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桃花源記教案內容

發(fā)布時間:2024-03-07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在上課時幼兒園的老師都想讓自己的課堂知識能夠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力,為了加強學習效率,我們一般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幼兒園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我們?yōu)槟阃扑]了桃花源記教案內容,但愿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桃花源記教案(篇1)

1.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理想社會;

2.理解作者寄托的社會理想;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好的理想社會;

課堂開始請同學們回憶上節(jié)課內容。具體導入語如下:

同學們,“桃花源”真的存在嗎?陶淵明虛構這樣一個故事,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怎樣的社會理想呢?

請同學讀課文,并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

1.描寫桃花林景色的句子;

2.描寫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句子;

4.描寫桃花源人衣著、勞動、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

5.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

(三)深入研讀,體悟情感。

上環(huán)節(jié)畫出句子后,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的人為什么會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當漁人說了外面的情況后,桃花源人為什么“皆嘆惋”,又為什么說“不足為外人道也”?課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小組內討論:文章的結尾寫道漁人復尋桃花源而不得,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后遂無問津者”,這樣的結尾說明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1.找出出自本文的四個成語,并寫出它們的意思;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凈,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異”、“欲窮”四個相承續(xù)的詞語生動揭示出武陵漁人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巴弊謱懫湟恍牟遏~,無意于計路程遠近,又暗示所行已遠。其專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狀態(tài),與“徐行不記山深淺”的妙境相似。“忽逢”與“甚異”相照應,寫其意外見到桃花林的驚異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胺疾蒗r美,落英繽紛”兩句,乃寫景妙筆,色彩絢麗,景色優(yōu)美,仿佛有陣陣清香從筆端溢出,造語工麗而又如信手拈來。第二段先以數(shù)語描述發(fā)現(xiàn)仙境經(jīng)過?!傲直M水源,便得一山”,點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尋常去處。漁人的搜尋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帶出來。及至通過小口狹道,寫到“豁然開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韻致。

進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將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鳴犬吠諸景一一寫來,所見所聞,歷歷在目。然后由遠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來種作、衣著裝束和怡然自樂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園生活圖景。最后寫桃源人見到漁人的情景,由“大驚”而“問所從來”,由熱情款待到臨別叮囑,寫得情真意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第三段先寫漁人在沿著來路返回途中“處處志之”,暗示其有意重來?!霸勌兀f如此”,寫其違背桃源人“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叮囑。太守遣人隨往的“不復得路”和劉子驥的規(guī)往不果,都是著意安排的情節(jié),明寫仙境難尋,暗寫桃源人不愿“外人”重來。對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尋訪無著也不再問津了,而陶淵明自己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在《桃花源詩》的結尾處就剖露了“愿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為志趣相合的契友,熱切期望與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淵明成功地運用了虛景實寫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顯示出高超的敘事寫景的藝術才能。但《桃花源記》的藝術成就和魅力絕不僅限于此,陶淵明也不僅僅是企望人們確認其為真實的存在。所以,在虛景實寫的同時,又實中有虛,有意留下幾處似無非無,似有非有,使人費盡猜想也無從尋求答案的話題。桃源人的叮囑和故事結尾安排的“不復得路”、“規(guī)往未果”等情節(jié),虛虛實實,徜恍迷離,便是這些話題中最堪尋味之筆。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間非在人間,不是人間勝似人間,只可于無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著某種微妙的內在聯(lián)系。這虛渺靈奧之區(qū)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世人是難以揭曉的。它的開而復閉,漁人的得而復失,是陶淵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謎,“惹得詩人說到今”??墒牵衷凇短一ㄔ丛姟分型嘎读艘稽c消息,說“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復還幽蔽”,乃是因為“淳薄既異源”!原來桃源民風淳厚,人間世風澆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為爭奪之場”(蘇軾《和桃花源詩序》),玷污了這塊化外的凈土,即使像劉子驥那樣的人間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機緣。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里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里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jīng)不限于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采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桃花源記教案(篇2)

【學習目標】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并扎實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及文言現(xiàn)象。

2、透過合作探究,能夠翻譯課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完美社會生活。

3、激情展示,陽光參與。以極度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享受學習的快樂。

【學習重點、難點】準確翻譯課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完美社會生活。

【使用說明】1、在充分預習,熟讀文本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學案。

2、認真限時完成,規(guī)范書寫;小組合作討論,答疑解惑。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生于東晉末期,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丑惡,41歲時棄官回鄉(xiāng),歸隱田園,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傳世美談。他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其詩自然質樸,意味雋永。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他所作的詩文,資料多描述農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是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在約是寧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讀課文,將文章第2、3段其中的一段翻譯在下面。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麗?D?D桃花源美在何處?

(二)感受桃花源的幸福?D?D桃花源幸福在何處?

(三)感受桃花源的神秘?D?D桃花源神秘在何處?

聯(lián)系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請你聯(lián)想桃源人的生活與當時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處?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試著寫一篇《桃花源后記》或給桃源人寫一封信,談談你對和平的認識。

(一)閱讀語段,答文后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畫線的語句。

5.第2段中,作者從哪幾方應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了描述?

6.這段文字著重寫的是什么?由此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溲云澣羧酥畠壓??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好處。

1亦不詳其姓字詳:__________2既醉而退既:__________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好處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9.“傳文”中的“,”體現(xiàn)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體現(xiàn)了五柳先生的生活愛好,“,”體現(xiàn)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簡陋。

10.請聯(lián)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記》、《歸園田居》(其三)和《飲酒》,說說“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桃花源記教案(篇3)

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畫面。

二、桃花源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三個詞概括。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美麗、神秘、幸福)

三、分類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麗

1、桃花源美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師小結:桃花源美在環(huán)境幽雅,風景優(yōu)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1、桃花源神秘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神秘: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狀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局神秘: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1、桃花源的幸福表現(xiàn)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黃發(fā)垂髻: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

漁人(側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灑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2、學生小結: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四、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社會理想?

(反對戰(zhàn)亂,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會理想)

五、文中哪一句話表現(xiàn)了桃花源中人的這種社會理想?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六、文中哪一句話還表現(xiàn)了林中人不愿與世俗交往,受到干擾的心理?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七、深入討論

1、桃花源這一人間樂園能找到嗎?

(不能,這是作者虛構的)

陶淵明為何要虛構?聯(lián)系當時社會現(xiàn)實思考

(反襯黑暗現(xiàn)實,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2、有人說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自由辯論)

八、總結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學習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更應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我們的民族。

九、布置作業(yè)

十、板書設計: 桃 花 源 記

陶淵明

美的旅程

漁人 桃花源 神秘的旅程 理想

桃花源記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展開想象,品味桃源勝境。

3、聯(lián)系背景,感悟作者思想。

教學重點:

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蓖瑢W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一些開心的東西。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記》,走進陶淵明筆下的那方世外桃源。

二、了解作者:陶淵明,東晉詩人。名潛,字元亮。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但由于當時動蕩不安,他空有才智卻難以施展。他曾做過小官,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回鄉(xiāng)從此過起了田園式的隱居生活。后人稱其為“靖節(jié)先生”。

三、讀文感知

1、初讀課文

(1)學生初讀,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可以結合注釋跟同桌或在小組內交流,互相指證。

(出示字詞檢測)

(2)隨機抽查學生初讀的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作為標準。

2、配樂范讀:感知文章內容、感受文章魅力

3、再讀課文:學生自讀,結合注釋、工具書自行翻譯,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

四、品讀賞析:

屏顯“桃源訪談”:同學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美不美?你們想不想到桃花源?現(xiàn)在啊,這間教室就是桃花源,你們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我們下面穿過時空隧道,來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的桃花源中,現(xiàn)在我對村民現(xiàn)場采訪。

然后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訪了以下問題:

1、能為觀眾朋友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嗎?

2、請問你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

3、你能對我們觀眾朋友說說你們桃花源居民的風俗習慣嗎?

4、在節(jié)目的最后,請?zhí)一ㄔ吹拇迕裼靡痪湓捀爬ㄒ幌绿一ㄔ吹奶攸c或你們的感受。

五、合作探究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為什么?請到文中找出根據(jù)。

桃花源記教案(篇5)

本文文字較為簡易,且故事性較強,可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對于難懂的字詞,教師稍作點撥即可。同時,要加強誦讀練習,積累文中的成語及有價值的詞匯,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另外,要讓學生多收集資料,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無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寫法。教學中不妨運用視聽及多媒體技術,采用誦讀、討論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領會情感,學懂課文。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3.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初一下學期,我們曾經(jīng)學過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一首詩《飲酒》,我們一起讀一遍。(課件顯示《飲酒》詩)誰來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

提示: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棄官歸隱后樂于田居、陶醉于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既反映了遠離塵俗、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躲避矛盾、與世無爭、獨善其身的消極思想。

陶淵明的這種志趣,在他的很多詩作中都有所體現(xiàn)。不僅如此,在《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中,陶淵明更是具體地勾畫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會。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走近陶淵明。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創(chuàng)設了情景,同時又通過復習、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引出新的教學內容,花時不多,收益卻很大。)

1.展示學生收集到的有關資料。

(在平時的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備搜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請同桌檢查對方注音、解詞等預習情況。

豁然開朗(huò) 屋舍儼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黃發(fā)垂髫(tiáo)

1.課件展示,配樂朗讀。

2.請一位同學朗讀,要求讀出感情,咬準字音。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3.全班同學結合注解默讀課文,準確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jié)。五分鐘后請同學復述大意,復述時可適當增加自己的想象。復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學補充。

(教師據(jù)此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明確:課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訪桃花源、尋桃花源的順序來復述。)

1.請學生找出文章中難解的、注解中沒提到的、應特別予以重視的字詞。

鮮美:鮮艷美麗平曠:平坦開闊 屬:類 悉:全,都。 邑人:同鄉(xiāng)人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 焉:于之,從這里 語云:告訴(他)說 既:已經(jīng) 如此:像這樣 遣:派欣然:高興地

(教師可適當給學生講解詞語古今異義現(xiàn)象、詞類活用現(xiàn)象等,但不宜細講。有些詞語應盡可能聯(lián)系以前所學知識及相關知識,展開聯(lián)想、加深理解。)

①古今異義詞: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

3。請學生找出難譯的語句討論作答。

(此項活動意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fā)敢于直面疑難、大膽探索的熱情。)

1.初步背誦全文。

2.積累文言詞匯。

(積極引導,充分評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勤背詩文的好習慣。)

同桌二人,一人為采訪者’(漁人),另一人為受訪者(村里人).將課文內容展現(xiàn)出來。最后推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1.桃花源美在何處?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桃花源美在環(huán)境幽雅,風景優(yōu)美。

2.桃花源神秘在何處?

3.桃花源的幸福表現(xiàn)在何處?

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一方面檢查了上節(jié)課翻譯落實的情況,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了解,從整體上把握了全文內容。)

1.桃花源美在風景秀麗,美在民風淳樸,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過,請同學們想—想,在東晉時代,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嗎?

2.有人說陶淵明的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弓l導學生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他們去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生l:我認為不可能存在。因為當時政治黑暗,兵禍連綿,民不聊生,是個十分黑暗的社會,“桃花源”是由于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厭倦而虛構出的如仙境般的地方,它反映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2:我認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社會動蕩不安,官僚階級貪腐貪腐,人民受著壓迫,不會有這樣的地方存在。并且后來漁人因失約而找不到桃花源的情節(jié)也暗示了這一點。

生3:我認為有可能存在,即使現(xiàn)在還有人跡罕至的地方,何況在一千年之前呢?

生4:我認為有可能存在,因為東晉雖然是個紛亂之世,不過,在這戰(zhàn)亂頻發(fā)的亂世之中,人們向往和平,肯定會有人帶領心地善良的人,來到這與世無爭的桃源絕境。冥冥之中,命運只讓熱愛這美麗且愿意保護這美麗地方的人來到這兒,享受美好生活。

問題二:

生l:我認為陶淵明寫《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現(xiàn)。在當時黑暗的社會,有人就心甘情愿地沉淪下去,有人則努力地去爭取美好的.生活,而陶淵明正是這后一種人的一個代表。他的《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喚起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大家都努力爭取美好的生活。

生2:我認為陶淵明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桃花源,表現(xiàn)了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漁人、太守和劉子驥最終都未找到桃花源的情節(jié),暗示了桃花源的可望不可即,也體現(xiàn)了他的消極心態(tài)。

生3:我認為陶淵明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的。因為在這亂世之中,作者的心已疲倦,厭煩了這混亂之世。想找到那樣一個世外桃源,躲人桃源之中。

生4:我認為陶淵明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的,要不然他不會將桃花源寫得那么美好,宛若仙境。這說明他心中還是向往美好生活的。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那樣一個戰(zhàn)亂頻仍,政治貪腐,民生凋敝的黑暗社會里,深感痛苦和不滿。但是要想改變社會現(xiàn)狀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棄官歸隱,沽身自好,安貧樂道。他憧憬著那種沒有君主、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勞動、風氣淳樸、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本文正是這種理想的生動寫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農民的意志和愿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疑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這種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這只是一種空想,無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舉之思,開頭、結尾的寫法對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在何處,沒有具體點明,人們想再訪也不可得。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學習的。古人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弊鳛?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當關注社會,關注歷史,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還應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我們的民族。

1.背誦全文。完成書后思考練習。

2.拓展閱讀《桃花源詩》,思考分析在內容、寫作方法、思想感情上與《桃花源記》的內在聯(lián)系。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zhàn)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斗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tǒng)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zhàn)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凈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從“男女”、“黃發(fā)”、“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xiàn)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安蛔銥橥馊说酪病奔皾O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xiàn)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guī)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

桃花源記教案(篇6)

一、導人課文,簡介作者。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完美的因素?!蓖瑢W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時。當你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象一些開心的東西,你會去幻想著一切都變得完美順利歡暢的一剎,你會去遐想成功帶來的無盡的歡暢……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期望寄托在完美的憧憬之中;這天我們要學習的《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簡介作者(略)。

二、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解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后,對提出的疑惑的字詞注音、釋義。

2.教師落實重要的字詞注音、釋義。注意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通假字、詞性活用字

3.指導學生理解文中所出現(xiàn)的古今異義的詞語。如:交通、妻子、無論、如此、儼然、鮮美。這部分可結合“教學設計(一)”的資料。

②把握節(jié)奏。讀出停頓之處。

③帶有感情。讀出韻律。

四、思考討論,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2.漁人在桃花源見到的景和人有何特點桃花源人對外界社會狀況了解嗎

3.人們根據(jù)漁人作的標志再去尋找桃花源,結果怎樣透過討論這幾個問題,搞清課文的基本資料和結構。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皧A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土地平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白栽葡仁辣芮貢r亂,……無論魏晉”。

(3).“遂迷,不復得路”?!拔垂瑢げ〗K”。

五、根據(jù)以上問題,理清課文結構。課文從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分為三個部分。

六、完成下列練習。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橫線斜字詞的含義。

①芳草鮮美: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③阡陌交通:④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⑤諧太守,說如此:

3.根據(jù)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從樹上落下的花瓣繁多鮮艷。(

②閑適愉快,自得樂趣。(

③比喻無人再來嘗試或過問。(

4.口頭翻譯下列句子。

①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③不足為外人道也。

七、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背誦第1段。

教學資料和步驟:

一、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要求學生仔細品味自認為文中寫得好的語句。說明:讓學生自己來談感受,教師可稍作點撥。

例:1.第1段描述桃花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些詞語用得好不好為什么寫出了花草的色澤、質地、形態(tài),不僅僅花多、花美,而且奇特無比,突出了桃花林的神奇之處;用四字句的形式,讀起來鏗鏘和諧,節(jié)奏整齊,朗朗上口。

2.第2段寫桃花源居住的環(huán)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勾勒出怎樣的田園生活畫面“平曠”指土地廣闊平坦;“儼然”即整齊有序;“良田美池桑竹”三詞并列,描述出田地的肥沃,池塘環(huán)繞以及樹木成陰的佳景;“相聞”則以動寫靜,既說明牲畜興旺,又讓人感受鄉(xiāng)村的寧謐,這些生動的用詞勾畫和展現(xiàn)出了桃源人安居樂業(yè)、閑適祥和的生活圖畫。

3.“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嘆惋”一詞表現(xiàn)了桃源人怎樣的心態(tài)“嘆惋”是感嘆惋情之意,詞語用得十分精當、傳神,桃源人對世事變遷、人間滄桑的慨嘆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難的同情,躍然紙上,可見可感。說明:可讓學生具體設想模仿桃源人“嘆惋”時各種不同的語言、神情、動作。

二、領會課文在情節(jié)處理上的特點。思考討論:課文描述的情節(jié),處處體現(xiàn)出一個“奇”的特點,表此刻哪些方面說明:讓學生進行討論,然后發(fā)言。教師在總結時,可作如下啟發(fā)。

②.“人”奇,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等等。

③.“蹤”奇.后人再去尋找桃源,都一無所獲,不見蹤影。這些奇異之處.使課文情節(jié)曲致跌宕,懸念環(huán)生,充滿了神秘感,更增強了人們對桃花源的好奇和向往。

三、討論分析:聯(lián)系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請你聯(lián)想桃源人的生活與當時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處“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愿望說明:應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課文資料加以比較說明。

例:①桃花源有著“良田美池桑竹”的秀美環(huán)境,而外界卻是戰(zhàn)亂頻頻,“烽火連三月”。

②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人們居住安定舒適,而外界百姓卻是顛沛流離.背井離鄉(xiāng),國破家亡,一片焦土瓦礫。

③桃花源“雞犬相聞”,人們“往來種作”,“怡然自樂”,處處是人丁興旺、詳和愉樂的氛圍,而外界百姓卻飽受戰(zhàn)火磨難,過日如年,終日生活在痛苦之中??傊?,桃花源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階級、人人平等自由、家家豐衣足食這樣一個安寧完美的理想社會,表達出身處黑暗、**社會之中的作者對完美理想社會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滿生活的強烈愿望。自然,它是一個虛構的境地。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資料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五、讀說訓練。

1.教師出示陶淵明的《桃花源詩》資料(略)。

②所寫的重點不同。

③表現(xiàn)手法不同。

桃花源記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陶淵明及其作品。

2.掌握重點詞句,結合注釋疏通文章大意。

3.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導語設計1: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里指出人生有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他認為人生不斷尋覓的是返璞歸真的境界,這與晉代詩人陶淵明勾勒的世外桃源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想了解世外桃源嗎?你想去感受一下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桃花源記》。

導語設計2:

一、新課導入

晉朝的陶淵明,因人而名,因事而名,因詩而名。陶淵明出身于沒落地主家庭。29那年,他開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辭官歸隱。此后,他又做過幾任參軍一類的小官,每次時間都很短。在這十幾年中,他的經(jīng)濟狀況不斷下降。到39歲那年,他不得不親自參加農業(yè)勞動。然而,“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在親友的勸告下,他再一次出仕。他做彭澤令時,郡里派一個督郵來縣,縣吏叫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當天就離職回鄉(xiāng),并且寫了著名的《歸去來辭》,表示歸隱的決心。這時候,他41歲。從此,他就“躬耕自資”,一直到去世。

二、自主學_-預習與展示

1文言知識歸納

(1)生字注音

豁然開朗(huò) 屋舍儼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黃發(fā)垂髫(tiáo) 便要還家(yāo) 劉子驥(jì) 詣太守(yì)

(2)古今異義:

①交通絕境

古:交錯相通古: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今:走投無路的境地

②妻子鮮美

古:妻子兒女古:鮮艷美麗

今:男子的配偶今:味道好

③無論如此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古:像這樣

今:表條件關系的連詞今:這樣

④缺乏

古:不值得

今:不夠

(3)一詞多義:

①舍:

舍棄 “便舍船”

房子,“屋舍儼然”

②尋:

尋找,“尋向所志”

不久,“尋病終”

③志:

做標志,“處處志之”

標志,“尋向所志”

④向:

以前,“尋向所志”

對著,“眈眈相向”

2作者名片

陶淵明(約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

3背景追溯

作《桃花源記》時作者歸隱田園已經(jīng)十六年了。元熙二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fā),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xiàn)狀,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短一ㄔ从洝肪褪窃谶@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4了解文體。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寫景、狀物。可以分為雜記和游記。雜記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雜記。(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內容豐富。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受。

三、合作學_-探究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1桃花源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

【交流點撥】虛構的。

2想象桃源之“美”,講解“桃源”之美。

(1)指名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huán)境美和內部環(huán)境美的句子。

(2)提問: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_____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學生爭相回答,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交流點撥】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

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無垠,就像是一塊偌大的氈子……

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齊齊,炊煙裊裊升起……

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們交錯相通,將田地劃成整齊的方塊,像一個巨大的棋盤……

教師小結:聽著大家的描繪,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圖面,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huán)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二)深層理解

1文中寫桃林美景的句子是哪幾句?

【交流點撥】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是哪幾句?

【交流點撥】“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薄坝嗳烁鲝脱又疗浼?,皆出酒食?!?/p>

3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

【交流點撥】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4桃花源人為什么“見漁人,乃大驚”?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暗示了這一點?

【交流點撥】因為他們長期與世隔絕,不見外人。文中還有“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等句暗示。

四、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線索:漁人的行蹤 順序:時間

漁人緣溪行,欲窮桃花林(發(fā)現(xiàn))

舍船從口入,欣賞桃源景(進入)

應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訪問)

既出說如此,不復得其路(離開,再尋)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在中國,素有“山川以人而勝”的傳統(tǒng)。所謂“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勝,惟人則名”。陶淵明作了《桃花源記》以后,桃源仙境忽名聲大噪。歷代文人雅士紛紛涉足山溪,探尋靈秘。這節(jié)課,我們將沿著作者的足跡,進一步探尋其中的奧秘。

二、合作學_-討論與展示

(一)走進文本

理解桃源之“樂”,感受桃源之“奇”。

1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

【交流點撥】男女、老幼、漁人

提問: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看。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交流點撥】(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zhàn)亂之苦,能安居樂業(yè)。

(2)女人雖采桑養(yǎng)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fā))“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yǎng),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樂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師生小結: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

2桃花源的美麗歡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么,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奇,那是因為--”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同答。

學生討論,交流。

【交流點撥】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且形狀奇特,“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2)人奇。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太守竟然“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二)走進語言

1文中說“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為什么此人的“具言”一句都沒寫?你認為桃花源人為什么嘆惋?

【交流點撥】因為漁人是從現(xiàn)實社會中去的,讀者也是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人,當時的情況都知道的,故略去不寫。感嘆桃花源外的人們竟然還過著不幸的生活。

2漁人出桃花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交流點撥】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

3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主要意圖是什么?

【交流點撥】這段景物描寫帶點神秘色彩,“奇境”,為漁人進入桃源渲染了氣氛,也為寫桃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4桃花源人為什么要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從這里能不能看出作者的用意?

【交流點撥】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與世俗交往的心情,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從這些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他向往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完美的統(tǒng)一,向往沒有壓迫、沒有紛爭、沒有憂傷的生活,渴望處處恬靜、和樂,人人淳厚、純樸。

(三)走進寫法

層層設疑。

【交流點撥】為了把桃花源寫成一個似有若無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層層設疑的寫法。因此,開頭雖然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但并沒有確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不著姓名。接著寫桃林奇景,似為人間所有又似為人間所無,又不說出它的確切地點,因為漁人已“忘路之遠近”。寫桃林的通道更是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極狹”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漁人進人桃源后,眼前出現(xiàn)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間生活的圖景??墒?,后來漁人出而復尋,本已做好的標記卻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無跡可尋。最后再虛寫一筆,說高尚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給好奇的讀者帶來微茫的希望,但“未果”“病終”。這樣一來,桃花源這個虛實難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了“千古之謎”了。這種層層設疑的寫法,既表達了作者希望在現(xiàn)實中看到一個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又能激起讀者的興趣。

(四)走進主題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桃源勝景?

【交流點撥】作者虛構這個故事是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戰(zhàn)亂紛呈的環(huán)境里,中年以后,他長期隱居在農村,對農村的現(xiàn)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愿望有切身體會,于是構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桃花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紛擾,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這是黑暗現(xiàn)實的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來被壓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三、拓展延伸

面對污濁的社會,陶淵明不屑與之同流合污,毅然辭官,歸隱田園。你贊成這種做法嗎?談談你的看法。

【示例一】東晉末年,陶淵明家鄉(xiāng)九江一帶,由于戰(zhàn)亂頻頻,民不聊生。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作者看不到希望,只好把自己理想的社會情形寄于《桃花源記》中,這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二】俗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社會是現(xiàn)實,但作為一個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應該積極去改變現(xiàn)實。即使能力有限,也可像包拯一樣做中的一盞明燈,多少也能發(fā)出一些光亮,照亮一些苦難的人。否則,人人像陶淵明一樣消極逃避現(xiàn)實,國家將永無光明之日。所以,我不贊成陶淵明消極避世的態(tài)度。

桃花源記教案(篇8)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熟讀并背誦全文;品味簡潔而蘊含豐富的語言。

3。正確看待作者的社會理想。

2、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通過誦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學*難點】:

1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結合個人生活體驗,達成情感共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如何理解文章的人物和情節(jié)都是虛構的;開頭渲染神秘色彩,結尾又不知所蹤都暗示了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似真而幻的虛構境界。

【課前預*】:

1、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給重點詞語注音并解釋。

2、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疏通文章的大意。

3、朗讀課文,2—3遍。(朗讀時,讀準字音,停頓分明,不讀破句,語速適中,語句流暢,富含感情,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

4、默讀課文,根據(jù)提示,完成下列問題。

⑴漁人的行進路線:_____桃花源,_____桃花源,_____桃花源,_____桃花源。

5、查閱資料,介紹一下陶淵明,制成知識卡片。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6、把你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上交流。

桃花源記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詞匯。

2、掌握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背誦。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音頻朗讀、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故事情節(jié)。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名家名篇大家談。(回顧七年級學過哪些文言文,接觸了哪些作家作品。)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淵明,并且來學習他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記》。(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1、交流作者的有關資料: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國古代杰出的文學家。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其祖父、外祖父都做過官。他受家庭教養(yǎng)和儒家思想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時值東晉和宋的易代之際,壯志難酬,二十九歲開始,先后做過幾任小官,他在幾次仕途中,深感官場污濁、仕途兇險,終于在41歲辭官回鄉(xiāng),并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其志。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他所做的詩文多描寫農村生活情趣,表現(xiàn)田園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愿與農民來往而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極遁世的因素。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當時陶淵明約57歲。他拒絕了東晉政府的征招,又拒絕同劉裕宋政權的合作,作《桃花源詩并記》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霸姟弊肥隽颂一ㄔ吹男纬?,歌詠了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識記生字詞:

豁(huò)然開朗儼(yǎn)然阡(qiān)陌垂髫(tiáo)

詣(yì)太守劉子驥(jì)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對課文的感知,以朗讀為切入點,又以朗讀為重點。)朗讀的設計如下:

一讀: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意在聽準字音;

二讀:學生放開聲音,自由朗讀,意在讀通課文,培養(yǎng)語感;(此處提出要求:“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暴ぉぶ祆湔Z)

三讀:請班上朗讀課文好的同學有感情的讀。并請其他同學思考:這篇文章寫了一個什么故事?用幾句話概括一下。

2、分小組細讀課文并自己試著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準備質疑。)

3、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質疑,全班答疑,教師參與。

4、集體逐段朗讀,“開火車”翻譯,貫通文意。

5、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jié)。分組討論,明確:

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端,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第二部分(第2、3段)發(fā)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見聞和經(jīng)歷。第三部分(第4段)結局,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尾聲,寫桃花源無人問津。

四、布置作業(yè)

1、初步背誦課文。

2、抄寫并識記字詞、對譯課文2、3兩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思想內容,理解故事寓意。

〖教學步驟〗

一、重點研讀

1、揣摩積累語言:

教師導學:學習文言文要注意兩點:

⑴要將古漢語的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如“鮮──鮮嫩”、“美──美麗”、“交──交錯”等等;

⑵注意古今詞義的區(qū)別及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

古今異義:

①交通絕境

古:交錯相通古: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今:走投無路的境地

②妻子鮮美

古:妻子兒女古:鮮艷美麗

今:男子的配偶今:味道好

③無論如此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古:像這樣

今:表條件關系的連詞今:這樣

④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夠

一詞多義:

①舍:

舍棄“便舍船”

房子,“屋舍儼然”

②尋:

尋找,“尋向所志”

不久,“尋病終”

③志:

做標記,“處處志之”

標記,“尋向所志”

④向:

以前,“尋向所志”

對著,“眈眈相向”

2、思考下列問題:

⑴文中描寫桃花源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⑵文中描寫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于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⑶思考一下,下列的句子說明了什么?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明確:桃花源是朦朧飄忽的世界,種種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寫了桃花源的隱蔽,實質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種美好境界,一種對現(xiàn)實生活不滿的精神寄托。)

二、理解研讀(引導學生提問題來研究,或教師提出思考題,分小組討論。)

1、“乃不只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薄澳恕弊钟性鯓拥谋磉_效果?推想一下,漁人對桃源人說了些什么?桃源人為什么嘆惋?

(明確:“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現(xiàn)出桃源人對外面改朝換代的時世感到吃驚。漁人向桃源人介紹了自秦朝以來的歷史。桃源人因世間社會動亂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嘆惋。)

2、文章最后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目的是什么?

(明確: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3、我們應當怎樣評價文章所表現(xiàn)的社會理想?

(明確:作者虛構了這樣一個故事,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也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種幻想。)

4、歸納源自本文的成語:

世外桃源豁然開朗怡然自樂與世隔絕無人問津

三、教師小結

陶淵明因生活在戰(zhàn)亂頻繁的環(huán)境里,因而構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這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四、布置作業(yè)

1、摘抄成語。

2、背誦并默寫全文在家庭作業(yè)本上。

3、預習《短文兩篇》。

桃花源記教案(篇10)

本文是一篇經(jīng)典名作,課時安排為兩課時。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掌握重點語句含義,最后再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線索,初步感知桃花源的美好生活這一內容。在教法上主要是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學習,體現(xiàn)捆綁式評價機制,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就本節(jié)課的發(fā)言程度看,大部分學生學習熱情較高,能主動在小組中尋求幫助并能合作學習。但本課也存在不少問題,在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指導得還不夠深入,總感覺不是那么得心應手,時間上有些倉促。老是擔心時間不夠用。另外在分析部分,有的學生發(fā)言顯得膚淺,但教師的追問沒有跟上,沒有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這些都是我以后教學中要努力的方向。

我們的小組合作是如何進行的?我采用的小組是每組四人,按成績的高低排號,一號二號課堂發(fā)言一次各得1分,三號四號學生發(fā)言一次各得2分,每堂課下課時組長算好分數(shù),交給課代表,評出兩個優(yōu)勝組,那么這兩個優(yōu)勝組的每個人學生在班級考核中各獎勵一分。畢竟教學中什么方法都不是萬能的,但學生反映還不錯,有一次我也就這個問題向學生做了一個調查,我上課問學生大家對這樣的合作學習,捆綁評價怎么看,當時學生發(fā)言非常踴躍,都爭著說:“能調動積極性,能提高效率,能集思廣益,能體現(xiàn)團結合作的樂趣,能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能鍛煉反應能力……”

總之,象這樣的發(fā)言很多,竟然有個學生起來說:“老師,我覺得這樣能讓有的學生不走神了”,這個學生平時學習熱情不高,以前上課不太注意聽講,所以當時我就說:“主要是讓你不走神了吧”。學生也是哈哈大笑。。。起初,很多學生可能就是為了為組里多掙點分,他或許沒有考慮老師是為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我們要善于抓住這個契機,在后來的教學中我也在不斷完善,比如,有的學生就給我反應,說:“老師,那個XX,他回答的次數(shù)是多,但都沒有說對,這樣就不應該加分”我覺得這個建議提得很好,所以我就對學生說:“發(fā)言中明顯的錯誤,本次發(fā)言無效”。

還有比如平時分析課文遇到一些開放性的試題,需要你自己組織語言,像這個事或這個人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你怎么看到某人的成功等等,我都跟學生說,發(fā)言必須是三句以上,并且語義不重復,這樣漸漸向發(fā)言質量靠攏?,F(xiàn)在我不光在課堂上用,平時作業(yè)也用,學生沒有完成作業(yè),就扣該組本節(jié)課的發(fā)言分數(shù),所以其他組員有責任監(jiān)督這個學生課后完成作業(yè),起初我自己來檢查作業(yè)書寫情況,現(xiàn)在我開始采用組與組間互相檢查,挑毛病,這樣就促使一部分學生能更認真些。當然,這里也存在問題,比如在前面說的那次調查中,就有一個學生發(fā)言說:“老師,他們說的都是優(yōu)點好處,但我覺得不好,他們就光想著怎么去搶答問題了,你講的他們都沒有聽?!蔽艺f:“你觀察得太仔細了,說得太好了,我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彼晕乙舱谂Φ南朕k法,怎么才能讓學生該安靜聽課就安靜,該活躍時就活躍。

以上這些是我在教學關于合作教學的一點粗淺做法,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桃花源記教案(篇11)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xiàn)象。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5.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1.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容。

2.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要點]

導入新課,作者、作品及背景簡介;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情韻;整體感知文意,要求學生復述課文,概述桃花源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一、導語: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才華出眾,卻主動辭官,陶然耕作,他鐘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寧可歸隱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潔,這個人就是——(陶淵明)

2.自由朗誦,思考問題,討論回答。

你認為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那么你認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與我們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社會?

你是否愿意長期生活在這個桃花源里?

三、總結。

同學們能用歷史的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老師特高興特激動。至于這個桃花源,無論大家喜歡與否,無論這個桃源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不重要,因為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心中的理想境界,成為美的象征?,F(xiàn)在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了,大家覺得和諧生活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你們對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狀普遍比較滿意,看來陶淵明向往的幸福生活我們已經(jīng)享受到了?,F(xiàn)在我們杭州提倡“和諧杭州,品質生活”,這就是我們向往的“桃花源”,無論社會怎樣發(fā)展人類追求和諧幸福安寧生活的愿望沒有改變,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一起”上下求索吧。

四、再次背誦全文,回味美麗的桃源生活!

陶淵明的作品中,擅長白描,文體省凈,語出自然?!短一ㄔ从洝芬簿哂羞@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

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異”、“欲窮”四個相承續(xù)的詞語生動揭示出武陵漁人一連串的心理活動。

“忘”字寫其一心捕魚,無意于計路程遠近,又暗示所行已遠。其專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狀態(tài),與“徐行不記山深淺”的妙境相似?!昂龇辍迸c“甚異”相照應,寫其意外見到桃花林的驚異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胺疾蒗r美,落英繽紛”兩句,乃寫景妙筆,色彩絢麗,景色優(yōu)美,仿佛有陣陣清香從筆端溢出,造語工麗而又如信手拈來。

第二段先以數(shù)語描述發(fā)現(xiàn)仙境經(jīng)過?!傲直M水源,便得一山”,點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尋常去處。漁人的搜尋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帶出來。及至通過小口狹道,寫到“豁然開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韻致。

進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將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鳴犬吠諸景一一寫來,所見所聞,歷歷在目。然后由遠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來種作、衣著裝束和怡然自樂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園生活圖景。最后寫桃源人見到漁人的情景,由“大驚”而“問所從來”,由熱情款待到臨別叮囑,寫得情真意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第三段先寫漁人在沿著來路返回途中“處處志之”,暗示其有意重來?!霸勌兀f如此”,寫其違背桃源人“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叮囑。太守遣人隨往的“不復得路”和劉子驥的規(guī)往不果,都是著意安排的情節(jié),明寫仙境難尋,暗寫桃源人不愿“外人”重來。對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尋訪無著也不再問津了,而陶淵明自己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在《桃花源詩》的結尾處就剖露了“愿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的心愿。

他以桃花源人為志趣相合的契友,熱切期望與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幼兒園教案頻道為您編輯的《桃花源記教案內容》內容,希望能幫到您!同時我們的桃花源記教案專題還有需要您想要的內容,歡迎您訪問!

相關推薦

  • 2024桃花源記教案 在這篇必讀的文章中,我們?yōu)槟窒砼c“桃花源記教案”相關的精品文章。每位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而本學期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構建高效教育教學體系的基石之一。請注意,本文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
    2024-02-07 閱讀全文
  • 桃花源記教案11篇 我們精選了“桃花源記教案”,希望能夠滿足您的需求。教案課件是每位老師上課前需要準備的教學資料,但并不是隨意寫就可以的。只有教案課件寫好了,才能確保教師的教學質量。我們將繼續(xù)提供更多相關內容。...
    2023-07-03 閱讀全文
  • 桃花源記教案九篇 我們?yōu)槟阃扑]一篇名為“桃花源記教案”的精彩文章,值得一讀。以下內容僅供參考,切勿用于非法活動。教案和課件是教師在上課前準備好的,教師需要自己設計和完善課件的內容。編寫教案時需要特別注意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
    2024-01-07 閱讀全文
  • 桃花源記作文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讓我們對生命的各個方面有更深入的認識?,F(xiàn)在我為您精心整理了一篇題為“桃花源記作文”的作文,希望您能喜歡并收藏它,讓它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謝謝你的支持!...
    2023-11-07 閱讀全文
  • 桃花源記課件教案精選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但教案課件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備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課件,會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教案教案會包含哪些部分?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特意收集并為您呈上“桃花源記課件教案”相關內容,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2023-04-09 閱讀全文

在這篇必讀的文章中,我們?yōu)槟窒砼c“桃花源記教案”相關的精品文章。每位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而本學期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構建高效教育教學體系的基石之一。請注意,本文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

2024-02-07 閱讀全文

我們精選了“桃花源記教案”,希望能夠滿足您的需求。教案課件是每位老師上課前需要準備的教學資料,但并不是隨意寫就可以的。只有教案課件寫好了,才能確保教師的教學質量。我們將繼續(xù)提供更多相關內容。...

2023-07-03 閱讀全文

我們?yōu)槟阃扑]一篇名為“桃花源記教案”的精彩文章,值得一讀。以下內容僅供參考,切勿用于非法活動。教案和課件是教師在上課前準備好的,教師需要自己設計和完善課件的內容。編寫教案時需要特別注意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

2024-01-07 閱讀全文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讓我們對生命的各個方面有更深入的認識?,F(xiàn)在我為您精心整理了一篇題為“桃花源記作文”的作文,希望您能喜歡并收藏它,讓它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謝謝你的支持!...

2023-11-07 閱讀全文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但教案課件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備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課件,會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教案教案會包含哪些部分?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特意收集并為您呈上“桃花源記課件教案”相關內容,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2023-04-0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