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懲罰孩子,請三思而后行

發(fā)布時間:2020-11-09

教育孩子筆記。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懲罰孩子,請三思而后行”,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懲罰孩子,請三思而后行偶家閨女小的時候,我就斷言她能演哭戲。這丫頭眼淚說來就來,而且一來,就如斷了線的珠子,如決堤之洪水,滔滔不絕。但是,只要是說點兒讓她高興的事兒,她能立馬破涕為笑,而且笑得天花亂墜的。這不,大點兒了,開始自己能醞釀感情掉眼淚了。

晚上,我在衛(wèi)生間給女兒頭洗衣服,聽到外面丫頭念念有詞地叨嘮,我出來問她:“**,你在干嘛?”“我看書呢,我在書架上找了一本《海爾兄弟》,我特別喜歡這本書?!迸畠赫J真地說。

這是一本《海爾兄弟》的漫畫書,好像是弟弟的孩子送給**的,非常老的一本書,我看好像是98年版的。沒想到,丫頭看得竟然津津有味地。

我問她在沙發(fā)上看冷不冷?如果冷的話,就去被窩里看。丫頭進屋了,我繼續(xù)在衛(wèi)生間給她洗衣服。

洗完衣服,我聽見丫頭在屋里繼續(xù)念念有詞。我進去一看,丫頭正躺在那看書呢。我趕緊讓丫頭把書放下,告訴她不能躺著看書。沒想到,丫頭說:“我正哭呢?!蔽覜]當回事兒:“是嗎?咋啦?哭啥呢?”丫頭說:“沒什么。”我看丫頭確實沒什么,就出去了。

一會兒,就聽見老公在屋里不停地叫我,我以為有啥事,趕緊進來。一看閨女不知道啥時候鉆到老公的被窩里去了。老公問我:“你剛才批評**了嗎”我說沒有哇?!澳?*為什么哭呀?哭得可委屈了?!蔽以倏?*,可不,眼淚還掛在臉頰上呢。

我趕緊收拾好了,上床。**還在不停地掉眼淚。我問:“**,你怎么了?怎么哭了?是那本書有讓你傷心的地方嗎?”**想了一下說:“不是,我醞釀感情呢?!蔽乙宦牐笮?,親了我可愛的小閨女一下,說:“你是不是聽我說你能演哭戲,所以醞釀感情呢?!编?,閨女點頭。

我問:“那你怎么醞釀感情的呀?”

“我就想起了兩件傷心事,然后就哭了?!?/p>

“你想起哪兩件傷心事啦?”

“就是有一次,你把我從幼兒園帶回家,你關上窗子,鎖上門就走了。我叫你,你也不理我。那次我有點兒害怕,有點兒傷心了?!?/p>

我知道閨女說的這件事,那次是她已經(jīng)到了幼兒園,但是鬧著要回家。我煩了,告訴她,她回家可以,但是要自己待在家里,沒有人陪她。她同意了,我就把她帶回家,鎖到了屋里,然后我就躲在電梯的附近觀察她的動靜。女兒看見我真的走了,開始大哭,叫媽媽、叫奶奶,讓我們給她開門!估計是那次把她嚇壞了,因此這件事成了她醞釀感情的工具。

看著不停地掉眼淚的閨女,我忽然感到很難過,我曾經(jīng)以為小孩子不會記著這些事,我曾經(jīng)以為我朝這個小人兒發(fā)過火,過一會兒,她就會把這事忘記得一干二凈,沒想到,這件事如此清晰地印在她的腦海里,讓她現(xiàn)在想起來,還能淚流滿面,看來她當時真的是非常傷心!

我緊緊地摟著女兒,告訴她,我以后不會再做這種事了。作為補償,我給女兒念了整整一本《海爾兄弟》的漫畫書。女兒睡著了,很甜蜜,希望女兒能忘記這件讓她傷心的事兒。

各位親們,在懲罰孩子之前,想想懲罰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如果是,還是三思而后懲罰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懲罰變教育孩子的藝術


一講到懲罰孩子,許多家長就會“談虎色變”,多數(shù)人就會想到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鬧的場面。其實不然,只要你能把握好懲罰的時機和方法,聰明的家長完全可以把懲罰變成教育孩子的一門藝術。

懲罰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家長要學會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年齡、性格、不同的環(huán)境和場合采用不同的懲罰方式。

一、從年齡方面來考慮,我們應采取不同的懲罰方法。

1、2歲以下的孩子接近家長不想讓他們接近的“禁區(qū)”時,如果家長反復對他們說“這樣做不好!”,但產(chǎn)生不了效果,這時我們可以想方法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如可以對他們說“寶貝!快過來,這個玩具可好玩了!”,從而達到家長教育孩子的目的。

2、年齡稍大些的孩子,當他們犯錯時,可以通過皺眉、減少買玩具、暫時隔離、語言批評等對其進行教育。

3、對于到了學齡期的孩子,當他們犯錯時,則可以采用減少零用錢、寫信或便條、取消他們喜歡的活動、保持沉默、打手勢等方法進行教育。

二、從性格方面來考慮,我們應采取不同的懲罰方法。

1、對淘氣、外向、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孩子,對他們所采用的懲罰方法可以稍重些。

2、對膽小、內(nèi)向及有某種神經(jīng)質(zhì)的孩子,懲罰則要多加小心,應多采用注視、打手勢等動作表情或?qū)懶拧⒘舯銞l、沉默等方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三、從環(huán)境方面來考慮,我們應采取不同的懲罰方法。

人多的場合,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家長最好采用皺眉、打手勢等暗示性的表情或動作,這樣做不但會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保護,而且他們也能夠比較容易地接受家長的要求。家長當眾批評、責罵孩子的做法應該堅決禁止。

四、家長對孩子實施懲罰時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懲罰要及時。盡可能在孩子發(fā)生不良行為時,馬上對他們進行懲罰。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系是密切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過去幾天以后,再對他們進行懲罰,或幾件事加起來一起懲罰,孩子就會摸不著頭腦,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因為什么而受罰。2、要罰在明處。對孩子懲罰的時候,要講明道理,同時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是因為什么而受罰,但必須要讓他們明白:自己仍然是父母的好孩子,父母仍然愛他。這才是懲罰的真正用意。

3、要充分考慮孩子犯錯的動機。孩子常常是因為“好心”,而辦了“壞事”,因此,家長在懲罰孩子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孩子是在什么情況下而產(chǎn)生不良行為的。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對他們進行懲罰,極有可能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例如,當孩子口渴時,心里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結果倒水時不小心將水灑了一地。這時如果家長在沒有問明白的情況下

,就對孩子進行批評,不但冤枉了孩子,而且孩子也許以后也就不敢自己嘗試做事情了。反之,如果家長冷靜下來,向孩子問明情況后說:“你想自己做事情很好,但水可以少倒一些,倒半杯就不會灑了?!焙⒆拥男那榫蜁潘闪耍粌H會繼續(xù)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還會非常樂意地幫你去做其他家務。因此從原則上來講,只要孩子是因為“好心”而辦了“壞事”,就要先對他們進行表揚,然后再幫他們分析做“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父母執(zhí)罰時意見要一致。在某一家庭成員懲罰孩子時,其他家庭成員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意見或做法,即使是正確的意見也要事后說明,否則不但會使家庭成員之間對孩子的教育效果相互抵消,還會令家長喪失權威。

5、對孩子要提出積極的建議。家長在懲罰孩子時

懲罰孩子別說“不要你了”


“你再調(diào)皮,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是很多家長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時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甚至有的家長還故意藏起來,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種行為后,媽媽才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然而,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招數(shù),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有很大傷害,甚至不亞于對孩子體罰。

心理學家認為,家長假裝遺棄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發(fā)展心理學認為,兒童在很小的時候,會強烈地依戀父母或其他的養(yǎng)育者,這種依戀關系會讓兒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們在探索外部世界時,會有一種安全感做支持。同時,當他們遇到危險,感覺到恐懼的時候,父母的懷抱又會帶給他們撫慰和保護,為他們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良好的依戀關系,是孩子在與父母或撫養(yǎng)者的接觸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如果假裝遺棄孩子,那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心理學大量研究表明,依戀關系遭到破壞的兒童,均會出現(xiàn)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wěn)定、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等表現(xiàn)。

當然,家長并不是真的要拋棄孩子,只是想通過騙孩子來達到讓他聽話的目的。但是,對于不懂事的孩子來講,是無法區(qū)分家長的表面行為與內(nèi)在動機的。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復雜的內(nèi)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

因此心理學家建議,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也要在保證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進行,否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將得不償失。

如何對待孩子的過錯――懲罰


你的舉止應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tài)度還是要鎮(zhèn)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洛克《教育漫話》

對于孩子特別的過錯,懲罰也是不能缺少的,關鍵在于把握懲罰的尺度,發(fā)揮處罰的積極作用,防止和消除消極作用。

懲罰的分類

就懲罰實施的主體而言,懲罰可以分為自然懲罰、社會懲罰和父母懲罰。

自然懲罰是指孩子因為違犯自然規(guī)則而受到的來自自然的懲罰。如沒有記住父母的教導,被火燒傷、被水燙傷,都屬于自然性懲罰。天氣太冷而不愿多穿衣服所導致的挨凍,過分挑食或不認真吃飯要挨餓,都屬于自然性懲罰。

社會懲罰是指孩子因為違犯社會規(guī)則而受到的來自社會的懲罰。如打碎鄰居家的玻璃要賠償,或者要為鄰居更換;弄壞伙伴的玩具,要向伙伴道歉并賠償;都屬于社會懲罰。

父母懲罰是指孩子不聽父母的教導而導致過錯,特別是任性、堅持過錯時,受到的是來自父母的懲罰。

有些懲罰是不能選擇的。但從孩子的教育來說,應該自然懲罰優(yōu)先、社會懲罰次之、父母懲罰最后。因為自然懲罰會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感受到父母教導的意義。只要在孩子安全的范圍內(nèi)、不給孩子留下身心遺憾,自然懲罰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社會懲罰會讓孩子增進與父母的感情。在接受社會懲罰的過程中孩子知道,父母和自己是利益共同體,要共同承受過錯的責任,這對形成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并遵循社會規(guī)則,乃至成年后遵紀守法,都是有益的。從客觀上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懲罰是最難掌握的。首先,父母對孩子的懲罰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免受自然懲罰和社會懲罰,因此是需要的。但一旦過分、方法不當,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誤解,形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對抗。懲罰過多,還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形成自卑感和無能感,失去主動性、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動機。而如何懲罰孩子,也是令父母十分頭疼的問題。

就父母懲罰的動機來說,懲罰應該分為以懲為主、以彌補過錯后果為目的的懲罰。和以罰為主、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記憶為目的的懲罰。

對于特別嚴重的無意過錯,應該實施以彌補過錯后果為目的的懲罰。

對于特別嚴重的有意過錯,應該實施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記憶為目的的懲罰。

父母懲罰的方法

父母對孩子的懲罰,包括“關愛撤出”、“權力維護”的成分。

關愛撤出是指失去父母關愛、以及由此失去特權,如沒收兒童的玩具或糖果,取消帶他們?nèi)タ措娪暗挠媱潯?/p>

權力維護是指運用父母的權力,讓兒童引起注意、停止過失舉動。在這些活動中,維護父母的權力。

在使用懲罰時,要有口頭言語的伴隨,讓兒童知道行為的后果。這些言語既有警告性后果,“你要如果,我就……”,體現(xiàn)父母對過錯行為的憤怒。也要有關愛性的后果提示,“你如果這樣做,就會……”,體現(xiàn)父母對過錯行為可能造成的傷害對孩子的關心。通過以上兩個方面,從認知和情感上影響兒童。

以下方法供家長參考:

語言批評。當孩子犯有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等不良行為時,家長要先放下手邊的工作,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他;然后詢問孩子爭執(zhí)、吵架的原因,并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他們講述自己行為的過程,往往也是自我反思的過程,并且會越說聲音越小。因此,父母耐心聽孩子的講述,既是尊重的表現(xiàn),也是教育的過程。等孩子講完以后

懲罰孩子的藝術(家教篇)


懲罰孩子的藝術(家教篇)

孩子們都會犯錯,而家長一味的遷就孩子并不是正確的選擇,有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懲罰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但懲罰并不等同于體罰。對家長來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家教藝術。家長們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首先,家長需定下一些規(guī)矩,一開始便減少幼兒犯錯,這是最好的處理方法。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幼兒也應如此。這個是針對幼兒之前的壞習慣而制定的。家長可以適當?shù)亩ê靡?guī)則,把錯誤的懲罰事先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當孩子逾越了規(guī)則之后,就必須得到相應的懲罰。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注意記下兩點:1,事先必須跟孩子達成共識,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是必須得到懲罰的。當然,為了幼兒的配合,家長可以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且懲罰的后果他可以承擔。這樣一來,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一種責任感。2,父母態(tài)度一定要誠懇且堅持自己的原則,幾次之后,孩子自然就會自覺遵守我們之間的約定,不再犯相應的錯誤。如若家長不能堅持原則懲罰孩子,不僅孩子以后會再犯同樣的錯誤,而且還會影響家長在孩子心中樹立的威信。

其次,家長在孩子第一次犯錯,如何科學地懲罰孩子呢?這就需要家長注意以下這些方面。

第一、及時懲罰。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后則應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第二、點到為止。教育心理學中曾提到一個“0反應”,就是說,家長經(jīng)常性的嘮叨會導致孩子“失聰”,即孩子為了早點結束家長漫長的訓斥,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說知道了,實際也許什么都沒聽進去。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以至讓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第三、以理服人。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家長的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時,家長必須要與孩子說理,并取得孩子的認同。否則,孩子的認錯只是屈服于家長的權威之下,并不會保證下次不再犯錯。在這里,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而且家長必須做到就事論事。很多家長訓教孩子時總會翻舊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也就會對改錯失去了信心,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第四、態(tài)度尊重。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實踐證明,有些家長在教訓孩子時的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在懲罰時應注意對孩子說話的措詞、語氣。不僅如此,如果要進行讓孩子罰站,罰坐等懲罰措施,家長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的處罰地點,以免傷到孩子自尊心。

第五、手段多樣。懲罰并不是只有打罵和罰站等傳統(tǒng)的做法,還有很多替換的懲罰行為。以下介紹幾種:1,適當?shù)膭儕Z孩子的一些權利或沒收孩子心愛物品。權利,比如說去游樂場,看動畫片等的權利。心愛物品,如零食,玩具等。如果孩子犯錯誤了,家長剝奪他們的權利或沒收物品,讓孩子知道必須達到相應的條件才能重新給予他,孩子就會按家長說的去做。不僅如此,家長還可以通過獎勵這些,吸引幼兒去做一些事情,養(yǎng)成一些良好習慣。2,冷處理,讓孩子體驗后果。如果孩子在在公共場所鬧騰,只要不影響到別人,就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如隨他鬧去。如果影響到別人,家長可以將孩子放在一個比較開闊而安靜的地方,讓他繼續(xù)鬧,直到他鬧夠。某種意義上,孩子鬧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他的某些目的。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鬧騰沒有效果,他自然會選擇放棄。3,適當給孩子相應的家務,特別是對于不喜歡家務活的孩子,這種方法不僅教育了孩子,還同時讓孩子在懲罰中養(yǎng)成清理的習慣。但家長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要求孩子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家務。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家長如果詢問孩子在做家務中學到了什么,還會讓孩子收獲成就感。4,排豆子。如果孩子對什么事情都沒有耐心,著急了就亂丟東西,發(fā)脾氣。家長可以買一些豆子,讓孩子把這些豆子排成規(guī)定的形狀,或者讓孩子用不同顏色,形狀的豆子粘貼作畫。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鍛煉孩子的耐心,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和繪畫能力。

第六、罰后關懷。處罰后,家長應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這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有些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罰他了,就不會再愛他了,從而影響親子關系。同時,家長也應對孩子說明:“下一次,你不再犯,爸爸媽媽就不會這么對你?!边@樣,孩子才會在腦海中形成概念,下一次,不會再犯。

最后,專家也表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難免都會犯錯,無論是無心的或是故意的,當父母在處罰孩子時,還需注意懲罰的“量刑”要適當。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總之,孩子犯錯難免,做為家長,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去正確地引導孩子。這樣一來,孩子才會在犯錯中不斷地長大。

正確懲罰孩子的辦法有哪些


正確懲罰孩子的辦法有哪些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后則應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束訓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懲罰孩子的十個妙招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

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6.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后則應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7.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8.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束訓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9.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保皇录瘸鲇謱㈥惸昀腺~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10.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最科學的懲罰孩子的方法


懲罰寶寶,是每個父母培養(yǎng)孩子、糾正孩子錯誤的方式之一。俗話說得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孩子犯錯誤,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懲罰。但懲罰寶寶也要講求科學方式,一旦懲罰不當,不但對寶寶的行為起不到規(guī)范作用,更可能使寶寶的行為逆向發(fā)展。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懲罰寶寶,下面十個方法科學又智慧。

1、規(guī)勸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方式:先放下手邊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然后詢問孩子爭執(zhí)、吵架的原因,并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灌輸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為和觀念,并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后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案例:打架、亂丟東西……方式:用報紙制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建議:在心情好的時候制作,可與孩子一起討論制作警惕棒的原因;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么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為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

3、罰坐案例:吵鬧不休、吵架……方式:在處罰區(qū)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后,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yǎng)成整潔的習慣。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么。

5、畫畫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chǎn)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fā)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了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罰站案例: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方式:在家中規(guī)劃一個處罰區(qū),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墻壁、不正對大門為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建議: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后,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7、看書、寫字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方式:選擇固定處罰區(qū)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qū)里面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建議:當不能馬上放下的工作時,可先叫孩子到處罰區(qū)去反??;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后,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8、沒收心愛的東西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建議:先放下手邊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么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9、排豆子案例:針對耐心不足,亂丟東西等情況。方式:準備一個盒子、盤子,里面有紅色、綠色等彩色的珠,幾個塑料罐子;讓孩子在處罰桌上,將各種顏色的珠,擺放在正確位置。建議: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視情況針對孩子修改來處理,可先罰站、罰坐再做處罰;此目的在訓練孩子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可訓練手眼協(xié)調(diào)、分辨能力;完成后,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權利、要求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tài)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后表現(xiàn)佳時,恢復其權利。

實施懲罰時的注意事項:關鍵:把握原則控制情緒此外,專家也表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難免都會犯錯,無論是無心的或是故意的,當父母在處罰孩子時,還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遺癥。1、安全問題,處罰物品的材質(zhì)避免過于堅硬;2、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3、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地方,以免傷到孩子自尊心;4、注意措詞、語氣,勿以威脅、恐嚇的話語對孩子說;5、處罰內(nèi)容需徹底執(zhí)行,不寬容、妥協(xié);6、處罰后,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懲罰孩子,請三思而后行》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孩子的奇思妙想 周五晚上美術興趣班快要開始了,張雨辰小朋友高高興興的來到幼兒園。他大聲的對我說:“毛老師,晚上好!”“晚上好,快宸宸我們開始畫畫了!”我笑著回答。 我們準備好一切開始畫畫了,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看見...
    2020-10-09 閱讀全文
  • “懲罰”孩子也有智慧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 媽媽再打,他也要堅...
    2021-04-12 閱讀全文
  • 思訓 下面是《思訓》的內(nèi)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1.能憑據(jù)圓形勇敢想象,并實驗用種種圓形質(zhì)料拼擺組合成種種物體。 2.會努力表達本身的設法主意,與搭檔互相交換,并能本身辦理運動中碰到的題目...
    2021-10-03 閱讀全文
  • 懲罰變教育孩子的藝術 一講到懲罰孩子,許多家長就會“談虎色變”,多數(shù)人就會想到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鬧的場面。其實不然,只要你能把握好懲罰的時機和方法,聰明的家長完全可以把懲罰變成教育孩子的一門藝術。 懲罰的形式是多種...
    2020-09-03 閱讀全文
  • 懲罰孩子別說“不要你了” “你再調(diào)皮,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是很多家長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時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甚至有的家長還故意藏起來,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種行為后,媽媽才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然而,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招數(shù),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
    2022-01-20 閱讀全文

周五晚上美術興趣班快要開始了,張雨辰小朋友高高興興的來到幼兒園。他大聲的對我說:“毛老師,晚上好!”“晚上好,快宸宸我們開始畫畫了!”我笑著回答。 我們準備好一切開始畫畫了,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看見...

2020-10-09 閱讀全文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 媽媽再打,他也要堅...

2021-04-12 閱讀全文

下面是《思訓》的內(nèi)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1.能憑據(jù)圓形勇敢想象,并實驗用種種圓形質(zhì)料拼擺組合成種種物體。 2.會努力表達本身的設法主意,與搭檔互相交換,并能本身辦理運動中碰到的題目...

2021-10-03 閱讀全文

一講到懲罰孩子,許多家長就會“談虎色變”,多數(shù)人就會想到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鬧的場面。其實不然,只要你能把握好懲罰的時機和方法,聰明的家長完全可以把懲罰變成教育孩子的一門藝術。 懲罰的形式是多種...

2020-09-03 閱讀全文

“你再調(diào)皮,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是很多家長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時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甚至有的家長還故意藏起來,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種行為后,媽媽才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然而,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招數(shù),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

2022-01-2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