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寶寶是不敢交往還是不會交往?

發(fā)布時間:2021-05-21

幼兒園社會交往說課稿。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寶寶是不敢交往還是不會交往?》,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有一項研究把兒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種類型:受歡迎的兒童、被拒絕的兒童、矛盾的兒童、被忽略的兒童、一般的兒童,并把“被拒絕的兒童”和“被忽略的兒童”統(tǒng)稱為“不受歡迎的兒童”。

另一項追蹤5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進行干預,“不受歡迎”幼兒的社交地位將就此固定,不會有什么改善。

非但如此,相比其他幼兒而言,這些幼兒還是幼兒園里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后,偏離社會的行為也比較多:“被拒絕的”幼兒容易發(fā)展成反社會人格,而“被忽略的”幼兒容易發(fā)展成神經質的人格。這項研究給予我們這樣一個啟示,那就是:對兒童的交往問題,家長不能等閑視之,必須及早干預。幫助幼兒克服交往障礙,使其成為受歡迎的人。由于篇幅所限,這里只談幾類常見的幼兒交往問題及其教育策略。

問題描述不愿交往

關鍵策略心理斷乳問題診斷順其自然

有些幼兒不愿意與同伴交往,即使在外邊,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動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當同伴主動找到他時,他也采取“回避政策”。這類幼兒不愿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三。

1、缺乏交往動機。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幾乎是無條件滿足,而且總有人陪兒童游戲。當幼兒總有人陪伴在身邊時,他們難以產生找同伴游戲的動機。還有些幼兒只愿意與成人交往,是因為成人總讓著他,與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協(xié)調、商量,甚至還要想辦法解決沖突,為了“省事”,他寧可與成人交往。

對于這類幼兒,家長應及早對其進行“心理斷乳”。也就是說,家庭不應以幼兒為中心,而應“人人平等”。當幼兒長到3歲左右,有了一定的獨立能力時,就應給他一個簡單的時間表,讓他明白,家庭成員有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戲的時候,彼此之間不能互相干擾。幼兒“心理斷乳”的及早進行,不僅有助于他們產生同伴交往的動機,而且是促進其獨立性發(fā)展的“關鍵策略”。實踐證明,及早進行“心理斷乳”,也有助于縮短幼兒剛入幼兒園時產生的“分離焦慮”時間。

2、有過失敗的交往經歷。有些幼兒由于有過負面的交往經歷,比如被同伴欺負過,而不愿意再與同伴交往。他們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對于這類問題,家長應細心觀察,找出問題的癥結,然后“對癥下藥”。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負過,家長不妨直接帶領孩子與同伴交往兩三次,為幼兒“壯壯膽”,當幼兒學習到交往技能,體會到交往的樂趣后,家長就可以撤了。

3、個性原因。有些幼兒由于受遺傳或自身個性特點影響,比較內向,不愿與人打交道,而只喜歡與物打交道。對于這類幼兒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長要盡可能引導幼兒與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則孩子就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途徑。

需要說明的是,年齡較小的幼兒(大約在3歲以下)不愿交往是正常現(xiàn)象,因為這時他們還處在“單獨游戲時期”或“平行游戲時期”。但3歲以后,幼兒應表現(xiàn)出逐漸增強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長應從以上方面尋找原因。除此之外,家長應考慮“自閉癥”的可能,不要諱病忌醫(yī),要及早帶孩子到專業(yè)機構去治療。yJS21.Com

問題描述不敢交往

關鍵策略豐富經驗利用年齡優(yōu)勢

有些幼兒害羞、膽小,想與小朋友交往卻不敢交往。比如,想交換玩具卻不敢說,讓父母帶著交往,等等。造成幼兒不敢交往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缺乏交往經歷和經驗,幼兒對于沒有經歷或經歷少的事情總懷有恐懼心理;二是不自信。因此,除了多帶幼兒進行交往外,比如,到有孩子的鄰居家串門,與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出門游玩等,還要重點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一般性的培養(yǎng),讓孩子與比他們年幼的同伴交往被證明是一個較為有效的策略,因為年齡的優(yōu)勢會為他們帶來能力的優(yōu)勢。當孩子在與較小幼兒交往過程中積累起豐富的交往經驗、建立起自信時,他們就逐漸敢于交往了。

幼兒在3歲左右出現(xiàn)不敢交往的情況比較多,因為這時他們正處于想交往又不會交往的階段。隨著交往經驗的豐富,他們會變得樂于交往,如果還不敢交往,那多是自信心不足所致。

問題描述不會交往

關鍵策略鼓勵反擊自然結果體驗故事討論

有些幼兒愿意交往,也敢于交往,卻由于采取了不適宜的交往行為而在交往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問題。這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被欺負。有些幼兒總被一個或幾個孩子欺負,他們不敢反抗,只有回到家里向家長訴說,家長既心疼又生氣,但常常不知怎么辦才好。此消彼長是一些事物存在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也同樣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當一個幼兒欺負另一個幼兒而沒有遭到反抗時,他就會逐漸膽大起來,更加強化了欺人的行為。其實,幼兒最初的欺負行為都是嘗試性的,當這種行為遭到反抗時,他一定會收斂一些。因此,當幼兒第一次回家報告被欺負時,家長在搞清楚純屬欺負行為時,一定要告訴孩子應勇敢地反擊。

比如,鼓勵孩子對欺負人的幼兒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你再這樣,我就不客氣了”等等。有些幼兒由于性格懦弱或別的原因不敢反擊,家長則可以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但切記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處理,家長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要給孩子形成仗勢欺人的印象,要讓孩子以理服人,在反擊過程中積累交往經驗、增強交往技能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其次,教孩子幾個“絕活”也是提高幼兒社交地位的策略。幼兒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對于這樣的同伴他們也很少產生欺負的動機。因此,在業(yè)余時間教孩子一些技能,如折紙、變魔術等,有助于他們“震懾”住喜歡欺負人的同伴。

2、自我中心。有些幼兒比較自我中心,在游戲過程中,不愿意把自己喜歡的玩具給同伴,總希望別人都聽他的,好拔尖,總要占據(jù)“好事”……這種幼兒由于其行為不符合“游戲規(guī)則”而常常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其實,對這類孩子的教育使用“自然結果法”就很好。即:當幼兒由于自己的行為而不受歡迎時,家長再及時介入,在孩子感到最“痛”的時候幫助他找出原因及對策。幼兒的“樂群性”使他們這時很容易接受家長的建議。輪流、分享、協(xié)商等都是幼兒應該學習的重要的社交技能,或曰“游戲規(guī)則”,在交往過程中,要讓幼兒逐漸習得這些技能從而逐漸成為受歡迎的人。

3、攻擊性強。有些幼兒喜歡打小朋友、搶別人的玩具,從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比如,當他們想加入正在進行的游戲小組時,他們經常會采取強行進入的辦法,從而遭到同伴的拒斥。他們缺乏相應于游戲情境的交往策略,研究證明,模仿他人的行為、顯示出一致、說與游戲有關的話等,都是加入游戲小組的有效策略。針對攻擊性強的幼兒,家長可采取與孩子討論、講故事等方法,使幼兒明白自身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告訴幼兒,當與同伴發(fā)生沖突時,可采取以下步驟:傾聽別人的想法,平靜地陳述自己的想法,達成共識。

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太懦弱和太“自我”都會出現(xiàn)問題。要想讓幼兒把握好交往的分寸、自如地進行交往,必須讓幼兒進行“實地學習”。那種怕幼兒出問題而把幼兒關在屋里的做法是絕不可取的,幼兒只有在經歷無數(shù)次成功和失敗的交往后,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人際交往是孩子所必需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需要人際交往,具有人際交往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所必備的。人際交往是一種基本智能。2—6歲是人際交往智能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年紀的孩子,當媽媽生病時,能理解、感受媽媽的難受,并且說一些關心的話語;對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矛盾和糾紛,能夠學會克制獨占、利己的想法,能與他人共同協(xié)商等等。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人際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個支柱之一,兒童早期的人際交往技能、交往狀況會深深影響其未來的人際關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場景:

琪琪常一個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孩子開心地玩游戲,既羨慕又期待,希望哪個熱心的孩子能夠主動邀請她參加游戲。

貝貝在家能說會道,與鄰居的小朋友也能一起玩耍,但一旦出到外面,卻顯得拘謹膽小,不敢叫人,老躲在媽媽的身后。

表現(xiàn):

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這類孩子平時只喜歡與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則顯得膽小和猶豫,而且往往對他人的臉色和言語非常敏感,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受傷。

親子建議:

1、家長應及早對其進行“心理斷乳”。當孩子長到4歲左右,有了一定的獨立能力時,就應給他一個簡單的時間表,讓他明白,家庭成員有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戲的時候,彼此之間不能互相干擾。孩子“心理斷乳”的及早進行,不僅有助于他們產生與同伴交往的動機,而且是促進其獨立性發(fā)展的“關鍵策略”。

2、幫助孩子結交玩伴,鼓勵他們交往,并給予他自由選擇玩伴的權力。父母可以經常請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讓他們一起游戲、聽故事、唱歌、跳舞、畫畫、逐步培養(yǎng)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習慣。

場景:

跑跑和小朋友在家里玩,為了爭奪一個玩具,兩個人爭吵起來,跑跑生氣的大聲喊道:“以后再也不準你到我家來玩了?!币獙⑿∨笥淹瞥黾议T。

表現(xiàn):

孩子最初的交往會出現(xiàn)一些不友好的態(tài)度,比如說,“不要你到我家里來”,或雙手將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搶奪別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個人霸占,不愿分給別人。這些不良態(tài)度,有的是受成人影響的結果。如成人間不禮貌的訓斥、吵架就會傳染孩子。

親子建議:

1、這個年齡的孩子在一起難免會有小小的沖突,只要沒有大的危險,讓孩子自己學習處理沖突,自己經歷獲取和給予。

2、當幼兒由于自己的行為而不受歡迎時,家長再及時介入。在孩子感到最難受的時候幫助他找出原因及對策。幼兒的“樂群性”使他們這時很容易接受家長的建議。

3、輪流、分享、協(xié)商等都是交往中的“游戲規(guī)則”,是重要的社交技能,要讓幼兒逐漸習得這些技能從而逐漸成為受歡迎的人。

4、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做個好榜樣,從正面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謙讓、容忍、禮貌等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交往習慣。

場景:

“你在幼兒園說話要大聲些。”媽媽對點點說?!笆谴舐暤穆?。”孩子有些不滿意地嘟吶?!叭鲋e,老師都告訴我了?!薄啊?/p>

小京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欺負了,她不敢反抗,只有回到家里向媽媽訴說,媽媽鼓勵她勇敢些,可她還是不敢。

分析:

“我想大聲講話,可怎么也說不出來。也想玩?zhèn)€痛快,可就是不行?!边@就是孩子的心情。問題在于這種現(xiàn)象只出現(xiàn)在幼兒園。一回到家,他說話的聲音大了,身體也運轉自如了。為什么在幼兒園和在家有這么大的不同呢?這是因為有的孩子對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心理壓力太敏感,有一種壓抑感。表現(xiàn)出來就顯得膽子小,放不開手腳,面對進攻性比較強的孩子,心里很懼怕,被欺負也不敢反抗。

親子建議:

1、鼓勵孩子對欺負人的小朋友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你再這樣,我就不客氣了”等等。孩子最初的欺負行為都是嘗試性的,當這種行為遭到反抗時,他一定會收斂一些。

2、其次,教孩子幾個“絕活”也是提高孩子社交地位的策略。孩子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因此,在業(yè)余時間教孩子一些技能。

學會分享是與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在不懂得分享前,總是希望獨自擁有一切。所以,學會分享,是他們與人交往的一種能力。

案例:娜娜和樂樂是鄰居。有一天,樂樂去娜娜家串門,剛開始兩個小伙伴在地板上玩得不亦樂乎。忽然,一陣吵鬧聲傳來,正在聊天的媽媽看見樂樂和娜娜,一個抓著泰迪熊的頭,一個抓著泰迪熊的腿,尖聲叫喊道:“這是我的!”“這是我的!”最后娜娜媽媽不得不采取極端的方式,把可憐的泰迪熊放在他倆都夠不到的地方。

專家解析:以上情景,相信媽媽們并不陌生。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fā)生在兩三歲的孩子身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和占有欲相對會更強烈些。而且,他對于要和別人一起玩玩具、看書,完全沒有概念。美國兒童發(fā)展學的有關專家這樣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當你要求孩子和其他人一起玩玩具的時候,他會認為自己從此就不能再玩這個玩具了?!彼?,很多時候,讓孩子接受分享,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不要急于追問結果

情景:菲菲從沙坑里“挖”出一個小球,蒙蒙把球搶了過去,兩個孩子為此爭執(zhí)起來。在一旁忙乎的菲菲媽媽聽見菲菲的哭聲,趕忙上前問:“你為什么哭?”

專家認為:這時,其實最該問孩子的并不是“為什么”而是“發(fā)生什么了”,因為前一種詢問往往帶有很強的指責意味。

支招:不妨用詢問事實的口氣——“發(fā)生什么了,是誰先找到小球的”來緩和氣氛,而且孩子也有能力對這樣的問題做出回答。然后,在對蒙蒙說:“你是否問過菲菲你可以玩這個小球?如果沒有問過,那你就先問問他,現(xiàn)在還是先把小球還給他。”如果蒙蒙不按你說的去做,可以逐字逐句地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這樣可以讓蒙蒙學到,在遇到這樣的矛盾時,應該怎樣去做。

還可以用交換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蒙蒙想玩那個小球,就讓他把自己某個玩具讓菲菲玩。盡管這是個應急的辦法,但是可以讓孩子學會有報償?shù)姆窒恚@也是社會交換的規(guī)則。

誘導比獨斷更管用

情景:悠悠在院子里騎著果果的小三輪,果果想把車子要回去,但是悠悠不愿意。這時,悠悠媽媽上前攔住兒子,將他從車子上抱下來,把車子還給了果果。頓時,悠悠大哭起來。

專家認為:悠悠媽媽做了一個專段的裁判,但孩子從中并沒有學到任何東西。此時,如果給予孩子循循善誘的引導,可能效果會更好。

支招:悠悠媽媽不妨這樣問:“悠悠,你問過果果愿不愿意讓你騎他的車嗎?”這樣說,通常能得到一半機會,悠悠可能會說:“好吧,我把車子還給他?!比绻@種方法沒有效果,悠悠媽媽可以繼續(xù)嘗試新的計策,對他倆說:“既然你們決定不了,就讓我來決定,好嗎?”一般而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容易接受大人這種誘導性的建議。

商量比威脅更顯效

情景:丁丁想玩多多最喜歡的玩具消防車,多多卻把玩具消防車緊緊地抱在懷里,還不讓丁丁碰桌上的故事書和積木。多多媽媽見狀,對多多說:“你不給丁丁玩玩具車,以后他就不再和你玩了?!?/p>

專家認為:這樣的威脅顯然對孩子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為他們還無法理解。對于三歲左右的孩子,此時,父母應該起一個溝通中介的作用。

支招:不如幫助他們通過語言來達到共享,譬如對丁丁說:“你問問多多:‘我可以玩什么玩具?’”如果能把范圍擴大后,兩個孩子分享玩具的概率就會提高很多。哪怕是多多讓出桌子上的那本故事書,也算是走出了分享的第一步。如果多多完全不肯讓步,那么媽媽可以說:“多多,你什么都不愿意拿出來和丁丁玩,這樣可不好。丁丁,我很想給你一個玩具,但這些玩具都是多多的?!边@樣做,可以讓緊張的氣氛緩和下來。接著媽媽可以再與多多商量:“你看,能否讓丁丁玩一下你的小汽車嗎?”如果繼續(xù)無效,就把丁丁從所在房子里帶走,給他一些不屬于多多的東西。很可能,多多會立即放棄他的不友好姿態(tài),和丁丁一起玩。

好方法促進小寶寶交往


交流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并不是每個寶寶在長大后都具有良好的交往習慣。想培養(yǎng)一個與人友善的孩子,從他一出生就要開始了。

剛出生的小寶寶都是友善的,就像一句古話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們來到了這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會繼承父母的性格和特征。但同時,他們天生也帶有與人交流的能力,這是一種本能,這樣,在爸爸媽媽與他們交流的時候,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回應。換句話說,就是無論是父母還是新生的小寶寶都能影響對方,這為他們將來能夠與人友善交往打下了基礎。

只有父母才能夠培養(yǎng)出小寶寶善于與人交往的氣質。孩子們通過模仿我們成年人表現(xiàn)出他們的友善。他們會模仿我們的面部表情、手勢、動作和各種各樣的行為,所以,我們所有的行為動作都要表現(xiàn)得夸張和有戲劇性,以便吸引他們去模仿。

在寶寶出世后這短短的一年里,他將能夠認識到很多的社交技能和禮節(jié)。小寶寶天生就對人類的說話聲有反應,所以,我們要一開始就不停地對他們說話。你的談話將能夠培養(yǎng)出你的寶寶非常友善的性格。

鼓勵你的寶寶與人交往

剛出生

你的臉要靠近小寶寶的臉,最好的距離是20到25厘米,滿足他想看和想聽的愿望。你可以和他自問自答地交談,要面帶微笑地回答他,可以高興地歡呼,或者對他點點頭,你的這些行為將會鼓勵他對你作出回答。

12周

教給你的寶寶什么是回報。當他對你笑或者高興地踢腿、揮動小胳膊的時候,你的回應應該是給予他多多的擁抱,語調緩和令人欣慰。當然,不要忘記看著他的眼睛。

16周

演出開始了。從現(xiàn)在開始,你的一舉一動要充滿戲劇性。模仿你的小寶寶的各種動作,夸大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他確實感到你對他的關注是專心致志的。他會非常喜歡你和他在一起,而且他將停止哭鬧。當你走近他時,他會高興地扭動著身體。

20周

如果你的寶寶開始認生了,你就要先把寶寶抱在懷里讓他有安全感,然后再把所有陌生人一一向他介紹。如果他只是聽,沒有任何反應,那么你可以弄出一些柔和清脆的聲音來引起他的興趣,比如播放輕柔的音樂,或者輕輕搖動風鈴。

24周

你的寶寶在這個階段已經能夠做出一些明顯的甚至有些好斗的動作了,比如拍、敲、抓、打。你要做的是幫助他學會更多的動作,你可以給他做出一些新動作的示范。比如,在你把他抱起來之前,特意伸直你的雙臂。他會模仿你的。

28至36周

如果你的寶寶喜歡聽童謠的韻律,那么重復播放給他聽。如果他呀呀學舌,那你就發(fā)出一個新的音調,讓他去模仿。他能夠了解交談是說和聽的方式。而且在這個階段,他能夠第一次理解你用冷冷的聲音說出不的真正含義了。

37周至1歲

用你的歡聲笑語和有趣的笑話來培養(yǎng)小寶寶的幽默感;給你的小寶寶示范一些與人交往的禮節(jié),比如早上醒來說你好,揮揮手說再見;還可以把你的孩子介紹給其他小寶寶認識,或者讓你的寶寶單獨和他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否則,將來當你不在他的左右的時候,他就會有不安全的感覺了。

12至15個月

在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教導你的小寶寶對人要客氣。當你和其他人聊天的時候,可以把他放在嬰兒安樂椅上,讓他和你們在一起,他會很高興的,偶爾還會嘣出某個字的音調呢。

15至18個月

在這個階段他將可以自己玩了,并不非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會對家人、寵物或者玩具表現(xiàn)出喜愛之情。作為父母的你必須贊賞他這些表達愛的行為,并且鼓勵他繼續(xù)這么做,還可以讓他幫助你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

18個月至2歲

在這個年齡段的小寶寶都會對分享這個概念感興趣,所以你可以盡量讓你的小寶寶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記住,你的寶寶肯定在與他人分享之前最先和你分享。當你看到他與別人分享的時候,應該馬上對他這種行為表示贊賞。如果你的寶寶連抓帶打只是為了想引起你對他的注意,那么你最好不要去嚴厲地責怪他。

2歲到2歲半

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教導寶寶如何禮貌待人,告訴他要尊重個人的私有物品。當你的小寶寶2歲以后,他就會本能地表現(xiàn)出與人對抗的心理,所以你要開始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一些能夠使他懂得共同分享這個概念的游戲。如果他做不到,不用去理他;如果他做到了,就夸獎他。你說話的語氣和腔調是使他能夠表現(xiàn)出色的最佳妙方。

3歲

小寶寶到了3歲就需要懂得誠實和正直的重要性了,因為這是使友誼牢不可摧所必需的品質。如果你的寶寶越來越表現(xiàn)得慷慨大方,并不自私自利,而且對傷心的人有同情心,你就要對他多多贊賞。鼓勵他多多與家人共同分享,告訴他他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個,他有責任像其他家里人一樣分享他所擁有的。這種團隊理念將對他的一生都有正面的影響。

如果你的寶寶是這個樣子,你怎么辦?

→我的寶寶膽子太小了

害羞和膽怯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引起的。對于小孩子來說,通常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大人足夠的正面評價。害羞行為的普遍類型包括不喜歡面對新事情的發(fā)生,不喜歡團體聚會,不喜歡和新認識的人講話,很難和別人交往成為朋友。

作為父母的你,不要認為害羞是寶寶的性格缺陷或者心理不健康。很多適應能力強和善于自我調整的成年人也會害羞的。所以,對待這種情形的最好辦法是有意給你的寶寶安排一些他很可能遇到困難的場合,不要批評他,也不要強迫他做出改變,而是要鼓勵他。

過分的膽小和害羞并不表明你的寶寶發(fā)育緩慢,你應該避免使自己變得太焦慮了,也不要過分地去保護他。時間和耐心是可以使你膽小的寶寶發(fā)生改變的。

→我的寶寶愛發(fā)脾氣

不快樂的寶寶發(fā)脾氣的次數(shù)要比快樂寶寶頻繁得多,而且這些不快樂的寶寶也不能從他們的經歷中學到任何東西。通常2歲到3歲的寶寶大發(fā)脾氣是一種受挫感的發(fā)泄方式,當他們的野心超過了自己的能力范圍的時候,他們的心理就會受到挫折,從而大發(fā)脾氣。

事實上,寶寶發(fā)脾氣是一種正?,F(xiàn)象,因為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判斷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力,也不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感受。亂發(fā)脾氣通常情況下是因為受到挫折、生氣了、妒嫉了或者不喜歡而引起的。

→我的寶寶太好斗

一些小孩子有時候看起來兇巴巴的,其實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肯定是曾經有人這樣對待過他們,所以他們在一味地模仿。另一方面,如果他們的父母經常忽視他,經常不在他身邊,對他過于嚴厲和苛求,或者總是動手打他也會使小孩子變得有時候面露兇相。

大多數(shù)小孩子有些時候都會很好斗,他們表現(xiàn)在言語上,或者表現(xiàn)為攻擊沖撞其他的小朋友,而且往往這些小朋友都比他年齡要小。兒童心理專家們認為,小孩子的挑釁行為,欺負弱小者和破壞性行為是另一種哭喊著尋求幫助的行為方式,并不是小孩子自己的錯。所以,父母應該不去責怪他,而是試著今后及時發(fā)現(xiàn)他挑釁前的征兆,然后避免這種行為的發(fā)生。千萬不要懲罰他或者打他一頓,這只能使他更傾向于暴力行為。

父母的態(tài)度要堅決,明確告訴他你們不能容忍這種行為,如果他繼續(xù)這樣,爸爸媽媽將拒絕他的任何要求,但是如果他有所改變,他將會得到獎勵,父母也會對他付出的努力而稱贊不已。如果你覺得這些對你的寶寶沒有任何作用的話,你就需要馬上尋求兒童心理醫(yī)生的幫助了,及時給他一些治療。

為媽媽支招:訓練寶寶交往的能力


當孩子毫無理由地被強求保持一致的時候,就會找別的孩子發(fā)泄他的不滿。這是孩子欺負人的一種類型,應該引起家長注意。

場景:在外是豆腐

“你真是個窩囊廢!”媽媽向受了欺負的孩子說?!啊焙⒆硬豢月暋!叭思掖蛄四悖憔蛻摯蛩??!眿寢尭鷼饬耍唤鹌饋?。可是,無論媽媽怎么說,孩子都低著頭,一聲不響。

分析:

受欺負的孩子有兩種表現(xiàn)。一種是回到家里向媽媽訴苦:昨天小強對我如何;今天阿義對我如何。這種類型的孩子,多半不是真正受欺負的孩子。也就是說,從客觀上看,他不是受欺負的對象,有一點小事,他就覺得受了欺負。另一種類型是真正受欺負的孩子—他雖然有時也向家長訴苦,但更多的是表現(xiàn)出愁眉苦臉、垂頭喪氣的神態(tài)。

為媽媽支招:

孩子被欺負,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幼兒園,家長看到的時候很少。因此,家長能夠照顧到的范圍是有限的。請留心下述兩種情況:對第一種類型的孩子,不要認為他是受欺負的孩子,為他擔心,把他關在家里自己帶他玩,這些做法都會產生反效果。對于這種孩子,應該改變平時“溫室里的花朵”的教育方法,不能只讓他與家長生活,應該讓他多與小朋友一起玩耍,培養(yǎng)他的抵抗力。對第二種類型的孩子,則要請求園方出面積極采取具體措施,扭轉孩子受欺負的局面。

場景:在家是老虎,在外是豆腐

“你在幼兒園說話要大聲些?!眿寢寣殞氄f。“是大聲的嘛?!睂殞氂行┎粷M意地嘟吶?!叭鲋e,老師都告訴我了?!薄啊眿寢尯芸鄲馈K幻靼?,在家里聲音洪亮的孩子,到了幼兒園怎么就成了“小綿羊”?

分析:

“我想大聲講話,可怎么也說不出來。也想玩?zhèn)€痛快,可就是不行?!边@就是孩子的心情。問題在于這種現(xiàn)象只出現(xiàn)在幼兒園。一回到家,他說話的聲音大了,身體也運轉自如了。為什么在幼兒園和在家有這么大的不同呢?這是因為孩子對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心理壓力太敏感,有一種壓抑感。也就是說,由于緊張,身體各方面的功能都受到抑制。在家里沒有壓力,身體里的能量當然就能自由地釋放出來了。

為媽媽支招:

媽媽首先要停止對孩子的鼓勵和催促,否則,不僅沒有效果,還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因為幼兒園集體生活形成的心理壓力不是孩子對抗得了的,所以孩子應該做的就是培養(yǎng)他對這種集體生活的承受力。

具體做法是和幼兒園的老師商量,請他們協(xié)助找出一個性格老實、內向,以及具有“在家是老虎,在外是豆腐”這種傾向的孩子,把他的家長介紹給你,讓這兩個孩子互相往來。今天在這家吃點心,明天在那家洗澡,讓他們生活、游戲在一起。因為彼此都是內向性格,兩人都能得到人際關系的基礎訓練,培養(yǎng)起抵抗力。另外,請幼兒園把他們兩人的座位安排在一起,使他們能夠對集體生活的壓力逐漸獲得抵抗能力。

人際交往明星寶寶養(yǎng)成方法


人際交往明星寶寶養(yǎng)成方法

1、會作自我介紹

寶寶能告訴教師或長輩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以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等,口齒伶俐的能說得清楚詳細些,隨著月齡的遞增,快3歲時就能說得更清楚些,甚至家庭電話號碼、父母的手機號等都能說清,這樣就可在急需幫助時快些找到父母。

不過也要讓寶寶學會自我保護,不要隨便告訴陌生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電話,以免壞人找到家里尋事作案。會做自我介紹,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步,有些寶寶因為怕羞,不敢開口,有些剛學會的寶寶就會不停地重復,或不分場合亂說。要學會在適當?shù)膱龊?,有禮貌的作自我介紹,也同樣重要。

2、一對一地玩

寶寶愿意同一個好朋友一起玩,如一同玩蹺蹺板,兩人各坐一頭,在下面的人用腳蹬地面,就能使蹺蹺板升高。兩人合作就能玩得高興,如其中一個人在下面使勁坐著不動,另一個人就會在高處不能下來,如下面的人突然走開,上面的人就會突然掉下,甚至出現(xiàn)危險,所以必須兩人合作,尤其是要為對方著想,互相保護才能放心,而且玩得愉快。

3、過家家

寶寶們在一起模仿家庭生活的游戲,較大的孩子會做爸爸媽媽,兩歲的寶寶參加進來做家里的小孩,做爸爸媽媽的會分配各人做一點工作,爸爸洗菜切菜,媽媽弄爐子做飯然后炒菜,大家分工合作,把客人狗熊,大象,長頸鹿等請來坐好,孩子們幫助媽媽把菜擺到桌子上,孩子們也圍坐著,由爸爸宣布給誰祝賀生日,或誰有喜慶事,大家共同慶祝,舉杯祝酒熱熱鬧鬧。

過家家需要大家在爸爸媽媽的領導下分工合作,每個人都要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把自己的角色表演到位。生活經歷多的寶寶,就會帶動從未遇見過新鮮事的寶寶,如自己曾經發(fā)燒,在醫(yī)院掛了瓶子,就會在游戲中表演,使許多未曾見過的寶寶開眼界,一旦自己有病,需要掛瓶子時,就不會驚慌失措,能從容應對了。孩子們玩過家家時,互相的語言交流很多,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經歷都會在游戲中出現(xiàn),使大家都有進步。

4、禮貌語言

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彼此交流,就要互相客氣,見面時一定打招呼,表示歡迎,需要別人幫助時要說:“請”,受到幫助后要說“謝謝”,不小心冒犯了別人要馬上說“對不起”,表示道歉。

離開游戲時要告別說“再見”等。有些寶寶還未養(yǎng)成禮貌語言的習慣,這要從家庭優(yōu)越,父母經?;ハ嗾f禮貌語言,使寶寶有良好的學習榜樣,在此親子園里教師和其他孩子都很有禮貌,這些良好的氣氛也可以作為榜樣使寶寶學會用禮貌語言。

5、認識不同的職業(yè)

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會遇見各種不同職業(yè)的人,例如親子園里有教師,園長,生活老師和衛(wèi)生員等。隨著寶寶生活閱歷的增加,認識了不同的職業(yè)和人員,要禮貌的同他們交往就要知道如何有禮貌的稱呼他們,最簡單的辦法是讓寶寶說出他們的職業(yè),男的稱叔叔,女的稱阿姨,先說“請”,不可用“喂”叫別人來為自己服務,接受服務后一定要道謝。這是寶寶進入社會最初的嘗試。

Ps:其實,爸爸媽媽要想使寶寶獲得講禮貌這張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只要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就不難使寶寶逐漸學習到社交的禮儀、養(yǎng)成講禮貌的好習慣。

家園共育:是誰阻斷了孩子間的交往


1.孩子闖了禍要怎么處理?

2.父母以“保護孩子”為名,無意中“離間”了孩子。

3.父母是否該介入孩子間的交往?

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一大幫孩子在干枯的小溪邊耍:周周和樂樂在小溪的一頭玩“燒烤”的游戲,量量、奇奇、絲絲、津津在另一頭玩。3歲的量量很熱心,站在小溪里面,挨個牽著岸上的小朋友,協(xié)助他們跳到小溪里。媽媽們在不遠處的廣場上聊著天。

突然,膨一聲,奇奇摔在了小溪里的石頭上!媽媽們一個箭步沖了上去,奇奇媽抱起了奇奇,臉都嚇白了;量量媽也很慌亂,扯過量量大罵起來,“是你把弟弟摔倒的吧?你這么小,怎么能牽弟弟?口日你不要牽弟弟你不聽……”

量量知道自己“闖了禍”,原本已經很害怕,媽媽這一罵,把他罵哭了。量量媽瞪著眼睛訓斥,“還哭!下次不要牽弟弟了聽到沒有?”說完轉過頭對奇奇媽說:“實在對不起,我走過去要不我們把孩子送醫(yī)院看看吧。”奇奇媽沒說什么,忙著安撫奇奇。見奇奇無大礙,并且摔的地方不高,應該沒什么問題。我對量量媽說:“不要罵量量了,他沒有錯。他是幫助小朋友下來到小溪里啊,這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你這樣訓斥他,把他嚇壞了,瞧他多委屈呀!小孩子預見不了這樣的危險,要說有錯,也是你的錯,大人應該預見到這樣的危險,你應該站在旁邊保護的是不是?”

因為和量量媽比較熟,我說話很直接。量量媽可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闖了禍,不罵罵好像過意不去。不過,見我這么說,馬上沒吭聲了。奇奇媽說:“不要罵孩子了,他不是故意的?!?/p>

結果是奇奇和量量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在一起玩。

再后來,奇奇媽碰到我又說起了這件事,她也覺得不能指責量量,就算傷得重,相關責任也應該是由家長承擔。但是,回家后,她是這樣引導奇奇的:不能讓小朋友牽,應該讓大人牽,因為小朋友力氣小,保護不了你。聽奇奇媽這么說,我不禁想起了《窗邊的小豆豆》里面小豆豆幫助患有小兒麻痹癥的泰明爬樹的那一段。小豆豆搬來梯子,幫助泰明艱難地一步步爬上梯子,當小豆豆排除萬難、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幫助泰明爬到樹上,兩人是多么幸福和滿足啊,這是孩子間多么美好的一種感情!

量量和奇奇之間不正是這樣嗎?量量牽著奇奇的手,想保護奇奇安全地從岸上跳進小溪里,量量熱心地幫助奇奇,而奇奇是那么信任量量,兩個小朋友只是想靠他們自己的力量來完成這么“一項了不起的工作”,沒想到出了一點小意外。原本這算不了什么,若沒有大人的介入,他們本來可以爬起來繼續(xù)完成那項了不起的工作的。媽媽們的介入破壞了孩子間的這種美好感情。對于量量來說,以后一定不敢輕易幫助別人了,免得“闖禍”挨罵;對于奇奇來說,今后一定不敢信任小伙伴了,免得摔跤!更重要的是兩個孩子間的友誼和信任就此止住,多可惜啊!孩子間純真的交往是多么美好而令人感動啊,這不正是媽媽們所希望的嗎?可是她們在不經意間,粗暴地阻止了他們。

我也看到過很多奇奇媽這樣的媽媽,為了保護孩子,無意中“離間”了孩子。愛子心切,這種心情我更加能理解。但是這樣會讓孩子不信任小伙伴,離伙伴們越來越遠……

當某天,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不善于與別人交往或者有些不合群的時候,我們得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不經意間阻止了孩子之間的交往?

重點提示:

父母以“保護孩子”為名,無意中“離間”了孩子。

大家都知道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孩子的交往能力就是在孩子與同伴的交往中發(fā)展起來的,這個過程不需要大人的干涉和介入;相反,不必要的干涉會妨礙孩子交往能力的發(fā)展。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孩子摔了也不管嗎,若是摔傷了怎么辦?其實,是有兩全其美的辦法的,比如上面這個事例中,我們完全可以靜悄悄地站在孩子旁邊保護,以防萬一。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摔倒,也不必那么驚慌,觀察、等待一下,若是很嚴重,自然是要處理的;若是沒什么事,我們完全可以平靜對待,當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過。

很多媽媽在自家孩子無意中傷了對方的孩子后,會當著其他人的面把孩子大罵一通,仿佛這樣才能減輕一點自己的負疚,仿佛這樣才能讓對方家長心里好受一點的這樣的心情我完全能夠理解,可是對于孩子來說,這樣的處理是孩子不能承受因為孩子沒有錯,他心里自然是萬分委屈的!

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孩子與同伴的交往中發(fā)展起來的,這個過程不需要大人的干涉和介入。

幫助女兒解決交往難題


尊敬的專家:您好!

我的寶貝女兒3歲多了,她很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和小朋友搶東西,樂意與大家分享。每回有好吃的,總是先輕聲問別的小朋友吃不吃??墒?,別的孩子卻對她不那么客氣,我們親眼見到幼兒園小朋友將她推倒在地,女兒自己爬起來,也不作聲。問她“幼兒園好不好”,她總說“不好”,再問她為什么,她回答:“小朋友都欺負我。”

我們院里有幾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女兒很想和小姐姐們玩,有好吃的也主動遞上,但是小姐姐們見到她就像見到“敵人”一樣,除非其中有人落了單,沒人玩的時候才愿意和女兒在一起,一旦同伴來了,立馬就變臉“不和你玩了”,剩下我女兒在那里無所適從。我看著心里很焦急,為此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女兒的交往能力有欠缺,而我自己也不擅交往,當女兒遭遇拒絕萬般無助時,我該怎么做才好?

山東讀者小紅

小紅:你好!

感謝你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F(xiàn)在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所以小朋友之間的人際交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從來信的字里行間,我感到更多的,并不是孩子交往能力上的欠缺,而是你作為母親的沉重感和無助感,在此談一點自己的感受與你分享。

你的女兒非??蓯?,她平時的表現(xiàn)可能會比較羞怯,向其他小朋友發(fā)出邀請的聲音會比較小,但她還是能將自己的意愿清楚地表達出來,說明她在人際交往上沒有障礙。事實上,幼兒園的情形并不是想象中的“所有的小朋友都欺負她”;五六歲的孩子不太愿意和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來往,這是正?,F(xiàn)象,但她們也曾接受過你女兒,不是嗎!那么,問題出在哪兒呢?

每個孩子都會有意無意地模仿母親,心理學上叫作“認同”。因此,母親的態(tài)度、情緒和行為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當母親的內心對人際交往不夠自信和豁達時,便會對孩子是否被別的小朋友接納這件事非常敏感,一旦看到女兒受挫,較強烈的情緒反應油然而生,如緊張、恐慌和擔心,進而束手無策。一個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讀懂家長的情緒了。母親的面部表情、身體言語所表達出的緊張和內心的焦灼都可能被孩子敏感的心捕捉到,孩子會把母親的反應解讀為:周圍的小朋友是不友好的或自己是不受歡迎的。再與小朋友交往時,會產生本能的防御反應,或退縮,或膽怯,或自卑,孩子的這種態(tài)度反過來又會招致孩子們對她的拒絕或不友好。因此,幫助孩子要從母親的心態(tài)改變開始。建議如下供參考:

1。做一個有親和力的媽媽

擁有足夠親和力的媽媽,是孩子人際交往最好的榜樣。如果媽媽處于開放狀態(tài),那么孩子也會受到感染和影響。

和孩子一起外出時,見到熟人主動與其打招呼,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會對你的友好報以正面的回應。不要擔心“熱臉貼冷屁股”的場面,對方可能尚未對你友善的笑容作出反應,或者還不習慣你身上發(fā)生的變化,不妨忽略它們,輕松地說一句:“呵呵,他沒認出我來。”之后,依舊笑盈盈地往前走。

2。關心孩子,還要理解孩子

孩子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沖突時,需要父母以開朗、明智的心及時加以引導。如果一味認為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欺負”,表現(xiàn)出過度保護或無所適從,或無奈傷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長。我們也不能教育孩子“以暴制暴”,更不宜將事態(tài)擴大,引發(fā)老師及家長之間的爭端。孩子需要大度、寬容的父母,對孩子最好的關心應該是向她表示“媽媽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媽媽是理解你的”,知道自己是被媽媽保護著的,孩子的心會得到滿足,也就不會糾結于先前的不快之中。孩子的心是純凈的,“哀而不傷”,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不宜過多干涉或過度擔心,給孩子一個自由交往的空間。

3。主動出擊找朋友

“孩子遭遇拒絕”這件事并不可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別人的拒絕,重要的是家長如何善后。鄰居家的孩子今天不想和女兒玩,爸媽千萬別表現(xiàn)得很緊張,請告訴孩子“玲玲今天不和你玩,沒有關系啊”、“并不是玲玲不喜歡你哦”;然后,領著孩子一起去兒童樂園,主動去找同年齡或比她小的孩子一起玩,有了爸媽的支持,孩子會重拾信心和勇氣。

育兒心得:幫孩子學會交往


育兒心得:幫孩子學會交往

與人交往是孩子日后成才的重要能力之一,文章里介紹了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成功的比例為30%的才能和70%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適應能力尤為重要,讀了這篇文章我的感觸很深,書中也介紹了一些方法。

1、主動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F(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可以在家和孩子做游戲,讓孩子來分配角色,盡可能的激發(fā)孩子與人交往的愿望。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孩子不斷進步的標志,無論孩子的想法多么怪異,我們都要先給予肯定,樹立信心,然后同孩子共同分析找出結果,這一點我認為尤為重要,不管干什么事情有自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3、培養(yǎng)孩子開朗的性格。班里有的孩子孩子內向,不愛和別人說話,有的孩子愛說愛笑,自然朋友也多。

4、給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的家庭意見,要多聽孩子的意見。

5、多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應多給孩子參加群體活動的機會。

6、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可不能小看他們,我們要多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機會給他們,在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在伸出援助之手也不晚!

8種訓練鍛煉孩子交往


很多家長都在為自己的孩子不會交往而犯愁。很多父母苦于不知道如何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其實只要堅持以下8個訓練,便可輕松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1、增加與孩子的主動接觸

堅持母乳喂養(yǎng),可以讓孩子通過乳房或懷抱享受吃奶的快感,引發(fā)特有的快樂反應,由此體驗最初的社會接觸。媽咪還可以利用每次吃奶后精神好的時候,讓孩子看著你的臉,然后慢慢移動頭,以此吸引他的視線追隨。

媽咪更應該經常和孩子面對面地對視著說話。要面帶笑意,用輕柔和藹的聲音,逗孩子多笑、多動。這種笑與剛出生時嘴角浮現(xiàn)的奇妙的淺笑不同,那是一種自發(fā)性的笑,而逗引下的笑是一種“誘發(fā)性”的微笑,它體現(xiàn)了孩子與人交往的快樂。

2、回應孩子的所有反應

當孩子咿呀自語時,媽咪應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主動與他交流,即使你正在做家務,也要及時用聲音回應他,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發(fā)音的興趣。當孩子發(fā)出近乎“爸”、“媽”的聲音時,雖然可能是出于無意識,并不具有語言的指向性,但此時也要盡可能回應、模仿,使他了解聲音在與人溝通中的作用。

3、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對于孩子的情緒變化,媽咪要有相應的反應。比如,注意觀察孩子不同的哭聲,盡量及時滿足他的要求,以培養(yǎng)母子感情,促進孩子對人的友善和信任。

4、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給孩子穿上滿襠褲,告訴孩子在大小便前要告知媽咪;訓練孩子自己坐盆,盡量保持白天不尿褲子。這樣做雖然有點麻煩,但有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也是社交活動的需要。

5、教給孩子應有的社交禮儀

平時應該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社交動作,如揮手再見、搖頭表示“不”、拍手歡迎等;媽咪離開時可以親親孩子,回來時向他問好;家人的禮貌行為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6、帶孩子的參加社交活動

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兒,這樣有機會認識更多的人。但一定要確保安全,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和小朋友玩耍。即使弄得渾身“臟兮兮”也不要大驚小怪。如果孩子一時還不能和小朋友玩得很好,那也不要著急,只要孩子還有興趣來,慢慢地會和諧起來的。

7、理解孩子的特點及需要

當孩子參加成人的社交聚會時,可能會對身邊的生人感到陌生和害怕,可以早去些,讓他先對環(huán)境有個熟悉的過程,再把他介紹給客人;也可以將客人介紹給孩子,讓孩子逐漸習慣。宗旨是不要太突兀,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8、經常性地贊許和鼓勵

當孩子對其他小朋友、寵物等表現(xiàn)出愛和關切時;或當家里人進門,孩子幫助拿拖鞋時,要及時給與鼓勵并表揚,強化孩子表達愛意的行為。在對孩子好的“社交”表現(xiàn)贊許的同時,對不好行為的要從表情和言語上表示出不滿。

家園共育《寶寶是不敢交往還是不會交往?》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社會交往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寶寶的交往形式研究 導讀:眼對眼的互相注視是相互交往的開始。許多媽媽反映,在寶寶注視她們時會感到很高興,不由自主地會緊緊擁抱她們的孩子。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
    2021-08-11 閱讀全文
  • 關于寶寶人際交往 12至15個月 在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教導你的小寶寶對人要客氣。當你和其他人聊天的時候,可以把他放在嬰兒安樂椅上,讓他和你們在一起,他會很高興的,偶爾還會嘣出某個字的音調呢。 15至18個月 在這個階段他...
    2021-08-19 閱讀全文
  • 父母怎樣與新生寶寶交往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父...
    2021-11-19 閱讀全文
  • 人際交往是孩子所必需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需要人際交往,具有人際交往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所必備的。人際交往是一種基本智能。2—6歲是人際交往智能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年紀的孩子,當媽媽生病時,能理解、感受媽媽的難受,并且說一些關心的話語...
    2021-04-14 閱讀全文
  • 學會分享是與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在不懂得分享前,總是希望獨自擁有一切。所以,學會分享,是他們與人交往的一種能力。 案例:娜娜和樂樂是鄰居。有一天,樂樂去娜娜家串門,剛開始兩個小伙伴在地板上玩得不亦樂乎。忽然,一陣吵鬧聲傳來,正在...
    2022-02-09 閱讀全文

導讀:眼對眼的互相注視是相互交往的開始。許多媽媽反映,在寶寶注視她們時會感到很高興,不由自主地會緊緊擁抱她們的孩子。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

2021-08-11 閱讀全文

12至15個月 在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教導你的小寶寶對人要客氣。當你和其他人聊天的時候,可以把他放在嬰兒安樂椅上,讓他和你們在一起,他會很高興的,偶爾還會嘣出某個字的音調呢。 15至18個月 在這個階段他...

2021-08-19 閱讀全文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父...

2021-11-19 閱讀全文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需要人際交往,具有人際交往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所必備的。人際交往是一種基本智能。2—6歲是人際交往智能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年紀的孩子,當媽媽生病時,能理解、感受媽媽的難受,并且說一些關心的話語...

2021-04-14 閱讀全文

孩子在不懂得分享前,總是希望獨自擁有一切。所以,學會分享,是他們與人交往的一種能力。 案例:娜娜和樂樂是鄰居。有一天,樂樂去娜娜家串門,剛開始兩個小伙伴在地板上玩得不亦樂乎。忽然,一陣吵鬧聲傳來,正在...

2022-02-0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