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書筆記。
人的一生會讀無數(shù)的書,總有那么幾本讓我們印象深刻,作者寫的作品能帶給人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我們該如何將自己閱讀后的感受有條理的表達出來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大家搜集整理了這篇“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的內容。
無怪乎馬爾克斯花了那么長時間去寫出這本書,它的確與我之前所看過的很多**都不一樣。情節(jié)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達空間的壓縮,因為篇幅擺在那里。
整本書數(shù)十萬字中,大部分是連續(xù)而快節(jié)奏的情節(jié)發(fā)展,作者的表大部是刻意插在字里行間,而是通過整部情節(jié)情感基調的不變性來實現(xiàn)的。**中情節(jié)的發(fā)展一日千里,而整本書的情緒卻如一只巨大的木樁釘進了大地一般紋絲不動。作者正是用這種手法來凸現(xiàn)出這種一成不變的情緒,那就是深深的孤獨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覺到布恩蒂亞家族百年間數(shù)代人的性格核心幾乎并沒有什么改變。
家就像河里的一塊石頭,能經得起過去,卻不能與未來同行。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在第二代中的去世。他被不知從何而來的zi彈擊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過了整個馬孔多,避開了所有人的眼睛,繞過容易被弄臟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廚房忙碌的烏爾蘇拉面前——烏爾蘇拉才是這個家族數(shù)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喬斯·阿爾卡蒂奧是第一個死去的布提亞,孤獨的血液流了出來?;鹚幬对谒依铮谒哪沟乩锞镁貌簧?,直到多年后香蕉公司用水泥封死了。
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百年來的孤獨和凄涼。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二)
拉丁美洲作家馬庫斯的名字與魔幻現(xiàn)實主義有關。而《百年孤獨》就是他展示其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的代表作。讀過他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極善用絢麗而無羈的想象構造出一個仿佛神話中的世界。
《百年孤獨》還是馬爾克斯采用外祖母那種”不動聲色的講著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第一例。為了這個漫長的”百年故事”,他想了十五年,而后因為目睹一個老頭帶著一個小男孩去見識冰塊(那時候,馬戲團把冰塊當做稀罕寶貝來展覽)的場景而開始動筆,《百年孤獨》使他真正享受到寫作的快樂。而他往往十分重視**的第一句話,因為他認為這決定著全書的風格、結構,甚至篇幅,故而《百年孤獨》開頭的這第一句話也同樣含有這種神秘的信息:
”多年之后,面對槍決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人們?yōu)榇税l(fā)明了一個新時態(tài)名詞”將來過去式”來為之命名。
馬爾克斯真正動筆寫作《百年孤獨》僅花了還不到兩年的時間,然而這之后他就引起了世界文壇的一次”**性”的事件,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蘑菇云”讓全世界的讀者為之震撼不已,癡迷而吃驚。
所想、所思、所做——《夏山學?!纷x后感
本文由沙龍實驗班甜辰媽媽寫于《夏山學?!纷x書會之后,字里行間深刻的閱讀感悟以及與日常實踐和正面管教的密切結合,讓人很受啟發(fā),非常享受這種閱讀、分享、感受的過程。
初讀a.s.尼爾的《夏山學?!?,覺得與早年讀的《窗邊的小豆豆》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只是夏山有著濃濃的西方文化色彩,而小豆豆所在的巴學園是日本人創(chuàng)辦的,更適用于東方文化。
說起夏山,每讀一個章節(jié)就認同感倍增,感觸最深的就是養(yǎng)育孩子和家長的問題這兩個章節(jié)。雖然有些地方可能不適合家庭適用,但這樣的分析一言以蔽之,讓我默默地反省。
這本書總是強調自由這個詞,這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是如此的稀缺。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不自由的人往往是焦慮自卑的,心理上也有這樣那樣那樣的障礙,他們得不到真正坦誠的幸福。然而,盡管我們正是在這樣不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但是在為人父母后,卻在一邊糾結著教育方法,一邊又不自覺地用我們曾經承受過的不自由的方式來強權壓迫我們自己的孩子。
這讓我想到了“以愛的名義行傷害之實”這句話,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因為不自由的成長而帶來的各種恐懼,使我們心中晦澀漸漸生出恨意,只是這種恨意也因為不自由而壓抑著,不會時時冒頭,只在累積到無法承受之時才爆發(fā)出來。每每爆發(fā)的宣泄途徑可能各有不同,然而對孩子發(fā)脾氣似乎是很多家長都會使用的途徑之一。
好吧,在讀完夏山后,我也不得不很艱難地承認,我的不自由禁錮了我自己,還試圖禁錮我的孩子,我也將我因不自由的種種憤恨和恐懼,在情緒不能自我控制的時候,尋到了由頭而發(fā)泄到了孩子的身上。這讓我羞愧不已。盡管接觸和學***管教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來路自省,不自由的父母,因為沒有體會過自由,往往也無法很好地分辨自由與縱容的區(qū)別,也許在創(chuàng)造自由的環(huán)境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但是這也不妨礙我們在教育的路途上探索和犯錯。
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就可以做到。
回過頭來說夏山這本書,自己讀,有自己的感悟,讀書會上大家熱烈討論后,又有了新的視角和更深入的領悟。
上學vs不上學
這個話題提醒我,甜辰即將從幼兒園畢業(yè),進入學前班,然后進入小學。沙龍的媽媽們也都心有戚戚焉。
國內的教育環(huán)境、學校制度等讓我非常焦慮。盡管改變環(huán)境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如何積極地應對不滿,是每個人一生都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于是原本就對學前班搖擺不定的我,產生了一個念頭,是不是應該放棄學前班?
選擇高壓學前班會不會是我對甜辰的第二個錯誤選擇?回想起第一個錯誤選擇,真是讓我愧疚不已,也可能真的會讓我懊悔終生。甜辰的年齡還不足以算提前入學,所以當一個小班升入中產階級時,學校就給了一個選擇——繼續(xù)小班還是升學。
因為小班老師對甜辰的評價,我有虛榮心和貪心,選擇了升職。然而,這一錯誤給甜辰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每天,我都怪自己?,F(xiàn)在想來,那些所謂擇校、入學的各種壓力其實都是為了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而找的最堂皇的借口。
這些只是我們因著關于名利關于虛榮關于所謂自尊心的種種雜念而產生的不安和恐懼炮制的枷鎖,我們被這種枷鎖禁錮了半輩子,現(xiàn)在我們自己又去炮制一個,自以為是地把所謂的最好的條件(諸如名校)強加給孩子,要他們“上進”要他們用分數(shù)一爭高下,最終成為一個不會讀書的讀書匠。
讀書會上也有媽媽表示,盡管大家都想給孩子尋找一個如夏山和巴學園這樣自由的學校,可是作為父母,她還沒有準備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泥瓦匠而不是醫(yī)生律師這些職業(yè)這件事。問問你自己,我也沒準備好。如果有一天,甜辰告訴我,她只想初中畢業(yè),不想上學。她準備做一個快樂的店主。我想我可能還會輾轉反側,擔心得失。其實,仔細想想,這個社會的教育已經大不相同了。我們能不能說,這不是我們父母一代一代的扭曲得失造成的?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此負責。
因為我們種下了一個把自己夢想和期望強加給孩子去完成的因,結出了如今以失去自由為代價只拿成績說話只注重所謂名校表象的果。
讀書獲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術業(yè)有專攻,且每個人作為獨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所以與其把孩子們切割成我們要的形狀,不如再好好考慮一下學***諦究竟是為了什么,再來決定我們有沒有權利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吧。
自由vs不自由
“不自由,毋寧死?!薄吧\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笨吹侥釥栒f的自由,腦海里突然就跳出那么兩句,可見自由之于人來說,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可究竟什么是自由呢?到底怎么做才是給了孩子自由呢?讀書會上,媽媽們熱烈討論的時候,都很遺憾的表示,首先就我們自己而言都是在不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從不自由的孩子變成了現(xiàn)在不自由的成年人,從本質上說,我們根本沒有體會過真正的自由,所以我們也無法在教育中很好地界定自由。
非自由父母如何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結合自己的讀后感和大家的暢所欲言,我覺得給孩子自由,首先就是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礎上,用正面管教的最基本工具——和善而堅定,不干涉,該放手就放手,不用**世界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去約束孩子,避免以愛的名義來行傷害之實。
因為沒有自由,所以我不知道什么是自由。真的很麻煩。尤其是現(xiàn)在,教育孩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你找不到界線,把自由變成放縱和放縱,那恰恰相反。學***面管教,有了理論也要實踐,實踐的時候也常常因為界線問題拿捏不準,苦惱彷徨甚至是恐懼,頗有畫地自限的不自由。
想一想,我在給孩子們自由的同時,也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籠子。這也是我在讀了夏山之后很有感觸的地方,我們總是不自覺的畫地自限,一邊標榜一邊又繼續(xù)坐牢,所以不可避免的矛盾掙扎。說到底雖然學到了方法,卻因自己內心隱蔽的恐懼,讓自己對自己要求過高,高的有點好高騖遠了。
關于這種恐懼,稍后細說。
現(xiàn)在再說自由,讀書會后,我在反思每個家庭成員的言行及互動。對于甜辰的各種限制每天都在進行,從日常生活點滴開始。
案例:家里老人經常因為甜辰爬上爬下,對著她緊張萬分地大叫,諸如“不許去那里”“不要爬那么高”“不要動這個”,然后給她貼上“調皮”的標簽,以至于現(xiàn)在甜辰在自己做了更危險或讓人頭痛的事情時,都會以“我就是調皮呀”為理由為自己開脫。盡管早早地意識到老人的方法不妥當,沒有收效就是最好的說明,也不止一次就此溝通,不過老人家的固執(zhí)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這樣的固執(zhí)也是源于他們的恐懼:
子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理念,而他們的部分生活理念隨著時代變遷,或被質疑或被否定,這不僅僅是他們對權威受到挑戰(zhàn)的恐懼,更是他們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暴露在自己一直俯視的子女面前的恐懼),所以作為父母給孩子的身傳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我試著做過實驗,同樣的場景,我和甜辰獨處,給她自由活動的權利,放手讓她自己玩鬧,雖然我只是靜靜地坐在一邊看書,她時不時和我互動一下,然后又各種跑來跑去爬上爬下,但是我沒有出聲喝止,只是偶爾提醒她注意安全。很明顯,當我沒有那么緊張地關注她一舉一動的時候,她反而很有節(jié)制,任何危險的行為,她自己都會斟酌放慢放輕,并沒有讓自己真正身處險境并受傷??梢姡攀趾筒环攀种辉谖覀円荒钪g,效果卻有天壤之別。
不放手的后果,就是孩子在有恃無恐的狀態(tài)下,反而認識不到危險,把危險當成一種求關注的把戲。但是學會放手,孩子們反倒更清楚,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成年人對各種所知和未知危險的恐懼,讓我們變得膽小,進而沒有了探索精神??墒菍τ诤⒆觼碚f,他們要做的就是探索世界。其實孩子探索世界的危險,有時候并不在于孩子,而是在于大人。
好比,我們把滾燙的茶壺放在孩子經常路過的地方,把尖銳的物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把藥片或其他危險的食品放在孩子隨時能吃到的地方,等等。通常這種時候,我們不是去正視和糾正自己的疏忽(其實這也是一種恐懼心理作祟,對承擔責任和后果的恐懼。成年人有趨勢利弊的習慣,害怕承擔那些自己可能意想不到的后果和責任,所以即便是自己的疏忽,也不愿意首先從自身反省開始,也要先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替罪羔羊來擺脫自責),反而是限制好奇的孩子,禁止她這樣那樣,美其名曰是為了她的安全考慮,實際上是給她畫地自限,消磨了他們探索的欲望,扼殺了他們的求知欲。
孩子一旦突破禁錮,我們就開始說教,然后給孩子貼標簽。這一刻,孩子的自由,被徹底忽視了。
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完后書里的孤獨壓的我喘不過氣來,讓人的心情倍感沉重。
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無疾而終的宿命以及每個人孤苦的內心掙扎都在我心中久居不散。
這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不管作者是運用夸張還是想象,那種寓情于景的細致描寫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我不止一次的為烏爾蘇拉的勇敢勤勞而心生敬畏;為布恩迪亞上校沉浮的人生與戰(zhàn)爭的宿命而唏噓不已;為麗貝卡的食土情節(jié)與孤獨終老而深深遺憾;為費爾南達的保守虛偽而啼笑皆非……
馬孔多一百多年來的風雨瀟瀟,實際上是一個無情的輪回。有時候想想,如果生活真的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樣,人類會不會活得更真實,更單純,更可愛呢?
總之,看完書覺得很可悲??赡苁俏易约簩酪约拔靼嘌赖奈幕簧趿私猓又踝x此書,未能完全領略作者其中的奧義。
《百年孤獨》里奧雷連諾上校晚年不停地做金魚。金魚一共十六條。他每天都做兩條,達到二十五條時,他又拿它們在坩堝里熔化,重新開始。阿瑪蘭塔的晚年是在縫制殮衣中生活的。她白天縫,晚上拆,直到死。
烏蘇娜瞎了之后發(fā)現(xiàn):當其他的人在房子里漫不經心地來來去去時,烏蘇娜就憑自己剩下的四種感官注意別人的活動,使得誰也不會突然撞著她;很快她就發(fā)現(xiàn),而家里的每個人卻沒覺察到。他們每天走的都是同樣的路,重復同樣的動作,同樣的時匆?guī)缀跽f同樣的話。這個家庭里發(fā)生了無數(shù)巧合的重復,就連愛上姑媽這種事情也隔了兩代人之后重復發(fā)生了。重復,幾乎是每個人生命里最大的一件事。起床、洗漱、上學、上班、回家、吃飯、睡覺……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重復著過日子。如果你仔細回顧,會猛然發(fā)現(xiàn)你幾個禮拜、幾個月幾乎都是這樣的日子,毫無特色。尤其是中年以后的人。
有時候我在想,平淡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年輕的時候誰都想熱烈澎湃的生活。但那也累。過上幾年就吃不消,想要安定。可一旦安定了,冷寂了,日子開始重復了,又倍感無聊。無聊得可怕??膳碌骄窨仗?,坐吃等死。
文明從不包容孤獨
——記《百年孤獨》
很久以后,我還是會想起合上書頁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窗外正下著雨,連綿而漫長,無端的像極了馬孔多的那場看不到盡頭的大雨。仿佛可以讓世界青藤滿墻,封住里頭回憶眼神明亮。它沖走了原定的考試,卻沖來了不遠的離別。其實本也不差著多少,但就如一葉柳片飄落湖心,寂靜于無形之處,悸動于有形之所,漣漪不斷,猝不及防。
枯木逢春,有時候聽起來像是一個故事的開始,但有時候也許僅僅只是一個故事的結束。
而這是一個開端在名為馬孔多小鎮(zhèn),終止于一場颶風的故事。
布恩迪亞家族的先驅們駐足于南美大陸這塊土地,過著光怪陸離的生活。偶有吉普賽商隊尋著鳥鳴清脆誤入這迷宮中的小鎮(zhèn),他們帶來冰塊,帶來失眠癥,帶走男孩,留下預言書。形形色色,不過是所謂文明的產物。這也曾是一個未被文明問津的凈土,可它后來還是有了火車內戰(zhàn)和香蕉公司??葜∪~,那些腐朽的葉子縈繞在小鎮(zhèn)的上空,最終都抵不過一場颶風卷個干凈——再也不會重現(xiàn)大陸的馬孔多,再也不會重現(xiàn)大陸那百年孤獨的布恩迪亞。
馬爾克斯構建了這樣一個世界,與世隔絕,遺世獨立。然后看它被文明腐蝕,被孤獨吞噬,去留下一卷無人能解的羊皮卷讓他們去看破命運的詭譎,踽踽獨行走向終結,其實,這未嘗不失為一種浪漫,布恩迪亞家族的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孤獨,而同名的卻總也避不開相似的命運。當他們齊聚一堂,孤獨漫延于血脈,貫穿著生死,這就是一種輪回,永無止境。沒有人逃得過孤獨,孤獨才是真正的魔鬼。
第一個被綁在樹下,最后一個被螞蟻啃噬。這樣一個跳讀羊皮卷而探索到的家族讓人心驚。何塞癡迷的煉金術,烏爾蘇拉堅守的家族,奧雷里亞諾制后又融的小金魚,阿瑪蘭妲縫過又拆的壽衣;以及永絕于世的勇氣,萬水千山的女王,終歸于天的美人。他們各自孤獨,并各自沉溺。這像一截火車,時時妄圖偏離軌道后肆意狂奔,但卻始終掙不開腳下規(guī)定的道路,似命運三女神紡錘上的紗線,筆直的通向……死亡。
這僅僅是流淌在美洲大陸的孤獨,魔幻與現(xiàn)實的交融;這還是一直隱藏于世界的孤獨,著書與獲獎的交織。凝這八代人的世界于一本書,短短翻過的幾頁也許就是他們的一生。忽覺光陰荏苒,紅顏轉瞬枯骨,青絲驀地華發(fā)。無關悲喜,只讓人想合上書頁輕輕嘆一口氣。
人生無根系,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已是非常身。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這是我在讀完《百年孤獨》后的感受?!栋倌旯陋殹繁蛔u為“再現(xiàn)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
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不斷重復,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無論消極又或是積極都無法擺脫孤獨。在這個可怕的循環(huán)中,能看到布恩迪亞家族所代表的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活狀態(tài)。
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經歷了從純樸的鄉(xiāng)村生活到戰(zhàn)爭、革命,接著殖民入侵的西方思潮的沖擊,最后,一切歸結于平靜的絕望,正是拉丁美洲歷史的演變和社會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在初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產生人物已經死去,卻又復活的錯覺,這正是因為故事主人公常常采用相同的姓名,而作者正是通過不斷重復的姓名與七代人的復雜關系來加深整篇小說的魔幻孤獨色彩。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記住了那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边@是我讀《百年孤獨》中最為喜歡的一句話,生命中最重的事往往在死前才會想清楚,或許欣慰,又或許會很,但一切都無法重來。人活在世人總需要一種精神寄托,而布恩迪亞家族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義,他們害怕自己陷入孤獨中,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反抗孤獨,但他們生存卻又離不開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起需要一位合格進去的領導者,而衰落也只需要一代人不如一代人而已。小說的結局在奧雷良諾·布恩迪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后瞬間,布恩迪亞家族連同小鎮(zhèn)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到“羊皮紙手稿所記載著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p>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壓抑的,這本書幾乎全部是孤獨和頹廢,作者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個家族的孤獨和頹廢。在這個家族中親人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突出了么而克斯所謂的“孤獨的含義”,孤獨就是不團結。
《百年孤獨》對于現(xiàn)在仍然有警醒的作用,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孤獨。
每個人由于天生基因、后天經歷的不同,其眼里的世界都不盡相同。當一個人把自己眼里的世界,用無論音樂、繪畫或者文學等任何形式表現(xiàn)出來時,其他人哪怕再客觀,對作者了解再深入,也會根據(jù)認知力的局限的或受已有的觀點和喜好的影響,對其產生形形色色有偏差的解讀。即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除了閱讀《百年孤獨》和準備寫這篇文章前看了百度百科對這本書的介紹外,沒有同作者更多的交集,也沒有對作者生活的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習俗有任何的了解。并且,我有我的個性和經歷,我具有搞技術工作的人的理工科思維方式。因此,注定我的這篇文章,不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看法。
這本書我連看了三遍。
第一遍,我被其天馬行空怪誕離奇又順理成章妙不可言的表述方式吸引。當時我的感覺是,這本書內涵太豐富,而以我的智商,未必能領略其中一二。我在頂禮膜拜中迫不及待地看完這本書,對其中重復使用的N個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人名,以及錯綜離奇的人物關系也無暇梳理清楚。就如同墮入一見鐘情的情人的情網(wǎng),被其富有獨特氣質和魅力的外表,蘊含太多灼見的思想吸引,難以掩飾傾慕之情,急于了解關于他更多的東西。同時,受書中人物無望的孤獨氣質影響,我的心仿佛也逐漸冷卻凍結。
第二遍,由于是緊接著看的,我依然處于熱戀狀態(tài),在我親自賦予情人的閃耀光環(huán)中,在其幻景環(huán)生、深邃寬廣的懷抱中,我又一次忘情暢游,洞察人間細微、領略世間萬象。而心中那份孤獨,更加冰冷堅硬。
第三遍,還是緊接著看的,但由于見慣和了解的深入,情人頭頂?shù)墓猸h(huán)已不那么耀眼奪目,熱切的心情也逐漸恢復冷靜,我才可以按照自己理解能力的節(jié)奏瀝清人物的名字和關系,才可以用心領悟作者每一個表象后隱喻的事實。此時,心中凍結成塊的孤獨,已到了我不愿容忍的地步。
不得不承認,《百年孤獨》非同尋常的表現(xiàn)藝術,就像梵高壓抑迷亂的畫作,巴赫深沉悲壯的樂曲那樣,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撥通讀者大腦中前所未有的神經元連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罷不能地隨著作者的牽引穿越百年滄桑,閱盡馬孔多那個特定時空里,個人情欲的巔峰和心靈的谷底,家族注定的興旺和無望的衰落,社會暫時的繁榮和實質的倒退,最終看透世相,淪陷于孤獨。對于我來說,這種孤獨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頭、一塊冷漠的冰塊或一坨堅硬的鋼鐵,可以刀槍不入但失去了女人柔情似水卻具有滲透化解以柔克剛的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優(yōu)越感。這不是我喜歡的狀態(tài)。歲月的磨礪雖然也給了我的小心臟一個堅硬的外殼,但只是為了呵護內里的柔軟、溫暖。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比馬爾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這些智慧和想法表達出來,讓人們喜歡看,能打動人、震撼人,甚至對讀者產生更久遠實質的影響,需要的是表達的藝術,而馬爾克斯恰恰掌握了這門藝術。
《百年孤獨》陸陸續(xù)續(xù)地用了一個多月時間終于看完了,這是一部意識流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小說,作者馬爾克斯用這樣一種獨特的寫法,描寫了南美一個叫布恩蒂亞的家族和馬貢多地區(qū)的衰亡史。
讀完這本小說,我閉上眼睛,思考這本小說想表達什么?可是一無所獲。也許這就是意識流小說的特點,即表現(xiàn)一種情緒,一種情緒。
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下午,我在實達一區(qū)公寓租的小房間里讀完了這本小說。在讀最后幾章的那幾個小時中我尤其感覺到一種孤獨感和一種生命的無奈感。我情不自禁的想到自己的處境,想到自己一個人在福州打拼的生活,想到了生活的艱辛,想到了家鄉(xiāng),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女朋友,想到了自己的老年及死亡,想到了生活的意義等等。
馬爾克斯對于生活也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筆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開朗還是封閉,是堅毅向上還是墮落腐化,不管他們的生活是積極向上還是紙醉金迷都給人一種深深的孤獨無奈感,他們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他的作品中的世界雖然經歷了幾百年的發(fā)展,但仍然是愚昧落后,沒有任何進步。相反,它正在逐漸下降。
那他要表達什么呢?或許可以把這部作品當做一部心理學的小說來看,每個人內心深處其實是無比孤獨的,即使他有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活動來塞滿自己的生活,也許在他內心的某個角度還是充滿著孤獨。
他或許還想表達的是對人的能動性的否定,布恩蒂亞的家族不乏精力旺盛想把家族打點好的人物,可是到最后家族還是不可避免的衰落,被一陣颶風吹散。
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是候,我想我寫這篇文章有什么用?我死了以后,這篇文章又在哪里?能被幾個人看呢?
如果大到整個世界,人們每天這么營營茍茍的生活著到底有什么用呢?也許我們可以給后代留下一些文物,但在人類毀滅之后呢?地球毀滅以后呢?
這里貌似是宣揚了一種悲觀的無為主義論?它不符和主流社會價值觀,但仍有其存在的意義。
那作者又告訴了我們什么解決的辦法了么?
仔細想想還是有的?
教育筆記《有關百年孤獨讀書筆記集錦》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筆記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不容爭辯,當我們化身為孩子們的老師,我們應該學會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而教育筆記有助于提高老師的教育水平。你知道一篇教育筆記應該怎么書寫嗎?急你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有關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精選”,請閱讀,或許對你有所幫助!每樣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一面,同樣也有陰暗脆弱的一面,一個人如...
探討與“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相關的話題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在讀了作者寫的作品以后,讓人心情愉悅。我們可以用文字將所思所想書寫下來,你會寫作品讀后感嗎?感謝您的閱讀!...
毋庸置疑,作為新入職的教師,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教學方式與他人進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筆記可以促進老師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你了解如何寫出優(yōu)秀的教育筆記呢?我們的小編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合集,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書中描述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都是孤獨終老,經歷大致相同。在馬孔多...
隨著時間流逝,總有那么一些作品讓我們記憶深刻,推薦各位去閱讀作者寫的作品,里面的故事一定會震撼到你。如何快速寫好一篇作品的讀后感?以下的“百年孤獨讀書筆記”主題相關內容,是編輯特意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