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關于孩子的教育,你知道多少?》,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最重要的主題,然而,有的父母費了很多的精力物力財力,發(fā)現孩子并沒有向他們期望的目標發(fā)展,于是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很挫敗,也引發(fā)焦慮、憤怒、無奈等情緒。
為什么?
很少有人覺察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愿望,安全感……
還是遵從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需要。
如果你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必然有溺愛、包辦替代、過度控制,
這樣孩子的逆反就不可避免了。
從發(fā)展心理學來看,孩子在不同成長時期有不同的特點,
我們只有遵循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
從孩子成長的需要出發(fā)去愛、去支持、去引領,讓孩子在不斷探索中提高認知,增加獨立與自信,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的優(yōu)秀。
心理導師李少成教授說:做好家長,就是給孩子塑造美好的未來!
所以,父母的成長是孩子優(yōu)秀的基礎。
經常覺察自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在無意識地滿足自己,還是在成就孩子。
如果能分的清楚,你的教育模式就會改變,
當然,孩子的成長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一、幼兒期依戀的表現
一歲到兩歲的時候,寶寶處于依戀關系明確期。在此階段,寶寶對特殊人的偏愛變得更強烈。由于寶寶運動能力的發(fā)展,他們可以去主動接近親近的人和主動探索環(huán)境,同時他們把母親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從此點出發(fā),去探索周圍世界。當有安全需要時,又返回看護人身邊,然后再進一步去探索。這個階段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離開照看者時感到不安,對陌生人的采取謹慎與回避的態(tài)度,與親人分離時常表現反抗、緊張、恐懼。
兩歲以后,寶寶的依戀則表現為目的協調的伙伴關系。寶寶能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觀點等,同時能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比如他能夠忍耐父母遲遲不給予注意,也能夠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離,他相信父母會回到他身邊。
二、依戀的類型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通過對寶寶的依戀行為進行實驗研究,指出寶寶的依戀行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A型(回避型):約占20%,這個類型的寶寶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環(huán)境,在與母親剛分離時并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huán)境中呆一段時間后會感到焦慮,不過很容易從陌生人那里獲得安慰。當分離后再見到母親時,對母親采取回避態(tài)度。(2)B型(安全型):約占70%,當最初和母親在一起時,這個類型的寶寶很愉快地玩,當陌生人進入時,他們有點警惕,但繼續(xù)玩,無煩燥不安表現。當把他們留給陌生人時,他們停止了玩,并試圖找到母親,有時甚至哭。當母親回來時,他們顯得比以前同母親更親熱。當再次把他們留給陌生人,寶寶很容易被安慰。(3)C型(反抗型)約占10%,這個類型的寶寶顯出很高的分離焦慮。同母親分離后,他們感到強烈的不安。當再次同母親團聚時,他們一方面試圖主動接近母親,一方面又對來自母親的安慰進行反抗。
不同的依戀類型影響著寶寶在其它方面的行為。例如:B型寶寶傾向于和父母有良好關系,他們常遵守規(guī)則,也愿意學習新的東西,這類寶寶比較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C型寶寶則經常用焦慮和反抗來對待父母的幫助,母親剛剛回來時,他可能會用盡所有時間在同母親生氣和親呢之間交替,而不是同母親玩。A型寶寶似乎沒有特殊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被動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對他們喪失信心。
在現在的家長眼中,孩子的學習貌似是最重要的,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俗話說,要學做事,先學做人!一樣的,要學知識,也要先學做人,人都做不好,有知識又有什么用呢?下面滿分家長小編為您總結最該養(yǎng)成的好習慣!做該教孩子的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谝陨纤膫€學會,我們認為培養(yǎng)孩子習慣應該集中在三大塊,即:做人、做事和學習。而每一大塊又列出了四個指標:
做人: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
做事:遵守規(guī)則、講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費;
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
一年級孩子應該養(yǎng)成的學習上的好習慣:
1、集中注意力
2、踴躍舉手發(fā)言
3、書寫規(guī)范
4、按時完成作業(yè)
5、自己看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
6、珍惜時間,學習上不磨蹭
7、認真、細心、不馬虎
8、正確的坐姿、看姿等
一是,給點空間。人與人之間,包括夫妻之間,親子之間,朋友之間要有合理的距離,太近了,會讓人感到不自在,不舒服,憋悶窒息。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 更要給他們自己觀察,自己體驗,自己感悟,自己提高的空間。不要把得太嚴,弦繃得太緊。否則,孩子就就會厭惡反感,失去興趣。
二是,學會放開。不要事無巨細,樣樣弄得妥貼周到,不給孩子一點自己動手鍛煉的機會。不要怕孩子弄臟衣服,打碎碗,跌破頭,,放他去摔打去歷練,不經 歷風雨,長不成參天大樹。不要怕他遲一次到,坐一次紅椅子,挨一次批評,該孩子自己打理的事情就要他自己負責,決不包辦代替。只有現在狠心,才有將來的放 心。
三是學會示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成功的體驗,需要成就感來支持。按教育心理學的原理,興趣來源于成功的喜悅,一次實踐成功,受到贊揚,他就會對 此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做好工作的信心,就會一步步走向成功。巧娘幾十年的爐火純青,閨女哪里會輕易趕上她?可為了閨女的自信,不妨裝一回笨,讓閨女贏一 次,示一回弱,向閨女請教一二。在外人,尤其在那些有做媒癖好的婆子面前,有意無意地夸閨女幾次,誠如是,則汝女可教,而新秀可出,巧娘之品派牌資源愈加 豐厚,品牌價值。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fā)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fā)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yǎng)豐富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fā)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從事早教的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家長[微博]也不能不切實際地提高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無端地給孩子自身發(fā)展增添壓力。天津嬰智嬰慧中心劉建勛總經理介紹說:“家長應謹慎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在對孩子‘激活’的過程中,不論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拋棄傳統的填鴨式灌輸知識的方法,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案例和積極有趣的課堂活動,生動形象地傳授知識,讓孩子在理解并掌握知識的同時,被激發(fā)思維潛力,最終達到孩子日后全方位能力的提高和主動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的目的。此外,早教機構還可以以建立愛心基金的方式去‘激發(fā)’孩子的愛心,這樣不僅能夠對孩子和家長進行關愛教育還能夠為社會困難家庭的幼兒提供免費早教捐助,還能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兒童早期的培訓,讓更多家庭的孩子可以進入到早教機構的課堂,享受同等的教育機會?!?/p>
少兒培訓重在“啟發(fā)”
隨著國內教育對英語的重視,學生學習英語的年齡逐漸變小,以前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到現在小學幼兒園就已經開始學英語。但是孩子的年齡較小,心智相對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好玩易動,這不是缺點更不是錯誤,而是孩子完全正常的生理特點。如果強迫灌輸給孩子另一種語言,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學習效果達不到還會得到負面的影響。因此,少兒培訓不僅要關注家庭教育,還應重視啟發(fā)式教育。
有些家長讓孩子背誦課文,要求孩子精確到一個詞都不能少,一個詞都不能錯。但是這種背誦,只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文字的編排層,并沒有深刻到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層面。當然有些孩子是先理解后背誦的,但如果單單把書丟給孩子,讓其背誦,家長檢查,學習只能停留在大腦的淺表層,這種背誦,遺忘非???。所以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去理解地背誦,將語言的信息全部都理解了,經過思考,這樣傳達出來的信息才是真正屬于孩子自己的。因此,少兒英語的學習主要在于啟發(fā),在這個時候,老師在關鍵的地方給學生指點一下,學生就有很大收獲,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沒有經過自己反復思考,沒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師就先不必給學生講課,應該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自信心。遵循孩子的天性,不強迫,不命令,不填鴨。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對孩子進行知識的輸入,對孩子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贊賞。
2.挑選正規(guī)的教育機構。兒童教學培訓機構很多,在挑選時需注意了解該機構的教學方法和師資力量,選擇理念科學的教學機構非常重要。
3.母子同學、母子同樂是成功學習的一大訣竅。很多父母只是讓孩子學習,自己不學,這樣就很難有好的效果。母(父)子同學,這樣才可能真正建造一個學習環(huán)境。同樂才可能給父母和孩子提供一個巨大的學習動力。
教育孩子,可是個頭疼的問題,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yǎng)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教育孩子的最好時間在什么時候?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新的一年、新的學期開始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能力,此時家長因勢利導,當會“旗開得勝”。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tài)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長的告誡了。
四、老師來訪的時候。家長應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希望的口氣指出孩子的缺點,不宜單純地“告狀”。
五、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家長不應訓斥,而應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于點撥,幫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較大過失的時候。這時家長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時候,循循善誘能收到振聾發(fā)聵的效果。
七、孩子對某些事物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家長應積極支持、鼓勵,用興趣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激勵孩子深入鉆研。
八、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這是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yǎng)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九、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目標要求,使其一時熱情變?yōu)槌志玫男袆印?/p>
十、外出作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歡聽好話,不愿在別人面前現丑,所以這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談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恰當提出希望。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關于孩子的教育,你知道多少?》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一、幼兒期依戀的表現 一歲到兩歲的時候,寶寶處于依戀關系明確期。在此階段,寶寶對特殊人的偏愛變得更強烈。由于寶寶運動能力的發(fā)展,他們可以去主動接近親近的人和主動探索環(huán)境,同時他們把母親或看護人看作一個...
山東濟南一家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統一佩戴著近來備受爭議的“綠領巾”在濟南動物園游玩。幼兒園的負責人說,孩子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教育方式對不對。孩子們的年齡還小,還不夠加入少先隊員的年齡,給他們統一佩戴綠領巾...
在現在的家長眼中,孩子的學習貌似是最重要的,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俗話說,要學做事,先學做人!一樣的,要學知識,也要先學做人,人都做不好,有知識又有什么用呢?下面滿分家長小編為您總結最該養(yǎng)成的好習慣!做該...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fā)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fā)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yǎng)豐富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fā)展打...
教會孩子接受失敗、真正認識到失敗是成功之母做家長的都有這種經歷:孩子剛學走路,突然摔了跟頭,你怕孩子失敗,“寶寶,可別摔著……”從此,孩子躺在床上,不再嘗試走路,因為他一走就摔。摔了碰了還得讓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