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做游戲。
目前游戲為幼兒園最主要的授課方式和幼兒學習形式。幼兒園游戲有助于小朋友的呼吸系統(tǒng)功能增強。幼兒教師應該為幼兒游戲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幼兒園游戲的好處你了解多少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自己的游戲自己做》,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果不管孩子玩什么你都在身邊陪著,就忽略了孩子成長所需要的一個重要能力:獨自做游戲,獨處的能力!
一位母親寫信跟我說:“我的女兒莫娜總不讓我閑著。她讓我陪她看圖畫書,給玩具動物園安裝護欄,玩捉迷藏。她畫畫的時候,我也要在旁邊看著。以前這沒什么,但現(xiàn)在我有了第二個孩子,加上還要做家務,忙得不可開交。莫娜還不斷地火上澆油。她總是哭鬧:‘媽媽,你到底什么時候和我一起玩呀?’而且她變得越來越逆反,咬人、抓人、打人成了家常便飯,自己呆不了5分鐘就要纏著別人和她一起玩。我覺得壓力大極了?!?/p>
為什么這對母女和諧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我們不該把它僅僅歸于第二個孩子的出生。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嬌慣孩子的結(jié)果。那么對于這種習慣以自己為中心,總要別人陪伴的孩子,我們應當怎么辦呢?
要想避免嬌慣,最保險的途徑是要教會孩子怎么玩耍。懂得怎么玩的孩子通常能夠在大人不在的情況下,還能自娛自樂,而且不會要求時時刻刻作中心人物,能夠自己打發(fā)時間。那么我們應當怎么樣教孩子?教他們做什么樣的游戲?難道孩子們不會自己學做游戲嗎?
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自己做游戲
的確有的孩子似乎完全可以自己玩兒,他無非需要:1、有個人在近處看著他;2、有幾件新鮮的、還沒有讓他研究得一清二楚的玩具;3、偶爾有大人和他說幾句話。
但是我們不要以為滿足這三個條件就像說出來那么簡單:這三個看似并不苛刻的條件其實包含很多微妙的心理。陪伴一兩歲的孩子幾乎得寸步不離,爸爸或媽媽要想離開屋子得事先向?qū)殞殘蟾?,而且要在寶寶因害怕而抗議或大哭大鬧之前回來。剛開始寶寶等不上半分鐘就“打雷下雨!”父母說一句“我馬上就回來”沒有多大用處。孩子如果覺得不安全的話,他總是豎著耳朵聽爸爸媽媽在隔壁干什么,滿腦袋的問號,不會把心思放在玩游戲上。父母因而要跟孩子建立一種默契:盡管爸爸媽媽暫時不在我身邊,但是只要我需要他們,他們會在我受到傷害或感到害怕之前趕到。這種信賴感需要很長時間來培養(yǎng)。
要想讓孩子們學會自己玩兒,對玩具也有要求。孩子一旦對玩具了解得一清二楚,就會對玩具失去興趣,這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孩子們在玩玩具的時候總是有兩個目的:發(fā)現(xiàn)新的事物和驗證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比如說:今天是不是還能把不同的小積木正確地放到空格里?孩子所感興趣的玩具通常是既給他們帶來歷險的樂趣,有新鮮感,同時還要給他們熟悉的安全感。另外玩具的數(shù)量也很重要,如果給孩子一大堆玩具,很難讓孩子學會專注和珍惜。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丟下這些東西,鬧著找爸爸媽媽。
一個孩子做游戲也要休息,在他“辛辛苦苦”玩了很長時間之后,父母要撫摸孩子幾下,說幾句鼓勵的話。
當家長滿足以上所提到的幾個條件后,很多孩子就會心滿意足,不再哭鬧。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要求更多:大人必須要坐在他們旁邊,要跟著一起玩。這種情況下,父母不要說:“我教你用積木搭一座大樓,你看我怎么做?!被蛘摺拔医ㄒ粋€房子,你把它推倒”。(這樣孩子會很快習慣破壞者的角色,會形成攻擊性性格!)最好的方法是說:“我放一塊兒積木,你放一塊兒,我們輪流來蓋房子”。直到孩子有興趣自己來搭積木,這時你就可以走開,忙自己的事情。當然,之后免不了要提建議、鼓勵、贊嘆一下孩子的作品。這樣大人就可以慢慢地從孩子的游戲中抽出身來,孩子也會習慣自己做游戲。
通常,孩子們最初玩游戲的時候顯得動作不靈活,因為他們沒能摸到游戲的門道,所以他們會很快碰到問題。因此在孩子接觸一個新玩具或者新游戲的時候,我們應當在旁邊陪伴,這樣我們就能及時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要總把自己當作諸葛亮,好像事事都比孩子明白得多,而應該多引導孩子,讓孩子為自己的能力感到驕傲。
被嬌慣的孩子可以讓大人變成游戲?qū)<?,這種情況下就應該一步一步地讓孩子學會自己玩游戲。鄰居家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是一個好外援,父母可以邀請這樣的孩子到家里做客。大一點的孩子有時可以暫時降低一下游戲水平,給小弟弟小妹妹展示一下他們的游戲技巧。這樣孩子不但可以慢慢學會不纏著父母,也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
當孩子用過激方式吸引你們的注意時
需要大人時時陪伴的孩子,一旦覺得無聊,就會馬上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他會通過扔盤子、扔碗、哭鬧、打爸爸媽媽來抗議。在這種情況下,你有兩個辦法來解決問題:你必須教會孩子游戲,讓他學會對其他事情感興趣。并且當他想引起你注意時,你要盡可能快地做出反應。我們怎樣才能對哭鬧、扔東西、亂跑做出有效反應呢?辦法是有的:在以上三種情況下,孩子無非都是想引起你的關注。我們?nèi)绻龀龊芗ち业姆磻?,比如說罵孩子,或者大聲呵斥制止,這些都是錯誤的反應。因為孩子正好達到了他們的目的,我們開始關注他們,以他們?yōu)橹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很平淡地做出反應,甚至要不以為然。這樣孩子會覺得這種行為沒有效果,他們就會慢慢放棄這些手段。
打大人:當孩子打你的時候,不要表示出你很疼。因為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刺激的事。你能做的是把臉躲到孩子打不到的地方,告訴他你不喜歡他這樣做,然后繼續(xù)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尤其是爸爸,可以讓孩子拿他們的小拳頭打你的腹部。如果你收緊腹肌,就不會感到疼痛,你可以向孩子展示,他的力量不足以讓你疼痛。孩子就會主動放棄這種帶有攻擊性的嘗試。
扔盤子:當孩子把盤子丟在地上,你罵他或者警告他,作用都不大,你不要忘記孩子需要的是關注。因此你要對他的行為顯得不以為然,把他手邊的東西拿開,隨便給他一個任務:“把果醬遞給我”,或“到廚房給我取一個勺子”。總之,你可以讓孩子做點事情,而不是懲罰他們,這樣就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當他完成任務時,給予適當?shù)墓膭?,這樣孩子就既得到了一定的關注(積極的關注),父母也可以在這種關注中不至于被動。
到處亂跑:孩子跑到你看不見的地方,無非是想通過讓你找不到他們而擔心、著急,來確認父母的關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辦法:在外邊,你一定要牢牢抓住孩子的手。在家里,你要把門鎖好,這樣孩子就不至于跑出去。孩子亂跑的時候,不要試圖去追著他們跑。如果孩子有這種傾向,你可以有意識地和他玩追逐的游戲。因為孩子亂跑,證明他們有能量,你就可以通過活動量比較大的游戲來消耗這種能量。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延伸讀
導讀:撒開手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的去選擇游戲的方式方法、規(guī)則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游戲過程中,教師做到“放”、“導”結(jié)合,會讓幼兒更深地體會“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從而也會體現(xiàn)出游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真諦。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孩子們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往常孩子們在幼兒園時,游戲常常由我們老師來精心安排,孩子則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動的機械的聽從調(diào)動,在我們看來,似乎是在組織游戲活動,而在孩子們的心里,卻只是在完成我們布置的任務,并不覺得是在進行游戲活動。如何使游戲真正成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如何在游戲中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么,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fā)揮潛能的機會。
自己選擇“今天玩什么”。游戲是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愿地進行的活動,所以我經(jīng)常問孩子們:“今天你們想玩什么游戲呀?”孩子們會爭先恐后的發(fā)言:“開診所”、“丟手絹”、“捉迷藏”……這么一問,孩子們會覺得:游戲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可以選擇玩自己喜歡的游戲。他們選擇的游戲,可能是一些無太多樂趣的游戲,也可能是一些已經(jīng)玩了又玩的游戲,但卻是他們所鐘愛的。因此,我們就可以,就應該盡可能去滿足他們游戲中學習的欲望。也只有通過他們自己選擇后,他們才會玩得盡興,學得開心,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自己選擇“怎樣玩,如何玩”。游戲都有規(guī)則,有的是明顯的規(guī)則,有的是隱藏的規(guī)則。游戲的規(guī)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可以在孩子選擇了“今天玩什么”后,再來問問:“你們想怎樣來玩這個游戲呢?”此時,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規(guī)則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當一個游戲提出多種玩法時,我們可以讓他們?nèi)ピ囈辉?,在試過之后他們就會自己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樣玩是最好的”。例如:玩游戲《哪隊跳得好》時,幼兒提出了很多種跳的方法“雙腳跳、單腳跳、跨跳、前進跳、后退跳……”通過實踐,孩子們發(fā)現(xiàn):“雙腳跳跳得快”、“單腳跳容易摔倒”、“后退跳找不著方向”……當孩子提出的規(guī)則要求沒辦法完成或是很難完成時,我們也要讓他們?nèi)ピ囈辉?,在試過之后他們自然而然又會得出另一個結(jié)論——“這樣玩是不行的!”。例如:在玩體育游戲《大風和樹葉》前,我問:“你們予以怎樣來玩這個游戲?”孩子們提出將“大風”和“樹葉”的玩法對調(diào)。這種玩法是否可行?我陪他們玩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讓“樹葉”做“大風”,讓“大風”做“樹葉”的游戲規(guī)則是不可行的。實例證明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選擇了行為方式,才能真實的表現(xiàn)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反映他們的發(fā)展水平,毫無拘束的表露他們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他們頭腦中所想到的一切。
自己選擇“我來做××”。角色是幼兒游戲的主要部分。孩子們主動去玩的游戲常常是角色游戲。但其他游戲中也有角色的存在:幼兒的智力游戲有角色,如《開超市》游戲,有人當顧客,有人當收銀員;幼兒的體育游戲有角色,如傳統(tǒng)的《老鷹捉小雞》游戲,有人當老鷹,有人當小雞;幼兒的音樂游戲有角色,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游戲,有人當洋娃娃,有人當小熊;幼兒競賽性的游戲一般也有角色,如練習鉆、爬、跑等動作的競賽,往往也是由幼兒扮演某種角色:如小老虎鉆山洞,小司機開車……平時在玩游戲過程中,我們老師會根據(jù)幼兒各自特點、和幼兒自身的條件來分配角色,經(jīng)常會安排能力強的孩子來表演收銀員、老鷹、雞媽媽、小熊等等,安排能力差的孩子表演顧客、小雞等,而不會給孩子自己選擇角色的機會。這往往忽略了能力差孩子的表演欲望,抑制了這些孩子表演能力的發(fā)展,作為我們老師就應該給予他們自由選擇角色的機會,激發(fā)他們主動而大膽地去表演。也可讓他們通過多次選擇不同的角色表演,去試一試,去比一比,挖掘自身優(yōu)勢選擇出適合自己的角色。由于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擔當了角色,把自己當作別人來意識。這時,他即是“別人”,又是自己,他在自己和別人對比中,也就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評價的能力。
自己選擇“用什么玩”。孩子對游戲材料的要求,主要不在于他們的外表形象,而在于這些材料是否能成為玩具,是否能利用這些材料能夠進行游戲。游戲材料雖然是代替品,但孩子們對他們還是有一定要求的。他們常常自發(fā)的就地取材,周圍有什么樣的材料,就拿什么作材料。如拿積塑搭高樓大廈、火箭、機器人等等。一次游戲課和孩子們玩《烹飪》的游戲,其他材料都有了就差“鏟子”沒有,孩子給了我建議“用筆當鏟子”,我尊重了孩子們的選擇。后來在游戲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還用別的東西(筷子、勺子、游戲棒)來代替鏟子。所以任何一種事物在孩子手中,都可以想象成游戲中的玩具,只要給孩子想象的空間,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就會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如果孩子們愿意拿筆當鏟子、筷子,你就讓他們拿筆當鏟子、筷子,甚至于拿手怕一卷當鏟子都可以。我們不必強加一些要求給孩子,束縛他們的思維力、想象力,要相信孩子的選擇,相信孩子的是非判斷能力。
自己選擇“什么時候玩,玩多久”。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最為幼兒喜愛,最能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孩子們常常玩了還想玩,總也玩不夠。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在游戲前先問問:“你們愿意什么時候再玩這個游戲?你們還想玩多久?”讓他們自己選擇合適的時間來繼續(xù)玩。例如:和孩子們玩《躲貓貓》的游戲,由于在躲躲藏藏中獲得了樂趣,玩過之后還想繼續(xù)玩。這時,我就提出:“這個游戲很好玩。你們還想什么時候再玩?”孩子們說:“我們想明天再玩一次?!钡诙?,我遵守約定和孩子們再玩了一次,這次他們表現(xiàn)得比上次還積極,游戲氣氛比前次還要濃。玩過之后,他們就再也沒有要求重玩。實踐表明,只要你遵守了,孩子就會遵守,這也從客觀上加強了孩子的時間觀和責任感。
總之,撒開手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的去選擇游戲的方式方法、規(guī)則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游戲過程中,教師做到“放”、“導”結(jié)合,會讓幼兒更深地體會“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從而也會體現(xiàn)出游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真諦。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qū)n}論文《游戲——按自己的意愿去行動》,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個孩子的活動是不是具有游戲的性質(zhì),不是看活動的內(nèi)容(他在做什么),也不是看活動的形式(他是以什么方式做的),關鍵是揣摩他在內(nèi)心體驗。在游戲的心理體驗中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由感,它表現(xiàn)為活動完全出于游戲者的內(nèi)在動機,既不受外在要求控制,也不受外部獎賞誘導,且意識到游戲只是一種好像的真實,玩玩而已,旁人大可不必當真。于是,“玩什么”“怎么玩”“與誰一起玩”“用什么來玩”等一切都隨游戲者自己的意愿而定。正是這種自由,讓人感到輕松、愉悅,讓人投入極大的熱情,讓人在隨心所欲中變換花樣,玩出智慧,玩出新意。 丁丁是不是在游戲?僅“話題”文字所示,還很難作出準確判斷。在此就本案例中所提供的線索談幾點看法。 首先,醫(yī)院游戲是丁丁自己選擇的,但是角色是教師建議的。我們知道凡合作游戲必然會有角色分配乃至角色糾紛,協(xié)商的結(jié)果都應當滿足游戲者的意愿,不如愿者往往寧愿退出游戲。我們主張讓幼兒自己選擇或協(xié)商角色的分配,但不否認必要時教師可以提建議,問題是教師的“動員”對丁丁是否具有“批示”性,丁丁的行為是否迫于權威;或者教師是否已將她的要求轉(zhuǎn)化為丁丁的需要,成為其意愿而被欣然接受,這一點很關鍵。 其次,不敢茍同的是教師對丁丁角色干預的出發(fā)點。實際上幼兒的“調(diào)皮”和“自控能力差”,往往表現(xiàn)在受教師高控制的他律行為中,而在游戲活動中,孩子卻往往樂意執(zhí)行規(guī)則,愿意放棄沖動,這是一種出于內(nèi)部動機的自我控制因為只有當行為是自主的時候,才具有自覺性。以控制“調(diào)皮”和加強“自控能力”來作為干預游戲的理由,似乎是以外在目的控制游戲者的行為,這勢必使幼兒的游戲自主性大大降低,從而不能從根本上達到培養(yǎng)幼兒意志力的目的。 第三,游戲雖然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卻不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照搬。孩子們往往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反映生活,因此游戲只是一種假想的非真實的裝扮行為,完全不必苛責游戲行為與生活原型是否一致。隨著孩子經(jīng)驗的豐富和認知的發(fā)展,這種一致性會自然加強。所以,“堅守崗位”不該是成人對 幼兒游戲的強制性要求。 第四,丁丁的“堅守崗位”是出于對活動的專注與熱情而表現(xiàn)出的極大自制力,還是為追求教師表揚(外部獎賞)的一種目的性行為,或是迫于教師權威的一種無奈。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說明“掛號工作”已經(jīng)成為他感興趣的意愿行為,他正耐心地等待著“病人”的到來(一般小年齡的孩子比較難做到,如果長時間沒有“病人”來,一定會轉(zhuǎn)移角色)。如果是后兩種情況,那么丁丁的行為則不是游戲。看來,“話題”文字所提示的確實是后者,因為“丁丁顯得無所事事”。但要準確判斷的話,還應提示丁丁無所事事的客觀事實。 總之,游戲是一項參與性和自主性很強的活動,這種參與性和自主性是一種心理體驗,僅靠表面的觀察有時很難判斷?;顒拥男再|(zhì)是不是游戲需要綜合分析,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游戲是游戲者按自己的意愿去行動的,任何干預應以不違背游戲者的意愿為前提,否則,游戲?qū)⒉怀善錇橛螒颉?/p>
導讀:幼兒在玩游戲時,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戲的規(guī)則不同,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不同等因素,會表現(xiàn)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xiàn)出的問題也是不同的。
—、從教師該怎樣指導幼兒游戲說起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是能讓幼兒獲得快樂的、滿足需要和愿望的、自發(fā)的、不同尋常的一種行為。幼兒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游戲是促進學齡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最好活動形式。在游戲活動中,兒童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zhì)發(fā)展能夠得到更快地發(fā)展。而幼兒在游戲時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fā)揮游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戲自己的舞臺呢?以下幾點我想可以供教師們?nèi)⒖紝W習。
二、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有計劃的觀察
維果茨基指出,游戲創(chuàng)造了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總是超出他的實際年齡,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游戲好比是放大鏡的焦點,凝聚和孕肓著發(fā)展的所有趨向。因此對幼兒在游戲的過程進行有計劃、有目的觀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師可能認為游戲是幼兒自己玩的,只要不出問題,教師就可以不管,根本沒有觀察的意識。有些教師知道要通過觀察來指導幼兒游戲,但對為什么觀察、觀察什么、怎么樣觀察還不太清楚,出現(xiàn)了想觀察而不會觀察的現(xiàn)象。其實,我們只要反復地去嘗試,在幼兒每次游戲時都進行認真地觀察,并把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從中去分析幼兒在游戲中情緒、情感及社會性發(fā)展的情況,去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那么我們就能更好地制訂出適合幼兒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游戲指導計劃,真正地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獲得更多的知識。
三、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也不是成人愿望的執(zhí)行者,他們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來玩游戲的,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么、怎么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
平時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qū)а萦變旱挠螒?,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fā)點;游戲的情節(jié)、內(nèi)容要是幼兒自己經(jīng)驗的再現(xiàn);游戲中出現(xiàn)矛盾、糾紛要以幼兒的方式來解決;游戲中的環(huán)境布置也是幼兒自己的事情;游戲中的規(guī)則是根據(jù)幼兒的游戲需要確定的,而不是外界強加的,這樣幼兒才愿意自覺遵守。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fā)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chǎn)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jīng)驗內(nèi)化成自己的經(jīng)驗。因此教師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
四、具體指導幼兒游戲的幾個策略
首先,對于不同年齡特征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xiàn)的玩具材料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游戲時,教師就在幼兒的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對于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fā)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即: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的問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發(fā)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jīng)驗。
其次,對于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玩游戲時,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戲的規(guī)則不同,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不同等因素,會表現(xiàn)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xiàn)出的問題也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戲中可能是因不會與人交往而發(fā)生沖突,或材料不能滿足需要而產(chǎn)生問題;在結(jié)構游戲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指導;在表演游戲中也許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問題;在規(guī)則游戲中可能是對規(guī)則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導等等。在同一類主題的游戲中,由于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多少等原因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例如“辦家家”的游戲,不管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的幼兒都喜歡,但是他們在游戲中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有差異的,這是由他們的發(fā)展水平和社會經(jīng)驗所決定的。所以對不同游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根據(jù)每一種游戲特點及幼兒的需要指導游戲。
再就是對于同一主題不同的情節(jié)發(fā)展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游戲中同一主題的情節(jié)發(fā)展要經(jīng)歷產(chǎn)生、發(fā)展、高潮、結(jié)束等階段。幼兒在每一個階段的游戲情節(jié),表現(xiàn)和需要是不一樣的,對每一個階段的指導也應該是不一樣的。教師如果不根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就可能使幼兒的游戲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了。因此,在游戲的產(chǎn)生階段,教師應根據(jù)幼兒在游戲中的興趣及他們的需要適時提供環(huán)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種方法引起幼兒的關注,以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游戲的過程中要時刻觀察幼兒的情況,根據(jù)幼兒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及時增減玩具材料。隨著幼兒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教師要盡可能估計到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游戲中新的玩法、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質(zhì)地、多種類型及功能的材料,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輔助材料等,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多種需要。在游戲進入高潮即將結(jié)束時,教師應引導幼兒對游戲中的多種體驗、感受進行推理,以幫助幼兒形成并分享正確的經(jīng)驗。
活動目標:知道自己的名字,聽到名字要應答。
活動準備:圖片。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交流自己的名字。
1.xxx小朋友。
2.xxx小朋友在哪里?
3.xxx來了沒有?
二、老師介紹自己的名字。
1請幼兒猜猜、叫叫老師的名字。
師:小朋友,我是什么老師呀?
教師小結(ji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就是我自己。
三、師生互相說說自己的小名。
1.小朋友說說自己的小名。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名,小名就是爸爸媽媽在家里是怎么叫你們的,誰來說說他的小名叫什么?
2.老師介紹自己的小名。
師:老師也有自己的小名,我的爸爸媽媽在家里叫我XX。
3.教師小結(jié):我們每個人都有大名,有的孩子還有小名。不管什么人叫到你的名字,不管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你都要應答。
四、觀察圖片,內(nèi)化遷移。
1.圖片1:媽媽叫寶寶吃飯。
師:看看圖片上面媽媽下做什么?寶寶應該怎么做呢?
2.圖片2:爸爸叫寶寶洗澡。
師:看看爸爸在做什么?他在喊寶寶做什么?
3.圖片3:媽媽叫寶寶睡覺。
師:晚上了,媽媽鋪好床,寶寶應該干嘛了?寶寶要怎么答應媽媽呢?
4.教師以歌曲形式結(jié)束。
活動反思:
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自己介紹自己的名字,使幼兒對之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孩子在這次活動中也很投入,有好多幼兒都爭先恐后。在活動中,有些幼兒能清楚、響亮、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名字,但有少數(shù)幼兒表達不清楚,甚至不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姓名。有些幼兒膽子比較小,所以話到嘴邊又不感說出來。通過這次活動,老師對全班幼兒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一些膽子較小的幼兒給予鼓勵、幫助,多讓他們在集體中表現(xiàn)自己。同時,教育一些膽子大、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膽子小、表達能力差的孩子,縮小兩極分化的差距,使全班幼兒共同進步。
如果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寶寶一個人在房間里玩得不亦樂乎,你應該為他感到高興,這是寶寶獨自游戲的開始。千萬別打破這個小小的私人空間,讓他充分享受獨自游戲的機會和樂趣。
放手讓寶寶自己玩
獨自游戲是寶寶自立的萌芽。爸爸媽媽要給孩子獨立的私人空間和時間,放手讓他們自己玩。這并不等于說父母可以對寶寶大撒把,而是在必要的指導和引領之后,遠觀孩子、“解放”孩子。
自己玩并不是大寶寶的專利,父母可以嘗試讓小寶寶體驗自己“當家作主”的樂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玩什么和怎么玩會有更多的花樣,單獨游戲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6~12個月
小手小腳好神奇
悅悅對音樂特別敏感:2個月,她一哭媽媽就放《天使的歌聲》,哭聲被樂曲聲抵消;4個月,聽到《迪斯尼最愛的兒歌》就手舞足蹈;如今,8個月的悅悅喜歡研究自己的小手小腳,媽媽索性讓她在音樂聲中發(fā)展這種興趣,任其反反復復觀察手心手背,小拳頭攥起來又松開,擺弄手指腳趾,或者雙手抱著小腳丫努力往自己的嘴里送,絕不打擾。直到悅悅暫時對這個游戲失去了耐心,媽媽才會轉(zhuǎn)移她的視線。
游戲時間:
很多小寶寶都對自己的“手腳”情有獨鐘,但如果指望他們能因此獨處較長時間、讓媽媽專心做自己的事,絕對是對寶貝的過高要求。他們通常只能獨立玩耍2~3分鐘,一般不會超過5分鐘。
特別提醒:
這么大的寶寶喜歡把所有的東西往嘴里放,自己的小手小腳也不例外。所以,在寶寶拿手腳當“玩具”之前,徹底給它們做一下清潔。
照鏡子
9個月以上的依依對鏡子里的自己非常好奇,每天都指著鏡子要媽媽抱著自己去照。媽媽干脆在依依的小床上掛了一面鏡子,有了它,依依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睡醒后很少像以前那樣用哭聲召喚媽媽了。
游戲時間:
對著鏡子,依依有時能自己玩上好一會兒。通常3~5分鐘是可以保證的,再長的時間,就要看寶寶的耐心了。
特別提醒:
鏡子的邊框最好是用木頭或高品質(zhì)的塑料制成的,做工一定不能馬虎,邊緣光滑,否則會刮傷寶寶細嫩的小手。
小床的周圍最好鋪上地毯,防止鏡子掉在地上摔碎。
如果寶寶用鏡子砸床,媽媽要立即制止并將其沒收。
1~2歲
這些聲音為什么不同
毛毛的耳朵特靈,一有動靜立刻把頭轉(zhuǎn)過去尋找。于是,媽媽就發(fā)明了個“敲敲打打”的游戲,讓兒子分辨不同的聲音。她用金屬勺、木制筷子或塑料筷子在木頭盒子、塑料碗、不銹鋼碗、瓷杯子或玻璃杯、餅干筒等不同的物品上敲來敲去,也給毛毛一把勺、一雙筷子,自己敲一下毛毛敲一下。不一會兒,毛毛就玩得得心應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媽媽擺出這些家伙,毛毛就高高興興地奏起“鍋碗瓢盆交響曲”,再不需要媽媽幫忙。
游戲時間:
興致好的時候,毛毛能玩上10分鐘。如果房間里有什么事情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停留在這上面的時間只有2~3分鐘。
特別提醒:
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場地,比如客廳的地板上。四周的雜物要清理干凈,保持地板的清潔;如果天氣比較涼,應在地板上墊一個墊子,防止寶寶著涼。
1~2歲的寶寶大多會說話了也能聽懂一些媽媽的話了,因此讓孩子獨立玩之前,媽媽要告訴他自己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寶寶能有安全感。
寶寶玩這個游戲時,媽媽不參與也要守在一旁,因為筷子、瓷杯子或玻璃杯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危險。一旦寶寶操作失手,媽媽能在第一時間內(nèi)采取措施。
如果給寶寶一個木琴、一面小鼓,相信他也會喜歡。
給杯子“排隊”
媽媽把幾個形狀相同、大小各異的杯子擺在笛笛面前,依次用大杯子套在小杯子上,組成一摞;再把小杯子從大杯子中一個個拿出,排成一排。媽媽只做了一次,性急的笛笛就按捺不住要動手了,開始他總是張冠李戴,但受到媽媽行為的感染,他雖然“屢戰(zhàn)屢敗”,卻能“屢敗屢戰(zhàn)”。
游戲時間:
這個游戲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總是套得不如媽媽好,一些孩子可能玩3分鐘就放棄了。在笛笛放棄的時候媽媽也不強迫他,而她自己卻玩得津津有味。最終笛笛愛上了這個游戲,他能專心地玩上8分鐘。
特別提醒:
杯子最好不選玻璃的,以免打破、劃傷寶寶;紙杯子最好。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杯子替代大小不同的杯子,讓寶寶將同色系的套在一起,這樣他玩起來會更有趣。
2~3歲
穿一串“項鏈”
自從媽媽買了一大盒形狀各異、花花綠綠的串珠玩具,親自示范、穿好了一串戴在裊裊的脖子上,她就迫不及待地模仿媽媽的樣子、并迷上了它。不同的串珠組合在一起總能讓她有興奮的感覺,所以她喜歡把串珠全部倒出來隨意挑選,穿了拆、拆了再穿。
游戲時間:
裊裊屬于那種比較坐得住的孩子,她的最高紀錄保持在11分鐘。但多數(shù)3歲以內(nèi)的寶寶專注于一件事情的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
特別提醒:
玩具不能太小,否則寶寶容易放到嘴里,引起危險;玩具的表面一定要光滑、無毒。
判斷一個孩子的活動是不是具有游戲的性質(zhì),不是看活動的內(nèi)容(他在做什么),也不是看活動的形式(他是以什么方式做的),關鍵是揣摩他在內(nèi)心體驗。在游戲的心理體驗中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由感,它表現(xiàn)為活動完全出于游戲者的內(nèi)在動機,既不受外在要求控制,也不受外部獎賞誘導,且意識到游戲只是一種好像的真實,玩玩而已,旁人大可不必當真。于是,“玩什么”“怎么玩”“與誰一起玩”“用什么來玩”等一切都隨游戲者自己的意愿而定。正是這種自由,讓人感到輕松、愉悅,讓人投入極大的熱情,讓人在隨心所欲中變換花樣,玩出智慧,玩出新意。
丁丁是不是在游戲?僅“話題”文字所示,還很難作出準確判斷。在此就本案例中所提供的線索談幾點看法。
首先,醫(yī)院游戲是丁丁自己選擇的,但是角色是教師建議的。我們知道凡合作游戲必然會有角色分配乃至角色糾紛,協(xié)商的結(jié)果都應當滿足游戲者的意愿,不如愿者往往寧愿退出游戲。我們主張讓幼兒自己選擇或協(xié)商角色的分配,但不否認必要時教師可以提建議,問題是教師的“動員”對丁丁是否具有“批示”性,丁丁的行為是否迫于權威;或者教師是否已將她的要求轉(zhuǎn)化為丁丁的需要,成為其意愿而被欣然接受,這一點很關鍵。
其次,不敢茍同的是教師對丁丁角色干預的出發(fā)點。實際上幼兒的“調(diào)皮”和“自控能力差”,往往表現(xiàn)在受教師高控制的他律行為中,而在游戲活動中,孩子卻往往樂意執(zhí)行規(guī)則,愿意放棄沖動,這是一種出于內(nèi)部動機的自我控制因為只有當行為是自主的時候,才具有自覺性。以控制“調(diào)皮”和加強“自控能力”來作為干預游戲的理由,似乎是以外在目的控制游戲者的行為,這勢必使幼兒的游戲自主性大大降低,從而不能從根本上達到培養(yǎng)幼兒意志力的目的。
第三,游戲雖然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卻不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照搬。孩子們往往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反映生活,因此游戲只是一種假想的非真實的裝扮行為,完全不必苛責游戲行為與生活原型是否一致。隨著孩子經(jīng)驗的豐富和認知的發(fā)展,這種一致性會自然加強。所以,“堅守崗位”不該是成人對幼兒游戲的強制性要求。
第四,丁丁的“堅守崗位”是出于對活動的專注與熱情而表現(xiàn)出的極大自制力,還是為追求教師表揚(外部獎賞)的一種目的性行為,或是迫于教師權威的一種無奈。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說明“掛號工作”已經(jīng)成為他感興趣的意愿行為,他正耐心地等待著“病人”的到來(一般小年齡的孩子比較難做到,如果長時間沒有“病人”來,一定會轉(zhuǎn)移角色)。如果是后兩種情況,那么丁丁的行為則不是游戲。看來,“話題”文字所提示的確實是后者,因為“丁丁顯得無所事事”。但要準確判斷的話,還應提示丁丁無所事事的客觀事實。
總之,游戲是一項參與性和自主性很強的活動,這種參與性和自主性是一種心理體驗,僅靠表面的觀察有時很難判斷?;顒拥男再|(zhì)是不是游戲需要綜合分析,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游戲是游戲者按自己的意愿去行動的,任何干預應以不違背游戲者的意愿為前提,否則,游戲?qū)⒉怀善錇橛螒颉?/p>
【活動目標】
1、學用普通話說出自己的姓名,并能嘗試記住同伴的姓名。
2、愿意參與游戲,感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猴子”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介紹自己:知道自己的名字
1、出示“小猴子”。)你們認識我嗎?我叫什么名字?
(同時小猴子自我介紹。)
2、我也很想認識你們,誰愿意告訴我你們的名字?
3、小結(jié):現(xiàn)在我認識你了,我們做好朋友吧!
4、過渡:我們和小猴子一起來玩?zhèn)€游戲好嗎?
二、互動游戲:說說自己的名字
1、游戲一:開門、關門。
游戲規(guī)則:出示玩具“小猴子娃娃”,大家一起念:開門、關門。(舉手表示開門,放下手表示關門。)被“小猴子”指到的小朋友說出自己的名字:“我是XXX。”聲音要響亮一點,否則小猴子聽不清楚哦。
-請問你是誰?
-好朋友,你的名字是什么?
小結(jié):你們說得真清楚,我這下都記住了。
過渡:小猴子說:“我已經(jīng)認識了很多朋友。”你們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呢?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我們再來玩?zhèn)€游戲吧。
2、游戲二:抱抱、吻吻
游戲規(guī)則:鼓勵幼兒去找朋友,并能大膽地說出朋友的名字。說對了的孩子,小猴子會給他們送上大大的擁抱和吻。
-你知道我是誰嗎?
-你有幾個好朋友?他們是誰?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小結(jié):有朋友真開心,寶貝們認識了那么多新朋友呀。
過渡:小猴子和我們玩了很久了,要回家了,我們該怎么做呢?
三、告別朋友:記住朋友的名字
1、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朋友,還和大家玩了游戲,真開心。
2、現(xiàn)在我們要送小猴子回家,明天再請她來和我們玩。
小班游戲和紙杯做游戲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nèi)容,探究一次性紙杯的多種玩法,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游戲,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和紙杯做游戲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探究一次性紙杯的多種玩法。
2、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游戲。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一次性紙杯每人6個、獎勵貼、小盤、紙杯玩具、小球。
活動過程:
一、示一次性紙杯,引導幼兒看看說說。
寶寶們,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
你在哪里見過紙杯?
它是用來干什么的?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們知道得真多,在家里我們用紙杯喝水,在肯德基店里、德克士店里,用紙杯喝可樂、喝果汁。紙杯除了能用來喝水、喝飲料,給我們帶來方便,它還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呢!
二、幼兒體驗紙杯的多種玩法。
1、幼兒每人一個紙杯,自由探究紙杯的玩法。
寶寶們,來這邊,每人拿一個紙杯,試一試可以怎樣玩?
(頂、托、拋、投、跳、夾、滾)
引導幼兒自由嘗試各種玩法。
小結(jié):寶寶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玩法,下面咱們來比一比誰最棒?
2、帶領幼兒集體體驗一個紙杯的玩法。
(1)頂紙杯:將紙杯扣在頭上,兩手伸平,保持平衡慢慢走。
“小紙杯頭上戴,變成小帽頂起來?!?/p>
(2)投擲紙杯:右手拿紙杯,從場地一端投向另一端。
“紙杯舉上肩,用力向前投?!?/p>
3、紙杯傳球:幼兒拿紙杯站成一列縱隊,一個一個用紙杯傳球。
分兩組進行比賽。
“小朋友們站一排,寶貝列車來?!笨矗±蠋煹氖掷锬昧艘粋€什么?現(xiàn)在,我們就用紙杯來傳球。注意傳球時,兩只手拿紙杯,小腳盡量不動,把自己紙杯里的球傳到你后面小朋友的紙貝利,不要掉到地上。如果掉下去了,拿起來,繼續(xù)傳。
4、幼兒擺紙杯火車。“小紙杯擺一排,變出一列火車來?!?/p>
5、過小河:將紙杯六個一組擺兩排,幼兒跳過小河。
“小紙杯兩排擺,變出兩條小河來。”
“這兩條小河比較寬,小朋友們能跳過去嗎?”
“好,跳的時候要注意兩腳并緊一起跳過去,來,開始。”
我們有點累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休息。
6、用紙杯搭塔。
“看,我們還可以用許多紙杯來搭寶塔呢?”
“紙杯口,向下擺,3個一齊排起來;上面兩個放中間;最后一個再上來?!?/p>
“好,請你們每人拿出一摞紙杯,搭一搭。”
“我們搭的真好,一齊給自己加加油!”
“來,我們挨著的兩個小朋友一起試一試,用更多的紙杯,能不能搭一座更大更高的寶塔!”“下面放4個或5個試一試?!?/p>
“紙杯玩累了,請你以最快的速度將它們套在一起,放到小盤里?!?/p>
三、探索新的玩法
除了這些玩法,紙杯還可以做紙杯娃娃、做飛碟,有好多的用處呢!以后,小朋友家里用過紙杯后不要扔掉,我們可以再來制作玩具。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看的出來幼兒對紙杯很感興趣,玩的也很開心,成功擴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三、變一變毛巾,感知毛巾柔軟的質(zhì)地。(1)師:“小毛巾摸上去感覺怎么樣?”( 豐富詞匯:柔軟)“小毛巾還要和我們玩?zhèn)€變魔術的游戲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變朵花!”(幼兒嘗試變花,匯總幼兒做花的方法)(2)提醒幼兒將花插在杯子里,教師適時幫助個別幼兒。(3)小結(jié):毛巾毛巾真柔軟,折折團團可變花。四、幫“毛巾花”找朋友。(根據(jù)顏色分類)1、師:“毛巾變得花可真漂亮啊,花姐姐想和毛巾花做朋友呢,我們帶毛巾到花姐姐那里去好嗎?!保ǔ鍪炯t花、黃花、白花)“問問紅花姐姐她喜歡什么顏色的花,紅花說:紅色的花快到我這里來。”“白毛巾花該到哪里去呢?”(隨即請幼兒說說)“黃毛巾花可著急了,我該找誰做朋友呢?(請幼兒說說)2、幼兒幫毛巾花找相應顏色的花朋友。五、游戲:蝴蝶找花(檢查孩子是否送對)師:我們變的毛巾花可真漂亮,你們看小蝴蝶也飛來了。我們和小蝴蝶一起去找找花吧。六、總結(jié):師:毛巾真有用,今天還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呢!我們該怎跟他們說什么呢?(謝謝)其實,在我們平時還看到很多毛巾,我們?nèi)フ乙徽遥€有什么地方用到毛巾。跟毛巾寶寶說再見。出教室?!净顒友由臁?、科學活動:小毛巾真有用。2、找找生活中的毛巾。
相信《自己的游戲自己做》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兒園游戲,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做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教育隨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美術課上,讓孩子們畫媽媽,孩子們邊聽邊畫可認真了,月月獨自一人卻遲遲不動筆,我問:“你為什么不畫呢?” 孩子說:“老師,我不會。”其實,其他的小朋友畫的也是“亂七八糟”,但...
“老師,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師,我的書應該放到哪里?”“老師,圖書又變得亂七八糟了?”“老師這個我不會。。?!保⒆觽兊倪@類種種問題還是時常會浮現(xiàn),我開始擔憂,開學初或許因為對于物品不熟悉,對于程...
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永恒的靠山,你最強的靠山就是你自己。雞湯再有理,終究是別人努力的總結(jié),只有你自己才能改變自己。我們改變自己時哪些句子可以起激勵作用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改變自己做全新的自己句子》,希望能夠幫助您。...
責任心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一個沒有責任心、價值感的孩子,將來很難獲得成功。作為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下原則是作為父母應該遵循的: 1.言傳身教。 教育家...
伴著早晨明媚的陽光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今天的區(qū)域活動又開始了。我為他們設置了益智園、寶寶愛看書等。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區(qū)域活動,興致勃勃地玩了起來。益智園里,佳佳和潔潔等幾個小朋友正用筷子小心...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