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精選的“紀念劉和珍君課件”一定能夠給您帶來極大的驚喜。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和課件的優(yōu)化意味著教學品質(zhì)的不斷提升。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參閱!
紀念劉和珍君最新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設(shè)計)
一、??導(dǎo)入:
在學校園里時下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魯迅的文章真的那么晦澀難懂么?真的那么可怕么?其實不然,我們看魯迅先生寫的《記念劉和珍君》就行文流暢,感情充沛飽滿,表達了真性情、真感情,可以看出魯迅的文章不是可怕,而是可愛、可敬、可親。
事情發(fā)生在1926年三月18日,愛國群眾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我國主權(quán),在天安門集會抗議,會后到執(zhí)政府請愿,段祺瑞政府竟然屠殺愛國民眾,致使47名愛國民眾犧牲,二百多名請愿群眾受傷,這是中國人殘害中國人的一場罪惡、一場悲哀、一場恥辱!劉和珍,這位年僅22歲的女大學生,風華正茂,激情洋溢,意氣風發(fā),可是如此美好的青年就這樣倒在了血泊之中,路,還沒有開始就走到了盡頭,夢,還來不及做就永遠不再醒來。在慘案發(fā)生后的兩個星期之后,魯迅先生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憤,毅然寫下了這悲憤沉痛的悼念文章--《記念劉和珍君》,以此來警醒中國人民永遠記住這筆血債,來紀念這位愛國的進步的青年女子。
二、??解題:
關(guān)于題目中的“記”相當于“紀”,?并非另有其意。在白話文剛剛興起時,人們有時不能嚴格界定字詞,如文中“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中的“那”實為“哪”,魯迅當時用“記念”實為我們今天所說的“紀念”?可見是記人敘事類的文章,“劉和珍君”是本文敘述的主體,君:對人的尊稱。那么對于紀念性的文章應(yīng)該怎么寫?比如讓大家寫紀念王杰,怎么寫?那么下面我們看看,魯迅先生紀念劉和珍君是怎么寫的呢?他寫了哪些內(nèi)容?
三、學習這篇課文,我們首先就要掌握課文里面重點字詞,注音并解釋。大家翻到練習冊55頁。我們來共同讀一下。
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把握這篇課文的整體內(nèi)容。大家速度課文,把握線索,理清思路,來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nèi)容。并且給課文擬一個小標題,每四個同學一組,要求簡潔,并且概括全面。注意看每一部分的主體對象,主要事情,以及作者的感情,抓住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句。
①寫作緣起,紀念死者。
②喚醒庸人,牢記血債。
③回憶認識交往過程。
④對遇害的感受,驚愕、義憤。
⑤敘述遇難經(jīng)過,揭露真相。
⑥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
⑦慘案的意義,并熱情謳歌贊頌。
兩個學生上黑板板書,其他同學寫在練習本上,完成后同桌交流、比較、歸納。
合并歸納:表明寫作目的是第一二兩部分;追憶烈士和慘案真相的是第三、四、五部分;總結(jié)教訓和意義的是第六七部分。
五、教育家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在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只是是一個例子。這就告訴我們不要以本為本,要學會學以致用。
就如紀念劉和珍,開頭兩段就提到了作者為什么萌生了寫這篇文章的念頭,緊接著回憶交往及劉和珍等青年被害的過程,最后總結(jié)了教訓和意義。
我們同學如果寫紀念我們的英雄王杰,你準備怎么寫?是不是要寫一寫為什么懷念追憶王杰?原因是什么?王杰被評為感動中國的一百位人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懷念英雄的前輩。紀念的.什么內(nèi)容?然后寫寫他的生平事跡,王杰的具體人、舍己救人的故事。怎么紀念?寫文章、設(shè)置紀念館等。有什么意義?激勵人們愛祖國、愛人民。
六、下面我們看看文章中光彩奪目的人物形象,也是文章懷念的主題對象劉和珍,作者這么來紀念的。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了,年僅22歲。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殞落了,如一枝傲放的鮮花凋零了。對國家、對民族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巨大的悲劇,魯迅曾經(jīng)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么劉和珍身上有哪些有價值的東西呢?⒉學生自讀第一、三、四、五段,思考歸納:課文記敘了劉和珍的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你能認識到劉和珍君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明確:
預(yù)定《莽原》-→追求真理(毅然)
“風潮”領(lǐng)袖-→敢于反抗??事跡〈???慮及母校-→有遠見、有革命責任感(黯然)
府門喋血-→勇敢堅強、敢于抗爭(欣然)
難中救助-→從容善良
探討:⑴為什么詳寫府門喋血?明確:①喋血過程:?請愿DD中彈DD未死-→?頭胸被猛擊兩棍DD死掉
②一是揭露了敵人的兇殘,證明那簡直就是虐殺,二是贊揚了三個女子臨難從容、互相救助的精神。
魯迅曾經(jīng)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比绱顺3N⑿χ?,態(tài)度很溫和,如此善良,如此柔弱、如此美好,如此進步,如此高尚的的青年女子卻遭到段祺瑞執(zhí)政府殘酷迫害而死,戕害了如花、年輕、鮮活的生命,怎么不讓人痛惜,痛心,這就是人間最大的悲劇!
⑵假如你是一位雕塑家,劉和珍的家鄉(xiāng)想請你劉和珍烈士塑像,你會有哪些設(shè)想?
(學生在塑像材料選用、?人物姿態(tài)、內(nèi)在神韻,比如眼睛和神態(tài)等各方面各抒己見。)
示例:
同學1:我們福建惠安石雕馳名海外,石雕給人的感覺是親切樸實,與劉和珍給人的印象極其相似。我想用石頭為她塑像。當我們在柔和的光線下凝視她時,可以感覺到堅硬的石頭里涌動著旺盛的生命活力,那是青春與理想的永恒魅力。(掌聲)
師:看來你對石雕是情有獨鐘啊。(笑)
同學2:我認為用青銅來為劉和珍塑像更合適。青銅代表剛毅,更能體現(xiàn)出劉和珍為革命獻身的情操和她的干練堅決作風。(掌聲)
同學3:還是用冰雕吧。冰是透明的,體現(xiàn)了愛國者靈魂的圣潔。劉和珍背部朝下,身體與地面相夾45度角,上面還有幾個窟窿,表明有子彈穿過。一手上舉,仿佛想抓住什么,一手撐地。雖然冰雕終有一天會消融,但我認為短暫美才是真的美。她消融的那一刻也許正是她精神升華之時,她永遠烙印在我們的心中。(掌聲)
總結(jié):青春年少的劉和珍君,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犯我國主權(quán),挺身走上街頭。從此,一顆年輕有力的心停止了跳動。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東方睡獅已經(jīng)覺醒,它邁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未來,走向崢嶸歲月。雖然這一切在劉和珍的有生之年無法看到,但我們相信,她天堂有知的話,一定會無限欣慰。
劉和珍的形象確實能用具體的實物來塑造,但她的情操卻不一定要用實物來表現(xiàn)嗎?我們想到我們的偉人周恩來和鄧小平不是將骨灰撒入大海了嗎?但是我們忘記了么?沒有!對于劉和珍,我們可以用雕塑來寄托哀思,但是更重要她在我們心中是一座永遠屹立的豐碑!
總結(jié):這是一篇和著眼淚和血寫成的文字。這是一篇不容輕慢、不容褻瀆的文字。魯迅是一位敢愛敢恨,也會愛會恨的人?!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魯迅的一生中,他不斷地看到青年以各種方式死于非命。魯迅是智者,思慮周密,對愛國青年的不幸死難寄托了無限的哀思。魯迅熱愛青年,正因為如此,他不愿意他們無謂地死去。魯迅痛惜劉和珍的死,但是認為她的死意義有限,因為沒有達到目的,以此啟迪青年注意變換斗爭方式。他對反動勢力則無比憎恨,痛恨反動政府的兇殘和反動文人的無恥,并用無情的筆進行徹底的揭露和批判,使之顯露原形于國人面前。
出于對人生的愛心,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深關(guān)切,所以,魯迅是用文學承擔救國大任的人,是近代中國的脊梁。
在教學中貫徹地教育理念:德育滲透、美育滲透、學科滲透、科學人文滲透對新教材及課程標準地認識:這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具有永久地價值和魅力,既要學習品人,又要學習品文。
學生學習收獲
知識與能力:1、理解中含義深刻的語句。2、抓住作者情感發(fā)展的脈絡(luò),理清思路。3、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4、學習劉和珍等愛國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爭、對祖國有高度責任感等優(yōu)秀品質(zhì)。
過程與方法:
一、感知課文,誦讀文段。
二、明確課題,合作探究。
三、分析材料,扣題成文。
四、發(fā)言交流,完成結(jié)題。
情感與態(tài)度:引導(dǎo)學生接受魯迅地思想感情的陶冶,接受魯迅先生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義感和嫉惡如仇的精神。還要學習那個年代的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勇敢精神??梢月?lián)系時代背景,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中國現(xiàn)代史知識,認識“三一八”慘案的背景、過程、影響等,并了解劉和珍等學生的情況,以豐富和深化對課文的感受、理解。
頻道小編推薦: | |
單元 必修(五)直面人生——真的猛士 課題 《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教學目標 理清文脈,探討表達效果:抓住“說”與“不說”這個關(guān)鍵,解讀魯迅先生在特定背景下的特定的心境, 2.感受猛士精神,結(jié)合語境理解文中 “猛士”、“哀痛者”、“幸福者”、“庸人”等重要詞語的含義 3.探究文中重要語句的含意,進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一人被譽為“民族魂”。他領(lǐng)著我們回過《故鄉(xiā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了《社戲》,通過《一件小事》,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拿來主義》。今他時刻以深沉的情懷、睿智的目光關(guān)注著我們民族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時,舉國哀悼,舉世震驚。一友人送對聯(lián)以示悼念:“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lǐng)吶喊; 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這位吶喊者便是魯迅。今天我們來學習《記念劉和珍君》,看一看魯迅是怎樣為革命、為正義、為青年吶喊的。 二、作者介紹 (1)魯迅簡介:魯迅,周樹人,字豫山,后改為豫才。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時(1918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代表作有:小說集《 吶喊 》《 彷徨 》《故事新編 》等,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 朝花夕拾 》(原名《 舊事重提 》),散文詩集《 野草 》,雜文集《 墳 》《 華蓋集 》、《 南腔北調(diào)集 》、《 三閑集 》、《 二心集 》、《 而已集 》等16部。魯迅以筆為武器,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 民族魂 ”、現(xiàn)代文學的旗幟,是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澤東 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赶壬簧膶懻铡?三、解題 (1)《記念劉和珍君》從題目看,這是一篇什么性質(zhì)什么體裁的文章?(紀念性的回憶文章,屬記敘文。)
(2)關(guān)于題目中的“記”字相當于“紀”字,并不是另有其意,不能把“記念”一詞理解成“記敘、懷念”。在白話文剛剛興起時,人們有時不能嚴格界定字詞,如文中“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中“那”實為“哪”字,魯迅當時用“記念”一詞,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紀念”。
(3)劉和珍,是一名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文系的學生。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發(fā)生。18日清晨,身為學生自治會主席的劉和珍,動員組織同學集會游行。中午她扛著白底黑字大校旗,沖入段棋瑞執(zhí)政府左邊大門,昂立人群中。突然身中七彈,壯烈犧牲,年僅22歲。
(4)君:是對人的尊稱。
【思考】這篇課文題為“記念劉和珍君”,但是不是只紀念了劉和珍一個人呢?作者還紀念了哪些人?他們都是什么人?作者為什么要紀念他們?實際目的是要寫什么?
作者不只紀念劉和珍,還紀念了楊德群、張靜淑以及“三·一八”慘案中的死傷群眾,實際目的是以紀念劉和珍為切入點,記住這次慘案,警醒人們不忘血債。 四、寫作背景 (一)一九二六年,我國的北方還在軍閥政府的統(tǒng)治下,掌握政權(quán)的是北洋軍閥皖系頭子段祺瑞。當時占據(jù)著東北的奉系軍閥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向關(guān)內(nèi)進軍,遇到了國民軍將領(lǐng)馮玉祥的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便公開出面,在三月十二日派軍艦掩護奉軍軍艦駛?cè)胩旖蚋浇拇蠊量冢趽魢褴姡瑖褴婇_炮還擊。三月十六日,日本帝國主義糾集英、美、法等八國公使,借口維護一九○一年八國聯(lián)軍與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向段祺瑞執(zhí)政府提出抗議,并組織起新的“八國聯(lián)軍”,準備武力進攻。三月十八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門集會抗議,后又到執(zhí)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下令衛(wèi)隊開槍鎮(zhèn)壓群眾,群眾死四十七人,傷一百五十余人,造成“三·一八”慘案。劉和珍烈士就是在這次慘案中遇難的。
(二)“三·一八”慘案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段祺瑞為了推卸罪責,反而污蔑死難群眾是“_”。一些走狗文人,如陳西瀅等也制造流言,誣陷愛國學生是“受人利用”,被“民眾領(lǐng)袖”(指李大釗同志等)盲目地引入“死地”。
(三)當時魯迅先生在北京任教并編輯新文學刊物。面對反動黑暗的統(tǒng)治,他無比憤慨,對愛國的青年學生被殘害,他萬分哀痛。他不贊成搞徒手請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叭ひ话恕睉K案發(fā)生后,他寫了好幾篇倬念文章,《記念劉和珍君》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篇。 五、整體把握 【思考1】從文章的題目看,課文中有哪幾個小節(jié)集中寫了劉和珍君?
(3、4、5)記述劉和珍君生平事跡、遇難經(jīng)過,并控訴段政府之暴行(按時間順序)
【思考2】第一、二小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寫作緣由。
【思考3】第六、七小節(jié)又起什么作用?——揭示這次事件的教訓和意義。(先否定了這種徒手請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將筆鋒一轉(zhuǎn),肯定了這次死難的意義,鼓勵“真的猛士”奮然而前行。)
【思考4】作者為什么從追悼會寫起而不是以時間為序從慘案寫起?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從追悼會寫起,自然地交代寫作用意:一是“將此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即為死者;二是提醒人們不要忘卻烈士,即為生者。這便是文章的一、二節(jié)。
紀念類文章少不了對紀念對象往事的回憶。這即文章的三、四、五節(jié)。內(nèi)容有二:女師大風潮中的劉和珍;“三一八”慘案中的劉和珍。紀念類文章的敘事是為抒情與議論奠定基礎(chǔ)。就本文而言,作者著重從歷史的高度總結(jié)劉和珍等烈士死難的意義:一是人們不會忘記烈士;二是顯示中國女子勇毅精神不死。這便是文章的六、七節(jié)上述三部分都緊扣“記念劉和珍”這一中心,將記敘、議論和抒情自然地融和在一起。
【思考5】貫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線索可以概括為什么?悲痛──憤怒──理智的思考。 課堂小結(jié) ⒈整體把握文意(重點是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和局部思路)。⑴理清脈絡(luò)。 ⑵把握主旨。
⒉回答問題時盡量在文中找到關(guān)鍵語句。 板書設(shè)計 寫作思路:為什么寫(寫作緣由)——悲痛
寫了什么(烈士生平事跡與遇害經(jīng)過)——憤怒
有何作用(教訓和意義)——理智的思考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 路,還沒有開始便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夢,還來不及做便永遠不再醒來。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了,年僅22歲。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殞落了,如一枝傲放的鮮花凋零了。對國家、對民族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巨大的悲劇,魯迅曾經(jīng)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保磕敲磩⒑驼渖砩嫌心男┯袃r值的東西呢? 二、合作探究 【思考1】作者筆下的劉和珍有哪些特點?(一、三、四、五)
a,預(yù)定《莽原》-→追求真理(第一節(jié)第二段)
b,“風潮”領(lǐng)袖 -→敢于反抗(第三節(jié)第二段)
c,慮及母校-→有遠見、有革命責任感(第三節(jié)第二段)
事跡 d,府門喋血-→勇敢堅強、敢于抗爭(第五節(jié)第一段)
e,難中救助-→從容善良(第五節(jié)第一段)
劉和珍是一個渴求真理,富有斗爭精神,而又和藹、善良,有思想,有遠見,富有責任感的革命青年?!舅伎?】本文除了寫劉和珍之外,還寫了哪些人?三·一八慘案后他們各自的動向如何?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和感情怎樣?這樣寫有什么目的?
一類是愛國青年,突出了劉和珍;還有其他“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如: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等真的猛士。;擴大一點是數(shù)百死傷者;再擴大一點是請愿的群眾。作者對他們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獻尊敬。
第二類是反動勢力,包括段祺瑞政府,“幾個所謂學者文人”(或流言家、有惡意的閑人)。作者控訴其暴行,痛斥其無恥流言。抨擊和揭露
第三類是處在中間狀態(tài)的所謂“庸人”(“無惡意的閑人”),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無聲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喚他們“爆發(fā)”。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可見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慘案中犧牲的愛國者劉和珍等人外,更深遠的意義應(yīng)在于評述慘案以此來鼓勵生者,激勵猛士,揭露敵人,喚醒庸人,評述慘案的教訓和意義等。
【思考3】魯迅對請愿這種斗爭方式持什么態(tài)度?你認為應(yīng)以什么樣的斗爭方式為最佳?(多媒體展示)
不贊成,應(yīng)改變斗爭方式――“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jié)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第六節(jié)第一段)
“大量的木材”喻指代價巨大的流血斗爭;“其中”指流血斗爭。作者用煤的形成來比喻犧牲巨大才換來了社會的一點進步,作者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深刻闡明“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往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前進一小步,而且“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由此,沉痛地指出這次慘案的經(jīng)驗教訓,意在告訴國民認清反動統(tǒng)治者“吃人”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訓,改變戰(zhàn)斗方法。 課堂小結(jié)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的寫人的文章。魯迅先生沒有詳寫劉和珍的生平,也沒有詳寫慘案的本身,人物形象卻可親、可敬,關(guān)鍵是作者寫出了人物的個性。如何寫出人物的個性,請討論作者運用的手法。
⑴選取有意義的小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⑵善于抓細節(jié)來抒發(fā)感慨。如反復(fù)強調(diào)劉和珍“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⑶運用人物的肖像描寫。⑷運用反襯手法。如用劉和珍的善良可愛反襯反動派的兇殘和反動文人的下劣。⑸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思想深刻,感情強烈。 板書設(shè)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第三課時 一、導(dǎo)入 許廣平曾說:“《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淚,是用血淚寫出了心坎里,同聲一哭。”下面我們就用心去解讀語句,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憤之情吧! 二、品析情感 文章中體現(xiàn)作者情感脈絡(luò)的語句有哪些?并體會作者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多媒體展示)
⑴“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其中的“早”說明寫文記念由來已久,“也”呼應(yīng)首段“程君的請求”,更是作者的意愿。必要性體現(xiàn)在:劉和珍君是一個思想進步的青年,否則愧對烈士,更重要的是要記念,要奉獻哀痛和尊敬。⑵“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從文中看“無話可說的原因”有二:極度悲痛,無話可說,長歌當哭應(yīng)在痛定之后;反動文人的陰險論調(diào),令我出離憤怒。⑶“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寫的必要性:現(xiàn)實的需要,喚醒庸人,牢記這筆血債,為揭露。⑷“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為喚醒,因為國人極易忘卻。⑸“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 殺戮與鉗口,是反動派慣用的兩手,令魯迅先生憤怒至極,以至于說不出話,此句系反詰句⑹“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到文尾,意在領(lǐng)起下文記敘遇難經(jīng)過,以贊頌劉和珍等愛國青年沉勇友愛、臨危不懼的精神,以揭露并控訴段政府殺害青年的暴行。⑺“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句意及表達效果:言猶未盡,呼應(yīng)開頭,“但以此……”句式表達一種深深的歉疚之情,給讀者以深思,讓人沉浸在悲憤之中。 三、鑒賞語句 (1)“我將深……逝者的靈前。”“非人間”,指社會的黑暗;“最大的哀痛”指作者無法壓抑的悲憤之情;“它們”,指反動派和那些“學者文人”;“快意于我的苦痛”實際是警告反動派別高興的太早,總有一天血債必將血償!“后死者”,即作者。全句意為:我要深味這人間地獄的濃黑的悲涼;我要以我的最大的哀痛顯示于這黑暗的社會中,抒發(fā)自己強烈的悲憤之情,作文紀念死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皯K淡的人生”指反動派統(tǒng)治下的黑暗現(xiàn)實?!鞍凑吆托腋U摺敝缚吹胶诎惮F(xiàn)實,哀痛于國家和人民而無力改變的人和敢于正視黑暗現(xiàn)實,為國為民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人。他們當然承受著超乎尋常地哀痛,但是為改變慘淡的人生、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他們本身也是幸福者。這句話贊揚猛士勇敢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英勇清醒、永不回避的精神。魯迅向來倡導(dǎo)對現(xiàn)實對人生直面的態(tài)度。“對“真的猛士”的贊揚與下文對庸人的批判,形成鮮明的對比,鮮明地表達了魯迅對人生意義的認識。
(3)“慘象,……就在沉默中滅亡?!?(第四節(jié)第五段)
a、“慘象”指反動軍閥的血腥鎮(zhèn)壓;“流言”指御用文人的無恥誣蔑。這兩個詞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有形的刀槍加上無形的刀槍,這就是中國式的專制統(tǒng)治,這就是中國式的白色恐怖!正是這野蠻而嚴密的專制統(tǒng)治,使得我們的民族逐漸消亡,以致“默無聲息”了。
b、“沉默”有兩種含義、兩種結(jié)果:一是“爆發(fā)”,沉默的過程正是積蓄力量的過程,是爆發(fā)的先兆;一是“滅亡”,甘受壓迫,國家、民族更加衰頹下去。作者選用選擇復(fù)句,啟示人們:對中外反動派說什么也沒用,必須起來斗爭,表明了作者的斗爭意志和殷切期望。
c、抓關(guān)鍵詞“已”“尤”,足見反動派的兇殘;更突出走狗文人“流言”的下劣無恥。“不在……就在……”這一選擇關(guān)系的復(fù)句,既對反動派發(fā)出警告,更有對“后死者”的呼喚和激勵。
(4)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抓“依稀”“微?!薄案边@個并列復(fù)句,十分恰當?shù)卦u價了“三·一八”死難烈士對于將來的意義。盡管,在這“并非人間”的世上活著的,有許多是“茍活者”,他們也將從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點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將越來越多,先驅(qū)者的壯烈精神將激勵、鼓舞他們,更加勇猛地去斗爭、前進! “茍活者”會從這次流血事件中會依稀地看到隱約的希望,在烈士的精神感召下,逐步覺醒,增長勇氣;“真的猛士”會更堅定地奮勇前進。 四、詞語鑒賞 以下加點的虛詞包含了什么樣的意義?(多媒體展示)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而劉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他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痕跡。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_”!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明確:20虛詞,包含以下含義:魯迅消息閉塞;噩耗傳來神速;衛(wèi)隊慘無人道;劉遇害出人意料;事實之確鑿;兇殘+無恥;慘象+流言
作用:運用虛詞,表意豐富,有整個事件的過程,有作者對消息的懷疑,在鐵的事實面前的震驚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五、手法鑒賞 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多媒體展示)
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反問)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通感)
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借喻)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不忍聞。(對偶)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默滅亡。(反復(fù)、對比)
教學目的
(1)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根據(jù)思路,探索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3)了解劉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難經(jīng)過,認識反動政府的殘忍以及反動文人的下流無恥;牢記“三·一八”慘案的教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勤奮學習。
教學重點:理清總體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難點:關(guān)鍵文句的理解。
教學設(shè)想:著生引導(dǎo)學生理清思路,在此基礎(chǔ)上,理解關(guān)鍵文句,進而把握作者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設(shè)計一:在我國文學史上,閃爍著一顆璀璨的巨星,他領(lǐng)著我們回過《故鄉(xiā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了《社戲》,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們再隨著他重溫“三·一八”慘案的歷史,一起《記念劉和珍君》(板書)。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魯迅先生(板書)。
設(shè)計二:忘不掉那南斯拉夫大大使館被炸的硝煙;忘不掉那打著“民主”旗號的美國的卑劣行徑和無恥讕言;更忘不掉我們的三位記者不幸以身殉職。同學們,假如你是他們的同事或親朋好友,要為這三位烈士寫一篇紀念性的文章,你將如何安排文章的整體思路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看看魯迅先生為了“記念劉和珍君”是如何布局全文思路的。
二、背景資料
“三·一八”慘案是繼“五”慘案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殺,它的直接導(dǎo)火線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帝國主義國家悍然侵犯中國主權(quán)的強盜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展開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學校、團體代表到政務(wù)院請愿,執(zhí)政府衛(wèi)隊竟用刺刀刺傷代表多人,廣大群眾更加憤怒。3月18日上午10時,李大釗作了演說,正午12時,兩千多群眾高唱《國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段祺瑞”“驅(qū)逐帝國主義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條約”等口號,進行游行。女師大學生會主席劉和珍欣然前往,并擔任指揮;女師大進步學生楊德群等沿途散發(fā)傳單,群情激昂。
劉和珍等到就是此時遇難的。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先生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對烈士犧牲的悼念,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慨,對未來戰(zhàn)斗的渴望,交織在魯迅心中。4月1日,魯迅飽蘸著血淚,用慍怒而悲憤的筆調(diào),寫出了《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
三、通讀全文,理清總體思路。
問題設(shè)計:思路的起點是什么?(分解為以下幾個小問題)
1.是一篇紀念性文章,紀念的中心人物是劉和珍。那么課文的七節(jié)中哪些小節(jié)集中寫紀念劉和珍君?——明確:三、四、五節(jié)。
2.那么第一、二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確:交代寫作緣起。
3.六、七節(jié)又起什么作用?——明確;揭示這次事件的教訓和意義。
教師總結(jié):全文思路的起點是的寫作緣起,即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然后記述劉和珍的生平事跡和遇難經(jīng)過;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再深入一步,議論“三·一八”慘案的教訓和意義。三者交錯,始終統(tǒng)一于“記念”這一中心,這就是的總體思路。(至此形成板書)
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
訓練重點:理清思路
1、寫作緣起(1-2)
2、記念主體(3-5
3、教訓、意義(6-7)
四、分析局部思路
關(guān)于文章的局部思路,既指一個語段中的幾個句子的思路,也指一個部分中幾個層次的思路。
(一)結(jié)合課后練習一的第2小題來分析第一部分的思路。
問:第1、2節(jié)都說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為什么一再強調(diào)這一點?
明確:第一個“必要”是要悼念遇害者劉和珍君,奉獻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訴段祺瑞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陰險論調(diào)。第二個“必要”是要喚醒庸人,要人們牢記這筆血債。所以第一部分兩次強調(diào)、突出了的寫作動機,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憎。由愛到憎是按邏輯順序安排思路的。
(形成板書)
悼念遇害者 愛
一、寫作緣起 必要 控訴政府暴行 邏輯
(一、二) 痛斥走狗文人 順序
必要 喚醒庸人 憎
(二)第二部分又是按怎樣的思路布局的?
明確:這一部分則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思路的,先回憶與劉和珍的最初相識,敘寫烈士生前事跡,再詳細敘述遇難經(jīng)過,整個部分的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
(三)第三部分關(guān)于慘案的意義,魯迅思想的深刻之處何以體現(xiàn)?
明確:先否定了這種徒手請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將筆鋒一轉(zhuǎn),肯定了這次死難的意義,鼓勵“真的猛士”奮然而前行。由否定到肯定也是明晰的邏輯順序。
(形成板書)
二、記念主體 生前事跡 時間
(三、四、五) 遇難經(jīng)過 順序
三、教訓、意義 否定 邏輯
(六、七) 肯定 順序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理解和把握第二節(jié)的語段的思路
我們知道局部思路不僅包括各層次之間的思路,也包括各個層次段落中句子之間的思路。請大家齊讀第二節(jié),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以及每個自然段中的思路。
明確:第一自然段共5個句子,第一句表明紀念死難者應(yīng)采取的態(tài)度,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斗者理想的人格。第二句緊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評價和認識;第三、四兩句是寫庸人的態(tài)度,將其與“真的猛士”比照,這樣“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嘆。第二段是寫我們應(yīng)該采取的正確做法。
所以這兩節(jié)的整個思路就應(yīng)該定位在:面對慘案“真的猛士”的態(tài)度——庸人的態(tài)度——我們的態(tài)度。
二、背誦第二節(jié)
三、理解和把握第四節(jié)的語段的思路
這一部分共5段13句。理清思路可以粗一點,也可以細一點。
粗理,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圍繞慘案依時間順序展開,第一步是聽到噩耗,第二步是聽噩耗后懷疑的態(tài)度,第三步是見到尸骸,第四步是聽到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誣蔑,第五步是悲嘆思想統(tǒng)治令人窒息,發(fā)出沖破沉默的吼聲。
(這樣理清思路,特別是注意寫噩耗之后為什么思路展開到懷疑上去,就能對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兇殘下劣有更深刻的理解。)
細理,要一句一句地揣摩。拿第1自然段4個句子來說,從聽到噩耗到產(chǎn)生懷疑,懷疑又有三步,先說自己當時的懷疑,再說明懷疑的原因,推進一步,再從劉和珍的角度說,懷疑的理由又多一層。
四、齊讀第四節(jié)
五、從理清思路入手解讀難句(結(jié)合練習二)
遇到難句,只要把它放到思路中去,就容易理解了。理清思路是閱讀理解的一把鑰匙。所謂“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就是根據(jù)思路去解讀。
舉幾個例子。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p>
明確:從思路上看,這里說的是記念死難者應(yīng)取的態(tài)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斗者理想的人格。
“淋漓的鮮血”就是“四十多個青年的血”,從“艱于呼吸視聽”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視”,是思想感情的一次飛躍。上文,已經(jīng)寫了這種感情的發(fā)展變化。追悼會時獨在禮堂外徘徊,心頭是超乎尋常的悲憤。欲寫不能,還是“艱于呼吸視聽”幾乎被悲憤壓倒。而“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得悲哀”,憤懣達于極點。“出離憤怒”,便是一個飛躍?!俺鲭x憤怒”之后怎樣呢?做真的猛士!“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是“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所以,“猛士”性格正是魯迅對自己提出的要求,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也確實以猛士的姿態(tài)“敢于直面”“敢于正視”?!罢娴拿褪俊?,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魯迅是要人們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來,“將更奮然而前行”,中國才有得救的希望。他們當然要承受超乎尋常的哀痛,但是為改變慘淡的人生,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他們本身也是幸福者。這意思是說,讓它們?nèi)タ煲庥谖业目嗤窗?,讓魔鬼們?nèi)オ熜Π?,我不但不感到難堪,反而感到幸福。
②“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p>
明確:“緣由”就是反動統(tǒng)治者不但用武力極其兇殘地屠殺人民,而且還用文的一手,進行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
從揭露段政府的罪行看,思路從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雙手沾滿鮮血,居然昂起頭來,反誣被套害者為“暴-”,制造殺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著陰險地“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兩手表現(xiàn)得無以復(fù)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反動統(tǒng)治者慣用的手法。屠刀加鉗口術(shù),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無聲息,衰弱不振。
③“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明確:理清第五部分思路,這兩句就不難理解。也只有理清思路,才能正確理解。
第五部分第2自然段記述劉和珍遇難情形,寫三個女子臨難從容,互相救助,同時揭露執(zhí)政府的屠殺兇殘暴虐。這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下一段思路接著這兩個方面展開。
第3自然段第一句接三個女子一面,先說傷亡情況,著重就互相救助贊揚楊德群、張靜淑的沉勇友愛,思路繼續(xù)在三個女子一面展開:“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這個“偉大”當然指三個女子偉大,“從容地轉(zhuǎn)輾”是對上段內(nèi)容的一個方面的概括,概括的是她們互相救助的情況。如此沉勇如此友愛,其精神之偉大確實令人驚心動魄。
思路遠接上一段所說的執(zhí)政府的兇殘,近接上一句中“槍彈的攢射”,給段政府以辛辣的諷刺?!爸袊娙说耐缆緥D嬰”是接著上文來的,指的是屠戮劉和珍她們,“婦嬰”這里專指女子,再則她們畢竟年輕,在長者眼里還是娃娃?!鞍藝?lián)軍”并非指19鎮(zhèn)壓義和團的八國聯(lián)軍,思路至此不會突然冒出1900年的八國聯(lián)軍。1926年,日本糾合各國軍隊恰好也是八國,所以魯迅也稱之為八國聯(lián)軍。段政府屠戮婦嬰,背后就是八國聯(lián)軍,所以懲創(chuàng)學生也可以說是八國聯(lián)軍懲創(chuàng)學生。屠戮婦嬰與懲創(chuàng)學生也不是兩回事,而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慘案。是指中國軍人與八國聯(lián)軍相勾結(jié),幕前幕后屠戮婦嬰懲創(chuàng)學生。這里是善與惡的兩極,在三個女子從容沉勇友愛的偉大精神反襯下,中外殺人者顯得更加卑劣兇殘。什么“偉績”,什么“武功”,所以說“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皞タ儭薄拔涔Α笔撬麄冏约旱目湟斞赣眠@兩個詞,當然是反語。
④“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茍活”,茍且偷生的意思,貶義,“茍活者”指什么人呢?
第一節(jié)中,魯迅稱自己為“生者”“后死者”,與“死者”“逝者”相對。第三節(jié)中把自己說成“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與“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相對。顯然,“茍活”是自我貶抑,也說明魯迅對自己的解剖確實到了無情的地步,他不惜貶抑自己來映襯劉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實魯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當然他的智與勇也是在不斷地從奮斗者身上汲取養(yǎng)料形成的。所以“茍活者”首先說的是自己,而“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勵。當然,“暫得偷生”的“庸人”大有人在,真正的“茍活者”大有人在,魯迅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覺醒起來,看到希望,奮然前行,所以這又是戰(zhàn)斗的號召?!跋M笔怯伞爸袊拥挠乱恪倍鴣淼模尤绱?,男兒自不待言,中國人并非一團糟糕,“三·一八”慘案表明勇毅者大有人在,這正是中國的希望所在。這世上固然一片“濃黑”,路正長,難見“盡頭”,希望也只是微茫的一點,但是畢竟還有希望,真的猛士為希望所鼓舞,必“將更奮然而前行”。
六、小結(jié)
本節(jié)課學習重點為:理清思路。那么同學們知道什么叫思路?理思路該從哪些方面下手?怎樣理清思路呢?
明確:思路就是作者在寫文章時思考的線索。理清思路,是指在閱讀中理清課文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考的線索,即從什么地方了發(fā),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達到什么終點,都要清清楚楚。理思路的重點是文章的整體思路和局部思路。
怎樣理清,(1)把握主旨;(2)理清脈絡(luò);(3)弄清順序;(4)列出綱目。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甚解豈難致?潛心會。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蔽覀兝斫饬巳牡恼w思路和局部思路,就自然地探究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了解了作者深刻的思想,達到了化舊為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目的。
魯迅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
2、?在此基礎(chǔ)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關(guān)鍵詞句含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思路。
[媒體設(shè)計]
計算機或幻燈機和錄音機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dǎo)入新課
A在我國文學史上閃耀著一顆璀璨的巨星魯迅先生,他領(lǐng)著我們回過《故鄉(xiā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了《社戲》,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們再隨著他重溫“三?一八”慘案的歷史,一起《記念劉和珍君》(板書題目)。
B同學們,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的硝煙我們?nèi)砸老】梢?,愛國志士王偉的飛機被撞的歷史我們至今記憶清晰,美國的卑劣行徑和無恥讕言將永難磨滅,不幸以身殉職的三位記者和一位英勇戰(zhàn)士我們將沒齒難忘。同學們,假如你是他們的同事或親朋好友,要為這幾位烈士寫一篇紀念性的文章,你將如何安排文章的思路,如何表達你的哀思與憤怒?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記念劉和珍君》吧,學了本文,我們定將受益非淺。
二、出示投影,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
1926年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革命斗爭蓬勃發(fā)展,在人民革命浪濤的沖擊下,帝國主義扶植的段府搖搖欲墜。3月12日,為了幫助奉系軍閥消滅當時傾向于革命的馮玉祥的國民軍,日帝的兩艘驅(qū)逐艦悍然進攻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后者忍無可忍,被迫還擊。16日,日帝借口國民軍違反《辛丑條約》,向中國提出抗議,并糾集美英等帝國,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時內(nèi)既18日午前作出答復(fù)。
18日,北京各界人士為了抗議帝國主義侵略我主權(quán),在天安門前集會,會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請愿,當?shù)竭_時,早已經(jīng)戒備森嚴的府衛(wèi)隊突然向群眾開槍射擊,并用大刀砍殺,制造了死47人,傷123人的“三?一八”慘案。
(參考注釋一。)
慘案發(fā)生后,軍閥的反動文人極力為其主子開脫罪責,污蔑參加請援的群眾是“暴徒”,并把殺人的罪責推到他們所說的“民眾領(lǐng)袖”身上,說“民眾領(lǐng)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種種謠言。
當噩耗傳來的時候,魯迅正在寫《無化的薔薇之二》,他懷著滿腔的悲憤,當天晚上就寫下了該文的4-9則,揭露控訴反動派的這一暴行,并指出:“這不是一件事的結(jié)束,而是一件事的開頭。墨寫的謊言,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p>
后來,魯迅又相繼寫了《死地》《可慘與可笑》等文。4月1日,寫下了著名的《記念劉和珍君》。
記念,在這里與紀念同義。君,是對人的尊稱。
三、學生聽錄音
四、分析文章總體思路
1、學生思考:課文7部分中哪幾部分寫了劉?(3、4、5部分)
2、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寫作緣由)
3、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這次事件的教訓和意義)
4、教師.總結(jié):全文思路的起點是本文的.寫作原由,既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然后記述劉的生平事跡和遇難經(jīng)過;再敘事的基礎(chǔ)上再深入一步,議論慘案的教訓和意義。三者相互交錯,始終統(tǒng)一于“記念”這一中心。這就是本文的總體思路。
五、具體分析三大部分的思路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語句?如何理解這句話?作者為什么一再強調(diào)?
明確:提示性的話是“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句話在 文中出現(xiàn)兩次。但是這兩個“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嗎?第一“必要”,說的是悼念遇害者劉,奉獻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訴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陰險論調(diào)。第二“必要”,在于喚醒“庸人”,用人們牢記這筆血債。兩次強調(diào)“必要”,突出了.寫作動機,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憎。這部分是按照由愛到憎的邏輯順序安排思路的。
2、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布局的?
明確: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思路的。先回憶與劉的最初相識,再詳細敘述遇難的經(jīng)過。敘述遇難又分兩步,從事件概況到遇害細節(jié)。
3、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思考后明確: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請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將筆鋒一轉(zhuǎn),肯定了這次死難的意義,鼓勵“真的猛士”奮然而前行??梢娛前凑沼煞穸ǖ娇隙ǖ倪壿嬳樞虿季炙悸返?。
完成板書設(shè)計:
總體思路??????? 局部思路?????????? 思路順序
悼念劉和珍君????????? 愛
控訴反動政府???????????? (邏輯順序)
.寫作緣由?????? 痛斥走狗文人
(1、2)?????? 喚醒麻木庸人????????? 恨
追述生平事跡????????? 生前
記念劉和珍君?? 記念主體?????? 概括慘遭殺害???????????? (時間順序)
(3、4、5)???? 詳寫遇難經(jīng)過????????? 遇害
教訓意義?????? 勸戒徒手請愿????????? 否定
(6、7)?????? 激勵奮然前行????????? 肯定(邏輯順序)
六、布置作業(yè)
1、反復(fù)深情誦讀課文
2、根據(jù)文中所寫,說說劉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3、閱讀魯迅《風箏》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復(fù)習
1、劉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明確:文章沒有詳細介紹劉的事跡,只是記敘了幾次印象。1、“然而在這樣……就有她”。“然而”強調(diào)了她與眾不同,“生活艱難”說明她“預(yù)定全年”需要很大的決心。“毅然”則進一步強調(diào)她的勇氣。生活雖艱,預(yù)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2、“能夠不為……反抗……”。不屈勢力,反抗校長――富于斗爭精神。3、女師大復(fù)校,她“慮及……”。慮及前途,黯然淚下――有思想,有遠見,富有責任感。4、始終微笑,態(tài)度溫和――和藹善良。5、欣然請愿――敢于斗爭。是一位熱血青年。
2、從全文來看,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意義有哪些?
明確:悼念劉,控訴反動派及其御用文人,嚴肅地.總結(jié)教訓,激勵繼續(xù)戰(zhàn)斗者。
二、理清局部思路
(2、4兩段是要求背誦的,故將局部思路的輸理放在2、4段上)
(一)第2部分
1、教師范讀
2、學生集體誦讀
3、思考: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明確:第一段共5句話:第一句表明紀念死難者應(yīng)該采取的態(tài)度,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緊承首句,是作者的評價和認識;第三、四句是寫庸人的態(tài)度,將其與“真的猛士”對比。這樣“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鏡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嘆。第二段是寫我們應(yīng)該采取的正確做法。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應(yīng)該這樣來表述:面對慘案“真的猛士”的態(tài)度――庸人的態(tài)度――我們的態(tài)度。
4、背誦
(二)第4部分
1、聽錄音
2、學生齊讀
3、思考本部分文字技術(shù)劉遇害,圍繞慘案,作者以什么順序又是怎樣展開思路的?
明確:以我的活動為線索,其思路是:聽到
教學目標: 1、在讀懂原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劉和珍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 2、品味語言,理解關(guān)鍵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體會作者的悲情之情。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語句。
3、了解文章記敘、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方法:朗誦、品讀、討論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導(dǎo)入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一人被譽為“民族魂”。他時刻以深沉的情懷、睿智的目光關(guān)注著我們民族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時,舉國哀悼,舉世震驚。一友人送對聯(lián)以示悼念:
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lǐng)吶喊
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這位吶喊者便是魯迅。今天我們來學習《記念劉和珍君》,看一看魯迅是怎樣為革命、為正義、為青年吶喊的。
二、作者介紹
1.魯迅(1881-1936),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2.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
3.1921年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4.小說集:《吶喊 》《彷徨》《故事新編》
(歷史小說〕
5.散文集:《朝花夕拾》
6.散文詩集:《野草》
●他的作品是一部記錄著對黑暗的憤懣和對光明渴慕的民族啟示錄
其中小說《祝?!贰ⅰ栋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
三、寫作背景
1、 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進兵關(guān)內(nèi),馮玉祥率領(lǐng)的國民軍同奉軍作戰(zhàn)。日本帝國主義公開援助奉軍,派軍艦駛?cè)氪蠊量?,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本帝國主義便向當時的北洋軍閥段祺瑞執(zhí)政府提出抗議,又聯(lián)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國駐北京公使,借口維護《辛丑條約》,提出種。種無理條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
2、三·一八慘案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學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門前舉行集會,共產(chǎn)黨人李大釗在會上作了演講。會后,兩千多名群眾組成請愿團,到段祺瑞執(zhí)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命令衛(wèi)兵向請愿群眾開槍。 隨后,士兵們又手持大刀、鐵棍追殺群眾。打死47人,傷200多人,制造了屠殺愛國民眾的“三一八”慘案,死難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劉和珍、楊德群。魯迅稱這一天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慘案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慨,段祺瑞為了推卸罪責,反而污蔑死難群眾是“_”。反動軍閥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陳西瀅等也制造流言,發(fā)表文章,誣蔑愛國學生是“受人利用”,被“民眾領(lǐng)袖”(指李大釗等人) 盲目地引入“死地” 。
當噩耗傳來的時候,魯迅無比憤慨,愛國學生被殘害,他萬分哀痛。他不贊成搞徒手請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寫了好幾篇悼念文章,并指出:“這不是一件事的結(jié)束,是一件事的開頭。墨寫的謊說,絕掩不住血寫的事實。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記念劉和珍君》是這些悼念文章中影響最大的一篇。
四、朗讀課文,掌握下列字音
屠戮lù 寥落liáo 長歌當哭dàng 殞身不恤yǔn xù
菲薄fěi 躊躇chóuchú 桀驁jié’ào 立仆pū
租賃lìn 黯然àn 噩耗è 懲創(chuàng)chuàng 攢射cuán
不憚dàn 喋血dié 尸骸hái 浸漬zì 干練gàn
五、分析課文
(一)、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是一篇紀念性文章,紀念的中心人物是劉和珍。那么課文的七節(jié)中哪些小節(jié)集中寫紀念劉和珍君? ——明確:三、四、五節(jié)。?
2、那么第一、二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確:交代寫作緣起。?
3、六、七節(jié)又起什么作用?——明確;揭示這次事件的教訓和意義。?
4、請同學們給每一個小部分,擬一個標題
①寫作緣起,紀念死者。
②喚醒庸人,牢記血債。
③劉和珍概況。
④劉和珍遇害。
⑤劉和珍遇害經(jīng)過。
⑥“三·一八慘案”教訓。
⑦慘案的意義。
教師總結(jié):全文思路的起點是本文的寫作緣起,即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然后記述劉和珍的生平事跡和遇難經(jīng)過;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再深入一步,議論“三·一八”慘案的教訓和意義。三者交錯,始終統(tǒng)一于“記念”這一中心,這就是本文的總體思路。(板書)?
(二)、講讀第一部分
閱讀課文第一、二節(jié):
問題設(shè)計:
1、請同學們與同桌討論,魯迅先生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并從一、二部分中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 ——明確:①紀念死去的青年 ②寫給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 (嘲諷、痛恨) ③寫給快要忘卻這件事情的國民(喚醒)
2、《記念劉和珍君》中,作者兩次寫“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又接著寫“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樣幾乎完全相同的語句接連出現(xiàn)了三次。三次“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中的“必要“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也“針對什么而言?“正“又怎么理解?
明確:第一次“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是出現(xiàn)在程君“正告““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憶了劉和珍在“生活艱難中,毅然預(yù)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對這樣一位熱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對這樣一位與作者有著師生之誼、讀編之情的人,當然有必要寫文章來加以記念。這就預(yù)示了文章的內(nèi)容之一悲痛的悼念。感情的基調(diào)顯而易見是悲痛?!耙病白轴槍Τ叹恼埱蠖?,說明寫作此文,不僅僅因程君的請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第二次“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緊接在“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之后出現(xiàn)?!斑@樣的世上“是“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暫得偷生“的世界。為了促醒“庸人“,使不知“何時是一個盡頭“的世界早日到它的“盡頭“,這就正有寫“一點東西“來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這就預(yù)示了文章的內(nèi)容之二──憤怒的揭露。感情的基調(diào)是憤怒。也“字既針對文章內(nèi)容之一,也針對反動文人的文章而言。
第三次“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緊接在“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之后出現(xiàn)。慘案才過去兩個星期,而“忘卻的救主“則快要降臨了。烈士的鮮血就這樣白流了嗎?敵人欠下的血債就不討還了嗎?因此有必要寫“一點東西“提醒人們,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烈土的鮮血,要總結(jié)教訓、意義,“更奮然而前行“?!罢笆乔〉綍r候的意思。
3、理解關(guān)鍵語句的深刻含義,品味語言
(1)“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明確:抓關(guān)鍵詞“尤”“出離”“濃黑的悲涼”“快意”“奉獻”這句話有三層意思:一是表示更深人地體會這“濃黑的悲涼”的“非人間”;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來記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動派,血債是一定要用血償還的。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shè)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紀念劉和珍君教案
教學目標:
學習魯迅,了解魯迅的思想和文章風格。
教學重難點:
在一個特殊背景下,如伺把握一個人的情緒表現(xiàn)和思想性格的相互關(guān)系。魯迅痛惜劉和珍的死,但似乎認為她死得不值得。他為什么反對請愿?他不但攻擊段政府,憎恨散布流言的反動文人,甚至諷刺庸人的生活觀,作者為什么會在一篇紀念文章中寫進這樣多的內(nèi)容?需要讓學生全面了解魯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除課本注釋外,簡要講述兩點:
1.這時期的“政體”,準確地說,應(yīng)當是“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民國初年,軍閥爭權(quán)奪利,政治混亂不堪,從1912年至1928年,17年間,北洋政府換了47屆內(nèi)閣,長不過兩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時的魯迅在北平已經(jīng)居住10多年,其間發(fā)生過許多重大事件,他看慣了“城頭變幻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變,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對內(nèi)鎮(zhèn)壓,對外妥協(xié),軍閥仰仗外國勢力,臵人民于水深火熱。魯迅深刻地看到了這一點。
二、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由學生討論,概括每一節(jié)的內(nèi)容。
提示,從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本文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
1.(
1、2節(jié))記念死難者,為使國人不忘;
2.(
3、4、5節(jié))寫劉和珍事跡,揭露當局兇殘無恥;
3.(
6、7節(jié))講述慘案的歷史意義。
對重要段落反復(fù)讀,讀出悼亡者的凝重,沉痛,悲憤,讀出思想者的慷慨氣度。
三、理清作者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
1.誦讀一、二兩節(jié)。重點讀第一節(jié)第3小節(jié)和第二節(jié)第1小節(jié)。
寫文章緣起。學生“正告”,勸“我”寫記念文章。
作為教師出席學生的追悼會,——這是多么悲慘的事!
注意體會這里再三表示出一個意思——“無話可說”。為什么會“無話可說”?
在這兩節(jié)中,作者已經(jīng)把“段祺瑞執(zhí)政府一幾個所謂文人學者的陰險論調(diào)”和“庸人”全都點出來。可以這樣認為:作者面對的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權(quán)勢集團,而幾乎是整個落后的、沉睡的、麻木的社會。
2.魯迅在這里已把自己的主要感受表達了。讀這一部分,你有什么最強烈的感受?說出你的“第一印象”。
3.研讀第四、第五兩節(jié),注意第三、第四和第五節(jié)的關(guān)系。
第三節(jié)寫劉和珍的溫和微笑,第四、五兩節(jié)則寫劉和珍的遇害和愛國學生所遭受的誣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 連在黑暗中洞若觀火的魯迅也沒想到,政府竟然會對徒手請愿的學生隊伍開槍,虐殺手無寸鐵的學生,甚至包括劉和珍這樣溫和微笑的學生。
這一天劉和珍正在生病,看到同學們的愛國激情,她帶病前去。請愿,是最溫和的辦法,請想一想,國民有愛國的熱情,這有什么錯?國民有想法要告訴政府,他不用請愿的辦法還能用什么方法?群眾要求正當,也沒有任何過激行為,他們以為政府會要面子,至少會來點假仁假義,以照顧國民情緒,沒想到政府竟然下令開槍,大打出手,造成重大傷亡。
第五節(jié)的這段詳細敘寫,意在表現(xiàn)段政府的兇殘,竟對弱女子下如此毒手。段政府衛(wèi)隊開槍,根本不是為驅(qū)散群眾,就是要大開殺戒?!獎⒑驼渲袕椇鬀]死,士兵竟然又猛擊兩棍。這些士兵扛槍以來就沒向侵賂者開過一槍,但是他們愿意為軍閥賣命,在人民面前是鎮(zhèn)壓者,完全喪失了人性。由此延及其他,面對這洋的虐殺,政府還振振有辭,還有文人要為之辯護,還有國人平心靜氣的麻木,魯迅當然“無話可說”!這—部分詳寫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即魯迅筆下三位女生在槍林彈雨中互相救助,從容赴難的場景,表現(xiàn)了革命女性英勇無畏的氣概,想一想北洋軍閥政府從政客到軍人個個畏外敵如虎,而柔弱的女生在死亡陶臨時無畏地救助同學,在那令人絕望的黑暗年代,這種偉大的人性不啻—道耀眼的閃電,激動著正直的人心。
第二課時
4.通過關(guān)鍵詞語,了解魯迅的情感變化:
[研討]在這一部分中,主要感情是“憤怒”,對段政府,怒!對流言家,怒!對整個社會的狀況,也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緒(“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
需要整體把握的幾個要點:
①要理解魯迅對愛國青年的感情。
最令魯迅感到痛苦的,是“可愛的青年的死”。魯迅熱愛青年,正因為如此,他不愿意他們無謂地死去。魯迅痛惜劉和珍的死,但是認為她的死意義有限,因為沒有達到目的,以此啟迪青年注意變換斗爭方式。
②要了解魯迅對反動勢力的態(tài)度。
對反動政府、對反動文人的種種劣行,魯迅極度憎惡。 ③對中間狀態(tài)的庸人,哀其不覺醒,魯迅厭惡那種麻木冷漠的精神狀態(tài)。
四、通過討論,自主小結(jié),從整體上把握本文的要點
1.小結(jié):魯迅的“愛”與“恨”
魯迅是一位敢愛敢恨,也會愛會恨的人。
①對愛國青年的不幸死難寄托了無限的哀思。
在魯迅的一生中,他不斷地看到青年以各種方式死于非命。魯迅是智者,思慮周密,也很冷靜。他的小說中寫過許多人的死,惟獨對夏瑜的死表現(xiàn)出極度的崇敬,夏瑜是先知先覺,卻死得寂寞清冷。魯迅熱愛青年,正因為如此,他不愿意他們無謂地死去。魯迅痛惜劉和珍的死,但是認為她的死意義有限,因為沒有達到目的,以此啟迪青年注意變換斗爭方式。
②對反動勢力無比憎恨。
反動政府的兇殘,反動文人的無恥。(略)
第三課時
2.以研討方式,提升對文章的總體認識。
本文有很強的戰(zhàn)斗性,在斗爭矛頭直指反動勢力和反動文人的同時,魯迅特別提到了“庸人”,這三者有沒有關(guān)系?魯迅為什么很注意“庸人”的存在?魯迅的筆觸為什么涉及“無惡意的閑人”?
專制制度除了有既得利益者的自覺維護,還有不覺醒的人民的不自覺的維護。保守落后,冷漠麻木的群眾是不可能投入急風暴雨的革命運動中去的。他們不一定沒有愛國心,但是害怕官府;他們可能同情革命者,但是不敢冒死;他們不滿現(xiàn)實,但是茍且偷安;他們從皇民變國民,只不過少了一根辮子,一樣的都是奴隸;他們談?wù)撚⑿鄣谋粴?,卻絲毫不明白英雄是為大眾而死;他們有時會有五分鐘熱度,但是短暫的狂熱過去,他們很快把一切遺忘……魯迅對反動派不抱任何希望,他曾寄希望于民眾的覺醒,然而他一次次地失望,“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
“無惡意的閑人”歷史悠久,群體龐大,魯迅對這類人有過深刻體驗。47位青年的死,能否喚醒國人?無惡意的閑人不過以此為“飯后的談資”,而時光流逝,沒有希望的人沒有“戰(zhàn)斗力”,“遺忘力”卻特別強。魯迅極其敏銳地看到這一點。我們只要想一想《藥》中茶館里的茶客,想一想《孔乙己》中魯鎮(zhèn)酒店的酒客,想一想魯鎮(zhèn)上那些特意 跑來聽祥林嫂說“我真傻”的女人們,就能知道,三一八慘案47個人,將會給酒樓茶館中無聊的人們增加多少談資!
魯迅痛感人民的不覺醒,他擔心的是“在沉默中滅亡”,而并不怕“在沉默中爆發(fā)”。所以喚醒民眾的意識一直強烈地表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
②魯迅的情緒:絕望與希望
魯迅從知事時起,在這個國度就沒聽到過什么值得愉快的事:甲午戰(zhàn)爭的中國戰(zhàn)敗賠款,庚子義和團之亂與八國聯(lián)軍占領(lǐng)北京,巨額賠款,反清斗爭徐錫麟、秋瑾遇害,辛亥的魚龍混雜,洪憲丑劇,張勛復(fù)辟,北洋軍閥的混戰(zhàn),城頭變幻大王旗……40多歲的魯迅,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從希望到失望”,他的內(nèi)心是悲涼的。而這一次“政府”竟殺害愛國學生,他受到強烈的刺激。雖然他還在用自己的吶喊去慰藉戰(zhàn)士,但是他對這個世界是看透了。幾年以后,他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中,又一次悲憤地發(fā)出“這是怎樣的世界呢?”有人說,魯迅的一生,一直在“絕望”與“希望”之間彷徨,結(jié)合本文,談?wù)勀愕目捶?。教學資料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劉和珍生平及死難經(jīng)過,把握烈士的高大形象,學習其愛國精神,激發(fā)愛國熱情。
2、明確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通過尋找關(guān)鍵語句來理清思路。
3、深入體會作者的悲憤之情,品析文章關(guān)鍵詞句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內(nèi)容與主旨。
2、學習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表達,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關(guān)鍵詞語句子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難點
1、梳理文脈,分析結(jié)構(gòu)及局部思路。
2、理解作者悲憤交加的復(fù)雜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睔v史是公正的,只為一己私利而活著的人,會被歷史的大浪沖走;那些活著是為了別人更好地活著的人,將在人民心中永生。年僅22歲的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了,而她的名字,連同她的高尚精神,永遠刻在了人民心中。
(二)作者介紹
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歷史小說)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熱風》《墳》《三閑集》《二心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 《而已集》《南腔北調(diào)集》《且介亭雜文》《準風月談》《花邊文學》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三)寫作背景
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進兵關(guān)內(nèi),馮玉祥率領(lǐng)的國民軍同奉軍作戰(zhàn)。日本帝國主義公開援助奉軍,派軍艦駛?cè)氪蠊量?,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本帝國主義便向當時的北洋軍閥段祺瑞執(zhí)政府提出抗議,又聯(lián)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國駐北京公使,借口維護《辛丑條約》,提出種種無理條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
三一八慘案: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學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門前舉行反對八國最后通牒的示威大會,共產(chǎn)黨人李大釗在會上作了演講。會后,兩千多名群眾組成請愿團,到段祺瑞執(zhí)政府前請愿。這時數(shù)百名荷槍實彈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眾隊伍開槍射擊。 隨后,士兵們又手持馬刀、刺刀追殺群眾。群眾死47人,傷200多人,死難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劉和珍、楊德群。魯迅稱這一天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慘案發(fā)生后,反動軍閥的走狗文人極力為其主子開脫罪責文章,誣蔑參加請愿的群眾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并把殺人的罪責推到他們所說的“民眾領(lǐng)袖”身上,說“民眾領(lǐng)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當然不下于開槍殺人者”。 當噩耗傳來的時候,魯迅正在寫《無花的薔薇之二》。他懷著滿腔的悲憤,當天晚上就寫下了該文的四至九則,揭露控訴反動派的這一暴行,嚴正指出:“這不是一件事的結(jié)束,是一件事的開頭。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繼《無花的薔薇之二》之后,魯迅相繼寫了《死地》和《可慘與可笑》,4月1日又寫了《記念劉和珍君》。
(四)整體感知課文
要求:1、閱讀全文,打記生字詞,并注音解釋
2、全文主要寫了哪幾類人,作者對其感情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
3、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全文七個段落得主要內(nèi)容
重點生字:
抵(dǐ) 菲(fěi) 桀(jié) 驁(ào)賃(lìn)
喋(dié) 骸(hái)攢(cuán) 漬(zì) 緋(fēi)
重點詞語:
寥落:稀少。
長歌當哭:意思是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長歌,引吭高歌,這里指寫文章。當,當做。
桀驁:形容性情倔強。驁,不順從。
菲薄:這里指微薄的意思。
造化:指自然界。
深味:深深地體會。
微漠:依稀,淡薄。
黯然:憂傷的樣子。
喋血:流血滿地。喋,血流出來的樣子。
浸漬:滲透,浸潤。
殞身不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殞,死亡。恤,顧慮。
人物及感情態(tài)度:
愛國青年(真的猛士)___________沉痛悼念奉獻尊敬
反動勢力(當局者、學者文人)___________控訴罪行痛斥無恥
庸人(茍活者、“無惡意的閑人”)________痛心麻木呼喚爆發(fā)
段落大意:
①介紹寫作緣由。②交待寫作目的。
③回憶認識過程。④抒寫驚愕、義憤。
⑤敘述遇難經(jīng)過。⑥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
⑦熱情謳歌贊頌。
(五)研讀課文
1、學習一、二部分,討論:文章為什么要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作者為什么要反復(fù)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又要反復(fù)說“無話可說”?
總結(jié):文章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交待寫作此文的緣由?!拔摇币驘o法承受追悼會的悲涼,獨自到禮堂外徘徊、思索;程君問“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勾起“我”對烈士的悲痛的憶念,再次感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也早覺得”,“也”字針對程君的請求而言,說明寫作此文,不僅僅因程君的請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則進一步說明,要寫文章記念的愿望由來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請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因為“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這是為什么至今還“沒有”寫出文章的原因?!拔蚁騺硎遣粦勔宰顗牡膼阂鈦硗茰y中國人的”,而反動派的“下劣兇殘”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怎不令人“出離憤怒”?“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已經(jīng)“使我艱于呼吸視聽”,又怎么能說出話來呢?殺人者個個臉上帶著血污,依然在橫行。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的人們,該怎么辦呢?“三·一八”雖然才過去兩個星期,而“忘卻的救主”則快要降臨了。
文章的第二部分,表達了作者的無限感慨,提到“寫一點東西的必要”——要寫一點東西,揭露“許多東西的真相”,讓人們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間”,確有必要提醒人們,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烈土的鮮血。
2、學習第三部分,思考回答:記主要寫了劉和珍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可看到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寫劉和珍的內(nèi)容:
開頭:“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yù)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分析:“然而”是一個重轉(zhuǎn),強調(diào)“銷行寥落”中她“預(yù)定全年”的與眾不同;“生活艱難”,說明她“預(yù)定全年”需要決心;“毅然”則進一步強調(diào)需要勇氣。從這一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革命的向往和對真理的渴求。)
第三部分第2段:“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
和“我”見面,“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表現(xiàn)了劉和珍的善良與和藹;)
“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現(xiàn)了她的高度事業(yè)心和責任感。)
3、學習第四、五兩部分,這兩部分主要追敘愛國青年遇害時的情景,思考這兩部分寫法有什么不同?作者這樣寫的目的什么?
先寫事件概況,再寫事件細節(jié)。以如山鐵證,揭露敵人的暴虐、陰險、卑鄙、無恥的丑惡嘴臉,表達作者的強烈憤慨和無比哀痛之情。
五、小結(jié)
作者記敘劉和珍的事跡,表現(xiàn)了劉和珍的優(yōu)秀品質(zhì),抒發(fā)了對劉和珍被槍殺的無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動文人的中傷,追敘劉和珍的遇難情景,抒發(fā)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殺人者的悲憤之情。作者以這條感情線索貫穿全文,圍繞 “沉痛的悼念與憤怒的批判相結(jié)合”這一中心安排文章幾個部分的內(nèi)容,使之形成有機的整體。
六、布置作業(yè)
1、復(fù)習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一、二部分。
2、閱讀第六、七兩部分內(nèi)容,探討其深刻含義。
紀念劉和珍君
第三節(jié)
一 導(dǎo)入新課.《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一聯(lián):(曉秋選編)
長歌當哭??控訴卑劣之徒
熱血為證??鼓舞奮勇之士
二《記念劉和珍君》語言特色
1.簡練的敘事,深刻的議論,強烈真摯的抒情完美結(jié)合。
(以第四大部分即第七部分第二段為例具體講析)
2.語言警辟、深刻,發(fā)人深思。
哲理和詩情的和諧統(tǒng)一(如“真的猛士……”“沉……亡”)
抽象事理形象化(“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
重復(fù)含深意(始終微笑著/寫一點東西的必要/說不出話/有要說的話
三、重點理解關(guān)鍵文句的旨意。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確:“直面”中的“面”是動詞,面對的'意思;“正視”,正眼看,不回避?!鞍凑摺薄ⅰ靶腋U摺狈謩e為“以……為哀痛”的人和“以……為幸?!钡娜恕!鞍凑摺焙汀靶腋U摺倍际侵竸⒑驼涞雀锩嗄?。她們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殺面前不退縮,她們深知社會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難有多深重,所以她們的“哀痛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紀念劉和珍君課件(范例九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師資料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紀念劉和珍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教案和課件是老師上課之前的重要準備工作,因此如果沒有認真對待的話,就不能隨便草率地完成。好的教案是成功教學的基石。我們?yōu)榇蠹姨峁┝艘恍╆P(guān)于“記念劉和珍君的教案”的精心編輯內(nèi)容,希望您在學習和工作中能夠愉快且順利!...
老師在開學前需要把教案課件準備好,每個人都要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教案是促進學校內(nèi)部教育教學協(xié)調(diào)和互動的重要手段。我們特別為您推薦這篇文章來深入了解“《記念劉和珍君》教案”的知識點,以下這些信息供你參考和使用祝你學習進步!...
俗話說,手中無網(wǎng)看魚跳。。幼兒園的老師都想教學工作能使小朋友們學到知識,為了將學生的效率提上來,老師會準備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提供效率。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小編特地為你收集整理“記念劉和珍君教案15篇”,請在閱讀后,可以繼續(xù)收藏本頁!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劉和珍君,...
探索“記念劉和珍君教案”的核心和文化內(nèi)涵,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為了確保教學質(zhì)量,一份精心制作的教案課件是教師成功上課的前提。因此,在撰寫教案時不可草率處理。教案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為了幫助你獲得成功,我們提供這些文件供你參考和使用!祝你在學術(shù)和工作中取得卓越成就!...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會認真負責對每一堂課做好準備,所以,很多老師會準備好教案方便教學,教案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你可以讀一下小編整理的記念劉和珍君教案合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教學目的1.了解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