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資治通鑒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4-01-07

資治通鑒讀后感。

我們總能從圖書中汲取力量,閱讀了作品之后,我們都深深地被書中的情節(jié)所吸引。我們從書中領(lǐng)悟出來的道理,可以用讀后感來一一記錄下來,寫作品的讀后感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整理的有關(guān)“資治通鑒讀后感”的最新信息,歡迎您持續(xù)關(guān)注我們的更新,并收藏我們的網(wǎng)站以了解最新動態(tài)!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1】

早就聽說過偉人毛澤東曾經(jīng)17遍閱讀煌煌巨著《資治通鑒》的故事,雖然心中存有疑問,但每每想到領(lǐng)袖不是一般人物也就釋然。我也曾經(jīng)想過至少通讀一遍《資治通鑒》,但不知道有多少次,翻開第一卷就讀不下去了。難以閱讀的“攔路虎”就是生僻中漸漸熟識的古代漢語,然而第一卷中那幾個讓我讀后就在腦海里面抹不去的故事片斷。

“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边@是資治通鑒卷一的開卷語,簡略的說出了幾個故事的滄海桑田。

卷一講了幾個小故事以及年代大紀事。

此卷言戰(zhàn)國故事,多大夫縱橫并規(guī)勸之語,又韓、趙、魏三分智氏事及聶政、吳起事。其中一個故事我對此有很深的印像:昔魏文侯問李克以求良相,求知人之法。李克對曰:“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如此,即可得人矣。古人之知人可謂明矣,夫孟子之見齊宣王,論識人,曰:“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狈驀撕我灾酥t愚?固以其生平矣。所親者皆仁義禮智信者,知其非邪佞也;所與不斤斤計較,知其坦蕩寬厚也;所舉者賢明才干,知其身系社稷百姓也;窮貧之有所不為不取,知其有所持也。故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夫此不稱賢俊棟梁,國之無人矣。故曰,用其為國人所用,去其為國人所去,殺其為國人所殺。如此,則朝無佞臣,天下安寧。今者用人亦當(dāng)如此也,夫任人唯親,禍由自取。智伯無道,數(shù)求地于韓,趙。趙氏不與。智伯帥韓魏國人圍趙而灌之,韓趙魏三國謀之,遂水淹智子,殺之,三家分智氏之田。夫智伯之亡,才勝德也。昔智果言于智宣子,稱襄子瑤有五賢而有一不仁,諫無以之為后,宣子不聽,而致家廟隳,不亦悲歟?司馬光之論才與德,以聰察強毅謂之才,正直中和謂之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才有余而德不足者,為禍益大,古昔以來,禍國殃民者如是者多矣,豈特智伯哉?

吳起賢俊,嘗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守河西,使秦兵不敢西向,韓、趙賓從,固一世之豪杰也。然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終致魏相公孫進讒而武侯猜忌,走奔楚。楚悼王素問其賢,任以為相,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要在強兵。楚遂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之。然楚之貴戚多怨起者,乘悼王薨而攻起,射殺吳起。夫顧國忘身者,起之謂也。商鞅之死,晁錯之腰斬,介甫之貶謫,張居正之非議,皆此例也。彼顧國忘身而樹敵,至于殞身,其亦足以佳話矣,小子實敬!

聶政之刺俠累,亦頗有丈夫氣概,然此事無甚意義,不知政因何以拋身家性命以報嚴仲子,以其為政母壽禮之百鎰黃金乎?

對于我來說,可能比較重要的就是幾點:禮,信,德,才。

里面講天子職責(zé)為“禮”,這里的禮大體是指某種秩序,可以理解為,做老大(君王,公司老板等)要維護好綱常秩序,其中有提到三家分晉周王不指責(zé) 還 封三家為諸侯的故事,韓魏趙作為晉的家臣,瓜分了晉國,周天子不但不指責(zé)他們, 還 封他們?yōu)橹T侯,這就是失“禮”,既然周朝部下的家臣可以瓜分他們的君候的地盤,那周朝的臣下也自然可以瓜分自己君王周天子的地盤。

信: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有同名電視劇《誠信》。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以誠待人,以信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之一,孔子云:“誠者,乃做人之本,人無信,不知其可”;韓非子曰:“巧詐不如拙誠”;季布一諾勝過千金,商鞅變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些誠信故事都出在《資治通鑒》的書里,誠,就是要實事求是,不擴大,不縮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說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誠信是立業(yè)之本,做人的準則,是企業(yè)和人的第二張身份證,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一個企業(yè)、一個部門甚至于一個人,如果謊話連篇,如果說話不算數(shù),不守信義,誰還會相信他。那個站在山頭上大喊“狼來了!”的小男孩,不就是因為一再說謊,而導(dǎo)致說話無人聽,最后被狼吃了嗎?其實,吃他的并非是狼,嚴格地說是他那不誠信的品質(zhì)。

作為電子商務(wù)的學(xué)子,我清楚的知道,在電子商務(wù)發(fā)展的道路上,誠信問題已成為電子商務(wù)發(fā)展的一個瓶頸。網(wǎng)絡(luò)上的誠信問題到處都有,但那畢竟是少數(shù)的部,隨著網(wǎng)絡(luò)時代的發(fā)展,誠信這個詞眼被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所看重,任何人和機構(gòu)都不能保證其他人是否誠信,所以在建立誠信檔案的整個過程中,靠的就是這個企業(yè)自己不斷的積累,是幫助企業(yè)建立誠信,而并非是證明誠信。無論是阿里的誠信通,留學(xué)專搜的誠信章以及同程的誠信錄,似乎在人們的心中,誠信已經(jīng)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這也就必將會打造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誠信時代。

阿里巴巴作為全球最大的B2B電子商務(wù)平臺,誠信通是他們?yōu)閺氖律虡I(yè)活動的機構(gòu)或個人提供的一種全方位網(wǎng)上貿(mào)易服務(wù),并對享受該服務(wù)的對象,進行第三方認證機構(gòu)核實認證身份。

阿里巴巴的橫空出世,為我們這些電子商務(wù)學(xué)子提供了希望,所以我們的未來不是夢。所以說,信,不管是已過的歷史還是在未來的網(wǎng)絡(luò)時代中,信是必不可少的。

德:這方面,我可以說是欠缺的,也可以是是比較完備的,里面講了兩點,一個是做人的圓滑,一個是道德,我是道德有余圓滑不夠,得罪人,表面看不出,未必不代表別人不圖謀,而道德感強的人,嚴而不親,嚴肅別人敬畏但不親近,也許這也是我容易被女孩子所欣賞但不容易被喜歡的原因吧。

才:有才無德的人造成的危害大,但是這樣的人,容易被親近也容易背叛,但人們往往喜歡這樣的人。有才之人在當(dāng)今世界中往往能混得如魚得水般順利,因為在才之人能在當(dāng)今競爭激烈的世道中取得先取這道。先取就是走在別人前面,有了這樣的條件當(dāng)然能得到很高的回報,當(dāng)然這樣的人往往最后會被世道唾棄。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2】

讀史明理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古籍中《資治通鑒》是其中的佼佼者。自宋司馬光完成這一力作后多少代儲君被要求必讀《資質(zhì)通鑒》。直到今日,這本書還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們信義,智慧,勇敢,執(zhí)著等道理。

在那里,我就挑我感觸最深的一篇說說。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少年得志,封侯拜將。是大漢王朝的驃騎將軍,立有赫赫戰(zhàn)功,擅長殺敵更是一馬當(dāng)先??墒撬麉s不是一個能體會士兵疾苦的富家公子出身。每次打仗,專門為他準備的后備物資就有幾大車,往往打完戰(zhàn)了物資還有余??墒?,普通士兵卻可能饑寒交迫。反觀同時期的李廣將軍,人人都明白他的赫赫戰(zhàn)功,匈奴更是對他畏懼有加。可是更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是李廣對下屬的愛護和體諒。就是這種真正融入群眾的上級才獲得了真正的擁戴和信服。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李廣一向無法封侯,可是,在很多人的心里,李廣更像一位偉大的將軍。而霍去病則自能成之有勇有謀,得天獨厚。李廣的仁義,李光的謀略,李廣的膽識,李廣的本事造就了這位流芳百世的將軍。我們?nèi)绻麑沓蔀橐幻I(lǐng)導(dǎo),不僅僅要有本事,還要懂得與下屬之間相處的藝術(shù)。合作,協(xié)助,共贏,相互體諒都是我們有學(xué)習(xí)的。

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資治通鑒》里都給我們供給了一個學(xué)習(xí)的典型,大家有時間都來讀一讀,從中了解我國的歷史,從歷史中學(xué)到做人乃至治國的道理。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3】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嘔心瀝血用十九年時間編成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全書一共294卷,前后跨越了1362年的時間。此書主要是通過事關(guān)國家興衰、民族興亡的統(tǒng)治階級政策和朝代更替的過程的描述,以此警示后人。正所謂: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xiàn)實,也照亮未來。

但是滿書的“之乎者也”,對于五年級的我來說有點兒望而卻步。很幸運的是這個寒假讓我讀到這本完全白話文的《資治通鑒故事》,更加淺顯易懂。

本書詳細地講述了好多好多歷史故事,如毛遂自薦,鴻門宴,昭君出塞,三顧茅廬等等。

我最喜歡的是此書里面記載的家喻戶曉《三顧茅廬》的故事。此書生動地講述了求賢若渴的劉備三次去請德才兼?zhèn)涞闹T葛亮出山。用真誠的態(tài)度最終打動了諸葛亮,也正是有了諸葛亮的輔佐,劉備才能與曹操、孫權(quán)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劉備為了江山社稷,全然不顧君王的顏面,放低姿態(tài),冒著風(fēng)雪三次去請諸葛亮出山。第一次劉備去撲了個空,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好不容易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可是等到劉備來到諸葛亮家時,不巧諸葛亮在他們來到之前的前一天又出門了;第三次來拜訪諸葛亮?xí)r,正趕上諸葛亮睡午覺。劉備很有禮貌和誠意的不讓任何人驚動諸葛亮,靜靜地等在門外,等到諸葛亮醒來,最終他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

這使我想到了,最近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每到暑假我都會憂心忡忡,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考級不想天天重復(fù)的練琴。暑假炎炎夏日的一天,作文看著窗外小樹耷拉著腦袋,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生機,正如我此時的心情一樣,無比煩躁,無比糟糕,無比無奈。媽媽急匆匆地來到我身邊大聲說:“還不趕緊練琴,考級不想過了嗎?”我小聲的不情愿地說:“哦哦……馬上就練琴?!?,我很不情愿地移動到古箏前,慢吞吞地戴上“古箏指甲”,慢悠悠地撥動著琴弦,古箏發(fā)出低沉的聲音。媽媽聽到琴聲嚴肅地說:“做什么都不能三心二意,要認真對待,堅持不懈才不會后悔?!敝髬寢屟普T地和我說了很多很多。

我似乎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每天在枯燥無味的練琴中,發(fā)現(xiàn)了音樂帶給我的快樂。經(jīng)過我的努力,我終于通過古箏八級。正如毛澤東爺爺所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讀《資治通鑒》,打開的是歷史大門,最終看到是質(zhì)樸的世道人心,做事做人的道理。教會我們對事對人的態(tài)度。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4】

一次,魏明帝昭命三公九卿每人推舉才德兼?zhèn)湔咭蝗?。司馬懿推薦的是兗州刺史王昶應(yīng)選。

王昶是何等人?估計很多熟悉三國歷史的人也未必聽聞?!锻ㄨb》說此人恭謹忠厚,他給侄子起名王默、王沉,給兒子起名王渾、王深。并且寫了專門的書信告誡他們:

“吾以四者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而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君子戒于闕黨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夫毀譽者,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也。孔子曰:“吾之于人,誰毀誰譽”,以圣人之德猶此,況庸庸之徙而輕毀譽哉!人或毀己,當(dāng)退而求之于身。若已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dāng)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dāng)則無怨于彼,妄則無害于身,又何反報焉!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這封家書寫得情真意切,字字珠璣,實在難得,值得反復(fù)琢磨體會和學(xué)習(xí)。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5】

人們說陳年往事會自行埋葬,或埋葬于皇天后土之下,或消散于時代曠野之中,鄉(xiāng)野之間再無它的音訊,人來人往看不到一絲它的身影。其實這是錯的,陳年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即使你看不到,聽不見,摸不著,它卻無時無刻不追隨著你,因為這是人的記憶。然而記憶只有苦澀的才珍貴,因為甜蜜的感受經(jīng)不住時光的深刻,就像一圈圈年輪的和風(fēng)細雨,在命運驟然的驚濤拍岸下,必然顯得蒼白單薄。個人的陳年往事如此,對于一個民族也是同樣道理。所以回首往事時,要多回顧苦澀的,那里蘊含著個人的經(jīng)驗和命運,同樣讀歷史時,也要多讀經(jīng)驗和教訓(xùn)的歷史,而不只是看功勞簿上一統(tǒng)天下的的唐宗宋祖。

中華歷史卷帙浩繁,光是正史就有二十五史之多,讀下來怕是真的要窮經(jīng)皓首了。所幸有這么一本歷史書,專門把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從浩如煙海的往事中抽離出來,"撮取其要",用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這本書就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鑒》。

對于司馬光,我們都知道他在兒童時砸缸救人的急智趣事,連帶著對他的印象也固化在梳羊角辮的蓬頭稚子上。其實司馬光是北宋有名的大政治家、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兩度為相,生前最偉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編纂了這部"歷代君王的教科書"--《資治通鑒》,死后謚號"文正"--這是歷史上中國的讀書人最夢寐以求的謚號??芍^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毛澤東同志就自稱曾十七次批注過《資治通鑒》,并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

不同于《史記》的紀傳體,《資治通鑒》采用的是編年體寫法,從公元前420年的周威烈王時期寫起,到公元959年五代后周世宗停筆,時間跨度1362年,共294卷,歷時20年完成。因為是寫給君王看的治世之典,"專取國家興衰",所以擷取史料的視角主要聚焦在政治軍事大事上,而書里記錄的這一千余年歷史中,除了兩漢一統(tǒng)時稍微太平些,治多亂少外,其余春秋戰(zhàn)國、南北朝、五代十國,莫不是大分裂大混戰(zhàn)的年代。相斫相殺的場景比比皆是:皇后被殺、太后被殺、皇太子被殺、忠臣被殺、奸臣被殺,皇上最后也被殺……天災(zāi)人禍屢屢上演:"時天下荒饉,百姓餓死,帝聞之曰‘何不食肉糜’"……兵燹之災(zāi)野火不盡春風(fēng)又生:因為打仗士兵多喜歡挾藏婦女在身邊,將軍王浚下令有在軍隊里私藏女人的斬,于是八千個少女被沉在易水河底……這一千余年里中國人記憶的苦澀映照在《資治通鑒》薄薄的紙頁上,足足積攢了294卷。

如果歷史都如"二十六年,王崩,子烈王喜立"這樣,一年當(dāng)中只有短短幾行,沒有天災(zāi),沒有人禍,沒有戰(zhàn)爭,沒有權(quán)斗,那這1320年的歷史,幾百頁就寫完了。只因我們的歷史太"精彩"了,充斥著故事,"滿本都寫著吃人",才會這么厚重,怎么都講不完說不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孟德斯鳩說只有歷史故事乏味的國家與人民才是幸福的。讀《資治通鑒》,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歷史的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戰(zhàn)爭與權(quán)謀,歷史人物個人命運的因果也被司馬光洞若觀火地收錄在這本書里,每遇到令人感慨的事件人物時,跟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太史公言一樣,司馬光也會"臣光曰",對其進行評議。例如三家分晉,司馬光論述晉國智伯的滅亡時就才德關(guān)系和識人親人說了這么一段令人耳目一新的話:"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凡取人之術(shù),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說的是世俗之人多分不清才與德,一概而論之曰賢明,于是就看錯了人。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與其得到有才無德的小人,不如得到無才無德的愚人,因為愚人作惡,智力不濟實力不勝,人還能制服他,小人作惡有勇有謀,危害更大。有德令人尊敬,有才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親近,對尊敬的人卻容易疏遠,所以大家經(jīng)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記了觀察他的品德。短短幾句話鞭辟入里,于歷史大事件中勾勒出個人立才與立德的辯證之道,令人深受啟迪。

可見雖然《資治通鑒》后來被人斷章取義為權(quán)謀之書整人之書,但其實司馬光作為一代大儒,"道德博聞"的文正公,是始終強調(diào)做人、做事的大原則,始終宣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君道、臣道、師道的。書中寫"太康之英"陸機被人誣陷將死時,釋戎服,著白,為箋辭穎,既而嘆曰:"華亭鶴唳,可復(fù)聞乎",遂被殺,夷三族。家鄉(xiāng)華亭的鶴鳴聲,還能再聽到么?大丈夫志匡世難,既知將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讀罷令人掩卷嘆惋,感慨良久。這就是中國讀書人一脈相承的世道人心--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讀《資治通鑒》,撥開歷史權(quán)謀的詭譎煙云,最終看到的還是質(zhì)樸的世道人心。

想起前段時間的"世界讀書日"--4月23日。在越來越物質(zhì)化的今天,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我們對于讀書的感受都在逐漸微弱或者正在消失,閱讀的感覺就像炊煙離開大地一樣,越飄越高,越飄越遠。但是人還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哪怕精神也像閱讀一樣離我們而去,飄到了天上。所以我們的高度也不再是頭頂?shù)酱蟮氐木嚯x,而是頭頂?shù)教炜盏木嚯x。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6】

歷史的經(jīng)驗

——讀《資治通鑒》有感

火星馬猴

人們說陳年往事會自行埋葬,或埋葬于皇天后土之下,或消散于時代曠野之中,鄉(xiāng)野之間再無它的音訊,人來人往看不到一絲它的身影。其實這是錯的,陳年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即使你看不到,聽不見,摸不著,它卻無時無刻不追隨著你,因為這是人的記憶。然而記憶只有苦澀的才珍貴,因為甜蜜的感受經(jīng)不住時光的深刻,就像一圈圈年輪的和風(fēng)細雨,在命運驟然的驚濤拍岸下,必然顯得蒼白單薄。

個人的陳年往事如此,對于一個民族也是同樣道理。所以回首往事時,要多回顧苦澀的,那里蘊含著個人的經(jīng)驗和命運,同樣讀歷史時,也要多讀經(jīng)驗和教訓(xùn)的歷史,而不只是看功勞簿上一統(tǒng)天下的的唐宗宋祖。

中華歷史卷帙浩繁,光是正史就有二十五史之多,讀下來怕是真的要窮經(jīng)皓首了。所幸有這么一本歷史書,專門把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從浩如煙海的往事中抽離出來,"撮取其要",用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這本書就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鑒》。

對于司馬光來說,我們都知道他小時候為了救人,打大桶的時候急智風(fēng)趣,對他的印象也固化在那些披著羊角辮子的浮夸孩子身上。其實司馬光是北宋有名的大政治家、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兩度為相,生前最偉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編纂了這部"歷代君王的教科書"——《資治通鑒》,死后謚號"文正"——這是歷史上中國的讀書人最夢寐以求的謚號。可謂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毛澤東同志就自稱曾十七次批注過《資治通鑒》,并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

一部難得的好書噢……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

不同于《史記》的紀傳體,《資治通鑒》采用的是編年體寫法,從公元前403年的周威烈王時期寫起,到公元959年五代后周世宗停筆,時間跨度1362年,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因為是寫給君王看的治世之典,"專取國家興衰",所以擷取史料的視角主要聚焦在政治軍事大事上,而書里記錄的這一千余年歷史中,除了兩漢一統(tǒng)時稍微太平些,治多亂少外,其余春秋戰(zhàn)國、南北朝、五代十國,莫不是大**大混戰(zhàn)的年代。相斫相殺的場景比比皆是:

皇后被殺、太后被殺、皇太子被殺、忠臣被殺、奸臣被殺,皇上最后也被殺……天災(zāi)人禍屢屢上演:"時天下荒饉,百姓餓死,帝聞之曰‘何不食肉糜’"……兵燹之災(zāi)野火不盡春風(fēng)又生:因為打仗士兵多喜歡挾藏婦女在身邊,將軍王浚下令有在軍隊里私藏女人的斬,于是八千個少女被沉在易水河底……這一千余年里中國人記憶的苦澀映照在《資治通鑒》薄薄的紙頁上,足足積攢了294卷。

如果歷史都如"二十六年,王崩,子烈王喜立"這樣,一年當(dāng)中只有短短幾行,沒有天災(zāi),沒有人禍,沒有戰(zhàn)爭,沒有權(quán)斗,那這1300年的歷史,幾百頁就寫完了。只是因為我們的歷史太“精彩”,充滿了故事,“滿是人都寫著吃”,才會如此厚重,怎么說不清楚。"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孟德斯鳩說,只有那些有著無聊歷史故事的國家和人民才是幸福的。讀《資治通鑒》,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歷史的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戰(zhàn)爭與權(quán)謀,歷史人物個人命運的因果也被司馬光洞若觀火地收錄在這本書里,每遇到令人感慨的事件人物時,跟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太史公言一樣,司馬光也會"臣光曰",對其進行評議。例如三家分晉,司馬光論述晉國智伯的滅亡時就才德關(guān)系和識人親人說了這么一段令人耳目一新的話:"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

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凡取人之術(shù),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

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說的是世俗之人多分不清才與德,一概而論之曰賢明,于是就看錯了人。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與其得到有才無德的小人,不如得到無才無德的愚人,因為愚人作惡,智力不濟實力不勝,人還能**他,小人作惡有勇有謀,危害更大。

有德令人尊敬,有才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親近,對尊敬的人卻容易疏遠,所以大家經(jīng)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記了觀察他的品德。短短幾句話鞭辟入里,于歷史大事件中勾勒出個人立才與立德的辯證之道,令人深受啟迪。

可見雖然《資治通鑒》后來被人斷章取義為權(quán)謀之書整人之書,但其實司馬光作為一代大儒,"道德博聞"的文正公,是始終強調(diào)做人、做事的大原則,始終宣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君道、臣道、師道的。書中寫"太康之英"陸機被人誣陷將死時,釋戎服,著白,為箋辭穎,既而嘆曰:"華亭鶴唳,可復(fù)聞乎",遂被殺,夷三族。

您能再聽到家鄉(xiāng)華亭的鶴鳴聲嗎?大丈夫志匡世難,既知將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讀罷令人掩卷嘆惋,感慨良久。這就是中國讀書人一脈相承的世道人心——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讀《資治通鑒》,撥開歷史權(quán)謀的詭譎煙云,最終看到的還是質(zhì)樸的世道人心。

想想“世界讀書日”——4月23日。在越來越物質(zhì)化的今天,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我們對于讀書的感受都在逐漸微弱或者正在消失,閱讀的感覺就像炊煙離開大地一樣,越飄越高,越飄越遠。但人們還是要有一點精神,即使精神也像讀書一樣遠離我們,飄向天空。

所以我們的高度不是頭到地的距離,而是頭到天的距離。

-end-

感謝閱讀,希望能幫助您!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7】

有些慚愧的說,作為一個大學(xué)生,我居然沒有怎么仔細閱讀過中國的歷史,一直都無法由衷的感觸些什么。但當(dāng)我通讀過《資治通鑒》后,我發(fā)現(xiàn)心中竟不住的洶涌澎湃。那些歷史情節(jié),仿佛歷歷在目。

蓋世英雄陳湯,率領(lǐng)遠征軍,在首都長安遙遠的西北,在距離三千四百公里外,中亞巴爾喀什湖西南,擊斬匈奴郅支單于,砍下人頭,向中央獻捷時,指出:“膽敢冒犯強大中國的,距離再遠,也要誅殺!”豪氣上干霄漢。

千年之下,我們?nèi)月牭竭@個聲音,為之熱血沸騰。英雄們?yōu)榱私夥?,為了和平,揭竿而起,奮勇抗敵,其精神可歌可泣,永垂青史。匈奴汗國最終向中國臣服,并不是全因為中國有此力量,更關(guān)鍵的是匈奴內(nèi)部分裂。而這再一次向歷史證明:一個不能團結(jié)的國家或族群,必然衰弱。匈奴如不分裂,郅支單于的人頭,也不會懸掛高竿。

然而當(dāng)中國前程似錦的時候,我們的君王們開始享受起衣食無憂的奢侈生活。在荒_無度的生活背后,浮現(xiàn)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暴君,昏君還有那些腐朽的偽善的爪牙。他們的殘忍,他們的自私,讓我汗顏;百姓的呻吟,百姓的嘶喊,讓我觸目。于是人們在亂世中學(xué)會可自救。

中國帝王被殺,不自楊廣開始,但楊廣被殺,卻是人民自救——聚眾起兵、反抗_的結(jié)果。也是歷第一次,人民自救轉(zhuǎn)變?yōu)楣賳T和軍人自救的結(jié)果。楊廣能力的高強,使人驚駭,他只用短短十三年時間,就毀滅其父楊堅建立起來的富庶強大無比的帝國,而且只用更短的五六年時間,就能迫使忠心耿耿的猛將勇士反叛,沒有人能做得到這些,而楊廣卻做到了,他的獎狀是一條絞繩。

每次政變,都引起屠滅三族的慘劇;每次兵變,更是死人山積——壽春一連發(fā)生三次叛亂,幾乎空城。詭詐、殘忍、勾心斗角,遍地是血。然而,那些不成才的野心家,只看到榮華富貴,卻看不到血;只看到自己如錦的前程,卻看不到人民苦難。今天還是炙手可熱的神圣人物,明天霎時間變成國家蟊賊,全家斬首,還把千萬無辜的男女老幼,也帶入刑場。官員的尊嚴靠赤__的軍事力量維持,是和非、對和錯,全看你是勝是敗?人性急劇墮落,種下未來更悲慘命運的基因。

面對暴君的暴行,我們?nèi)绻了迹瑫鋈婚g汗流浹背。因為,如果換一下位置,我們真的可能就是他!這是多么可怕,權(quán)力能改變?nèi)诵?、扭曲人性、消滅人性,喝了不受制衡的?quán)力的毒酒,美女都會變成青面獠牙,何況本來就有一顆邪惡的心靈,我們痛恨他們之余,還為他們痛惜:為什么讓他們服下這種毒酒!

真的感謝司馬光先生,假使沒有《資治通鑒》,時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提供一個輪廓;作為一個讀者,我是何等幸運。問題是,讀史者的幸運,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運,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因為我在這里聽到了太多官員的假話謊言,和太多人民的哭聲喊聲。這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8】

下面是***x為大家整理的,更多請關(guān)注xx。【一】

前不久,經(jīng)同學(xué)推薦,我有幸拜讀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資治通鑒》白話本。這是最近才出版的一套書,大概是為了方便今人閱讀,十二部白話本中只收錄了周紀、秦紀、漢紀、魏紀、晉紀、宋紀、齊紀等各個朝代的精華文章,而且翻譯的極為通俗。像我這樣的初學(xué)者,沒有基礎(chǔ)知識,渴望學(xué)習(xí)歷史的方方面面,很適合讀這樣的書。

之前,曾經(jīng)也試過讀文言文的《資治通鑒》,由于自身性格和工作忙碌的原因,只是挑選著看了漢紀和唐紀中的部分內(nèi)容,感覺也不錯,雖然是文言文,但是絲毫不令人覺得晦澀難懂。相比之下,我這次讀的白話文感覺粗糙。前面說過了,讀《資治通鑒》,我只是為了了解些歷史知識,所以這次看白話文也感到滿足了。

但是,沉淀知識的這一段時間里,我還是反復(fù)琢磨和品位了讀文言文《資治通鑒》的感覺,在內(nèi)心里依然傾向于司馬遷的原著,感覺還是原著的行文布局更好更生動出彩些。我想,這大概就是司馬遷和他的《資治通鑒》之所以名傳千古的原因吧!

《資治通鑒》在編年體史書領(lǐng)域和中國寶貴文化遺產(chǎn)領(lǐng)域之所以享有盛譽,我想一定與作者創(chuàng)作的思路、方法,以及該書特別的語言形式和經(jīng)世致用的目的有關(guān)。由于《資治通鑒》的確太博大精深了,無論我如何努力,也只能窺見書中的一角,但是就是憑著這種熱愛的精神,我也想談?wù)勛约簩τ凇顿Y治通鑒》的一點感受。

首先是感覺到司馬遷著作該書時的細致和認真。在閱讀《資治通鑒》文言文版本的時候,就被該書中不厭其煩的注釋、考異感染了興趣。從前,我讀書都是“盡信于書上”的,即書中說什么,我便相信什么,而當(dāng)看了《通鑒》之后,我的一個很有體會的想法是,原來歷史書中寫的歷史也是不能盡信的。

我們要讀歷史,就要像司馬遷那樣進行辨析性閱讀,對所讀史實進行考證和推理,提煉精華,積累經(jīng)驗。而正是因為司馬遷著書的細致認真,從而才為我們不厭其煩地留下各種線索和史料,讓我們更加客觀地了解歷史的。

另一點是從《資治通鑒》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語言運用極其簡練,通俗易懂,脈絡(luò)分明?!顿Y治通鑒》全文一般沒有太多的偏僻字,即使橫跨一千多年的今人,只要有點文言文功底都可以讀個明白。記述各種事情和描寫各種場景,尤其是戰(zhàn)爭方面的題材的文章,司馬遷總是將前因后果交代的明明白白,讓讀者能夠一目了然。

這種強調(diào)情節(jié)描寫的手法值得今天借鑒。

另外,司馬遷在每一篇文章的結(jié)尾處通常都會給出自己的點評,并且把一件原本零散的表面的事件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理論上去。司馬遷的這些觀點和思想這好迎合了發(fā)展一個國家政治經(jīng)濟的需要,今人閱讀起來,也會得到許多借鑒作用。我想,這大概也是《通鑒》流傳至今,仍然廣受歡迎和好評的原因。

總之,閱讀《通鑒》受益匪淺,我想,有機會,我還要把文言文版的《通鑒》繼續(xù)讀下去。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9】

一下很奢侈的多出了這么多的時間,開始好好閱讀。今天淺嘗第一卷,并且拜讀了一下柏楊版的評說,倒不像是在讀一本史書,而是?臣光曰?和?柏楊曰?兩個政治家的口舌之紛。

從魏、趙、韓三家分晉開始編年敘述。在司馬光眼中,這是一個周道衰落,綱紀敗壞的年代,三家能夠堂而皇之位列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司馬光借此欲闡述的是一種正統(tǒng)儒家的正名理論。?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就是這種理論的核心。君臣之位,如天地不可易位一樣牢固。所以,雖然微子有德,他不能取代紂這樣的暴君;雖然姬重耳功大,死后不能隧葬;雖然齊、楚、晉、秦勢強于周,不敢輕易取而代之。在柏楊先生眼中,這種極端的傳統(tǒng)就是一種反動,在歷史的潮流中一次又一次的被強權(quán)羞辱(宋為金所驅(qū)就是一個最大的諷刺)。而我覺得,今天的中國恰恰需要這樣的一種禮教和名器?;靵y的價值取向,拜金的社會潮流,貧瘠的文化涵養(yǎng),道德底線崩潰,導(dǎo)致國人在人生觀中太需要一種共同的正統(tǒng)的思想來領(lǐng)導(dǎo),并且給所有人以福祉。今天,西方文化占據(jù)著主流,接受的成本低,回報高。不要怪國人崇洋,而是?名不正則民手足無措?。

在時間順序上,三家分晉之前的大事是智伯之亡。用司馬光的形容,其人美須鬢長,射御力足,伎藝畢,巧文辯惠,強毅果敢,缺少的僅僅是一點仁君之德。最終,智伯帥韓、魏攻趙,為三家所殺滅族。戰(zhàn)場中最經(jīng)典的一個場面是,智伯決水淹晉陽,趙指日可下,他得意忘形而道?吾今乃知水可以亡人過也?。()聽者有意,汾水可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一旁的韓康子和魏恒子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打算。唇亡齒寒,這不是把盟友推向敵營么?二家終叛,智氏遂亡。不過,從智伯的表現(xiàn)看,固然其是無德之君,我倒有點懷疑他的智力問題。此篇末,司馬光遂展開關(guān)于才和德矛盾關(guān)系的討論,?凡取人之術(shù),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在我看來,司馬光的思維簡直就是最天真的二分法了。豈知,人性本來就包括善惡,一個好的社會和制度能夠壓制人性中惡的部分,發(fā)掘人性善的那面。過分強調(diào)品德,使很多朝代的根基毀于庸才之手。

讀史書,讓我對那一個時代人的思維方式產(chǎn)生了無比的好奇。比如豫讓為刺殺趙襄子,?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聶政殺韓宰相俠累后,為不牽連其姐姐,?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腸?。一個血雨腥風(fēng),死士輩出的時代,無論是為義還是為利,都讓我敬畏,因為無法接觸到其內(nèi)心世界,也許這也是中國史書的一種缺憾吧。

這一段歷史還有一個偉大的人物就是吳起,背負?母死不奔喪,殺妻以求將?的這樣一種壞名聲,吳起仕魯,大敗齊軍;投靠魏后,?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圖謀?,?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xiāng),韓、趙賓從?,后為武侯所疑,往楚國為相,南平白越(江浙,福建一帶),北卻三晉,西伐秦,強盛一時??蓱z吳起英雄一世,最終還是死于非命,為楚貴族所殺,死前躲在悼王的尸體后面躲避亂箭。叛亂者后來因為射王尸也沒有好的下場,死后復(fù)仇,我不禁驚嘆于吳起的智慧,然后不免辛酸,這種將相全才,在哪里都是改變?nèi)值娜宋?,可憐英雄惹人妒,猶得后世讀者憐。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10】

幾年前華人大學(xué)生辯論比賽頗受人關(guān)注,而這些辯論選手們慷慨激昂,辯論有章有法,言辭美麗,頗讓人羨慕。但是感覺這種活動,形勢多于實際,雙方圍繞一個沒有實質(zhì)意義的問題,展開攻防,不在乎最終的結(jié)果,而是計算辯論過程中的表現(xiàn)。

最近在看資治通鑒的時候,發(fā)現(xiàn)早在戰(zhàn)國時代,便有人對這類辯論作了精辟的評論:

趙王的老弟趙勝當(dāng)平原君,其有一食客公孫龍在邏輯上的造詣甚為精湛,善于辯論。與孔穿辯論“奴隸有三個耳朵”,公孫龍反復(fù)探討,分析精微,令孔穿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鄒衍經(jīng)過趙國,趙勝邀其與公孫龍辯論,鄒衍說:

辯論的意義,在于使類別分明,不相侵害,使道理清楚,不相紊亂。提出原則,顯示它的目的何在,要大家一目了然,免得迷失。勝利的一方,不失去他的逐漸。失敗的一方,能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在這種情形下,才可以辯論。假如只靠名詞定義之類詞匯的堆積和美麗抽象的理論,來灼灼逼人,引用靈巧的譬喻轉(zhuǎn)移方向,引導(dǎo)人們墜入他所預(yù)設(shè)的五花陣里,最后忘了主題。這對正規(guī)的思考力的訓(xùn)練,有嚴重的傷害。有些人一旦發(fā)言,言辭鋒利,糾纏一團,一直糾纏到大家都不說話了,他才最后閉上嘴巴。這種爭論,已造成困擾,我不愿參加。

短短的一段話,指明了辯論不僅僅是一種技法的表現(xiàn),更多的是人自身的積累的思想認識的表現(xiàn),通過辯論,讓每個人的思想、知識都有相應(yīng)的增長,而不僅僅是圍繞一個虛擬的問題斗嘴皮子。

相關(guān)推薦

  • 關(guān)于資治通鑒讀后感 下面,我們?yōu)槟阃扑]資治通鑒讀后感。書籍是我們?nèi)松囊槐K明燈,好的書籍通常能夠教給我們一些人生道理。?讀后感是對自己思考提煉的一種紀念和見證。歡迎您參閱讀本網(wǎng)頁!...
    2023-04-07 閱讀全文
  • 資治通鑒讀后感錦集 接下來小編為您整理的是“資治通鑒讀后感”,當(dāng)我們看過作者寫的作品,并獲得了一些啟發(fā)之后。?讀后感中應(yīng)該詳細描寫那些讓你內(nèi)心受到感動和啟示的部分,相信這篇文章會讓您轉(zhuǎn)變自己的心態(tài)和思維方式!...
    2023-08-04 閱讀全文
  • 2023資治通鑒觀后感 根據(jù)您提出的需求我為您搜集了以下內(nèi)容:“資治通鑒觀后感”,希望以下網(wǎng)頁內(nèi)容能給你幫助。優(yōu)秀的作品讓我們贊賞不已,看電影的視角不同,我們對電影的理解也會不同。通過觀后感我們可以學(xué)會如何欣賞和評價作品,寫觀后感能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的魅力。...
    2023-04-29 閱讀全文
  • 最新資治通鑒讀后感4篇 你是否正在為寫作品讀后感犯愁呢?當(dāng)我們從作者寫的作品中得到了很深的體會時,我們在寫讀后感時,一定不要說空話,要斟酌自己的詞句。下面是欄目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最新資治通鑒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23-01-16 閱讀全文
  • 資治通鑒讀后感(精選七篇) 我們可以在一本小小的圖書中感受到廣闊的世界風(fēng)光,讀完作品后,我們對其中的情節(jié)非常著迷。為了記錄下這些令人難忘的劇情,我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根據(jù)您的需要,我們已經(jīng)編輯了一篇名為“資治通鑒讀后感”的讀后感,如果需要更多幫助,請繼續(xù)訪問我們的網(wǎng)站!...
    2023-12-17 閱讀全文

下面,我們?yōu)槟阃扑]資治通鑒讀后感。書籍是我們?nèi)松囊槐K明燈,好的書籍通常能夠教給我們一些人生道理。?讀后感是對自己思考提煉的一種紀念和見證。歡迎您參閱讀本網(wǎng)頁!...

2023-04-07 閱讀全文

接下來小編為您整理的是“資治通鑒讀后感”,當(dāng)我們看過作者寫的作品,并獲得了一些啟發(fā)之后。?讀后感中應(yīng)該詳細描寫那些讓你內(nèi)心受到感動和啟示的部分,相信這篇文章會讓您轉(zhuǎn)變自己的心態(tài)和思維方式!...

2023-08-04 閱讀全文

根據(jù)您提出的需求我為您搜集了以下內(nèi)容:“資治通鑒觀后感”,希望以下網(wǎng)頁內(nèi)容能給你幫助。優(yōu)秀的作品讓我們贊賞不已,看電影的視角不同,我們對電影的理解也會不同。通過觀后感我們可以學(xué)會如何欣賞和評價作品,寫觀后感能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的魅力。...

2023-04-29 閱讀全文

你是否正在為寫作品讀后感犯愁呢?當(dāng)我們從作者寫的作品中得到了很深的體會時,我們在寫讀后感時,一定不要說空話,要斟酌自己的詞句。下面是欄目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最新資治通鑒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23-01-16 閱讀全文

我們可以在一本小小的圖書中感受到廣闊的世界風(fēng)光,讀完作品后,我們對其中的情節(jié)非常著迷。為了記錄下這些令人難忘的劇情,我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根據(jù)您的需要,我們已經(jīng)編輯了一篇名為“資治通鑒讀后感”的讀后感,如果需要更多幫助,請繼續(xù)訪問我們的網(wǎng)站!...

2023-12-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