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2023城記讀后感(經(jīng)典四篇)

發(fā)布時間:2023-08-30

城記讀后感。

每個人都應(yīng)該寫過作文,作文有助于人們流露真情實感,寫好文章需要我們用心對待,到底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小編推薦你不妨讀一下2023城記讀后感(經(jīng)典四篇),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城記讀后感【篇1】

讀完老舍先生的《貓城記》后,又查找翻閱了當時的社會背景, 作品背景是在中國發(fā)生九一八事件之后,當時國內(nèi)政治正值黑暗不堪、時局混亂的時期。

這部作品從序言開始就充滿了諷刺。他這么說道: “《貓城記》是個噩夢,為什么寫它?

的原因:吃多了?!崩仙嵯壬鷮ψ约哼M行了一個大大的諷刺,因為吃飽撐的寫了它。

當然,我們都知道事實并非如此。通過反諷,我們可以向當時的社會表達我們的不滿和悲哀。 借描寫火星貓人民族的衰亡,影射舊中國**的腐敗無能、盲目自大,人民族麻木愚昧和崇洋媚外的奴才心理。

對于貓城真正的的寫作動機,老舍先生自己這樣說過:“我之所以揭露他們(貓人)的壞處,原是由于愛他們,也是無可否認的。 我愛他們,慚愧!

我到底只能諷刺他們了?!笨梢娎仙嵯壬囊黄瑧n國憂民之心。

1932

對大多數(shù)不太熟悉歷史的人來說,1932年可能是動蕩的一年。說大概,因為可能沒辦法說出那一年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可是震驚中外的 “九一八 ”事變沒過多久, 1933年初日軍攻入熱河。整

個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都在戰(zhàn)火紛飛中度過,沒可能1932年反而是

平靜的一年。

事實上, 1932年發(fā)生的事情不少,僅就國內(nèi)的局勢來看:

年初,日軍占領(lǐng)錦州,標志著對東部三省的全面占領(lǐng);

5 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發(fā)出《反對國民黨出賣淞

滬協(xié)定通電》,緊接而來的6 月,中共還要忙著布置第四次反圍剿的諸多事宜。

也是在這一年, “建軍節(jié) ”正式出現(xiàn),直到今日仍在慶祝。 以上的只是這一年發(fā)生的部分大事,選出這些,是因為我覺得

它們和老舍在1932年發(fā)表的諷刺**《貓城記》有對照關(guān)系。 火星上的貓國貓國里的貓人

1932年, “人民藝術(shù)家”老舍發(fā)表**《貓城記》。當然,那個時候,還并沒有出現(xiàn)“人民藝術(shù)家”的稱號,甚至 “人民 ”的意義恐怕還不那么明晰??墒菑倪@部作品里,仍可以看到一個有良知的,為了人民傷痛的作家,那如同黑暗中的星光一樣的品格。

在許多人的印象里,老舍因為《駱駝祥子》(1936 )、《四世

同堂》( 1944-1948)、《茶館》( 1956 )而,事實上這部《貓城記》比他的這些代表作完成得都要早。也與代表作們不同,《貓城記》是一部充滿幻想元素的**,講“我 ”和友人駕駛飛機來到火星, 卻因為飛機失事,朋友身故,而“我 ”遇到了一群貓人,來到貓國, 有了許多體會和經(jīng)歷的故事。隱藏在貓國背后的,是當時的中國。

這隱藏得并不高明和隱晦,畢竟外甥(1932年,老舍 33歲,想必外甥也不大,還因為只用十斤蘋果就堵住了他的問話)都能看懂背后要表達的意思。老舍在自序里說:《貓城記》是個惡夢。

惡夢好歹會醒,可身在當時社會的人們,有這切膚之痛,還要保持希望, 一定十分辛苦。 “二姐嫌它太悲觀,我告訴她,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 ”,這話是安慰二姐,還是催眠自己?貓人貓人,說到底還是人,貓只是托詞罷了。

有一些文章說老舍在1932年就預(yù)言了南京大**,因為在故事的最后,矮子貓人們把貓國的貓人們**得差不多了(矮子貓人, 以及其他的一些描寫,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日軍)。先不說若老舍真的有預(yù)言能力,在那個年代預(yù)言這么可怕的事情可能會被無知恐懼的老百姓投石砸死,只說這些文章都忽視了在這個亡國滅種的悲劇里,是貓人自己失卻了人格,哪怕最后兩個貓國人,都是互相撕咬至死,最終才有令“我 ”扼腕的后果。

在貓國里不斷想念著快樂、幸福中國的“我 ”與貓國的悲觀的貓人小蝎,我想都是老舍本人。他為自己構(gòu)造了這個與當時的中國無

比相似的貓國,卻說自己來自地球上的光明的中國,仿佛是在文學(xué)

作品里把自己沒有的東西補全,但又不忍心放棄自己,所以“我 ”是老舍,小蝎也是老舍,“我”表達著對在黑暗中掙扎著的中國,不思進取的國民的痛惜;小蝎表達著在黑暗中的中國的老舍那悲觀的情緒。

他不責怪國家的軟弱和強權(quán)。他只是不怪人民沒有戰(zhàn)斗。他不相信如果所有人都反抗,如果人們知道如何合作,他們就會失敗。即使失敗了,也是有尊嚴的失敗,脊梁也不會彎曲??墒撬吹搅藶榱苏急阋恕榱藗€人利益不惜踩踏別人尊嚴的人,看到那些邯鄲學(xué)步的教育,他不想悲觀, 可是現(xiàn)實容不得他不悲觀!

國民失了人格,國便慢慢失了國格。沒有人愿與沒國格的國合作的。我們承認別國有對貓國不講理的地方,但是,誰肯因為替沒有國格的國說話而傷了同等國家的和氣呢?

火星上有許多貧窮國家,他們不會因為貧窮而失去國際地位。國弱是有許多原因的,天災(zāi),地勢都足以使國家貧弱;但是,沒有人格是由人們自己造成的, 因此而衰弱是惹不起別人的同情的。

他借別國的貓人的口,說出上面的話。如果說狂人看到的滿紙

都是 “吃人 ”二字,那么在這本《貓城記》里,我看到的全是“屈服 ” 二字:對外國人屈服、對迷葉屈服、對不公屈服,對所謂的現(xiàn)實屈服,對懦弱屈服

那兩萬年歷史最古的貓國,可不就是當時的中國,大家做著**上國的夢,吸食著鴉片;那些學(xué)者喊著應(yīng)該多娶幾個老婆,如同 “一個大星總要帶著幾個小星”,多熟悉!這不就是辜鴻銘說的“一個茶壺可配四個茶碗”;喊著要革命啊革命,到頭來是革了誰的命,反而把哄(黨派)的頭領(lǐng)舉上了皇位;外國人入侵了,皇帝和大臣先跑,還下了法令說老百姓不準跑;文物、書籍,一切只要還有點價值的,都換了錢,而這錢卻叫“國魂 ”;為了民族大義甘愿赴死的義士,死了以后不過成了來往人的談資:呀,那個大壞蛋抓住啦!

為了什么而死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又有熱鬧看啦!

讀的過程中,我時常覺得,長歌當哭。有些話是不能直白地寫出來的,動搖民心。但像這樣諷刺地寫,恐怕很多人真的把它當成笑話了。

但又或許不點破,老舍才能躲在貓國的故事里盡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可是情到深處,仍不免露出馬腳,只看他好幾次不再說“貓人 ” 而說 “人類 ”,以及最后 “我 ”無處可去,還要回貓城,因為那里是“我 ” 的家。

城記讀后感【篇2】

由賈樟柯執(zhí)導(dǎo)的《24城記》以記錄片的手法,再現(xiàn)了1958年成發(fā)集團(420廠)從初創(chuàng)遷移到成都,而現(xiàn)在將面臨又一次變遷的一段真實歷史。影片中,呂麗萍、陳沖等著名演員的表演貼近現(xiàn)實生活,代表了國有420工廠的歷史風貌。

影片名《24城》,這也許是一個標題黨,剛開始,我則誤解了它。以為《24城》講述的是因國家建設(shè)需要,從祖國的東北遷移到四川成都來的人員,他們分別來自24個城市??吹胶髞恚帕私饬恕?4城》是原來的成發(fā)集團用土地置換的方式搬遷到新的工業(yè)園區(qū),而原來的廠址上將開發(fā)成一個地產(chǎn)的住宅項目名稱。

雖然它取自古詩“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華” ,寓意美好。可跟影片的主題關(guān)聯(lián)并不大,且有廣告的嫌疑。

時光流轉(zhuǎn)與時代變遷漸漸褪去耀眼的光環(huán),留下的則是無盡的落寞與慨嘆。復(fù)雜年代里不可忘卻的集體記憶。如今,它已成歷史。

影片截取各個時代的代表人物,展現(xiàn)420家工廠的風貌:50年代的大麗,1958年隨老廠從沈陽遷至成都,成為工廠第一代女工。她無法忘記千里之外遷徙的痛苦,因為在這條路上,她失去了她的孩子。

上世紀60年代下崗女工侯麗君樂觀而堅強。她這一代人經(jīng)歷了從計劃經(jīng)濟到市場經(jīng)濟的轉(zhuǎn)變。他們是改革的犧牲者與奉獻者。上世紀70年代,新一代員工的子女趙剛有了多種選擇。

娜娜是上世紀80年代第二代工人的子女。他們目睹了父輩再就業(yè)的艱辛。從任性到理性,這是一幅歷體的立史畫卷,真實地呈現(xiàn)在每個人面前。420工廠的歷史是半個世紀中國的歷史。每420個人的故事都是當代史。特別是有同樣國企經(jīng)歷的人,他們更能感同身受。

老區(qū)開發(fā)保留了小部分的廠房。其他開發(fā)為華潤二十四城商住區(qū)。歷史已經(jīng)留在了老廠區(qū),在行將消逝中。而工業(yè)園新區(qū)則蘊涵著420廠的未來。

每個人都是一本精彩的書。翻開它,書中圖滿了絢爛的色彩。曾經(jīng)的艱辛,曾經(jīng)的艱苦跋涉,曾經(jīng)的輝煌,都已經(jīng)過去了。

然而,420名工廠工人不會忘記,他們的青春和汗水曾經(jīng)在這片熱土上蔓延。共和國不應(yīng)忘記,他們?yōu)楣埠蛧陌l(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城記讀后感【篇3】

貓城記讀后感并且在各國都很受歡迎,被認為是諷刺**中的精品。前蘇聯(lián)的一本頗有影響的雜志《新世紀》發(fā)行了老舍的《貓城記》,**后又出版了單行本,發(fā)行了70萬冊。

《貓城記》是以一個科幻**的形式出現(xiàn),講我一個中國人坐航天飛機到了火星。所以我遇到了地球上最糟糕的國家之一的人們,貓城人。這個國家的人貪、懶、老、腐、惑、笨,反正世界上最惡毒的詞在這個國家也不能用得太多。

他們不勞動,不講衛(wèi)生,怕水不洗澡,最懼怕的就是外國人,他們不吃飯只吃一種叫做“迷葉”毒品。

這個國家上的人以各種手段想方設(shè)法的得到“迷葉”和“國魂”為此不惜隨意殺人。這個國家的人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各種政黨——哄,但是都以皇帝給“哄”們“迷葉”而不了了之。這個國家的人喜歡看熱鬧,而且不遵守規(guī)矩,有點錢的人就是娶老婆和妾,然后就是“哪什么”。

連年輕人也是非常的麻木,學(xué)者更是一塌糊涂,古董全部變賣給外國人來換取外國人的東西和“迷葉”。只要與外國人打起仗來就作鳥獸散。

聽到我的上述描述,你像不像想想一下當時的中國不一樣?此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揭示了中國人民的許多最根本的罪惡?!敦埑怯洝吩⒀曰孛鑼懥巳穗H關(guān)系的復(fù)雜,嘲諷了人的劣根性,具有超越國界的世界性。

當然,老舍寫這本書時,誤解了馬列主義和紅軍。他把紅軍的長征描述為逃跑,向外國人投降,這是錯誤的。這也是老舍自殺的直接原因,因為**對讀這本書不滿意。**看了這本書后,大怒:

這簡直是在污蔑中國,批判!

于是,懦弱的老舍先生投河自殺了。這時,老舍先生不知道諾貝爾文學(xué)獎為他立下了功勛,他選擇了向世界告別的道路。諾貝爾文學(xué)獎從不給死去的人,無論他多么好的著作,多么名聲顯著。

所以老舍先生當之無愧的第一名被取消了。就這樣,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了第二名。1968年,獲勝者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由于種種原因,《貓城記》后來沒有出過單行本,收在《老舍文集》中。

貓城記讀后感(三)

如果讓我說對我影響最大的作家,我只能讓王小波坐在前排,雖然我很不情愿。追求王小波是多么庸俗的事??!但是我沒有注意,所以小波先生影響了我。

往后排,免不了還要庸俗:鄭淵潔。第三排并排坐著老少二位:

老舍和王朔,魯迅先生落后半個身位。幾位先生只有最末一位幫我提升了一點品味!我也想說列夫·托爾斯泰,我也想說馬爾克斯,我也想說卡爾維諾,我也想說米蘭·昆德拉,但是拿望遠鏡看看這幾塊料,都排到門外面去了,真是不好意思找他們來裝點門面。

我一點都不為我的趣味而自豪!

魯郭茅、巴老曹,在六大名流中,陸和老我看得最多,老舍我最喜歡。至于現(xiàn)代作家,我可以毫不臉紅地說老舍是我的最愛。如果你不太喜歡老舍,就不要和我談老舍。我見過很多老舍!

忘了誰說錢鍾書是學(xué)者的幽默,老舍是市民的幽默,趙樹理是農(nóng)民的幽默。學(xué)者的幽默領(lǐng)教了一點,也不過是耍嘴皮子掉書袋,我喜歡;市民的幽默更貧,幽默地徹底,就是為了幽默而幽默,不招笑還叫什么幽默!農(nóng)民的幽默我體會的比較差,還是短練呵。

老舍茲一打算幽默,就不帶點別的,也不專為弘揚什么鞭撻什么,先幽一默再說。這里面做的最足的是《牛天賜傳》,從頭貧到尾,一點正經(jīng)沒有。如果老舍只能幽默,那他就不能在六大中占有一席之地。老舍又重又重又幽默。

《四世同堂》、《駱駝祥子》夠沉重,也不是從頭到尾的沉重。魯迅先生有幽默感,但他的性情很強。他自己也可以很幽默。其他人取笑他。一個幽默的人應(yīng)該先放下自尊,先踩自己,再踩別人。

老舍看到了人民的苦難,不想把他們救活在水火之中,而是希望他們在水火之中含淚微笑,這就是老舍與魯迅的策略之不同。老舍知道自己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這話沒有影射魯迅的意思,我同樣贊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倘換作我,我做老舍,在旁邊給魯迅鼓掌叫好,唉,就是這么沒責任感這么麻木不仁啊我,沒治;魯迅先生,您批評我吧。

《貓城記》是老舍眾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藝術(shù)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膚淺;另一方面是對革命對共產(chǎn)主義的認識比較“落后”,對國民性只有批判沒有建議——讓老舍這樣的人提出建設(shè)性意見太勉為其難——和極其悲觀主義的論調(diào),因此這部**一直不被推薦。除非有人對老舍特別感興趣,否則他們通常不會注意這本書。

《貓城記》是一個直露的寓言,講的是“我”登陸火星在貓國的所見所聞。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在《我怎樣寫〈貓城記〉》里面老舍提到了威爾斯,不知道是不是寫《世界大戰(zhàn)》那個威爾斯;倘是,老舍是看過科幻**的。

《貓城記》科幻是虛,暗喻是實,反映的還是當時舊中國的生態(tài)。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讓人一看就明白了。**放大國民性,就像一幅漫畫,夸大了當時中國人的缺陷。

但老舍的筆是市民的筆,眼是市民的眼;他寫的是那些被踐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沒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這部**老舍不是奔著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別幽默,饒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但是沒有幽默和深度,**的可讀性很低。我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對現(xiàn)代文學(xué)不太了解的人,因為這本書讓我們知道,在上世紀中葉,有人寫了這樣的文章。

1930年代的人中國人,也不都是悶子。

貓城記讀后感(四)

《貓城記》被認為是老舍先生一部另類的作品,而讀者也通過這部作品認識了一位“另類”的老舍。這些“另類”也許源于人們未能從中找到老舍先生一貫幽默的筆調(diào)、社會底層那些小人物的悲歡離合,還有那些讓人感覺親熱而溫馨的濃濃的京味。而失了幽默、小人物和京味的《貓城記》,在它一經(jīng)出版就遭到了各種各樣的非議,甚至三年后,老舍先生在他的《我怎樣寫》一文中,也說這部作品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多年后的老舍,便不得不連篇累牘地為這部失敗的作品寫出檢討文字,甚至先生那謎一般的生命永逝,似乎都與這部“另類”的作品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關(guān)系。

在歐洲老舍研究界享有權(quán)威地位的保爾·巴迪先生在他的《**家老舍》一書中對《貓城記》也有著同樣具有新意的另類評價,他認為**“揭示了當時普遍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某種思想狀態(tài),這是這部**所獨特的貢獻,……我們對作家由此而透露出來的某些獨創(chuàng)性的思想不應(yīng)漠然視之?!?/p>

也許,藉著**這些獨創(chuàng)性的思想,我們可以稍許地撩開《貓城記》的神秘面紗,走近一個“另類”的老舍。

給我們另類感覺的首先是作品的形式。

《貓城記》在文體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長期以來被冠以寓言**、諷刺**、科幻**、奇遇**、幻寓**等等名稱,由此可知它荒誕的外衣首先給人們帶來的認知上的不確定性和無所適從,以及認知心理上的強烈沖擊。

在《貓城記》中,我們幾乎處處可見諸如《美麗新世界》、《神曲》、《辛巴達歷險記》、《格列佛游記》、《阿麗思漫游奇境記》、《最先抵達月球的人》等西方奇遇游記中故事構(gòu)建的影子,同時又不乏來自中國的《新西游記》、《地府志》、《地下旅行》等幻寓出奇、譏談世風的成分。其中,與西方歷險相同的故事結(jié)構(gòu)不僅是一種摹仿形式,也是對烏托邦精神的繼承。而中國傳統(tǒng)的譴責諷喻**給予《貓城記》的又是貓城諸多景象所反映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社會的影兒。

老舍是一位特別關(guān)注政治、社會和文化的作家。他對烏托邦的關(guān)注和繼承不僅表現(xiàn)在形式上,而且表現(xiàn)在整個精神世界上。老舍又是一位寫實主義的作家,他在《文學(xué)概論講義》中這樣描寫寫實主義者的烏托邦理想:“幾乎沒有文藝作品是滿足于目前一切的,烏托邦的寫實者自然是具體地表示對現(xiàn)世不滿,而想另建理想國。

”這是老舍最早提及烏托邦的文字,它的寫作時間是在1930年到1934年間。最早提及“理想國”是在1934年寫的《小病》中,最早提及“地上樂園”是在1935年到1936年間寫的《我怎樣寫》中。而在《貓城記》中,同樣也寄寓著鮮明的烏托邦理想。

**認為:“假如有好的領(lǐng)袖,貓國就一定有希望,在我的心中起了許多許多色彩鮮明的圖畫:貓城改建了,成為一座花園似的城市,**、雕塑、讀書聲、花、鳥、秩序、清潔、美麗……”

寫實家對于現(xiàn)實的批判是永遠基于一個指向未來的“他者”的,而烏托邦就是現(xiàn)實的“他者”形象,它永遠以棄絕現(xiàn)實的面貌出現(xiàn),而且永遠激蕩著烏托邦主義者對于建構(gòu)未來社會的高度熱情。在《貓城記》中,這種熱情是藉著貓城的徹底毀滅迸發(fā)出來的。在老舍筆下,貓國是一個“我祖父敷衍,我的父親敷衍,我敷衍,那些青年們敷衍”的無望的國度。

貓國最終亡國滅族,連一點希望都沒有存留,這種徹底而決絕的態(tài)度來自**信仰中罪性死亡而神性回歸的出死入生的理念。在老舍看來,只有徹底的毀滅,才會有完全的建構(gòu),它也許使我們感受到了“末日審判”的顫栗,然而《貓城記》又決不是一部絕望的沉淪之作,它的字里行間依然跳動著熾熱的愛國情感,在作者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關(guān)照中,這種對社會的全面揭露和否定,只為催國人猛醒。假如貓人能醒,那個鳥語花香、書聲朗朗的貓國也許就不是幻想了。

如果我們探源老舍先生的烏托邦情結(jié),除了貧苦的出身和社會時代因素外,對于作為**信徒的老舍來說,宗教體認和宗教情懷就不能不說是他接受烏托邦思想的一個“前理解”基礎(chǔ)了。

在**教思想中隱含著一種深刻的社會主義烏托邦思想,即“天國烏托邦”。早期的空想社會主義籠罩著濃厚的**教色彩,許多空想社會主義者本身就是虔誠的信徒。**宗教所倡導(dǎo)的正直善良、廉潔自立、渴望正義、樂于助人等優(yōu)良品質(zhì),是社會主義運動與宗教的相容性。

早在1922年老舍先生翻譯的寶廣林作品《**教的大同主義》中就有這樣的話:“以犧牲精神,使社會安堵,是福音之所在,即天國也!……平民感覺社會之黑暗與經(jīng)濟之不平者深,……是平民由覺悟而發(fā)現(xiàn)其理想之國家,……一面有世界共產(chǎn),一面有國際聯(lián)合,……以求建設(shè)**之新紀元焉!

……必須以上帝之圣靈,感動之,約束之,而后圣潔美滿之社會,可實現(xiàn)矣?!袢丈系壑`,仍蓄于世人心中,繼續(xù)前進,驅(qū)世界際于真善之域,提高斯世,即是天堂?!?/p>

老舍的烏托邦理想是一個簡單的社會主義烏托邦理想。在這個理想的國家里,天堂的形想是明亮而生動的。把我們的視野從烏托邦的天國拉回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貓城記》所反映的現(xiàn)實影像同樣是鮮明而生動的。

1932年的中國,國民正為**和**的橫行所苦,軍閥在各自的地盤上作威作福,還強迫饑餓的民眾夾道歡迎他們這些所謂保護者,甚至鼓動自己的軍隊到鄰近地區(qū)搶劫。在北方地區(qū),每年有近1400000難民從滿洲逃進關(guān)內(nèi),人民群眾處在戰(zhàn)爭的威脅與****的雙重苦難之中,民不聊生。而在貓國,迷葉林的所有者們?yōu)榈钟鶕尳僬卟坏貌黄赣猛獍钊藢で蟊幼o,更可悲的是,自己手下的護衛(wèi)軍同樣是劫匪!

而校園內(nèi),一幕接一幕的慘劇也在不斷地上演,正如《貓城記》中所描寫的,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大學(xué)校長、教授被瘋狂的學(xué)生非法監(jiān)禁。

當《貓城記》開始在《現(xiàn)代》刊物上**后的第二個月,即1932年9月,**就披露了北京一批教授控告故宮博物館管理當局偷賣文物的新聞,**一時嘩然,當局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事實。這又何嘗不是貓國那個被盜賣已空的博物院的翻版呢?

把這些鮮活的現(xiàn)實從中華大地移向遙遠的貓國,這種時空的錯位給了我們陌生感,從而實現(xiàn)了作者的話語策略,同時也傳達給我們又一種另類的感覺,那就是作者悄然改變了的觀察視角。

寫作《貓城記》的1932年,是老舍在英倫度過了五年教書、讀書、寫作的歲月后回到混亂不堪、強敵環(huán)伺的祖國不久,此時的他對現(xiàn)實政治和國事民瘼的關(guān)懷已有了一種全新的視角,那就是以“他者”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曾置身其中的古老文明,對其進行文化反觀的新視角。

貓國的天空布滿了絕望的陰霾,但這位外來的闖入者卻試圖用一種感傷的文化構(gòu)想去描畫一個理想的現(xiàn)代中國。

在貓城,塵世間的種種弊端、黑暗、殘缺、壓抑和匱乏,在外來的觀察視野里被放大,使它們與現(xiàn)實世界構(gòu)成了雙重關(guān)系,而這個觀察者本身又與他心中理想的世界構(gòu)成了雙重的關(guān)系,這種強烈的雙重對比關(guān)系不僅讓我們因其中的絕望情緒而顫栗,它讓我們聯(lián)想到末日審判時白色大寶座前的毀滅,但同時又讓我們隱隱感受到一份對理想國度的激情盼望,它讓我們看見對天國翹首的**信徒臉上的榮光。我們之所以得以看見他們,乃是因為作者的筆端涌流著愛的激情,這是一種強烈的對土地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

在貓城,鄉(xiāng)村的劣紳、街面上的庸眾、官場上的群丑、校園里的**、儒林中的敗類、軍隊里的懦夫……一切合乎一般公眾價值觀的美好事物都被顛覆,失去了全部的意義。然而這種顛覆的后面涌動著對理想國度的翹盼激情,激蕩著一種來自信仰的堅定意志,從而使這種顛覆性的描述充滿了強勁的道德力量。這種道德性的顛覆是一種笑謔,也是一種諷刺,不過它也是雙重性的,它也將自己的鋒芒指向笑謔者和諷刺者自身。

在這個充斥著絕望氣息的貓城,觀察者和敘述者成為唯一的被取消者,他被取消的理由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他來自異域,在他的血管里流動的是別樣的鮮血,它提供了一種可能的空間,這種空間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他是一線希望?貓城的唯一救命稻草?

對西方異域文化的渴求?抑或只是來自**信徒確信的天國等待?

無論這種可能是什么,它都指向一種極大的現(xiàn)實可能,那就是它可能帶給作者意想不到的災(zāi)難,而事實也確實如此。老舍先生因?qū)@個虛擬貓城的顛覆性敘述而獲罪了,獲了政治之罪。那么,老舍先生是在說政治嗎?

這是否又是他另類的一面呢?

“大家夫斯基哄”、“馬祖大仙”、“紅繩軍”等意象在貓城留給了觀察者深刻印象和強烈沖擊,而在觀察者看來,與其說貓城是毀于外敵的入侵,倒不如說是毀于這個紛亂無序的貓城社會。那么,老舍一定是在抨擊政治了?假如真是如此,老舍就太膚淺了!

貓城毀了,貓城是什么?國家?政權(quán)?

民族?《貓城記》并不是獨立的作品,他依然是一個始終關(guān)注著文化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之一,深藏在老舍內(nèi)心的還是他那慣常的、深深的文化傷痛。

走進貓城,這里沒有城門,敷衍是他們的傳統(tǒng),就連那些被稱為民族希望的兒童們,“臟、瘦、臭、丑”也成為他們的標簽,這里昭示的是一種心智不健全、信仰虛無、價值理念模糊的民族性,它們一旦在兒童的心里扎了根,民族的希望便化為泡影,毀滅的絕望也就由此而生。而孩子們的教育則是“入學(xué)即畢業(yè)”的奇怪現(xiàn)象,這便更是絕望中的絕望了。

在貓城,革命被稱之為“哄”,而它的由來常是因外界某一種思想的入駐,因此又為之加上一個個諸如“大家夫斯基”之類的定語,而這些“哄”的效果,照貓城唯一的明白人小蝎的話說,就是“人家的特色還是人家的,人家的改革是真改革了,我們還是我們;假如你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特色,越鬧越糟便是我們的特色?!碑斎唬埑且灿型辽灵L的“哄”,那就是皇權(quán)與民權(quán)之間相互斗爭的“參政哄”、“民政哄”等等。這些假如稱為政哄的話,在小蝎看來,它們也有顯明的現(xiàn)象:

“第一,政治只有變動,沒有改革。這樣,民主思想越發(fā)達,民眾越貧苦。第二,政哄越多,青年們越浮淺。

大家都看政治,不管學(xué)識,即使有救國的真心,而且拿到政權(quán),也是事到臨頭白瞪眼!沒有應(yīng)付的能力與知識?!?/p>

讀著這些文字,我想說,與其說老舍是在抨擊政治,不如說他是在鞭撻文化。只不過他的鞭撻有別于那個時代普遍的吶喊風格,而是毀滅的風格,但老舍的毀滅是指向新生的,因為他始終是站在文化民族主義者的堅定立場上言說他的文化關(guān)照的。這種關(guān)照是源于超越的視界,源于信仰的靈魂。

但很遺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情形下,國人的接受視野正面臨日趨嚴重的危機,盡管貓城只是一個想象中的火星小國,盡管作者是懷揣著滿腔的愛國愛人的熱情,但他另類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仍然遠遠超出了當時意識形態(tài)的承受力,老舍感到了深深的懊悔,“失敗”成為他唯一可以言說的話語。

然而,正是這部失敗的作品,卻深刻地揭示了民族落后的癥結(jié)。老舍先生不僅在作品中用一種近乎絕望的掙扎進行了民族種性的拷問,而且開出了民族自救的藥方:以教育立人恢復(fù)人性,再從文化的復(fù)興上升到國家民族的高度,這樣,民智可開,民族有望,國家可強。

可以說,這樣的療救方案并沒有超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傳統(tǒng),但老舍的突破在于,他一直以來并不看好五四時期一再強調(diào)的沖破一切束縛和鮮明決絕的“個性解放”態(tài)度,他著眼并關(guān)注的是由群體的自覺所體現(xiàn)出來的國家觀念和自尊自信的民族意識,這是他獨特的關(guān)懷視角和解決方式,這里彰顯的是先生在重建國民性上與五四先驅(qū)的重大差異。老舍先生對市民群體的弱點有著不同于常人的深刻洞見,甚至帶有一種“執(zhí)拗的偏見”,然而正是這種偏見使他始終都延續(xù)著自己一貫的文化啟蒙主題,《貓城記》也不例外。而這一主題之所以深刻,乃是因為,時至今日,當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tài)迷思如過眼煙云般在歷史的天空劃過,塵埃落定,我們面臨的依然是嚴峻的“文化啟蒙”問題。

盡管有許多所謂的后結(jié)構(gòu)主義者,企圖用大眾的主動性來消解精英話語,但無可否認的是,文化啟蒙始終是一個誰也繞不過去的本土現(xiàn)實。

老舍,他始終以明確的文化擔當意識固守著自己的文化使命,這是“老舍文學(xué)”一貫的深層底色。他自覺地身負破壞鏟除舊文化、創(chuàng)造新社會與新文化的雙重十字架,堅定地走在文化十字架的思考者和踐行者的路上。

在老舍先生一生的創(chuàng)作時光中,有近三分之一都是在英美的自由國度里度過的,異域的文化體驗給了他獨特的思想感受和情感沖擊,在巨大的文化落差沖擊下,他踏上的是一個以有著深厚文化積存的文明古國的視閾去發(fā)現(xiàn)和理解眼前新文明的歷程。他在異域的文化落差中艱難探索,建構(gòu)起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個性,使他能夠以“他者”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曾置身其中的古老文明。文化反觀的視閾一旦打開,對國民劣根性的強烈批判就幾乎貫穿了他的全部作品,《貓城記》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舉足輕重的一部。

他的文化心理機制和特異的思想歷程,使他自覺地從文化層面去觀察描寫他所熟知的國民,**民族的命運,指向“文化改造”的預(yù)定主題,中西文化及國民性的比較就這樣成了“老舍文學(xué)”的核心架構(gòu)。

老舍以他特異的風格著稱于世,他以最獨特的方式感知自己,同時也就感知到了一個獨特的時世,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特的藝術(shù)世界。

當我們再次捧讀《貓城記》這部被老舍先生自稱為“失敗”的作品,掩卷長思,我們的靈魂便不得不嘆服于他那驚人的道德眼光和心理深度。作者那種“執(zhí)拗的偏見”使我們不能不面對我們自身文化的極大缺憾,不能不將審視的眼光投向我們的內(nèi)心。直到今天,自省與反觀依然是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以及自我改造的必要視角。

在這一點上,《貓城記》無疑是具有深刻的預(yù)見性的。

我們的文化需要謙卑!

貓城記讀后感(五)

今年30晚上在自己家過的。都期待著春節(jié)晚會。包了頓白菜豬肉餡的餃子。

8點正,開始看晚會。打了很久的哈欠,就看見兩個亮點。一個是魔術(shù)師謝謙的變魔術(shù)。

另一個就是由趙本山、畢福劍、小沈陽、丫蛋演的小品。只有這兩個是不讓我們失望而讓我們興奮的。

初一到初三每天在家給病人輸液。**都沒有去。初三把買的老舍的《貓城記》一口氣讀完。

我稀罕老舍的文字。《月牙》、《駱駝祥子》、《二馬》、《離婚》、《四世同堂》等,好多都看了。唯獨仰慕的《貓城記》沒有看過。

這陣子終于在新華書店買到《貓城記》。年前瞎忙著,一直沒有時間看這本書。這一天,我終于過癮了。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當時稱得上異類的一部作品《貓城記》,當年代表世界文壇最高榮譽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曾經(jīng)鐘情于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作品在當時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時代的作品。當這部作品被介紹到西方時,這種題材及風格便深受西方讀者的喜愛。

有消息說,在1968年,諾貝爾獎已經(jīng)決定將獎頒給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辭世而作罷。

《貓城記》在開篇部分介紹,主人公乘坐飛機(船)來到火星,遇到當?shù)刂腔凵埲?結(jié)尾部分解釋,主人公目睹貓人國滅亡后半年,乘法國探險飛機(船)回到地球。從主人公自救脫險,結(jié)識貓人朋友,到學(xué)***語言,進入貓國都城歷險,等等諸多細節(jié),無不符合社會科學(xué)邏輯。但在作者寫作之時,人類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對火星了解還十分有限,對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級生命也沒有定論。

可以說整篇**是構(gòu)筑在一個科學(xué)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語言風格展露無疑。老舍先生是京味**的先驅(qū)與代表,但在《貓城記》這部作品中卻沒有像以往那樣用過多的北京方言編制形象。一方面這與上文提到的**特殊背景有關(guān),另一方面卻是因為作者蓄意嘗試著一種特殊的語言風格。

作為貓人看待的另一種外國人,他們在與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時有這樣一段話,“我們?yōu)槭裁唇M織這個團體呢?因為本地人的污濁***無法矯正的,他們的飯食和毒藥差不多,他們的醫(yī)生就是———噢,他們就沒有醫(yī)生!”類似口語上的突然轉(zhuǎn)折,常常被設(shè)計成相聲中的包袱,這里令人莞爾一笑的同時,也會適宜地引起我們對那一年代的國民在衛(wèi)生、醫(yī)療方面的狀況和***反思。

這篇**盡管主觀上背離了當時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觀上偶然地具備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廣泛認可的黑色幽默藝術(shù)特色。

寫的真好啊!悲涼啊!雖然寫的是外太空的貓人,但是可以叫一本丑陋的中國人。

影射的還是我們中國人人性的悲哀。在這本書里,這個溫暖的人也終于是絕望了。貓人滅絕。

不戰(zhàn)而敗。其中有解放前中國的影子,有文-革的影子。有日本人打中國的影子。

那**就像南京大**一樣。老師和校長沒有薪水。被批斗,學(xué)生和老師是敵對的,互殺。

學(xué)生沒有知識,抵御不了外敵,就會窩里斗。聽主人公講人類穿高跟鞋的美妙,貓女也扶著墻學(xué)***頭用腳尖走路。貓男則試著穿褲子。

迷葉,貓人的生活離不開迷葉。

和以前**的大煙差不多。吃迷葉才可活的感覺好。貓兵遇到攻城的人,一概后退,給錢就投降。

皇宮的墻上是堆爛泥,墻下溝填滿臭水。因為攻城的矮人怕臟。這樣可笑的抵御。

(矮人們是我所知道的人們中最殘忍的。貓國的滅亡是整個的,連他們的蒼蠅都不剩幾個。)老舍的原話。

主人公最后搭法國到火星的探險飛機,才回到偉大光明的中國。最后一句結(jié)尾是整篇文字唯一有一點光的地方。其余就是灰暗。

城記讀后感【篇4】

理想與現(xiàn)實的交鋒——匠人的無奈

歷史是一種積淀,它總是沉重的,尤其是與現(xiàn)實密切相關(guān)的歷史。城市作為一個相對穩(wěn)定、連續(xù)的有機體,其歷史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更直接、更深刻的影響?!冻怯洝罚鳛榧兄v述解放后北京城市變遷的著作,它所描繪的每一點歷史片段,都被如實的反映在了今日的北京城。

如今,這個巨型城市已經(jīng)被種種問題糾纏到不法自拔。在這時回顧它的變遷,顯得格外有意義。

如果說城市的發(fā)展與變化,是**于市民意志的沖突與融合的話,那對于將市民意志集體化,統(tǒng)一化的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集體意志的公權(quán)力,則必然成為決定城市變遷的核心因素。傳統(tǒng)的規(guī)劃是一種公開的、有計劃的工作,也需要集體統(tǒng)一的管理模式。規(guī)劃師與公權(quán)力相結(jié)合也就順理成章了,難怪陳占祥也會對這個“計劃工作者的天堂”格外的向往。

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激烈交鋒,其實,這種沖突的必然性,恰恰**于這種被不少規(guī)劃者視為“天堂”的行政模式,它決定了大匠們的生命軌跡,也見證著北京,這座藝術(shù)殿堂的衰落。

規(guī)劃者把理想寄托在公公權(quán)力上是一種自然的選擇。而初期,他們也看到了希望,梁思成和陳占祥都北京規(guī)劃的核心部門,表面上也有決定北京未來的影響力,直到他們拋出梁陳方案,才逐漸體會到現(xiàn)實的殘酷。這個現(xiàn)實,有人認為是經(jīng)濟的約束,如另建新區(qū)不符合實際,有人認為是工程要求,比如拆去城墻可以打通道路云云。

沒錯,這些都是擋在北京古城整體保護這個理想前的障礙,但從書中可以看出,梁思成等人對這些觀點都做出的反駁,有些甚至是定量的對比,如在西面另開行政中心和改建古城中心的花費對比。但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現(xiàn)實,其實在大匠們后來的種種言語中,就能體會出真正的障礙,是來自于政治,這個最大的現(xiàn)實。梁思成感嘆的“有職無權(quán)”,就是最好的注解。

梁陳方案本身的合理性根本就不那么重要了,古城保護也只是在政治上忽左忽右的大帽子,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扣上來,甚至北京居民本身的生產(chǎn)生活也不得不讓位于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的標準則**于“領(lǐng)導(dǎo)”們,成了整個北京建設(shè)的首要原則。偉大的工匠把他們的規(guī)劃思想放在這樣一個公公權(quán)力系統(tǒng)上,他們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這是一種無奈的歷史必然。也就是說,就算沒有古城的“羈絆”,北京也不太可能合理的發(fā)展起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的發(fā)展仍將呈現(xiàn)以下情況:

1.巨大的人口規(guī)模。由于北京的行政地位,人力資源的調(diào)動已成為吸引人口的關(guān)鍵。但環(huán)境容量畢竟是有限的,其結(jié)果是水資源、土地和生態(tài)的不協(xié)調(diào)。

2.城市職能與性質(zhì)的混亂。作為行政中心,卻在“只有將城市的生產(chǎn)恢復(fù)起來和發(fā)展起來,將消費城市變成生產(chǎn)城市,人民政權(quán)才能鞏固起來”的口號中,城市建設(shè)一片混亂。

所以,我認為,北京的變遷并不是技術(shù)上的可能與不可能,而更多是政治上的正確與不正確,對于此,匠人們只能無奈的接受現(xiàn)實的殘酷。其實,今天的規(guī)劃從業(yè)者,何樂而不為呢?

至此,我不得不思考,規(guī)劃作為**的一大職能,一定時期內(nèi)都必將是由上至下主導(dǎo)型的,作為規(guī)劃師,除了被動接受與迎合外,就沒有什么辦法能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觀嗎?最近北京愈演愈烈的“保護性拆除”,不斷挑戰(zhàn)著我們的底線,包括法定的歷史名城保護規(guī)劃劃定的片區(qū),也形同虛設(shè),直到梁林故居被拆,在網(wǎng)絡(luò)上掀起不小波瀾,方才對開發(fā)商示意性的罰款。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規(guī)劃者有兩種方法:

一:體制內(nèi)解決。其實,保護的關(guān)鍵在于責權(quán)利的問題,地方**有責任和權(quán)力,卻沒有利益動力去理性看待歷史保護問題,規(guī)劃者在價值觀上有動力,卻沒有權(quán)力!

如前輩們一般,將希望寄托在行政的理性上,其最有可能的結(jié)果仍然是在妥協(xié)與失望中前進,局部的成功,但整體上失敗。因此,如何擺脫對行政的過渡性依賴,形成一條更加穩(wěn)定可靠的道路,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求助于岌岌可危的法制,這不失為一條正確之路,但由于牽扯過廣,非規(guī)劃師所能掌控,從法定規(guī)劃不斷被突破,而又不需要為此付出任何代價來看,實在不容樂觀。

二:由下至上的推動。于前一種方法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可控性相比,如果能達成社會共識,擴大普及和宣傳,就更加科學(xué)。

隨著中產(chǎn)階級的不斷壯大,這個方法也顯得更加可行,在這個過程中,規(guī)劃師除了自身職業(yè)道德的要求外,也能更多的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調(diào)動更多公民關(guān)注,參與到歷史保護中來,不但在編制中能提供更加符合實際的保護方式,也是實施中的監(jiān)督者。

以上只是略看《城記》之后,結(jié)合最近熱點問題的一些想法,成文較為隨意,粗淺之處望教授指正。

城記讀后感【篇5】

《二十四城記》是導(dǎo)演賈樟柯2008年的作品。影片以20世紀50年代末至21世紀最初十年為時代背景,講述了從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型期間,一個國營老工廠的興衰起伏以及工廠幾代工人的命運跌宕。

工廠是一個專門生產(chǎn)飛機發(fā)動機的軍工廠,1958年為了國家需要從遙遠的東北遷址到成都,在經(jīng)歷了六七十年代國營鐵飯碗的光輝歲月以及80年改革開放的慘淡經(jīng)營之后,2008年被一座名為二十四城的豪華高層樓盤取而代之。

伴隨著工廠成長變化的是工廠的一、二、三代工人。這當中有為了國家理想奉獻一生的第一代女工大麗(呂麗萍飾演),有感情經(jīng)歷豐富不斷尋找真愛的廠花小花(陳沖飾演),有受時代思想影響放棄學(xué)業(yè)接替父親崗位的宋衛(wèi)東(陳建斌飾演),還有消費時代的第三代人娜娜(趙濤飾演),在和父母迥異的人生道路上堅強生長。

在這里,有青春激情,有無私奉獻,有放蕩不羈,有初戀童年,有親情、愛情和友情,生老病死、人生百態(tài)。導(dǎo)演以一段段人物訪談的形式,將半個世紀的中國社會和經(jīng)濟歷史濃縮成幾個人生動的生活經(jīng)歷,即用百度百科上的影評來講,賈樟柯以最有力的方式最清晰的表現(xiàn)了宏觀力量是如何加諸在微觀層面或者,確切地說,中國政府的政策變化是怎樣被個體感知的,而變遷是這部影片的根本主題。

時代在改變,人們也在變革的時代中做出相應(yīng)的改變。所謂時勢造英雄,其實時勢也在創(chuàng)造平凡普通的人。最近在看六六編劇的電視劇《寶貝》,有這么一段話:70后夫妻想多要個小孩,80后夫妻想丁克,90后夫妻要小孩不要婚姻。隨著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科技的加速創(chuàng)新以及人們欲望的無限膨脹,如今的時代已經(jīng)不再是30年河?xùn)|30年河西的蝸牛速度,而是每10年就是一代、3年差異就存在代際代溝問題的飛速發(fā)展時代。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這些街頭巷尾老少咸宜的稱謂,其背后背負的時代含義總是值得琢磨的。

在時代的背景下,感知個體的感知,在別人的生活經(jīng)歷里,做自己的人生思考。當有一天我們也成為電影里的人物被訪問被記錄被追憶被思考的時候,別人將給予我們什么樣的論斷?將賦予我們什么樣的時代意義?而我們自己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呢?我很期待。

城記讀后感【篇6】

從電影《24城記》

看城市化進程下普通個人的變遷

摘要:電影《24城記》,將鏡頭對準了城市化進程下成都這個西部城市?!?20”由一個國營老企業(yè),轉(zhuǎn)變成一個商業(yè)樓盤,屬下的職工也隨著做出了各自人生命運的改變。

在當今中國城市化裹挾下的個人,如何來回答時代?賈樟柯,用這部電影嘗試著尋找答案。

關(guān)鍵詞:《24城記》 城市化個人變遷

2009年8月,中國社科院昨日發(fā)布“2009年中國《城市藍皮書》”。截至2008年末,中國城鎮(zhèn)化率達到45.7%,擁有6.

07億城鎮(zhèn)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

城市化,是當下中國不可逆轉(zhuǎn)的一個趨勢。隨著大量農(nóng)村人口流入城市,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面積不斷擴大。

在城市轉(zhuǎn)型的過程中,涌現(xiàn)了一系列各種問題。

存在四個基本問題: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不協(xié)調(diào);城鄉(xiāng)收入不協(xié)調(diào);土地利用不良比例不協(xié)調(diào);工業(yè)用地比例偏高;資源相對短缺。

電影《24城記》,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將鏡頭對準了成都這個西部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中,一個名叫420的國營老企業(yè),采用土地置換的方式,搬遷到新的工業(yè)圓區(qū),而原有的土地則用于修建商業(yè)樓盤“24城”,來滿足成都城市化面積的擴張。

從420到24城,從成發(fā)集團到住宅小區(qū)變化中,影片截取了工廠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工廠職工代表,以一問一答采訪錄的方式,反映了在工廠搬遷的過程中,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裹挾下,普通個人的生活和價值觀改變。

50年代的大麗:集體記憶的艱苦奮斗

大麗(呂麗萍),1958年從沈陽來到成都,成為工廠的第一代女工,作為第一代移民,他們滿揣著建設(shè)共和國的熱情來到這里,卻也同時帶著背井離鄉(xiāng)的遺憾。

作為建設(shè)者,這些工人們也對自己的“榮耀”格外看重,因此,他們用老一輩革命家留下的開拓革命的精神來經(jīng)營工廠,很多年沒有再回過家。工廠一切,都是他們打下的。艱苦奮斗是他們恪守的本分。

而工廠的撤離,對于他們來說,則是集體記憶的離去。

60年代的下崗女工樂觀不氣餒

工廠搬遷,國企改制,不少員工下崗了?!抖某怯洝分?,當離開了屬于自己的工廠,下崗女工回憶起往事的時候,笑中帶淚。

除了工廠一定的安置費用外,下崗婦女后來還做了一些縫紉活繼續(xù)生活。這也體現(xiàn)在改革時期我國國有企業(yè)下崗職工的共同特點上。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都要勇往直前?!背蔀樗齻兊淖毅?。女工形容這段經(jīng)歷的時候,不斷的重復(fù)“人有活干,才老得慢!”

在國企體制改革下,中年人在經(jīng)歷人生挫折時,依然秉持著樸素的信念和最自然的生活和工作。

在中國的轉(zhuǎn)型中,這些話是她們留給后人的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在從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變的過程中,中國人理解樂樂觀精神。

70年代的趙剛:新一代職工子弟的多元選擇

70年代出生的趙剛,是第一代工人子女。他放棄了父母在工廠里不變的生活,有了反抗的念頭。他想離開父母的生活。他沒有繼續(xù)在工廠工作,而是到其他地方去上學(xué)。

4年后,趙剛學(xué)有所成,成為了一名新聞主播。對于那些一輩子都在工廠工作的父母來說,這份工作很奇怪。

20世紀70年代,這一群體成長于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和信息一體化的時代。他們接受著更為豐富的知識,有著更多的選擇。尋找不一樣的工作或者生活,成了青年們的生活常態(tài)。

80年代的娜娜:從任性回歸到感恩理性

80年代新生代娜娜,是第二代工人子弟。他的父親原來是工廠的領(lǐng)導(dǎo)。自小娜任性的灑脫,年少輕狂。與50年代,60年代的那一代人的青年時代相比較,形成鮮明對比。

但在面對父親退休,母親下崗后,娜娜體會到母親再就業(yè)的辛苦,明白了母親對這樣的工作也抱著感恩的心,卻沒有任何抱怨,覺悟之后愧疚痛哭……

她有這樣一個機會重新審視父母的辛苦生活,然后心甘情愿地回到父母的生活中,為他們買房。

80年代的人,經(jīng)歷過對父輩的“不屑”然后前進。更進一步,她從父母那里傳承下來了許多的精神財富,比如吃苦耐勞,比如越挫越勇。這些精神都是當代青年人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和擁有的。

《24城記》,從影像表現(xiàn)來看,有著紀錄片的痕跡。它繼承了賈樟柯一貫的長鏡頭敘事手法。最新的是,它采用“一問一答”的采訪風格,盡可能還原生活的原貌。從成都到中國大部分城市,在這個城市化的過程中,人們的生存和心理狀態(tài)。

我們看到,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如激情、進步、滿足,城市化背后的真相是無數(shù)普通人的命運,而這些命運隨著城市化而變化:如痛苦,如接受和最終理解。

電影以一首詩結(jié)尾:成都,只有你消逝的一面,已經(jīng)足夠讓我尊重我的生命。這包含了對過去的建設(shè)和努力充滿敬意,對今天的城市化進程充滿理解。

背景:中國城市化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大致經(jīng)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 1978年至1984年,農(nóng)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推動了城市化進程。這個階段的城市化帶有恢復(fù)性性質(zhì),“先進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較明顯。

一是約有2000萬青年知識分子和分散干部下鄉(xiāng)進城就業(yè)。高考的全面恢復(fù)和快速發(fā)展,也使一批農(nóng)村學(xué)生進城

二是城鄉(xiāng)集市的開放和快速發(fā)展,帶動了大批農(nóng)民進城和小城鎮(zhèn)。

2) 從1985年到1991年,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城市改革促進了城市化。這一階段以新城開發(fā)為主,沿海地區(qū)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新興小城鎮(zhèn)。

3) 1992年至2000年,在城市化階段,城市建設(shè)、小城鎮(zhèn)發(fā)展和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建設(shè)是主要的驅(qū)動力。1992-1998年,城鎮(zhèn)化率由27.63%提高到30.42%。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化從沿海向內(nèi)地推進。

城記讀后感【篇7】

貓城記讀后感《貓城記》被認為是老舍先生一部另類的作品,而讀者也通過這部作品認識了一位“另類”的老舍。這些“另類”也許源于人們未能從中找到老舍先生一貫幽默的筆調(diào)、社會底層那些小人物的悲歡離合,還有那些讓人感覺親熱而溫馨的濃濃的京味。而失了幽默、小人物和京味的《貓城記》,在它一經(jīng)出版就遭到了各種各樣的非議,甚至三年后,老舍先生在他的《我怎樣寫》一文中,也說這部作品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多年后的老舍,便不得不連篇累牘地為這部失敗的作品寫出檢討文字,甚至先生那謎一般的生命永逝,似乎都與這部“另類”的作品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關(guān)系。

在歐洲老舍研究界享有權(quán)威地位的保爾巴迪先生在他的《**家老舍》一書中對《貓城記》也有著同樣具有新意的另類評價,他認為**“揭示了當時普遍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某種思想狀態(tài),這是這部**所獨特的貢獻,……我們對作家由此而透露出來的某些獨創(chuàng)性的思想不應(yīng)漠然視之。”

也許,藉著**這些獨創(chuàng)性的思想,我們可以稍許地撩開《貓城記》的神秘面紗,走近一個“另類”的老舍。

給我們另類感覺的首先是作品的形式。

《貓城記》在文體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長期以來被冠以寓言**、諷刺**、科幻**、奇遇**、幻寓**等等名稱,由此可知它荒誕的外衣首先給人們帶來的認知上的不確定性和無所適從,以及認知心理上的強烈沖擊。

在《貓城記》中,我們幾乎處處可見諸如《美麗新世界》、《神曲》、《辛巴達歷險記》、《格列佛游記》、《阿麗思漫游奇境記》、《最先抵達月球的人》等西方奇遇游記中故事構(gòu)建的影子,同時又不乏來自中國的《新西游記》、《地府志》、《地下旅行》等幻寓出奇、譏談世風的成分。其中,與西方歷險相同的故事結(jié)構(gòu)不僅是一種摹仿形式,也是對烏托邦精神的繼承。而中國傳統(tǒng)的譴責諷喻**給予《貓城記》的又是貓城諸多景象所反映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社會的影兒。

老舍是一位特別關(guān)注政治、社會和文化的作家。他對烏托邦的關(guān)注和繼承不僅表現(xiàn)在形式上,而且表現(xiàn)在整個精神世界上。老舍又是一位寫實主義的作家,他在《文學(xué)概論講義》中這樣描寫寫實主義者的烏托邦理想:“幾乎沒有文藝作品是滿足于目前一切的,烏托邦的寫實者自然是具體地表示對現(xiàn)世不滿,而想另建理想國。

”這是老舍最早提及烏托邦的文字,它的寫作時間是在1930年到1934年間。最早提及“理想國”是在1934年寫的《小病》中,最早提及“地上樂園”是在1935年到1936年間寫的《我怎樣寫》中。而在《貓城記》中,同樣也寄寓著鮮明的烏托邦理想。

**認為:“假如有好的領(lǐng)袖,貓國就一定有希望,在我的心中起了許多許多色彩鮮明的圖畫:貓城改建了,成為一座花園似的城市,**、雕塑、讀書聲、花、鳥、秩序、清潔、美麗……”

寫實家對于現(xiàn)實的批判是永遠基于一個指向未來的“他者”的,而烏托邦就是現(xiàn)實的“他者”形象,它永遠以棄絕現(xiàn)實的面貌出現(xiàn),而且永遠激蕩著烏托邦主義者對于建構(gòu)未來社會的高度熱情。在《貓城記》中,這種熱情是藉著貓城的徹底毀滅迸發(fā)出來的。在老舍筆下,貓國是一個“我祖父敷衍,我的父親敷衍,我敷衍,那些青年們敷衍”的無望的國度。

貓國最終亡國滅族,連一點希望都沒有存留,這種徹底而決絕的態(tài)度來自**信仰中罪性死亡而神性回歸的出死入生的理念。在老舍看來,只有徹底的毀滅,才會有完全的建構(gòu),它也許使我們感受到了“末日審判”的顫栗,然而《貓城記》又決不是一部絕望的沉淪之作,它的字里行間依然跳動著熾熱的愛國情感,在作者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關(guān)照中,這種對社會的全面揭露和否定,只為催國人猛醒。假如貓人能醒,那個鳥語花香、書聲朗朗的貓國也許就不是幻想了。

如果我們探源老舍先生的烏托邦情結(jié),除了貧苦的出身和社會時代因素外,對于作為**信徒的老舍來說,宗教體認和宗教情懷就不能不說是他接受烏托邦思想的一個“前理解”基礎(chǔ)了。

在**教思想中隱含著一種深刻的社會主義烏托邦思想,即“天國烏托邦”。早期的烏托邦社會主義籠罩著濃厚的**教色彩。許多烏托邦社會主義者本身就是虔誠的信徒。**宗教所倡導(dǎo)的正直善良、廉潔自立、渴望正義、樂于助人等優(yōu)良品質(zhì),是社會主義運動與宗教的相容性。

早在1922年老舍先生翻譯的寶廣林作品《**教的大同主義》中就有這樣的話:“以犧牲精神,使社會安堵,是福音之所在,即天國也!……平民感覺社會之黑暗與經(jīng)濟之不平者深,……是平民由覺悟而發(fā)現(xiàn)其理想之國家,……一面有世界共產(chǎn),一面有國際聯(lián)合,……以求建設(shè)**之新紀元焉!

……必須以上帝之圣靈,感動之,約束之,而后圣潔美滿之社會,可實現(xiàn)矣。……今日上帝之靈,仍蓄于世人心中,繼續(xù)前進,驅(qū)世界際于真善之域,提高斯世,即是天堂?!?/p>

老舍的烏托邦理想是一個簡單的社會主義烏托邦理想。在這個理想的國家里,天堂的形想是明亮而生動的。把我們的視野從烏托邦的天國拉回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貓城記》所反映的現(xiàn)實影像同樣是鮮明而生動的。

1932年的中國,國民正為**和**的橫行所苦,軍閥在各自的地盤上作威作福,還強迫饑餓的民眾夾道歡迎他們這些所謂保護者,甚至鼓動自己的軍隊到鄰近地區(qū)搶劫。在中國北部地區(qū),每年有近14萬難民從滿洲逃入海關(guān)。人民正遭受著戰(zhàn)爭的威脅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雙重苦難,他們沒有生命可言。而在貓國,迷葉林的所有者們?yōu)榈钟鶕尳僬卟坏貌黄赣猛獍钊藢で蟊幼o,更可悲的是,自己手下的護衛(wèi)軍同樣是劫匪!

而校園內(nèi),一幕接一幕的慘劇也在不斷地上演,正如《貓城記》中所描寫的,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大學(xué)校長、教授被瘋狂的學(xué)生非法監(jiān)禁。

當《貓城記》開始在《現(xiàn)代》刊物上**后的第二個月,即1932年9月,**就披露了北京一批教授控告故宮博物館管理當局偷賣文物的新聞,**一時嘩然,當局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事實。這又何嘗不是貓國那個被盜賣已空的博物院的翻版呢?

把這些鮮活的現(xiàn)實從中華大地移向遙遠的貓國,這種時空的錯位給了我們陌生感,從而實現(xiàn)了作者的話語策略,同時也傳達給我們又一種另類的感覺,那就是作者悄然改變了的觀察視角。

寫作《貓城記》的1932年,是老舍在英倫度過了五年教書、讀書、寫作的歲月后回到混亂不堪、強敵環(huán)伺的祖國不久,此時的他對現(xiàn)實政治和國事民瘼的關(guān)懷已有了一種全新的視角,那就是以“他者”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曾置身其中的古老文明,對其進行文化反觀的新視角。

貓王國的天空充滿了絕望的陰霾,但這個外來的闖入者試圖用一種感傷的文化觀念來描述一個理想的現(xiàn)代中國。

在貓城,塵世間的種種弊端、黑暗、殘缺、壓抑和匱乏,在外來的觀察視野里被放大,使它們與現(xiàn)實世界構(gòu)成了雙重關(guān)系,而這個觀察者本身又與他心中理想的世界構(gòu)成了雙重的關(guān)系,這種強烈的雙重對比關(guān)系不僅讓我們因其中的絕望情緒而顫栗,它讓我們聯(lián)想到末日審判時白色大寶座前的毀滅,但同時又讓我們隱隱感受到一份對理想國度的激情盼望,它讓我們看見對天國翹首的**信徒臉上的榮光。我們之所以得以看見他們,乃是因為作者的筆端涌流著愛的激情,這是一種強烈的對土地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

在貓市,鄉(xiāng)下的惡紳,街上的普通人,官場的丑惡人,校園里的**,儒林里的渣滓,軍隊里的懦夫,所有符合大眾價值觀的美好事物都被顛覆,失去了全部意義。然而,在這種顛覆的背后,是對理想國家的激情和信仰的堅定意志,這使得這種顛覆性的描寫充滿了強大的道德力量。這種道德顛覆是一種戲謔和諷刺,也是一種二元性。它也把自己的尖銳點指向了戲謔者和諷刺者本身。

在這個充斥著絕望氣息的貓城,觀察者和敘述者成為唯一的被取消者,他被取消的理由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他來自異域,在他的血管里流動的是別樣的鮮血,它提供了一種可能的空間,這種空間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他是一線希望?貓城的唯一救命稻草?

對西方異域文化的渴求?抑或只是來自**信徒確信的天國等待?

無論這種可能是什么,它都指向一種極大的現(xiàn)實可能,那就是它可能帶給作者意想不到的災(zāi)難,而事實也確實如此。老舍先生被判犯有顛覆性敘述虛擬貓城罪和政治罪。那么,老舍先生是在說政治嗎?

這是否又是他另類的一面呢?

“大家夫斯基哄”、“馬祖大仙”、“紅繩軍”等意象在貓城留給了觀察者深刻印象和強烈沖擊,而在觀察者看來,與其說貓城是毀于外敵的入侵,倒不如說是毀于這個紛亂無序的貓城社會。那么,老舍一定是在攻擊政治?如果是這樣,老舍太膚淺了!

貓城毀了,貓城是什么?國家?政權(quán)?

民族?《貓城記》并不是獨立的作品,他依然是一個始終關(guān)注著文化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之一,深藏在老舍內(nèi)心的還是他那慣常的、深深的文化傷痛。

走進貓城,這里沒有城門,敷衍是他們的傳統(tǒng),就連那些被稱為民族希望的兒童們,“臟、瘦、臭、丑”也成為他們的標簽,這里昭示的是一種心智不健全、信仰虛無、價值理念模糊的民族性,它們一旦在兒童的心里扎了根,民族的希望便化為泡影,毀滅的絕望也就由此而生。而孩子們的教育則是“入學(xué)即畢業(yè)”的奇怪現(xiàn)象,這便更是絕望中的絕望了。

在貓城,革命被稱之為“哄”,而它的由來常是因外界某一種思想的入駐,因此又為之加上一個個諸如“大家夫斯基”之類的定語,而這些“哄”的效果,照貓城唯一的明白人小蝎的話說,就是“人家的特色還是人家的,人家的改革是真改革了,我們還是我們;假如你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特色,越鬧越糟便是我們的特色?!碑斎?,貓城也有土生土長的“哄”,那就是皇權(quán)與民權(quán)之間相互斗爭的“參政哄”、“民政哄”等等。這些假如稱為政哄的話,在小蝎看來,它們也有顯明的現(xiàn)象:

“第一,政治只有變動,沒有改革。這樣,民主思想越發(fā)達,民眾越貧苦。第二,政哄越多,青年們越浮淺。

大家都看政治,不管學(xué)識,即使有救國的真心,而且拿到政權(quán),也是事到臨頭白瞪眼!沒有應(yīng)付的能力與知識。”

讀到這些話,我想說老舍與其說是批評政治,不如說是批評文化。然而,他的鞭撻不同于那個時代的大呼小叫的風格,而是毀滅的風格,而老舍的毀滅是針對新生代的,因為他始終站在文化民族主義者的堅定立場上說出自己的文化關(guān)懷。這種關(guān)懷源于超越的視界和信仰的靈魂。

但很遺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情形下,國人的接受視野正面臨日趨嚴重的危機,盡管貓城只是一個想象中的火星小國,盡管作者是懷揣著滿腔的愛國愛人的熱情,但他另類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仍然遠遠超出了當時意識形態(tài)的承受力,老舍感到了深深的懊悔,“失敗”成為他唯一可以言說的話語。

然而,正是這部失敗的作品,深刻揭示了民族落后的癥結(jié)所在。老舍先生不僅在作品中用一種近乎絕望的掙扎進行了民族種性的拷問,而且開出了民族自救的藥方:以教育立人恢復(fù)人性,再從文化的復(fù)興上升到國家民族的高度,這樣,民智可開,民族有望,國家可強。

可以說,這樣的療救方案并沒有超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傳統(tǒng),但老舍的突破在于,他一直以來并不看好五四時期一再強調(diào)的沖破一切束縛和鮮明決絕的“個性解放”態(tài)度,他著眼并關(guān)注的是由群體的自覺所體現(xiàn)出來的國家觀念和自尊自信的民族意識,這是他獨特的關(guān)懷視角和解決方式,這里彰顯的是先生在重建國民性上與五四先驅(qū)的重大差異。老舍先生對市民群體的弱點有著不同于常人的深刻洞見,甚至帶有一種“執(zhí)拗的偏見”,然而正是這種偏見使他始終都延續(xù)著自己一貫的文化啟蒙主題,《貓城記》也不例外。而這一主題之所以深刻,乃是因為,時至今日,當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tài)迷思如過眼煙云般在歷史的天空劃過,塵埃落定,我們面臨的依然是嚴峻的“文化啟蒙”問題。

盡管有許多所謂的后結(jié)構(gòu)主義者試圖利用大眾的主動性來消除精英話語,但不可否認的是,文化啟蒙始終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局部現(xiàn)實。

老舍,他始終以明確的文化擔當意識固守著自己的文化使命,這是“老舍文學(xué)”一貫的深層底色。他自覺地肩負著破壞舊文化、創(chuàng)造新社會和新文化的雙重十字架,堅定地走在文化十字架的思想家和實踐者的道路上。

在老舍先生一生的創(chuàng)作時光中,有近三分之一都是在英美的自由國度里度過的,異域的文化體驗給了他獨特的思想感受和情感沖擊,在巨大的文化落差沖擊下,他踏上的是一個以有著深厚文化積存的文明古國的視閾去發(fā)現(xiàn)和理解眼前新文明的歷程。他在異域的文化落差中艱難探索,建構(gòu)起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個性,使他能夠以“他者”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曾置身其中的古老文明。文化反觀的視閾一旦打開,對國民劣根性的強烈批判就幾乎貫穿了他的全部作品,《貓城記》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舉足輕重的一部。

他的文化心理機制和特異的思想歷程,使他自覺地從文化層面去觀察描寫他所熟知的國民,**民族的命運,指向“文化改造”的預(yù)定主題,中西文化及國民性的比較就這樣成了“老舍文學(xué)”的核心架構(gòu)。

老舍以其獨特的風格而聞名。他以最獨特的方式感知自己,同時感知一個獨特的時代,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獨特的藝術(shù)世界。

當我們再次捧讀《貓城記》這部被老舍先生自稱為“失敗”的作品,掩卷長思,我們的靈魂便不得不嘆服于他那驚人的道德眼光和心理深度。作者那種“執(zhí)拗的偏見”使我們不能不面對我們自身文化的極大缺憾,不能不將審視的眼光投向我們的內(nèi)心。直到今天,自省與反觀依然是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以及自我改造的必要視角。

在這一點上,《貓城記》無疑是具有深刻的預(yù)見性的。

我們的文化需要謙卑!

城記讀后感【篇8】

易中天教授的書,每本細細品讀來都意味深長而又不缺乏靈動鮮活,其中?!蹲x城記》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足不出戶的人可以從中體會那讀萬卷書若行萬里路的感受,走南闖北的人更需要讀它億遍,來盡情融入新的城市中。

書中共寫了七座城市,一開頭就是北京城。北京--中國的首都,是政治商業(yè)的腹地,也是歷史文化的沉淀之地,在這里有名副其實的現(xiàn)代化設(shè)施,也有貨真價實的人文古跡,特別是胡同和四合院,處處都洋溢著北京人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又鮮活,博大而又精深,迷人而又神秘的城市。

接著又寫了上海灘,相對于北京的沉穩(wěn)安靜,上海是海外貿(mào)易的重要地區(qū)。與外國文化的交融,使上海成了世界矚目的大城市。舊上海的迷人,歌廳、舞廳、雪花膏,夜上海使這里成為了許多藝術(shù)家的向往與聚居之地。在國人的努力建設(shè)下,上海以十分驚人的速度發(fā)展,成為冒險家、革命人士所癡迷熱衷的港灣,也是全國最大的金融商貿(mào)工業(yè)和航運中心。

易中天先生把里面一個個地點、一段段時期的景象繪聲繪色地記錄在書里,使你在書中也能領(lǐng)略到一二分上海的魅力。接著,易中天教授又寫了鮮活靈動的廣州,魅力溫馨的廈門、豪邁奔放的武漢以及意氣風發(fā)的深圳,為我們展現(xiàn)了各地的自然與社會美景。

記錄一個城市,當然少不了記錄這個城市的人。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個城市的風俗都孕育著不同的人的性格和品質(zhì)。易中天先生用他那雙聰慧的雙眼,看透了每一個地方人的善良的一面。北京人有著外強中干的性格、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高雅的審美觀念,他們熱愛生活,坦誠做事,不愧為首都的代表。

上海人有著靈活的頭腦和準確的志向與價值觀,他們精明、講究、追求高的生活品味與生活質(zhì)量,但也不乏一些缺點,算計、小氣、自私充斥著他們的靈魂。所以在讀易中天先生的作品時,也會反思自己的不足,找準自己的特性來做出改善和提高,這也是正是這本書意味深長的所在之處。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漢人的直爽,在書中記敘到一到盛夏之夜,武漢的街頭巷尾便擺滿了竹床,男赤膊女短褲,睡滿一街,成為武漢的一大景觀,可見,武漢人的那股子爽朗與坦誠已融入他們的骨子中去。

城市中真的隱藏著許多我們未知曉的有趣故事,如果你想足不出戶就遍覽全國的風土人情,就去細細品讀《讀城記》。

相關(guān)推薦

  • 2023梨花讀后感(經(jīng)典12篇) 作者描述的作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將以分析和總結(jié)的方式撰寫讀書筆記,難道您還沒讀過《梨花讀后感》嗎?趕快閱讀吧,這本書可供您參考和借鑒,記得要將它加入收藏并分享給他人!...
    2023-07-08 閱讀全文
  • 2023聚焦讀后感(經(jīng)典4篇) 這篇文章將以多個角度對“聚焦讀后感”進行分析和探索。當我們讀完一本好書后,或許會想要將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記錄下來,許多人都被這本好書所觸動。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和提升我們的人文素養(yǎng)。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您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幫助!...
    2023-07-05 閱讀全文
  • 2023愿望讀后感(經(jīng)典13篇) 當下的我們都是需要懂得一點寫作的,寫作文可以提高我們藝術(shù)水平和藝術(shù)鑒賞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恰當?shù)倪\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可以讓文章更生動形象,是不是寫不出好的作文?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2023愿望讀后感》,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炎炎夏日,蟬聲鳴鳴。在這酷熱的暑假,在家安心地讀幾本好書,...
    2023-05-04 閱讀全文
  • 雙城記讀后感 一本書就如一張旅行的車票,能夠承載著我們閱覽無數(shù)美好的風景,適合青年人閱讀的作品,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多新穎的想法。怎樣克服寫作作品的讀后感時遇到的難點?此次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一篇關(guān)于《雙城記讀后感》的文章。...
    2023-04-21 閱讀全文
  • 雙城記讀后感4篇 在時間長河里作文占據(jù)的位置少不了,寫作促使我們更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一切,一篇好的作文能讓讀者體會到作文寫作時的心境,有沒有優(yōu)秀的作文給我們提供參考呢?小編特別編輯了“雙城記讀后感4篇”,有需要的朋友就來看看吧!前些日子借了一本超厚的世界名著《雙城記》,看了幾章后,我決定還了它,實在沒意思,而且又看不懂,...
    2023-07-23 閱讀全文

作者描述的作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將以分析和總結(jié)的方式撰寫讀書筆記,難道您還沒讀過《梨花讀后感》嗎?趕快閱讀吧,這本書可供您參考和借鑒,記得要將它加入收藏并分享給他人!...

2023-07-08 閱讀全文

這篇文章將以多個角度對“聚焦讀后感”進行分析和探索。當我們讀完一本好書后,或許會想要將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記錄下來,許多人都被這本好書所觸動。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和提升我們的人文素養(yǎng)。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您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幫助!...

2023-07-05 閱讀全文

當下的我們都是需要懂得一點寫作的,寫作文可以提高我們藝術(shù)水平和藝術(shù)鑒賞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恰當?shù)倪\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可以讓文章更生動形象,是不是寫不出好的作文?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2023愿望讀后感》,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炎炎夏日,蟬聲鳴鳴。在這酷熱的暑假,在家安心地讀幾本好書,...

2023-05-04 閱讀全文

一本書就如一張旅行的車票,能夠承載著我們閱覽無數(shù)美好的風景,適合青年人閱讀的作品,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多新穎的想法。怎樣克服寫作作品的讀后感時遇到的難點?此次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一篇關(guān)于《雙城記讀后感》的文章。...

2023-04-21 閱讀全文

在時間長河里作文占據(jù)的位置少不了,寫作促使我們更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一切,一篇好的作文能讓讀者體會到作文寫作時的心境,有沒有優(yōu)秀的作文給我們提供參考呢?小編特別編輯了“雙城記讀后感4篇”,有需要的朋友就來看看吧!前些日子借了一本超厚的世界名著《雙城記》,看了幾章后,我決定還了它,實在沒意思,而且又看不懂,...

2023-07-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