎樣作文。在韓愈看來,文章是作者的人格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做人與作文應(yīng)該是一致的。他進了國子監(jiān)后,對待青年依然非常熱情。
韓愈這樣不斷地同青年后學交往,給他們獎勵和指示,這是魏晉以后所沒有的現(xiàn)象,當然要引起人們的奇怪,以至紛紛議論和責難。一切向韓愈投書請益的青年便自然地被目為韓門弟子,因而韓愈“好為人師”的古怪面貌也就非常突出了。但韓愈是早有自信的,他不管人們怎樣誹謗,依然大膽地回答青年們的來信。他在《答胡生書》中說:“夫別是非,分賢與不肖,公卿貴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賢,時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不知者乃用是為謗!不敢自愛,懼生之無益而有傷也,如之何?”他對那些惡意中傷的誹謗,表示憤慨,也為向他請教的青年擔憂?!稁熣f》的最后一段,聲明寫作的由來,說這是為了一個“好古文”“能行古道”,跟他學習的青年李蟠而作的。實際上他是借此對那些誹謗者來一個公開的答復(fù)和嚴正的駁斥。他是有的放矢的。
在這篇文章里,他首先(第1段)肯定從古以來師對于任何人總是不可少的,因為人不能“生而知之”,誰也不能沒有“惑”──茫然不解的東西。因此,他認為師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種“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人。他還認為人人都可以為師,沒有社會地位(貴賤)或年齡(長少)的限制,只問他有沒有“道”,有就可以為師,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接著(第2段),他慨嘆古來的“師道”久已失傳?,F(xiàn)在一般人,既不能“無惑”,又“恥學于師”,所以越來越愚蠢。然后列舉事例,論證這種“恥學于師”的風氣實在是愚蠢而奇怪的。他說有一種人,即士大夫,對于兒子,則“擇師而教之”;但對于自己,“則恥師焉”:這就是他們的不明。又有一種現(xiàn)象,廣大的各行各業(yè)的人,即“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以彼此相師為恥;而“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談到誰是師,誰是弟子,則大家共同非笑,問其理由,無非是年齡、地位云云,這又證明了他們的智慧反而在他們所瞧不起的巫醫(yī)等等之下,這不是很奇怪嗎?再看(第3段),“士大夫之族”所崇拜的“圣人”沒有一定的師,孔子的師有郯子、萇弘等,這些人都“不及孔子”。而且孔子還說過,三個人里面,一定有一個人是他的師。因此,作者得到另一個重要的論點,師和弟子的關(guān)系是相對的,“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就是說,弟子可以為師,師也可以為弟子。所以師和弟子的關(guān)系的存在,最后結(jié)論很簡單,不過是因為“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緣故。這也還是前文所提出的論點,即能者為師。
由此可見,《師說》不僅嚴正地駁斥了那些愚蠢的誹謗者,更可貴的是提出了三點嶄新的、進步的“師道”思想:師是“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為師,只要具有那樣的能力;師和弟子的關(guān)系是相對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師。這些思想把師的神秘性、權(quán)威性、封建性大大地減輕了;把師和弟子的關(guān)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師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壘打破了。這些思想是和他后來發(fā)展的“道統(tǒng)”思想矛盾的。這些思想是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這是唐德宗時代在相對的穩(wěn)定局面之下,城市繁榮、商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反映。
因此,可以想象,這篇《師說》的流布,鼓舞和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后學,也因而招致了更多的頑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對。實際上,韓愈也確乎因此官更難作,不斷地遭到當權(quán)者的排擠。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必懺拍辏?03),韓愈在監(jiān)察御史的職位,第一次被當權(quán)的官僚集團趕出了長安,貶到陽山(今廣東陽山),就是在作《師說》一年后。他這次被貶,原因可能很復(fù)雜,但照柳宗元所說,這篇《師說》至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他由此“狂名”更大,為更多的頑固派所疾惡,更容易遭到莫名的排擠。然而韓愈在獎勵后學這一點上,態(tài)度始終不變,只是到了元和以后,聲勢沒有在貞元末年那么大就是了。到了宋代,有人為韓愈辯解,說他“非好為人師者也”(《五百家注音辯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二引“洪曰”),這是說,由于學者歸附,韓愈是不得已而“作之師”的。又有人以為韓愈“作《師說》,蓋以師道自任”,但充其量不過“以傳道受業(yè)解惑為事,則世俗訓(xùn)導(dǎo)之師,口耳之學耳”(俞文豹《吹劍三錄》),這是指韓愈把師的封建作用大大地降低了??梢娺@篇《師說》的解放精神是不容易為一般封建士大夫所接受的。因此,它在當時的重大意義也就不難理解了。
韓愈《同宿聯(lián)句》原文
自從別君來,遠出遭巧譖。 ——韓愈
斑斑落春淚,浩浩浮秋浸。 ——孟郊
毛奇睹象犀,羽怪見鵩鴆。 ——韓愈
朝行多危棧,夜臥饒驚枕。 ——孟郊
生榮今分逾,死棄昔情任。 ——韓愈
鹓行參綺陌,雞唱聞清禁。 ——孟郊
山晴指高標,槐密騖長蔭。 ——韓愈
直辭一以薦,巧舌千皆fE. ——孟郊
匡鼎惟說詩,桓譚不讀讖。 ——韓愈
逸韻何嘈嗷,高名俟沽賃。 ——孟郊
紛葩歡屢填,曠朗憂早滲。 ——韓愈
為君開酒腸,顛倒舞相飲。 ——孟郊
曦光霽曙物,景曜鑠宵祲。 ——韓愈
儒門雖大啟,奸首不敢闖。義泉雖至近,盜索不敢沁。 ——孟郊
清琴試一揮,白鶴叫相喑。欲知心同樂,雙繭抽作纴。 ——孟郊
韓愈《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觀察使裴行立也)》原文
知識久去眼,吾行其既遠。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寢飯。
子兮何為者,冠珮立憲憲。何氏之從學,蘭蕙已滿畹。
于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治惟尚和同,無俟于謇謇。
或師絕學賢,不以藝自挽。子兮獨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聲音,宮室發(fā)關(guān)楗。何人識章甫,而知駿蹄踠.
惜乎吾無居,不得留息偃。臨當背面時,裁詩示繾綣。
英英桂林伯,實惟文武特。遠勞從事賢,來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里屢紆直。風波無程期,所憂動不測。
子行誠艱難,我去未窮極。臨別且何言,有淚不可拭。
吾友柳子厚,其人藝且賢。吾未識子時,已覽贈子篇。
寤寐想風采,于今已三年。不意流竄路,旬日同食眠。
所聞昔已多,所得今過前。如何又須別,使我抱悁悁。
勢要情所重,排斥則埃塵。骨肉未免然,又況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矯矯義勇身。生平所未識,待我逾交親。
遺我數(shù)幅書,繼以藥物珍。藥物防瘴癘,書勸養(yǎng)形神。
不知四罪地,豈有再起辰。窮途致感激,肝膽還輪囷。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甲阋巡粚W,既學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實大華亦榮。王官不可闕,未宜后諸生。
嗟我擯南海,無由助飛鳴。
寄書龍城守,君驥何時秣。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fā)。兩巖雖云牢,水石互飛發(fā)。
屯門雖云高,亦映波浪沒。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為不忍別,感謝情至骨。
韓愈《奉和杜相公太清宮紀事陳誠上李相公十六韻(杜元穎也)》原文
耒耜興姬國,輴欙建夏家。在功誠可尚,于道詎為華。
象帝威容大,仙宗寶歷賒。衛(wèi)門羅戟槊,圖壁雜龍蛇。
禮樂追尊盛,乾坤降福遐。四真皆齒列,二圣亦肩差。
陽月時之首,陰泉氣未牙。殿階鋪水碧,庭炬坼金葩。
紫極觀忘倦,青詞奏不嘩。噌吰宮夜辟,嘈囐鼓晨撾。
褻味陳奚取,名香薦孔嘉。垂祥紛可錄,俾壽浩無涯。
貴相山瞻峻,清文玉絕瑕。代工聲問遠,攝事敬恭加。
皎潔當天月,葳蕤捧日霞。唱妍酬亦麗,俯仰但稱嗟。
韓愈《送區(qū)弘南歸》原文
穆昔南征軍不歸,蟲沙猿鶴伏以飛。洶洶洞庭莽翠微,
九疑镵天荒是非。野有象犀水貝璣,分散百寶人士稀。
我遷于南日周圍,來見者眾莫依俙.爰有區(qū)子熒熒暉,
觀以彝訓(xùn)或從違。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
雖有不逮驅(qū)騑騑,或采于薄漁于磯。服役不辱言不譏,
從我荊州來京畿。離其母妻絕因依,嗟我道不能自肥。
子雖勤苦終何希,王都觀闕雙巍巍。騰蹋眾駿事鞍鞿,
佩服上色紫與緋。獨子之節(jié)可嗟唏,母附書至妻寄衣。
開書拆衣淚痕晞,雖不敕還情庶幾。朝暮盤羞惻庭闈,
幽房無人感伊威。人生此難馀可祈,子去矣時若發(fā)機。
蜃沉海底氣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翚。處子窈窕王所妃,
茍有令德隱不腓。況今天子鋪德威,蔽能者誅薦受禨.
出送撫背我涕揮,行行正直慎脂韋。業(yè)成志樹來頎頎,
我當為子言天扉。
韓愈《贈張籍》原文
吾老著讀書,馀事不掛眼。有兒雖甚憐,教示不免簡。
君來好呼出,踉蹌越門限。懼其無所知,見則先愧赧。
昨因有緣事,上馬插手版。留君住廳食,使立侍盤盞。
薄暮歸見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賀言,此是萬金產(chǎn)。
吾愛其風骨,粹美無可揀。試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丳.
開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我身蹈丘軻,爵位不早綰。
固宜長有人,文章紹編刬.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棧。
召令吐所記,解摘了瑟僴.顧視窗壁間,親戚競覘矕。
喜氣排寒冬,逼耳鳴睍睆。如今更誰恨,便可耕灞浐。
韓愈《進學解》原文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p>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wù)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
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
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yōu)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tǒng),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窺陳編以盜竊。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全文賞析
韓愈《進學解》,舊說作于唐憲宗元和八年(813)。是年韓愈四十六歲,在長安任國子學博士,教授生徒。進學,意謂勉勵生徒刻苦學習,求取進步。解,解說,分析。全文假托先生勸學、生徒質(zhì)問、先生再予解答,故名《進學解》;實際上是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
文章分三段。第一段是國子先生勉勵生徒的話。大意謂方今圣主賢臣,勵精圖治,注意選拔和造就人才。故諸生只須在“業(yè)”和“行”兩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錄用,無須擔憂用人部門的不明不公。“業(yè)”指學業(yè),讀書、作文都屬于“業(yè)”?!靶小敝笧槿诵惺拢^“立言”即發(fā)表重要見解也屬于“行”。韓愈認為這二者是主觀修養(yǎng)的重要方面。例如他曾作《五箴》以儆戒自己。其中《游箴》感嘆自己少年時學習的勁頭和精力很足,而如今年歲大了,便不如少時了;痛心地說:“嗚呼余乎!其無知乎!君子之棄,而小人之歸乎?”可見他始終念念不忘學業(yè)之重。又《行箴》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正義,認為這樣做了,便雖死猶生。還說“思而斯得”,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須認真思考??梢姟哆M學解》中關(guān)于“業(yè)”和“行”的教誨都不是泛泛之語,而確是韓愈所執(zhí)著的立身處世之大端。
第二段是生徒對上述教誨提出質(zhì)問。大意謂先生的“業(yè)”、“行”均很有成就,卻遭際坎坷,則業(yè)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先說先生為學非常勤勉,六經(jīng)諸子無不熟讀精研,敘事之文必記其要略,論說之文必究其深義,夜以繼日,孜孜不倦;次說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瀾,大有功于儒道;再說先生博取先秦西漢諸家文字之長,寫作古文已得心應(yīng)手;最后說先生敢作敢為,通曉治道,為人處事,可謂有成。這四個方面,一、三相當于“業(yè)”,二、四相當于“行”。驗之韓愈其他詩文,可知這里生徒所說實際上是韓愈的自我評價。以學而言,他曾說自己“究窮于經(jīng)傳史記百家之說”,“凡自唐虞以來,編簡所存……奇辭奧旨,靡不通達”(《上兵部李侍郎書》),并能窮究奧妙,達于出神入化之境。以文而言,他以“文書自傳道,不仗史筆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許,欲以古文明道,傳世不朽。以捍衛(wèi)儒道而言,他說道統(tǒng)久已不傳,即使荀子、揚雄也還有小疵,隱然以上繼孟子、振興儒學自期(見《原道》等文)。以為人行事而言,他自稱“矯矯亢亢,惡圓喜方,羞為奸欺,不忍害傷” (《送窮文》),即堅持原則,正直不茍;又頗自負其政治才干,青年時便說己潛究天下形勢得失,欲進之于君相(見《答崔立之書》)。這些評價,雖有的受到后人譏評,如有人批評他儒道不純,但大體說來,他在這幾方面確實都相當有成績??墒瞧湓庥霾⒉豁標?。下文生徒所說“跋前躓后,動輒得咎”云云,就是概述其坎坷困窘之狀。他青年時本以為功名唾手可得,然而經(jīng)四次進士試方才及第,其后三次于吏部調(diào)試,都未能得官,只得走投靠方鎮(zhèn)為幕僚的道路。至三十五歲時才被授以四門博士(其地位低于國子博士)之職。次年為監(jiān)察御史,同年冬即貶為連州陽山(今屬廣東)縣令。三年后始召回長安,任國子博士。當時憲宗新即位,討平夏州、劍南藩鎮(zhèn)叛亂,顯示出中興氣象??墒琼n愈并未能展其懷抱,卻困于讒方誹謗,次年即不得不要求離開長安,到洛陽任東都的國子博士。其后曾任河南縣令、尚書省職方員外郎之職,至元和七年四十五歲時又因事黜為國子博士。生徒所謂“三為博士,冗不見治”,即指一為四門博士、兩為國子博士而言。冗,閑散之意。博士被視為閑官。不見治,不能表現(xiàn)其治政之才?!邦^童齒豁”,也是真實情況的寫照。韓愈早衰,三十五歲時已自嘆齒落發(fā)白,作《進學解》時更已發(fā)禿力羸,只剩下十來個牙齒在那里搖搖欲墜了。仕途失意和體力衰退,使他憤慨而悲哀。生徒的這一大段話,其實正是他“不平而鳴”,借以一吐其胸中塊壘而已。
第三段是先生回答生徒的話。先以工匠、醫(yī)師為喻,說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錄用。次說孟軻、荀況乃圣人之徒,尚且不遇于世;則自己被投閑置散,也沒有什么可抱怨。最后說若還不知止足,不自量力,豈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嗎?這里說自己“學雖勤而不繇其統(tǒng)”云云,顯然不是韓愈的由衷之言,實際上是反語泄憤?!皠佣弥r,名亦隨之”,是說自己動輒遭受誹謗,而同時卻名聲益彰。這就更有諷刺意味了。這里所謂“名”,主要是指寫作和傳授“古文”的名聲。其《五箴·知名箴》就說過,由于自己文章寫得好,又好為人師(其實是宣傳“古文”理論),因而招致怨恨?!洞饎⒄驎芬舱f:“愈不幸獨有接后輩名,名之所存,謗之所歸也。”據(jù)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說,韓愈就是因“奮不顧流俗”,作《師說》,教后學,而遭受謗言,不得不匆匆忙忙離開長安的。至于說孟、荀不遇云云,看來是歸之于運命,借以自慰;實際上也包含著對于古往今來此種不合理社會現(xiàn)象的憤慨。他看到不論是歷史上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總是“賢者少,不肖者多”,而賢者總是坎坷不遇,甚至無以自存,不賢者卻“比肩青紫”,“志滿氣得”。他憤慨地問:“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均見《與崔群書》)這正是封建時代比較正直的知識分子常有的感慨??少F的是韓愈并未因此而同流合污。他說:“小人君子,其心不同。唯乖于時,乃與天通?!保ā端透F文》)決心堅持操守,寧可窮于當時,也要追求“百世不磨”的聲名。
《進學解》表現(xiàn)了封建時代正直而有才華、有抱負的知識分子的苦悶,批判了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具有典型意義,故而傳誦不絕。此外,第二段中談古文寫作一節(jié),可供了解其古文理論和文學好尚,也值得注意。其所舉取法對象止于西漢,那是因東漢以后文章駢偶成分漸多,與古文家崇尚散體的主張不合之故。所舉除儒家經(jīng)典外,尚有子書《莊子》、史書《史記》以及《楚辭》和司馬相如、揚雄的賦、雜文等。這數(shù)家作品往往雄深宏偉,奇崛不凡,韓愈好尚正在于此。他曾稱屈原、孟軻、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為“古之豪杰之士”(《答崔立之書》)。這與古文運動前期某些論者片面地將“道”與文學的審美特性對立起來,以至鄙視屈原、宋玉以下作家是很不相同的。
《進學解》以問答形式抒發(fā)不遇之感,此種寫法古已有之。西漢東方朔作《答客難》,揚雄仿之而作《解嘲》,其后繼作者甚多。但《進學解》仍能給人以新鮮感。這與它善于出沒變化有關(guān)。如第二段先大段鋪寫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數(shù)語寫其不遇之狀,語氣強烈。其間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轉(zhuǎn)折,而全段總的氣勢是酣暢淋漓的。第三段則平和謙退,似乎火氣消盡;而細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無奈、憤懣、嘲諷種種情緒包孕其中,其文氣與第二段形成對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諧趣。如先生諄諄教誨,態(tài)度莊重,而生徒卻以嬉笑對之;先生為說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貶抑,甚至自稱盜竊陳編。這些地方見出先生實處于被動,而具有滑稽意味??傊?,全文結(jié)構(gòu)雖簡單,但其內(nèi)在的氣勢、意趣卻多變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鮮,又與其語言的形象、新穎有關(guān)。如以“口不絕吟”、“手不停披”狀先生之勤學,以“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形容其碌碌無為,以“爬羅剔抉,刮垢磨光”寫選拔培育人才等等,不但化抽象為具體,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機杼。至于“貪多務(wù)得”、“細大不捐”、“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動輒得咎”、“俱收并蓄”、“投閑置散”等詞語,既富于獨創(chuàng)性,又貼切凝練,今天都已成為常用成語。又如“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將豐富的人生體驗提煉為短句,發(fā)人深思,有如格言。在一篇不長的文章中,此類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語句卻如此之多,實在使人不能不驚嘆作者在文學語言方面的創(chuàng)造能力。此外,本文文體系沿襲揚雄《解嘲》,采押韻的賦體,又大量使用整齊排比的句式,讀來聲韻鏗鏘,瑯瑯上口,也增加了其藝術(shù)的魅力。
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原文
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圣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萬里,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蕩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
全文賞析
這首詩以近散文化的筆法,古樸的語言,直陳其事,主客互相吟誦詩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訴,灑脫疏放,別具一格。
詩里寫了張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題為“贈張功曹”,卻沒有以“我歌”作為描寫的重點,而是反客為主,把“君歌”作為主要內(nèi)容,借張署之口,澆詩人胸中之塊壘。
詩的前四句描寫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對飲的環(huán)境,如文的小序:碧空無云,清風明月,萬籟俱寂。在這樣的境界中,兩個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舉杯痛飲,慷慨悲歌。韓愈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在三十二歲的時候,曾表示過“報國心皎潔,念時涕汍瀾”。他不僅有憂時報國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天旱民饑,當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韓愈和張署,直言勸諫唐德宗減免關(guān)中徭賦,觸怒權(quán)貴,兩人同時被貶往南方,韓愈任陽山(今屬廣東)令,張署任臨武(今屬湖南)令。直至唐憲宗大赦天下時,他們?nèi)圆荒芑氐街醒肴温?。韓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參軍,張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參軍。得到改官的消息,韓愈心情很復(fù)雜,于是借中秋之夜,對飲賦詩抒懷,并贈給同病相憐的張署。
詩的開頭在描寫月夜環(huán)境之后,用“一杯相屬君當歌”一轉(zhuǎn),引出了張署的悲歌,是全詩的主要部分。詩人先寫自己對張署“歌”的感受:說它聲音酸楚,言辭悲苦,因而“不能聽終淚如雨”,和盤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動極深。
張署的歌,首先敘述了被貶南遷時經(jīng)受的苦難,山高水闊,路途漫長,蛟龍出沒,野獸悲號,地域荒僻,風波險惡。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達貶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著又寫南方偏遠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門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種蠱藥之毒,隨時可以制人死命,飲食要非常小心,還有那濕蟄腥臊的“海氣”,也令人受不了。這一大段對自然環(huán)境的夸張描寫,也是詩人當時政治境遇的真實寫照。
上面對貶謫生活的描述,情調(diào)是感傷而低沉的,下面一轉(zhuǎn),而以歡欣鼓舞的激情,歌頌大赦令的頒行,文勢波瀾起伏。唐憲宗即位,大赦天下。詩中寫那宣布赦書時的隆隆鼓聲,那傳送赦書時日行萬里的情景,場面的熱烈。節(jié)奏的歡快,都體現(xiàn)出詩人心情的歡愉。特別是大赦令宣布:“罪從大辟皆除死”,“遷者追回流者還”,這當然使韓、張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簡單。寫到這里,詩情又一轉(zhuǎn)折,盡管大赦令寫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撓,他們?nèi)匀徊荒芑爻⑷温殹!翱草V只得移荊蠻”,“只得”二字,把那種既心有不滿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地是“荊蠻”之地,職又是“判司”一類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長官“捶楚”的地步。面對這種境況,他們發(fā)出了深深的慨嘆:“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疤炻酚碾U”,政治形勢還是相當險惡的。
以上詩人通過張署之歌,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職,寫得形象具體,筆墨酣暢。詩人既已借別人的酒杯澆了自己的塊壘,不用再浪費筆墨直接出面抒發(fā)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一接一轉(zhuǎn),寫出了自己的議論。僅寫了三句:一是寫此夜月色最好,照應(yīng)題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寫命運在天;三是寫面對如此良夜應(yīng)當開懷痛飲。表面看來這三句詩很平淡,實際上卻是詩中最著力最精彩之筆。韓愈從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禍福無常,自己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叭松擅怯伤?,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歸之于命,實際有許多難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鏡,懸在碧空藍天,不開懷痛飲,就是辜負這美好的月色。再說,借酒澆愁,還可以暫時忘卻心頭的煩惱。于是情緒由悲傷轉(zhuǎn)向曠達。然而這不過是故作曠達而已。寥寥數(shù)語,似淡實濃,言近旨遠,在欲說還休的背后,別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深意。從感情上說,由貶謫的悲傷到大赦的喜悅,又由喜悅墜入遷移“荊蠻”的怨憤,最后在無可奈何中故做曠達。抑揚開闔,轉(zhuǎn)折變化,章法波瀾曲折,有一唱三嘆之妙。全詩換韻很多,韻腳靈活,音節(jié)起伏變化,很好地表現(xiàn)了感情的發(fā)展變化,使詩歌既雄渾恣肆又宛轉(zhuǎn)流暢。從結(jié)構(gòu)上說,首與尾用灑和明月先后照應(yīng),輕靈簡煉,使結(jié)構(gòu)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蒼涼。
寫作背景
這篇七古,公元805年(永貞元年)中秋寫于郴州,題中的張功曹,即張署。
公元803年(唐貞元十九年),韓愈與張署皆任監(jiān)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唐德宗進言,極論宮市之弊,韓被貶為陽山(廣東陽山)縣令,張被貶為臨武(湖南臨武)縣令。公元805年(貞元廿一年)正月,順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憲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兩次大赦由于有人從中作梗,他們均未能調(diào)回京都,只改官江陵。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韓愈便借中秋月圓之夜,寫下這首詩,并贈給遭遇相同的張署。
韓愈《春雪》原文
看雪乘清旦,無人坐獨謠。拂花輕尚起,落地暖初銷。
已訝陵歌扇,還來伴舞腰。灑篁留密節(jié),著柳送長條。
入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遍階憐可掬,滿樹戲成搖。
江浪迎濤日,風毛縱獵朝。弄閑時細轉(zhuǎn),爭急忽驚飄。
城險疑懸布,砧寒未搗綃。莫愁陰景促,夜色自相饒。
韓愈《醉贈張秘書》原文
人皆勸我酒,我若耳不聞。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君詩多態(tài)度,藹藹春空云。
東野動驚俗,天葩吐奇芬。張籍學古淡,軒鶴避雞群。
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詩成使之寫,亦足張吾軍。
所以欲得酒,為文俟其醺。酒味既冷冽,酒氣又氛氳。
性情漸浩浩,諧笑方云云。此誠得酒意,馀外徒繽紛。
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今我及數(shù)子,固無蕕與薰。
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
方今向太平,元凱承華勛。吾徒幸無事,庶以窮朝曛。
韓愈《祭鱷魚文》原文
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使軍事衙推秦濟,以羊一、豬一,投惡溪之潭水,以與鱷魚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qū)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潮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鱷魚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nèi),皆撫而有之;況禹跡所揜,揚州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鱷魚睅然不安溪潭,據(jù)處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與刺史亢拒,爭為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來為吏,固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
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歸容,以生以食,鱷魚朝發(fā)而夕至也。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丑類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其無悔!
全文賞析
《祭鱷魚文》,《韓昌黎文集校注》中原名《鱷魚文》,但在《古文觀止》中,則用此篇名。這是由于不少論者認為這是一篇祭文,或是一篇對鱷魚的檄文。因此自覺不自覺地將《鱷魚文》寫成《祭鱷魚文》或《驅(qū)鱷魚文》。(陳新璋《也談韓愈驅(qū)鱷及其“鱷魚文”》)
公元819年(唐憲宗元和十四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唐憲宗,幾乎被殺,幸虧裴度救援才被貶為潮州刺史。據(jù)《新唐書·韓愈傳》說,韓愈剛到潮州,就聽說境內(nèi)的惡溪中有鱷魚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于是寫下了這篇《祭鱷魚文》,勸戒鱷魚搬遷。不久,惡溪之水西遷六十里,潮州境內(nèi)永遠消除了鱷魚之患。這一傳說固然不可信,但這篇文章仍不失為佳作,體現(xiàn)了韓愈為民除害的思想;文章雖然短小,卻義正詞嚴,跌宕有力。又,一般祭文的內(nèi)容都是哀悼或禱祝,此文卻實為檄文,如興問罪之師,這也是韓愈為文的大膽之處。正如曾國藩所評:“文氣似司馬相如《諭巴蜀檄》,但彼以雄深勝,此以矯健勝。”
《舊唐書·韓愈傳》載:“初,愈至潮陽,既視事,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深潭也)水有鱷魚,卵而化,長數(shù)丈,食民畜產(chǎn)將盡,于是民貧。居數(shù)日,愈往視之,令判官秦濟炮一豚一羊,投之湫水,咒之?!渲Γ斜╋L雷起于湫中。數(shù)日,湫水盡涸,徙于舊湫西六十里。自是無鱷患。”正是這一百來字的記述,加上韓愈的《鱷魚文》,就在“韓愈驅(qū)鱷”這件事上,千百年來引發(fā)了學人幾無窮期的紛爭,歷來褒貶不一。褒之最高的,當推蘇東坡,貶之最低的,應(yīng)是王安石。
許多文人學士對韓愈驅(qū)鱷稱頌備至。蘇東坡在韓碑上贊揚韓愈:“約束鮫鱷如驅(qū)羊”,“能馴鱷魚之暴”。明宜德年間潮州知府王源《增修韓祠之記》中稱頌韓愈“存恤孤煢,逐遠惡物”。清代楚州人周玉衡則在《謁韓文公祠》詩中說:“驅(qū)鱷文章非異術(shù),化民詩禮亦丹心”。至于潮州的民眾與學人則更抱贊賞與感激的態(tài)度。因此,驅(qū)鱷行動成為宋代以后潮人尊韓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清乾隆間人李調(diào)元在《題韓祠詩》中寫道:“官吏尚鐫鸚鵡字,兒童能誦鱷魚文。”
王安石在《送潮州呂使君》詩中告誡當時的潮州太守呂說:“不必移鱷魚,詭怪以疑民?!焙笫琅袑弳栒吆芏啵赞o越發(fā)激烈。胡他的《白話文學史》中指出:“鱷魚遠徙六十里的神語,是韓愈自造的?!?979年,吳世昌則在《重新評價歷史人物--試論韓愈其人》中評說《鱷魚文》“真是中國文學史上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一篇杰作,這樣的神話實在編得拙劣可笑,無聊之極”。郭朋在《隋唐佛教》中甚至說韓愈“堂堂一代大儒、朝廷命宮,竟把一種渾渾噩噩的野生動物,當成談判的對象。要同他們進行‘談判’已經(jīng)是愚不可及了,而最后那種‘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的勁頭,簡直就是古代中國的‘堂·吉訶德’了!”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原文
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士贾M鎮(zhèn),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權(quán)貴,失御史。權(quán)貴人死,乃復(fù)拜侍御史。號為剛直,所與游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芰罚h論證據(jù)今古,出入經(jīng)史百子,踔厲風發(fā),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jiān)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居閑,益自刻苦,務(wù)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間。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shè)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zhì)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shè)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zhì)。觀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jīng)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其召至京師而復(fù)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于朝,將拜疏,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jié)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時少年,勇于為人,不自貴重顧籍,謂功業(yè)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復(fù)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于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于后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愿,為將相于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cè)。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xùn)|裴君行立。行立有節(jié)概,重然諾,與子厚結(jié)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葬子厚于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遵,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將經(jīng)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
銘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p>
全文賞析
此文是韓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時所作。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運動中桴鼓相應(yīng)的領(lǐng)袖。私交甚深,友情篤厚。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韓愈寫過不少哀悼和紀念文字,這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綜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著重論述其治柳政績和文學風義。韓愈贊揚宗元的政治才能,稱頌其勇于為人,急朋友之難的美德和刻苦自勵的精神。對他長期遷謫的坎坷遭遇,滿掬同情之淚。然而對于宗元早年參加王叔文集團,企圖改革政治的行為,卻極為之諱,措詞隱約,表現(xiàn)了作者的保守思想。文中,韓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憤世嫉俗之情及其現(xiàn)實意義。全文寫得酣姿淋漓,頓挫盤郁,乃韓愈至性至情之所發(fā)。
墓志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刻石納入墓內(nèi)或墓旁,表示對死者的紀念,以便后人稽考。文章通常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敘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跡;后一部分是銘文,綴以韻語,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頌贊。這一篇墓志銘的銘文極短,是一種變格。
從全文中可看出兩個比較含蓄之處:其一是暗示做人與做文的關(guān)系。其二是做人與做官的關(guān)系。合二為一,也就是要以人品為本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對于這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尤其是儒文化中的核心問題,韓愈的態(tài)度是相當客觀的,他特別敬重柳宗元的為人,所以本文也就一直圍繞著“人的品質(zhì)”這個關(guān)鍵問題演進、發(fā)展,盡管自然段落較多,但上述中心思想?yún)s是脈絡(luò)清晰,貫徹始終的。
此文之所以膾炙人口,千載流傳而不衰,就是因為作者在文章里浸透和傾注了豐沛的情感。由此,憤激之筆頻出,不平之鳴屢見,行文之中自然而然地打破了傳統(tǒng)碑志文的形式,形成了夾敘夾議、議論橫生、深沉蘊藉、誠摯委婉的特殊風格韻味。這一特點即便在最后一段銘文之處,也是非常明顯的。銘文自古用四言韻文連綴而成,大都用來概括前面所述之事??墒琼n愈卻有意識地只寫了三句有韻角卻失體例的奇句單行,便就此擱筆。這難道僅僅是出于改革文體的考慮嗎?如果后人能夠理解到柳宗元對孱弱幼子的眷戀之心,那么韓愈這三句銘辭,也就是對死者最恰如其分,也最能使死者安息的話了。
作為文體之一的墓志銘自有其體例,例如前需追述墓主先代,后需交代身后安厝及子女情況,這都是為名人寫墓志時不可省的筆墨。在寫此類文章時,能積極利用體例,又不完全受它的限制方為上策。此文先述子厚先世,重在表現(xiàn)其剛直的節(jié)操風骨。后寫裴行立、盧遵二人對子厚后事安排和家屬撫恤的盡心盡力,表現(xiàn)他們生死不變的友情,這些都可與墓主風概相映照,而使全文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沈德潛評語說:“噫郁蒼涼,墓志中千秋絕唱!”對此文概括得頗為到位。
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原文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全文賞析
詩一起便緊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樹而設(shè)想:“蒼蒼森八桂 ?!卑斯鸲闪郑媸羌荣N切又新穎。把那個具有異國情調(diào)的南方勝地的魅力點染出來?!捌澋卦谙婺稀保砻嫔现皇强陀^敘述地理方位,說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卻是:那個偏遠的地方,卻多么令人神往,啟人遐思!以下分寫山川物產(chǎn)之美異。
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guī)r層受到水的溶蝕切割 ,造成無數(shù)的石峰 ,千姿百態(tài),奇特壯觀。漓江之水,則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敖髑嗔_帶,山如碧玉簪”,極為概括地寫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是千古膾炙人口之佳句 。但近人已有不以為然者,如郭沫若《游陽朔舟中偶成》云:“羅帶玉簪笑退之,青山綠水復(fù)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記,拔地峰林立四垂?!比杖思ㄐ掖卫伞斗褐劾旖吩疲骸氨逃袂嗔_恐未宜,雞牛龍鳳各爭奇”等。不過,親臨桂林的人 ,對這種批評卻未必茍同 。桂林之山雖各呈異態(tài) ,但拔地獨立卻是其共同特點 ,用范成大的話來說 :“桂之千峰,皆旁無延緣,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簡瑤簪 ,森列無際 ,其怪且多如此,誠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緩慢,亦恰如仙子飄飄的羅帶。所以這兩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狀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只是秀麗甲于天下,其雄深則不如川陜之華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較女性化的。韓愈用“青羅帶”、“碧玉簪”這些女性的服飾或首飾作比喻,可以說妙極,怎能說不奇,又怎能說“不宜”呢!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柑”二句則寫桂林特殊的物產(chǎn)。唐代以來,翠鳥羽毛是極珍貴的飾品。則其產(chǎn)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黃柑”,更叫宦游者“不辭長作嶺南人”了,這二句分別以“戶”、“家”起,是同義復(fù)詞拆用,意即戶戶家家。對于當?shù)厝藖碚f是極普通的物產(chǎn),對于來自京華的人卻是感到新異的呢。
以上兩聯(lián)著意寫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異之處,醞釀夠了神往之情。最后歸結(jié)到送行之意,嚴大夫此去桂林雖不乘飛鸞,亦“遠勝登仙”。這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難能可貴的是寫出了逸致,令人神遠。
韓詩一般以雄奇見長,但有兩種不同作風。一種以奇崛見稱 ,一種則文從字順。這首詩屬于后一類。寫景只從大處落筆 ,不事雕飾;行文起承轉(zhuǎn)合分明,悉如文句。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原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全文賞析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此破降瑢崉t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fā)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膳c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边@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jīng)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坍嫾毮?,造句優(yōu)美,構(gòu)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兒也看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記,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墒钱斎藗儙е鵁o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像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shè)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jié)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jīng)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jié)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靶履甓嘉从蟹既A,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zhuǎn)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年之際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shù)美。
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jīng)56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藩鎮(zhèn)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diào)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fù)興儒學的事業(yè)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fā)張籍的游興。
韓愈《斗雞聯(lián)句》原文
大雞昂然來,小雞竦而待。 ——韓愈
崢嶸顛盛氣,洗刷凝鮮彩。 ——孟郊
高行若矜豪,側(cè)睨如伺殆。 ——韓愈
精光目相射,劍戟心獨在。 ——孟郊
既取冠為胄,復(fù)以距為鐓。天時得清寒,地利挾爽塏。 ——韓愈
磔毛各噤z9,怒癭爭碨磊。俄膺忽爾低,植立瞥而改。 ——孟郊
腷膊戰(zhàn)聲喧,繽翻落羽皠。中休事未決,小挫勢益倍。 ——韓愈
妒腸務(wù)生敵,賊性專相醢。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饑餒。 ——孟郊
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紿。毒手飽李陽,神槌因朱亥。 ——韓愈
惻心我以仁,碎首爾何罪。獨勝事有然,旁驚汗流浼。 ——孟郊
知雄欣動顏,怯負愁看賄。爭觀云填道,助叫波翻海。 ——韓愈
事爪深難解,嗔睛時未怠。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孟郊
頭垂碎丹砂,翼拓拖錦彩。連軒尚賈馀,清厲比歸凱。 ——韓愈
選俊感收毛,受恩慚始隗。英心甘斗死,義肉恥庖宰。 ——孟郊
君看斗雞篇,短韻有可采。 ——孟郊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韓愈的古詩》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師資料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韓愈古詩大全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你提供必背的韓愈古詩,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燦爛的人文歷史曾上誕生過很多杰出的詩人。為了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我們可以賞析解讀古詩詞,它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jié)晶,是我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特別整理來自網(wǎng)絡(luò)的韓愈的經(jīng)典古詩,如果對這些句子感興趣的話,請關(guān)注本站。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曾誕生過很多杰出的詩人。為了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我們可以賞析解讀古詩詞,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一種體現(xiàn)民族文化精神的藝術(shù)形式。...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無法超越的詩篇。它是中華文化的綺麗瑰寶,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jié)晶,那么詩人有哪些值得一讀的古詩詞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向您分享了韓愈的古詩簡短,相信你能從本文句子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當中曾誕生過許多杰出的詩人。為了讓我們解古人詩情畫意的生活,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古詩詞,它是中華文化的綺麗瑰寶,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jié)晶。我們整理了韓愈最著名的古詩,并分享給您,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guān)注本網(wǎng)站!...
中國是一個詩意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燦爛的人文歷史出現(xiàn)過許多優(yōu)秀的詩人。為了加強我們的人文修養(yǎng),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古詩詞,它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jié)晶,是我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那么您知道詩人有哪些有故事的古詩詞呢?欄目小編陸續(xù)為大家整理了和韓愈有關(guān)的古詩,句子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