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孩子神經(jīng)質的表現(xiàn)你知道幾個》,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孩子神經(jīng)質的表現(xiàn)你知道幾個
神經(jīng)質的孩子,愛發(fā)脾氣,鬧起來沒完沒了,的確難以對付,往往弄得父母束手無策。
神經(jīng)質,既是生理現(xiàn)象,也是心理現(xiàn)象。神經(jīng)質孩子的表現(xiàn)、有明顯的疲憊感,容易疲勞,經(jīng)常出現(xiàn)或周期性出現(xiàn)“頭疼”(總說自己的頭有擠壓感、膨脹性痛、刺痛等),而且睡眠反常。此外,神經(jīng)質的孩子還會出現(xiàn)諸如食欲不振,對冷熱、氣味、聲響極度敏感,情緒不穩(wěn)定(像經(jīng)常出現(xiàn)優(yōu)傷,有時會由憂傷而無故驟然變?yōu)闅g樂)等特征當然,上述的這些特征,每個神經(jīng)質兒童并不一定全有,即使有,程度也有輕有重。
一、孩子為什么會神經(jīng)質
研究家們認為情況比較復雜
客觀的原因
要么是母親懷孕時,曾中了毒,或受到傷害,以及親屬中的遺傳病理所致;要么是孩子本身經(jīng)常生?。ㄌ貏e是感胃引起的疾?。?,使身體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到嚴重的損傷。
主觀的原因
是父母經(jīng)常不斷地加重孩子的負擔,孩子逐漸變成神經(jīng)質。他們開始時訴苦、抱怨,以后出現(xiàn)疲憊感、虛弱感。并不斷加深、學習時注意力分散,記憶力差,成績下降,改變了他們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心情沉重,更為嚴重的是,他們開始產(chǎn)生缺乏自信心和極端失望的情緒,有的則變得容易激動,容易“爆發(fā)” 脾氣,甚至發(fā)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二、我們應當怎樣預防和正確對待神經(jīng)質的孩了
1、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遺傳病癥,特別要了解孩子的重大病癥或連續(xù)性病癥、頭部損傷及外傷等情況,設法治療。
2、要防止孩子體力、腦力勞動負擔過重,特別是腦力負擔不能過重。若有“吃力”現(xiàn)象,應及時“減免”。
3、讓孩子走進伙伴,同伙伴們一起娛樂,不要用功課去擠占孩子的玩樂時間,節(jié)假日不能用于學習功課。
4、讓孩子每天務必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錘煉意志,陶冶情操。
5、養(yǎng)成規(guī)律生活的習慣。對易患神經(jīng)質的孩子來說,不是要求,而是硬性規(guī)定,嚴格遵守。應當盡可能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過多的迷戀電視,對孩子是有害的。
6、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寧靜的家庭環(huán)境。
7、注意不要讓孩子知道暫時還不需要知道的事情,免得節(jié)外生枝。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看見牛奶,指著說:“寶貝喝!”喝了幾口,便有些玩的意思,我說:“不喝了讓媽媽收起來,想喝了媽媽再給你?!庇谑前涯唐窟f給我。不過不小心淌了幾滴在床單上,小家伙指著床單,說:“弄臟啦?!薄笆桥?,弄臟了,下次你得小心哦!好嗎?”“好!”
窗外,早晨的陽光升起來。
老實說,這樣的早晨,感覺實在好。
因為眼前的這個小家伙,固然又瘦又矮,但,已經(jīng)有了一點點交流的能力。
最初,他會叫“媽媽”。那是在他七個來月的時候。不過叫得并不清爽。而且只是偶爾的叫。(據(jù)我的育兒記錄查的)
接近一周二的時候,能說的詞語是:葡萄、月亮、媽媽、奶奶、爸爸、笨蛋……
再下去,他的語言發(fā)育我就有些記不住了。是沒法記。因為今天,他會說“姐姐”,但再過幾天,忽然發(fā)現(xiàn)他會蹦出別的詞。原來是說兩個字,不知道啥時候,他說出來的是三個字,繼爾四個字。而如今,他會說的是句子了。最長的句子是:“這是爸爸買給寶貝吃的酸奶!”昨天晚上,我發(fā)現(xiàn)他甚至懂得用疑問句,他自己拉開抽屜,發(fā)現(xiàn)一小塊磁鐵,于是問他爸爸:“這是什么?”理論上來說,我想說疑問句是語言發(fā)育進步的表現(xiàn)呢。
如果和他一起背兒歌或唐詩,他能接的很多。比如《春曉》,我背“春眠……”他便會接上“不覺曉”。獨立背的則常常會丟掉一兩句。很喜歡看他認認真真一板一眼地背兒歌的感覺。最好的是那首《拉大鋸》:拉大鋸,扯大鋸,鋸木頭,蓋房子,姥姥家,唱大戲,接姑娘,接女婿,小外甥你也去。如果讓他背一首叫《老鼠娶媳婦》的兒歌,背到那句“唉呀呀,不得了”,通常要把小手一伸,實在太可愛了。
小東西還很酷,你請他背,他很神氣地說:“不講!”或者“不唱!”其實,是因為他忘記了如何開頭。
**評價說,xx的詞匯量很豐富啊。
還有的人認為xx說話挺早的。
關于孩子的語言發(fā)育,有一些看法,和媽媽們交流下。
1、只要孩子具有正常的聽、說能力,就算孩子晚一些說話,也不要太焦慮。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尊重孩子的發(fā)育最關鍵。這是前提。
2、xx很小的時候,為了讓他熟悉我的聲音,我除了給他唱一些搖籃曲、舒緩的歌曲,還經(jīng)常給他朗讀小故事。當他會坐了以后,我開始有意識地把書本當成玩具給他玩。有空的時候,就和他講一講。前提是,我從來不在乎他認沒認哪個字,記沒記住哪個東西。我將這種做法當成是潛移默化。
3、大約是xx一周二還是一周三的一天,我拿了幾本故事書過來,他對其中一本叫《小紅帽》的故事畫面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使勁地叫:“嘣叭!”因為他喜歡槍,而這個故事書的封面正好畫了一個獵人扛著獵槍。我立即給他講這個故事。當然,講的時候,我很注意將長句“加工”成短句;故意夸張一些,著重講出象聲詞,學表情;而且注意xx的喜好點,比如說到“槍”,就特別強調:“寶貝,這是槍!打槍的時候,會發(fā)出“嘣叭”的聲音!”,還放慢講的速度,讓孩子看過癮。另外,xx想聽幾遍我就給講幾遍,他不想聽我就立即放開??偟膩碚f,我覺得給孩子講故事無疑能很好地促進孩子的語言發(fā)育,不過這里邊大有技巧,需要各個媽媽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掌握。
4、我很重視培養(yǎng)xx的閱讀習慣。當然我絕對不打算強迫孩子。我買了好幾本圖文并茂的唐詩書本,將其中簡單的挑出來,每天讀一首給xx聽。每首我讀三遍。一首連續(xù)讀三天。一旦感覺到他不樂意聽了我就停掉不說了。因為我覺得孩子最怕的其實就是強迫。而我就打算慢慢的,一點一滴地“引誘”他。我的意思是,要堅持。而且要有技巧地堅持。
5、我經(jīng)常在傍晚接回xx后,帶著他去附近的公園走一走。有一天,我看到地上有一只螞蟻正匆忙地爬來爬去。我將xx喊住了:“寶貝,來看,這有只螞蟻!”然后我現(xiàn)編了一段螞蟻和xx的對話:
“xx小朋友,你好??!”
“小螞蟻,你好?。∧氵@么忙去做什么???”
“哦,我準備去找晚飯吃!吃完了要回家找媽媽!”
我還加上:“小xx,你要穿好鞋子和襪子哦,要不然,我就會到你的腳上來找吃的啦!”
因為我的對話里加了xx的名字,又一問一答,煞有介事,xx聽得津津有味。
此外,路過砂堆,我會讓xx觸摸一下砂子:“這是砂子!你摸摸,有沒有一點涼?”
如果看到毛毛蟲,也來一番問答。
此后,一看到螞蟻,xx就知道講螞蟻,還會說:“去吃飯!”
而生活中,可以用來教孩子說話的“工具”,無處不在。不過,我自認為我這種教法,會比那種指著燈,說:“寶貝,講,燈!你講嘍!”的教法更細致,更貼近孩子的心理特點一些。順著孩子的好奇心這根“桿子”爬,效果會很不錯。
6、xx經(jīng)常不肯洗手。我就用他喜歡聽的兒歌來唱:“豬小弟呀你真臟,我們不歡迎你來玩……小xx呀你真臟,不洗好手我們不歡迎你……”接他或送他的路上,經(jīng)常唱兒歌、讀唐詩,當成游戲,無形中就鞏固了孩子的記憶。所以,在玩中學習其實很有用。
7、我發(fā)現(xiàn)xx上周會背的兒歌,這周卻有些遺忘了。于是我就有意識地給復習一番。尤其是在哄他睡覺的時候,一邊拍他,一邊輕輕念,拍和念的節(jié)奏統(tǒng)一起來。我這樣做,一是認為對識記下來的東西,要“趁熱打鐵”還要經(jīng)常炒舊飯。二是我個人經(jīng)驗告訴我,睡前的記憶最深刻。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體驗。不光光針對語言發(fā)育,還涉及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早教等。
孩子學說話,一個人的經(jīng)驗不盡然別的人都適用。媽媽們如果認真摸索,一定會有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辦法。
而有一些東西,要稍微注意:
第一,別總是把“教”、“要”、“快點”這些字眼掛在嘴上。比如:“過來,我教你說話!”“寶貝,你要這樣說!”“快點,把昨天媽媽教你的唐詩背一遍!”孩子不是一個學習的機器。順應孩子的好奇心和發(fā)育特點才重要。
第二,家里的人說話要統(tǒng)一不要脫節(jié)。比如,很多孩子,白天和老人帶,老人說的是方言,而父母回家了,說的是普通話。這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想模仿也模仿不像,只好保持沉默。
第三、家長們請謹慎自己的言行。別動不動就數(shù)落孩子,更不要輕易說粗魯話,還有,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請記住,家長是孩子的老師。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不是一般的強。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最重要的主題,然而,有的父母費了很多的精力物力財力,發(fā)現(xiàn)孩子并沒有向他們期望的目標發(fā)展,于是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很挫敗,也引發(fā)焦慮、憤怒、無奈等情緒。
為什么?
很少有人覺察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愿望,安全感……
還是遵從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需要。
如果你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必然有溺愛、包辦替代、過度控制,
這樣孩子的逆反就不可避免了。
從發(fā)展心理學來看,孩子在不同成長時期有不同的特點,
我們只有遵循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
從孩子成長的需要出發(fā)去愛、去支持、去引領,讓孩子在不斷探索中提高認知,增加獨立與自信,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的優(yōu)秀。
心理導師李少成教授說:做好家長,就是給孩子塑造美好的未來!
所以,父母的成長是孩子優(yōu)秀的基礎。
經(jīng)常覺察自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在無意識地滿足自己,還是在成就孩子。
如果能分的清楚,你的教育模式就會改變,
當然,孩子的成長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你知道怎么對付磨蹭的孩子嗎?
案例分析:
早晨,囡囡在床上磨蹭了半個小時不起來,爸媽急得不得了,在抱怨的同時趕忙給她系扣子,可囡囡一點也不急。洗臉時又是磨磨蹭蹭,把手按到洗臉盆里半天不動,爸爸說她,囡囡有理地反駁:“我慢慢洗,才能洗干凈?!泵刻熳钕纫粋€上桌吃飯,最后一個吃完。對囡囡的磨蹭,爸媽實在頭疼啊,怎一個“累”字了得。
寶寶磨蹭,你動氣不如動心,找出原因才是解決之道。
從寶寶的角度看
1、和注意力發(fā)展特點有關
2~5歲的寶寶注重力不集中,很容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初衷。邊干邊玩是造成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磨蹭的主要原因之一。
2、和動作的不熟練有關
年齡越小,神經(jīng)肌肉活動越不協(xié)調,動作的不熟練導致了寶寶做事緩慢。
3、和沒有時間緊迫感有關
寶寶的思維具體形象,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沒有概念。寶寶做事的動力,往往是盲目地服從大人的要求,并不懂得時間的價值和浪費時間的危害。
4、和先天的氣質類型有關
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在思維、言語和動作上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膽汁質的寶寶言語動作急速難于自制,多血質的思維言語動作敏捷,黏液質的思維言語動作遲緩,抑郁質的言語動作細小無力。可見,黏液質和抑郁質的寶寶是“天生”的慢性子他們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跟不上別人的速度,哪怕你發(fā)脾氣也快不起來。
從成人的角度看
1、和成人衡量的標準有關
做事緩慢磨蹭是一個相對概念,不能說寶寶做事慢就是磨蹭,慢不慢不能與成人相比,而要與同齡人相比。通常大人覺得寶寶磨蹭主要是因為達不到成人期望的速度,其實寶寶表現(xiàn)得已經(jīng)很好了。
2、和成人過多的包辦代替有關
爸媽常常感到與其讓寶寶自己做,比如吃飯,還不如喂他吃來得快些,而且更省心,更省事。這種包辦代替恰恰剝奪了寶寶鍛煉的機會,寶寶的惰性會因此越來越強。
從事情本身來看
有些寶寶對于他感興趣的事,動作就很快,沒興趣的事或事物本身難度較高,都會妨礙他做事的速度。如囡囡在屋里玩厭了,想到外面去玩,媽媽非讓她把弄得亂七八糟的玩具收拾整齊,她不高興又非干不可,自然就磨蹭了。
“小磨蹭”提速方案
1、玩比賽提高做事速度
經(jīng)常與寶寶搞一些小比賽,如比賽吃飯。比賽穿衣,使他在游戲中提高動作的敏捷程度。還可以和別的寶寶比賽,如“你看隔壁的貝貝已經(jīng)去幼兒園了如果你不快點,幼兒園的老師就會表揚貝貝,批評你了”。這時寶寶會很高興地趕緊把事情做完。
2、和時間“賽跑”每天進步一點點
幫寶寶設計一張“比賽”成績表,記下最初做某件事所用的時間,然后記錄每天實際完成所用的時間,如果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獎勵。讓寶寶先從簡單容易的做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進發(fā),一直到達合適的時間為止。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縮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這是克服動作慢的直接辦法。
3、記數(shù)法督促完成任務
與寶寶事先講明白,看數(shù)到第幾聲的時候他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等他準備好,你說“開始”就計數(shù),“1、2、3、4,5……”,寶寶為了完成任務,會盡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shù)開始的時候,他的動作依然很慢,你就故意數(shù)快一點,讓他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尾的時候,他還差得較遠,就放慢記數(shù)速度,讓他有盡快完成的希望。如果你總能很巧妙地常常使寶寶在快接近尾聲的時候把事情做完,就能使他獲得成功的感覺。只要及時完成了任務,就要口頭表揚他哦。
4、體驗“磨蹭”帶來的后果
你首先估計出寶寶盡最大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時間,然后規(guī)定在這個時間內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xù)做下去,時間一到就停止。如到了吃飯時間,他仍然不愿吃飯,或慢騰騰地吃,到時間就把飯菜收起來,對他說:“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蓖瑫r杜絕給寶寶吃零食,等他一會兒餓了又沒東西吃的時候,就會嘗到磨蹭的苦頭,認識到吃飯磨蹭的害處。
5、小鬧鐘——學會管理時間
和寶寶一起制訂一張作息時間表,什么時間起床,洗漱用多長時間,吃早點多長時間,都做出合理的安排。對時間管理越嚴越細,效率越高。在寶寶做一件事之前上個鬧鐘,到點時鬧鐘鈴聲大作,提醒他時間夠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鬧鐘嘀嘀答答地響,對寶寶就是一個督促,容易產(chǎn)生緊迫感。
在提高寶寶做事速度的同時,一定要告訴他,動作快不等于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在做好的同時,速度能再快一點就更好了。
稱贊,就像青霉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1、夸具體不夸全部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里,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jié)都是值得驚嘆和贊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了,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已經(jīng)習慣于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贊賞的語氣。
家長隨口的夸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jīng)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籠統(tǒng)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應該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zhàn)會采取回避,因為不想出現(xiàn)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后,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苯又o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夸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3、夸事實不夸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當領導不斷夸獎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贊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贊美。他們會怎么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贊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
三大竅門
1、留心孩子的努力
為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體”、“夸努力”,家長首先要對孩子做事情的整個過程有所了解。有的時候可以親眼看見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當你在總結孩子成績的時候,不妨詳詳細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
比如孩子寫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說:“文章的開頭很好,你能想出這樣的開頭實在不容易;中間的描述能感覺出你經(jīng)過了仔細的觀察。結尾的一句話也比較精彩,用它來點題很恰當……”這樣,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費的辛苦一一說了出來,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會洋溢在孩子的臉上。
如果你沒有親眼見到孩子的努力也沒關系,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出努力的過程,這中間不失時機地加以適當?shù)狞c評,同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有益的贊美。
2、夸孩子別嫌“啰嗦”
仔細分析一下,家長們對待表揚的態(tài)度的確是隨便了一些,甚至有點心不在焉、張嘴就來。當孩子表現(xiàn)好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你真棒”,看起來既省事又符合鼓勵為主的教育精神。其實這樣的表揚多了,對孩子毫無意義。
所以當了解了“夸具體”原則時,很多家長開始很難適應,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說些什么。很簡單,教你一招——好話不嫌“口羅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揚語,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口羅唆?這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話語描述孩子的努力,結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鳴,夸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把夸獎當“預防針”
夸獎不僅僅是事后對孩子的肯定,有時候在預見到孩子對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觸時,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揚來打預防針,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演員宋丹丹在新書《幸福深處》中就有這樣一段:有一次兒子巴圖生病,我對小阿姨說:“我發(fā)現(xiàn)巴圖和別的小孩兒不一樣,別的小孩兒吃藥都哭,可他從來不哭,他不怕吃藥。這一點他和別的小孩兒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藥端給他。他捧著碗,燒得紅紅的小臉一副緊張的表情,閉著眼睛一口氣就把藥喝下去了。我們大家都贊不絕口。從那次起,多么苦的藥他都不怕。
試試這樣夸孩子
A、
有益的稱贊:我喜歡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風趣、
孩子的感覺:我的品味不錯,我可以信賴自己的選擇、
B、
有益的稱贊:非常感謝你今天洗了盤子。
孩子的感覺:我很負責。
C、
有益的稱贊:你的作文有幾個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覺:我也可以有創(chuàng)造性的。
描述性的語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積極結論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從我們的話中對自己作出結論,事后還會默默地對自己重申。會使他們對自己及周圍的世界抱有積極看法。
厭學的原因有著復雜的心理背景,是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這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家教環(huán)境不良:(1)家長的不良榜樣。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塑造子女心靈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對學習的態(tài)度、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是子女模仿的榜樣。家長對學習漠不關心,終日糊吃悶睡,生活墮落,行為不端,爭吵不寧,態(tài)度粗暴,愛發(fā)牢騷,流露輕視知識,鄙視教師,與學校對立的言論,更有甚者哄騙子女棄學掙錢,這些家庭的學生容易染上不良習氣,大多心理陰暗、粗野性格執(zhí)拗,智力發(fā)展受到壓抑。(2)家教的不良方式。有的家長期望值太高,常用神童的標準要求孩子,不斷給孩子加壓,一旦達不到標準,動輒嚴厲懲罰,使孩子心理受到傷害,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對學習產(chǎn)生反感,甚至與家長對抗,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和偏愛,孩子不需努力,便擁有一切,物質上超前滿足迷亂了對學習的認知。
2、學校教育失當:(1)教學內容單調枯燥。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學校,從小學就開始分主副科,只上語、數(shù)、外所謂主科,其他音樂,美術,自然,體育,社會等孩子心中的“好課”只寫在課程表上。由于教師包班的原故,一半天或一整天連續(xù)上語文或數(shù)學的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學生焉能不膩不厭,那是多么痛苦的折磨,孩子偶爾上一次體育或音樂課都能興奮幾天!可嘆那些校長和老師們仍在善意地這樣做著!(2)教師素質是造成厭學的重要原因。低水平的教學,讓孩子乏味,煩悶海量的重復性作業(yè),讓孩子沉重、枯燥,生畏,反感,往往越是教學挫劣,越需用作業(yè)來上“保險”。學習自然成了機械、被動,盲目,懲罰性的活動,成了一種負擔,學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尤其是成績中下等的同學疲于奔命,長此下去只能選擇棄學,過點人過的日子!(3)對差生的忽視。一些有升學任務的學校(高、初中),只對上級負責,也就是完成升學指標。從校長,班主任到科任老師只重尖子生,對升學無望的學生持任意處置,聽任不管的態(tài)度如排位,分班、參與班級活動等,差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關心和幫助,造成差生的自尊心受損,師生關系緊張情緒對立,隔閡與日俱增,于是自暴自棄,致使厭學棄學。
3、社會環(huán)境不良:(1)粗俗文化的傳播。由于金錢作祟,一些媚俗低劣的影視媒體泛濫一些學生缺乏鑒別能力,追逐時尚沉溺于言情武打及黃色書刊,網(wǎng)吧和游戲中吸煙酗酒早戀、偷盜吸毒攀比消費,淡化轉移了對學習的興趣和追求。(2)媒體的誤導,一些媒體正面的報道宣傳不足,為迎合讀者,將升高就業(yè)中的一些社會問題不科學地人為放大,將區(qū)域性的潛在社會輿論和社會心理,代替全局性的,制造緊張空氣,錯亂社會認知。
4、學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學生厭學的根本原因是喪失了學習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偉大的目標才能激發(fā)偉大的動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一些家長對子女期望太低往往使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強有力的學習動力,另外,由于自我認知的偏差,一旦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便放棄了對學習的追求和熱情。
厭學表現(xiàn)與危害:厭學是諸多心理障礙中最普通,最具危害性的問題其表現(xiàn)為認識存在偏差缺乏學習的興趣求知欲和好奇心,學習中有不愉快體驗,如心煩、頭痛、焦慮、枯燥、厭惡等;以消極態(tài)度情感對待學習,如機械被動應付式學習,行為上表現(xiàn)出遠離學習活動的傾向,如討厭作業(yè)、不認真聽課、違反課堂紀律、時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甚至出走、輟學;常與家長教師抵觸對立,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對學習成績反應麻木等。
厭學直接導致學業(yè)不良,更為嚴重的是它影響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個性形成。專家研究表明:厭學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樂學者,極易導致種種心理健康問題,如內向、情緒不穩(wěn)定、強精神質型個性,即表現(xiàn)出孤獨、麻木、反應緩慢,難以適應外部環(huán)境、焦慮、郁郁不樂、憂心忡忡、情緒反應強烈,性情古怪、孤僻、對他人冷漠,心腸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
由于對學習認識上的偏差,家長期望值太高,學校升學的壓力,社會就業(yè)的競爭等因素,使厭學者整日生活在不安緊張、焦慮的消極情緒狀態(tài)中,很難解決個體的學習行為與社會要求間的一系列矛盾,困于其中,難于自拔,導致心理失衡,疲勞,挫傷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了自尊水平,同時,厭學者也有正常人的心理情感,良好人際關系的內在要求,但往往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和愛護,在班級中常遭排斥,歧視其歸屬、接收支持和愛的情感長期得不到滿足,自我價值感和社會安全出現(xiàn)危機,長期如此,便易導致自卑,抑郁敵對偏執(zhí)等心理問題,易對人對事產(chǎn)生消極認知,過于敏感,不好交際,不信任他人,不能關心理解他人,行為沖動倔強,難以適應環(huán)境,從而形成內向情緒不穩(wěn)定,強精神質型個性。
另一方面,厭學具有彌散性。他們錯誤的認知,不良的心理反應和人際關系等,易污染班級的學習氣氛,傳染周邊同學,大面積地降低教育教學質量。
對策之一:強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分為智力和非智力兩部分。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需要、情感、意志、性格和理想等,研究表明智力的發(fā)展,離不開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學習成績與智力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在相同的智商狀況下,非智力因素起決定作用。
(1)激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直接的動力。它的發(fā)展要經(jīng)歷有趣、樂趣、志趣三個階段。有趣是對事物的直接興趣,具有直觀性、盲目性、廣泛性,隨生隨滅、為時短暫。樂趣即對事物的特殊愛好,具有專一性、自發(fā)性和堅持性。志趣是興趣與理想相結合的產(chǎn)物,具有社會性自覺性和方向性,只要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并發(fā)展到樂趣和志趣,就會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轉化為持久的動力。
(2)增強學生的自尊感。情感是知識滲透的載體,“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神奇的期望效應,實質是源于教師對學生的愛,只有提高學生的自尊水平,才能避免厭學情緒和行為的產(chǎn)生。
(3)優(yōu)化學生的意志品質。意志具有自覺性、堅韌性、果斷性、自制性等品質,它對行為具有發(fā)動和制止兩方面作用,意志對行為的積極調控作用,正是厭學者所缺乏的。
(4)塑造積極的性格特征。積極的性格特征有勤奮、自信、謙虛、進取心等,對學習有促進作用;消極的性格特征,如怠慢、自卑、驕傲、安于現(xiàn)狀等,則阻礙學習進步。
上述心理素質的教育與訓練,可開設心理教育課大面積進行系統(tǒng)地學習與輔導,也可通過各學科教學滲透進行。對于少數(shù)厭學癥需要進行的個別心理咨詢、建立心理檔案,追蹤矯正。
對策之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施多元評價。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加德納在《智力結構》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相對獨立的多種智能,每個人都能在一、兩個智能領域表現(xiàn)得很突出,教育的責任就是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孩子的智能強項,使孩子一開始就處于心理優(yōu)勢的地位,能在發(fā)展過程中及早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因此從教育內容上必須擯棄主副科觀念,開足開好各門課程,超越教材、超越課堂以滿足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的需要,從教學方式上必須改變滿堂灌,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構建生動、歡樂的課堂,以實現(xiàn)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從評價方式上,必須擯除一把尺子的做法,采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如此,對學生的要求就不會一刀切,自然就會有多類好學生,每個學生都會有其自由發(fā)展的優(yōu)勢空間,沐浴興趣,體會成功,找回自信,贏得自尊,塑造自我,張揚個性,從而健康發(fā)展。
怎樣使孩子幸福我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給她買許多玩具就會使她幸福,可有一次與女兒的談話,卻使我得以反省。我對女兒說,看你多幸福,有那么多的人送給你這么多的禮物??伤f,媽媽,我一點兒也不幸福,因為你不跟我玩。這句話震撼了我的心靈。是的,要使孩子感到幸福,決不是僅僅給她提供物質上的滿足,而更要與她在精神上有很好的溝通,而在一起游戲,就是與孩子進行精神交流的最好的渠道。難怪科學研究證明,最有威信的,就是那些每天能擠出一些時間和孩子玩的父母。
把電視遙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對于工作繁忙,疲于奔命的父母來說,把電視遙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一件最省心的事??墒怯幸患?,卻使我意識到電視遙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多么不負責任的事情。有一天,女兒的老師告訴我,因為一個男孩不愿意跟我女兒玩,她就學著武打片的人物,“哈哈”地對那個男孩拔拳揚威,使那個男孩不知所措,大聲哭起來?;丶液螅揖蛦柵畠?,你知道打人是不好的嗎?她回答說,好人也要打人的呀,武打片里的英雄都打人的。孩子太小,她確實不能明辨是非。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只圖省心,而讓自己的孩子被那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引入歧途。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著名人物之一,社會心理學家班圖拉在他的一系列的研究中,揭示了兒童的模仿行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兒童的模仿對象,不僅是身邊的成人,還有那些電影和電視等。有時,電影和電視中的主人公,對孩子的影響甚至超過兒童身邊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父母,我們就必須把電視遙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
每天抱一抱、親一親孩子在東方文化中,孩子一旦進入3歲以后的幼兒期,父母就很少去抱一抱、親一親他們了。然而,和孩子的肌膚接觸,對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增進親子間的親情,卻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的“撫摸治療”協(xié)會,已證明了撫摸,對那些低體重兒和在母體中受到過驚嚇的新生兒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每天定時定量的撫摸,使那些低體重兒很快增加了體重,受到過驚嚇的新生兒情緒很快得到安定。那么,到了幼兒期,是不是孩子就不再渴望與父母之間有肌膚的接觸呢?女兒的行為告訴我,他們依然渴望父母的抱一抱、親一親。有一次,女兒的畫被刊登在他們幼兒園的園報上,女兒興奮地把她的作品給我看。我就問她:你需要媽媽給你什么獎勵呢?她就指著自己的額頭,說:“Kiss!”我就輕輕地吻了她的前額,可她并不滿足,要我吻她50下。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媽媽去抱她,就是對她的最高獎賞。
為人父母,也是人生學習的另一開端,這與其他的學習不同。其他的學習都是在掌握專業(yè)知識后,再獲得證書,持證上崗。而我們,是在沒有獲得任何證書的情況下,就被戴上了父母的桂冠而行使做父母的權利。因此,“怎樣做父母”的問題當常縈繞心頭。在干中學,而孩子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有這樣一類父母,跟孩子交流時習慣性的被無視,即使父母說得對也聽不進去,說錯了更會被駁斥甚至頂嘴,這樣的父母尊嚴個人根本無從體現(xiàn)。孩子們?yōu)槭裁床欢米鹬馗改??顯然這跟父母和孩子之間日常生活中的相處方式有關,許多時候是父母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父母需要平等的和孩子相處,但也要保持孩子對父母的敬畏之心。
記得自己小時候,如果哪個小屁孩不聽父母話甚至敢跟頂撞父母肯定會招來一頓痛罵或皮肉之苦,只要父母朝自己一瞪眼,我立馬老老實實該干啥干啥去,現(xiàn)如今我們當然反對父母靠武力來讓孩子屈從。
可現(xiàn)在,我在越來越多的場合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大聲跟父母說話,有的父母則更嚴厲訓斥回應,也有的則俯首笑臉相迎,這在老人眼里大人小孩都不像話,用他們的話就是“老的沒有老的樣,小的沒有小的樣”。那么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了?問題出在哪里?難道孩子的叛逆期不講道理是正常的?尼奇認為有一點是肯定的,孩子的成長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下面幾種情形會讓孩子不尊重父母:
不會接納孩子的負情緒
從心理角度來講,孩子發(fā)脾氣是發(fā)泄他自己的不滿情緒,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情緒,哪怕孩子發(fā)脾氣的理由是錯誤的,父母要分析孩子發(fā)脾氣背后表達的需求,根據(jù)情況給予引導,借此對孩子進行是非教育。
負情緒宜“疏”不宜“堵”??摁[是孩子發(fā)泄情緒的本能,如果發(fā)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讓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緒。父母要保持冷靜的心態(tài),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點再和他講道理,千萬不要因為怕在外人面前“丟面子”而使用強制手段。
因為我們要學會一個耐心傾聽的父母,孩子亂發(fā)脾氣,是他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孩子小時候缺乏有效的情緒控制和合理的情緒表達能力。他用發(fā)脾氣的行為方式來告訴父母他的不滿、失望、恐懼等等,尋求父母的注意、幫助。因此最不合格的父母就是以發(fā)脾氣解決孩子的發(fā)脾氣。
記得女兒上幼兒園時的一個晚上,女兒與老公玩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來,先是哭爸爸欺負她??拗拗?,她突然極傷心地說:為什么我的工作總是做不好?這樣我才慢慢問出來她在幼兒園受挫的事。倘若我不耐心,可能會煩她不講理,就問不出后來的事情。
一切為了孩子的觀念
在中國當父母的有句老話很流行:我們活著不都是為了孩子么?因為中國人家庭觀念很濃,父母無條件為孩子做一切,特別是現(xiàn)在一家大多就一個孩子,家庭條件也好了,只要孩子開心又不是犯大錯誤的事父母都可以去做,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吃一點虧?,F(xiàn)在許多孩子的大事小情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全都包辦,稍不滿足就朝著大人發(fā)泄,慢慢的,就養(yǎng)成了孩子自我為中心,發(fā)號施令成了習慣。
父母自身問題的折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和孩子,孩子的語言行為許多都是從模仿開始,因此如果大人的一些做法不當,很容易就能在孩子的行為折射出來。平時自己遇到不順的時候就發(fā)脾氣,夫妻間也經(jīng)常吵架,遇到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就認為無理取鬧,如果父母一味否定,甚至貶低、打擊甚至打罵孩子,長期以來孩子認為這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唯一方式,他也就學會了。
父母經(jīng)常讓孩子失望
現(xiàn)在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經(jīng)常做一些許諾,比如:答應孩子周末假期去哪兒玩?孩子傷心難過時候或某些節(jié)日時答應給人家買好吃好玩的,但最后大人以種種理由沒有去兌現(xiàn)承諾,這讓孩子非常失望,負情緒積累就會發(fā)火表達不滿。還有的父母無視孩子感受在別人面前說他們的一些毛病,或者無休止的在孩子面前拿以前錯誤來教育現(xiàn)在的錯誤,讓孩子覺得自己全是錯導致情緒的沖動。時間一長就會經(jīng)常與周圍的小伙伴發(fā)生沖突,不自覺的被排斥,孩子就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慢慢會覺得孤獨,會使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陰影。
最后來探討下如何做一個讓孩子尊重的父母?我個人總結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首先給孩子樹立一個是非觀,什么是對的什么錯的,錯的事情聲音再大也沒用。這里父母首先也以身作則,當孩子做錯事情當心平氣和把道理講清楚,指出正確的方法和提醒以后該注意啥,而不是朝孩子大呼小叫,趁機跟孩子講道理:如果爸爸媽媽對你大喊訓斥你是否會更難受?你以后也不要這樣對別人;如果父母做錯了則認真給孩子道歉承認錯誤,慢慢的讓孩子知道與人相處的基本規(guī)則并尊重規(guī)則,懂得尊重規(guī)則的孩子就會尊重以身作則的父母。
目前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于孩子的疼愛更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無論孩子又怎樣的要求,家長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這樣的方式對于孩子來說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愛心“毒藥”
現(xiàn)在的孩子不缺吃的、不少玩的,可見到自己沒有的或想要的東西就得立刻拿到手、吃到嘴,脾氣一個比一個急,想法也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往外冒;而人們日漸鼓起來的腰包,快節(jié)奏的、近似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成人的性子,也唆使他們無條件地滿足家中唯一寶貝的愿望。然而,面對父母的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孩子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思維“定勢”:我要什么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欲望的溝壑似乎越來越深、越來越寬,父母的愛和關注把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
任性在一個個滿足中滋養(yǎng)
就像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對已為父母的人說的那樣:“你知道用什么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欲望的便利條件,所以其欲望將無止境地增加。
父母的愛心,造就了孩子的任性。如此,孩子一旦離開了家庭的圈子,受打擊、遭挫折就成了家常便飯,他們事事都不順心,覺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們過不去,對孩子的身心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他們又不能主動自覺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整,總是與周圍的人和事處于一種對峙狀態(tài),時間長了,就很可能釀成心理疾病,如憂郁、偏執(zhí)、狂躁等。
延遲滿足培養(yǎng)好性格
表面看來,讓孩子晚一天吃到他想要的蛋糕、想喝的果汁;遲一個星期得到他渴望的玩具熊或電動小火車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卻和孩子性格養(yǎng)成的大事直接掛鉤。
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為自己的要求被拒絕或暫時被拒絕而“大動干戈”,將來也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誘惑,權衡怎樣做能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好處,并能有意識地調節(jié)和支配自己。
前面例子中的夢夢就是會掂量輕重的孩子,她憑自己一會兒的等待,多得到一張小貼片,而這種品質如果能延續(xù)到上學或工作以后,其等待的耐心就可以使她獲得更多的“財富”。
拖延從一分鐘開始
第一,“等待”必修課0歲開
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聽到寶寶哭時自己先沉住氣,趁勢和他說說話,告訴孩子你正在做什么,等一分鐘媽媽就會過來陪他,寶寶能從媽媽熟悉的聲音中得到安慰、消除內心的恐懼;如果這時孩子仍舊哭,索性就讓他哭上一兩分鐘,這有助于打磨他的耐心。適度的哭還能增加肺活量,對孩子的健康很有好處。等你把自己手里的事告一段落再看看他是餓了、尿了,還是想讓大人抱了。如此操練一段時間,寶寶對“延遲呼應”的態(tài)度就會從“憤怒”變?yōu)槠胶土?。到孩?0個月左右能稍稍聽懂一點話時,他有一些要求,比如想要一件玩具或是什么吃的,父母可以遲一會兒給他,或對他說那樣東西燙,等涼了再吃。
也許父母會問:寶寶最初的反應比較激烈怎么辦?
其實,這是小寶寶和父母進行心理較量的必經(jīng)階段,他巴不得用哭聲將你三步并作兩步地吸引到自己跟前;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終將也能扛得住,并接受等待。
第二,點滴瑣事當幫手
生活小事鑄就孩子的高素質,使之在平素的日積月累中慢慢懂得還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學會善解人意、習慣于等待。
面對誘惑控制自己,也是孩子必須掌握的本領之一??吹奖淅锏谋苛?,孩子嚷嚷著要吃,但此時他正咳嗽、嗓子疼。父母可給孩子解釋:“你現(xiàn)在正病著,吃了嗓子就說不出話來了,等過幾天好了給你吃?!薄拔揖统砸稽c點?!薄俺砸稽c你的嗓子也會比現(xiàn)在厲害,還得吃更多的藥,等好了,可以給你吃一個蛋筒?!焙⒆訒嗪饫?,選擇吃一個蛋筒。
第三,當忍則忍
能不能夠忍耐和長時間地等待,是孩子自制力強與弱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生活中并非事事都遂人愿。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可從2歲以后開始。這時,父母要給孩子解釋清楚,娃娃是小妹妹的,如果拿走,她會傷心的;買一個相同的娃娃,不是立刻能做到的。讓孩子明白,別人有的東西我們不一定要有,要克制自己的占有欲。
借助給孩子設立壓力情境的方法,鍛煉孩子的忍耐力。通過為孩子設立這些壓力情境,孩子心中有了矛盾,開始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滿足時的情緒,達到心態(tài)平和。
讓孩子習慣并平靜地接受延遲滿足,離不開表揚和獎勵,因為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時非常痛苦,當年幼的孩子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紀錄,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小獎勵,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是值得的,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支撐。
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從易控制的事做起。在長達十多年的觀念傳遞之后,孩子就會把它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和能力。
其實家長一位的總是滿足孩子的需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嚴重的,因此家長應對孩子采取另一種方式,這樣的方式要比家長總是付出滿足孩子的效果要來的好,家長還是多考慮一下這種方法吧。
相信《孩子神經(jīng)質的表現(xiàn)你知道幾個》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剛吃了茶點不久,便傳來諾諾小朋友的喊聲:“老師,航航朝我吐口水。”他的話音還沒落,這時的航航又想給另一位小朋友吐口水,我叫:“航航!”聽了叫聲,他在地上翻了一個跟頭,裝作若無其事地走開了。不到一分鐘的...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最重要的主題,然而,有的父母費了很多的精力物力財力,發(fā)現(xiàn)孩子并沒有向他們期望的目標發(fā)展,于是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很挫敗,也引發(fā)焦慮、憤怒、無奈等情緒。 為什么? 很少有人覺察過:在教育...
有關孩子的語言發(fā)育,你知道?早晨七點鐘,xx一骨碌翻個身,便結束了他的睡眠時間。笑嘻嘻地爬到我身上。我立即問候他:“寶貝,早上好??!”他也學:“早上好??!” 看見牛奶,指著說:“寶貝喝!”喝了幾口,便...
你知道怎么對付磨蹭的孩子嗎? 案例分析: 早晨,囡囡在床上磨蹭了半個小時不起來,爸媽急得不得了,在抱怨的同時趕忙給她系扣子,可囡囡一點也不急。洗臉時又是磨磨蹭蹭,把手按到洗臉盆里半天不動,爸爸說她,囡...
最新更新