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會根據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成教案課件,需要我們認真寫好每一份教案課件。教師編寫教案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怎么才能快速寫好一份優(yōu)質教案課件?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搜集整理的“論語十二章教案”,想多了解一些可以參考本文希望你喜歡!
【教學目標】:
1、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知大意,體驗人物 。
2、積累文言詞語,疏通課文 。
3、當堂背誦,積累成語警句。
4、通過朗讀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
5、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學會修身做人 。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
2、初步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疏通課文,理解大意 。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當堂背誦,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1.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能熟讀背誦、默寫全文。
3.理解、運用其中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翻譯能力。
1.教師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半部《論語》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這部儒家經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特別注意加點字的音行、形、義。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悅乎(yuè) 傳不習乎 (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
3.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在公認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副其實;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F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唐代的韓愈曾經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慕y(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山東曲阜的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勝。
1.聽錄音,要注意聽準生字的讀音。然后學生自主朗讀。
2.根據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參考: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時常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就可以當老師了?!?/p>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危險?!?/p>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貧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p>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起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在其中了。非道義手段得到的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p>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他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記得牢固,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p>
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內合作研討,概括每一章所講的內容。
參考:第一章:第一句講學習方法。第二句講學習樂趣。第三句講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不斷溫習,(知識)方能牢固,學習之樂;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人生之樂;自求長進,不怨他人,提高修養(yǎng)。
第二章: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朱熹認為,重在為學。“傳”指受之于師,“習”則熟之于己,而“忠”“信”為“傳習”之本。由此可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品德修養(yǎng)。
第五章: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與思考相結合,方能有所得。
第六章: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顏回清貧樂道的高尚品質。
第七章: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彌補不足。
第八章:講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應樂在其中,不羨慕、不貪圖不義之財。
第九章:講的是要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借鑒別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點。
第十章:告訴我們時光飛快流逝,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第十一章:用國家的帥將與一個人的志向做對比,說明立下大的志向,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十二章:一個人,要有大志,好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較大的收獲。
試背全文,比比看誰背的最準確。
背誦過程中要注意停頓,不搶不拖,不加字,不吞字。
1.教師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從《十二章》學到了很多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識。這十二章的語言都很簡練,但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學習后,每個人都會受益匪淺。此外,《論語》是出成語最多的文化典籍,我們就更不能小視對這篇課文的挖掘。接下來,我們就繼續(xù)學習它。
2.準確翻譯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試按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將課文中的句子進行分類。
(2)溫故而知新。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學習態(tài)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3.品德修養(yǎng):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能就本篇課文的寫作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嗎?
1.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含蓄雋永。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 篇章,但意思的表達卻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學習。
(2)《論語》的文學色彩在于表現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數語中,蘊含著一個為人師者的胸襟、風范,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一個師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2.影響:
《論語》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使它成為先秦說理文主要的形態(tài)。
檢查課文的背誦和全文的翻譯、注釋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凈、牢固。
【教學目標】
《十二章》是文言語錄體??鬃蛹捌涞茏訛槲覀冴U釋了對今天的學生仍有指導作用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還有道德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之道。《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靠對文言文的學習。本課涉及的《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倡導。
課文中所選的《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這三方面內容均歸屬于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范疇。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敝Z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币虼?本文旨在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含義,并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深入養(yǎng)成教育。
【教學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正確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品味語言,感受《論語》的魅力,體會其中倡導的修身和為學之道。
【教學重點】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的內容,掌握關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的名言警句。
【教學難點】
領悟《論語》的深刻內涵。品味語言,感受《論語》的魅力,體會其中倡導的修身和為學之道。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
2.理解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品
師:人們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不僅作為一種導向,更作為一種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國人的血脈,隨著時代跳動的脈搏,流淌不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論語》十二章。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孔子和《論語》。
課件出示: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與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稱“孔孟”,被后世尊為“圣人”。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者七十二人??鬃又R淵博,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萬世師表”,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人物。
(2)《論語》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經典著作。
《論語》以語錄體為主,只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說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和說話的對象;也有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做的回答;還有敘事體,其中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論語》首創(chuàng)語錄體寫法,格言警句,美不勝收。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不恥下問”“溫故知新”“學而不厭”“舉一反三”“見義勇為”“當仁不讓”“盡善盡美”“舍己為人”等都出自其中。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論語〉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薈萃,大體可以分為“修身”“治學”兩大類。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要完成兩個目標:熟讀成誦,理解文意。我們分三步進行:朗讀,解讀,吟誦。
【設計意圖】介紹孔子及《論語》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初步感受《論語》魅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為課文學習做準備。
二、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1.借助資料,讀準字音
2.范讀學讀,讀準節(jié)奏
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課件出示課文朗讀節(jié)奏劃分。
課件出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p>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ā蹲雍薄罚?/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p>
3.自由練讀
朗讀提示:
(1)字正腔圓。“字正”就是字音準確,“腔圓”就是發(fā)音飽滿。
(2)抑揚頓挫。讀準節(jié)奏,注意語速語調。
4.指名朗讀
教師指名學生朗讀,并點評。
【設計意圖】理解文言文,首先要讀準文言文。從朗讀開始進入課文學習,通過朗讀,感受《論語》語錄體的特點,培養(yǎng)文言語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三、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1.理解重點詞語
課件出示:
(1)通假字
①不亦說乎(同“悅”,愉快)
②吾十有五(同“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2)詞類活用
①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②吾日三省吾身(形容詞作狀語,每天)
③溫故而知新(形容詞用作名詞,“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和體會”)
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⑤飯疏食,飲水(名詞用作動詞,吃)
(3)古今異義
①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允許或能夠。)
②飯疏食,飲水(古義:粗糙。今義:事物之間距離遠,事物的部分之間空隙大。)
(4)一詞多義
不亦樂乎(形容詞,高興)
樂
回也不改其樂(名詞,樂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學而時習之(代詞,指學習的內容)
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詞,指學問和事業(yè))
曲肱而枕之(代詞,指胳膊)
擇其善者而從之(代詞,指優(yōu)點)
2.理解重點句子
課件出示: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愉快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只是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
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文: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而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p>
⑤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廣泛學習且能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fā)問,思考當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3.針對性精講
4.翻譯全文,貫通文意
5.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論語》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下面,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再一次誦讀本課。(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默讀,圈出難以理解的字詞,再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和老師提供的重點詞語、句子的解釋,自主譯讀課文。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引導學生貫通文意,達到準確理解全文意思的學習目標。
四、布置作業(yè),課外鞏固
熟練背誦本文。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品味語言,感受《論語》的魅力,體會其中倡導的修身之法和治學之道。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檢查課文背誦
2.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理解了本文的大意,今天讓我們繼續(xù)探究這十二章內容中所蘊含的修身之法和治學之道。
二、分章概括,整體感知
師:通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括每一章論述的問題是什么。
預設
課件出示:
第一章:第一句講學習方法,第二、三句講修身做人。
第二章:闡述自省以提高自我修養(yǎng)的觀點。
第三章:講的是不同年齡階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討論學習方法,說明了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
第五章: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
第六章:贊揚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
第七章:講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第八章:講的是當“富”與“義”發(fā)生矛盾時,寧愿貧賤而堅守“義”。
第九章:前兩句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彌補不足。后兩句講的是要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對照別人的缺點修正自己的缺點。
第十章:對時間流逝、生命短暫的嘆息,說明要學會珍惜時間。
第十一章:講的是要堅守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章:說明一個人要有大志,還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較大的收獲。
三、分類品析,探究哲理
師:《〈論語〉十二章》章章精粹,有教我們修身的,有教我們治學的,我們把它理一理,請同學們在書上批注標示,將文中的哲理句子分類歸納到“治學”“修身”兩類里。
預設
課件出示:
治學篇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習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態(tài)度)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態(tài)度)
修身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人處事)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道德修養(yǎng))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自我修養(yǎng))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個人修養(yǎng))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ǖ赖滦摒B(yǎng))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道德修養(yǎng))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道德修養(yǎng))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道德修養(yǎng))
【設計意圖】將零散的“語錄”分類歸納,既整理了思維,啟迪了思考,也為進一步體會文中倡導的修身和為學之道做了準備。
1.品讀“治學篇”
(生根據課件,一齊吟誦“治學篇”)
(1)思考: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預設
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溫故”“知新”的人可以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的是“知新”,是一種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要“學而時習之”。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復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2)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樣認為的?
預設
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
在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知識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識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
(3)結合自身談一談:你最欣賞的“學習之道”是哪一句?它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預設
示例一:我最欣賞“溫故而知新”。溫習舊知識,能有新的發(fā)現,這需要在溫習的時候有所思考,有所領悟。所以,我們在復習的時候,要獨立思考,從舊知識里獲得新的體會。
示例二:我最欣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實學習就會疑惑不解。所以,學習和思考要結合起來,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領悟。
示例三:我最欣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樂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見,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學習興趣,全神貫注投入學習。
示例四:我最欣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yōu)點,我們要虛心向他人學習,時刻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設計意圖】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整理、思考、交流,逐步消除學生與經典的隔閡,拉近典籍和現實的距離,帶領學生深入領會“學習之道”,吸取其中的有益營養(yǎng),古為今用。
2.品讀“修身篇”
(生根據課件,一齊吟誦“修身篇”)
師:在“修身篇”里,有孔子及其弟子自述的修身進德之法。我們來品析一下這幾句話的意思。
課件出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的進德修業(yè)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曾子的自我修養(yǎng)的方法是什么?子夏的求“仁”途徑又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交流明確)
預設
孔子的進德修業(y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十五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階段,五十到六十歲是安心立命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
曾子的自我修養(yǎng)的方法是加強自我反省。
子夏求“仁”的途徑是“博學”“篤志”“切問”“近思”,就是廣泛學習,堅定志向,提出疑惑,聯系實際思考自我。
(2)從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生交流明確)
預設
進德修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道德的修煉需要自我學習,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約束內化為對自己的自覺要求。當思想與言行統(tǒng)一,能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時,就達到了極高的道德境界。
(3)“品德是最高的學位?!泵靼琢诉@些道理,你準備怎樣開啟自己的修身之路呢?
(生聯系自身實際,各抒己見)
預設
堅定志向,加強學習,加強自我反省,等等。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板塊,精心整合了教學內容,細致地安排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以吟誦、品議的方式逐步理解經典的思想核心,讓學生成為課堂有序學習活動的主體,使其在活動中啟迪思維,涵養(yǎng)心靈,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運用了板塊式教學思路,第一節(jié)課分三步(“朗讀—解讀—吟誦”)落實第一個教學目標“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正確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積累語言”;第二課時通過分類品讀落實第二個教學目標“品味語言,感受《論語》的魅力,體會其中倡導的修身和為學之道”。
【疑難探究】
《論語》里的“為學之道”有哪些?
①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鬃诱J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浯?,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孔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保ā独锶省罚┩瑫r,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于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述而》)的人。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鬃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瑫r,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的學習精神。
②關于學習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而》),反對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③關于學習的內容。孔子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yǎng)、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容對于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鬃釉谥匾暡W的同時,也強調學習要抓根本的東西。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衛(wèi)靈公》)這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學”是相對的,在多學的基礎上,是用一個道理來貫穿自己的學說的,這個道理就是學習的根本,學習重在抓住根本。
④關于學習的目的??鬃诱J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保ā妒龆罚┯纱丝梢姡x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用,在于實踐,在于“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關于這一思想,在孔子的學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現出來。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子張》)也就是說當官時有余力就應該學習,學習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這一思想實質上也體現了學與用的關系,也體現了孔子辦私學的目的,即通過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讓他們直接登上政治舞臺或做教師培養(yǎng)政治人才。當然,在孔子看來,學習的目的也在于對道義、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更值得注意的是,孔子還提出了“為己之學”的學習目的,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
10.《論語十二章》學案??????????????? 班級??????? 姓名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
【學習重難點】掌握《論語》和孔子有關的文學常識。
【資料準備】
預習檢測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關知識,記住知識要點:
1、孔子:
2、《論語》:
二、注音
說???? 慍???? 省???? 逾???? 罔???? 殆???? 簞???? 堪???? 肱???? 篤??? 論
三、重點詞語
時習:?????????? 慍:?????????? 信:??????? 傳:?????????? 立:???????????????? 天命:?????????? 耳順:????????? 罔:???????? 殆:??????? 逾:
川:????????? 樂(之者):?????? 曲肱:???????? 于我如:
焉:????????????????????? 斯:????????????????? 篤: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為學生畫出重點字詞。
a.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c.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d.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e.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f.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p>
g.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h.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i.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j.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k.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l.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課堂檢測
一、填空
《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_人??鬃颖救艘脖粴v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二、選擇題。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校叭钡囊馑际牵?( )
a.數字,表示具體數量。 b.表示多數 c.表示少數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必”的意思?( )
a.必須 b.一定 c.必然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孔子是在告誡人們要珍惜 ( )
a.時間 b.逝者 c.河流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應取哪種解釋? ( )
a.書信 b.相信 c.信實,真誠
(5)孔子是哪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課后練習和作業(yè):完成練習冊“基礎訓練”題并背誦全文。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復習有關孔子和《論語》的知識,激發(fā)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學習重難點】激發(fā)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復習鞏固
1. 《論語》是記錄 的一部書,是 家經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 、 。
2.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
預習檢測
一、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tài)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二、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三、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怎樣看待“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出示目標:品味句子中的深刻含義,激發(fā)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活動設計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學而時習之。 (2)擇其善者而從之。 (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5)學而不思則罔。
表并列的有??????????????????????? 表順接的有
表轉接的有???????????????????????? 表修飾的有
二、用現代漢語準確的表述下列語句的意思。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三、古今異義字
君子:古義(??????? )今義(??? ) 可以:古義 (?????? )???? 今義(??????? )
匹夫:古義(?????? ) 今義(????? )罔:? 古義(????? )今義(???? )
水:古義(????? )今義(????? ) 朋:古義(????? ) 今義(????? )
兒女:古義 (????? )今義(????? )
四、一詞多義
可以為師????????????? 人不知而不?????????????? 人不知而不
為????? 而?? 博學而篤志???? 知
為人謀?????????????? 溫故而知新?????????????? 溫故而知新
課后練習 : 完成練習冊“拓展提高”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的說課篇目《〈論語〉十二章》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論語〉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12課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
第三單元所談論的“學習生活”這個話題,所選課文側重于寫學習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知曉學生學情
1、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這是同進入七年級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難度,而且學習興趣較低。
2、從學生基礎分析:我們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生源嚴重不足,所照學生基礎薄弱,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應降低難度。
2、要上好這節(jié)公開課,教師必須在預習課上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三、學法和教法
1、根據學生學情,我們在預習課上應指導學生要充分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章語錄的意思。為將來繼續(xù)學習古文打下堅實基礎。
2、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這也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3.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載道”。教師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點撥學生。初中學生已逐漸產生了豐富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望知識,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價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學生的切身體會喚醒學生;用民族自尊、愛國主義的信仰激發(fā)學生。
4.誦讀法
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初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古文的語感。注音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
5.采用多媒體,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四、教學過程展示及設計理念闡述
1、導入語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這樣標榜過《論語》的作用:“半部論語治天下?!敝醒腚娨暸_《百家講壇》欄目中北京大學教授于丹曾用七天時間講解《論語》心得??鬃釉趪獾挠绊懀喉n國的孔廟、日本的孔廟、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論語》的著作、法國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國著名哲學家孔子生平》。
設計理念闡述: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看到中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理由無非是時代久遠、學了沒用、枯燥乏味之類。也有語文教師向我說傾訴過同樣的感受,問我文言文該怎么教。我的回答是:先把他迷住再說。這樣的導語無非是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他們學習古文的興趣。
2、預習檢測
A、學《論語》說《論語》(介紹《論語》這部書)。
B、學《論語》知孔子(介紹孔子生平,及其所著典籍)
C、學《論語》清字詞(掃除課文中的生字詞障礙)
D、學《論語》譯課文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了解《論語》及孔子,理解每一章??梢砸詫W生為主,教師只稍加點撥即可。
3.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可有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確定,也可有師生共同確定。但無論是那種確定方法都在強調學生的參與。我采用的是:師生共同確定。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依據單元提示,結合本課具體內容及課后練習,師生共同確定本課的教學目的:
A、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解釋,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C、掌握整理歸納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種三維目標有利于教師操作。
4、學《論語》理知識
A、梳理文言文知識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之一,不僅讓學生理解鞏固課文的主要知識點,而且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了解掌握“歸納整理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成語歸納”
教學方法:先展示課件,請同學舉手發(fā)言,回答各個部分的問題,老師適當加以解釋。然后,在學生掌握課內知識點的基礎上,教師延伸說明這種學習方法——“歸納整理法”的好處:a有利于理清課文知識點,便于積累、復習。b有利于訓練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c有利于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
B、梳理課文思想內容
在上節(jié)課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合作從“求知識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個方面梳理課文內容,從而感受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
5.學《論語》悟人生(聯系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蘊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針對我班學生2個月時間所出現的學習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有意識地通過本節(jié)課所蘊含的道理,旁敲側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并能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老師舉例,設置情景,請同學們討論,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的哪一則來教育他們。
例:有位同學每天回家都急著把作業(yè)寫完,但老師發(fā)現他的作業(yè)質量不高,好像都沒有經過思考,不會的就空著交上來;還有一位,覺得自己都會了,可以自己思考問題了,上課都不注意聽,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我們該怎么教育他們呢?為什么?
討論之后,回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并解釋意思。
6.學《論語》寫心得
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對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大家把自己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也希望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5篇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在《語文課程標準》一書中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靠對文言文的學習。本課涉及到的《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這三方面內容均歸屬于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范疇。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因此,本文旨在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含義,并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深入養(yǎng)成教育。
《十二章》一文的教學安排,主要分三課時,第一課時熟讀課文和學習并理解前三章;第二課時學習并理解四至八章;第三課時學習并理解九至十二章。本次說課內容即針對第二課時而設計。由溫故知新導入,然后通過朗讀、翻譯、點撥、理解小結等環(huán)節(jié)學習四至八章,再板書總結,最后做題學以致用。在設計中突出學生主動的合作探究,充分讓學生活起來,注重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字詞的教學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強化。
(一)溫故知新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前三章,下面我檢查一下大家學習的情況。(出示)
1、填空
《論語》是記錄________的一部書,共___篇。
孔子是春秋時期__國的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__家,___家。
2、解釋下面的詞語。
不亦說乎?說:人不知而不慍,慍:
不亦君子乎?君子: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四十而不惑,不逾矩?;螅河猓壕兀?/p>
3、翻譯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教學一開始通過溫故知新,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從而做好對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的指導。
(二)學習理解
【朗讀】
點明學生讀這五章。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讀熟文章,便于后邊的學習。
【翻譯】
1、學生自由翻譯
要求:結合課下注釋翻譯第四至八章,不會的標注出來。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訓練學生獨立翻譯的能力。
2、小組合作討論不會翻譯的詞句。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不會的字詞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點撥】
提問學生后,老師對于學生翻譯中存在的字詞句進行點撥。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通過老師的點撥強調重點,解決難點。
【理解】
同學們,熟悉了這幾章大意后,下面我們從幾個問題來理解。
(出示)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這則告訴我們孔子認為怎樣的人可以當老師?(互動1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則告訴我們怎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互動3題)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港,人不堪其憂,回仍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從這則語錄中,孔子贊美顏回有怎樣的品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運用什么修辭?孔子的這番話告訴我們什么?(互動2題)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边@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理解這五章內容。
【小結】
結合板書小結。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的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和修身做人。
(三)學以致用
1、做感受1題(1)、(2);
2、做感受3題(1)、(2)。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做練習來檢查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的情況。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重點)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難點)
3.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思想與言行融合,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而不是勉強去做。
4.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道德修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循序漸進。
第四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溫(復習)故(就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而(表順承)知新(新的領悟), 可(可以)以(憑借)為(成為)師矣?!?/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翻譯: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并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可以成為老師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談學習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這幾章強調了學習態(tài)度要謙虛,學習方法上要獨立思考和復習。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前四章。
2.熟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朗讀課文,背誦前四章;2.繼續(xù)研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一、朗讀課文,檢查背誦前四章,考查句子的翻譯及重點詞語的解釋。
二、繼續(xù)研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第五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而(表轉折)不思則罔(迷惑),思而(表轉折)不學則殆(有害)。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便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
第六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 賢(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樂于學)。賢哉,回也!”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
(二)課文探究
本章贊揚了顏回樂于學習、安于貧困的品質。
第七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知之(代詞,指代學問)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以……為樂趣,名詞意動用法)之者?!?/p>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翻譯:孔子說:“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p>
(二)課文探究
本章闡述了學習態(tài)度:以學習為快樂
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頂真
講學習的三個層次:知、好、樂,層層推進,使說理更加透徹,令人信服。
第八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飯(吃飯,名詞作動詞)疏(粗糧)食飲水(冷水),曲肱(彎著胳膊)而(表順承)枕之,樂(樂趣)亦在其中矣。不義(正當手段)而富且貴,于(對于)我如浮云?!?劃分句子停頓: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人的道德修養(yǎng)
第九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幾個)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衿渖普叨ū眄槼校模ǜ鷱模┲ù~,學習),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態(tài)度:向一切人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這)夫,不舍(舍棄)晝夜?!?/p>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時光易逝,應珍惜時間。
本章運用了什么修辭?: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時間的飛逝,指明時間的寶貴。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軍(軍隊)可奪帥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奪志也。”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翻譯: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一個人應當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一)分析文義
子夏曰:“博(廣泛)學而(表并列)篤志,切(懇切)問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句子劃分停頓: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fā)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堅定信念、廣泛學習。
三、學生齊讀,鼓勵當堂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1.積累成語、名言、警句;2.文言詞語用法、意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總結;3.《論語》的語言特點與文學色彩。
一、積累成語、名言、警句
1.找出你喜歡的名言警句并說說理由。
2.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讓學生自由談)
3.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二、文言詞語用法、意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總結
(一)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古今異義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
古:可以、憑借 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一、背景資料,明確學習重點
(屏幕顯示)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人物。
(屏幕顯示)
《論語》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屏幕顯示學生批注“語錄體”)
《論語》首創(chuàng)語錄體的寫法,語言精警生動,充滿智慧,格言警句,美不勝收。
(屏幕顯示)
《論語》,名句的集錦、格言的薈萃、成語的寶庫。許多成語,如盡善盡美、三思而行、舍己為人、學而不厭、循循善誘、舉一反三、溫故知新、言傳身教、不恥下問、見義勇為、當仁不讓、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等,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師: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分為略讀和細讀兩個步驟。略讀,了解一下;細讀,深入地品析。
二、略讀文本
(屏幕顯示)略讀
師:學習本課可以有四種收獲,請做筆記。
(屏幕顯示)激勵志向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屏幕顯示)陶冶情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屏幕顯示)啟迪智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屏幕顯示)積累語言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釉诖ㄉ显唬骸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p>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師逐一講解每一句的意思。學生不齊讀,不齊背,各自開始讀背起來。)
三、細讀文本
(屏幕顯示)細讀
(屏幕顯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回:顏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
賢:有道德的,有才能的,高尚的。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堪:能忍受。
憂:憂愁,這里指“我看而憂愁”。
(老師逐字逐句講解,學生朗讀。)
(屏幕顯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賢德啊,顏回?。ㄖ挥校┮缓勶?,一瓢水,住在窮巷陋室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貧困,顏回卻依然快樂。真是賢德啊,顏回!”
(屏幕顯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章是這樣充滿情感地贊美顏回的,,
(學生思考,做旁批提問評點)
(屏幕顯示)
倒裝、感嘆、反復、描述、對比
(屏幕顯示)極美的結構深摯的情感
師:如此短小的篇章,如此精妙的手法和深摯的感情,因此,這一章有著極美的結構,深摯的情感。同學們如果要用這一章來訓練自己的閱讀分析能力,在分析結構上、在分析用詞造句上都是可以反復進行的。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憋埵枋筹嬎撼源旨Z,喝冷水。
曲肱而枕之:彎著胳膊當枕頭。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那不合道義而得來的富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老師逐字逐句講解,學生大聲讀)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边@一章是這樣生動地表達孔子的志趣的,,
(屏幕顯示)描述抒情
議論抒情
(學生做筆記)
(屏幕顯示)對比賞析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話題:這兩章都.......
師:這兩章都寫了什么,都有什么,你盡情地去對比、提煉、發(fā)現吧。開始思考,做旁批,待會兒我們再來交流。我觀察你們的筆,要動起來。
(學生靜思默想、做旁批、同桌之間交流、提問評點)
(屏幕顯示)
這兩章都寫了貧困。顏回極貧,處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愛。
這兩章都寫了志趣。顏回貧賤,不改求學的樂趣;孔子不得溫飽,卻安貧樂道。這兩章都寫了心境。顏回貧困,心境恬淡,孔子清貧,視不義之富貴如浮云。這兩章都寫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贊嘆,后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
這兩章都描寫生動,情趣盎然,表現了高尚的節(jié)操,高潔的品性。
這兩章都寫了“樂”。坦然的心境,表現了開闊的心胸,表現了內心的強大。
四、結課
在大聲讀背中下課。
一.展示目標:
1、識記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yǎng)。
二.自主學習
作品
孔子,名 ( ),字(),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 ) ,政治上主張(),鼓勵人()。
《論語》是一部()體散文集,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 )( )( )( )合稱為“四書”
2.問題預習
a、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
b、給加點字注音
論語( ) 不亦說乎( ) 三省吾身( ) 誨女知之乎( ) ....
內自省也( ) 其恕乎( ) 慍( ) 罔( ) 殆( ) .....
三:合作探究
1、感悟文章的整體內容-----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 ) (2)不亦說乎( ) ..
(3)人不知而不慍( ) (4)吾日三省 吾身( ).( )
(5)與朋友交而不信( ) (6)傳不習乎( ) ..
(7)三十而立( ) (8)四十而不惑( ) ..
(9)不逾矩( ) (10)學而不思則罔( ) ...
(11)思而不學則殆( ) (12)人不堪其憂( ) ..
(13)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 ..
(14)飯 疏食 飲 水( )( )( )( ) .....
(15)曲肱而枕之( ) (16)于我如浮云( ) ..
(17)逝者如斯夫( ) (18)不舍晝夜( ) ..
(19)匹夫不可奪志也( ) (20)博學而篤志( ) ...
(21)切問而近思( ) (22)仁在其中矣( ) ..
4、討論解決字詞句疑難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按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
5、翻譯下列語句。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6)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8)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
(9)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人在其中矣。
四.課外拓展
(1)孔子談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涵養(yǎng)時,“ , ”是
學習的方法;“ , ”是學習的樂趣;
“ , ”是與人交往的態(tài)度。
(2)曾子道德修養(yǎng)很高,每天從三個方面反省自己,“ ”反
省自己是否熱愛學習;“ ”反省自己是否講誠信;
“ ”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誠實。
(3)孔子講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 , ”這一階段人的主觀意識和做人規(guī)則融合為一。
(4)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盡量廣泛的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
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才能有新的領悟。這個過程孔子是這樣說的:
“ , ”。
(5)《論語》中講學習與思考的關系的句子是:“ , ”。
(不懼困難
的樂觀學習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他“ , ,在陋
巷, , ”。這樣在快樂中學習,
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實現理想。
(7)闡述讀書求學的三種境界并以學為快樂的句子是:“ ,
” (8)《論語》中體現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貴的具體原則,即須合于“義”與“仁道”,
否則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句子是
“ , ?!?/p>
(9)《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是:
“ , ?!?/p>
(10)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 ”
(11)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 , 。”
(12)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男子漢的志氣是不能被改變的。用《論語》
的話就是:“ , ?!?/p>
(13)《論語》中說既要廣博地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又要切合實際地多想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的句子是:“ , ?!?/p>
五.當堂檢測
關于這節(jié)課,我還有不會的地方:
六.總結升華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人物。
《論語》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論語》首創(chuàng)語錄體的寫法,語言精警生動,充滿智慧,格言警句,美不勝收。
《論語》,名句的集錦、格言的薈萃、成語的寶庫。許多成語,如盡善盡美、三思而行、舍己為人、學而不厭、循循善誘、舉一反三、溫故知新、言傳身教、不恥下問、見義勇為、當仁不讓、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等,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師: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分為略讀和細讀兩個步驟。略讀,了解一下;細讀,深入地品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釉诖ㄉ显唬骸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p>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師逐一講解每一句的意思。學生不齊讀,不齊背,各自開始讀背起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回:顏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賢德啊,顏回?。ㄖ挥校┮缓勶?,一瓢水,住在窮巷陋室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貧困,顏回卻依然快樂。真是賢德啊,顏回!”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章是這樣充滿情感地贊美顏回的,,
師:如此短小的 篇章,如此精妙的手法和深摯的感情,因此,這一章有著極美的結構,深摯的情感。同學們如果要用這一章來訓練自己的閱讀分析能力,在分析結構上、在分析用詞造句上都是可以反復進行的。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那不合道義而得來的富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边@一章是這樣生動地表達孔子的志趣的,,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師:這兩章都寫了什么,都有什么,你盡情地去對比、提煉、發(fā)現吧。開始思考,做旁批,待會兒我們再來交流。我觀察你們的筆,要動起來。
這兩章都寫了貧困。顏回極貧,處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愛。
這兩章都寫了志趣。顏回貧賤,不改求學的樂趣;孔子不得溫飽,卻安貧樂道。這兩章都寫了心境。顏回貧困,心境恬淡,孔子清貧,視不義之富貴如浮云。這兩章都寫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贊嘆,后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
這兩章都描寫生動,情趣盎然,表現了高尚的節(jié)操,高潔的品性。
這兩章都寫了“樂”。坦然的心境,表現了開闊的心胸,表現了內心的強大。
在大聲讀背中下課。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十二章》,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5篇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在《語文課程標準》一書中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靠對文言文的學習。本課涉及到的《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這三方面內容均歸屬于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范疇。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因此,本文旨在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含義,并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深入養(yǎng)成教育。
二、教學對象分析
初一學生剛剛入學,在小學時又強調快樂學習,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夠重視,因此學生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十二章》是學生本學期接觸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基礎較差,就我們班學生來說,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掌握較差,實詞積累少,因此在閱讀中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本文要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拔釘子”的方法,掌握重點詞語,并且注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知識。
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2、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四、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五、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六、說理論依據
新課標要求初一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并背誦優(yōu)秀詩文,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
七、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背踔猩鷦偨佑|文言文不久,通過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古文的語感。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
教法依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文是文言文,課文要求背誦,對文言字詞的理解主要是通過朗讀來實現;其次本文語言簡練,句式相似者較多,適宜朗讀,通過朗讀,從整體上感知語言,理解內容。
2、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目的。如學生在討論“賢哉,回也!”時,只要老師引導一下,學生就知道這是一個判斷句。教師的相機誘導,往往能撥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不斷聯系,補充新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思維也得到訓練。
教法依據: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廢止串講,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主體與主導的最佳組合是現代課堂教學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互問互答,圍繞問題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與文本的交流,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表現出積極的思維。用學生的互問互答,老師的適當點撥和評價等互動互助的形式,把問題給學生,通過學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較開放的探究活動中對文章深入理解。
教法依據:新課程標準在關于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學依據: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八、說學法
以學為本,變教為學,是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一道學思想的理論基礎。為學生設計教學,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保證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1、 積累文言詞語。對于文言文而言,教師應重視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文言詞語,在具體的語境中落實字、詞、句,而學生應注意融會貫通,歸納總結。
2、 朗讀法:知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知每一則的含義,加深理解。
3、 整體感悟法。雖然每一則之間內容缺乏聯系,然而就其內容的側重點而言,內容又可歸納為學習和修身兩部分,整體感悟內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認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以及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
4、 討論、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討論探究面越是深廣,就越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的潛能,有利于學習的深入;學會發(fā)現問題,并能圍繞某個問題探究,解決,在積極采育中使自己的話語、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學到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九、說教學過程
《十二章》一文的教學安排,主要分三課時,第一課時熟讀課文和學習并理解前三章;第二課時學習并理解四至八章;第三課時學習并理解九至十二章。本次說課內容即針對第二課時而設計。由溫故知新導入,然后通過朗讀、翻譯、點撥、理解小結等環(huán)節(jié)學習四至八章,再板書總結,最后做題學以致用。在設計中突出學生主動的合作探究,充分讓學生活起來,注重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字詞的教學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強化。
(一)溫故知新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前三章,下面我檢查一下大家學習的情況。(出示)
1、填空
《論語》是記錄________的一部書,共___篇。
孔子是春秋時期__國的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__家,___ 家。
2、解釋下面的詞語。
不亦說乎? 說: 人不知而不慍,慍:
不亦君子乎? 君子: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四十而不惑,不逾矩?;螅?逾: 矩:
3、翻譯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教學一開始通過溫故知新,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從而做好對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的指導。
(二)學習理解
【朗讀】
點明學生讀這五章。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讀熟文章,便于后邊的學習。
【翻譯 】
1、學生自由翻譯
要求:結合課下注釋翻譯第四至八章,不會的標注出來。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訓練學生獨立翻譯的能力。
2、小組合作討論不會翻譯的詞句。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不會的字詞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點撥】
提問學生后,老師對于學生翻譯中存在的字詞句進行點撥。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通過老師的點撥強調重點,解決難點。
【理解】
同學們,熟悉了這幾章大意后,下面我們從幾個問題來理解。
(出示)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這則告訴我們孔子認為怎樣的人可以當老師?(互動1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則告訴我們怎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互動3題)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港,人不堪其憂,回仍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從這則語錄中,孔子贊美顏回有怎樣的品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運用什么修辭?孔子的這番話告訴我們什么?(互動2題)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边@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理解這五章內容。
【小結】
結合板書小結。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的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和修身做人。
(三)學以致用
1、做感受1題(1)、(2);
2、做感受3題(1)、(2)。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做練習來檢查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的情況。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案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重點)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難點)
3. 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時安排】3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
不亦說(yuè )乎 人不知而不慍(yùn)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 )不習乎 不逾矩(yú)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
一簞食(dān ) 好之者(hào) 曲肱而枕之(gōng) 博學而篤志(dǔ)
(2) 看注釋,查工具書,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時習(時常地復習) 不亦說乎(通“悅”愉快) 慍(生氣,發(fā)怒 )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吾(我)日(每天)三?。ǘ啻芜M行自我檢查,反?。?/p>
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吾十有五(“有”通“又”)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指獨立做事情)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五十知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而耳順(能聽得進不同意見)不逾(越過,超過)矩(規(guī)矩,規(guī)范)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
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人不堪其憂(忍受)知之(指學問和事業(yè))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樂)飯( 吃飯)疏食飲水(冷水)曲肱(胳膊)而枕之
于(對,對于)我如浮云 必有我?guī)熝桑ㄓ诖耍谄渲校?擇其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
逝(流逝)者如斯(這,指河水)夫,不舍(舍棄)晝夜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漢)
博學而篤(忠實,堅守)志,仁(仁德)在其中
3.整體感知:
查找資料,說說你所知道的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也可以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論語》的故事。
【預習檢測】小組檢測:“預習導學”2。 小組評分
【課堂探究】
1.根據課下注釋,用現代漢語口頭翻譯課文。
2.與小組同學一起找出哪些句子講的是有關學習方法的;哪些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的;又有哪些是講品德修養(yǎng)的。分別在書中做標記。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品德(個人)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不忠乎……;
3. 課文中哪句話給你的感受最深,抄在下面。
【隨堂檢測】
1.比一比,看誰課文背得又準又快。
2.完成課后練習二,將答案寫在課本上。
【拓展延伸】完成課后練習四,寫一段不少于80字的自己的體會。
【布置作業(yè)】
1.完成校本作業(yè)。
2.熟記下列名言,并試著在寫作中運用。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幼兒園教案《論語十二章教案通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兒園教案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論語十二章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