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觀后感。
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很多好的作品,觀后感是從觀眾的角度去評價電影、作品的限制和問題。不同時間段看同一部影片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你知道如何寫一篇好的觀后感嗎?現(xiàn)在,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你整理了“美術觀后感”的相關信息,請看本文!
在我心中,最美的,是祖國,是那予我家園的,遼闊的祖國。
她是中國。
她,既是那千年傳承的悠悠古國,亦是那建國僅六十七年的新生之國。
她,既是那繁華萬里的錦繡江山,亦是那漸漸地失去健康的黯淡河川。
她是中國。
她是那獨一無二的中國,獨一無二的美麗。
古,她是禮儀之邦。霓裳如夢,妙舞清歌,雕梁畫棟,碧瓦朱檐。她是那雨碎江南的溫柔,亦是那征戰(zhàn)八方的凌厲;她是那萬國來朝的輝煌,亦是那戰(zhàn)火紛飛的凄涼。她是溫婉如玉的女子,亦或是壯志凌云的將帥;她是悠然自在的靈雀,亦或是傲視九天的神龍。她有著秦皇漢武的名揚天下,亦有著唐詩宋詞的千古流淌;她有著詞曲書畫的筆墨江山,亦有著歌舞升平的盛世風華。
她是中國。
如今,她是泱泱大國。高樓林立,科技發(fā)達,城市繁榮,生活方便。她是那東方耀眼的紅日,亦是那世界矚目的明珠;她是那千年文化的沉淀,亦是那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成果。她是只手遮天的巨人,亦或是溫和善良的朋友;她是已然醒來的獅子,亦或是涅盤重生的鳳凰。她有著國富民強的優(yōu)良環(huán)境,亦有著團結如一的民族精神;她有著日新月異的城鄉(xiāng)變化,亦有著軍事防范的堅不可摧。
她是中國。
她是最美的風光,最美的家園,最美的母親,最美的中國。
她是繁華的中國,是平安的中國,是幸福的中國,是最美的中國。
她的美,是山水之美;她的美,是人文之美;她的美,是歲月之美;她的美,是永恒之美。
華夏之美,萬古流芳;華夏之美,天下無雙。
這就是中國,我的家園,我心中那片最美的風景。
我最美的母親——中國。
最近,利用暑期時間我讀了《給中學教師的100個創(chuàng)意:杰出的教學》,收獲不小。 《給中學教師的100個創(chuàng)意:杰出的教學》中提到了學會贊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贊美和賞識他人體現(xiàn)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贊美他人體現(xiàn)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jié)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yǎng)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chuàng)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fā)自內心地為之贊美!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心得體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需要教師發(fā)自肺腑的真誠贊美賞識,愿學生在教師們的贊美和賞識中長大,愿老師們在贊美之中成熟、優(yōu)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yè),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guī)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著鄭杰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yè)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yè)”教師職業(yè)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課余,我還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系到所有教育戰(zhàn)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么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yè)水平。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么”,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fā)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于教師的愛的案例發(fā)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yǎng)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余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jīng)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yè)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yōu)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yè)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yè)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qū)分職業(yè)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yè)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
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范圍擴大。是啊,職業(yè)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yè)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著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我們輕松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楊景芝對教育事業(yè)的投入,對藝術教育事業(yè)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兒童)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燦漫的個性和情感的培養(yǎng)讓我們很佩服。楊景芝的兒童藝術教育實踐和理論正是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中發(fā)展起來的。由于她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所以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云,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的結合。
正如楊景芝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以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chuàng)造力?!绷硪环矫嫖矣指械浇虒W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fā)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fā)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兒童成長。她的開放的心態(tài)和理論的開放性。
“開放”與“交流”是分不開的,就楊景芝來說,通過與兒童親自交流,感悟到兒童可愛的童心,深入兒童心理的內部,仔細觀察他們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他們固有的發(fā)展?jié)撃芎椭腔?,了解到不同個性和不同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的不同興趣、能力和要求,找到了因材施教的契機和突破口,而沒有因循于國內外權威制定的固定教育模式。楊景芝不僅與兒童本人交流,而且與他們的作品交流,通過與成百上千的兒童作品對話,她找到了打開兒童心靈深層的鑰匙,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兒童素質的繪畫教學內容、方法和規(guī)律。
從大處說,對美術教育事業(yè)的愛來自于她對整個人類命運的關心。眾所周知,當前除了人們常常談論的經(jīng)濟危機和環(huán)境危機外,還有一個精神危機。這一危機的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就是現(xiàn)代社會竟然把人自身之感受和理解的最忠實寫照藝術,這種能在人的精神世界掀起狂濤巨浪的藝術這種被視為人類“最后的精神家園”的藝術,也當成一種品或人自身在社會中地位的標志和虛假包裝物。
《意見》探討的第二個部分是形成直覺能力的內隱要素即“視覺思維”的問題。可以說,沒有內隱的視覺思維的作用與培養(yǎng)也就不可能產生與提高外顯的直覺能力;反過來說,直覺能力的高低、強弱也反映了視覺思維能力的高低、強弱,而這兩者發(fā)生、聯(lián)系的“過程”又幾乎是同時的。所以阿恩海姆在書中反復強調,一切視覺文化活動(包括美術教學)的“思維主要的就是視覺思維”。按他的意思,感知,尤其是視知覺,具有思維的一切本領。這種本領不是指人們在觀看外物時高級的理性作用參與到了低級的感覺之中,而是說視知覺本身并非低級,它本身已經(jīng)具備了思維能力,具備了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他看來,人們看到一種形象(不管是知覺形象,還是內心意象),就有了抽象活動;而當人們思考一個問題時,都有某種具體形象或意象作為出發(fā)點或基礎。他還通過大量事實證明,許多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是通過或包括有視覺思維的作用或因素的,只不過這種視覺思維是通過知覺的選擇作用生成的意象。這種意象有點兒象是印象派繪畫中或是現(xiàn)代抽象派繪畫中看到的形象或形式,是一種“視覺閃現(xiàn)”或“視覺暗示”,它著力于物象的整體性或結構性,而不是物象確定的輪廓與細節(jié)。這種特殊的形象或意象或思維,對于創(chuàng)造力或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是彳艮有用的,因為只有它才有可能使人們的感性與理性、知覺與思維的活動過程達到一種同步與同構的統(tǒng)一。艾斯納曾對他的這種理論高度評價道:阿恩海姆給了我們一種對藝術和思維的基本看法,它將藝術活動中一一觀察與創(chuàng)作一一置于教育過程的核心;眼睛是心靈的部分,感覺本身就是一種認識過程,感覺器官作為認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是起這個作用的;他的關于視覺思維能力的深奧看法,有助于我們理解視覺藝術的觀察和創(chuàng)作是促進智力發(fā)展的基本要素。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讀后感500字:
我認為讓兒童模仿畫家的藝術探索與兒童美術教育是兩碼事。在兒童美術教育方面,我們應該以引導孩子為主,讓學生懂得美,懂得分辨高雅與低俗,在這基礎上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觀。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兒童樹立起高尚的人生境界。
案例一:上學期,我在上六年級的一節(jié)美術課《名人漫畫》時,有個學生仿照課本上的例圖進行繪畫,我本以為這位同學要照著課本來臨摹,于是我觀察了幾分鐘后,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并非在臨摹,而是在例圖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他分析了人物的特征特點,通過本節(jié)課的重點夸張和變形的探究性學習,他掌握了運用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去表現(xiàn)人物的特征。
案例二:《名人漫畫》這節(jié)課結束之后,第二天,有位同學拿著繪畫本來給我看,這位同學畫的是一個面包師傅,她說幾乎每天早上她都在這里買面包,通過透明的廚房櫥窗,她能看著面包師傅一步一步地把面包制造出來,她覺得面包師傅特別厲害,于是她用了《名人漫畫》這節(jié)課的方法把面包師傅畫下來了。我覺得很欣慰,因為學生已經(jīng)可以把學到的東西融匯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這個面包師傅并不是名人,但是卻是這位同學生活中的一個人物,能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與學習到的方法靈活地結合在一起,我認為這位同學已經(jīng)真正理解了《名人漫畫》的知識要點了。
在今后的備課當中,我要盡可能地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藝術形式設計不同的切入點,盡量貼近每個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這些切入點刺激起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聯(lián)想,以生活進行類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藝術家們在創(chuàng)作這些藝術品時的想法。同時,應當閱讀更多的藝術家們的相關書籍,整理提煉出更多適用于教學方面的點,讓自己的教學更加系統(tǒng),完整。
最近看了一本是一個美國教育學家科漢蓋納著的《美術,另一種學習的語言》一書。雖然這本書我只讀了一半,但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經(jīng)讓我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了新的認識。邊讀邊想,觸發(fā)了許多感想,并記錄了下來,限于我本人學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發(fā),對于嚴密的邏輯關系也就不講究深入細致的推敲
一、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并非總是需要語言—本書主要觀點摘要。綜觀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歷史,里德與羅恩非德的工具論與納艾斯與克里的本質論成為了兩種主要派別。持本質論觀點者,強調科目中心,注重通過嚴謹?shù)拿佬g學科內容的設置來實現(xiàn)美術教育價值,工具論觀點者則更強調美術的教育功能,如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他們重視教育過程,但忽視創(chuàng)作效果。通覽全書,我個人以為《美術,另一種學習語言》這一本書的觀點從屬于工具論,即主張通過美術實現(xiàn)教育價值。這種觀點我們很清楚地可以從書中探討的主要內容上看出。本人當然認同這種觀點,引用“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并非總是需要語言”這句話也是再次強調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該書分三章,主要內容主要有:第一章美術與兒童,涉及課堂中的美術活動與兒童美術的本質兩個課題,主要探討美術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術為什么是學生在發(fā)展、個性、情緒、交流上的一種有效途徑。第二章美術與學習,主要探討美術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學生了解自我,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觀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術與學校,主要探討美術與其他課程結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術學習的學校環(huán)境如何布置,美術教學評價的方法,與家長交流的方法以及美術在幫助少數(shù)民族、貧困兒童、非語言兒童、富裕兒童、天才兒童、障礙兒童發(fā)
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體一些的闡述話,又可細化為以下內容。
(一)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fā)展自信“藝術提供了理解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種方法。它能使兒童自身與他們的思想更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而使兒童更好地理解自己?!薄爱攦和_始懂得他們有力量改變和重構他們創(chuàng)造的形狀時,他們就發(fā)展了自信和對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賞力。以上是來自書中的兩段話,足以印證作者的:“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fā)展自信”的觀點
(二)兒童美術的特點是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獲得自我肯定?!皟和拿佬g表達思想,探索美術媒體,并使自我得以肯定?!薄八麄兏嗟爻寥雱?chuàng)作過程中,而不顧他們的作品將被如何評價”分析兒童美術時,最基本的方法應是對兒童及其自發(fā)性的探尋。能夠說明的是,作者認為兒童美術具有自發(fā)性與原生態(tài)性(這一點我國兒童美術研究者楊景芝持同等態(tài)度)
(三)美術教育不僅關心兒童的自我表現(xiàn),也要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礦框架來發(fā)展兒童這種觀點在證明了我們美術教學的必要性的同時也提出了教學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斷,大家可以品讀出一二。“美術教育關心早期兒童美術作品和他們更年長時的美術作品,前者通過提供合適的材料和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來推進,后者則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框架,即了解人類經(jīng)驗的范圍和個人擁有的可能性來發(fā)展”
美術能發(fā)展兒童形象思維、閱讀下載能力等一系列思維品質與能力對于美術能發(fā)展兒童形象思維能力這一點我們早已認同,在〈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有詳細的闡述,現(xiàn)實中,兒童為一張畫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閱讀下載能力則是一種我們以前較忽視的觀點,不過隨著“視覺文化時代
(指文化脫離以語言為主導的理性主義形態(tài)、日益轉向以形象、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的形態(tài)—王大根.20_)”的到來,閱讀下載圖像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課題,美術能提高閱讀下載能力也就成了鐵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術是一種交流,情緒宣泄的手段,是兒童個性品質的表征,是兒童了解自我的手段,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我們時??梢钥吹絻和贿叜嫯嬕贿呑匝宰哉Z的樣子,多數(shù)繪畫時(除非強迫)他們都是在一種自發(fā)性的情感表達中,通過繪畫(美術)兒童也能進一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術教育幫助兒童了解自我的活動建議, 作者認為美術教育應幫助兒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議設計以下一些活動,玩一種關于我的游戲,裝扮望遠鏡,做畫夾子寫出興趣愛好,畫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對自我的想法,化妝戲劇游戲。
美術提高學生的認識技巧的活動建議 ,美術能促進知識的積累和個人的解釋能力,訓練認識技巧的活動有:制作拼貼壁畫、根據(jù)模特畫畫、畫詩意、創(chuàng)造想象的動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體圖、感覺訓練、印圖案、分類拼貼、動態(tài)雕塑、運動畫、班級滑稽專欄、比較。
美術促進觀察能力的活動建議。作者認為每個人的觀察具有差異,學習觀察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色彩意識、形狀和形式、質地。促進觀察的活動有:在色彩方面,設計一個頂板投射器、玩彩色膠片、在形式方面,閉眼泥塑、塑造扭動動物、在家里欣賞自然形式,在質地方面,做質地簿、碎布拼貼。
美術促進情感發(fā)展的活動建議。美術有效釋放兒童個人煩惱,能發(fā)展他們對自己的情感和周圍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關活動:薄紙拼貼、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閱讀下載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是作者的一種課程綜合的思想。作者認為美術完全可以綜合社會學習、科學學習、語言藝術學習、數(shù)學學習一起進行教學。并提出了以下活動建議:從信號、符號到設計,做塊故事布,動物行為的視覺記錄。
另外,作者還花了一些篇幅闡述了自己對智力、創(chuàng)造性和智商測驗看法,分析了美術與少數(shù)民族兒童(強調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學)、貧困兒童(依靠美術彌補與社會分離的裂痕)、非語言兒童(美術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兒童(發(fā)展健康的自我表現(xiàn))、天才兒童(建立課后興趣小組)、障礙兒童(發(fā)展障礙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類特殊兒童的關系。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本書對當前美術新課程改革的啟迪。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這句話來源于這本書的“目的說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壺的時候不僅造就了陶壺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運用在這里,說明我閱讀下載了本書不僅了解了作者的觀點也對新課程美術教學實踐有了一些粗淺想法。以下?lián)褚U述一二。
(一)教學要注重審美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審美作為美術教學的重要理念是我們美術教師一直推崇的,在該書中也倡導這樣一種觀念。
(二)教師教學的責任在于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我個人一直贊同在美術學科(其它學科)開展探究學習,但是堅決反對將探究學習視為唯一的教學方法。事實上,不論是從知識的快速有效傳承角度還是能力的培養(yǎng)角度,兩者的相互有機結合才是最佳的選擇。從這一點看,作者的觀點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確定有意義的目標,技術只是手段
作者認為“在美術中,兒童必須在有意義的目標確定后,技術才能被決定.”關于這一點,作者在導言中一再強調“技術不應是一堂課的唯一目的,技術掌握應為個人表現(xiàn)服務?!钡拇_,美術是個人的、是生活的,作為技能應該為美化生活、轉達情感服務。
(四)評價要在集體與個人兩方面進行。從某種角度審視,集體評價注重群體意識的培養(yǎng),個體評價注重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在評價時我們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兒童自己的年齡、生活、思想和情感為背景”。具體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將學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夾內。
(五)注重差異教學
(六)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教學途徑的多樣性,教學評價的差異性。這里可以借用作者論述兒童繪畫發(fā)展階段規(guī)律所用的一句話“謹防使用公式給每位學生鐵上標簽和進行分類”(原意是,教師不要強行將學生按照羅恩菲德與皮亞杰的美術認知發(fā)展年齡分段進行分類,在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評價方法。)我?guī)煼稌r的老師曾對我說,閱讀下載其實是一種休息。我現(xiàn)在尚不能達到這種境界。只是覺得閱讀下載能增長見識,俗語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覺一日不讀書邊有落伍的感覺,因此,大多數(shù)時候也逼著自己學習。以上的讀書筆記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時興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閱讀下載后有所收益并引發(fā)探討,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心得三: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一書,由瑪琳.嘉伯.林德曼(美國)著。那到手的時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論的教育叢書,而更像一本實用的教學手冊。此書一共分為四大部分:
一、美術課程的基礎。
其中闡述了美術在我們世界中的意義和重要性,以及詳細記敘了各學段學生學習目標,美術特長學生教學計劃等等。
二、美術的構成:美術元素,構圖原則以及藝術創(chuàng)作。這也是篇幅最長的一部分,因為其中涉及到線、形狀、明暗、陰影、空間、設計原理、構圖、構思等等幾乎所有美術教學中的關鍵點,最有意思的是,每個關鍵點中,都有“學習動力小創(chuàng)意”這一部分,如“線”章節(jié)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鉛筆,試著用一下別的工具,鋼筆或者炭筆等等,如果用力壓著這些工具來畫,會發(fā)生什么?如果輕輕地畫又會怎樣?一邊畫一邊扭動畫筆呢?你能不能發(fā)明一種新的握筆方法,比如握著一邊或者頂端?”又如“肖像畫”章節(jié)中,作者為孩子們練習畫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種方法:“當你悲傷、快樂、生氣的時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會做出什么樣的表情?
吃飯、睡覺、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噴嚏時、表情又會有什么變化?情緒對面部表情有何影響?當你感冒的時候看上去是怎樣的?” “從三個角
度觀察模特頭像,畫三幅輪廓線畫或動態(tài)素描,然后將三幅畫疊加,讓畫面相互交叉”……
這讓我想到了,一年級中《畫自己》這一課,我著重對抓住自己五官特點這一方面,通過觀察幾個不同小朋友的臉,或者照照鏡子仔細觀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來感受每個人五官的不同特點,但是,就算是同一個人,當他的表情不同時,五官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書中的內容深深啟發(fā)了我,為何不來一個喜怒哀樂的表情對比呢?在課前可以收集一個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課堂中,假如有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在課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學,并發(fā)現(xiàn)原來人的表情是這樣有趣,畫自畫像的時候,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表情畫出來,這是多么生動有趣啊!
從作者的這些小創(chuàng)意看,美術作業(yè)仿佛如同游戲一般有趣、隨性,結合書中插圖來看,教學活動更在意著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習動力、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單純地對作品加以成人的審美觀來看待。
三、美術欣賞:觀賞美術作品并作出回應——歷史、分析、審美。這里也包含了各時期,各派別美術作品的簡介。其中從古代美術、中世紀美術、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當代美術直到現(xiàn)代美術作了簡要的記敘,包括各個時期藝術家的簡介和作品介紹。這一章節(jié)中,作者還為老師們提供欣賞作品的方法,一幅畫,怎樣去欣賞?欣賞些什么?評判是否有標準?怎樣形成自己的判斷?這包括作品主題、視覺結構、歷史意義、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駕馭各種美術元素和構圖原則的?注意觀察作品的線條、圖形、色彩、明暗、空間、圖案和質感,以及它們與平衡、比例、主次、節(jié)奏、和諧、統(tǒng)一和對比的構圖關系。這些美術元素和構圖原則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我想,這些問題的思考在我們的美術課堂上,也會有借鑒作用。很多學生在到了高年級美術課堂上就仿佛沒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會去思考而只是等著老師為他灌輸知識,而我感到,我們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他們應該要能說、敢說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級,學生應該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師通過提出具體的問題,學生從線條、圖形、色彩、空間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談出自己的想法,欣賞才有意義。
四、小學美術課程的建設:計劃、評價組織、提問。
在全書中,作者還很貼心地設計了各種實用附錄,供教學時使用,如:著名藝術家、博物館及其他資源、靜物畫參考素材,肖像畫比例等等。雖然是關于美國小學、美國式教學的書籍,但是對于我們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參考、學習價值。
《給歷史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中的“建議”,來源于作者對日常教學實踐的感悟,從最常見的、最容易被忽視的教學細節(jié)中引出的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用生動的實例、質樸的語言以及巧妙的處理辦法,深入淺出地加以思考、剖析和理解,以提高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建議內容主要涉及注重歷史認知方法的培養(yǎng)、在鄉(xiāng)土歷史教學中突出愛國主義教育、要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做文章、讓學生學會全面評價歷史人物、注重歷史學習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非語言溝通等等。本書就廣大歷史老師經(jīng)常遇到和思考的問題展開研究、討論,涉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乃至課程資源、教學評價等等,并提出了新的時代目標和要求 。書中每談一個問題,基本都有簡明而不失具體的事例、情景,每條建議都配有相應的名人名言、教育者感思或作者創(chuàng)作的“教育詩”,使得本書的內容體系、編排體例、寫作風格、研究思維都顯得別具一格、富有新意。
它從新課改的要求和精神出發(fā),對中學歷史教學種面臨的課程、方法、形式、手段、評價,以及師生關系、教師修養(yǎng)等提出了101條有啟發(fā)的、有針對性的,或有真情實感的建議。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沒有泛泛而談的教育理論。它通過實際的例子來闡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xiàn)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并強調情感教學與創(chuàng)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于實踐。書中的言語和比喻幽默、風趣。
在文中每一個建議的開頭都有一句來自國外學者關于教育方面的格言,讓我受益很深。如在一個“學會忽略”的建議中,說到人無完人,孩子也一樣。確實如此,這對我們有時面對調皮的孩子時,常常覺得他們好不乖,越想越惱火,但是看了書中給我們的小方法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幾勺耐心、寬容、恒心,積極的期望和向上的態(tài)度,再澆上滿心的愛。確實,這樣可以很好的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偸窍G髮W生有完美表現(xiàn)的老師是極端不現(xiàn)實的,得到的也只能是無盡的失望,所以我在教學中大多都是鼓勵孩子們,他們犯錯的時候盡可能的去鼓勵他們,他們學得興趣也就越高了,學進去的也越多了。
本書提供了一些幫助新教師解決課堂問題的方法和建議。例如:如何進行課堂管理;如何掌控課堂紀律;如何與“刺頭”學生相對;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安排時間。書中的方法簡單易學,并且作者舉出一些實際的例子加以輔證。原來我在上課時課堂紀律一直不太好,一部分同學總是在竊竊私語,于是我沖著學生大罵,換來三分鐘的安靜,然后課堂又變成吵吵嚷嚷的,我心里一直疑惑:怎么現(xiàn)在的學生這么不聽話,這么不守紀律?后來閱讀下載了此書,才知道我在課堂管理上有所欠缺,于是我根據(jù)實際情況實踐了書中講述的方法:我不在課堂上大罵學生了,而是找了幾個上課經(jīng)常講話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開導說教,在以后的課堂上因為他們幾個紀律有所好轉,我在課堂上大加表揚他們。于是其他愛講話的學生也慢慢收斂了,而我也及時進行了表揚。從此我的課堂紀律改善了許多。
本書還為教師提供了一些教學規(guī)劃和課程指導,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提醒教師要精心準備,井井有條。關于課程指導,本人從書中了解到作為教師要經(jīng)常性觀摩其他教師的課,這樣才能不斷取得進步。同時,教師的課堂內容應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要不斷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傳授其社交禮儀,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禮儀規(guī)范。的確,我曾在學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同時也給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戳舜藭螅遗σ?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力求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著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班級必定是一個良好的集體。本書提出了許多構建成功師生關系的建議。其中對教師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師要保持微笑,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把自己所教科目當成“最愛”。同時,建議提出教師對待學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學生進步等。這些建議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諸于行動。
另外,本書還向讀者傳遞了優(yōu)秀教師的職業(yè)精神和優(yōu)秀教師應具備的永不消散的魅力。優(yōu)秀的教師總會維持自己良好的聲譽,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tài)不為外界消極態(tài)度所影響,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從容、鎮(zhèn)定,能控制自己的反應,不帶著怒氣行事。優(yōu)秀的教師總會以身作則做到最好,但也會尋求幫助,能夠很好地與家長合作,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不斷取得事業(yè)上的進步。
閱讀下載這本書讓我收獲很多,它給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的心靈滋養(yǎng),心胸開闊,魅力提升。在今后的__子里我還將反復閱讀下載此書,使自己成為能影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老師,并在教育事業(yè)上取得很大成功。
閱讀下載此書,不由自主有一種感覺:一位耐心、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對面與你聊天,她的豐厚學識、她的思想、她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yǎng)著你的心靈,提升了你的魅力。
閱讀下載此書,帶給我教學上許多的建議,相信也會給你們帶來很多益處,讓你的心靈滋養(yǎng),讓你的魅力提升!讓我們都來讀書吧,讓自己在閱讀下載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
美術活動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活動中幼兒手腦并用,不僅發(fā)展了手部的小肌肉,同時還促進了大腦的發(fā)育,對于幼兒智力的發(fā)展是很重要的。作為幼兒園的老師在指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時,怎樣的引導幼兒大膽的繪畫?以及教師怎樣運用好美術活動中的范例?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我重點閱讀了書中實時操作篇中的幾篇文章,在書中我得到了一些收獲。
書中講到要讓幼兒大膽的作畫,就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如要信任幼兒,用和藹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流,尊重幼兒有不同尋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還要給幼兒提供適合的、多樣的繪畫材料。如提供給幼兒的紙不能過小,幼兒在繪畫時會放不開手,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不要害怕孩子會弄臟而不提供,要讓幼兒在多種材料的吸引中有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盡量的用情境、游戲的形式開展繪畫活動,這一點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很明顯,活動中用念兒歌、或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幼兒參與的興趣就會很高,反之,興趣就會有所減少。根據(jù)不同的美術活動,怎樣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情境,還是需要多思考的。此外,盡量采用“鼓勵法”評價幼兒的作品。教師要努力的去讀懂幼兒的畫,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點,站在幼兒的角度評價幼兒作品,對于個別幼兒講不出畫的是什么,教師不要著急,要引導幼兒,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挑剔。充分肯定的欣賞將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對幼兒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的。
在引導幼兒學習繪畫的時候,繪畫的范例是我們經(jīng)常運用的工具,如何更好的運用它,什么時候用?怎樣用?用什么樣的范例?在書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首先,范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值得欣賞,幼兒從中得到收獲,而不美的范例就不能為幼兒樹立很好的榜樣,讓幼兒的觀察機會喪失、觀察能力得不到發(fā)展。,思維得到禁錮,創(chuàng)造能力也受到發(fā)展的限制。其次,范例的描繪方法應該是適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是他們能夠合理接受的,積極健康的,太成人范畫不適合幼兒來欣賞。其三,范例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態(tài),可以啟發(fā)幼兒的思路。
東方曉日噴薄壯麗,紅旗漫卷江山多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輝煌時刻,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獻禮建黨百年的重磅作品——百集特別節(jié)目《美術經(jīng)典中的黨史》于1月25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等開播,以藝術的形式謳歌偉大的黨帶領人民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成就,引發(fā)廣大觀眾的強烈反響和熱烈好評。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美術經(jīng)典中的黨史》運用藝術的形式系統(tǒng)回顧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史,用“以畫為體,以史為魂”的結構方式,將革命的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用文藝的力量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洗禮,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美術作品中,遴選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術經(jīng)典作品,生動再現(xiàn)中國共產黨100年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
(一)
文藝作品是精神的旗幟和支柱,是旗幟就要鮮明,是支柱就要堅固,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只有這樣,才能展現(xiàn)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jīng)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第一集聚焦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是何紅舟、黃發(fā)祥創(chuàng)作的《啟航——中共一大會議》,再現(xiàn)了中共一大在南湖召開的場景,畫面中參加會議的代表正舉步邁上畫舫。通過畫家何紅舟、黃發(fā)祥之手,我們直觀地感受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兩位畫家將個人體驗與民族記憶融合在一起,匯入作品之中。通過這幅畫卷,我們回想起當年的歲月崢嶸,一種穿越歷史時空的莊嚴肅穆悄然而來。
在講述蕭傳玖創(chuàng)作的雕塑《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南昌起義》一集中,揭秘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基石的來歷。這塊基石出自青島嶗山,人民群眾通過及其簡陋的設備,才把重達300多噸的花崗巖完整敲鑿下來,經(jīng)過剪裁后,通過鐵路才把完整石材運到天安門廣場。作品生動再現(xiàn)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遭到失敗后,為了挽救革命,打破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政策,共產黨人在江西南昌舉行起義,樹立起堅持革命斗爭的光輝旗幟,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場景。
(二)
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切影響社會、傳之后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蔽幕囆g領域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現(xiàn)新?lián)敚谑卣齽?chuàng)新上實現(xiàn)新作為,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為人民創(chuàng)作的導向更加鮮明的文藝作品。毛澤東同志曾教誨我們,要“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只有站在人民立場,才能創(chuàng)造出以真誠的心態(tài)和強烈的熱情歌頌我們黨,歌頌革命英雄人物,歌頌社會主義新事物的經(jīng)典作品出來。
記錄歷史的經(jīng)典是我們獲得歷史知識、激活紅色基因的最佳途徑。畫作《開國大典》充滿了新中國誕生時人民意氣風發(fā)的豪情,場面氣勢恢宏,喜慶氣氛熱烈,成功地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畫家董希文苦心經(jīng)營構圖,反復進行推敲。為了藝術性地反映這個有著重大歷史意義的莊嚴慶典,畫家沒有局限于人眼所看到的實際場面,而是采取了從天安門城樓向南看的角度,使得天安門廣場和大片碧藍的天空展現(xiàn)于觀眾面前。為了開闊視野,他把按一般透視規(guī)律應該看到的一根廊柱抽去,使畫面頓覺敞亮起來,展現(xiàn)出一個真正的泱泱大國的氣象。遠處升起的五星紅旗,標志著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封建制度的結束,也是華夏古老民族的新生。董希文深入對美院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所提供的開國大典的電影片及攝影圖片等資料進行充分研究,從影像資料中提取了繪畫所需的領導人的肖像和神態(tài)特征,最終創(chuàng)作出了這幅的經(jīng)典傳世之作。
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文藝才能充滿活力?!坝袥]有感情,對誰有感情,決定著文藝創(chuàng)作的命運?!薄陡璩鎳拇禾臁肥钱嫾页淌l(fā)在1956年創(chuàng)作的,生動描繪了在一片桃林中,在春光里,工農兵大家庭歡聚一堂,正在聽一位老媽媽放聲歌唱的景象。1956年的春天,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2021年的春天,國泰民安、春色正好,在中國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更多“春天的故事”正在續(xù)寫。經(jīng)典美術作品在創(chuàng)作中的千錘百煉,與黨史中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時刻,形成了畫里畫外的映照。一件件反映時代、與社會生活相融相映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在與電視藝術的碰撞下,煥發(fā)出更強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講述中國故事,闡釋時代精神,這些美術經(jīng)典銘記下黨史中的傳奇歷程,也成為了新中國美術史上的不朽傳奇。
(三)
文化的優(yōu)秀、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是當代文藝的歷史使命。
文藝創(chuàng)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在《北平解放》中,畫家葉淺予一反此前以寫意為主的藝術風格,采用中國工筆重彩畫的表現(xiàn)方式,創(chuàng)作了一件線條勾勒精細謹嚴,敷彩濃重紅艷的藝術作品。描繪了1949年在廣大群眾的簇擁歡迎下,人民解放軍秩序井然的入城式場景。通過畫面,我們可以看到從前門經(jīng)未建成的天安門廣場,再到天壇,在呈S形構圖的道路上,人民群眾歡欣鼓舞、鑼鼓喧天、旗幟飄揚,一片熱烈歡騰的景象——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油畫《狼牙山五壯士》表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5位八路軍戰(zhàn)士馬寶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毅然砸槍跳崖的那一瞬間。作者詹建俊的這幅油畫作品,采取了仰視的構圖方法,讓“五壯士”英勇不屈的身影同狼牙山突兀奇崛的地勢融在一起,營造了一種頂天立地、視死如歸的磅礴氣勢,就像是一座屹立于天地之間的紀念碑,氣吞山河,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讓整個畫面體現(xiàn)出一種史詩般的崇高感。油畫《狼牙山五壯士》表現(xiàn)出英雄身上那種一往無前的戰(zhàn)斗精神、不怕犧牲的血性膽魄、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愛國愛民的忠貞氣節(ji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美術經(jīng)典中的黨史》如同徐徐打開一卷美麗的畫冊,將那些思想豐富、形式美感、主題性鮮明的美術作品呈現(xiàn)給出來,讓人們思想受到洗禮,心靈產生觸動,不愧是獻給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精品力作。
本書介紹了十位美術家,他們是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呂鳳子、徐悲鴻、陳之佛、潘天壽、豐子愷、張大千、傅抱石。有的出身寒門,有的為富家子弟;有的自學成才,有的曾留學西洋;有的專攻中國山水畫,有的中西畫都很擅長……可有些他們是共同的:他們都在生活和藝術的道路上歷經(jīng)艱難坎坷,奮力拼搏;他們都是在繼承前人又銳意創(chuàng)新的前提下取得成功的;他們都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時刻把自己的藝術和生命同祖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讀完這本書,從這些術家們的成才之路和人品藝德中得到許多啟示,透過他們的成就窺見中國現(xiàn)代畫壇的面影;獲得了一些關于國畫、油畫、漫畫等方面的知識。比如:齊白石的蝦,栩栩如生,情趣盎然。齊白石與蝦結緣,始于湖南湘潭舊居旁的“星斗塘”,塘中水草皆豐,魚蝦成群,那種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給他提供了眾多的寫生對象,多年的鄉(xiāng)間生活,辛勤勞動帶給他執(zhí)著,神奇詭秘的大自然賦予他靈性,祖母對他濃濃的關愛,鄰里鄉(xiāng)親對他的栽培,都為他意趣盎然的一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兒時的齊白石常在星斗塘內玩耍,池水中的眾多魚蝦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記憶,他五歲左右在塘邊玩耍,見大蝦不可得,就用麻線拴坨棉花去釣,居然將蝦釣了起來,使人感到其趣無比,有天傍晚他在塘邊洗腳,腳還被蝦鉗破出了血,這些事都成了他老年生活甜蜜的回憶,齊白石的蝦,雖寥寥數(shù)筆,卻生動傳神,躍然紙上,令觀者叫絕。齊石白自己也驕傲的說:“余之畫蝦已經(jīng)數(shù)變,初只略似,一變逼真,再變色分深淺,幾十年方得其神?!?/p>
他畫蝦最初是學的朱雪個、李復堂、鄭板橋等人,六十歲前主要摹古,多是單只,形象動態(tài)單一,畫得并不成熟,這是第一階段――略似。
從六十二歲開始,他在案頭水盂里蓄養(yǎng)長臂青蝦,每日數(shù)次進行細心觀察或寫生作畫,對蝦的結構和各種動態(tài)進行認真研究。以寫實為主,外形很像,但精神不足,頭胸部沒有變化,眼睛為小黑點,腹部五節(jié),小腿十條,觸須六條呈放呈放射狀無變化,僅注意到外形上的逼真,看不出蝦的動感和半透明的質感。這是第二階段――逼真。
到六十六歲,他對蝦的動勢和神態(tài)作了進一步細致的觀察,熟悉了蝦前進后退、急游緩游、斗毆跳躍等多種情態(tài),利用生宣紙的特性,在表現(xiàn)技法上作了更深一層的研究。用筆用墨變化增多,蝦體開始出現(xiàn)透明質感,頭胸前端有了堅硬感,腹部第三節(jié)拱起以強調“蝦公背”,長臂鉗分出三節(jié),最前端一節(jié)較粗,前腿已伸直,后腿由十只減至八只,蝦須稍具開合變化,蝦體間也出現(xiàn)了濃淡變化。
到六十八歲時,他成功的運用“破墨法”在墨色未干之際加了一筆濃墨在頭胸部的淡墨上,不但加重了蝦的分量,也表現(xiàn)出了蝦體軀干的透明。同時改進了蝦的眼睛畫法,兩黑點改向外橫。這就是他說的第三變――色分深澹。
到七十歲后他畫的'蝦才基本定型,但仍在用筆用墨和突出蝦的特征上下功夫。增加了重要特征的短須,減少了次要部位的蝦腿,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反復改進,使蝦的形象日臻完美,到八十歲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蝦》為白石先生晚年精品,畫面中六只長臂青蝦分出了濃淡虛實、疏密層次、參差聚散,因而錯落有致。大群中有小群,既有整個群體的動勢,又有各自體態(tài)的區(qū)別,注意了蝦體部的關連與蝦鉗、蝦須的疏密組合布局,做到了雅淡清新、生動可人,在齊白石筆下,“蝦”這個極平凡的小動物就變成了極不平凡的珍貴藝術品了。
有時間讀一讀《中國美術家的故事》,你會獲得很多的啟示及豐厚的美術文化底蘊。
一百年歲月匆匆走過,一百年彈指一揮間。顧盼往昔,歲月如歌。一百年前泛舟湖上,依稀難忘。一百年前,在苦難深重的中國,一個偉大的政黨誕生了。一百年的風雨歷程,一百年的光輝歷程,一百年的偉大成就,使我們的黨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需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歲月何曾割斷我們真摯的向往;歲月何曾消融我們深沉的感懷;歲月又何曾潑滅我們心中的熊熊的向往,追求崇高信仰的烈火。
把信仰扛在肩上,循著歷史坎坷的來路,我們尋找那永恒的時間。184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tǒng)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但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都以失敗而告終。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于它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恨,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發(fā)展中國。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確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tǒng)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光輝的歷程。一百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戰(zhàn)勝了各種艱難險阻,使中華民族獲得了解放,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國家。
特別是1978年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后,國家的經(jīng)濟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幫助了人們走上安穩(wěn)、富裕的生活。這就充分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為人民謀幸福。光輝的歷史,偉大的成就,是黨在過去的一百年的最好寫照;同時,共產黨及共產黨人面前的路還很長很長,而且很艱巨,甚至有發(fā)生一些曲折的可能,但是,共產黨前進的步伐堅定不移,不可阻擋。
她從古老的東方走來,帶著唐詩宋詞的華章,帶著絲綢之路的燦爛;她從遠古的神話中走來,帶著盤古開天的氣魄,帶著女媧補天的風采;她從五千年滄海桑田中走來,帶著長江的奔放,帶著黃河的激蕩;她從歷史悠久的文明中走來,帶著青銅文化的輝煌,帶著四大發(fā)明的璀璨……我的祖國——中國,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東方神土,蘊含數(shù)千年濃厚悠久的民族文化,孕育億萬名勤勞勇敢的炎黃子孫,擁有近千萬風光旖旎的壯麗河山……
幾千年來,中國歷經(jīng)磨難而不衰,屢遭侵略而未亡,百煉千錘更堅強。但隨著經(jīng)濟的進一步開發(fā),我國的環(huán)境污染日益加劇。據(jù)資料顯示,最近20多年,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以年平均9%的增長率高速增長,但是今后的發(fā)展也面臨著許多巨大的障礙,除了技術進步之外,最大障礙就是資源和環(huán)境因素。環(huán)境污染、人口壓力造成的過度開發(fā)和使用農牧業(yè)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現(xiàn)代工業(yè)制造的污染,這樣的經(jīng)濟發(fā)展是不可持續(xù)的。
“中國人現(xiàn)在談話自由輕松了,但呼吸更困難了,空氣中充滿煙霧。長此下去,未來的中國經(jīng)濟奇跡,將變成一場生態(tài)噩夢!”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一位官員考察中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時曾這樣痛心疾首地說。
那么,對于我國的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狀,身為學生的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雖然無法阻止人們亂砍伐為數(shù)不多的森林資源,但我們可以節(jié)約用紙,愛護花草樹木;雖然無法阻止人們亂捕亂殺珍稀動物,但我們能做到不捕、不吃國家保護的所有動物。
雖然無法阻止工廠、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江河湖海,但我們可以用無磷洗衣粉,可以盡可能地節(jié)約用水。雖然無法阻止鋪天蓋地的白色垃圾污染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買菜提起菜籃子,盡可能地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我們可以把用過的電池收集起來送到收集點;可以把家中的垃圾進行分類,能回收再利用的決不丟棄;無論在哪里都不亂扔廢棄物。
或許我們無法阻止人們對環(huán)境的破壞,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共同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的巫鴻被分配住在故宮里。住處離珍寶館很近,入夜后,游人散去,大門關上,這里自成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大風搖撼著紙糊的窗戶和院里的荒草,發(fā)出呼啦啦的聲響,冬天,大雪覆蓋大地,一片銀白,橫生荒涼之感。身處其中,可以一瞬間遁入任何一個時空,從中自由輪回,不知今夕何夕。也是在這近十年內,巫鴻在繪畫館站殿,對繪畫和書法的筆劃日日耳濡目染,分到書畫組和金石組之后,親手摩挲銅器的紋理和凹凸,在時空距離的迷失之間,對古物的切近感受印入心中。
很多年后,巫鴻回憶起這段往事,道出這正是為日后赴美從事研究工作所埋下的伏筆。在故宮日積月累的所見所感如同是鮮活的媒介,構建起古今之間的紐帶,賦予日后的分析和詮釋以有血有肉的厚度。正如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鄭巖對巫鴻的研究成果所做的評價:巫鴻的著作“打破了按照材質分類,按照西方概念講述中國故事的傳統(tǒng),從基本結構上改變了西方中國美術史傳統(tǒng)寫作的范式,正在構成一種具有歷史關懷的、生動新鮮的敘事?!?/p>
而巫鴻的研究的另一個特點在于,立足于個案進行研究,而非一度流行的基于大數(shù)據(jù)分析、宏觀地探究古代遺存時空關系和文化因素的類型學研究,一時在國內領風氣之先。具體的古代遺存從紛繁宏闊的研究框架和敘事當中跳脫出來,既顯露纖毫畢現(xiàn)的節(jié)奏和表達,產生跨越古今的心靈的共振,又堪以折射中國美術史新結構的可能,助力于重新梳理材料的擴展、概念、分析方法等理論問題,正所謂見微知著,從局部的感性深入到骨架的抽象。
而以上研究方法和特點,可以追溯到巫鴻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赴美求學的時候。如他本人所說,由于老師張光直的影響,他在哈佛學到的重要一點是對方法論的自覺,甚至認為這是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學術的基本分野?!拔覍ξ易约旱膶W生總是強調我們必須同時研究兩個歷史,一個是作為研究對象的古代史,另一個是我們自身所從屬的學術史。我們寫的東西總是落腳在這兩個歷史的焦點上,我們的任何發(fā)現(xiàn)發(fā)明也都應該對兩種史學研究產生意義?!?/p>
而集結了2000年左右的研究成果、于2009年出版并于2016年再版的古代美術史文編二集《時空中的美術》就是這樣一部范例。
該書分為三個部分。上編《時空的形象》的題材顯示了“時間”在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和理解空間性藝術形式中,不同類別和狀態(tài)的“時間性”常常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中編《觀念的再現(xiàn)》關注觀念的再現(xiàn),提出了與特殊美術或美術史現(xiàn)象有關的觀念,解釋與之有關的美術和美術史現(xiàn)象,擴展美術史研究中的觀念的含義。觀念有諸多來源,一則來自于現(xiàn)代美術史的解釋系統(tǒng),再者來自于古代文化本身,即文獻中的美術和視覺文化的古代話語系統(tǒng),三則發(fā)源于藝術形象的“概念化”以及由此引出的新一輪的藝術創(chuàng)造。下編《圖像的釋讀》立足于繪畫圖像的釋讀,把圖像志和圖像學方法這兩種分析方式和繪畫的其他結構成分有機結合。
整部書的研究對象在時間跨度上極大,材質上也呈現(xiàn)了參差多態(tài)的可能,大體上分為墓葬、碑帖、屏風和鐘鼓樓四個類型,正如同是光源在同一時空棱鏡上從不同角度所折射出的紛繁光彩。從周朝宗廟藝術,戰(zhàn)國時期的喪禮器具,上古時期的廢墟,到敦煌石窟,南唐《韓熙載夜宴圖》,唐末宋初的碑帖,明朝《西廂記》插圖,到清朝宮廷的六扇屏風,清朝美人畫,雍正乾隆時期的化裝畫像,傳統(tǒng)中國的鐘鼓樓……一方面,迥異不同的藝術形式以藝術品的物質性作為討論所圍繞的中心概念,其意涵在多個層次上被揭示,也即是說,不僅關注藝術形式所承載的圖像的意義,還關照其作為物質載體的形式以及對于前者、環(huán)境、歷史和觀眾之間的相互作用。
例如,巫鴻在《時間的紀念碑:巨型計時器、鼓樓和自鳴鐘樓》中提到不僅僅要依賴鐘鼓樓的物質實體和文獻檔案來理解其歷史上的紀念性,必須嘗試著“聆聽”并復蘇鐘、樓消失的聲音,由此想象聲音所帶動的社會交流和空間轉換,途徑就是憑借私人回憶錄和民間傳說中保存的北京人的記憶。來自于民間的一手資料的述說對偉岸的物質形態(tài)在意涵上的豐富未免不是藝術的另一種可能。
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說,這一系列在時間上相互不甚銜接的歷史實例是對美術史的研究方法和解釋方法進行多元探討的橋梁,在富有吸引力且生動詳實的藝術和歷史的敘事背后,是一種對于概念和方法的探索的嘗試,這些概念和方法之間的關系被昭示,可以看到的是其在闡釋歷史現(xiàn)象、披露歷史邏輯中的潛力。
以西方理論來切入中國文化藝術史,乃是巫鴻所進行的嘗試之一。這一點在《廢墟的內化:傳統(tǒng)中國文化中對“往昔”的視覺感受和審美》中可見一斑,東方和西方的廢墟在對峙中呈現(xiàn)兩者在材質和文化涵義之上的差異性。而從嚴格意義上說,這并非是西方和中國的對話,而是現(xiàn)代和前現(xiàn)代的對話,所謂“西方概念”實則是全球化之后的“現(xiàn)代概念”。何況,中國現(xiàn)代文化本身也因為吸收了各國等不同文化的內容而有所擴充,譬如“廢墟”一詞早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從西方流傳而來,變成中國本土的概念,因而西方理論與中國文化現(xiàn)象之間的嫁接順理成章。許多現(xiàn)代詞匯對于中國和西方來說都是新詞匯,所以,巫鴻所面臨的是,如何用現(xiàn)代概念來解釋或討論古代和傳統(tǒng)的問題。
該書末尾寫道:“一幅畫的歷史物質性不是僅僅使其成為物體的那種特性,而是使其具有歷史功能與歷史意義的那種特性。對繪畫歷史物質性的研究因此有潛力打破復制品與實物/圖像、環(huán)境與實物/圖像、解釋與實物/圖像之間的二元分立。”巫鴻承認了復制品、環(huán)境和解釋相對于實物所具有的獨立價值,也就是認同了藝術對象隨著諸多因素的變化而產生的豐富藝術意涵的可能。而這意涵的揭示,仰賴于隨著不同種類繪畫在材料、結構以及環(huán)境等方面的差異而不斷改變的解釋途徑,正如同是一把利刃,剖開不同形狀的切面,藝術史由此呈現(xiàn)為紛雜而微妙的面目。每一次闡釋,都誕生了一部嶄新的藝術史。
美術教育其實就是教會學生從生活中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用一句話說就是:“只要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別人所不能發(fā)現(xiàn)的就是美麗?!弊罱覍W習了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這書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jù)自己切身經(jīng)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fā)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tǒng)分析和論述她對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從愛心出發(fā)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的“在兒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tài)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愛好、性趣、個性、人格,因此,在感悟生活中的過程中可謂千差萬別。他們站在各自的立場、環(huán)境中,從不同的角度、方位,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與發(fā)現(xiàn)。我覺得應該給學生一個寬松、自由、沒有心理壓力的環(huán)境。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fā)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
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fā)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兒童成長?!皸罾蠋煵还軐λ睦碚撨€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fā)點。“這里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yè)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要培養(yǎng)兒童對觀察的性趣和深入細致觀察的品質,在深入細節(jié)中抓住實物的特征,準確的用圖像表達出來。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對學生美術作品的評價應多進行一些過程性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創(chuàng)新能力的自信和欲望。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剛剛建立起來的那一點點自信,使他們經(jīng)常處于一種追求創(chuàng)新的心態(tài)。
美育一般通過藝術審美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直觀性,包括對自然美的直觀,社會美的直觀,藝術美的直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相關推薦
希望這份“執(zhí)行力讀后感”能夠成為您收藏的作品之一,希望大家喜歡本文。讀書如果源于興趣,源于喜歡,那么它將對我們受益匪淺,作品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是閱讀,他的故事情節(jié)不禁讓很多人感嘆人生。在讀完一本書后寫下讀后感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吸收書中的哲理。...
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能夠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腦海中,畢竟是良心制作。當我們欣賞完這樣的電影后,我們可以通過撰寫觀后感來歸納和總結自己對電影的認知和領悟。撰寫觀后感時應避免使用過多的廢話和啰嗦,重點突出自己的主旨。觀后感這一產物,顧名思義就是在欣賞之后產生的。你讀過哪些電影觀后感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今天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