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崔玉濤:兒童健康的國際新觀念”,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崔玉濤大夫:中美合資和睦家醫(yī)院新生兒科主任、北京市計劃生育委員會專家組成員、《父母必讀》崔大夫診室專欄作者
崔玉濤: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父母必讀》邀請我來參加這樣一個演講,今天完成的是命題作文”兒童健康的國際新觀念“,我們首先分享一下最近的一些研究報告。左邊是從1950年到2000年一個常見的傳染病的一個研究,通過這個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麻疹、風濕熱、甲型肝炎我們公認的傳染病五十年來發(fā)病率明顯下降,但是非常遺憾在同樣五十年間,多形性結節(jié)病、糖尿病等發(fā)病率是明顯上升的。我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免疫的病和我們感染疾病原來都是跟免疫相關的,在免疫相關性疾病中我們找到這樣一個根本。由這個圖上可以看出一個原始的Th1也可以引起我們過敏的TH2,剛才我們講的一個趨勢就是這一個原因造成的。因為這邊傳染疾病的免疫下降,從而導致后面的上升。我們要對引起免疫的變化去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剛出生的新生兒免疫本身就是不平衡的。
對于你保護機制相對少,可能引起過敏和結節(jié)病的影響,那么在母乳喂養(yǎng)過程中,我們最近研究新的進展中,我們受到一個特別大的打擊,這個沉重打擊是什么?大量、頻繁的抗生素以及消毒劑的家庭使用,這樣更我們帶來問題是很多的專家都在研究,我們怎么樣回歸自然,再也不是我們過去的多生病,生病以后造成很多人死亡,而造成這種趨勢中提示我們什么?我們研究中發(fā)現(xiàn),為什么我們造成這種趨勢?除了大量的抗生素和消毒劑的家庭使用,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趨勢導致一個腸道菌群的增多。我們人體的微生態(tài)綠色環(huán)境誰再去考慮,誰再去保護,甚至誰在去破壞。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新概念中,使大家坐下來靜下來去想,我們怎么研究?我們通過對母乳研究中發(fā)現(xiàn),原來腸道的正常菌群是媽媽在生孩子之前的二三十年間,通過寄存在乳管的細菌導致孩子出生后,可能發(fā)生的正常的這些種子的菌群輸送給孩子,這樣一個,我們過去非常熟悉的母乳喂養(yǎng)過程,給孩子,給人的一生帶來的好處。
所以下面我通過這個給大家講解,這張圖是我們人體正常的成人腸道菌群。這個線的左邊是對人體有害一些細菌,線的右邊是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大家可以看到對人有害細菌的種類多,但是數(shù)量少,對人有益細菌種類非常少,但是數(shù)量多。為什么一個正常的成人在腸道中會有這么多細菌存在,而且還會劃分出數(shù)量的多少,這是自然形成的,因為我們人每天在吃東西的時候,我們食物上是不是有細菌,我們吃飯的時候是不是有少量細菌吃到我們胃腸道內,同時空氣中也是有氧氣的,這樣造成在自然環(huán)境中依賴于氧氣細菌和不依賴于氧氣的細菌共同存在,使腸道中盡可能的接近一個無氧的環(huán)境,而這個無氧的環(huán)境會使我們人體有益的細菌大量的增殖,這個過程中帶來什么啟示?如果每天我們吃飯之前用消毒的紙巾擦的碗筷,我們會不會在正常的進食中有少量的殺菌劑或者消毒劑吃到肚子里面,我們受到腸道菌群的不正常。這些問題都跟腸道的菌群有關,我們正常一個人出生后,腸道菌群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最初一點是來自于母乳喂養(yǎng)。我們對腸道菌群一生研究中,在人不同的年齡階段,主要的細菌的種類是發(fā)生變化的,而這個發(fā)生變化中我們感覺到我們的營養(yǎng),我們整個喂養(yǎng)過程發(fā)生直接的關系。
喂養(yǎng)的途徑和營養(yǎng)位置對孩子先天性的免疫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且先天性免疫中,我們已經研究清楚的證實,在媽媽乳腺內產生乳汁的小體周圍我們會看到細菌,這個細菌是媽媽在生孩子之前為孩子孕好的。這個種怎么給孩子?要通過母乳喂養(yǎng)過程才能給到孩子,絕對不是我們現(xiàn)在大家做的,提倡給孩子吃益生菌,好像覺得益生菌是主要的種子,是媽媽乳腺小體乳管內為孩子準備的幾十年的孩子,但是我們很多家長輕易的放棄。
在喂奶前把乳房擦的非常干凈,還要擠出幾滴乳汁以后再喂,因為剛開始是比較臟的。很多的時候我們把自然的放棄,自然的生理過程放棄,所以我們現(xiàn)在到處呼吁,母乳喂養(yǎng)不是一個無菌喂養(yǎng)過程,是一個有菌喂養(yǎng)過程,我們現(xiàn)在喂配方奶當中有沒有細菌?很多媽媽知道怎么樣給孩子準備配方奶,奶瓶是非常干凈的,這種無菌的喂養(yǎng)過程給孩子造成腸道細菌不能維持好,造成免疫力下降。
我們提到母乳喂養(yǎng)好的時候,可以調節(jié)嬰兒的免疫功能,促進腸道的成熟,可以讓孩子以后可以接受更多更豐富的食物。
我們發(fā)現(xiàn)最近的輔助食品天價植樹種,應該是在孩子滿四到六月期間,但是在母乳喂養(yǎng)期間添加,母乳喂養(yǎng)期可以增加孩子對輔食的耐受能力,這樣我們發(fā)現(xiàn)母乳喂養(yǎng)好處跟我們傳統(tǒng)宣傳不大一樣,我本人畢業(yè)于兒科系,上學的時候母乳喂養(yǎng)是一個很重要話題,第一個直接喂養(yǎng),不需要加溫,不需要消毒,不需要消毒當時傳達什么概念?這是一個非常干凈的營養(yǎng)液體,其實這個干凈體現(xiàn)是沒有細菌的,現(xiàn)在這個觀念是不對的,母乳喂養(yǎng)是一個有菌的喂養(yǎng)過程。這樣我們就會出現(xiàn),我這個圖上列了這么多,我們不愿意得,但是我們現(xiàn)在聽的越來越多的免疫系統(tǒng)疾病,這些疾病看起來似乎已經不再感染性疾病,很多家長跟我聊,我孩子發(fā)燒是不是馬上就要退燒,否則會不會燒成腦膜炎,心肌炎,會不會燒傻,可是誰也不知道發(fā)燒本身就是人體在動用人體免疫系統(tǒng)最好的一個機會,因為免疫系統(tǒng)動用不好出現(xiàn)異常的發(fā)展,在這個表上提了這么多的病的時候,大家都感覺非常棘手,但是現(xiàn)在這些疾病越來越多,我們孩子這兩個常見的,一個是過敏性疾病,一個是肥胖。這兩個病都跟腸道細菌發(fā)育不健康,或者發(fā)育異常有直接的關系。
為什么我們孩子在大量運動以后看著會瘦一些,但很快就會反彈,為什么很多過敏性的濕疹,也不是皮膚藥可以改變濕疹的狀況,我們就要解決腸道細菌異常最主要的辦法,如果我們這樣講,大家特別容易接受,一個益生菌的介入,給孩子吃一些比較有益的細菌,這個大家可以接受,再一個益生菌的時候是不是非常安全,應該有效,還要有一個持久穩(wěn)定才對,所以益生菌定義怎么來?大家想想我們給孩子進行母乳喂養(yǎng),安全不安全?有效沒有效,持久不持久,我們看到現(xiàn)在對于益生菌定義完全是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文字的一個拷貝。這些標準不是來自于實驗室,來自于我們對母乳喂養(yǎng)研究,我們現(xiàn)在新觀念不要去追很多特別的疾病的治療,很多專家研究,但是我們公眾媒體,我們大眾一些教育,我們想做一些公眾的醫(yī)學宣傳中,應該從常見問題中,母乳喂養(yǎng)是我們現(xiàn)在追求的一個”金標準“。所以我們知道現(xiàn)在世界上對益生菌的基本要求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完全是一個母乳喂養(yǎng)過程的一個文字的總結和描述。這樣我們說解決異常腸道細菌的辦法,大力推動母乳喂養(yǎng)。我們很多調查發(fā)現(xiàn),媽媽自認為是一個純母乳喂養(yǎng)的媽媽,但是在孩子生后頭幾天都加過配方奶,特別是第一口奶吃的是配方奶。
所以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導致我們的孩子在生長發(fā)育過出現(xiàn)了很多隱患的問題,就是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問題。我們媽媽在生完孩子以后,當孩子吸媽媽乳頭時候,是先吃進去細菌,還是先吃進去乳汁呢?我們本意來說,我們人進食是先細菌還是先吃食物?因為我們太多的家長恨細菌,恐怕細菌粘上孩子,但是不知道我們生理喂養(yǎng)過程,就是先給孩子喂細菌再喂乳汁,這樣一個思路是不是可以給大家提醒什么?我們是否可以把細菌認為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跟它要共存,朋友之間發(fā)生一些沖突,感染性疾病的時候,我們要很客觀的,很積極的解決這個問題,并不能因此把自己的朋友當成敵人,這可能也是一個哲學的思想。細菌在我們人體有共存的時候,跟我們出現(xiàn)一些問題的時候,是否就應該是敵人?既然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以后,我們是不是該把消毒劑搬到家里呢?我們的孩子一出生是不是頻繁的都要在無菌環(huán)境中生存,這樣給我們孩子造成問題非常嚴重。
如果真的不能進行母乳喂養(yǎng),或者我們孩子已經出現(xiàn)了一些免疫性有問題的時候,今年我們治療中心原則是什么?給他服用益生菌,因為益生菌可以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在腸道中作用過程達到什么效果?一個清除有害細菌,最后使人體免疫系統(tǒng)能夠成熟,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會感覺到真正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時候,根本上解決還要從哪解決?從腸道、健康這個角度解決。因為人是一個整體,現(xiàn)在我們對待我們認識中,要知道,改善人體整個的狀況,會使我們的孩子不光是說精神狀況好,進食好,所謂的生活規(guī)律,可以預防和協(xié)助治療一些我們過去認為非常棘手的一些疾病。
這樣我們對于炎癥和感染態(tài)度,我們知道治療這種炎癥感染的同時,是否確定為細菌感染??股刂会槍毦蛞恍┨厥馕⑸锔腥?,抗生素絕對不能殺滅病毒,目前全世界沒有殺滅病毒的特別有效藥物。避免濫用抗生素,減少,避免腸道細菌的異常,必須要使用抗生素時一定遵醫(yī)囑完成療程。這是特別重要的。既不能亂用,也不能夠根據(jù)情況短用,長用都不行。這樣以來我們應該減少家庭內消毒劑的使用,特別是要避免慢性消毒劑的食入。如果在健康真的受到一些損傷的時候,我們適當使用安全有效的益生菌制劑,為了提高我們免疫能力,我們要推廣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的進展,種類的增加,7價肺炎雙球菌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還有一個人乳頭狀病毒疫苗,還有一些注射型脊髓灰質炎疫苗,還有一個是增加聯(lián)合疫苗的種類。減少孩子打針的痛苦,我們現(xiàn)在知道帶孩子到醫(yī)院預防接種是孩子一個心理上的不良自然,我們現(xiàn)在聯(lián)合疫苗開發(fā)大大減少他打針的次數(shù),這樣使孩子心理因為打針引起的痛苦明顯減少。
兒童健康的保證,需要我們全社會宣傳自然分娩,宣傳母乳喂養(yǎng),而且母乳喂養(yǎng)堅持最短六個月,最好是一年,還要適當?shù)臅r間,循序漸進的添加輔食,盡可能的減少抗生素的應用,必要的時候適當?shù)囊嫔氖褂谩?/p>
今天發(fā)言不是為了預防腸道疾病而說,而是預防全身的疾病,免疫性疾病增多的前提是因為腸道不健康,這又是因為我們母乳喂養(yǎng)做的不到位,還有我們環(huán)境中消毒劑的使用,以及我們大量頻繁的抗生素的應用。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送保險:隨著保險業(yè)的發(fā)展,送保險也成了屢見不鮮的事。但購買保險是長期行為,一般需交保費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因此最好是直系親屬來送(如寶寶的爺爺、奶奶),而且在上保險前征求寶寶父母的意見及今后保費誰來付的問題,免得日后麻煩。
優(yōu)點:時尚而又大方的表達您對寶寶的關愛心意。有很大的意義,給寶寶的成長提供長久的保證。
缺點:買份什么樣的保險其實比較難確定,而且賣保險的說法也不太好聽。什么寶寶摔殘廢了,出事故。。好象買保險就是為了寶寶以后出事情,這些交通、意外、教育。。保險類別太多了,難以區(qū)分和選擇。而且還要選一個好的業(yè)務員,現(xiàn)在必竟保險在中國還不是一個太正規(guī)的行業(yè),有些業(yè)務員干了幾天,做了一兩單,覺得做不下去就不做了,如果你買了這樣人的保險,以后會很麻煩的。
點評:為寶寶購買保險,其實是非常明智的,但現(xiàn)在大家在為孩子投保往往有一個誤區(qū),就是只顧為孩子買,忽略了對自己的保障。其實孩子真正的保護傘是大人,所以在推薦保險計劃前,大人應該明白自己是否已經有充分的保障。如果大人沒有保障,將來萬一發(fā)生風險,孩子也會因無力承擔保險費用而導致保險的失效。然后仔細規(guī)劃孩子的保險。當然送一份保險也是很好的,現(xiàn)在很多保險公司都有很多適合寶寶的險種,您咨詢一下就好了。
送祝福:對以前來說,許許多多的長輩都會到廟里祁平安符給寶寶戴著,祝寶寶一身平安,健康長成。但現(xiàn)在大家都有了新的觀念,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給寶寶祝福成為了一種潮流,在網(wǎng)上記錄下寶寶的長成日志,申請寶寶主頁啦。發(fā)送精美祝福彩信,定制個性紀念品,剛剛升級的爸爸媽媽一會既感動又覺得有創(chuàng)意!
優(yōu)點:只要有網(wǎng)絡、有手機的場合,都有機會留下您的關愛祝福,可以和其它任何禮物組合進行組合相送。而且意義重大,寶寶一輩子都會記得您的關愛的:)
缺點:網(wǎng)絡上的東西,不像實物禮物那般顯眼,而且祝福也不會那樣見效。
點評:這種的禮物不僅不會被消耗,而且祝福會像財富一樣隨時間的流逝而不斷的累積給寶寶,祝福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事,可是和其它禮物相組合就十分完美了。意義長遠不說,這種東西肯定是一個祝福主流的,所以在選擇其它禮物的同時值得一起考慮。
從這個角度來看,嬰兒出生的頭兩年是極為關鍵的時刻,因為這段時期是嬰兒建立心智功能,影響日后成人行為模式的時期。
光是嬰兒出生的頭一年,嬰兒的腦部就從400公克驚人地長到將近1000公克。雖然腦部的發(fā)育,一方面是由基因所控制,但是真正影響到腦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則有賴于情感的互動,這就和父母有關了。
“人類的大腦皮質在出生之后,在先天決定的DNA之外大約增加了70%,這部份的增加直接受到嬰兒早期的環(huán)境與社交經驗的影響,”美國加州大學醫(yī)學院心理與生物行為博士舒爾的報告指出。
根據(jù)這個理論,如果父母無法在嬰兒出生的頭兩年內提供豐富的成長環(huán)境,可能會導致嬰兒終生的情感能力問題。這里所指的環(huán)境,是指可以讓孩子在開放的情境中學習、發(fā)展智力,并且體驗感情與愉快經驗的環(huán)境。
這些都是建立健全情感的基石。
以下是新舊兩種育兒觀念的比較,以及在知道這些新的育嬰觀念之后,可以采取的具體行動:
新觀念一:感覺勝于思考
你與嬰兒之間的感情品質,有助激發(fā)嬰兒的腦部發(fā)展,健全的感情能力與智力。
舊想法:
在過去,有許多專家把教養(yǎng)嬰兒的重點放在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上。因而產生了一些促進嬰兒腦部發(fā)育的課程。許多中產階級的父母認為,既然一點點刺激就可以對嬰兒腦部發(fā)展有幫助,干脆愈多刺激愈好。逼得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要為他們準備好所有的競爭武器,希望培養(yǎng)天賦稟異的小天才。于是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還要處心積慮地使用教學資料或智高玩具。
傳統(tǒng)的育兒專家認為,父母藉由這些游戲可以給予孩子情感上的回饋,并訓練孩子的行為,這些有助于孩子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新想法:
讓孩子聒噪辨認文字、數(shù)字、顏色、形狀,會迫使孩子使用較低層次的思考過程,而不是發(fā)展學習能力。這就好象在馬戲團里訓練小馬玩把戲一樣:當小馬滾在地上數(shù)到3,它并不是真的會算術,只是在表演一項特技。這些特技不但無助于發(fā)展孩子的學習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塔夫茨大學兒童心理雪茄艾爾坎解釋,對孩子施壓以讓他吸收資訊,是對他傳達了一種訊息,那就是他必須透過表演來獲得父母的認同,而這可能傷害天生原有的好奇心。
新一代專家建議父母應該將焦點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
喬治華盛頓大學兒童心理學教授葛林斯本認為,“感情能力不只是未來發(fā)展親密關系與信賴的基石,也是智能與許多認知能力的基礎。在孩子不同的發(fā)展時期,感情能力都扮演主導的角色,學習與認知技巧則是跟隨其后。即使是數(shù)學能力,表面上看來是與個人無關,是絕對屬于認知技巧的領域,其實也是透過感情來學習。例如:‘很多’,對一個兩歲的孩子而言,指的是超乎他所預期的;很‘很少’,是只比他想要的還少?!?/p>
這實在是有道理的。想象你自己的學習經驗,當你對一件事情充滿熱情的時候,你的學習效率有多高?再比較一下,當你只是被要求去學一件事物的時候,你的學習效果是不是就差多了?
熱情是感情的燃料,發(fā)動認知能力的學習引擎。
所以,現(xiàn)在的問題變成,不是“要選擇哪些玩具或書籍讓我的孩子變得聰明一點?”而是“我該如何和孩子互動,以激發(fā)他對所處世界的熱情與好奇?”
父母可以怎么做?
當你在閱讀各類育兒專家的育兒指南時,心中記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發(fā)展”。就如葛林斯本所建議,要把這些育兒指南整合來看,并以孩子的感情發(fā)育為中心,這就好象要訓練一個優(yōu)秀的棒球隊,而教練就是“感情”。因為感情能力會告訴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動他的手臂、發(fā)出聲音、微笑或皺眉,看看整個心智團隊如何一起運作。
這不但讓你更清楚知道如何和孩子建立感情聯(lián)系,也可以讓你對孩子的其他問題,例如腿部肌肉發(fā)育的問題、聽力的問題,更敏銳。
新觀念二:兩個月大的嬰兒不只是會哭鬧的動物
嬰兒如何認識他所處的世界到現(xiàn)在還是一個謎,但新的理論正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的說法。
舊想法
直到現(xiàn)在,許多幼兒發(fā)展專家還認為,嬰兒從初生到兩個月還不具備社交、認知的能力,也沒有這些需求,他們認為初生兒只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動循環(huán),例如:睡與醒、白天與黑夜、吃飽了或餓了、哭鬧等等。這些專家甚至稱這段時期為正常的孤獨期。當然,嬰兒會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認為嬰兒只是針對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覺、觸覺而做出反應。
新想法
心理學家史登博士在《TheInterpersonalWorldoftheInfant》著作中,對傳統(tǒng)的幼兒發(fā)展理論提出挑戰(zhàn),他認為嬰兒一出生就是社交動物。在他的研究實驗中,新生兒持續(xù)展現(xiàn)出主動尋找刺激的行為,而且有所偏好。從一出生開始,嬰兒似乎就會對所處的世界有一些假想。他們的偏好顯示出他們的感情取向。
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感覺反應的協(xié)助,例如:搖搖他、拍拍他、安撫他或是對他說話、唱歌,父母無法建立孩子的勝利循環(huán)。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互動,可以刺激嬰兒腦部神經的連結,協(xié)助他接收外來的資訊。
父母可以怎么做?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兒童心理學教授葛林斯本建議,你可以記錄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環(huán)時鐘與互動方式。從寶寶一出生開始,你就要將他當作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然后你可以有技巧地帶領他認識這個世界,啟發(fā)他的想象力,減少他的挫折。這也是學習如何協(xié)助你的孩子規(guī)范他感情的時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撫的聲音或撫拍,幫助過度亢奮的嬰兒安靜下來。
新概念三:愛的環(huán)路從兩個月大開始建立
大約在嬰兒8周大的時候,一件奇跡似的事情發(fā)生了。小寶寶的視力開始進步了,第一次,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并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觸。這個初次的視覺經驗在社交與感情能力的發(fā)展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加州大學教授舒爾指出,“母親充滿感情的臉,對嬰兒是最強有力的刺激,而嬰兒對母親臉龐的強烈興趣,特別是她的眼睛,帶領他和母親陷入一段相互的凝望?!逼浣Y果是:嬰兒腦部的腦內啡(Endorphin)濃度上升,使他產生愉悅幸福的感覺。重點是,這樣的幸福感來自于親子的感情互動。
舊想法
母親將資訊與感情灌注給孩子,而嬰兒像個空的容器,被動地接受。
新想法
我們現(xiàn)在知道,寶寶的參與對于建立穩(wěn)固的依戀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對嬰兒的深情凝望,將受到孩子回報以愛的眼神,造成雙方腦內啡濃度的上升,如此完成了一個愛的循環(huán),有如一個愛的環(huán)路。
在這個母親與嬰兒愛的感情系統(tǒng)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母親與和孩子所發(fā)展出來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能力。
舒爾認為這種進入孩子內心世界,并且做出回應的能力,是母親的天性本能。例如,當你的寶寶安靜地躺在地板上,快樂地享受周遭環(huán)境的光線與聲音。當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尋求外來的刺激,于是你回應你的寶寶,發(fā)出好玩的聲音,逗他開心。當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時,孩子也同時回應你喜悅的笑容,你的臉部表情將戰(zhàn)線更為燦爛的笑容,不久,你也會發(fā)現(xiàn),孩子以同樣的愉悅神情回應你。
“這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情形,不只在于思想與行為的層面,還包括于生理層面,也就是母親與孩子的腦部與神經系統(tǒng)是連接在一起的,”舒爾指出,“在這個過程中,母親同時在教導與學習。隨著時時刻刻呼應感情的結果,母親與孩子感情的連結也愈來愈深。此外,當母親與孩子在玩耍的時候互動愈多,他就愈能幫助孩子在玩耍以外的時間安靜下來,直到下一回的玩耍開始?!?/p>
神經心理學家現(xiàn)在研究這種互動模式:參與玩?!潇o、休息→再開始另外一回合的玩耍,是非常有助于腦部與大腦皮質的發(fā)育。在玩耍的階段,孩子的腦部神經被刺激興奮,接著進入休息的階段,腦部得以有時間處理他所獲得的資訊與刺激。
在這種互動模式下,父母成為孩子的感情防護網(wǎng),讓他學習將興奮的情緒安定下來,幫助他日后有能力處理高漲的情緒,使孩子成為一個在感情上能夠包容、有彈性的人。
父母可以怎么做
當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情形發(fā)生時,你和孩子都會經驗到正面的感受。反之,則會經驗到負面的感受。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動所產生的大多是負面的感覺,你就應該檢討一下你的互動模式。
在這種情形下,父母應該互相幫助,找出是什么原因妨礙你們和孩子心靈相通。有些時候,這是下意識里受到童年記憶的影響。
但是所有的父母都會經驗無法與孩子心靈相通的時候,有些專家指出,這也不全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事實上,它也有其價值。這種心靈不通,然后試著修補、重建的過程,是在教導孩子學習包容、彈性與建立自信,讓他了解,外界對他的感情有所回應,而傷害是可以被修補的。
舒爾還建議,讓孩子來領導這個過程,跟著孩子自然表達他自己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另一個人,不論是他的爸爸或媽媽,可以知道他的感覺、他在做什么、甚至他在想什么。這些經驗可以傍黑組額葉前部區(qū)域的發(fā)育,此區(qū)負責“同情”,使得我們更具有人性。
新概念四:幫助孩子化解羞恥感
在嬰兒即將屆滿一歲之際,他們逐漸從爬行慢慢開始學走,此時,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方式也開始有了改變。舒爾指出,研究者觀察到,12個月大的幼兒從母親那邊獲得較多的正面回應,而18個月的孩子則獲得較多的教導與指引。
而研究發(fā)現(xiàn),母親平均每9分鐘就對他搖搖學步的孩子發(fā)出一次“不可以……”的警告,這可能是因為開始學爬、會走的嬰幼兒喜歡探索充滿危險性的東西。
一位母親,一日看到自己的女兒正拿著紫色的彩筆在墻上亂涂,“不可以!”她忍不住對女兒大吼。女兒看著母親,一臉驚恐,剎那間她了解她做錯了事。她低下頭去,一副快哭出來的樣子。母親嘮叨了一會兒,告訴女兒色筆只能畫在紙上,然后她抱著女兒想到她們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墻壁!”她女兒再度亮起雙眼,開心地跑去爬去拿海綿。
這樣的互動,幫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恥感。
舊想法
傳統(tǒng)的學者認為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護孩子安全并幫助他們社會化的副產品。但是傳統(tǒng)的研究者并不認為,羞恥感可以促進孩子的腦部發(fā)育,相反地,他們認為應該減少讓孩子感到羞愧的處境。
新想法
最新的育兒理論則認為,避免孩子產生羞恥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羞恥感也未必是絕對不好的。腦神經生物學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處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實上可以刺激右腦的發(fā)育,這部分主要掌管創(chuàng)意、情緒與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覺不要太久,而且能夠跟隨著一些復原與補救的經驗。
新一代的專家認為,讓孩子真正受傷害的,并不是羞恥感,而是父母無法幫助孩子從羞愧中復原過來。
父母可以怎么做
舒爾說:“在嬰兒成長的過程中,藉由一些小小的羞恥感來促進其社會化是很重要的。”尷尬(羞恥感的成份之一)大約在14個月大時出現(xiàn),當母親“不可以”的指令,跟隨著孩子低垂的頭與難過的表情開始產生。
孩子與興奮(開心地在墻上涂鴉),忽然間掉落很泄氣的情境(母親“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興奮的情緒(“好吧!讓我們一起刷洗墻壁吧?!保?/p>
在這一個快速的過程中,腦部許多部分開始活動,并且產生許多連結,使得這整個腦部系統(tǒng)獲得更緊密的鍛煉。其結果可以促進認知部位(前額腦區(qū)底部,orbitofrontalcortex)與感情部位(邊緣系統(tǒng),limbicsystem)的發(fā)展,并且促進這兩個系統(tǒng)的連結,讓孩子在感情與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發(fā)展。
很重要的一點必須記得,要趕快讓孩子從羞恥感中復原過來。長久的羞恥感會讓孩子自我封閉、易怒甚至產生暴力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尷尬的感覺一直持續(xù)下去,你會不會想要逃開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為?
跳繩,是一種很方便的運動方式。它對于兒童潛能開發(fā)上有非常好的作用。
跳繩能促進兒童健康發(fā)育。跳繩是一種全身性活動,能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huán),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又能使心情興奮起來。
跳繩能確定兒童數(shù)學觀念。不少兒童會數(shù)數(shù),但往往是背書式或機械式的,他們并不明白數(shù)的真正含義。而跳繩活動能使他們把抽象的數(shù)與實際事物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兒童能初步理解數(shù)的實際含義和形成數(shù)的概念。跳繩能提高兒童記憶能力由于在跳繩過程中不斷數(shù)數(shù)和跳繩次數(shù)所建立的“對應關系”,從而使抽象枯燥的數(shù)字變成了具體形象的事物。這樣,使兒童的大腦皮層產生興奮并提高兒童的興趣,因而將抽象記憶轉變?yōu)樾蜗笥洃洝?/p>
跳繩能促進兒童心靈手巧。人的機體在運動時會把信息反饋給大腦,從而刺激大腦的積極思維,而跳繩時的自跳自數(shù)正是這樣,通過信息的來回往返,促進大腦思維加快,判斷更準確,肢體活動靈活有力而達到心靈手巧。
同時,能使語言變得清晰流暢,從而促進兒童智力、體力、應變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跳繩能培養(yǎng)兒童節(jié)奏平衡跳繩活動是左右兩只手和左右兩只腳都同時操作且有一定節(jié)奏的活動。這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左半腦和右半腦協(xié)調發(fā)展,還可培養(yǎng)孩子具有規(guī)律性節(jié)奏感,使兒童的心理、生理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跳繩能形成兒童的方位知覺在跳繩活動中,有時是單人跳,有時是雙人跳或是多人跳,有時還會簡繁結合跳出許多新花樣。這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準確地形成時間概念和方位知覺。
吃麥當勞以致用
住在紐約的勞拉·舒爾茨說,我13歲的兒子最喜歡的餐廳是麥當勞,他對它忠心耿耿。他7歲那年,我開始送他第一股麥當勞股票,以后逐年增加?,F(xiàn)在他的資本已經在這家公司里占了相當比例的份額。每次麥當勞公司的年報寄至時,他都會仔細閱讀:每次去麥當勞用餐他都要認真考查。這些股票不像過完節(jié)就扔的玩具,從中得到的經驗將伴隨他一生。
干零工賺兩份錢
圣路易斯州的唐恩·里士滿的經驗則是:我為我的11個兒女們每人設立了一個共同基金,他們每賺1美元,我就在基金里投入50美分。他們給人看小孩子、整理草坪,還干一些別的零工。年紀大些的孩子現(xiàn)在基金金額已翻了3番,其中6個孩子已將自己的一部分基金用于支付大學學費。
培養(yǎng)理財耐心
新罕布什爾州的拉爾夫-布里斯托則講了這樣一件事:8年前,我那具有資本家頭腦的女兒才16歲,作為露營隊顧問她得到了一生中的第一筆收入,我馬上把這筆錢放進她的個人退休賬戶,并詳細地向她解釋再投資的諸多好處,以及復合利率的優(yōu)勢等。
育兒心得:當我們的手上有塊玉
年輕的父母得到一顆玉---可愛的孩子,父母想把這塊玉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那就離不開這把精美的刻刀—幼兒園教育
家長會上老師們給大家講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書里面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大家都知道3-6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作為父母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好奇心無處不在,每件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和探索。好奇心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源動力。是的,孩子們的這種天生就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發(fā)生在我們的周圍現(xiàn)實生活中。
下面這個例子就是我們家小莫遇到的辨別生熟雞蛋的科學辦法。像往常一樣,我和小莫基本上同時起床。小莫刷牙,洗臉后就去玩他的玩具了,我急匆匆地煮了幾個雞蛋,熬好稀飯。今天早上直接從冰箱里拿了3個雞蛋煮上了。出鍋后我就撈出來放在廚房的臺子上一下子和2個生蛋混在了一起。為什么會有2個生蛋在臺子上,是昨天晚上我拿出了2個雞蛋準備做西紅柿蛋湯的,但是沒做,就放在廚房的臺子上了,這下可麻煩了。我就很著急地說啊:‘我怎么把生蛋和熟蛋混在一起了?.小莫正在玩玩具,就丟下玩具跑過來問我:“媽媽怎么了,生蛋和熟蛋混在一起了?”我說是啊,要不媽媽再重新煮一遍?小莫很有信心地跟我說:“媽媽,別擔心,我在幼兒園學過怎么辨別熟蛋和生蛋。我來給你挑出來。小莫把這5個蛋放在桌子上用小手讓雞蛋旋轉起來~然后用手指按住它的旋轉軸讓它停止轉動然后迅速放開手如果雞蛋繼續(xù).轉的話,就是熟的,如果旋轉不快或不怎么旋轉就是生的。果然小莫從里面挑出來了3個旋轉快的,2個不怎么旋轉的。我每打開一個旋轉快的就是熟的,結果就是3個旋轉快的都是熟的。我把小莫表揚了。他像大人一樣笑了笑說這是跟老師學的。我感到很欣慰,現(xiàn)代兒童學習觀認為,兒童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建構式的發(fā)現(xiàn)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機械的接受性學,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使兒童身心獲得主動、全面、和諧發(fā)展,可見幼兒園的教育是多么地重要,幼兒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活動,對周圍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活動。他不等同于單純的知識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讓幼兒掌握科學的方法。更確切的說,幼兒科學教育的宗旨是實現(xiàn)幼兒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yǎng)。
今天的課程有1節(jié)“小社會”。放學后,小莫就把我拽到了幼兒園里面的“小社會”。里面設計得很不錯,有理發(fā)店,肯德基,醫(yī)院,小廚房。小莫問我?guī)уX了么,我們“小社會”里有自動取款機,我就非常配合地在自動取款機上取款,小莫很羨慕地看著我說,怎么這些東西大人都認識啊。小莫就問我:媽媽,你要來杯可樂么。我說好的,謝謝!,他就有模有樣地當起售貨員,還給我拿了個吸管。說漢堡和雞翅一會就好,請慢用。我一看,雖然是假的,但是做得有非常逼真。接著小莫很好客地給我又來了碗蘭州拉面。小莫做了掌柜的,我就當然是顧客了,我很認真地看著“小社會”里面所有的商品。當然了,這中間其實還有數(shù)學的東西在里面,比如拿了幾個漢堡,幾個雞翅,幾個可樂,每樣比如都是一元錢,一共要給掌柜的幾元錢。小莫很努力地算著一共要跟他多少錢,當“店主”必須得動腦筋啊,小莫很開心地當著掌柜的,還說以后長大了要開個肯德基,這樣就不用花錢,可以吃很多東西。呵呵!吃完肯德基,小莫問我吃撐了么,原來他想當醫(yī)生啊,我說吃點確實有點多,小莫就穿上白大褂,拿起聽診器,給我看病了。還安慰我沒事,一會帶我去理發(fā)店玩玩就沒事了。
兒童社會是根據(jù)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通過構建虛擬的社會環(huán)境、同伴環(huán)境、性別化和性別角色認同等心理成長的需要,提供的一個針對兒童成長的微縮社會環(huán)境,小到一個空間內的簡單道具和一兩個小朋友,大到模擬一個城市環(huán)境和城市職業(yè)系統(tǒng)。孩子的成長,取決于和他接觸的家長和老師給他營造的,直接包圍他的“教育小環(huán)境”。這個小環(huán)境的生態(tài)狀況,才是真正影響孩子成長的決定性因素。小社會里面涉及到數(shù)字和簡單的數(shù)學計算,漢堡,雞翅,可樂,這些對孩子的數(shù)學有很好的啟蒙效果。數(shù)學教育就是不要一下子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數(shù)字上,不要拿一些枯燥的計算為難孩子,要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到數(shù)字,讓他體會到計算不是抽象的東西,是存在于周圍生活中的有用的東西,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發(fā)現(xiàn)“小社會”確實是一項好的游戲活動,兒童身上有一種喜好模仿成人生活阿的天性,通過這項活動,使孩子更充分了解和接觸社會。
育兒觀念:兒童的反常心理與飲食
有的孩子和正常兒童不一樣,或性情暴躁,或性格孤僻、逃學、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xiàn)精神分裂癥等反常心理和行為。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反常的心理和行為與飲食營養(yǎng)有關。
一、缺鋅與異嗜癖。有的孩子對雞、鴨、魚、蛋不感興趣,偏愛吃煤渣、泥土、紙屑、頭發(fā)什么的,這種反常的心理和行為醫(yī)學上稱為異嗜癖。其致病原因除與腸內寄生蟲病有關外,還與小兒體內缺鋅有著密切聯(lián)系。有人測定,患異嗜癖小兒的血液和頭發(fā)中鋅的含量,均明顯低于正常兒童?;純簩λ?、甜、苦、辣、咸等味的敏感度也明顯低于正常兒。因此,我們要注意給小兒多吃些富含鋅的食物,如蛋黃、魚、瘦肉、肝及奶制品,其它如水生貝類及核桃、瓜子、栗子等硬果類含鋅也很高。當然,必要時也可給小兒口服O.5%硫酸鋅糖漿溶液,每日每公斤體重3—5毫克。
二、合成色素與多動癥。過去習慣認為,兒童多動癥的發(fā)生多由于腦神經細胞的某些部分,受到特殊因素的影響(如產傷、產生窒息、腦外傷等)而發(fā)生病理變化,從而造成‘信息’下傳障礙,致使兒童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但目前研究表明,孩子多吃含合成色素的著色食品(如黃色的汽水,著紅的糕點等),也是引起兒童多動癥的重要原因。
三、白糖過量與孩子逃學。據(jù)美國專家研究,逃學孩子吃白糖特別多。而在食品中,白糖是最不具備自然狀態(tài)的一種食品,由于過分精制,使許多礦物質及其它營養(yǎng)物質作為不純成分被棄掉,這雖提高了糖的純度,但卻失去了諸多營養(yǎng)成分。孩子由于吃糖過多而致熱量過剩,而消耗過剩能量的方式就是逃學。從另一個角度講,大量白糖在體內分解產生能量時,會產生丙酮酸和乳酸等廢物,在正常的情況下,這些廢物靠含有維生素B1的酶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而糖攝人過多,會使體內維生素B1大量消耗,也影響了食物中維生素B1的攝人,從而導致體內維生索B1的缺乏,這就影響了丙酮酸和乳酸的分解和排出。丙酮酸和乳酸在大腦內堆積過多,便會使人的情緒、心理和行為發(fā)生異常變化。
四、低糖飲食與暴力行為。吃糖過多對孩子心理和行為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然而糖量進食不足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如果持續(xù)性低血糖,或血糖值大起大落時,由于全身細胞特別是腦細胞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就會引起兒童的種種反常心理和行為,如疲勞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無法自我控制、易怒、缺乏忍耐性、精神空虛,甚至嚴重到付諸暴力行為的地步。
五、鈣質缺乏與任意而行。鈣質對機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抑制腦神經的異常興奮,使之保持在正常狀態(tài)上。當體內鈣質不足時,則往往發(fā)生病態(tài)性異常興奮,即使很小的刺激,也會使他很敏感,甚至產生嚴重的精神障礙,表現(xiàn)出任意而行等反常心理和不規(guī)行為。另外,維生素B族缺乏,也可導致兒童精神不安,表現(xiàn)出反常的心理和行為,甚至發(fā)生精神分裂癥。
總之,飲食營養(yǎng)上的反常會引起孩子身體健康方面的反常,而身體健康方面的反常,又常常通過心理和行為反常表現(xiàn)出來。所以,要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營養(yǎng),以避免孩子心理和行為上的反常現(xiàn)象發(fā)生,讓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
少兒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少兒英語學習對孩子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去培養(yǎng)少兒英語口語能力,今天我們總結出三大學習策略。
少兒英語口語的練習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從小練習英語口語能給孩子養(yǎng)成學習英語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對少兒英語學習的興趣,這些對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很多家長并沒有培養(yǎng)兒童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科學方法,很多兒童因此在錯誤的方法中喪失了學習英語口語的時機。今天我們來總結一下兒童學習英語口語的三大策略,幫助兒童正確的練習兒童英語口語。
少兒英語口語學習一、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斯伯森說過,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是要盡可能讓學生接觸外語和使用外語。學外語就像學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泡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必須潛到水里去。這樣,他最后才能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家長要給學生在生活中多創(chuàng)造聽說的機會,讓他們多聽多講。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激發(fā)學生對口語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孩子的口語能力得到提高。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言語的動機,并提供言語的材料。從而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家長應善于利用各種方式營造英語口語表達的氛圍,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說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語言,交流語言,發(fā)展語言。兒童英語的培養(yǎng)注重先輸入后輸出,發(fā)展兒童英語的表達能力,應從多方面考慮,并不是讓孩子簡單的說,要學會用巧妙的方法,培養(yǎng)兒童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
少兒英語口語學習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兒童語言,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有驚人的發(fā)展,詞匯量積累速度快。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四大基礎中占有重要的分量,缺一不可。教者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兒童口語得到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充分發(fā)掘兒童語言天賦。家長應準確的引誘孩子學習英語口語,防止功利心的存在。不要批判孩子在學習中犯的同伴,把學英語放在興致造就上,讓孩子在輕松痛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 家長最好能成為孩子學習的同伴,和孩子一起學唱歌曲、聽故事、答復問題、點數(shù)、繪畫、講故事、獨特探究、尋覓答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具有很強的模擬才能,家長的態(tài)度在很大水平上抉擇了孩子的開展。家長應當是孩子學習英語口語和聽力歷程中的模范、引誘者和學習同伴。首先家長應當自動的學習為孩子建立一個好的模范,自動跟孩子說英語,多與孩子溝通、分享學習后果。
少兒英語口語學習三、互動游戲教學
很多孩子之所以學不好英語口語,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就是缺乏足夠的學英語興趣。因此,培養(yǎng)孩子英語口語的同時重視興趣培養(yǎng)非常關鍵,趣味學習是孩子們最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在教學過程中,家長要盡可能對孩子進行多樣化教學。最好采取游戲化的教學,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方式來傳達英語知識。例如,家長在教動詞時,鼓勵孩子在課堂上模仿各種小動物跳,讓孩子在蹦蹦跳跳的過程中開心地學會了這個單詞等等,都是值得推薦的游戲方式。家長還可以采取情景模擬、會話表演等在實際交流中和讓孩子得到鍛煉,不斷練習口語和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英語思維能力。給孩子一個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制作濃厚的學習氛圍,無論孩子表達水平怎樣,都應該鼓勵孩子,增強幼兒的信心和勇氣,讓他們敢說,會說。為幼兒制造口語交流的機會,為培養(yǎng)口語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少兒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要保持足夠的耐心,通過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熏陶,還有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以及互動游戲的教學,相信孩子的英語口語水平一定會有很大的改善,所以少兒英語學習一定要講究方法和策略,切不可盲目的灌輸式教學。
育兒觀念:兒童挑食怎么辦?
1.首先孩子吃飯的地方要固定,吃飯前,父母盡量不要安排孩子進行看電視、聽廣播、看書、玩玩具等活動,應將電視等關掉,玩具、書籍收起來放好。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吃飯,研究表明,經常沒有父母等親人陪伴吃飯的孩子會滋生出孤獨和被遺棄的感覺,以至影響其性格的健康發(fā)展。而且一個人吃飯的孩子由于沒有父母的管教和指點,一般都會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物,自己認為好吃的多吃一點,其他的飯菜動也不動,而和父母等親人一起吃飯的孩子不僅會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看到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也能促進自己的食欲,不知不覺就會多吃些食物。
3.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輕松的就餐環(huán)境,父母可以要求孩子遵守必要的用餐規(guī)矩,并且做到以身作則。父母不要在吃飯時爭吵,把餐桌變成戰(zhàn)場;不要采用激烈的手段(如訓斥、打罵、恐嚇)強迫孩子吃某些食物,以免造成他們的沮喪情緒,影響食欲。事實證明,和諧、安詳?shù)挠貌蜌夥湛梢詼p少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反抗心理,促進孩子的食欲。
4.大人要起到表率作用,不挑食厭食,其中包括孕婦以及哺乳期的媽媽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要盡量做到科學選擇食品、做到食品多樣化,保證其營養(yǎng)均衡全面。
5.飯菜的花色品種要多樣化,注意食物種類、花色、口味、形狀和搭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進食行為。
6.食物新鮮、制作衛(wèi)生、現(xiàn)做現(xiàn)吃、不吃剩食。多選擇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多選擇一些魚蝦、蔬菜和水果不能互替,多選擇一些深綠色、紅黃色的蔬菜和水果。
育兒觀念:兒童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對策
所謂隔代教育,在我國主要是指祖輩對孫輩實施的一系列教育教養(yǎng)的活動。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影響。祖輩們有著豐富的育子經驗,加上他們有愛心、有耐心等因素,決定了他們成為培養(yǎng)孩子的不二人選,同時也由于祖輩們思想、觀念、方法等落后等因素也決定了他們對孩子教育的不利一面。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采取積極的對策,使孩子現(xiàn)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兒童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1.祖輩有更為豐裕的時間和經驗祖輩親眼目睹并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了解對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發(fā)展特點。因此積累了許多育兒的經驗。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也給父母心理上一種支持。年輕的父母養(yǎng)育孩子都是新手,不知道如何處理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并且工作時間長,沒有足夠的時間教育孩子,祖輩能一定的經驗,并且大多數(shù)的祖輩們有充足的時間,在家?guī)Ш⒆樱屇贻p的父母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奮斗他們的事業(yè)。2.祖輩有更為祥和的平整心態(tài)教育孩子是一件耐心活,祖輩撇開外界的競爭壓力,心平氣和傾聽孩子的心聲,建立融洽的關系,為他們實施正確的教育提供了相對輕松和諧的心理基礎。年輕的父母沒有經驗,對幼兒沒有一定的耐心,工作上、生活上的壓力較大,對待孩子容易毛躁、發(fā)脾氣,不能理性教育孩子。3.祖輩更具培養(yǎng)孩子的高心智孩子喜歡奇思妙想,祖輩對孩子總是有求必應,干什么都由著他們的性子來,對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起到了推動作用。年輕的父母能通過很多途徑了解一些育兒知識,不管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就往孩子身上套,對孩子的期望太大,卻妨礙了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如:我班的蕊蕊小朋友,從小就是由奶奶帶大的,媽媽生她的時候,還年輕,并且爸爸媽媽都要上班,沒有充足的時間帶孩子,所以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奶奶生活,直到上幼兒園奶奶才帶孩子回到爸媽身邊生活。奶奶告訴我,一開始孩子的媽媽也嘗試自己帶孩子,但是沒有幾個月,爸爸媽媽的生活就變得很不規(guī)律,沒有充足的時間休息,整天只能圍著孩子轉,無法上班,教育孩子也沒有經驗,孩子有的時候吵鬧,爸爸媽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解決,到最后還是只能讓奶奶來帶孩子?,F(xiàn)在孩子很懂事,能為奶奶做很多小事情,在學校的時候,她常常能很主動的幫助他人,和其他幼兒很相處的很愉快。二、兒童隔代教育的弊端因素1.祖輩思想觀念陳舊,妨礙孩子個性發(fā)展祖輩的世界觀形成于幾十年之前,當時他們受教育的程度低、知識面窄。在與孩子的親密接觸中,他們的觀念無意中會傳播給孩子,就可能限制孩子的各種探索活動,約束孩子的思維,妨礙孩子的個性發(fā)展。父母接觸面廣,了解更多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嘗試,能選擇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發(fā)展孩子的個性。2.影響孩子心理,產生某些心理問題孩子長期與祖輩在一起,模仿著祖輩的一些言行舉止,往往會產生心理老年化、性格怪異化、社交恐懼化的特點。年輕父母的接受能力強,適應社會的變化節(jié)奏,能給孩子帶來“新鮮”的知識,讓孩子有一定社會交際能力。3.過分溺愛孩子,阻礙孩子自我成長有句話叫做“隔代慣”,是一種重養(yǎng)輕教的表現(xiàn)。祖輩給孩子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對孩子人格素質、探索能力、責任心、德育等方面的教育。阻礙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能理智的處理孩子“過分”的要求,知道什么東西適合孩子,什么東西不適合孩子,能給予孩子正確的成長需要。如:我們班的魏弘軒,奶奶對孩子的要求言聽計從,孩子在家的時候很任性,奶奶幾乎一手包辦了孩子的所有事情,使得孩子的生活能力較差,獨立性不強,在學校的時候很嬌弱,動手能力較差。在飲食方面孩子挑食很嚴重,米飯吃得很少,不喜愛吃蔬菜,容易生病,常常都是上三天休息四天。和孩子奶奶交流的時候,她就覺得孩子只要吃他喜歡吃的就足夠了。三、揚長避短,打造新型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不可避免,利弊有因。關鍵是如何發(fā)揮好隔代教育的作用,揚長避短,因此打造新型的隔代教育,運用正確的對策勢在必行。1.祖父輩要加強對孩子教育的主輔意識毛澤東曾說過:人多好辦事。一個孩子調動了全家,那么這個孩子得到的照顧是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的。但是,人多矛盾也多,每個家長都有教育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到底實施誰的方案好就成了大家互爭的話題。有這樣一個例子:嫻嫻的爸爸媽媽在外工作,非常忙,因此從鄉(xiāng)下接來嫻嫻的奶奶,讓奶奶來照顧嫻嫻,奶奶對嫻嫻疼愛有加,什么事都不讓嫻嫻做,穿衣、穿鞋、喂飯、把尿。。。。。。全都是奶奶一人攬下。久而久之,幼兒園的老師發(fā)現(xiàn)了嫻嫻的自理能力要比其他小朋友差很多,就聯(lián)系了嫻嫻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得知這一情況,萬分焦急,他們的想法是:不能再讓奶奶這樣帶孩子了,但是怎么處理呢?是告訴奶奶不要再繼續(xù)嬌慣孩子了,還是請奶奶回鄉(xiāng)下去。一時間他們陷入兩難,最后爸爸鼓起勇氣,委婉地對奶奶說明了一切,奶奶一開始很吃驚,也有點生氣,但是后來全家一起觀察了嫻嫻之后,奶奶才發(fā)現(xiàn)嫻嫻確實在自理能力上有所缺陷。于是,爸爸媽媽決定利用晚上的時間多教育嫻嫻,長此以來,嫻嫻的能力上去了,奶奶也只是從旁輔助一下嫻嫻。由此看出,父母發(fā)現(xiàn)隔代問題的弊端并不難,難在如何處理。當父母與老人發(fā)生矛盾時,父母要都先出來擺明利害關系,承擔主要責任,讓老人意識到溺愛孩子的嚴重性。因此,堅持教育孩子的原則——以父母為主,老人從輔。2.祖父輩要加強對孩子科學的教育理念常常能聽到老一輩對小輩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老人教育孩子靠的是經驗,而父母教育孩子靠的是科學知識。這一矛盾又激起了隔代教育的分歧。有這樣一個例子:父母因工作繁忙,就將倩倩交付給老人照顧一段時間,老人為了給父母一個滿意的答案,因此,在照顧倩倩的生活起居上無微不至。有一次,老人為了怕倩倩著涼,就給倩倩多加了兩件衣服,可是一到中午,天氣就熱起來了,倩倩額頭都出了汗,行動也非常不方便。正好,父母回來探訪,看見倩倩裹得像個粽子一樣,忙幫她脫去兩件衣服。引來老人對此舉動的不滿。按老人的邏輯:這樣一下子脫去衣服孩子是要感冒的。而父母認為:孩子失去了伸展四肢的鍛煉,更何況養(yǎng)育孩子還是要帶三分饑與寒的。為此,雙方都坐下來心平氣和說明了自己的原因,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教育的觀念卻各有千秋。由此看出,達成共同的教育理念著實重要。老人和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在彼此的基礎上形成一個交集,老人適當?shù)娜ソ邮苄率挛?,學習新科技,父母要多積累一些情感經驗,互相融合起來,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一種科學的學習方式。3.父母要積極參與教育孩子的親子活動父母在外打拼,壓力如山。因此不得不犧牲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換來事業(yè)上的發(fā)展。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孩子寧愿和老人在一起也不愿和父母在一起了。有這樣一個例子:小西本來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忙于事業(yè)沒空來照料,小西經常一個人在家玩玩具,變得沉默寡言。后來小西被送到奶奶家撫養(yǎng)一段時間,奶奶村上的小孩比較多,小西一開始挺害怕接觸人的,后來時間久了,小西同村上的孩子成了好朋友,小西因此也開朗了起來。父母來接小西的時候,小西居然不想回去,因為待在奶奶這非??鞓贰?.轉變溺愛的教養(yǎng)方式,理智地愛孩子。祖輩家長要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能力,學會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這比一手包辦幫助兒童解決所有問題更有利于兒童適應社會;正確的愛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要愛得適度,對其生活、性格方面會有積極的影響;加強對孩子的社會化教育,常帶其外出去認識周圍世界,不要讓其做溫室里的、不見陽光的花朵;適度地開展逆境教育,這也是矯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5.創(chuàng)建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祖輩們之間要多聚集時間交流,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刻性,祖輩應多與孩子父母討論育兒心得,揚長避短,尋求教育孩子的正確;另外應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觸,疏通親子感情,只有父輩與祖輩協(xié)調一致,相互理解與支持,才能為下一代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諧、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在互補中給子女較為完善的教育。由此看出: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實在太少了,孩子盡管在父母的懷抱里,可是感覺不到溫暖和快樂。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親子班,讓孩子的父母抽出一點時間,親自來體驗和孩子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讓更多的父母去發(fā)現(xiàn)、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鼓勵孩子發(fā)揚優(yōu)點,發(fā)揮創(chuàng)造。在平時組織親子活動,在父母帶孩子一起出去玩,看看外面的世界,讓孩子體驗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讓父母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個性,找到正確的相處方式。學校老師每周找一篇保教文章,和家長一起學校,建立QQ群,家長之間相互討論、學習育兒方法,溝通育兒方式。總之,隔代教育需揚長避短,共同進步,構建和諧的家庭教育模式,讓祖孫三代之間有溝通的橋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真正體現(xiàn)隔代教育的偉大價值。
家園共育《崔玉濤:兒童健康的國際新觀念》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