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您整理的與“螞蟻的哲學讀后感”相關的完整信息。閱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求知了解世界,作品描述了作者細膩的心理世界。此時可以寫篇讀書心得,敘述下這本書最戳到自己的情節(jié),和從中領悟到的一些感想。這篇文章匯總了一些成功案例和實踐經驗歡迎大家借鑒和學習!
世間的萬物都有一部屬于自己的哲學,每種東西帶給我們的啟示也不相同。每當你完全了解、看透一部“哲學”時,那么,你就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如果有人問你,世界上什么動物力量最大,你也許會說大象、老虎或是獅子;如果又有人問你,什么動物的哪一方面最值得你學習,你會想到小蜜蜂的勤勞,還是小烏龜的堅強?那么,你會想到一只小螞蟻嗎?
是啊,就那一只小小的螞蟻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終生受用不盡的。
首先,螞蟻從不放棄。如果它想去某地,而路線被阻斷,螞蟻或是向上爬,或是往土里鉆,從不放棄,直到找到一條路線。
然后,螞蟻有深刻的洞察力,夏天時就為冬天做打算。螞蟻在夏天就出門覓食,準備過冬。
其次,螞蟻在冬天時想著夏天?!岸觳粫掷m(xù)太久,我們很快就會出去。”所以,螞蟻總是在氣溫變暖的頭天就外出活動。
最后,螞蟻很團結并且全力以赴。你一定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被火包圍的螞蟻抱成一個球,滾出了危險區(qū),雖然有部分螞蟻犧牲了……
看看螞蟻,再想想我們。也許,螞蟻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但光這四點就足以讓我們對螞蟻肅然起敬了。我們遇到一點挫折就退縮,夏天我們悠閑地坐在家里看電視,總是天真地認為夏天還很長,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做……
讓我們記住螞蟻的哲學——從不放棄、深謀遠慮、積極進取以及團結一致和全力以赴!
今天,我在學校里看了一篇故事,名叫《螞蟻哲學》。這篇文章令我深受感觸。
這篇故事講的是一只螞蟻想要爬到墻上去,可他怎么也爬不上去,但是當它失敗了七次后,它變換了軌跡,它決定沿著墻角爬上去,最終,這只螞蟻一步一步的爬上去了。當我讀到第二段的時候,我明白了這個故事的大體意思。這個故事告訴了我,一個人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要因為困難而半途而廢但是的我又接著往下讀的時候,我產生疑問了,在這個故事中有三個人看到了這只螞蟻,其中只有兩個人說出了對這只螞蟻的看法。第一個人說他要學習這只螞蟻不屈不撓的精神,而第二個人卻說他要學習那只螞蟻的聰明,改變一下辦法、方位。到了最后,他們兩個人的生都變的非常美好,在工作、事業(yè)上都有了很大的成就。這里讓我不明白的就是這兩個人說的話,他們兩個對這只螞蟻的看法完全不同,可是,最終的結果卻都是一樣的,這令我很困惑。于是,我便決定帶著疑問繼續(xù)往下看。當我看完之后,便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原來,做事不光要執(zhí)著堅強,不能半途而廢,還要改變一下辦法,試著走一走別的路。雖然他們的想法完全相反,但是他們都沒有半途而廢,所以他們就都能有成就。
做人就是要這樣,無論你干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半途而廢,氣餒退縮。因為,如果你半途而廢了,那么,你前面的付出不就白費了嗎?那你做這件事又有什么意義?那樣只會白白浪費精力。做事一定要做到最后,做的徹底,這樣,不僅會有成就,還會有意義。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哲學,每一種事物都帶給我們不同的啟示。每當你完全了解、看透一部“哲學”時,那么,你就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如果有人問你世界上最強大的動物是什么,你可能會說大象、老虎或是子;如果又人問你,動物的哪一方面值得學習,你會想到蜜蜂的勤勞還是烏龜的力量?那么,你會想到一只小螞蟻嗎?
是啊,就那一只小小的螞蟻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終生受用不盡的。
首先,螞蟻從不放棄。如果它想去某地,而路線被阻斷,螞蟻或是向上爬,或是往土里鉆,從不放棄,直到找到一條路線。
然后,螞蟻有深刻的洞察力,夏天時就為冬天做打算。螞蟻夏天外出覓食,準備過冬。
其次,螞蟻在冬天時想著夏天?!岸觳粫掷m(xù)太久,我們很快就會出去?!彼?,螞蟻總是在氣溫變暖的頭天就外出活動。
最后,螞蟻們團結起來,竭盡全力。你一定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被火包圍的螞蟻組成一個球,滾出危險區(qū)域,盡管有些螞蟻死了
看看螞蟻,再想想我們?;蛟S,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向螞蟻學習,但僅僅這四點就足以讓我們尊重螞蟻。我們遇到一點挫折就退縮,夏天我們悠閑地坐在家里看電視,總是天真地認為夏天還很長,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做……
讓我們記住螞蟻的哲學——永不放棄,遠慮,積極向上,團結一心,盡力而為!
寫作水平的提高必須不斷獲得生活的積累,這包括讀書、工作、娛樂、交流、以及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等,你需要隨時將這些存儲在大腦中,并在字里行間中應用。終身學習是持續(xù)優(yōu)秀寫作的源泉。
相信你在看完本文后有所收獲。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編輯為你收集整理了“哲學與人生讀后感”,強烈建議您將此頁加入收藏夾。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息,在作品這本書當中對于情節(jié)的描述相信感動了很多人。我們可以將書中的精華和自己的見解寫進讀后感里,這樣可以更快速的吸收知識。
《西方哲學與人生》讀后感范文
讀完這厚厚的第二本,感覺生命之域如此深廣,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該是何等重要之事。本書猶如一方甘泉,通過對西方二十四位哲學家的思想逐一打通,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我們闡述了這些先哲們偉大的思想后面所給予的人生哲理,值得每個人懷抱虔誠的心,品味西方偉大思想家不凡的心靈,進而探索人生的經緯,尋找生命的定位。這時我才覺得,哲學的魅力就是思考。不斷的思考,才是發(fā)現真理的本質所在。我感覺興奮的時這句話:“哲學脫離人生,將成玄虛;人生脫離哲學,將無定位”。這個哲理啟發(fā)尤甚。年輕時,一提到哲學就覺得枯燥無味。前半句,年少輕狂,不懂世界的復雜,根本沒體驗什么人生,我們以為的哲學都沒有跟人生聯系,所以我覺得空?;匚哆@幾年來的我生活,跟人生與哲學結合起來,才發(fā)現哲學實實在在,并不玄虛。而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所以對于后半句,我還需慢慢品味。
大師作品,就是精煉提要,一語道破。而細讀此書之下,我覺得作者是深味哲學的樂趣的,本身也是身體力行,在日常貫穿哲學的思考并且運用自如的。一個教師本身需要充滿活躍的思維活潑有趣,能夠登高而臨下舉重若輕,才能讓學生有喜歡學習的魅力。作者在文中提到研究哲學的基本習慣就是凡事保持好奇。哲學就是培養(yǎng)智慧、發(fā)現真理、印證價值。而智慧有兩點:“完整”與“根本”。在此基礎上,通過培養(yǎng)思考習慣、力求知行合一,我們即可慢慢提升哲學素養(yǎng)。由于每個人都必經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緯度,因此哲學的思考就是要將三個緯度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即生即滅的過程之中而已。即有一個動態(tài)的升華過程,不斷回望及展望。在文本當中,談到西方的神話和悲劇,以及一些代表性哲學人物,能夠抓住其最核心的部分,深入淺出進行生動講述。如講到蘇格拉底,不是大幅描寫他的辯論,智慧的閃光或者蘇格拉底的趣事,而是選擇講述蘇格拉底為堅持真理放棄逃跑機會,面對死亡的從容。蘇格拉底喝下毒酒,交代朋友幫他獻一只雞給醫(yī)神,就離開了人間。在希臘時代,若人久病而愈須獻一只雞給醫(yī)神,即蘇格拉底將死亡當作痊愈。作者講到存在人物的`先驅人物克爾凱郭爾,指出克爾凱郭爾的重要貢獻在于將“存在”從名詞變?yōu)閯釉~,凸顯人的自由選擇的內涵。在介紹尼采時,作者談到尼采提出人的精神有三變:駱駝、獅子、嬰兒。駱駝代表聽從他人指導、刻苦磨練,而獅子代表由自己負責、自己作出決定,嬰兒代表心靈重新回到原點,可以重新出發(fā)。雅思貝爾斯則指出:人生的三大界限是身體、心理、靈魂。講到加繆,作者選取了他的作品:《異鄉(xiāng)人》、《西西弗的神話》、《誤會》、《瘟疫》。
[而談到中國哲學,作者借用其師東方美的觀點,認為中國的哲學以生命為中心的宇宙觀,以《尚書·洪范》為永恒哲學的代表,而《周易》為變化哲學代表。這樣的雙軌配合,既可以因為永恒信念而安身立命,又可因為變化之理而用于創(chuàng)新。讀到這里之時,我想起政治里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頗有共通之處,又想到一輪明月依舊普照,長江和黃河從上古川流不息生機勃勃。中國哲學在動與靜、收與斂之際,著眼于在每個當下都有充實之樂。這與加繆的一些觀點也是相通的。]
加繆指出:不要只注意到別人也共同注意到的事情,我們固然與他人有一些共同的關懷,但不要忽略生命中最特別的部分。一個人越是能夠注意到生命的每一個細節(jié),就能夠活得越充實。在講到儒家的風格之時,作者也是批判人性“本善”而倡導“向善”,而所謂善,是指人與人之間適當關系之實現。即康德所言:“不能只以別人為手段,而不同時也以別人為目的?!眻猿謸裆乒躺普?。擇善須考慮三因素:①自己內心感受;②對方期望;③社會規(guī)范。隨擇善而來的要求有兩個:
(一)經常反思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適當關系;
(二)經常以行動保持人我之間的適當關系。
喜歡哲學那靜靜的思考,有了過硬的哲學思想指導人生,則更能明辨是非,減少煩惱,幸福生活,才可以做真人;指導課題,則能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做真課題,課題研究之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即便人生道路上充滿荊棘,當走過那一切的時候,就會擁有那閃閃發(fā)光的思想,收獲不喜不悲的人生“大氣”。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頂部目錄第一篇:《哲學與人生》讀后感第二篇:《哲學與人生》讀后感第三篇: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第四篇:哲學與人生讀后感第五篇:《哲學與人生》讀后感更多相關范文正文第一篇:
《哲學與人生》讀后感
我以前在當當網上買過書。通常需要3-4天才能送到。這次,我去了卓越。我6日中午下了訂單,但我不想。有人在7日一早敲門送書。卓越比當當快?不能下這樣的結論,剛看了傅佩榮的《哲學與人生》,如何提升哲學素養(yǎng)?
培養(yǎng)思考習慣、掌握整體觀點咱也活學活用一下嘛,至少不以偏概全?!皩θ魏问虑槎家獜牟煌慕嵌人伎?,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見,思想也將更為圓融。”
哲學。我在高中學了一點理論。恐怕我對不起老師。當年的老師是個魁梧的老師,很有激情的,印象中,他總是用兩只熊掌一樣的手在頭頂上比劃,“哲學嘛”,人在教室四周走動,小數點也在教室橫飛。一上課就很忘我的老師,是個好老師,只可惜,我的智商實在不高,無法理解老師的許多話。
記憶中,高二時,我還當了一年的政治課代表。這門科我沒有什么特點,到目前為止我還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是拿掉我的英語課代表的職務于心不忍,還是有別的激勵的意思?
不清楚,班主任沒找我談一句話,我那時一直在黑暗中想,老師為什么只照顧到急于在英語學科上要進步的同學她呢?老師有沒有想到我的感受?后來,我一直在假設,如果當是老師想和我們多談談,也許我在學生時代就渴望老師的鼓勵。
既然我是一名教師,我當然知道孩子們在心理上需要什么。于是我毫不吝嗇,該付出的絕不占有著?!吧秦S富的,但對每個人來說,都只能活在當下。
”今天讀了第十三章,《教育與自我》,收獲頗豐。
主要內容是:
教育是作風的培養(yǎng):教育的三個階段:1。浪漫時期-初級階段。精確的時期-初中六年;3。展望期-大學畢業(yè)后。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生命的四個領域:群體、自我、自然與超越
教育與自我生命的發(fā)展:自我認知、自我定位、自我成長與自我超越
我認為值得回味的語錄現在供大家一起分享:
我們常說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個需要靠自己去承擔的責任。
在孩子準備接受現實世界之前,他必須先把這些浪漫主題提供的情節(jié)作為他所信仰的世界,然后慢慢長大,接受真正的挑戰(zhàn)。如果忽視這個階段的需要,年輕人的心靈就會受到傷害。
如果在中學階段沒有好好努力,那么這一生在知識的領域中,恐怕必須放棄許多權利了。
“很多人不快樂,就是因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然而,人生的意義又是什么?人到了中學,人生的意義就是考上大學;到了大學,人生的意義就是順利畢業(yè)或繼續(xù)學習。
這樣的意義一直往后推延,最后總是要碰到結束,而在這個關卡上,不能在以一個具體的東西作為意義了(如賺到多少錢、當到什么官)。這種意義在人的生命過程中是無法實現的,所以人不能在外面探索,只能在里面尋找,也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要求,要求自己達到一種最高完美的境界。”
當你和別人相處時,如果你發(fā)現他們的意見和我們的不同,你不應該生氣,而應該借此機會反省。
所謂“最好總是要碰到結束”那就是死亡吧。一個人一生中會完成一件件有意義的事,難道當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沒意義了么?生命究竟有沒有意義?
你既然問了,那就一定有意義。很少有人能達到完美的境界,但生命的意義并不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只有當人們問這樣的問題時,他們才能有這樣的終極思維。動物不會。這是動物和人之間最根本的區(qū)別。
“一個人的生命內涵由他所選擇的價值所構成,如果無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從古到今,人們都會用“盛世”和“亂世”來形容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歷史狀況,其實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都是“俗世”。在現實世界里,人們通常用利益來衡量一切,并學***求生的本領來適應社會,以致不被社會所淘汰,這樣是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然而人們會忽視一些人之所以被稱之為“人”的那些精神價值,信仰、真誠、尊嚴、正直、忠誠、率真、愛情這些東西本來人人都有,可是人們在追逐名利的時候或多或少的把他們丟失了、遺忘了,遺忘和丟失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人是什么。
有些人一輩子都在追逐什么,但總抓不到,就像狗總喜歡咬尾巴,但總咬不到一樣。我們只看到那條狗拼命地轉過身來,但不能一直跳出那個圈子。
哲學與人生——《周國平論人生》讀后感心得范文:
生在天地之間的人,必然仰望天空,踏在大地上;他必然仰望天空,仰望大地,仰望自己。因為人是理性的動物,面對天、地、人,必然會感到驚訝和不解,于是思想就產生了,哲學就開始了。
周國平先生說:“哲學是對整個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睆倪@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到有三個關鍵詞:
整體,根本,思想,兩大范圍:世界和生活。對世界的思考,就是世界觀。
對人生的思考就是人生觀。
傅佩榮先生說:“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這種態(tài)度被稱為‘愛智’。
因為蘇格拉底說沒有檢察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許多人開始覺醒,并且思考自己的人生應該何去何從。
的確,哲學脫離生活是空虛的,人生缺少哲學是盲目的。方東美先生說:哲學不能烤面包,但它能使面包更甜。
換言之,哲學不能當飯吃,但是能使人知道吃飯是為什么?!?/p>
我認為哲學對人生的意義在于引導人們從整體性和根本性兩個方面來思考人生。人不能因為受一點挫折,就自暴自棄。因為這個挫折,把它放在你的一生中去讀
也許就不值一提。人的一生受時間、精力、財力的制約,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也沒必要什么都得到。這時就需要你去思考、去取舍,什么才是你人生最根本的問題?
人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生死??墒沁@個問題不好解決,連孔子都說“未知生,焉知死?”所以我們要退而求其次,思考:
如何讓自己更好地成長,更好地為社會增光、發(fā)熱?我們應該像一棵樹,靜靜地生長,努力伸展我們的枝葉,同時盡可能地提供一點樹蔭和清潔的空氣。如此甚好,如此足矣!
作者:尋常百姓
暑假拜讀了臺灣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這本書是傅先生的講義,被評為“最佳通識課程”,我讀了以后覺得實至名歸。書中從古至今,兼顧中西方的主要哲學家的主要觀點,側重于人生與文化,以哲學的思辨方法貫穿其間,引經據典,可讀性很強,語言通俗。整日奔波于家庭、學校之間的我們,在假期里,借這本書靜靜地審視一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就是一場現場直播,自己描繪的是自己的生活。殊不知,在不經意的生活中包含著如此多的哲學。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學,將是盲目的。學哲學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更快樂,傅佩榮先生認為幸福、有意義的人生應該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關懷,有痛苦可以受。
首先,現在就業(yè)壓力很大,相對于那些奔波于求職而不得的人,自己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有愛自己的人,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有志同道合的同事,我內心感覺很幸福。
工作能激發(fā)活力,養(yǎng)老院將老人分為兩組,一組每人負責照顧一盆花,另一組的老人什么事都不做,純粹是休息養(yǎng)老。在身體狀況相似的前提下,第一組老人比第二組老人,平均多活兩年。由此可知,有工作可以做,哪怕是照顧一盆花,也會激發(fā)更強的生命力,活得更久。這個調查研究結果,讓我深深體味“工作”的重要。
由此想到自己年邁的母親,今年77歲,四年前,父親因為身體多方面的疾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我很擔心,年邁的母親也會因為照顧父親而病倒,但是,我發(fā)現,每次回家,母親像以前一樣,不斷地告訴父親家里的變化,給他一日三餐,體檢顯示:母親的身體很健康。在父親過完百日后,我把母親接到了濟南,我不忍心讓操勞了一輩子的母親再為我做什么,我在心里說,讓母親好好休養(yǎng)。一日,小哥來電話稱,小妹你的想法太奇怪了,千萬別讓母親什么事都不做,母親身體力行可以做的,都讓母親去做。如果她一旦發(fā)現自己什么也不能做,會加快母親的衰老。果然,母親第一次獨自在院里遛彎回來,開不了門,站在門外怎么也打不開。雖然之前,我們已經演練過很多次,但還是過了很久才打開。母親自言自語,說,哎,老了,連門也打不開。我聽到了,母親內心的失望。相對于父親在世時,母親在家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猶能自理。開學后,七點半,我和老公上班,孩子上學,家里幾乎全天只有母親一人,我得想辦法讓母親覺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讓她有點成就感。我就讓母親負責照顧家里的小魚和花花草草,每天給他們喂食和澆水,自己操作按摩墊,不幾天,母親欣喜地告訴我,小魚長大了,因為堅持按摩,自己的身體很舒服,在花園里遛彎時,看到了藤上掛著幾個南瓜,哪里的石榴長得很好……
我想,母親在這幾年里,保持很好的食欲,身體依然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個和自己相濡以沫了一輩子的人需要自己,不管年輕時有多少次爭吵,現在,他需要自己,這是支撐母親的強大支柱。
孫正聿教授的演講《哲學與人生》無疑是令人難忘又發(fā)人深省的,他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我對哲學、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哲學是什么?作為一個理科生,我接觸的并不多,意識里覺得它是一門學科、一種思想,或者是一種智慧。中國歷來將從古至今的智者成為“哲人”,可哲學到底是什么呢?
孫正聿教授講到,哲學乃是“使人作為人而能夠成為人”,是對人生有系統的反思。“學科學,我不說,你糊涂;我一說,你明白。而學哲學,我不說,你明白;我一說,你糊涂。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道出了哲學與科學的區(qū)別。在當今社會,很多人認為只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就足夠了。其實,從真正的人的意義上講,如果他們缺乏一種哲學修養(yǎng),他們就不是馮先生所認定的真正的人。學科學,能使我們成為某種特殊的人,也就是“專門人才”;而學哲學,能使我們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現代人。
這就是哲學與科學的區(qū)別,即哲學的特殊意義和價值。
接下來孫教授從哲學與人生出發(fā),從哲學層面上對人生有一個大體的解說,談了一下自己的體會。具體來說,它分為三個問題:人的存在;人的人性化;人的世界。
人的存在,是一種超越性的存在。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而然地存在。那么人生也是自然。
人自然而然地生,自然而然地死。然而,從自然當中生成的人,它恰好超越了這個自然,孫教授對“人的五個無法忍受”的闡述中表明了人是一種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同時,它將生存與生命相比較。生存是一種無意義的生命活動,生命是一種尋求意義的生命活動。
這就是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只有我們年輕人熱愛生活,積極創(chuàng)造,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人的人化,人使自己成為人。人是個性化的產物,是個性化的結果,是歷史的存在。這是人和動物的不同。
動物一代又一代地復制自己,而人一代又一代地發(fā)展自己。這是人和動物的不同。人是一種教養(yǎng),而教養(yǎng)源于教育。
這就是受教育的意義。所以我們最應該重視的是能夠接受高等教育,這是我們成為現代人的最基本前提。
人的世界,有限世界的超越。神話的世界是自然世界的超越。宗教的世界是世俗世界的超越。
藝術的世界是無情世界的超越。倫理世界是小我世界的超越??茖W的世界是經驗世界的超越。
而哲學的世界是有限世界的超越。每個人擁有的世界都離不開每個人擁有的知識、理論和成就。因此,一個年輕人必須有兩種素養(yǎng),一種是文學素養(yǎng),一種是哲學素養(yǎng)。
一個沒有文學和哲學修養(yǎng)的大學生,肯定不會有一個完整而美好的人生,因為只有有文學和哲學修養(yǎng),有一個真整的審美境界,才能有如此強大的理性美。有了這兩個成就,世界對我們來說是豐富多彩的。
哲學作為一種終極存在,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標準和尺度。只有用哲學的角度有系統的反思我們的人生,才能真正的做到“作為人而能夠成為人”,才能擁有真正健康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痛苦”中照亮自己——讀傅佩榮《西方哲學與人生(二)》有感
連云港開發(fā)區(qū)教育局教研室房莉
痛苦和幸福是相對的。生活就是追求幸福。沒有人會追求痛苦。如果人們生活在痛苦中,他們就不會快樂。但如果將“痛苦”與“存在”“意義”聯系起來,任何“痛苦”都是值得的。
看了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與人生》,我從“存在”中讀出了痛苦、迷茫和憂懼,也從“存在”中讀出了超越、解脫和重生。痛苦是新生活的開始。只有通過痛苦,我們才能詩意地生活在地球上。
一、人是在“痛苦”中“存在”
本書中提到的雅斯貝爾斯、克爾凱郭爾、馬塞爾和海德格爾都是存在主義者的立場。“存在”與“痛苦”密切相關,“沒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這句名言就是指的這個意思。存在主義不同與一般立場。 它不再關注諸如理性或概念之類的抽象思維。 主義個人生活的是際情況
你到底活在什么情況之下?你要作什么樣的抉擇?如何才能讓你的生命得到真正的實現?
個人與他人是什么樣的關系?(西方哲學與人生,p332)存在主義提醒人隨時保持清醒的心,高度的自覺,不給自己找任何借口。存在是一種行為。你應該一直處于存在的狀態(tài)。存在主義的特征如下:
嚴肅但不絕望!它始終與人的生命密切結合。(西方哲學與人生,p333)
為什么“存在”必然伴隨“痛苦”?其一,世界是一個存在的領域,存在總會遭遇“界限”(極限)。雅斯貝爾斯認為,這種邊界局勢遲早會被每個人遇到。
其二,“存在”必須選擇成為自我,而成為自我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寧愿不要自我、放棄自我,也不愿持守自我,在成見、傳統、共識中過所謂的安逸生活。第三,存在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拋棄舊的我,開拓新的我,而拋棄舊的我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其四,存在需要個體主動地“化裁世界”,就是要承擔責任,責任無疑也是痛苦的。
二、人在“痛苦”中“超越”
1.克服想“有”的痛苦,確立想“是”的痛苦。“我有”與“我是”是兩個不同概念。馬塞爾認為:
“有”是一個客體,一個東西,是一個屬于我的東西?!笆恰贝砦宜械臇|西與我的內在本質有某種關系?!笆恰迸c“有”要嚴格區(qū)分,是什么代表內在,有什么代表外在,外在越多,內在往往越少,這是因為一個人努力追求外在的東西,就沒有時間去注意內在了,到最后連自己是誰都忘了。
(西方哲學與生活,p341),內在的自我有一個特點:沒有付出就很難成長。(p342,人生)。
因此,“是”比“有”更深刻。我擁有的越多,我可能就越少?,F實中,教師如果過于注重外在的名與利,將評職稱、評先評優(yōu)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內在心靈必然是一片精神荒原。
因此一個人的痛苦是建立在“是”,而不是“有”,只有建立在“是”基礎上的痛苦才能實現超越。
2.要有“舍棄自我”的勇氣,在“舍棄自我”中“成全自己”。舍己為人是指學生不能被隨機的感性和絕對的理性所要求。隨意的感性沒有方向,在瘋狂的“外馳”中絲毫找不到靈魂安頓之處。
不要用絕對理性取代存在。雅斯貝爾斯認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不僅可以依靠理性,還可以關注存在的特征。我們也應該小心,不要用道德來取代存在。道德本身不能被視為人生的最高理想。道德不等于存在。感性、理性、德性在“舊我”中占據權威地位,如盡管建構式生態(tài)課堂推行已有一段時間,但從推**況來看并不理想,有人聽課了就上生態(tài)課,沒人聽課了就滑回到原來到傳統巢穴中不愿走出,其實就是不愿舍棄舊我、革新自我。
“舍棄自我”是一種宗教般的情感,按克爾凱郭爾說法是:按神的吩咐做事,先要放棄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然后才能成全自己。這就是說:
如果一個人不能拋棄自己,他就看不清自己。(西方與人生,319)
3.沖破“界限”痛苦,決絕地奮然一“跳”。雅斯貝爾斯特別標舉“界限狀況”一詞。他認為人生沒有真正的快樂,人生處境總會遭遇各種困難和限制,“界限”就是指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倫理上”所碰到的極限。
(西方哲學與生命,p262)停下來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初看,“界限”似乎就是走到絕境,終化為“虛無”,但“界限”更是機會,它讓你看到生命深刻的一面。(西方哲學與人生,p263)我們可能會追問在“界限”的另一面是什么?
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是“統攝者”,這類似于中國儒學思想中的“天理”,“理”具于萬事萬物中,即“理一殊萬”。雅氏也持類似觀點,他用“密碼”代替萬事萬物,他認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可以給我們啟示,這里的啟示即“密碼”,所謂密碼,就是讓一個人得到啟發(fā)而改變他從前的生活態(tài)度。(西方哲學與生活,第266頁)**是控制器的語言。
在找到密碼和靈感之前我們能做些什么?就是去追求,靜靜地等待上帝的到來(海德格爾的語言)!但追求還不能保證得到。
有些人可能想不起來。如果我們追求到底,或者什么都不追求,追求有什么意義嗎?這種憂懼和煩會使人覺得存在太不可靠了,但如果因害怕虛無而放棄存在,就錯過了存在的機會,為什么不執(zhí)著地尋找存在本身呢?存在就是要一直走在路上!
從界限狀況到發(fā)現統攝者,生命實現了跨越,這種跨越克爾凱郭爾歸結為“生命三階段說”,他認為每一階段都需要“跳”,這里的“跳”有豐富的內涵,就等于一個人站在懸崖上面,前面一片白蒙蒙,看不清有沒有對岸,但要跳過去,因為已無路可走了。(既可以是外在權威的命令,也可以是內在心靈給自己的命令)。(西方哲學與生活,2007頁)。
4.克服從眾的“沉淪”痛苦,用心“化裁世界”。 在現實中人作為此在有選擇成為自己或不成為自己的可能性,當不想成為自己時,就是逃避,海德格爾稱之為“沉淪”。
“沉淪”即是“放手”,就是把自我放逐,把存在擱置,沉于世俗成見中一醉不醒?!俺翜S”有兩種:一是沉淪于自我,一種是沉淪于他人。
“沉淪于自我”就是不愿去決絕地一“跳”,不愿跨出外馳的感性階段,躍入內求的倫理階段,再向上依他,勇敢以宗教境界來洗煉凡心。(西方哲學與人生,p284)“沉淪于他人”就是只以眾人之常見為價值標準,馬塞爾稱之為“群眾”,克爾凱郭爾認為:和群眾在一起,會讓人感覺一種**,就是有消滅自我的傾向。
(西方哲學與人生,p204)
走出沉淪就需要確立自我意識,用心“化裁世界”,如此才能說:原來是我在生活,而不只是作為別人的影子。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參加培訓機會很多,但能真正自覺地將培訓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將培訓宗旨轉化為教學理念的有幾人?
面對海量的教學資源,有多少人可以精心裁剪,供我自己使用?當代教師專業(yè)成長根不缺乏資源,缺的是如何“化裁”。為什么要化裁世界呢?
克爾凱郭爾認為真理需要主觀經驗,真理實際上是主觀真理。要善于“化裁萬物”。事實上,我們知道的世界就實我們知道的世界。
我把世界變成我的世界,然后我就能知道它并利用它。這叫做化裁世界。(p324,人生)人有能力把自己周圍所接觸的一切,都變成他自己的世界,使自己成為意義的核心,使周圍的世界因為自己的存在而同時得到它們的意義。
前天剛聽一節(jié)歷史課,一節(jié)九年級歷史新授課,教師在**學習時直接選了兩道中考題作為**二戰(zhàn)后歐洲聯后和日本經濟發(fā)展挑戰(zhàn)兩極,沒有經過化裁,明顯沒有一種交融感,引不起共鳴,課堂教學效果很差,看起來顯得教師有高深知識,但卻沒有主體自我知識。另外,化裁需要“臨在”體驗,讓存在存在得更多!馬塞爾說過:
存在必須更多地存在,甚至身體也必須被視為主體,使身體和心靈完全統一。(西方哲學一人生,p348)臨在的情調是:深情厚誼的投入與契合,在愛中共融、交流。
任何事情都可以以某種方式進入我的內心生活,并與我建立某種關系。(p349,人生)“化裁世界”是知情意行的共同參與分享。我們要投入到自己的生命里,讓心靈敞開,體會自己的生命能夠開展到什么程度,能夠把存在的力量發(fā)揮到什么地步。
(p350,人生)把“臨在”變化為一種高峰體驗。確切地說,“化裁世界””就是新課程強調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融合。
保羅·弗萊雷在《被壓迫者教育學》中認為:壓迫帶來消極被動,而消極被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是冒險。帶來解放的教育是一種陣痛。
消極與積極就是一種看事看物的態(tài)度,消極有安全感,但沒有存在感,積極有陣痛感,但在痛苦中迎來了嶄新的自我!
第一遍讀完了此書。感覺不知所云,再三的翻閱,才有收獲,這是我才覺得,哲學的魅力就是思考。不斷的思考,才是發(fā)現真理的本質所在。我非常喜歡它,就像哥倫布發(fā)現新世界的興奮一樣。
哲學脫離人生,將成玄虛;人生脫離哲學,將無定位。這是封面上的一行字,啟發(fā)尤甚。再年輕幾年,一提到哲學就覺得是神經病人所為。
前半句,年少輕狂,不懂世界的復雜,根本沒體驗什么人生,我們以為的哲學都沒有跟人生聯系,所以我們覺得空。這是我這幾年來慢慢體會到的,跟人生結合起來,才發(fā)現哲學實實在在,好不玄虛。我們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所以我需要好好品味下半句。
大師作品,就是精煉提要,一語道破。而細讀此書之下,我覺得作者是深味哲學的樂趣的,本身也是身體力行,在日常貫穿哲學的思考并且運用自如的。一個哲學教師本身需要充滿活躍的思維活潑有趣,能夠登高而臨下舉重若輕,才能讓學生有喜歡學習的前提。
作者在文中提到研究哲學的基本習慣就是凡事保持好奇。哲學就是培養(yǎng)智慧、發(fā)現真理、印證價值。而智慧有兩點:
“完整”與“根本”。在此基礎上,通過培養(yǎng)思維習慣,努力做到知行統一,逐步提高哲學素養(yǎng)。由于每個人都必經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向度,因此哲學的思考就是要將三個向度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之中而已。
即有一個動態(tài)的升華過程,不斷回望及展望。
在文章中,當涉及到西方神話和悲劇,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哲學人物時,他們可以抓住其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單明了的方式進行生動的描寫。談到蘇格拉底,這并不是對他的辯論、智慧的閃現或蘇格拉底有趣的事情的偉大描述,而是蘇格拉底為了維護真理和平靜地面對死亡而放棄逃跑機會的選擇。蘇格拉底喝了毒酒,告訴他的朋友把一只雞獻給醫(yī)神,然后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希臘時代,若人久病而愈須獻一只雞給醫(yī)神,即蘇格拉底將死亡當作痊愈。作者講到存在人物的先驅人物克爾凱郭爾,指出克爾凱郭爾的重要貢獻在于將“存在”從名詞變?yōu)閯釉~,凸顯人的自由選擇的內涵。在介紹尼采時,作者談到尼采提出人的精神有三變:
駱駝、獅子、嬰兒。駱駝代表著聽從別人的指引,努力練習;獅子代表著自己負責,自己做決定;嬰兒代表著回到心靈的本源,重新開始。雅思貝爾斯則指出:
人生的三大界限是身體、心理、靈魂。講到加繆,作者選取了他的作品:《異鄉(xiāng)人》(小說)、《西西弗的神話》(哲學散文)、《誤會》(戲劇)、《瘟疫》(小說)。
而談到中國哲學,作者借用其師東方美的觀點,認為中國的哲學以生命為中心的宇宙觀,以《尚書·洪范》為永恒哲學的代表,而《周易》為變化哲學的代表。這樣的雙軌合作,不僅可以為永恒的信念而安定下來,也可以為變革的原因而創(chuàng)新。讀到這里之時,我想起政治里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頗有共通之處,又想到一輪明月依舊普照,長江和黃河從上古川流不息生機勃勃。
中國哲學在動與靜、收與斂之際,著眼于在每個當下都有充實之樂。這與加繆的一些觀點也是相通的。加繆指出:
不要只關注別人也關注的事情。盡管我們和別人有一些共同的擔憂,但不要忽視生活中最特殊的部分。一個人越能注意到生活得每一個細節(jié),他就越能活得充實。
在講到儒家的風格之時,作者也是批判人性“本善”而倡導“向善”,而所謂善,是指人與人之間適當關系之實現。即康德所言:“不能只以別人為手段,而不同時也以別人為目的。
”堅持擇善固善論。擇善要考慮三個因素:①一個人的內心感受;②另一個人的期望;③社會規(guī)范。
隨擇善而來的要求有兩個:(一)經常反思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適當關系;(二)經常以行動保持人我之間的適當關系。。
讀了《哲學與人生》一書后,我的人生觀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覺得人生的幸福指數是由哲學的價值生成的。人生要是沒有哲學,那這一生差不多就是虛度,沒有任何價值。哲學是人生的精華。
人生其實就意味著哲學。一個人,不論他是聲名顯赫還是平凡如一粒不起眼的灰塵,當生命到達終點時,總能或多或少的有些對人生的感悟,而這,大概就可以被叫做哲學吧。
或許,討論哲學,討論人生意義這題目起得太大,大到我稚嫩而單薄的雙肩擔不起來的地步,但是,我還是想試一試,不論結果如何。泰戈爾曾經說過,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我已經飛翔。是的,我們所謂的生活其實是一個軌跡,一個過程,那么為什么要在乎結果呢?
而我們所要的其實也就是一個過程。流星劃過天空,也許還沒到地面就消失了,但那一顆的美麗卻可以震撼一顆心,可以震撼整個宇宙。
時常想到宇宙的起源問題。霍金說,宇宙其實與大**,而且將終結與黑洞,那時整個宇宙的毀滅還是重生呢?空間是不是物質,如果不是物質,又能叫什么?
如果宇宙真的可以歸結為一個點,那么這個點之外還有空間嗎?這些問題反映了人生離不開哲學。只有哲學才能使我們想到這么多問題。在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后,我們發(fā)現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正是哲學給了我們生命中如此多的美。
時??紤]人為什么要思考,為什么不簡簡單單的生活,為什么要有競爭,或許,這是天性,快樂就是要建立在痛苦之上才能顯出快樂吧。()只有思考,只有競爭,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水平提上去,才能讓我們慢慢進入生活真實的節(jié)奏,才能讓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生就是有快樂和痛苦。其中,快樂和痛苦也是相對的。沒有欲望,沒有痛苦,沒有快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一種境界,讓自己的生命填充了痛苦與快樂之后,死去。
盡管如此,我仍對他充滿敬佩之情,雖然沒有了境界,但是卻有了過程,這過程雖然充滿了辛酸,充滿了心力交瘁,但畢竟或過,在世上留下了自己的軌跡,在青史上銘刻下自己的名字,有什么比將自己的生命填滿更有意義呢?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理想。理想也可以解釋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然而,當理想與現實發(fā)生沖突時,作為一個承載理想的個體,理想會走向何方?是否我們可以攬起千年的纖繩,沖破重重阻礙,無悔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如夸父追日一樣?
是否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的隧道,始終不渝的追尋著我們心中的伊甸園,我們的樂園!
當現實的壓力向我們逼近時,我們還能在沙灘上找到一個藍色的礁石,悠閑地彈著褪去的吉他,用心詮釋生活嗎?
托爾斯泰死后未立墓碑,但這卻使墓地成為最偉大的墓地;拿破侖躺在水晶棺中,他的人生耀眼的足可以和水晶的光彩相媲美;他們正是因為生活中有了哲學,才能被后人所銘記,被后人所仰望。他們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我已經活了22年,每當我想到它,它有時確實有一點哲學意義,但大多數時間我是為生活而活的。我希望將來我的生活中會出現更多的哲學,這樣哲學才能使我的生活更加完美和幸福。
感悟人生,凈化心靈--讀《哲學與人生》有感
《哲學與人生》這本書是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傅佩榮所著?!墩軐W與人生》是傅先生對于哲學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簡潔清晰的表達。比如在講解哲學是“愛智”時,他把“愛智”定義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態(tài)度,“把“智慧”概括為“完整”和“根本”兩個特征,又將“愛智”的“愛”解釋為溫和而理性的“友愛”,而與狂熱的“情愛”、浮泛的“博愛”相區(qū)別,令人感到既準確又頗具新意……
重讀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讓我有種回味和共振的感覺,那種經歷后的精煉總結讓我孜孜不倦,像是看到自己拍攝的一部人生電影,而主角就是我,其中的行為有些是意氣風發(fā),有些是沖動不顧后果,我也因此得到了回味的樂趣,書中也有很多我所未經歷的一些,但是有了共振和回味,我相信即使面對未來,我也有撥云見日的功力很多人認為哲學是一些枯燥的為什么,看了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就會發(fā)現,哲學真的距離我們很近很近,而且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美好,像是我惡魔呢聞到了面包的甜香味。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是一部可以研讀的好書……
本書的作者不是以寫書為生的專業(yè)作家,而是臺大的一位哲學教授傅佩榮先生,所以此書也可看作是一本教材,又由于它的思想性,還可看作是一本勵志書。但它與一般教材和勵志書又截然不同,因為那些多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然而此書卻全是傅先生個人思想的結晶。對于這樣一位思想大師的著作,鄙人不敢妄加評論,只能把我的一點感悟說與大家聽。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說,“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脫離哲學是盲目的?!币虼?,看此書與其說是學點哲學知識,不如說是通過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并貫之以自己的思想,給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精深的課;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歷史哲學大師們的思想,還可以認識到許多以前從未想到過的東西。
哲學與人生中有句話得好,對我影響很大,從中受益匪淺,例如“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帶走,故要與人分享。這種分享不僅指財務,還應指關心、信任、尊重等?!笔前。吮臼浅鄺l條地來又赤條條地去,何必一定要固守自己的東西,封閉自己的心靈呢?
這樣或許守住了自己的財產,卻錯失了許多機會,但與真人棋牌游戲人分享后也許就不同了。
“一個人受過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對于許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边@句話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的確,人生可做的事實在太多,其中有關系自己前途和生計的大事,比如學習,工作,也有只涉及當前蠅頭小利的小事,比如丟了一塊錢,被人罵了一句等,如果把這些小事耿耿于懷,又哪來的時間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享樂分為很多層次,若只把享樂定位在身體的,官能的需要,是屬于較低的層次,這種享樂的背后實際上是痛苦。較高境界的享樂是內求于已,而非依賴其他因素,因為越是依賴外部條件,這種享樂就越沒有保障?!睂τ谶@句話,我也是深有感觸的。
當今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很多人為了追求一時的感官滿足不惜花大量金錢蹦迪廳,泡酒吧,參加演唱會,但很少有人從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找出一點快樂,這樣,當他們蹦完迪,泡完吧,鬧完會回來從事自己賴以生存的工作時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臉了,以至于許多人因此丟了飯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閉甚至自殺,這又何苦呢?
“人類的典范,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著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知道:憂慮不值得憂慮,因為它能磨練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為何而死。
”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現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許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其實擁有越多并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說,“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為你擁有的越多,你做自己的時間就越少。
”在介紹道家時又說,“一個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為欲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奔毤毾雭恚@些話句句皆是真理。此外,還有許多讓我所感悟的話,比如“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人生態(tài)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經常面臨壓力,而后者則可以自得其樂。
”“如果一個人表現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當新的機會來到時,反而容易錯過?!钡鹊?。這些話都不能引起我們的深思。
“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p>
中午,孩子們正在紫藤架下自由活動。忽然,小天跑過來很激動的說:“老師,那邊有很多螞蟻,他們每一個都搬著一個小小的白白的一粒粒的東西,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你快去看看?!蔽业暮闷嫘囊脖患ぐl(fā)了出來,跟著小天走去,紫藤架的一根柱子下面有一個很小的洞口,螞蟻來來回回的忙碌著,從操場的橡膠墊縫隙中爬著,一個接一個,每一只螞蟻差不多都搬著一粒比自身身體微小的白色東西,我知道,那是螞蟻卵。在我小的時候,曾經發(fā)現過這個現象,也很著迷的看著他們搬螞蟻卵,可是,我的好奇心沒有得到結果,我自己發(fā)現螞蟻在搬卵,卻不知道為什么,也沒有人告訴我,大人們說了一句,大概要下雨了吧,就再也沒有下文。于是不了了之。我想,這些孩子現在一定非常想知道螞蟻們到底為什么搬家,于是,我從網上搜集了資料。動物能預感空氣濕度,當它感覺濕度過大時就會知道要下雨了.螞蟻的窩是歇通入地下的.所以下雨會把它的窩完全淹沒.因此它們要搬到地勢更高的地方,當下雨前螞蟻能感受到空氣中潮濕,知道天將會下雨。他們平時居住的地方往往會被雨水給淹沒,為了不被淹死,他們邊在蟻王的調動下,帶上糧食往高處遷居。
第二天,抽了一點時間,把這個現象和孩子們討論了下。孩子們知道了,我也總算把自己從小時候一直帶著的疑惑給弄明白了。
觀察時間:***
觀察對象:全班幼兒
觀察記錄:
開始并不是人人都對找螞蟻有興趣的,當徐偉賢和薛孫樂發(fā)現了螞蟻,并把消息告知大家:“你看,螞蟻在墻角尼,好多好大的!”“螞蟻在吃我的餅干屑!”“老師,螞蟻找到了好吃的東西,抬不動,會請其他螞蟻一起來幫忙,合作抬!”……他們發(fā)現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因此,在之后的時間里,幼兒都要求積極的尋找螞蟻。而當他們又發(fā)現螞蟻的一些新情況時,立即激動得開心地討論起來。幼兒漸漸地發(fā)現,螞蟻熱愛群體生活、團結互助的優(yōu)點。
分析:
其實大多數幼兒都看見過螞蟻,所以開始對螞蟻并不感興趣,但當有人找到后,他們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于是開始了尋找觀察。這就是幼兒最自我的主觀思想,當遇到一件事物,他們首先想到就是我早就知道了,還要找么。但由于他們只是接觸過,并沒有自己仔細觀察過,沒有感受其中的樂趣,于是當有了一個領頭羊后,他們才會全身心的投入。還有這種開放式的教育,讓幼兒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找答案的方式,我覺得既開放了幼兒的天性,也讓幼兒學會了觀察思考。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更好地組織每個教學活動,當湖中心幼兒園大班教研組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進行研討活動。
日前,由陸老師執(zhí)教的語言活動〈〈螞蟻飛上天〉〉正在火熱進行中。
活動〈〈螞蟻飛上天〉〉在第一次執(zhí)教的基礎上,教研組共同討論,對教案進行了修改,例如:把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對話”改變?yōu)椤按竽懙乇磉_自己的想法,創(chuàng)編故事”,又對教案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修改。
雖然本次活動已經第二次執(zhí)教了,但老師對教學活動的那份熱情絲毫沒有改變,活動中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吸引孩子,用鼓勵的話語激勵孩子。
教案修改之后,教師給予了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間,在最后的創(chuàng)編活動中,孩子們創(chuàng)編出的故事讓在場的老師甚是吃驚,整個活動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
一個短暫的教學活動很快結束了,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反思和問題。
我們也將把這些反思和問題帶入我們的教研組研討活動中,共同地探討、共同地學習、共同地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也能像螞蟻一樣“飛上天”,實現我們的愿望!
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囚綠記的讀后感。有很多好的作品能夠引發(fā)閱讀者的深思,作者寫的作品便是我們忠實的朋友。讀后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出來,并且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說起來有些令人不可思議,好多人的對美的傷害。往往來源于對美的熱愛。以為愛鳥,人們就把鳥關進了籠子里,因為愛花,人們就把它移植到室內的花盆中,因為愛綠,于是就把藤關進了屋子里。
其實,世間萬物都是需要自由的,我們不能妨礙他人的自由,文中作者對綠的渴望,對綠的仁愛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自私之舉,是對綠的施暴之舉,是對綠的一種遏制,一種摧殘,作者囚禁了綠的自由,卻囚不了綠對光明,自由的向往。
其實,任何一種東西,愛他,并不一定要擁有它,給他們自由,我們也能獲得心靈的真正自由。
好一份愛綠深情呀!可天天望著還不夠,只想與它更親近,于是作者將柔條牽進了房間,請大家齊讀8—12段。讀完后,圍繞"作者囚綠枝的直接原因""在囚綠枝過程中作者的心理變化"來展開討論,盡量用原文回答。
牽綠枝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借綠色來比喻蔥籠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
噢。作者之所以囚綠,是賦予了綠色以特殊的含義,把它比作愛幸福青春,可他卻并未獲得快樂。在囚綠枝的過程中,還有哪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心理?
心情發(fā)現了"生的歡喜";綠枝條卻不領我的情,讓我不快;尤其課文的第11自然段淋漓盡致地寫出了我的復雜的心情,兩個"漸漸"寫出了我內心的動搖,自責、愧疚悄悄產生,可是綠枝條的固執(zhí)更讓我不愿放棄,依舊囚禁著它。甚至于因愛而產生的自私、固執(zhí)的魔念也悄悄生長了。
小班的孩子正處于好奇心非常強的階段,什么東西到了他們的眼中都成了被觀察的對象,由于近期溫度過高,下午我?guī)Ш⒆尤淞殖藳?。一到樹林孩子們就像放出籠的小鳥四散飛奔的到處都是。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樹下找著什么東西,有的在圍著樹爬上爬下,不一會就有幾個調皮的男孩過來,什么也沒說清楚就拉著我走,我問什么事呀,孩子就說:“到了你就知道了?!卑盐医o蒙住了!到了我才發(fā)現原來原來是一堆螞蟻在圍攻一只毛毛蟲。孩子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都在討論著螞蟻在和毛毛蟲發(fā)生戰(zhàn)爭,我們看看說能獲勝。碩碩是個非常細心的小男孩他蹲在那一動也不動,不一會就把他看到的情景講述給其他小朋友。只聽到他在說:“別吵你們看最前面那個螞蟻在指揮那
,其他螞蟻在與毛毛蟲打架。過了好一會毛毛蟲終于不動了,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跟我說螞蟻勝了。我問為什么小小的螞蟻能戰(zhàn)勝這么大的毛毛蟲,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說話的,突然月軒說:”我知道為什么“?達達也搶著說:”我也知道了“,因為他們人多啊。我糾正說不是人多是同伴多,孩子都噢噢的!像個智者似的。孩子們通過觀察懂得了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戶外活動時間,孩子們正在盡情的玩耍。忽然,傳來一陣焦急的呼喊聲:“不好了,小螞蟻掉到水池里了!”小朋友們立刻擁到墻邊那個淺水池旁。果然,水池中央一只小螞蟻一起一伏,正在奮力掙扎。
“老師,我跳進去把它就出來吧?!卑舭艏鼻械恼f道?!拔胰?!”“我去!”孩子們一個個爭搶著。我搖搖頭,蹲下身來說:“你們可以想個更好的辦法幫助小螞蟻嗎?”
在我的啟發(fā)下,孩子們動起了腦筋:“老師,打110?!薄袄蠋?,我們把水舀光了,這樣小螞蟻就得救了?!薄袄蠋?,我們去把小臉盆拿來,把水池里的水全部舀出來。”“老師,我去找一根長長的竹竿
,讓小螞蟻順著竹竿爬上來。”……孩子們想出一個又一個辦法,可又被一一否決了。
一陣微風吹過,“嘩啦啦”,樹上飄下幾片落葉。萱萱眼睛一亮:“落葉!對了,老師,我們用落葉做小船,讓螞蟻爬到小船上?!边@個辦法得到小朋友們的一致贊同。萱萱忙撿起一片最大的落葉,小心翼翼的放到水池里。可是,怎樣讓“小船”漂到水池中央的小螞蟻身旁呢? “呼――呼――”萱萱鼓起腮幫子使勁地吹了起來。這個辦法似乎不錯,可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小船”只微微顫動了幾下,并沒有向前移動。于是,在我的指揮下,小朋友們一起聚到“小船”前,隨著我的口令,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吹了起來,“呼――呼――”果然,人多力量大,“小船”緩緩地向水池中央漂去......
小螞蟻終于得救了,孩子們歡呼雀躍,一張張笑容飛揚的小臉漲得通紅,就像秋天里的一個個紅蘋果?!拔鹨陨菩《粸椤?,孩子們拯救的雖然只是一只小螞蟻,可從這次愛心行動,我看到了孩子們純真善良的童心,他們機智敏銳的思維、果敢的品質和團結協作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孩子們擁有了這些,對于未來,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充滿驕傲與自信呢?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拜讀過傅雷家書后,我們內心一定也有許多想法,此時通過寫好一篇讀后感,可以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想法盡可能的表達出來。哪里有一些優(yōu)秀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可供借鑒呢?我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閱讀傅雷家書的讀后感,請繼續(xù)閱讀本文相關內容!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用書信的形式給兒子講述自己的經歷并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雖然家書是無聲的,但卻滿滿地承載者父母對孩子們濃濃的愛意。
這一封封飽含著愛的書信,有許許多多細節(jié)足以讓我感動,讓我心暖。其中最使我受益匪淺的是傅雷在兒子傅聰精神消沉時送來的鼓勵:“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笔堑模说纳坪樗诒简v,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磨難確實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圓滑,但是如果遇到小小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便會消沉而越跌越低。由此可見,勇于面對挫折,正視現實是十分重要的。
和田一夫曾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八佰伴的總裁,然而他在72歲時。突然遭到了致命是打擊——他苦心經營的集團倒閉了。一夜之間,他從一個國際知名的企業(yè)家變成一文不名的窮光蛋。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我曾經在考試中,排名一落千丈。父母的指責,同學的諷笑使我變得膽小。我多次想要逃避它,想把它從我的記憶里抹去,但是很快我就發(fā)現怎么做都沒法把它抹去。這時我便想起傅雷先生的這句話與和田一夫的故事,我開始嘗試正視它,并想辦法解決它。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么令人深刻的一句話吶。它像暗谷里的指路燈,幫助我通向光明,讓我明白: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讓我做父親的得到新鮮養(yǎng)料。
同時也可以傳給別的青年;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是做人還是其他方面。
在那么多封家書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親對兒子傅聰的教導,還有是傅雷先生在藝術,音樂方面的造詣很深。幾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藝術修養(yǎng)等,而不僅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沒有節(jié)制的訓練,而是講究技巧,從事物中領悟情感,才能不做它們的奴隸,用心書寫自己的創(chuàng)作。
在家書中,不管是聰去波蘭留學,還是后來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終關注著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還不時寄給中國古典的文學名著及藝術方面的畫,書籍。
在傅雷先生教導孩子中,還有是怎樣叫孩子面對壓力,如何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龍的心更多在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發(fā)展,所遇的困阻,同時細心的給出自己以往的經驗,拳拳愛子之心,更是溢于言表。
“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泵慨斪x到這句句子,浮現在我腦海的,必然是《傅雷家書》了。它也使我理解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真正含義。
《傅雷家書》共收錄138封書信,主要是父親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書中傅雷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才兼?zhèn)淙烁褡吭降乃囆g家”,由此可見,傅雷教導兒子是多么循循善誘,教子有方。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幫助兒子排除煩惱和對兒子在藝術上的嚴格要求,兒子在信中表現出消沉的精神,傅雷就用“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來比喻。提醒兒子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要把握分寸,要把感情你的創(chuàng)傷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待。并列舉了其他名人發(fā)生的情形來安慰開導孩子,希望兒子要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在這段過程中,傅雷沒有責怪兒子,而是在一步一步地安慰開導兒子,間接地給兒子講述其中的道理,告訴他應該怎么做,讓兒子感悟其中道理。
傅雷在傅聰的藝術上也是十分嚴厲刻薄的,他會在電臺廣播中聽兒子的作品,并提出意見:低音部分很模糊得很。還會讓兒子必須深深地檢討自己的缺陷,傅雷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也不斷地鼓勵兒子,使兒子不丟失信心。
在這本書中,將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嚴厲的教導中,又有著對兒子的關懷和安慰。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范本。所以在假期里,我認真的拜讀了這本書,真的被這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所打動!
有很多人說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著不容置喙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fā)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兩人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p>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墒菦]一天不想著你,也不知道為什么?!边@句話就出自于《傅雷家書》,從這句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著。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這樣的一句話,展現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方法,他不會像一些父母那樣只是批評,而是會給予適時的鼓勵,給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奮斗的方向!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后,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边@些話則充分體現出了傅雷對兒子嚴厲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夠成長起來,學會面對,學會處理問題,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點!
《傅雷家書》記錄著傅家父子兩人兩年間的交流。仔細閱讀這本書,你會發(fā)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tài)!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著我們,在身邊教導著我們。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yǎng),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極高。而他培養(yǎng)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yǎng)。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yōu)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書》是一本教育子女的佳作,同時它也是讓作為子女的我們了解父親的一本好書。在書中我們不難看出,傅雷在他的兒子傅聰和傅敏身上灌注了太多的心血,在他們身上寄托了相當高的期望,這是為人父的職責,也是為人父對兒子的愛。
傅雷的教導與關心對傅聰和傅敏的一生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這為他們以后走向未來的路做下了鋪墊,也讓他們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的大風大浪!
傅雷寄給兒子的每一封家書都飽含著深深的父子情。兒子在鋼琴前輕敲琴鍵,將自己所有的青春激情傾注在每個飽滿圓潤的音符中,他時而有學術上的疑惑,時而想念遠隔萬理的故園,他便提筆擬一封家書給父母,或是拿起昔日父親的家書再仔細研讀一遍,以便從父輩的經驗教訓中汲取營養(yǎng)。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抬眼,望向窗外,看看郵箱里是否有新到的信件,常常藏著一種期盼!
傅雷家書的文字優(yōu)美,讀來感人至深,且富有哲理,耐人尋味,而在這字里行間折射出來的,是傅雷高尚的靈魂和他們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如父如友”傅雷在他兒子的成長歷程中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傅雷清楚,要讓他們認清世界的殘酷,認清現實,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底線,才能更好的步入社會,邁向世界。
傅雷家書雖是一封封家書編纂而成的書,但其中傅雷的拳拳愛子之意溢于言表,傅敏和傅聰是幸運的,擁有一個這樣品格高尚,靈魂偉大的父親。
“勝不驕,敗不餒”,心若向陽開,無所畏懼。傅雷的字里行間向我們傳達的這些正能量哲理,足以讓我們受益一生。
一份家書,字里行間洋溢著一份濃濃的父子情。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螞蟻的哲學讀后感(匯總三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筆記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螞蟻的哲學讀后感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作文是我們作為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生活中一些難忘的經歷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好的作文是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反復琢磨的。怎樣才能把作文寫得更好?小編特地花時間為你收集并編輯了螞蟻讀后感,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最近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叫《老虎和螞蟻》的書,故事中的螞蟻非常勇敢,戰(zhàn)勝了“森林之王”老虎。故事是這...
寫作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作文能夠豐富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一篇優(yōu)質的作文可以打動人們,引起共鳴,你欣賞作文細膩柔軟的情感表達方式嗎?以下內容是小編特地整理的“紅螞蟻讀后感”,感謝您的參閱。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法布爾昆蟲記之戰(zhàn)爭狂——紅螞蟻》。世界上最厲害的螞蟻就是紅螞蟻。紅螞蟻什么都不會干,連...
今天小編為大家挑選了一篇關于“兩只螞蟻讀后感”的精彩文章,閱讀完作者寫的作品后,其實內心對于生活的感悟越來越多。懂得思考的人,讀完后都會撰寫一篇讀后感,寫作品的讀后感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只有變得更好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