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tài)。曾經(jīng),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xiàn)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yè)”“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jié)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zhuǎn)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p>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
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
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
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
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p>
32歲的趙女士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钡X得自己不得不這樣做。她的女兒今年只有3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覺到這種快節(jié)奏不合理,不僅會剝奪我們應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p>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教育專家認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一點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事實上,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研究只是近半個多世紀才有的事,以前兒童一直被當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國兒科醫(yī)生特奧多·海爾布魯格展開了人類首次針對兒童生物節(jié)律的研究,人類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認識。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lǐng)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jié)律為課題,根據(jù)不同兒童的年齡、發(fā)展及生活環(huán)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基于此,西方發(fā)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qū)π畔⒔邮?、消化更快的孩子,則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guān)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zhuǎn)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
經(jīng)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jié)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jié)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zhàn)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tài)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鼻∏〉莱隽耸陿淠景倌陿淙说牡览?。而今,這些好的教育傳統(tǒng)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使他們急于看到結(jié)果,這也加劇了他們內(nèi)心的焦慮。
專家指出,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壞性大于建設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在惡性互動中,雙方都不堪重負。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傊加谕甑母偁幒苌儆汹A家。
作為家長,當務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guān)家庭生活品質(zhì),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而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diào)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閑聊,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jié)網(wǎng)……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一行禪師說:“從容地讓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對家長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作為母親,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對兒童的節(jié)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個人事業(yè)與母親角色之間的沖突,感動和啟迪了無數(shù)讀者。她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tài)。曾經(jīng),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xiàn)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yè)”“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jié)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zhuǎn)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3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p>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
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
32歲的趙女士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但她覺得自己不得不這樣做。她的女兒今年只有3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覺到這種快節(jié)奏不合理,不僅會剝奪我們應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p>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教育專家認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一點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事實上,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研究只是近半個多世紀才有的事,以前兒童一直被當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國兒科醫(yī)生特奧多·海爾布魯格展開了人類首次針對兒童生物節(jié)律的研究,人類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認識。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lǐng)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jié)律為課題,根據(jù)不同兒童的年齡、發(fā)展及生活環(huán)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诖?,西方發(fā)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qū)π畔⒔邮?、消化更快的孩子,則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F(xiàn)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guān)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zhuǎn)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
經(jīng)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jié)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jié)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zhàn)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tài)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鼻∏〉莱隽耸陿淠景倌陿淙说牡览?。而今,這些好的教育傳統(tǒng)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使他們急于看到結(jié)果,這也加劇了他們內(nèi)心的焦慮。
專家指出,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壞性大于建設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在惡性互動中,雙方都不堪重負。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傊加谕甑母偁幒苌儆汹A家。
作為家長,當務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guān)家庭生活品質(zhì),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而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diào)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閑聊,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jié)網(wǎng)……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家孩子真是太磨蹭了!我們越著急,孩子越不慌不忙的。親子沖突一觸即發(fā)。當媽的天天處于崩潰的邊緣。非常能理解各位媽媽的心情,但在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之前,要先請媽媽們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yǎng)方法哦。
場景一:六歲的小雨一直有吃飯慢的問題,一餐飯一般都要半個小時,有時還要更久。特別是早餐的時候。早上上學的時候,左鄰右舍和我們家,幾乎每天早上都有這樣的聲音,“快點吃,誰誰,快點吃飯,來不及了,要遲到了?!边@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小雨吃飯的速度不但沒有變快,還常常因為擔心遲到而沒把早飯吃完。
場景二:兒子東東現(xiàn)在上小學二年級,是個慢性子,做事節(jié)奏慢,總愛磨蹭,東東媽也知道他大多數(shù)時間不是故意做得慢,而是性格使然,但還總是壓不住火,總跟他發(fā)脾氣!但是發(fā)完火又是后悔~
場景三:樂樂上三年級了,每天早上家里都要上演這一幕:樂樂媽把孩子叫醒后,然后去做早餐。做好早餐之后,樂樂媽發(fā)現(xiàn)孩子還在穿衣服,于是急道,“我都做好早餐了,你怎么還沒有穿好衣服?等下又要遲到了?!痹跇窐穻尩拇叽傧拢⒆咏K于穿好了衣服。樂樂媽讓他趕緊去刷牙、洗臉,他卻在屋子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然后慢條斯理地說了句,“我還沒收拾好書包呢?!?/p>
孩子磨蹭,是不是對新技能不熟悉?
孩子一慢,你心里又急,你就忍不住嘮叨,講道理,甚至指責和打罵?
可你試想一下,如果你的領(lǐng)導每天都這樣對你,你的心情是怎樣?
一直不停的催促只會占用孩子思考的時間,這樣不僅不會快起來,反而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誤。因為他的心里一直都在反復回蕩著“你能不能快一點”的催促,這樣的后果就是一味的想要快速地完成,反而因為太在乎時間變得手忙腳亂。
孩子有孩子自己做事情的節(jié)奏,媽媽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動。這直接是種入侵和越界。
很多時候,孩子做功課、做家務、生活細節(jié)上會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并不是因為拖拉,而是能力有限。他剛剛接觸到新的技能,需要時間練習。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節(jié)奏下,才能最好地發(fā)揮自身潛力。如果這時候總是有人在一旁催促,勢必會讓他亂了陣腳,手忙腳亂,反而變得瞻前顧后難以提高效率。
如果孩子稍稍慢一點,媽媽就不能有耐心,給孩子貼上了“磨蹭”的標簽,會強化孩子磨蹭的心理——你看!我就是這么慢。
孩子磨蹭,是不是因為父母幫的太多?
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媽媽會以時間來不及為借口,包攬了很多孩子自己該做的事情:
比如早上時間不夠,幫孩子穿衣服;
出門時間來不及,幫孩子喂飯、收拾書包;
孩子不懂安排時間,直接排出時間表,精細到吃飯如廁。
雖然媽媽一邊催促著、批評著孩子,但所有的事情,媽媽都給干完了。
媽媽為節(jié)約時間幫孩子忙,是媽媽闖入了孩子的成長空間,并承擔了本該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因磨蹭造成的后果。
或許孩子上學沒有遲到、作業(yè)按時完成、時間安排緊湊,但這一切都是在媽媽的保護罩下進行的,不是他自己自覺自愿努力的結(jié)果。
長期下去孩子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雖然做事慢會被媽媽罵,但只要我裝聽不到,媽媽什么都會替我做的!
長此以往,當媽的只會越來越累,孩子也喪失了自己鍛煉的機會,做事能力變?nèi)?,也會變得更加拖拉、懶惰,依賴性強,慢慢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誰打亂了誰的節(jié)奏?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都會有以下的癥狀: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這兩種傾向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
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
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請尊重愛以上原因磨蹭的孩子
經(jīng)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孩子們要么會厭倦了父母的嘮叨和催促,同樣也厭煩了生活和自己本身;要么他們會用力反抗,甚至拿故意磨蹭去對抗父母。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而今,爸媽們越急功近利,孩子們疲于應對,這無形中加劇了雙方內(nèi)心的焦慮。
最后,面對老油條型磨蹭的孩子,家長們應該怎樣做呢?
1、家長首先要幫孩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制定互相監(jiān)督計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他不知道時間對他來講意味著什么,因此,培養(yǎng)時間意識對磨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
首先,幫孩子認識磨蹭給他自己和父母都帶來不好的后果,讓他接受意見并表示愿意改正。
接著,與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個互相監(jiān)督的計劃,讓他監(jiān)督自己有沒有磨蹭現(xiàn)象(父母一方參與,一方當),裁判記錄結(jié)果并及時報告。雙方一起制訂生活日程表,記錄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飯等所用的時間,一段時間后看有沒有進步(為了維護他的積極性,父母常讓孩子贏),孩子為自己的進步而高興,就會主動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時間觀念也加強了。
2、對拖拉磨蹭的孩子要停止催促,堅持表揚;多一些鼓勵獎賞
如果父母能經(jīng)常對孩子說:
“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
“你現(xiàn)在比過去有進步了”
“你看你做的多快”
“真好,現(xiàn)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
......
孩子便會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這些真誠的鼓勵是能夠打動孩子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另外,當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或者當他達到了大人的要求時,父母還可以適當?shù)亟o予一些物質(zhì)獎勵,比如給孩子加一個小紅星,帶孩子外出游玩等等。用鼓勵和獎賞來“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讓孩子覺得“快得值”,節(jié)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感覺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
比如做作業(yè)磨蹭的問題,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在孩子完成了學習任務之后,經(jīng)常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任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完了,家長的一大堆作業(yè)還在那里等著,孩子心里很不情愿。
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shù),孩子自己有一筆帳:我做的越快任務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點,起碼可以省點力氣。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對孩子層層加碼,要把孩子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在孩子較快完成了任務之后,就要給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權(quán)力,孩子可以用省下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4、增加計時性活動,增加緊迫感
缺乏適度的緊張感是許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點緊張的氣氛,讓孩子的神經(jīng)繃緊一些,使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一些。
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給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飯和做作業(yè)等增加些計時性活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然后要求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給予一定的獎勵,做得不好就給予一定的懲罰。
5、為孩子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huán)境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在做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把寫字臺上與學習無關(guān)的東西都收起來。盡量給孩子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學習,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如果你在看電視,請將音量調(diào)小一些;家里有客人或父母在一起交談,聲音盡量小一些,或者在一個隔音比較好的房間里,不要讓孩子受到聲音干擾。
6、一分鐘專項訓練,讓孩子感受一分鐘可以做多少事
●訓練孩子專心做題。每天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年級不同,難度不同)。規(guī)定一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目。讓孩子感受到一分鐘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yè)的時候,有時候幾分鐘也沒寫一個字,寫不出一個小題。
●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shù)纳?,看孩子在一分鐘?nèi)最多能寫出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并進行對比。
●一分鐘寫數(shù)字訓練。每天讓孩子練習一分鐘寫“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鐘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隨著寫的組數(shù)越來越多,孩子的書寫速度變快,更能感到一分鐘能做這么多事。
●一分鐘記單詞,并把每次的記憶效果記錄下來,形成對比,用成就感促其進步。
育兒知識:請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p>
當你對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嗎?
“這是我的玩具,不給你玩!”
當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知道應該怎么對待嗎?”
“我的,你的,我們的……”當寶寶開始使用這些關(guān)系代詞時,說明他的物權(quán)意識正在發(fā)展中。
有一首美國兒歌《幼兒所有權(quán)法則》特別有趣:
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
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自動變成我的;
如果東西損壞了,那就是你的。
這首兒歌反映的正是寶寶們有趣的物權(quán)觀念。
培養(yǎng)孩子的“物權(quán)”觀念,能夠讓孩子學會區(qū)分自己與他人的界限,逐漸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尊重別人的物品,對孩子順利步入社會,在交往中受到歡迎有著積極的意義。
那么,每個年齡段的寶寶的物權(quán)意識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0到1歲:我的東西誰都可以玩
順順8個月了,一天阿姨帶著哥哥來家里玩,哥哥看到順順的足球,非常紳士地問:“我可以玩你的足球嗎?”媽媽連忙回答:“玩吧玩吧,順順還不知道護東西呢!”看哥哥把足球踢上踢下,順順也高興地手舞足蹈。
寶貝這個階段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身體,努力弄明白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動作是自己的,至于身體之外的東西,我暫時還顧不上,所以孩子的東西誰都可以玩。盡管如此,孩子還是喜歡有同伴的環(huán)境,看到別人玩,他也會高興地大笑,他會明白“原來這個可以這樣玩”。
1到2歲: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小區(qū)里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1歲多的潤潤看到大哥哥玩的玩具車,拿著就走,嘴里還喊著:“潤潤玩,潤潤玩!”大哥哥連忙跑過來說:“這是我的!”拿走了玩具車,潤潤委屈地大哭起來,又試圖去拿,被奶奶抱開了。
這個年齡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也能區(qū)分出自己和別人的關(guān)系,但是還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的界限,在孩子的心里,只要喜歡的東西,就可以伸手拿。所以父母要多告訴孩子“這是哥哥的,不是潤潤的”。慢慢地,孩子就會建立起“你的”“我的”的界限。
有時候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東西,內(nèi)心會有些失望,甚至哭鬧,其實孩子失望的過程也是感受“你”“我”的界限的過程。父母只需要安撫孩子,讓他接受這種小小的失望。
另外,要讓孩子明白“借用”的概念,懂得尊重別人的物品,去別人家里做客或者要玩別人東西前要先詢問,經(jīng)過別人的允許才可以玩,而且玩完了要記得歸還并且致謝。
2到3歲:我的東西你不能碰
迪迪和媽媽都熱情好客,經(jīng)常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來玩,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小朋友來了,不管玩什么玩具,迪迪都會第一時間把玩具拿走,并大聲說:“這是我的!”去小區(qū)廣場玩也是,什么玩具都看得緊緊的,不肯分享。爸爸媽媽擔心孩子這樣交不到朋友,很著急,告訴迪迪不可以如此“自私”。但迪迪仍然我行我素。
2歲以后,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因此想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開始進入了“物權(quán)敏感期”,對于孩子的這個特殊時期,想給父母以下幾點建議:
●“物權(quán)期”是所有孩子都要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可能有些孩子表現(xiàn)強烈些,而有些孩子表現(xiàn)溫和些。父母對孩子的這一表現(xiàn)要采取尊重并接納的態(tài)度,要知道,這是讓孩子明白自己與自己的物品之間的關(guān)系的最好機會。告訴孩子,他的衣服、玩具、圖書等都屬于孩子自己,自己要管理它們,并有權(quán)決定是否分享。只有孩子擁有了物權(quán)安全感,才能獲得良好的自尊,也才能更好地分享,避免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簽。
●可以鼓勵和倡導孩子分享,也可以為孩子做出分享的榜樣,讓孩子感覺到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絕對不能強迫孩子,也不能給孩子提條件或者增加任何壓力,更不要為了成人之間的面子而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的東西贈予別人。決定是否分享是孩子的權(quán)利。
●有一些成人喜歡逗孩子,經(jīng)常拿走孩子最心愛的玩具,看孩子大哭的反應,覺得“好玩”,這其實會嚴重損害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顧及成人之間的面子,要堅決加以制止。
●給孩子一個專門的柜子或者抽屜,讓他存放自己心愛的物品,如果遇到小朋友來做客,可以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允許孩子把自己最心愛的玩具收起來。
●如果孩子愿意分享食物或者玩具,成人不要拒絕,要欣然接受并稍微夸張地告訴孩子,非常喜歡,或者很享受孩子的分享。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教育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家長們關(guān)心的是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再就是孩子的智力.興趣,而孩子們的不良的行為習慣家長們認為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化的。錯了,家長們大錯特錯了,幼兒時期的孩子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終生。
今年我擔任小班的教學工作,我發(fā)現(xiàn)一個叫鳳杰的女孩特別膽小.特別害羞,當時來幼兒園的時候沒怎么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孩子剛剛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當鳳杰的媽媽走時,鳳杰很恐懼的眼神以及雙手拽住媽媽的衣服不放,我好說歹說把他勸到座位上,在以后的一.二周里,我發(fā)現(xiàn)鳳杰還是這個樣子
,一點變化也沒有,總是低著頭走路,也不和小朋友們交談。我擔心孩子長時間這樣下去會妨礙她的的成長的。于是,我和鳳杰的媽媽商量制訂了一些辦法。
一.家庭教育
1.在家中為鳳杰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
我告訴鳳姐的媽媽讓她多給孩子愛,多給她鼓勵,家長要言傳身教,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心情愉快,才會有一個好的心理狀態(tài)。
在家中教育孩子時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強制性的讓孩子干什么,這樣會搞得孩子疲憊不堪,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及時給予孩子以鼓勵。由此看來要學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二.培養(yǎng)孩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我告訴鳳杰的媽媽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平時我們要慢慢地培養(yǎng)孩子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多帶孩子到外面去玩,教孩子一些禮貌用語,慢慢地孩子就會感受到與伙伴們交往的快樂的。
朋友的小孩長的很漂亮,人也很乖巧,嘴巴也特別甜,比較惹人喜歡。但是有時候脾氣確實是很倔,有時候也會是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到手的那種??赡苁羌彝ソ逃脑虬?,反正是如果她想要什么東西,她要是得不到就會拼命的哭,一直到她滿意為止。不過以前跟我們一起的時候我們都會跟她講道理,然后她也會慢慢的改變。孩子嘛,畢竟還是小。只要好好教育了還是會比較聽話的。
我知道朋友的性子,其實她自己一點耐心都沒有,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小孩怎么就那么乖巧呢?別人家的孩子認識了多少字,而且又多聽話,多懂事。她家的小孩總是不如別人家的小孩。每次都問我,你家**怎么那么厲害啊。這么小就怎么怎么樣之類的。我跟她說,你家孩子一樣那么好,你要多看看你家孩子的優(yōu)點啊,你看她人那么漂亮,而且嘴巴特別的甜,你看這些人見到你家孩子誰不喜歡?。磕阕约阂稽c耐心都沒有,孩子怎么可能會有那么好的脾氣呢,每次都不好好跟她說,你怎么對她她就怎么對你,其實她就是你的鏡子。而且,你不要總是打她,你打她只會讓她更叛逆,你覺得你家孩子在你打完以后就好好做事了嗎?從此就聽話了嗎????也許她這幾分鐘是聽了,可是再過幾分鐘呢?還聽嗎?你現(xiàn)在本來就是全職帶孩子,你要是覺得她做事拖拉,就給她定個時間表,哪怕你就放下手中的一切都不做,先陪著她把事情做完了你再來做你的事情,比如她放學回來后,你先看她有沒有作業(yè),如果有作業(yè),你就先陪她寫,寫完了再來做飯或者做別的,盯著她,這樣時間久了就成了一種習慣,她自己就會遵守了。朋友說:我哪有那耐心去陪她寫啊,她寫個作業(yè)要兩三個小時,我沒耐心。我說你自己都沒有耐心了,你怎么讓她有耐心呢?你總想著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完,總盼著她做事利落,孩子本來就是喜歡玩,沒人監(jiān)督了自然就懶散了,別說小孩了,就是大人不也這樣。
聽了我的話,朋友說:也是啊,看來我還是要對她好點,現(xiàn)在小就這樣,等到大了就麻煩了。我說:是啊,現(xiàn)在她還小,還有機會改正,再大一點就定性了,你最好堅持,每次說了你以后你能堅持幾天,過幾天又開始不耐煩了。所以你自己也要做好,只有你做好了,孩子才會做的好。
家長贏得孩子尊重的方法
尊重是人類的一種內(nèi)在渴望,人們希望被重視和尊敬他人,通常, 當我們覺得自尊受到威脅時,我們會捍衛(wèi)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尊重的概念和普遍性都引起了哲學家和道德傳教士的注意,許多生物倫理學概念被喚起。
即使在家里,我們也渴望被家庭成員欣賞和尊敬,這對親子關(guān)系尤其重要。每一位父母都努力獲取孩子的愛和尊重。然而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方法有什么不對。對于這類父母,我們在下面列出了如何贏得孩子尊重的方法。
1.要贏得尊重,你應該學會給予別人尊重
在親子關(guān)系中也是如此。如果你對你的孩子不尊重,并且總是評判,它將影響你們的關(guān)系。愛你的孩子,但同時設置明確的界限,并且讓他們明白怎樣劃清界限。
2.嘗試做孩子的榜樣
通常孩子覺得家里維護紀律的規(guī)則設置是只針對于他們來說的,成年人可以自由打破這些規(guī)則。試圖證明他們是錯誤的,父母也會遵循相同的規(guī)則,如果你有了孩子的話。
3.讓孩子了解責任
在年幼階段, 如果不了解后果或結(jié)果,孩子往往會犯錯誤。他們的想法總是好奇一些復雜的問題像毒品,性等等。他們無法決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這個混亂的年紀里,他們可能經(jīng)常會走向歧途。作為一名家長,讓他們了解和他們的行為需要承擔責任是你應該做的。教導和建議孩子是每個父母應該履行的責任,這樣你一定會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
4.試圖了解孩子,但給他們一些私人空間
太多的制約將會限制孩子的獨立性,同時你會失去他們眼中的尊重。記住,尊敬和恐懼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5.如果你犯了錯,毫不猶豫地向孩子道歉
事實上,向你的孩子顯示你愿意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并做出改正,這種方式,將會啟發(fā)他們做同樣的事情。
孩子之所以能發(fā)展到“感覺沒救了”,教育專家們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這些人也不是神仙,有什么靈丹妙藥。有的教育專家甚至坦言,“特煩這種家長,把孩子弄成這樣了才想起請教專家,就像一盤沒炒好的菜,他想起廚師了,讓廚師改一下,廚師不把鼻子氣歪了才怪!”
教育專家們給家長的一些建議:
1.恢復雙方的信任度,家長要放下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見,在孩子有興趣的事情上下點工夫,把孩子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慢慢地向?qū)W習導入,這可是長期的過程,家長要有耐性。
2.請一個家庭指導師幫助孩子,不要光請家教,現(xiàn)在是要解決思想問題。
3.對孩子要“愛”而不“溺”。望子成龍是每位家長的心愿,但是,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為了學習,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一切由家長全權(quán)代勞,甚至孩子有求必應,過分溺愛孩子,使孩子養(yǎng)成唯我獨尊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不利,更不用說讓孩子適應社會了。
4.父母對孩子的管理還要“剛”中有“柔”、目標一致。家長教育孩子要切忌一個管、一個護;一個嚴、一個寬,那樣會被孩子鉆空子,使家長失去威信,以致無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能力。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雙方要意見一致,配合默契,有不同看法可過后再說,這是培養(yǎng)孩子自立能力的堅強后盾。比如:雙方工作比較忙顧不上孩子,讓孩子自己在家做作業(yè)、看電視等,當媽媽的不忍心,并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因而,孩子變得膽小,不敢一人獨處,嚴重影響孩子的自立能力發(fā)展。
理想教育的核心是能給予每個孩子充分發(fā)揚自己個性的機會。實現(xiàn)這種理想教育的前提,就是父母應以民主的心態(tài)尊重孩子的個性。這不僅表現(xiàn)在對孩子的學習興趣、生活愛好、交友等方面的尊重。家人的教育意見一致,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使他有一個固定的行為準則,而不是不知聽誰的,無所適從。
一個孩子的學習,如果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那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學習上得不到父母應有關(guān)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憐。
六歲半的小春就是這樣一個在學習上得不到父母關(guān)心的孩子,母親說:“我們很忙,哪有時間管他?。 边@話很冷漠,很刺耳,讓人很難相信出自一個母親之口。瘦弱的男孩小春,上課不是很專心聽講的小春,回家無人輔導學習的小春,學習上已有些落后的小春,那天家長會上低頭默默坐著的小春,孤單得像一只被遺棄的小鳥。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小男孩,是緣于他的爺爺。那天是開學前的幼小銜接報名,一個老人走進教室就大聲抱怨,他抱怨天氣太熱,路途太遠;他抱怨學校撤并,沒有校車接送;他抱怨不是正式報名,還要上四個半天;他抱怨……好在那天我心情特好,一直微笑地聽著,不跟老大爺一般見識,只告訴他這幾天可以不來。然后我就注意到了他身邊一直沉默的小男孩,我甚至有點替孩子感到尷尬。還想:以后這個孩子分到哪個班,攤上這樣的家長還真有的受!
結(jié)果,小春同學來到了我的班里,每天布置的拼讀作業(yè),家長幾乎不簽名,小春的過關(guān)情況也很不能讓人滿意,因為他是班中兩個坐車的學生之一,平時根本碰不到家長,打電話過去,得到的就是開頭那句話。
周五開家長會,發(fā)了通知和兩遍校訊通,囑咐孩子們一定要讓父母中的一位來,開始家長們都在大會議室里集中聽講座,然后到后操場觀摩新隊員入隊儀式,儀式結(jié)束,家長們一個個站到了孩子的身邊,牽起孩子的小手回教室,那和畫面真的很感動人。也在此時我才發(fā)現(xiàn)小春家長沒來,他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走著,我連忙拉過他跟媛媛小朋友一起走,因為媛媛爸爸此時在操場上給學生上課。然后回到教室,其他小朋友坐到了家長的懷里,沒有家長到來的小春只好孤孤單單地獨自坐在座位上。
后來我給小春媽媽打了電話,她說自己忘了今天開家長會,我告訴她今天的活動安排以及孩子的孤單,希望她向自己的孩子解釋一下,她母親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還是那句話:“我們都忙,哪有時間管他?。俊边@真讓我替她的孩子感到難過。
養(yǎng)育養(yǎng)育,在物質(zhì)條件相對富足的今天——父母責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僅僅只是撫養(yǎng)。像小春父母這樣的家長,真希望你們好好幫助孩子。
家園共育《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
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家孩子真是太磨蹭了!我們越著急,孩子越不慌不忙的。親子沖突一觸即發(fā)。當媽的天天處于崩潰的邊緣。非常能理解各位媽媽的心情,但在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之前,要先請媽媽們檢視一下自己...
育兒知識:請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當你對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嗎? “這是我的玩具,不給你玩!” 當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知道應該怎么對待嗎?” “我...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教育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家長們關(guān)心的是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再就是孩子的智力.興趣,而孩子們的不良的行為習慣家長們認為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化的。錯了,家長們大錯特錯了,幼兒時期的孩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